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患者

关键词:

结肠癌患者(精选十篇)

结肠癌患者 篇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河南省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内外科及门诊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0例, 其中误诊1例, 误诊率2%, 年龄40~65岁, 从出现症状到确诊1周~1年。临床症状以排便性能改变17例, 最近几个月消瘦16例, 腹痛不适消化不良8例, 便血4例, 腹部肿块5例。所有患者经结肠镜及手术确诊治疗, 降结肠癌12例, 升结肠癌22例, 乙状结肠癌16例。病理类型:确诊结肠癌患者49例, 其中管状腺癌18例, 乳头状腺癌12例, 黏液腺癌12例, 未分化癌7例。

临床症状:结肠癌早期及中毒症状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便秘、里急后重样症状, 而后会有大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等排便习惯的改变, 且形态、性状也有改变, 进一步发展为黏液脓血便;肿瘤溃烂后引起失血和吸入毒素, 所引起的患者一系列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浮肿等全身中毒症状, 以贫血和消瘦最为显著。本病晚期有肝转移征象, 表现为浮肿、腹水、黄疸及恶病质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远处扩散转移。

诊疗: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警惕, 医生制定诊疗计划, 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后进行体格检查, 随即行系统的检查, 如肛管指诊、直肠镜检、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有X线检查、钡剂灌肠检查、癌胚抗原试验, 还应做好本病的鉴别诊断。当前学者经讨论公认的治疗结肠癌的手段以手术为主, 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为辅, 再加中医中药及其他支持疗法配合的综合治疗。制定好手术方案, 并对手术风险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进行评估, 严格避免;掌握放化疗的禁忌证, 对反应较大的患者适当用药, 同时应用保护肝肾功能、提高免疫力、增进食欲、升白细胞等作用的药物。皮肤有反应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中医辨证疗法和食疗对本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

结果

50%以上的结肠癌患者通过严密的诊断治疗, 均已好转出院。1例误诊患者为肠梗阻, 现已治愈出院。

讨论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居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其他高危因素等影响,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其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50%左右。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和转移[3]。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 尚不清楚, 结肠癌遗传与否, 国内外学者意见不同, 国外曾做过调查, 发现某一家族血缘亲属650人以上, 其中恶性肿瘤患者96人, 多数患有结肠癌, 还有其他器官的腺癌。据统计, 结肠癌患者的同胞危险指数上升, 其发生率比一般人群成倍增加[4]。本病的家族因素比消化道癌多见, 许多学者医生认为遗传与本病关系显著[5]。

结肠癌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的改变等, 多数患者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乏力、腹痛、腹泻、发热、消瘦, 由于症状早期不易察觉、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基层医疗条件有限等诸多原因[6], 很容易误诊误治。目前我国对本病的规模性普查尚缺乏, 遇见可疑症状时, 选择适合的检查治疗方法,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特别是对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务必进一步检查确诊, 追究其原因[7]。

患者依从性往往较差, 许多患者经过一般的检查未见异常, 在医生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如结肠镜检查时, 患者因多种理由不愿接受, 仅要求医生给予药物对症处理。在医生建议复诊时, 患者一般都不来, 另外, 还有部分患者担心、害怕自己真的患有结肠癌, 心理压力大, 不敢正视自己的病情, 而延迟耽误本病的治疗。

结肠癌预后较好, 根治后存活率至少5年以上, 达到50%以上, 若早期发现后, 手术患者存活率可高达80%以上, 但是晚期只有30%左右。术后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同时做好康复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治疗后的存活率同个人体质和环境以及术后的放化疗紧密相连。

因此, 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 基层临床医生一定要强化理论知识, 临床工作中查房时要多问、多思考。在临床中如遇到此类症状时, 要全面考虑、高度怀疑结肠癌, 建议鼓励患者及早行结肠镜检查, 提高治愈率, 降低结肠癌早期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王东钢, 张雷, 节可歌.老年结肠癌46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4, 27 (7) :47-48.

