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出现后, 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也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正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冲击下, 不少学者对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对比分析开始持怀疑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 偏误分析便应运而生了。由于对比分析存在诸多缺陷, 偏误分析在1967年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其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Selinker提出来的, 而我国最早引进中介语理论的是鲁健骥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此篇文章的发表引发了一系列对偏误分析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不断应用到二语习得研究中, 偏误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断受到重视。本文拟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偏误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的基础上, 进而探讨偏误分析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1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所出现的偏误进行观察、确认、描述、解释和评价, 从而弄清偏误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了解学习者本身的语言学习障碍, 揭示外语学习过程中有规律的活动。[1] (93) 。下面主要从国内外学者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偏误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的不同观点来论述。
1.1 偏误产生的原因
语言学家Corder曾指出:“无论我们多么努力, 总是会出现偏误。”他认为, 偏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和内化语言规则, 从而使其产出的语言偏离了目的语的标准[2]。国内外不少学者已对偏误产生的原因有所研究。如我国学者鲁健骥认为, 导致谝误产生的原因有五种:母语的负迁移;所学的有限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的不恰当、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3]。国外学者Brooks则将偏误产生的原因分为四种:学习者不了解结构模式而随意做出反应;学习者可能遵循了在特定情况下并不使用的普通规则;由母语造成的曲解;正确的语言模式操练不充分[4]。从以上国内外两位学者的观点来看, Brooks主要从学习者对语言的内部结构摸式的情况来考虑, 不过笔者认为偏误产生的原因还应包括情感因素, 如学习者的风格、动机、策略等。
1.2 偏误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偏误做了分类。Corder在其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一书中根椐偏误出现的系统性将偏误分为前系统偏误、系统性偏误、后系统性偏误[5];Richard从评价的角度将偏误分为“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发展性偏误”[6], Dulay, Burt和Krashen则根据偏误对交际产生的影响把偏误划分为全局性偏误和局部性偏误[7]等等。而为了提高偏误分类的精确性, 研究者们探讨了偏误分类的方法。总的来说, 学者们对偏误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观点不一, 而且更多的只是从语言系统本身出发, 而没有从社会、认知、心理的角度来考虑。
2 偏误分析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正如Corder (1967) 所指出的, 偏误可以为教师提供学习者的语言掌握情况, 为研究者提供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证据, 成为学习者发现语言规律是时所运用的策略之一[2]。在具体的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可用偏误分析理论来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正确认识和对待偏误, 灵活采取应对偏误的策略, 使学习者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完成口语交际任务。
2.1 正确认识和对待偏误
偏误是二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也是其语言能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 学习者是在不断的“试误”中取得进步的[8]。鉴于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使其能够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持一种较为宽容的态度, 要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 不必指出和纠正学习者所犯的语言局部性偏误, 以免挫伤其说英语的积极性;但是, 对于他们所犯的严重影响正确表达、理解的全局性偏误, 教师则要进行纠正。也就是说要把握好宽容的度, 过于宽容也是不好的, 总之,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偏误, 既不能有错必纠, 也不能任其发展, 而应正确应对偏误。
2.2 正确应对偏误
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偏误产生的原因、偏误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把一些容易出现的偏误进行显性纠正或隐性纠正, 正确应对偏误。在进行口语训练时, 对学习者犯的比较重大的偏误, 教师可以把他们所犯的偏误记下, 等到其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后再个别纠错。教师也可以让学习者自己找出偏误并进行自我纠错, 当然, 在学习者自己找不出错时, 教师可用委婉的话语来提示他们, 采用隐性纠正的方式, 如重塑、重复、请求澄清等, 以帮助其有意识地注意到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搭配。这样既可以避免学习者感到尴尬, 也有利于其在自我纠错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偏误产生的根源, 并从中汲取教训, 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结语
总之, 偏误分析提供了一种对学习者的语言进行研究的方法, 尽管其也有局限性, 然而, 偏误分析无疑可以帮助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为其提供一些重要启示。在口语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偏误, 根据不同的偏误做不同的分析, 灵活应对学习者所犯偏误, 如采用显性纠正和隐性纠正相结合的方式, 用委婉提示的语言, 尽量让学习者自纠等。很显然, 这些探讨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补充;对于学习者口语交际中偏误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如其在注意、风格、策略、动机等方面的情感因素以及偏误分类的统一标准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而更好地指导英语口语教学, 促进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发展, 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从偏误分析入手, 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偏误分析理论的观点做了简要综述, 着重阐述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偏误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并探讨了怎样正确认识和应对偏误的教学策略。鉴于偏误分析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教师对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出现的偏误无疑要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并针对学习者所犯的不同偏误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 从而促进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发展, 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偏误分析,口语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平文.英语教学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3.
[2] 王晓燕.中介语会话偏误与修补[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5.
[3]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 (3) .
[4] Brooks.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M].Harcourt and World, 1960.
[5] Corder, S.P.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New York:Viking Pen-guin Inc, 1973.
[6] Richards J.Error Analysis[M].London:Longman, 1974.
[7] Dulay, H.and Burt, M., Krashen.S.Language Two[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8] 罗晓杰, 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 2003 (2) .
相关文章:
澳大利亚税收归集制对我国投资者的启示02-14
采纳韩国的幼儿园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02-14
国外猪肉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02-14
《吕氏春秋·诬徒》的教育心理论述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02-14
论明初监察制度及其对我国反腐败的启示02-14
韩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