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

关键词: 生态 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 建设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经迫在眉睫。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建设生态城市, 能够帮助人们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是我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也被称为生态城 (Ec。一city>, 这个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中提出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已经兴起, 即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能量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甲烷排放和废水的产生, 有关生态城市的问题甚至已经有法律的相关规定。生态城市的概念在近几年来逐渐进人我们的生活, 现代城市规划也尽可能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 合理利用土地, 全面部署城市的空间布局, 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 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目前城市规划的发展来看, 在一定时期内, 城市都将是能源与资源消耗的主要区域, 同时也是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物的集中地, 生态城市则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因此研究生态城市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而今全球范围都存在着环境的治理问题, 城市污水的排放、生活垃圾的堆积、森林被严重砍伐、沙尘雾霾四起等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略的环境难题, 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善目前恶劣的环境。而构建生态城市将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突破点, 生态城市,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生态学的原理和相关的知识体系, 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综合运用环境工程、系统工程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协调和解决由于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提高生态系统的修复和调节能力, 构建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桥梁, 充分保护仅存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3.1 节约资源与维护环境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 城市聚集的人员越来越多,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资源的消耗往往呈现不可替代的关联性。而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资源的数量有限, 一旦消耗用尽, 人类就将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伴随着城市快速推进的城市化步伐,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 即便是拨付高昂的治理费用却依旧收效甚微, 只能起到缓解作用, 根本达不到根治环境污染的最终目的。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不间断的资源消耗成为城市合理化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而实现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2 城市化发展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建设城镇化的过程中, 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随之加强, 但是对于区域的建设中, 生态环境的合理规划问题往往被设计人员所忽略, 缺少区域性质的系统的、整体的规划, 在生态环境的建设及其恢复方面也缺少相应的安排, 最终在规划领域形成空白, 使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遭到破坏, 单一追求城镇化发展的速度, 而忽视城市形象和建筑功能上的节能设计模块, 不仅不能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而且会扰乱正常的生态循环。环境的保护与城市文明的构建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满足经济持续、环境优良、生态和谐等先决条件, 才能建造一个具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城。

3.3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问题已经是摆在全球人民面前的主要问题, 人类在向资源索取物质, 维持生活的同时, 不应当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作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是一项高瞻远瞩的举措, 杜绝资源浪费现象, 细致入微的分析可能存在的潜在资源和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从科技创新等高端科学技术领域实现资源的二次、甚至是多次循环利用, 进一步节约资源,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重视, 为开创一条通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懈努力。

4 生态城市规划策略分析

4.1 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策略

(1) 高效快捷的干线交通与枢纽体系, 保障支撑城市空间发展的轴向交通, 以快速交通为主导; (2) 建立多层次、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相互接驳、相互补充, 提高交通出行的舒适高效; (3) 覆盖微循环的毛细交通网及绿道慢行服务系统, 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运行活力的便利与低碳。公共交通的枢纽、站点及道路断面的权属都应以“公交优先、环境友好”为出发点, 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

4.2 低碳能源使用规划策略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耗费程度是非常巨大的, 在生态城市的构建中充当着难以替代的角色, 企业的发展应当以节约低耗为前提,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柱, 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企业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不断优化企业结构, 控制能源的消耗程度, 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政策调整, 积极的推行能源的结构调整, 运用高科技产品, 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4.3 低碳产业系统策略

生态城市在规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要本着节约资源、友好环境为原则, 严禁出现高污染产业, 这就限制传统船业的发展规模。生态城市的核心产业要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为主要核心产业, 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 要确保这些产业的发展空间。对于配套产业的发展, 不但保证商贸的发展, 还保证了物流业的发展以及房地产的空间发展要求。对乡村产业的保护以及对农业开发的空间保护, 提高对乡村产业的不断发展。

4.4 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城镇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一项庞大的污染来源, 针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主要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工业废物堆积现象应该建立垃圾处置系统, 同时还需要政府和相应的主管部门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加大对环保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为后期的垃圾处理提供便利, 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通过废物回收的方式, 使一些有二次使用价值的固体垃圾经过处理后再次被人们所使用, 以此来降低资源的浪费现象。

结束语

目前人类的生活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 能源枯竭等问题, 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基于此产生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就是在规划中加入生态城市的理念, 利用生态学的概念, 构建城市的生态系统, 最终实现城市与生态的完美结合, 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 同时, 人们对于社会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 对于工业污染治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入生态城市理念, 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但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还需要生态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基于此, 本文对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

参考文献

[1] 谢建英.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路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01:143.

[2] 孙伟平, 刘明石.论信息时代的生态城市[J].广东社会科学, 2016, 01:55-61.

[3] 曹瑾, 唐志强.国内生态城市理论与建设研究进展及述评[J].生产力研究, 2016, 01:151-155.

[4] 王伟.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 2016, 01:100-101.

[5] 徐鹏, 林永红, 栾胜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效应评估方法构建及在深圳市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 2016 (04)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送电铁塔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