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的歇后语(共18篇)
篇1:葡萄的歇后语
饿了好几天的狐狸抱着肚子,垂头丧气地走在路上。他愁眉苦脸的.,自言自语道:“唉,好几天没有饱餐一顿了,我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什么时候才能好好地吃上一顿呢?”
这时,一股香味顺着风飘来。狐狸嗅了嗅鼻子,抬头一看,哇,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葡萄架。你看,一颗颗大大小小的葡萄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犹如一颗颗光亮的紫宝石一般,晶莹剔透的葡萄不停地在诱惑着狐狸:“快来吃我呀,看我多好吃!”狐狸馋得垂涎欲滴,眼睛里放出了金光。她擦了擦口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狐狸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往上跳。可是,葡萄藤实在是太高了,这么矮小的狐狸怎么跳得到呢?
狐狸精疲力竭,气喘吁吁地说:“哎呦,累死我了,看来我得另想办法才行!”她看到了路边有一根长竹竿,高兴极了,捡起竹竿对准一颗大葡萄打去。不知是狐狸手艺太差,还是葡萄故意跟它对着干,它是怎么也打不着葡萄。
狐狸气急败坏地扔下竹竿,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忽然,他隐隐约约看见远处有一块大石头,狐狸赶紧跑过去,高兴地说:“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有了它有了长竹竿,我就不信摘不到葡萄!”
他小心翼翼地站在石头上,踮起脚尖,拼命地用竹竿向上够。唉,总差那么一点点,狐狸不耐烦了,猛地向上一跃。这下可大事不妙,狐狸不但没有打到葡萄,自己反而从大石头上摔了下去。他摸着屁股,苦着脸,痛得嗷嗷直叫。
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就事没能吃到葡萄。他拍拍身上的土,边走边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完只会害我闹肚子。”说完,狐狸头也不回地走了……
篇2:葡萄的歇后语
不熟的葡萄——酸得很
简介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歇后语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中间要用----来分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篇3:“老鼠”的歇后语故事
书箱的主人原来是个文学爱好者。写了满满一箱的文稿却仍是一贫如洗。一气之下便下了海, 将这满满一箱的文稿遗弃。一只老鼠正好掉了进去, 牙齿有些发痒, 就啃起文稿来。这一咬一嚼, 就品出些味道来, 懂得些世态炎凉、人情世故, 成了高智商老鼠。比如它从咬文嚼字中得知:贪官露面, 人人喊打。从此, 它要过街之时, 就尾随贪官之后, 让贪官当挡箭牌, 自己则溜之大吉。
老鼠爬秤钩——自称自
这只老鼠在一个贪官家里不仅养得肥肥的, 而且沾上了贪官的贪婪和野心。居然想创造一项最肥大老鼠的世界纪录, 它每天拼命地吃着贪官享用不完的香肠。每隔几天, 就要爬到贪官家里用来称金子的秤上称一称重量, 看看又长了多少斤。就在这只老鼠已经增长到3斤8两时, 却不料贪官倒了台, 老鼠没有了香肠吃, 又瘦了下来。于是, 它又钻到了另一个贪官家里, 不仅又寻找到了香肠, 而且又找到了一杆能称金子和自己的秤。它天天爬到秤钩上, 自己称自己。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篇4:北京新生的歇后语
随着飞机的出现,以飞机为题的歇后语多了起来,不断地在生活中运用,如:“飞机的尾巴——想得高”“飞机离跑道——没辙了”“飞机上拉口袋——装疯(风)”“飞机上弹琴——高调”“飞机拖火车跑——跑不快,飞不起”等等。又如随着电器的出现,新的歇后语在生活对话中不断出现,如:“老妈按电门——抖起来了”“打着手电拾粪——找死(屎)”“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电线杆刻手戳(印章)——大材小用”“电线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电线杆上耍把式——闹玄”等等。汽车、轮船的出现也是如此,“汽车放炮——泄气了”“汽车上烧煤气——没油了”“汽车按喇叭——走到哪儿想(响)到哪儿”等等。又如轮船的歇后语:“轮船上安高音喇叭——想(响)得远”“轮船打晃——浪催的”等等。
新生的歇后语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解放后产生的歇后语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与社会风气。而大量旧事物的消亡导致一些老歇后语的消失,如“叫化子拜堂——穷配”“乡下人穿大褂——必有正事”等等。这些对穷人和农民的蔑称“叫化子”“乡下佬”,是对劳动人民的嘲弄,类似庸俗无聊、低级趣味的歇后语都逐渐被淘汰了。一些新生事物的生活情趣成为新歇后语的主要内容。
如“区长的挎包——成(盛)问题”。这句歇后语在解放初期很流行,它反映了干部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本上、放在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艰苦作风。人们也常用这句歇后语来说明工作不好开展等情况。
“老太太上电车——有座”。上世纪50年代乘车出现新气象,凡是老人乘坐电车,青年们争先恐后地让座蔚然成风。生活中,有些人问剧场或影院是否还有票,则喜欢用这句歇后语来回答:“老太太上电车——有座”。
“张思德烧木炭一心一意”。这句歇后语是用来形容某人专心诚意的工作态度。
“温度计放冰箱里——直线下降”“温度计掉开水里——直线上升”。温度计是解放后才普及的医疗器具,人们以此来说明或形容人们的工作或生活状况。
“资料室搬家——尽输(书)了”“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等类似歇后语是用新事物中的谐音来说明有关情况的。如有人问某人的文化程度或思想认识,回答时就说,人家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新生的歇后语,其特点是充分利用群众语言的长处,更富有生活幽默感。比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句歇后语是人们用来形容人才得不到重用,即屈才。过去歇后语有“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就不够通俗易懂,必须了解《三国演义》中庞统的事迹才能理解。
有人虽然文化或政治水平高,但是他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人们就用“充了氢气的气球——飘得高”这句歇后语来讽刺。
“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思潮不断升温,政治学习列为头等大事。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上纲上线,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放松,于是出现了“拿手电筒打招呼——老照别人不照自己”等歇后语。有些人动不动就给人家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抓人家的小辫子,把人家生活中说的某些话给予歪曲,说某人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有很多反动把柄可抓。
