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20变更申请报告

关键词: 申请报告 变更 监理

cb20变更申请报告(精选2篇)

篇1:cb20变更申请报告

CB23 变更申请报告(承包〔周口水建〕变更 01 号)合同名称:沈丘县2010 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1 标 合同编号:SQYS—2010—EPSG —01 致: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机构)由于 周营供水厂厂址地形与原设计不符等 原因,我方今提出工程变更。变更内容详见附件,请贵方审批。附件:1.工程变更建议书。承 包 人:周口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项目经理:(签名)日 期:2010 年12 月3 日 监理机构 初步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设计单位 意见 设计单位:周口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发包人 意见 发包人:沈丘县水利局(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批复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说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设计单位、发包人3 方审签后,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 份。工程变更建议书 施工时发现周营供水厂厂址地形与原设计不符,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联合测量,厂区现状地面高程(平均值)比该村正常地面高程(以黄孟营村小学门前水泥路中心高程为准,假定该点高程40.00 米)低2.6 米左右。经联合商议,确定以下调整方案:

1、清水池顶面高程确定为40.00 米(以黄孟营村小学门前水泥路中心高程为 40.00 米计),与黄孟营小学门前水泥路高程持平,水厂内地面(即房屋室外地坪)确定为39.00 米。水厂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道等的相对高差保持与原设计图纸一致。

2、外购土方将场内地面填筑至39.00 米高程。

3、从水厂大门口至小学门前水泥路(长约 55 米),按设计要求需修建一条 4 米宽的进场道路(水泥路),该道路东西两端高差1.0 米,修筑时平顺连接(即进场道路西侧高程与学校门前水泥路持平40.00 米,东侧与水厂内水泥地面持平39.00 米)。

4、管理房、门卫室、化验室、发电机房等房屋的基础样式、尺寸、基底高程经设计单位现场勘察、钻探后进行设计调整。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CB23 变更申请报告(承包〔周口水建〕变更 04 号)合同名称:沈丘县2010 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1 标 合同编号:SQYS—2010—EPSG —01 致: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机构)由于 周营供水厂的围墙需要建在回填土方上等 原因,我方今提出工程变更。变更内容详见附件,请贵方审批。附件:1.工程变更建议书。承 包 人:周口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项目经理:(签名)日 期:2011 年1 月5 日 监理机构 初步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设计单位 意见 设计单位:周口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发包人 意见 发包人:沈丘县水利局(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批复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说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设计单位、发包人3 方审签后,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 份。工程变更建议书 由于周营供水厂新建围墙基础位置下部为土方回填(填土深度最低在1.35 米以上),为防止回填土不均匀沉降导致围墙断裂和应发包人要求,特提出以下变更建议:

1、原围墙基础垫层设计为 150mm 厚 3:7 灰土,建议调整为150mm 厚C15 混凝土,并在垫层内下部适量配置钢筋(4Φ10 通长筋,Φ6@250 分布筋),以增加抗裂强度。

2、根据发包人要求,为美观和安全计,围墙墙体加高 0.32 米。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 CB23 变更申请报告(承包〔周口水建〕变更 02 号)合同名称:沈丘县2010 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1 标 合同编号:SQYS—2010—EPSG —01 致: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机构)由于 根据地形条件和发包人要求等 原因,我方今提出工程变更。变更内容详见附件,请贵方审批。附件:1.工程变更建议书。承 包 人:周口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项目经理:(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监理机构 初步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设计单位 意见 设计单位:周口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发包人 意见 发包人:沈丘县水利局(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批复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说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设计单位、发包人3 方审签后,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 份。工程变更建议书 根据发包人、监理人要求,特提出以下变更建议:

1、管理房由平屋面结构改为坡屋面结构,房屋相应加高,室内增设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

