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桥那横溪美文(共2篇)
篇1:那山那桥那横溪美文
如果很多经历过的事会慢慢忘却,那么你看到过的山永远不会忘却。
那座山依然静静地站立在那儿,作为你记忆中永恒的背景,帮一个离乡已久的人慢慢恢复记忆。
如果没有那座山的背影,我想我会在老照片中的那座古老的石拱桥上匆匆而过,尽管一座古桥能够演绎出来的风花雪月常常让我流连忘返,但最后它也只是我打江南走过的其中一个驿站,而不会成为我最后灵魂栖息的家园。
我离开得太久了,以至于我差一点与我的故乡擦肩而过。而当我终于越过那水,那桥,那老房子,一眼看到照片远处的那两座熟悉的山头时,我的泪水比我还激动,早已盈满了眼眶。
那是我故乡的大梅山啊,那是我凝望了将近二十年的大梅山。
从青春年少到中年渐老,在大梅山脚下的一座古典的校园里,在每一个黄昏,当古老的钟声当当敲响,当夕阳的斜晖把小镇教堂的尖顶染亮,我会坐在校园旁边的一座小山坡上,与美丽的大梅山倾心相望。
日出日落,云起云飞,大梅山秀丽的风光把一个人生命中曾经会有的寂寞和单调的时光改写成了一种日后在他乡行途中不断回眸的难忘。
现在我可以抬脚迈进老照片,走过那座古老的石拱桥回去了。
那座桥就叫做“择阳桥”,是横溪古镇河口上的一座古桥,我无数次地走过这座桥,她的优美身段我心里最为知晓,直到它被贸然拆掉,最终被改建成一座平板的水泥桥。这座桥的后事,我想那时站在择阳桥上的两位大伯一定不知道。
从城里来的航船就是穿过最后的这座桥,然后在镇上的航船码头靠岸。那时的古镇也曾人山人海,每逢大市,老街上沿街摆满了摊,山里人挑着竹子、竹椅和竹筐,挑着番薯、竹笋和鸡鸭来赶集。航船码头泊满了船,城里的人,外乡的人,都到这里来贸易。而我也曾挤在喧闹的人群里,买过一把竹色青青的椅子带回家,送给我的母亲。如今,这把椅子还在,青色早已褪尽,母亲把它搬到门外的屋檐下,坐在黄昏从弄堂里穿过来的金色余晖当中慢慢地给我女儿织着毛线衫的时候,它偶尔还吱呀吱呀地响。
我的往事都搁在这张老照片里了。
你还是沿着老街往前走吧,或者说沿着街边的那条河往前走。再往前走,那条河就变成了溪,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条清澈的溪流在我的.青春岁月里一直在一座拦水的石坝上没日没夜地喧响,无论是我们在溪边校园里上课、出操,还是吃饭和睡觉。这些水声听得久了,就刻录在了我年轻时代的记忆带子里,以至于我以后无论在哪里,一听到流水声就恍惚,就昨日重现,就想着以前上课和出操时候的情形,还会冷不丁地想起成绩退步时坐在岸边惆怅的样子。
那古典的校园还在,那校园里最古老的办公楼还在,歇山式的大屋顶永远是我梦境里最鲜明的标志。我在那里读过书,也教过书,我想去那里看看我的老师和我的老同事。我想起校园里一位最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活着就是胜利。他现在已近百岁,就住在老街的一座老房子里,每天还在淡定地写书法。在他笔下黑白分明而又遒劲洒脱地挥舞中,所有的纷争,所有的沧桑,所有的荣辱,所有的名利,都如烟云,挥之即去。
我还想走过那条老街,去看看老理发店里的阿宝师傅。我不知道他的真名,我只是像所有前来理发的人一样,亲切地叫他“阿宝师傅”。阿宝师傅曾经是国营理发店的掌门师傅,剃起头来是一招一式,他会依据你的头样自然剃出最合适你的发型。我从工作起就在他那儿理发,一直理到我离开横溪。他总会为我单独准备一条新毛巾,在我理发的时候给我留着擦洗。在横溪的那么多日子,我从来不到别人那里理发,无论阿宝师傅店里的队伍排得多长,我都愿意静静地等待,看门口的阳光从西家照到东家,看门口的自行车叮铃铃地骑过,看巷口的煤球炉子冒着烟把一壶淡如水的时光慢慢煮沸。
这只是一张老照片,是一百多年前一个海关税务司的洋雇员在宁波乡下转悠时拍下的。洋雇员的名字叫包腊(E.C.Bowra),英国人。但我一样地想念他,感谢他用镜头记录了我的故乡,让我们可以在记忆里从从容容地回家。
16.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3分)
巷口的煤球炉子冒着烟把一壶淡如水的时光慢慢煮沸。
17.一百多年前拍摄的老照片,在文中出现多次,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到它?(3分)
18.文中第六段写到“我会坐在校园旁边的一座小山坡上,与美丽的大梅山倾心相望”,而李白有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者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分析。(4分)