在“文革”运动中,各单位召开批判大会,一些人宣读批判稿时常用一些当时盛行的歇后语来批判别人,“苍蝇的世界观——哪儿臭往哪儿钻”,或者说被批倒的对象是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时刻想着复辟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冬天的大葱——根焦、叶枯、心不死”,这种歇后语在当时非常盛行。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切语言都是由行动和劳动产生出来的。”歇后语就是一些生活现象产生的。大量的新生歇后语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群众语言艺术宝库中闪亮的宝珠。
解放后,在党的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积极分子,带头响应党的号召,不少人还加入了党组织,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其中也有一些人专做表面文章,见人行事,这些人被群众称为“假积极”,人们用歇后语说他们是“下雨泼街,刮风扫地——假积极”,形象地揭穿了假积极分子的伪装面孔。
解放后开展各项群众工作,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观点”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于是,人们的谈话中就出现了“麻子上台——群众观点”的歇后语,还有“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当然,这些以某些生理现象为嘲笑对象的歇后语,有不健康的成分,后来被逐渐淘汰了。但是在当年,使用之广、范围之大,都是颇为可观的。
其实社会上开展各项工作之余,生活中也会随时出现和工作有关的新生歇后语,如厂矿企业在订立各项制度规定时,社会上就出现了“王八的屁股——规(龟)定”这句歇后语。又如在大力提倡搞尖端科学时,出现了“小脚踢足球——尖端”。
歇后语是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发展的。众多歇后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规律,如“保险柜里安家——图的是安全”,在保险柜没有问世之前是肯定不会出现这句歇后语的。
总之,北京解放前后产生的歇后语,大都是新事物发展的映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富有生动、形象、幽默的特点以及时代象征。我们从北京解放前后的歇后语中可以看到新、旧北京的历史和五花八门的生活、人情、掌故,也可以看到北京的发展变化及其时代特点。
在歇后语的海洋中,在新、旧歇后语的发展长河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国民的生存、发展的历史,以及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
篇5:歇后语全部的歇后语
1、眼睛长在鼻尖下——悲观失望
2、贾宝玉哭灵——悲伤已极
3、丧屋里的人唱戏——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4、林黛玉葬花——情悲意冷
5、唐僧的心胸——慈悲为怀
6、忆苦会开完了——不欢而散
7、喜鹊老鸦同枝叫——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8、梁上挂猪胆——苦苦(哭哭)滴滴(泣泣)
9、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10、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11、胸脯中了箭——伤心;伤透心
12、穿着孝服拜天地——悲喜交加;又喜又悲
13、寒号哭夜——如丧考妣
14、对着墙壁流眼泪——独自悲伤
1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6、提起来的竹稿——眼泪汪汪向江河
17、小寡妇上坟——越哭越伤心;哭得好伤心
18、发丧娶媳妇——悲喜交加;又悲又喜
19、崔莺莺送郎——一片伤心说不出来
20、三九天吃冰块——凉透了
21、胡椒浸在醋里——辛酸得很
22、洞房里换孝衫——又喜又悲;悲喜交加
23、崔莺莺送郎——依依不舍;一片伤心说不出;不出的伤心
24、要饭的流眼泪——穷伤心
25、看戏流眼泪——假慈悲;假慈善
26、冬天吃冰块——太心寒了
27、六月间喝冰水——寒心
28、杀人和尚念佛经——假慈悲;假慈善
29、对着墙壁流泪——独自悲伤
30、耗子跌米缸——好进难出;又喜又悲
31、新郎官戴孝——悲喜交加;又喜又悲
32、鳄鱼流眼泪——可怜不得;假慈悲
33、小孩见了娘——没事哭一场
34、老虎戴佛珠——假慈悲;假慈善
35、宝玉湘云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常见歇后语2
1、白菜地里耍镰刀——散了心
2、给你三分颜色——你开染坊啊
3、乌龟爬旗杆——想高升
4、苦瓜树上结黄连——一个更比一个苦
5、乌龟吃煤炭——黑心王八
6、痰盂里放屁——想(响)不开
7、老太太摸电门——精神抖擞
8、电风扇的脑袋——专吹凉凤
9、上市的鸟龟——缩头缩脑
10、电视广告上的美人——昙花一现
11、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12、兜里的钱,锅里的肉——跑不了
13、八仙桌放盏灯——明摆着
14、煎饼果子下毒药——别来这一套
15、电钻钻孔——不通也要通
16、笛子独奏——自吹
17、厨房里的灯——常常受气
18、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19、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20、棺材铺的买卖——死活都要钱
21、赶庙的失孩子——活丢人
22、口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23、苍蝇叮菩萨——没人味
24、地下流出来的水——来路不明
25、兔子尾巴戴夹板——楞充大尾巴狼
26、聋子看戏——饱眼福
27、狗长犄角——装佯(羊)
28、坟场上舞大刀——吓死人
29、白布进染缸——洗不清
30、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实用歇后语3
1、三只手指捏田螺——笃定
2、清蒸马鲛鱼——嘴硬骨头酥
3、八只双人床——十六铺
4、阎罗王出告示——鬼话
5、四金刚扫地——大材小用
6、烂糊三鲜汤——不负责任
7、猪鼻孔里插葱——装象(相)
8、稻柴人救火——自身难保
9、芝麻落辣针眼里——巧得很
10、井底里雕花——深刻
11、萝卜不当青菜——不当人看
12、聋膨耳朵——空招牌
13、白娘娘搭法海斗——精打光
14、九曲桥浪散步——走弯路
15、老虫钻辣风箱里——两头吃轧档
16、蚂蚁相打——闯勿出大祸
17、告花子唱山歌——穷开心
18、引线搭桥——难过
19、大世界里照哈哈镜——奇出怪样
20、肉骨头打狗——有去无回
21、阎罗王阿爹——老鬼
22、黄牛角水牛角——各归各
23、木匠弹线——眼开眼闭
24、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
25、七个铜钿对半分——勿三勿四
26、肚皮里做功夫——闷声勿响
27、豆腐拌乳腐——越拌(辩)越糊涂
28、张飞骑白马——黑白分明
29、踏瘪皮球——一包气
30、三只节头捏田螺——稳拿
31、牙龈出血——红口(虹口)
32、背心浪挂胡琴——拉勿着
33、告化子唱山歌——穷开心
34、大闸蟹垫台脚——硬撑
篇6:蛇字开头的歇后语 蛇的歇后语
蛇钻竹洞——曲心还在
蛇钻进竹筒里——只好走这条路
蛇钻的窟窿蛇知道——各人干事心里明
蛇钻到竹筒里——只好走这条道儿
蛇钻草窝——无人知
蛇遭蝎子螫——一个更比一个毒
蛇遇蝎子螫——一个比一个毒
蛇有蛇路,鳝有鳝洞——各有门路
蛇已入窿——难得拔出来
蛇咬农夫——恩将仇报
蛇咬菖蒲洋人——白废嘴
蛇咬板凳脚——无害
蛇蝎交朋友——毒上加毒
蛇吞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
蛇吞老鼠——搜身;收身
蛇吞黄鳝——拼杀一场;比长短;比长
蛇吞大象——好大的胃口;胃口不小
蛇吞尺子——直了
蛇头上揩痒——找死;送死;寻死;自己找死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蛇头打扁尾巴动——心不死
蛇死蚂烂——同归于尽
蛇丝儿爬到露明柱上——混充二龙戏珠哩