[2]莫乃榕, 陈华锋, 哈晓冬, 等.结肠癌49例误诊分析[J].临床医学, 2013, 33 (4) :104-105.

[3]施春飞.结肠癌并发急腹症误诊分析 (附22例报告) [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20) :2706-2707.

[4]王英姿, 王鸿艳, 凤志岚, 等.结肠癌CT检查误诊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33) :8170.

[5]方世鸿, 曾富明, 张斌, 等.27例结肠癌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 2009, 38 (10) :1238-1239.

[6]骆仁兵.结肠癌22例误诊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2 (5) :87.

结肠癌患者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月~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观察组)52例及常规护理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2.1±8.6)岁,体重指数19.5~25.5 kg/m2,平均(21.9±2.4)kg/m2,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26例,黏液腺癌4例,管状腺癌9例,印戎细胞癌4例,其它类型9例,肿瘤分期:Ⅰ期13例,Ⅱ期20例,Ⅲ期17例,Ⅳ期2例;对照组男30例,女性22例,年龄37~69.5岁,平均年龄(52.5±8.3)岁,体重指数19~26.5 kg/m2,平均(22.0±2.5)kg/m2,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24例,黏液腺癌6例,管状腺癌10例,印戎细胞癌4例,其它类型8例,肿瘤分期:Ⅰ期14例,Ⅱ期21例,Ⅲ期16例,Ⅳ期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病例标准

①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②均符合“结肠癌”的诊断标准,且行结肠癌根治术治疗。③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和听力等。④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能接受手术治疗者。⑤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3 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

在行结肠癌根治术的同时,按照护理常规[3]进行护理,如术前指导患者以流食为主,且应禁食12 h、禁水8 h,并给予常规导泻、灌肠、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补液、放置鼻胃管等术前准备,术中留置导尿管,术后给予镇痛、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术后3 d起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等。

1.3.2 观察组

在行结肠癌根治术的同时,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3 术前护理

首先是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有关内容,并给予积极的心理辅导、心理安慰,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急躁、悲观等不良心理[4],帮助其树立信心,做好配合工作;其次是肠道准备,术前无需灌肠,于术前1 d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即可;再次,术前6 h应禁食,但可服用100 ml橄榄油,术前2 h应禁水,但可口服200 ml糖水,以避免在饥饿状态下手术;最后,在术前常规留置鼻胃管及导尿管等。

1.3.4 术中护理

注意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手术室内温度低时会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存在增加出血量、切口感染、凝血障碍的几率,维持室内温度在22~24℃之间、湿度在50%~60%之间为宜;并注意为患者加强覆盖做好保温措施。

1.3.5 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监测生命体征、鼻胃管、导尿管的情况,详细记录;帮助患者取半卧位、活动下肢及口香糖假饲等,促进病情的.恢复;鼓励患者早期饮水、进食,术后6 h即可适当饮用温糖水,有利于刺激肠道的蠕动和病情的恢复等[5],并逐渐改为流食、半流食直至普食;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并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1.4 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18岁,或>70岁。②有结肠癌根治术禁忌症者。③无肠道受术者。④排除合并有糖尿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精神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者。⑤急诊受术者,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严重的营养不良患者。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指标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腹腔感染,1例出现压疮,1例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3例出现肺部感染,7例出现切口感染,3例出现腹腔感染,2例出现压疮,1例出现肠梗阻,2例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4.62%.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 结

结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较高,应积极治疗,其中结肠癌根治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其可快速清除病灶,较高尚可。而在行结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实施护理措施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本研究结果即表明,该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比较,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及病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生的发生,效果较好,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帅 敏,朱建伟,马利林,等.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2(7):849-851

[2]徐国志.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根治患者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3(2):250-253

[3]马 虹,祁 蕾.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3(8):997-1000.

[4]樊倩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81-82.