19.哲人说过,故乡之美不尽在山水,而尤在于人情,本文中写到了几处人情之美,请一一列举,并选择其中之一展开具体分析。(5分)
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9题(15分)
19.列举了母亲、德高望重的老师、阿宝师傅。
①母亲:作者为母亲买了一把青竹椅,看出了作者对母亲的孝顺;而母亲多年后坐在这把变老的椅子上,为孙女织毛衣,老人的慈祥,浓浓的亲情跃然纸上。
②德高望重的老师:是一位智慧长者,忘记一切世间的纷争名利,淡定从容,仿佛这座古镇的灵魂人物,透出厚实的文化底蕴。
③阿宝师傅:剃头技艺高超,每次都为“我”备着专用的新毛巾,对“我”特别的厚待,在他身上,流露的是淳厚的古道热肠及浓浓乡情。
(简单的事件概括2分,具体分析情感或人物特点3分)(5分)
篇2:那山那桥那横溪美文
那山是厚重的山。
那水是柔婉的水。
那桥是憨厚的桥。
想起那山就想起家乡的父老,想起那水就涌起沉郁的乡情,想起那桥就想起淳朴的乡风。
那山自祖辈的祖辈的祖辈的时候就存在那里了。它们见证了山村的形成与衍生,见证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沧桑变迁。但它们沉默不语。沉默让大山有了一种内敛的蕴藉。沉默也是山民们世世代代的习性。千百年来,一辈又一辈,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我那些可爱的乡亲们就这样不事张扬地在大山的怀抱里生存,内敛、厚重,沉默出了一种性格。以一柄世代相传的柴刀向大山讨取每天的生活。大山太沉重了,把山民的脊背都给压弯,但他们不声张。坚忍是大山的品格也是山里人的品格。高兴了,轻快地走一段,伤心了,泪水往心里咽。情绪酝酿好了的时候,吆喝一声,对着群山喊了起来。“哎——!”喊山总是从此开始,喊山是山里坚强的汉子宣泄情绪的方法。
对此,大山承受着,不语。倒是缠绵在山间的水给震颤了。在山民与大山共同的雄性召唤下,从山涧中跳下来,一步一步,汇成了村里那条河。那水实在太过多愁善感了,她记住了山民的哭与笑,再存不住半点感情的含蕴。于是,投奔这大山的爱情而来,来得柔弱而婉转。清亮清亮的眸子里,多了柔情蜜意,多了那山的灵气。那水就这么缓缓地款款而行,流走在山村的中间,纯静得让每个少年都心头鹿撞。掬一捧,不知引发了多少春情与诗情,有一种让人心醉的韵致。那水就这么缠绵地陪伴了那山千年万年,真情款款。
那水的风情万种当中也真有几分灵韵。村头黄婶做的豆腐总是这么水灵水灵的,就是那水给养出来的罢。
最妙的还是挑个五月的晴天,看山看水,看山的凝重水的灵动,看山与水真情的流露。夕阳之下,那水偎在那山的怀里,那山便青得逼眼,那水就妩媚温柔得迷蒙了五月的暮色。而那桥,就在水的倒影中,装饰诗人的稿纸。
桥是石板的桥,如果下雨,就有了一种青石板上的民间诗意了。那桥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也许,晚归的那头老牛会知晓一点?它过桥的剪影与那桥达成了一种怎样的默契呀。
那桥是座负重的桥,沧桑,隐忍,有了一种骨格。总是这样,那山怀抱着那水,山民背负着大山的沉重,而那桥,就承负着那些山民的重量。
那桥是山村人们晚间的集散地。于是,那桥便听多了人们在农闲的夏夜纳凉时不小心丢下的那些言语和议论。东家事、西家情,乡情,就在那时候弥漫了夜空。而上了年纪的老人,却不过孙子孙女的软缠硬磨,每次就在那桥上开始了讲祖辈的历史、山野的传奇以及这山村的掌故。老蒲扇下,便衍生了一段又一段有关山村的故事。那山那水那桥,那人与那山村、那古老的名字,就以这样的方式到了另一个年幼的心中扎营。
那山的丰富是我所有文字内容的百倍,那水的长度是我从家里到学校距离的两倍,那桥的亲切是我梦境中的十倍。我怎么走,也走不出那山那水与那桥的萦绕呵。
那山的品格,那水的性格,那桥的骨格,无不与山村父老以及我的乡思隐约牵连着。
相关文章:
停产检修安全技术措施02-12
检修有关煤气安全措施02-12
炼化企业装置检维修的HSE管理02-12
巷道检修安全技术措施02-12
行车滑线检修安全措施02-12
落实五字方略 强化七项措施02-12
强化措施落实整改02-12
贯彻落实情况报告02-12
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情况的报告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