蛇入竹筒——曲性犹在;曲性难改;曲心犹在;曲性在
蛇入鱼笼——听死
蛇入山洞——退路难
蛇入棺材——吃人心肝
蛇皮虽好——没处缝补
蛇跑兔子窜——各有各的打算
蛇爬过了打空地——马后炮
蛇爬到镰刀上——不敢缠
蛇进竹筒——走上绝路了;自寻死路;自找死路;曲性犹存;转不得身;没路走;有进无出
蛇进曲洞——有进无出;有入无出
蛇进草窝——无人知
蛇见雄黄——瘫啦;软了半截
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毒;毒上加蛇
蛇过砌砖墙——已经迟了
蛇过门坎——不怕折腰
蛇过了才打棍——马后炮
蛇过篱笆拽尾子——迟着
蛇过打田基——晚了
蛇过打地——出坏力
蛇过才打地——晚了
蛇挂在树上——拖在哪里了
蛇公说话——虚着哩;须着哩
蛇儿钻进竹筒里——一条独路
蛇儿缠青蛙——要命的时候
蛇洞对着蝎子洞——以毒攻毒
蛇的眼——样样咧
蛇的伙伴——没有善虫子
蛇岛上寻宝——凶多吉少
蛇逮老鼠——要独吞
蛇大洞也大——花消多
蛇虫子钻到芝麻地里——油嘴滑舌
蛇吃小耗子——囫囵吞
蛇吃秫秸秆——直脖子
蛇吃青蛙——一节倒一节
蛇吃鳗鱼——比长短
蛇吃老鼠——囫囵吞
蛇吃鸡蛋——囫囵吞;一粗一细
蛇吃黄鳝一道死——硬拼
蛇吃黄鳝——比长短;直拼;憋煞;并死;憋死;硬摒;屏煞;死拚;死屏;活屏煞;硬拼;一道死;蹩煞;屏煞将;迸煞;活迸煞;活憋煞;直拼杀
蛇吃黄蟮——迸煞;屏煞;死屏;干并;活摈煞;憋煞
蛇吃黄膳一道死——硬拼
蛇吃蛤螵—往嘴蹦
蛇吃大象——看它怎么吞下去;看他怎么吞下去;胃口不小;贪心不足
蛇吃扁担——直了眼
蛇吃棒子——直了脖子
蛇吃棒槌——直脖啦
蛇缠葫芦——假充龙戏珠
蛇被抓住了头寸——浑身酥软
篇7:简单短小的歇后语歇后语
2、顺藤摸瓜——十拿九稳
3、双手捧鸡蛋——十拿九稳
4、笼里捉鸡——十拿九稳
5、竹篾里捉螃蟹——十拿九稳;手到擒来
6、水缸里摸鱼——十拿九稳
7、叫花子捉虱子——十拿九稳
8、筐中捉鳖——十拿九稳
9、荷包里的东西——十拿九稳
10、脸盆里摸鱼——十拿九稳
11、水池里拾蟹子——十拿九稳
12、荞荞麦地里捉王八——十拿九稳
13、石头缝里捉鳖——十拿九稳
14、三个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15、兔子吞了山药蛋——吐不出来
16、武松绣花——胆大心细
17、豆腐坊里老母猪——一肚子渣
18、骑马挎枪走天涯——神气透了
19、袁绍用兵——优柔寡断
20、老鼠跌进铁桶里——无缝可钻
21、李逵当考官——随心所欲
22、猫儿捉鼠狗看门——各守本分
23、烂泥马捏神像——没上好心肠
24、狗子拱到被窝里——充人
25、大姑娘上楼梯——步步登高
26、龇牙咧嘴的老虎——笑面虎
27、一口吃个牛排——贪多咽不烂
28、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29、猴子耍拳——小架式
篇8:试论歇后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1 直译法
为了保持原文风格, 只要不引起外国读者的误解或费解, 可以用直译法, 具体分为三种:
1) 隐喻 (metaphor) 直译法。例如:初生牛犊——不怕虎 (A new-born calf is not afraid of a tiger) ;水中捞月——一场空 (scoop up the moon in the water—to come to nothing) 。
2) 语面比喻的从句/分词化译法。根据语面与语底的逻辑联系, 选用as-从句, when-从句, once-从句, if-从句, as if/as though-从句, 等以及分词结构来翻译语面部分。例如:板上钉钉儿——跑不了啦 (Once a nail is driven into a board, it’s settle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When the city gate is on fire, the fish in the neighboring pond will suffer.) ;
3) 明喻 (simile) 直译法。明喻用as (介词) , as....as..., like, just like, 等引出。例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The gift may be light as a goose feather, but sent afar, it conveys deep feeling) ;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just like the stone in a privy, hard and stinking) 。
2 意译法
歇后语的意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不译语面。这是常用的译法, 特别是语面和语底有谐音关系的时候。比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输) 。孔夫子外国人兴许应有所闻, 但是为什么他搬家就“输”呢?这种谐音的歇后语还是不翻译语面为好, 翻译成:lose every game (/battle/fight) 。再如, “吃不了, 兜着走”在曹雪芹《红楼梦》的英译本中, 翻译成“be in serious trouble”, 不但不翻译语面, 而且把语底的真实含义点破了。
2) 不译语底。将容易得出语底的歇后语中的语面翻译出来, 不翻译语底, 给外国读者听众回味联想机会, 译得巧, 别有一番情趣。例如:猫哭老鼠——假慈悲。只译出:a cat crying at a mouse’s death, 就能使外国人联想到鳄鱼泪crocodile’s tears, 明白这是假慈悲 (disguised pity or sympathy) 。再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译出:carry water in a sieve或draw water with a bamboo basket, 外国人也不难想象其结果是徒劳, 一场空 (achieve nothing/come to nothing) 。通过语面的翻译让读者听众自己体会出来, 译者的语面直译手法, 达到的是整个歇后语的意译效果。
3) 局部调整语面字眼, 抓住核心意思翻译。例如;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译成:Don’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吕洞宾在语篇中实指我, 用第一人称避免不必要的人名加注解释。狗在西方是宠物, 不是讨厌的对象。译者在翻译时没有用狗 (dog) 这个字眼, 而是通过撕咬 (snap) 和狂吠 (snarl) , 勾画了恶狗的形象, 暗指“不识好人心”的对方。这样的意译佳作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3 借代法
用英语的熟语做替代, 翻译歇后语, 只要是等值替代, 不损原意, 是很受外国读者听众欢迎的。
例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黄龙教授用直译法译成:fifteen buckets being hurriedly lowered into a well for water—eight dropped down while seven were drawn up.不了解中文的外国人从字面考虑, 可能有忙乱的印象, 不一定体会到这是心情紧张和不安的描述。用借代法外国人反而好理解: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如果译成at sixes and sevens at heart, 也不会误解。再如: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也可用借代法翻译: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但如果这条歇后语是追究惨败或重病乃至死亡的原因, 借代法就不如直译好:It takes more than a day to freeze three feet of ice。当然, 借代法也照样有更胜直译法一筹的。例如: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直译为:My son is better even if with favus of scalp.可是在外国人的心目中, 伤残疾病是同情的对象, 通常不公开作为蔑视的对象, 在他们看来瘌痢头和喜欢不喜欢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这条歇后语的直译对他们就显得费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最好的译法, 就是用借代法:All his geese are swans.如果瘌痢头有不雅和贬义之处, 鹅和天鹅, 都给人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 这条歇后语明指儿子, 实指任何人或物。用借代法突破了用直译法可能造成的局限性。