结肠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探析 篇3

【关键词】 结肠癌患者 手术治疗 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08-01

结肠癌为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一般出现在结肠部位,该疾病是因为纤维素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不足而造成的。早期患者会有消化不良、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当肿瘤出现失血和溃烂之后,会有低热、贫血、消瘦、乏力、水肿的症状。而晚期会有腹腔积液、黄疸等征象[1]。在手术治疗中会使身体受到较大的创伤,从而使患者有较大程度的不适,不利于术后的身体恢复。为避免患者身体遭受并发症的折磨,并减轻身体的不适症状,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3例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分别采用两种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3例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32例,年龄范围:47-76岁,平均年龄为:(61.28±2.37)岁,5例患者为横结肠,7例患者为左半结肠,9例患者为有半结肠,11例患者为乙状结肠;21例男性,11例女性。对照组患者21例,年龄范围:45-79岁,平均年龄为:(61.72±2.81)岁,2例患者为横结肠,4例患者为左半结肠,7例患者为有半结肠,8例患者为乙状结肠;21例男性,11例女性。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后,心理会承受较大的压力,且有严重的恐惧、紧张心理,造成不良情绪的加重。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给予该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并告知其通过手术治疗后可达到怎样的疗效。若患者依然担心手术情况,可使其与已经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治愈的信心[2]。并指导家人给予患者温暖和关怀,使其得到精神上支持,与家人一起来与疾病做斗争。还可给予轻松、舒缓音乐的播放,使其心情保持平缓和舒畅。

1.2.2 饮食护理

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叮嘱,比如手术治疗6小时前,需要其进行禁食,而在手术结束3小时内禁止喝水。同时当患者的身体情况得到一定恢复后,要减少油脂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和动物油[3]。并在饮食中给予纤维素的大量摄入,这样可使肠胃得到良好的蠕动,使粪便得到体积的增加,从而可减少其在直肠的时间。坚持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有利于患者对营养物质的良好吸收。若患者不喜食用蔬菜,也可将其放在榨汁机中进行搅拌,使患者饮用蔬菜汁。

1.2.3 术后护理

在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进行定时监测。并给予病房环境整理,每天给予开窗通风,保持新鲜空气,要根据气温的变化,给予患者衣物的适当添加,尤其在冬春季节,避免伤风感冒的出现[4]。当患者的身体得到一定恢复后,可先进行床上的被动运动,护理人员还可按摩患者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栓塞等情况的出现。随着身体的恢复,进行活动范围的增大,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1.2.4 疼痛护理

手术后患者会因为切口或者心理因素会有较大程度的疼痛,这种疼痛不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还会因为睡眠质量差以及心情烦躁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对其采用相应的镇痛药物,并给及剂量的良好把握,并每日进行疼痛情况的询问,若疼痛已得到较好的缓解,要及时减少药剂量或者停止用药。对于疼痛程度较轻者,可采用音乐疗法和心理暗示疗法,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病痛,可加强对疼痛的耐受力,有效缓解疼痛。并在睡前饮用牛奶或者温热水泡脚,使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32例患者,护理显效21例,护理有效9例,护理无效2例,护理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21例患者,护理显效9例,护理有效7例,护理无效5例,护理有效率为76.19%。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肠癌患者及家属都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且身体有严重的不适,需要在治疗同时给予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护理和病痛护理。保持较为轻松的心态来对待手术治疗,使手术质量得到提高,并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和注意事项的叮嘱,并给予身体病痛的护理,有效缓解痛苦,还可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护理有效率达到93.7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有效率为76.19%,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结肠癌的手术患者需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痛苦,因此需给予适当的护理,对其采用综合护理后,明显使身体症状得到缓解,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心情的好转,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成染兰,郑秀红,刘伟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3,16(15):128-129.

[2] 刘月,赖俊莉,董纯秀,饶思琪.临床护理路径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3,12(10):175-176.

[3] 蒋冬梅,王曙红,张其健,欧阳植庭.胃癌、结肠癌病人临床路径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0(09):142-143.