2、发电机房与水质化验室合并,外观、长宽尺寸等与水质化验室协调一致。

3、井房与发电机房分开,单独设计布置。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五日 CB23 变更申请报告(承包〔周口水建〕变更 03 号)合同名称:沈丘县2010 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1 标 合同编号:SQYS—2010—EPSG —01 致: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机构)由于 周营供水厂地形与设计图纸不符,房屋基础必须坐落在原状土层上等 原因,我方今提出工程变更。变更内容详见附件,请贵方审批。附件:1.工程变更建议书。承 包 人:周口市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项目经理:(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监理机构 初步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设计单位 意见 设计单位:周口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发包人 意见 发包人:沈丘县水利局(全称及盖章)负责人:(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批复意见 监理机构:周口市大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称及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名)日 期:2010 年 月 日 说明:本表一式 份,由承包人填写。监理机构、设计单位、发包人3 方审签后,承包人、监理机构、发包人、设代机构各1 份。工程变更建议书 由于周营供水厂实际地形与原设计不符,整个水厂需要大量回填土方,为保证房屋安全,房屋基础必须坐落在原状土层上,因此特提出如下变更申请: 门卫房、水质化验室、发电机房需要设计单位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和勘探资料调整基础结构尺寸、埋深等,并提供相应变更图纸。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五日

篇2:cb20变更申请报告

前言

按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和《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规范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有关要求的函》(资地函〔2013〕49号)的要求,江苏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对林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

此次变更的时段为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调查范围为南京市高淳区,面积合计801.8 km2。此次调查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探索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建立县(区)级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机制和检查机制。

高淳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内容包括:

(一)全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

(二)收集、处理林业经营管理资料。

(三)林地变化地块遥感影像判读。

(四)变化地块核实调查。

(五)林地“一张图”数据库更新,林地变更统计分析与成果编制。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

我省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由省林业局统一部署安排,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分工: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经费筹措,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协调、处理试点工作相关事务,掌握控制工作进度,组织收集有关资料,研究提出重大问题初步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局主管领导汇报等。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编制《江苏省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技术方案操作细则》,承担技术培训工作;配合局森林资源管理处指导试点单位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及时解决试点工作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更新全省林地“一张图”数据库。

试点县(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力量,承担本县(区)内林地变更调查任务,开展资料收集、调查核实、上图入库等试点工作,编制本县(区)林地变更调查统计表;及时报告试点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配合国家林业局华东院做好林地变更调查扩大试点的抽样核查工作;编写试点工作成果报告和工作报告,对试点进度和成果质量负责。

(二)工作开展情况:

表1 江苏省林地变更试点单位-高淳区工作安排

序 号 1 试点工作启动会

2013.10

省资源监测中心、省市林政处、区林业局 变更调查影像图处理

2013.10

省资源监测中心 内 容 完成时间 负 责 单 位 遥感影像背对背判读区划 2013.12 省资源监测中心、区林业局 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收集 2013.12 区林业局 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矢量化

在调查底图上转绘 经营管理资料

2014.01 区林业局 2014.02 省资源监测中心、区林业局 华东院、省资源监测中心、区林

业局 7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 2014.02 8 更新成果制作 2014.02 省资源监测中心

华东院、厅资源处、省市林政处、区林业局 9 更新成果研讨会 2014.02

(三)调查成果质量

一、成果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流程

1、提高遥感影像判读质量

使用真彩色遥感影像图,降低判读难度;判读时比例尺不得低

于1∶1000,通过培训、练习,提高人眼对变化图斑的识别度;双轨制判读,2人

各自判读,对有疑问的地方共同商定,宁愿多判不能漏判;

2、确保核实调查真实性

全面收集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分、类别、乡镇整理归档;对照资料记录的坐标点和面积等信息,完成变化图斑的内业核实;外业实地调查时真实、详细记录属性,对变化图斑的位置、界限进行确认。

3、保证逐级检查严格性

采取区级自检、省级检查和国家级核查的组织方式,实行分级检查。区级林业局对林地变化数据进行全面检查。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为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3%。

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负责江苏省林地变更成果国家级核查,编制核查报告。对林地变化数据内业进行全面检查;外业抽查比例为地类变化图斑总数的1%。

二、问题的处理方法

1、修正2011年的底图数据

使用全国林地更新软件对2011年的底图数据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属性因子填写不正确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进行了修正、填写不规范的问题进行了完善,确保2013年的林地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修正林地落界数据

使用全国林地更新软件对林地落界的底图数据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存在细碎的问题进行了修正,确保2013年的林地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调查质量检查结果