4 加注法
英译歇后语, 适当地加注解有时是必要的, 用来交待中国文化背景, 点明谐音和谐意的关联手段, 有助于保留歇后语的中国特色, 把语义表达准确。
加注可以用同位语, 添括号或单独立注脚。一般加注要针对性强, 言简意赅。例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译成:dumfounded like big-eyed Zhang Fei, famous warrior of the Three Kingdoms, who stared at a needle’s small eye in an attempt tothread it.再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可以译成:The way Jiang Ziya (a semi-mythical wise minister in the Zhou Dynasty) fishes (with a straight“hook”) —to catch only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be caught.括号内交待人物背景和实际钓鱼的做法, 用词不多, 有助于对歇后语的正确理解。
最后, 我们认为, 要译好歇后语必须要从外国读者的角度思考, 利用多种方法手段使其语义表达正确明白。
摘要:歇后语翻译是极其困难的, 该文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歇后语进行翻译, 力图使其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关键词:歇后语,直译,意译
参考文献
[1]温端政, 沈慧云, 高增德.歇后语词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篇9:有关“三国”的歇后语
北京地区流传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我从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说。幼年时,北京街道的胡同里,摆小摊的随处可见。小摊经营的对象就是小孩儿,小孩爱吃的糖、豆、大酸枣、小玩意儿等应有尽有。多数小摊还卖洋画,一大张硬纸上,分出一张张画面,画与画之间有一条韭菜叶大小的空间。孩子们用剪刀在空间处剪开,分出一张张小画片。当年不少小画片的内容就是歇后语。我每逢买到一大张这种画片就欣喜若狂,忙用剪刀剪开,一张张读。很多名著没读过,可是有关他们的俏皮话却先领教了。从这些歇后语中,也初步了解了一些事物。
今余年过古稀,忽心血来潮,欲将有关“三国”的歇后语收集起来,—一道来,亦颇多佳趣。先从《三国演义》中的三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说起。
有关刘备的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刘备的兄弟——红黑都对”,“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刘备卖草鞋——有货”,“刘备招亲——弄假成真”,“刘备的耳朵——扇风”(注:《三国演义》中形容刘备双耳垂肩,故有此语)。
下面是有关关羽的歇后语:
“关公进宫——单刀直入”,“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因关公面如重枣,故此),“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关云长走麦城——吃亏就在大意”,“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关公斩蔡阳——没跑”,“关云长卖马——周仓不肯画押”。
下面为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张飞吃豆芽——小菜”,“张飞的胡子——满脸”,“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张飞拿鸽子——一个不个”,“张飞睡觉——不闭眼”,“张飞讨债——声势大”,“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张飞坐轿——人员不对”,“张飞坐天下——只顾眼前”,“张飞找李逵——黑对黑”。
其他有关《三国演义》人物的歇后语:
“孔明挥泪斩马谡——明正军纪”,“孔明哭周瑜——假慈悲”,“孔明弹琴还仲达——好沉着”,“孔明吊孝——假慈悲”,“黄忠叫阵——不服老”,“属黄忠的——不服老”,“黄忠交女友——人老心不老”,“庞统坐知县——大材小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东吴杀人——移祸于曹”,“东吴大将——甘宁(干拧)”,“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周仓摆手——老爷不在家”,“孔明张嘴——计上心来”,“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周瑜进当铺——穷都督(嘟嘟)”(周瑜为东吴水军都督之职。此处用谐音),“吕布戏貂蝉——上了别人的当”,“属吕布的——有勇无谋”,“董卓进京——不怀好意”,“借东风杀曹操——间接杀人”,“属司马懿的——疑心太大”,“司马懿父子行军——有的要退,有的要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以上是流传在北京等地的有关“三国”的歇后语。一部有影响的名著,它会深远地影响人民的生活……
篇10:凤姐的歇后语/含凤姐的歇后语
吃饭时凤姐驾到——上吐下泻
凤姐的嘴——血盆大口
凤姐的夫君——举世瞩目
凤姐开口——惊天地泣鬼神
凤姐宋祖德——天生一对
凤姐追我——宁死不屈
凤姐开减肥院——立竿见影
凤姐开饭店——只出不进
凤姐穿比基尼——人神共愤
篇11:名著中的歇后语常见的名著歇后语
2、林冲误入白虎堂——祸从天降
3、李逵敬酒——非喝不可
4、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5、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6、王婆坏了磨——没法推;推不得
7、李逵抡板斧——以势压人
8、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9、武松打虎——一举成名;艺高胆大;气概不凡
10、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
11、潘金莲熬药——暗中放毒
12、李逵打宋江——过后陪不是
13、武大郎卖豆渣——要人没人,要货没货
14、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15、武大郎卖切糕——人不济货粘手;人不济,货粘手
16、武大郎开店——不容大个儿
17、潘金莲敬酒——丑话说在前
18、武大郎卖面包——人土货洋
19、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篇12:带有数字的歇后语数学歇后语
2、三年不开窗——闷死了
3、三九天的叫花子——又冷又饿
4、二齿钩子创茬子——白溜须
5、三合板上雕花——刻薄
6、一脚踏进稀泥凼——不能自拔
7、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8、儿女是娘心上一块肉——难舍难分