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篇4

关键词:老年,结肠癌,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0例, 男11例, 女9例;年龄60~78岁, 平均65.1岁;治愈18例, 好转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结肠癌。20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伴排便习惯的改变, 以腹泻者居多, 便秘伴腹泻者次之。12例表现为脓血或黑便, 10例出现贫血, 17例有体重下降, 14例腹部可触及包块,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 右半结肠切除8例, 扩大右半结肠切除2例, 横结肠切除5例, 左半结肠切除3例, 单纯造瘘术2例。

2 结果

2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24 d, 平均15.5 d。行1期肠切除、肠吻合的患者切口均为1期愈合;行造瘘术的患者瘘口周围无红肿及皮炎发生。本组患者在院期间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

术后取卧位24 h后, 如病情平稳可改半卧位, 但臀部应垫气圈或海绵垫, 减轻肛门部受压。

3.2 切口护理

老年人组织代偿能力和修复能力降低, 切口愈合慢, 再生能力降低, 常伴有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 腹部切口裂开的发生率为年轻人的4~6倍[1], 切口愈合差且易发生感染。术后要用腹带保护切口, 包扎的松紧要合适, 同时要注意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切口炎性反应等情况;患者咳嗽时护士要协助按压伤口, 以减轻切口疼痛及震动, 防止切口裂开;如发生裂开, 护士应迅速用无菌敷料盖好伤口, 安慰患者保持安静, 并协助医生做好再次缝合。预防切口裂开要用减张缝合法, 减轻腹部张力, 有利于切口愈合。

3.3 心理护理

术后积极开展心理护理, 对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十分有利, 由于手术成功, 切除了病灶, 患者卸下了重担, 更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

3.4 饮食护理

应以低渣、无刺激饮食为主。豆类和不熟水果可导致便频和产气;高纤维食物, 如芹菜、白菜、干果, 易造成造口阻塞;鸡蛋、鱼、洋葱可使粪便产生恶臭。多食绿叶蔬菜, 能减少臭味;少吃碳酸氢盐类饮料及少咀嚼口香糖, 能减少产气;并且需定时进餐, 细嚼慢咽。

3.5 造瘘口护理

①口开放前, 应用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条外敷造瘘结肠, 保护肠管, 并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 以防感染;②术后2~3 d开放造瘘口, 瘘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 保持其清洁、干燥, 防止皮肤糜烂、破溃;③造瘘口开放后, 进流质饮食, 以后改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无渣饮食;④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术后3 d内, 观察造瘘口肠管血运情况, 如肠黏膜发紫变色或有出血, 要迅速处理。注意创口有无红肿、流脓及体温升高现象, 以便及时发现瘘口周围感染或积脓, 如造瘘口肠黏膜水肿, 可用50%硫酸镁湿敷, 促进消肿。患者出现腹胀、腹痛, 注意观察有无肠梗阻发生。肠造瘘口可因腹壁组织形成瘢痕而逐渐缩窄。术后1~2周, 用带指套的示指探查及扩张造瘘口, 并逐日增宽口径[5]。术后1~2周教会患者自我护理肠造瘘口和使用人工肛门袋。

4 小结

总之, 做好老年结肠癌患者的护理工作、造瘘口护理及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应有爱心、责任心, 学习有关老年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老年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及其特点, 并结合患者的心理, 才能科学、正确、有效地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卢芳.慢性输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护理.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 :91.

结肠癌患者 篇5

(1)妥善固定好各管道,防止因引流位置不当、引流管扭曲折叠、引流袋密封不严、引流管被堵塞等而导致的引流不畅。

(2)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及时准确地记录。

(3)及时发现和处理肛管堵塞现象,若出现肛管引流不畅,可反复顺向挤压上下端引流管,每2h1次,若发现被血块、粪块堵塞,可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结肠癌患者 篇6

【关键词】围手术期;结肠癌;护理效果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41岁~50岁期间最高[1]。在发病早期,最佳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在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围术期干预是很有必要的。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地提高患者预后。据此,我们以我院2013年04月至2014年04月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一个基本的探讨,現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基本临床资料

笔者以其所在医疗机构2013年04月至2014年04月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35岁~84岁,平均年龄为(46±2.2)岁;对照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37岁~80岁,平均年龄(50±2.7)岁。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和腹泻的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肿块和贫血以及身体消瘦等症状,除此之外均无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基本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情况下展开。