表2 质量检查结果

序号 1 2 3 检查时间 2014年1月 2014年4月 2014年5月

检查单位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华东院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合格率

内业 96% 96% 95%

外业 94% 95% 96%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

表3 投入工作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工作内容 林业经营资料收集 2011年林地数据库检查、修正

2012年遥感影像图处理

遥感判读区划 林业经营资料矢量化 内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外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本期林地数据库生成、检查 本期林地变化数据库生成、检查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撰写

省级数据检查 国家级核查

工作单位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区林业局

省林业局、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华东院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工作量 5人日 7人日 7人日 20人日 16人日 16人日 12人日 6人日 16人日 6人日 15人日 10人日 10人日 146人日

(二)资金使用情况

表4 资金使用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工作内容 林业经营资料收集 2011年林地数据库检查、修正

2012年遥感影像图处理

遥感判读区划 林业经营资料矢量化 内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外业核实调查、属性因子记录 本期林地数据库生成、检查 本期林地变化数据库生成、检查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撰写

省级数据检查 国家级核查

资金来源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区林业局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区林业局 区林业局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局森林资源管理处

省林业局

华东院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经费数量(元)

12500 13500 53500 15000 8000 18000 86000 8000 8000 8000 12500 15000 45000 303000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

一、工作机制

平时应做好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在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过程中,用GPS仪测量到的地块范围需要保存。这对提高林地变更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十分重要。

各类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收集和矢量化工作建议先于遥感判读工作,特别是平时的造林验收资料与林政资料(采伐与林地征占用)的详备性,最好上图。其

优势有二:首先判读好的图斑地块叠加遥感影像图之后,相当于建立了一部分判读标志,可以给判读人员一定的先验知识,以增加判读精度;其次可以降低部分工作量,避免了后续对有资料对应判读图斑的剔除工作及可能引起的错误。

二、调查方法

针对判读区划后形成的数据库,我们只需对其中没有林业经营管理资料的小班进行外业核查。

建立高淳区林地变更工作专用QQ群,加强与各乡镇、村的负责人的联系,外业调查时首先将小班以乡镇为单位归组,依靠各乡镇农服中心主任、各乡村主任等对当地林地变更情况熟悉的人员填写小班变化情况,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对经营资料中的图斑与判读图斑差异较大的,可能涉及非法砍伐和占用的小班,应在实地调查中确认。

三、技术创新

图层设置时建议直接在落界“一张图”数据上作经营资料的矢量化和判读图斑绘制,在矢量化过程中即按原有小班界线分割,判读图斑因子记录表中所要求的字段可以通过添加字段的方式实现,如图斑编号、判读面积、判读地类。这样的优势有两方面:一是在矢量化的过程中即控制了因各种原因可能产生小碎班的问题;二是通过分割落界图斑的方式保留了原小班属性信息,仅需修改变化部分,如地类等。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基层技术人员缺乏问题

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年龄分布出现断层现象,老同志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积极性有限,年轻同志培训的机会有限,对Arcgis软件和全国林地更新软件不能灵活高效的使用。同时,林地变更涉及到林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植树造林、林木采伐、征占用、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工作人员的协作。建议更加注重技能操作,确保培训到位。一是以会议明确任务,分析问题统一标准。不仅在试点工作启动大会上对工作任务和质量进度要求进行了明确,而且在工作开展中多次召开会议,对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分析,再次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确保调查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跟踪技术指导,提高操作技能。邀请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技术人员,在调查前进行操作细则和电脑操作技能集中培训,在调查中现场跟踪指导,通过现教现学,现学现用,增强操作技能,掌握调查技术和方法,确保调查质量与进度。

二、变更时点准确性问题

2013年开展的林地变更的影像图分别是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拍摄的,在林地变更调查过程中,我们依据影像图来判读变化小班,建议能够提供变更当年的影像图片。

三、遥感判读时的漏判问题

遥感判读时,可能会发生漏判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两点:

1、影像图的分辨率限制,提高了判读难度;

2、图像的色彩限制,干扰判读;