9、二愣子睡凉炕——全凭火力旺
10、一个将军一个令——到底听谁的
11、一斗芝麻拈一颗——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12、后燕窝儿里一撮毛——摸得着看不见
13、一本通书睇到老——泥古不化
14、一毛钱买了一筐蒜壳——贱皮子
15、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
16、二亩地点一棵豆角——太信种
17、三月里的杨柳——分外亲(青)
18、二郎爷放屁——神气
19、一把米摔墙上——没一粒粘粒;毛一粒家粒
20、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
21、火盆里浇了一瓢油——火气大了
22、二踢脚的爆竹——一声更比一声响
23、三脚猫——到处跑
24、王字多一点——变了主了
25、二小扛房梁——顶这了
26、二娃子说书——噱儿多
27、三升米的粑粑——难杵;难处
28、三分人才七分鬼——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29、碗大个西瓜一拃厚的皮——瓜实啦;傻实啦
篇13:《金瓶梅》歇后语连用的艺术妙用
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歇后语中有这么几处典型而独特的歇后语连用, 这是典型的“金瓶梅”式的歇后语运用。以下就《金瓶梅》歇后语连用方式形成的不同的两种典型用法加以举例分析。
一、格式连用歇后语
《金瓶梅》中出现的很多歇后语绝大多数是单用的。如: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泄不漏, 卖粉团的撞见了敲板儿蛮子叫冤屈--麻饭胳胆的帐, 山核桃──差着一槅哩等在书中都是由某一人物就某一事而使用的歇后语, 使用的格式单一, 意思有明显的针对性。
与上面所示不同的是在《金瓶梅》一书中却有与其它作品不可多见的连续使用歇后语语用现象。
例如:
金莲听了, 一声儿没言语, 使性子回到上房里, 对月娘说:“贾瞎子传操──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 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了!刚才在门首站了一回, 见陈姐夫骑头口来了, 说爹不来了, 醮事还没了, 先打发他来家。” (第三十九回寄法名官哥穿道服散生日敬济拜冤家)
这里连用的三个歇后语能巧妙地将意思连串起来, 既单独有意, 又贯穿一气, 使要表达的意思得以增强, 而又不显零散, 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展露无余。在时间上和语意逻辑上都显得那么自然, 似乎有一种推移, 而把人物的思想推到了一个极端, 产生了急剧的炫染力。“起得早——痴心地等——彻底绝望。”的脉络, 一个使性的人——潘金莲, 就这样遭到了一次彻底的打击, 而这艺术性的表现却全包含在三个很通俗的歇后语中。
又如:
骂的人那绝情绝义。怎的没我说处?改变了心, 教他明日现报在我的眼里!多大的孩子, 一个怀抱的尿泡种子, 平白扳亲家, 有钱没处施展的, 争破卧单──没的盖, 狗咬尿胞──空欢喜!如今做湿亲家还好, 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吹杀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做亲时人家好, 过三年五载方了的才一个儿!” (第四十一回两孩儿联姻共笑嬉二佳人愤深同气苦)
同样是三个连用, 而这里却又有微妙的差别, 除了语言的自然顺势外, 也有着一种情绪纠结的节奏, 而这种节奏中间的铺设“如今做湿亲家还好, 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使语式既做了回环, 又增添了叙事的补充, 形成的对比, 又在“吹杀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恨恨中显示了人性的阴暗、歹毒、怨恨, 统统活现。
再如:
“话说潘金莲见孩子没了, 每日抖擞精神, 百般称快, 指着丫头骂道:“贼淫妇!我只说你日头常响午, 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蛋──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李瓶儿这边屋里分明听见, 不敢声言, 背地里只是掉泪。” (第六十回李瓶儿病缠死孽西门庆官作生涯)
如果说前面的只是三个, 而在这里却出奇地增到了四个歇后语连用, 四个歇后语的妙处莫过于刁钻泼辣的潘金莲指桑骂槐的本事全出于此, 照应了整部《金瓶梅》要表现的世俗人生勾心斗角的狠劲儿, 并且是如此不惜用四个, 真个是用墨如泼。
以上几个意思有异却语意丰富的歇后语连用, 达到这样随心所欲, 收发于心的地步, 无论是单用时的惜墨如金还是连用时的用墨如泼, 无不显示了《金瓶梅》在歇后语运用上的妙法高招, 对歇后语的应用真可谓一代高手, 登峰造极, 造就了《金瓶梅》式歇后语应用, 常常使得刻画人物语气连贯, 层次渐进, 不同角度折射下的不同人物以及特殊格式的妙用。
二、语意连用的歇后语
与以上格式连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金瓶梅中另一独特歇后语用法——语意连用的歇后语。
第六十五回《吴道迎殡颁真容, 宋御使结豪请六黄》里用“豆芽菜——有甚捆儿”, 而在《词话》的第七十二回《王三官拜西门庆为义父, 应拜绝替李锦解冤》又一次出现“你这波答子烂桃行货子, 豆芽菜有甚正条捆也怎的?老娘如今也贼了些儿了老。”两厢照应, 前次出于月娘之口, 纵观全书, 吴月娘的语言中出现歇后语的现象并不多, 全书总是把吴月娘放在“正统”人物的角度来刻画, 然而正是第二次让潘金莲说出同样意思话语, 这才展示了吴月娘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从中既反映了《金瓶梅》俗文学的特点来, 也反映出了歇后语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程度, 更是小说精巧的艺术照应的展示。
无独有偶, 在第二十一回《吴月娘扫雪烹茶, 污月娘替花勾使》里潘金莲用“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已定”!以讽刺西门庆老脸皮厚一副泼皮嘴脸, 到第四十九回《西门庆迎请宋巡按, 永福寺饯行遇胡僧》中又不惜借不同的人物董娇儿说出“爹你老人家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已定了”!这种连环式的照应, 步步紧逼追身式的写法, 极力渲染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同时, 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用歇后语的这种方式来揭示人物形象, 显示了对这种语言运用的独树一帜。
《金瓶梅》一书歇后语运用巧妙, 妙可言语, 可展人物形象, 妙可写人, 可传神剖心, 而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又形成的以上两种用法, 《金瓶梅》的作者把一种看起来既通俗易懂, 用起来实为经典的特殊语言形式运用得独具匠心, 让读者在唏嘘之余, 更能体察出一部奇书中的另一不同寻常来, 《金瓶梅》一书无愧为歇后语运用的集大成者。
摘要:本文选取《金瓶梅》一书中语言的特殊材质——歇后语, 加以举例分析, 分析《金瓶梅》一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歇后语连用的艺术效果——《金瓶梅》式歇后语运用。
关键词:《金瓶梅》,歇后语,连用,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篇14:说说歇后语的使用
歇后语具有幽默感,好的歇后语会使人忍俊不禁,无疑是一种小小的艺术享受。
