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新媒介视域下VR影像艺术创作与叙事研究 ——以《Living or Dead》为例
摘要:当今新媒介的作用不再只是作为艺术形式的载体,随着科技和艺术的深入融合,艺术媒介的转换对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叙事语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也称“虚拟实在”,不仅是一种人机接口,更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媒介体验,它所模拟的世界可能来自真实的环境,也可能来自想象的空间。VR影像艺术作为一种新媒介艺术形态,通过VR及多种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创造一个多方面感知都接近“真实”的虚拟环境,人们对VR影像的艺术体验是完全沉浸和交互的。本研究以VR影像艺术的媒介特征为契入点,以VR影像艺术的叙事语法和实践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电影视听语言、用户体验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等多领域交叉学科进行分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毕业创作《Living or Dead》中。本论文首先从影像媒介的流变探讨了VR影像艺术的创新性和审美特征;继而深入比较分析传统影像艺术与VR影像艺术在镜头语言、沉浸感以及叙事美学三个方面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将理论研究运用到VR影像艺术作品《Living or Dead》的叙事语法构建与实践创作;最后从体验困境、发展困境以及创作困境三方面探讨VR影像艺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科技、创新以及实践三个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媒介;VR影像艺术;叙事语法;镜头语言
学科专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对VR影像艺术叙事美学的意义
1.2.2 对VR影像艺术实践创作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创新
1.6.2 研究角度创新
1.6.3 研究内容创新
第二章 从影像媒介流变看VR影像艺术的创新性和审美特征
2.1 影像媒介流变
2.2 VR影像艺术与传统电影艺术的叙事媒介特征比较分析
2.2.1 观众与空间的关系
2.2.2 创作者与故事的关系
2.2.3 创作者与观众的关系
2.3 VR影像艺术的审美特征
2.3.1 身临其境的虚拟实在——沉浸性
2.3.2 从凝视性的观看到互动性的体验——交互性
2.3.3 “媒介即人的延伸”——多感知性
第三章 VR影像艺术《Living or Dead》叙事语法研究
3.1 VR影像艺术《Living or Dead》镜头语言研究
3.1.1 画面构图设计
3.1.2 镜头运动方式
3.1.3 蒙太奇的应用
3.2 VR影像艺术《Living or Dead》沉浸感设计
3.2.1 VR影像艺术沉浸感
3.2.2 VR影像艺术沉浸感设计
3.3 VR影像艺术《Living or Dead》叙事美学探究
3.3.1 叙事空间的基本特征
3.3.2 叙事方法研究
第四章 VR影像艺术《Living or Dead》创作分析与实践
4.1 《Living or Dead》脚本设计
4.1.1 创作背景分析
4.1.2 剧本梗概陈述
4.1.3 艺术风格分析
4.2 《Living or Dead》场景的数字化
4.2.1 场景概念设计
4.2.2 整体制作流程
4.2.3 模型数据库建立
4.2.4 纹理贴图管理
4.2.5 风格测试及优化
4.3 《Living or Dead》设计与实践
4.3.1 平台优势及场景搭建
4.3.2 材质、碰撞、摄影机运动及蓝图设置
4.3.3 全景立体声的设计与采集
4.3.4 光影氛围的设计与营造
4.3.5 影像的输出与合成
4.4 《Living or Dead》创作难点分析与策略研究
4.4.1 创作难点分析
4.4.2 解决策略研究
第五章 VR影像艺术的发展困境分析与策略研究
5.1 VR影像艺术的发展困境分析
5.1.1 虚拟现实晕动症造成的观影体验困境
5.1.2 内容资源匮乏造成的发展困境
5.1.3 叙事语法不完备造成的创作困境
5.2 VR影像艺术发展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5.2.1 从科技中寻求晕动症的解决方案
5.2.2 从创新中寻求内容资源的发展
5.2.3 从实践中寻求叙事语法的突破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文章:
脑淀粉样血管病影像学论文提纲02-10
阅读体验论文提纲02-10
细胞增殖论文提纲02-10
肝细胞生物学论文提纲02-10
细胞生物学论文提纲02-10
大鼠骨折模型影像学论文提纲02-10
医学影像学论文提纲02-10
骨转移瘤影像学论文提纲02-10
我国纤维艺术发展论文提纲02-10
动物细胞工程论文提纲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