3、影像图的划分,建议能将新一期的遥感图分割成若干小图,以免在判读时将局部地区漏判。

四、现地核实时小班的提取问题

对需要进行现场核实的判读小班,我们通过手动录入小班的中心坐标点来定位,工作量比较大。建议能增加自动提取小班中心位置坐标点的软件功能。这样通过excel表格的输出,可以直观的看到坐标点。

五、软件属性检查的问题

在使用全国林地变更软件进行属性检查时,对每一项属性修改好之后,需要验证修改结果。建议软件能对每一项属性都设置检查按钮,这样子,不需要每做一项修改都从头检查一遍,特别是对性能不好的电脑来说,检查耗费的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死机。

六、林业管理经营资料矢量化问题

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需要依靠平时资料的积累,林地变更工作涉及到林业工作方方面面,如造林、林木砍伐、林地征占、林权变更、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建议召开区林业局的林地变更的专题会议,邀请不参与林地变更的林业工作人员参加,了解林地变更的工作内容和作用。从而完整保留变更小班的矢量坐标和属性因子,并及时上图,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要让林地变更工作成为无米之炊。

七、林地变更所需物资的保障问题

林地变更工作需要安装Arcgis软件和全国林地变更软件,对电脑的性能要求较高,基层电脑硬件配套比较薄弱;在进行实地调查时,由于调查地点多是山岗和丘陵,乡镇公交不方便到达,公车改革后用车受到限制,这些都给林地变更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建议能落实林地变更工作的专项资金和审核制度,保证林地变更的顺利推进。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据2013年高淳区林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高淳区林业用地总面积8106.07公顷,其中有林地3876.73公顷、灌木林地1880.47公顷,疏林地20.35公顷。

(一)各类林地面积

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3876.73公顷,占林地用地总面积的47.83%;疏林地面积20.35公顷,所占比例0.25%;灌木林地面积1880.47公顷,占23.20%;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55.3公顷,占20.42%;苗圃地面积446.28 公顷,占7.16%。

图1

各类林地面积分布图

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面积3287.19公顷,占84.79%;竹林地面积589.57公顷,占15.21%。

灌木林地面积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1019.15公顷,占54.2%;其他灌木林

861.46公顷,占45.8%。

(二)林地面积按起源划分

高淳区林地面积8106.07公顷,其中国有林地面积687.5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8.48%;集体林地面积7418.52公顷,占91.52%。

(三)林地面积按分类经营体系划分

林地面积按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类经营体系划分:(1)生态公益林地面积

高淳区现有生态公益林地3785.59公顷,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46.7%。公益林地面积按保护等级划分:重点公益林地3382.62公顷,占公益林面积89.35%;一般公益林地402.97公顷,占10.65%。按事权等级划分:省级公益林面积3382.62公顷,占公益林总面积的89.35%;市级公益林402.97公顷,占10.65%。(2)商品林地面积

全区现有商品林地4320.48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3.3%。商品林地面积按地类分:重点商品林面积2324.86公顷,占53.81%;一般商品林面积1995.62公顷,所占比例45.74%。

(四)林种结构分布

高淳区现有林种结构分为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3大类。根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纳入各林种范围,上述三项合计面积5777.55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71.3%。另有2317.3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等,未纳入林种结构的面积范围,占全区林地面积的28.7%。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一)林地范围变化:

全区各类林地面积为8106.07公顷,比2011年新增389.15公顷,其中:淳溪镇新增集体林地36.39公顷;东坝镇集体林地新增40.35公顷;古柏镇新增集体林地0.95公顷;固城镇新增集体林地58.23公顷;漆桥镇新增集体林地54.38公顷;桠溪镇集体林地新增 181.11公顷;阳江镇减少集体林地3.41公顷;砖墙镇减少集体林地0.32公顷;晶桥镇新增集体林地11.47公顷;傅家坛林场减少国有林地0.27公顷;荆山林场减少国有林地0.86公顷;实验茶场新增国有林地13.66公顷;团结圩农场新增集体林地3.85公顷。

图2

各镇、场圃林地面积变化图

(二)地类变化:

全区各类林地面积为8106.07公顷,比2011年新增389.15公顷,其中:有林地

减少116.37公顷,疏林地新增6.1公顷,灌木林地减少34.8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新增115.88公顷,苗圃地新增375.44公顷,无立木林地新增41.32公顷,宜林地新增0.62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新增0.98公顷。

图3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图

(三)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变化:

(1)生态公益林地变化:

高淳区现有生态公益林地3785.59公顷,新增163公顷,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46.70%。其中,重点公益林地3382.62公顷,减少22.54公顷,占公益林面积89.36%;一般公益林地402.97公顷,新增185.54公顷,占10.64%。整体来看:淳溪镇新增生态公益林17.23公顷;东坝镇新增生态公益林9.78公顷;古柏镇新增生态公益林0.21公顷;固城镇新增生态公益林5.73公顷;漆桥镇新增生态公益林5.19公顷;桠溪镇新增生态公益林125.13公顷;阳江镇减少生态公益林2.33公顷;砖墙镇新增生态公益林0.18公顷;傅家坛林场减少公益林0.27公顷;荆山林场减少生态公益

林1.16公顷;实验茶场新增生态公益林2.95公顷;团结圩农场新增生态公益林0.36公顷。

(2)商品林地变化:

全区现有商品林地4320.48公顷,新增321.09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3.3%。商品林地面积按地类分:重点商品林面积2324.86公顷,减少50.97公顷,占商品林的53.81%;一般商品林面积1995.62公顷,新增277.12公顷,占商品林地的 46.19%。整体来看:淳溪镇新增商品林19.16公顷;东坝镇新增商品林29.74公顷;古柏镇新增商品林0.74公顷;固城镇新增商品林52.5公顷;漆桥镇新增商品林49.19公顷;桠溪镇新增商品林57.66公顷;阳江镇减少商品林1.08公顷;砖墙镇减少商品林0.5公顷;实验茶场新增商品林3.78公顷;团结圩农场新增商品林3.49公顷;晶桥镇新增商品林地11.47公顷。

(四)林地保护等级变化:

前期保护等级为二级,后期变为三级的林地有0.56公顷,变化原因为灾害因素;前期保护等级为二级,后期变为非林地的有23.57公顷,因为占用征收的为17.89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5.68公顷。

前期保护等级为三级,后期变为非林地的有37.38公顷,因为占用征收的为18.68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12.68公顷,灾害因素导致的为2.19公顷,规划调整导致的为3.83公顷。

前期保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非林地的有14.76公顷,因为占用征收的为7.85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4.4公顷,灾害因素导致的为2.51公顷;前期保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三级的有50.79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33.46公顷,因为调查原因而导致的为10.94公顷,灾害因素导致的为6.39公顷;前期保

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二级的有6.93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6.93公顷。

前期为非林地,后期变为二级的有87.14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87.14公顷;后期变为三级的有354.06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354.06公顷;前期保护等级为四级,后期变为四级的有23.66公顷,因为造林更新的为20.68公顷,因为调查因素的为2.98公顷。

三、林地变化原因分析

高淳区2012-2013年林地发生变化的面积为784.1公顷,其中,造林更新引起的变化面积为612.36公顷,占比为78.10%;森林采伐引起的变化面积为13.4公顷,占比为1.71%;规划调整引起的变化面积为3.83公顷,占比为0.49%;占用征收引起的变化面积为44.42公顷,占比为5.67%;毁林开垦引起的变化面积为0.11公顷,占比为0.01%;灾害因素引起的变化面积为73.63公顷,占比为9.39%;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面积为1.05公顷,占比为0.13%;调查因素引起的变化面积为35.30公顷,占比为4.50%。综合来看,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为:造林更新>灾害因素>占用征收>调查因素。因为自然老化、树种长势差等因素,会导致林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下降,而对林木采伐后,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重新种植其它树种,能够较好的提高林木成活率、提升林地质量和森林生态效益,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因此,造林更新是导致林地变更的最主要因素。灾害因素,主要是因为天气异常导致的干旱,马尾松的松材线虫病,还有在西部圩区因地势较低,导致的水淹。占用征收,主要是新建拓宽道路和安置房,而调查因素主要是在林地落界过程中和2011年林地变更调查中出现的人为错误。