歇后语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比喻性歇后语,其中前一部分是打比方,后一部分则是揭示这个比方的含义。如:铁公鸡—一毛不拔。“铁公鸡”本来是没有的,但这是为了后一部分的“一毛不拔”所设定的比喻。前一部分似乎在情理之外,后一部分却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前后两部分互相映衬,要比直接说“一毛不拔”有力得多。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兔子的尾巴—长不了”“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八百斤的大寿桃—废物点心”,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另一类歇后语,属于双关歇后语,就是歇后语的前一部分说出一件具体事物,后一部分则要借助同音或近音的字词将所要说明的意思表达出来。如:佛堂长草—荒(慌)神了,因为“荒”与“慌”同音,表面是说“荒神”,实际上是说“慌神”,意思是“神经紧张”了。双关歇后语利用谐音,比比喻类歇后语多拐了道弯,因此也叫谐音歇后语。
有的谐音歇后语,后一部分的字全是谐音。比如:“青蛙跳水—扑通(不懂)”“龙王爷搬家—离海(厉害)”。有的则是后一部分的某个字是谐音。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打鱼人回家—不在湖(乎)”“老虎拉车—谁赶(敢)”“对着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等等。
篇15:带有数字的歇后语趣味数学歇后语
2、百岁养儿——难得
3、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4、一丈二尺的扁担——摸不著头尾
5、三十夜提空篮——无事忙
6、一脸驴子毛——还想混着吃马料
7、八股文的格式——千篇 一律
8、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9、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10、五百铜钱串一处——半吊子
11、百家姓上少了第二姓——缺钱
12、百家姓不念第一个——开口就是钱
13、十五只小船出海——七颠八倒
14、百万雄狮过大江——势不可当
15、一个坑里的蛤蟆——跟着哇哇
16、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17、一锅滚沸的开水——热气腾腾
18、一兵换双士——划得来
19、六月的债——还得快
20、一把麻花一把屎——香香臭臭
21、六月里吃生姜——伏辣(服啦)
22、五人共伞——小人全靠大人遮
23、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24、四大金刚弹琵琶——不谈(弹)也得谈(弹)
25、百里长的公路不用拐弯——太直了
26、三九天吃梅子——寒酸
27、一窝小燕——群咬
28、一个核里两个仁——一样货
29、一个将军一个令——到底听谁的
篇16:含有谐音歇后语的句子歇后语俗语
2、太湖的虾子——白忙(芒)
3、包子没馅——蛮(馒)头
4、清水煮白菜——一清(青)二白
5、倒贴的门神——翻(反)脸
6、耳朵里塞棉花——装样(羊)
7、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8、高粱米塌饭锅——闷(焖)起来了
9、马背上接电话——奇(骑)闻
10、老头牵瘦驴——顾(雇)不得
11、石头人开口——说实(石)话
12、口含盐巴拉家常——闲(咸)话多
13、孔夫子的箱子——净输(书)
14、梦中游太空——想人非非(飞飞)
15、狗熊变黑瞎子——骗(变)自己
16、琉璃瓶上安蜡扦——又奸(尖)又猾(滑)
17、庙堂里的钟——想(响)得多
18、蚂蚁尿书本——识(湿)字不多
19、飞机上挂剪刀——高才(裁)
20、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
21、泥人吃饺子——难言(咽)
22、毛驴钉马掌——小题(蹄)大做
23、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24、对着水缸吹喇叭——有原因(圆音)
25、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26、酱坛里装个鳖——亲员(咸圆)
27、鸡毛插在桅杆上——胆(掸)子不小;好大的胆(掸)子
28、房间里闹鬼——怪物(屋)
29、房顶上栽花——难交(浇)
30、水壶里翻跟头——胡(壶)闹
31、大蒜苗做枕头——昏(荤)头(荤)脑
32、钝刀破竹——想不开(响不开)
33、弹花店挂弓——不谈(弹)了
34、过河拽胡子——谦虚(牵须)
篇17:适合高考的歇后语高中生歇后语
1、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2、半空里的火把——高明
3、包公河的藕——无丝;无私
4、老天爷拄拐杖——一竿子插到底
5、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6、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7、猪八戒爬城墙——倒打一耙
8、哑巴打官司——有口难言
9、刘备借荊州——有借无还
10、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11、旱地的螺蛳——有口难开
12、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13、抱不上树的刘阿斗——白费心
14、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15、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16、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17、孙悟空蹲老君炉——受过锻炼
18、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19、虎落平阳——被犬欺
2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1、狐狸尾巴——藏不住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孙大圣听了紧箍咒——头疼
24、老虎屁-股——摸不得
25、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26、包公铡包勉——大义灭亲;公事公办
2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8、伍子胥过昭关——一宿白了头发
29、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30、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适合高考的歇后语2
1、怀里揣蓖子——舒(梳)心
2、狗吃青草——装样(羊)
3、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4、拉胡子过大街——谦虚(牵须)
5、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6、拄拐杖下煤窑——步步倒霉(煤)
7、补锅匠栽筋斗——倒贴(铁)
8、两口子锄地——不顾(雇)人
9、盲人做油条——瞎咋乎(炸糊)
10、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
11、土地爷掉井——劳(捞)不起大驾
12、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13、树倒了——没影(荫)
14、妈妈的众姐姐——多疑(姨)
15、草泥塘里翻泡——发笑(酵)
16、鸡啄蚂蚁——正合适(食)
17、药铺里开抽屉——找玩(丸)
18、河边洗黄莲——何(河)苦
19、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20、高山上打锣——四方闻名(鸣)
21、小炉灶翻身——倒霉(煤)
22、斧子破毛竹——着急(斫节)
23、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24、树小荫凉少——照应(罩影)不到
25、两手捧寿桃——有理(礼)
26、戏台上的鞭子——加码(假马)
27、两百钱的花生——有得驳(剥)
28、门神里卷灶神——话(画)里有话(画)
29、弄堂里跑马——题(蹄)难出
30、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适合高考的歇后语3
1、猪八戒伸腰——助长了;猪长了
2、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5、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6、南天门的灯笼——照得高
7、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8、老头吃麻糖——越拉越长;越扯越长
9、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10、孔夫子的包脚布——文绉绉的;文绉绉
11、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12、老鸦唱山歌——不入调
13、孙悟空里兵器——能大能小
14、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15、芝麻开花——节节高
16、佛爷的桌子——碰不得
17、天文台上的望远镜——好高骛远
18、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9、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20、孔夫子背褡子——两头书;两头输
21、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2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23、窗户上的纸——捅就破
24、落雨天担禾草——担子越来越重
25、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26、猪八戒吃酸枣——满不在乎;满不在核
27、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8、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9、孔夫子打哈欠——一口书生气;满口书生气;书生气;文气冲天
30、属吕布里——有勇无谋
篇18:谐音歇后语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语言也在不断的进步, 歇后语这种语言现象早已为人所知, 已经成为了一种智慧的象征。不仅有着深邃的文化底蕴, 也隐含着幽默风趣的情调。在众多歇后语中, 谐音歇后语所占的比例很大, 本文旨在以谐音歇后语为分析对象,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利用跨域映射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分析谐音歇后语存在的认知语言学基础。谐音歇后语能为枯燥的生活以及日常会话带来轻松和趣味。本文从众多的歇后语中, 归类和整理了一些为大家熟知和使用的谐音歇后语, 将其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这些歇后语极具诙谐、幽默、风趣, 除受社会文化背景等原因影响之外, 谐音歇后语之所以在众多歇后语中脱颖而出, 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 是因为其内在隐含了深厚的认知语言学基础。
二、理论背景
1.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 像谜面, 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 像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通常说出前半部分, “歇”去后半部分, 就可以领会和猜出来它的本意, 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 有谚语的作用。
常见的歇后语一般分为四类:第一类, 谐音歇后语, 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 (青) 二白;和尚打伞——无法 (发) 无天。第二类, 喻事歇后语, 如,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恒心。第三类, 喻物歇后语, 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第四类, 故事歇后语 (典故, 成语等) , 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2. 谐音
谐音, 是以语言的语音为联想的基础, 通过读音联想到读音相近的词语是汉语联想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汉语的拼音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一般情况下, 判断词语和词语之间是否是谐音, 就看它们的读音是否相同或相近, 声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如:明——鸣 (语音语调完全相同) ;明——命 (语音相同语调不相同) 。
3. 跨域映射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通过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观察世界并对其进行概念化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学科。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大体上分为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学和认知语用学。而认知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认知语义学认为人类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 这是因为人类思维源于人的生物本质, 躯体经验和生活环境的自然状况,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基本的意象图式, 再经过隐喻和转喻模式, 物理空间概念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结构中去, 于是, 其他本无空间内容的概念也被赋予了一种空间结构, 一个词的意义用于不同的认知域的不同的而又有联系的义项。” (赵艳芳2001:77)
映射, 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 指两个矩阵中子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认知语言学借此概念喻指人类独有的, 对不同认知域之间意义的产生、转移和处理的认知能力。以投射映射来讲, 它是指将一个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域上。比如, 人们要理解一个目标域, 可以通过某些始源域的结构或相应的词汇来认知。这个映射的过程是在构建我们的知识基础, 以具体的概念为桥梁帮助我们理解和认知抽象的概念。
三、跨域映射在谐音歇后语中的反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隐喻无处不在。认知语言学家早已证实了此现象, 人们在日常会话交流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隐喻, 甚至有些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 本文所述的歇后语就是特例。那么人们在日常沟通中是怎么在自我意识里理解对方隐喻的真意呢?在人们的认知之中有一个始源域与目标域的转化, 就是通过交流经验的积累, 使得人对跨域映射有深入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人们之间自然而然就能通畅交流。