图4

引起林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

图5

引起林地变化的各类原因占比分析

四、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成效

(一)实施用途管制,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高淳区林业局积极介入涉林项目的前期工作,认真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把征占用林地审查审核关,严格执行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占一补一”制度,加大对非法占用林地的查处力度,有效控制了林地逆转。进入新世纪,高淳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林地肩负着供地、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尖锐,高淳区在做好林地保护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使林地得到了持续有效的保护。另外,通过开展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沿海防护林体系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区位的林地得到严格保护,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有效发挥,林地保护取得有目共睹的成效。

(二)加大林业建设力度,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林地的主导功能为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自2003年起,高淳应建设绿色南京需求,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包括荒山生态林工程、江河湖生态防护林、绿色通道工程,河道绿化工程、林业产业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城市生态林工程、绿化新村工程、资源安全工程,同时,农田林网也基本形成,宜林“三荒”绿化率90%,沟渠路绿化率95%,村庄绿化也取得较大进展。目前,以丘陵山区生态、用材林为主体,平原圩区防护林带为骨架,农田林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为脉络,城郊森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绿色村庄为嵌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

据统计,自2011-2013年绿色南京建设第11年间,全区植树造林500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的18.7%提高到20.9%,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同时,通过营造阔叶林、混交林和套种珍贵树种等措施,培育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优质高效和正向演替的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三)科学经营管理,森林培育成效显著

2012年-2013年,高淳区致力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构建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森林资源储备。通过良种壮苗、工程造林、营养配方、森林抚育等措施,不断提高营造林科技含量,实现了森林资源面积与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森林资源后备资源进一步增加,林分质量进一步改善,森林资源培育取得可喜的成绩。

(四)加强林业执法,林地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

高淳区森林公安、林政管理等执法队伍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强化对破坏森林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是加强了森林采伐管理,特别是针对无证采伐、越界采伐、批少多伐等突出问题加强管理和督查,切实做到有计划、按指标、按地点依法采伐;二是严格林地征占用管理,通过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全过程的监督和服务,依法查处违法占用林地案件,有效减少市内未批先占、不批也占、少批多占现象的发生;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完善护林防火巡逻队伍建设,加强巡护,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确保林业建设成就。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十分迅猛,各项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园区、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高淳耕地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而全区林地中,受地理环境、生态区位重要性等用地条件的限制,可供建设项目征占用的林地面积较少。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二)林种结构、林龄结构不尽合理

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反映了林地的利用状况,林种结构、林龄结构的合理分布,能充分发挥林地的利用效能。高淳区在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体系结构上是基本合理的,为47比53。但二级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林龄结构上,全区乔木林优势树种龄组以幼林、中龄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60%;近、成、过熟林合计面积仅占乔木林面积的40%。

(三)林地保护利用需要统一的规划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只注重管理、不注重基础性工作,高淳一直没有编制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致使林地管理无法做到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定量控制、定额管理,突出重点、强化效益。由于缺少统一规划,林地保护利用存在顾此失彼,不合理的征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事件时有发生。随着高淳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强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林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从源头抓起,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依法履行林地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规划林地保护与利用,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影像情况说明

在影像对比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家林业局提供的影像存在以下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地变更调查遥感判读的精度。

(1)影像偏移问题。国家林业局提供的高淳区遥感数据的分辨率大部分为2m,按照《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1954-2011)要求,该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平地、丘陵地区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能超过5m,在具体判读过程中发现,国家林业局提供的部分影像误差非常大(很多为10-15m,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5m),超出了规程要求,截图见附件。

(2)云量覆盖问题。《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LY/T1954-2011)中,明确了数据源的要求:云量覆盖面积少于5%,且不能覆盖主要工作区。其提供的一幅影像明显不满足要求。

(a)

(b)

图6影像偏移和云量覆盖情况截图(a)1比1万航片截图中,小班位置(准确)(b)国家林业局提供的卫片截图,小班位置(偏移)

(a)

(b)

图7(a)1比1万航片截图中,林地落界小班位置正确,无需变更

(b)国家林业局提供的卫片截图中,影像偏移,小班需要变更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加强安全班组建设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 下一篇:国旗下讲话:提高安全意识,远离水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