隐喻由始源域和目标域组成, 始源域的结构和概念较清晰明了, 相对而言, 目标域的结构和概念较模糊钱不清。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意象图式映射到目标域上, 让人们通过始源域这个概念结构来构建和认知理解目标域, 跨域映射就是隐喻的内在结构。
关于跨域映射, 1997年美国认知学家Gills Fauconnier认为, “跨域映射是人类生成、传递、和意义等认知活动的中心”。由此我们可知, 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跨域通过隐喻这种方式呈现出来,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 这样的话, 如果两个域之中存在同音、同形或者文化含义上某种相同或相似之处, 他们之间就可以发生跨域映射。在认知语言学中, 隐喻也是跨域映射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 跨域映射也能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发生。以歇后语为研究对象, 我们很容易找到很多经典的歇后语都能呈现这种跨域映射。在谐音歇后语中, 后半部分原汁原味的语言表述属于始源域, 而谐音过的语言表述属于目标域。原汁原味的语言所蕴含的意义也通过隐喻的方式, 同时以发音相同或相似这一特点为媒介, 映射到谐音过的歇后语中, 这样就使得原先的含义和谐音过后的含义都呈现出来了, 简单明晰, 生动有趣。
例如:
1) .小葱拌豆腐——一清 (青) 二白
始源域:一青二白目标域:一清二白
小葱拌豆腐, 这个歇后语已经传为经典。从色彩上看, 小葱的青和豆腐的白很鲜明。始源域“一青二白”的基本意思是通过谐音映射到目标域“一清二白”, 很显然, “青”与“清”语音相同, 为谐音, 因此, “一清二白”既保留了小葱颜色的“青”这一意义, 同时也体现了做人要“清清白白”这一要传达的真实内涵。
2) .踩着石头过河——脚踏实 (石) 地
始源域:脚踏石地目标域:脚踏实地
踩着石头过河, 很显然, 始源域“脚踏石地”的意义就很明析了, 过河, 踩着石头, 才不容易陷入淤泥, 实为“实地”, 河才能过的踏实。“石”与“实”为谐音关联, “脚踏实地”不仅仅隐含了“脚踏石地”的原意, 还告诉了我们做事情要踏踏实实这个道理。
3)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 (粪)
始源域:引起公粪目标域:引起公愤
这条谚语雅俗共赏, 不失为一个很通俗化很生活化的经典。往公共厕所里扔石头, 很容易就公粪四溅, 在厕所方便的人情何以堪?谁人不愤怒!群起而攻之亦不为过。“粪”与“愤”为谐音, “引起公愤”内含了“引起公粪”的原意, 使得我们认识到公愤背后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这一不文明行为的后果。
4) .打破沙锅——问 (纹) 到底
始源域:纹到底目标域:问到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出自典故, 已经被广为使用, 不仅仅是一个俗语, 也是一个歇后语,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纹”与“问”为谐音, 以谐音为媒介, “问到底”反射给了我们“纹到底”的原意, 即因为打破沙锅才导致的裂纹, 也蕴含了打破砂锅问到底传达给我们的真意, 它常常用来描述做事情不追根问底不甘心的行为。
5) .三更半夜出世——害死 (亥时) 人
始源域:害死人目标域:亥时人
三更半夜, 即为亥时;三更半夜的出生的人, 即为亥时人。三更半夜出生, 一般来说, 各种折腾人, 孕妇和家人各种不方便, 医生也不是正常上班, 等等。当然这里用“害死人”有点夸张, 这种修辞法为了得到强调的效果。“亥时”与“害死”为谐音, 根据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和谐音映射, 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亥时”, 此歇后语的意义就浅显易懂了。
6) .孕妇走独木桥——铤 (挺) 而走险
始源域:挺而走险目标域:铤而走险
顾名思义, 孕妇是挺着大肚子的, 即为“挺”。孕妇走独木桥, 是挺着大肚子走着危险的路。“铤”与“挺”谐音, 铤而走险是一个成语, 结合歇后语前半部分“孕妇走独木桥”, 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个歇后语的意义。
通过以上例子的分析可知, 这类歇后语经过跨域映射, 以发音相同或相似为媒介, 使目标域不仅仅保留了本身的意义, 还内含了始源域的原始意义, 这样谐音后的歇后语就同时具有了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双重内涵。这种谐音映射法, 一方面借用了原来未被谐音的词的意义, 另一方面拥有了谐音后词的意义, 即, 真正让人认知的内涵意义。这就使得歇后语更加有趣味性, 更能引人注意,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
四、总结
谐音歇后语的存在确实很有价值和意义。虽然, 有些不为人熟知, 但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和使用之, 谐音歇后语不仅仅能为会话者的话语增加幽默智慧感, 更能委婉地传达会话人的真实意图, 以避免尴尬。任何事物都有其利与弊, 一方面, 有些谐音歇后语, 充分利用了跨域映射, 这使得语言更具美感, 趣味和幽默, 是对自然界语言系统本身的创新性、挑战性的应用, 这种使用扩大了汉语中某些词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 有些恶意的谐音使用现象也不是不存在的, 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要谨慎对待, 关于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与规范性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 也是今后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因此, 如果把谐音用于更多的歇后语, 应该以正确客观地审视之。要对谐音歇后语进行规范, 看清利弊, 积极发现不足, 合理使用并改正, 才能促进整个语言系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李弘.语音隐喻初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
[3]蒋磊.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4]王斌.映射及其认知运作.外语研究, 2001.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相关文章:
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02-05
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的机遇与挑战02-05
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02-05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02-05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机遇与挑战02-05
2023-2027年中国物业管理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战略策划研究报告02-05
微时代学生管理的机遇、挑战和对策02-05
当前中国油画创作02-05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