1.2 临床护理方法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结肠癌的围术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和手术伤口的愈合时间,探讨其护理效果。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结肠癌病情的特殊性,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由于结肠癌在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在确诊患者患上结肠癌后都并非病情早期,患者会因此一时难以接受,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同时患者由于对结肠癌缺乏相关了解,容易对其治疗产生恐慌,从而失去治疗的信心,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及时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对结肠癌的病情和治疗的方式,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有一定的了解;(2)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里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患者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抑郁、恐惧以及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担忧等,医护人员应当对产生这些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积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意识到进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从而使得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3)肠道准备:由于结肠癌手术部位较为特殊,为了防止手术的视野污染,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在术前应该对患者肠道进行必要的清理清洁,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2.2 术后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生命体征和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控,妥善安置引流管,严密监控引流液体颜色和引流量,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挤压和扭曲导尿管,保持到导尿管的畅通,并对患者的尿量进行严格的记录,在拔出导尿管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排尿训练以恢复膀胱的正常排尿生理功能。同时严密监控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观察伤口处是否出现渗漏等情况,发现异常后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帮助患者更换姿势,清醒6小时后医护人员可帮助患者更换为仰卧式或侧卧姿势。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采用半卧式,以减轻手术切口张力,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和腹腔引流;如果患者做了结肠造口术,医护人员应该在患者造口开放之前用凡士林对造口外敷,降低造口感染几率;术后早期患者应该进行适量的进食,增加肠道血流量,提高患者肠道的蠕动速度,同时也有利于恢复患者的体力,在术后24h后患者可进行适量的饮水,若患者无腹痛腹胀症状,则可逐渐地食用流食,同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运动,并养成良好排便的习惯,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信心并定期进行复查。

1.3 护理效果观察[2]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进行比较,其标准为:对于年龄小于60岁以下的患者,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之后,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心肺和肝肾功能良好,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 ,其耐受性为A等级;对于年龄在60至69岁之间的患者,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后,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且在手术前期对患者心肺肾功能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其耐受性较好,并对患者的血糖和血压进行纠正,从而手术才能够正常地开展,其耐受性为B等级;若患者没有达到上述的标准,则其耐受性为C等级。同时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和速度进行记录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组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研究组中A等级的结肠癌患者33例,占73.3%,对照组中为A等级的结肠癌患者22例,占48.9%,对照组合研究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者手术切口在一周之内愈合的患者42例,占93.3%。

对照组中有20例,占44.4%。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住院时间在2周以内的患者40例,占88.8%,对照组患者中住院时间在2周以内的患者20例,占44.4%。对照组和研究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有报道称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进行有效地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通过笔者的研究可知,在患者围术期进行合理的护理能够明显地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显著提高结肠癌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手术切口愈合程度。

参考文献

[1]郝爱琳,许利,李秋江.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整体护理[J].中国药学导报,2008,5(15):127-128.

[2]程国玲.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0):189-190.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7

关键词: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1]。结肠癌病患者死亡率高, 预后差, 很多就诊的结肠癌患者都处在进展期, 而其中大部分患者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2]。近年来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呈上升化、年轻化趋势[3]。由于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都是到了结肠癌的中晚期, 因此现在很多人都比较重视结肠癌的预防与治疗。我院通过对9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精心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长春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4例, 其中, 男性58例, 女性36例, 年龄最大76岁, 年龄最小36岁, 平均年龄为56岁。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止血、补液、支持肠功能护理。

1.2 理方法

1.2.1 手术前的护理

(1) 心理护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关系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意义重大而深远。结肠癌切除术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上不便和精神上的负担, 患者对手术顾虑较多, 怕身体承受不住手术的打击, 担心术中、术后出现生命危险, 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甚至绝望的心理。对于这样的患者术前应给予更多的关心, 耐心、详细讲明手术的必要性, 向患者介绍经历相同成功的例子, 为患者解除顾虑, 增强治疗的信心, 使其能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 饮食护理:由于结肠癌患者可能有血便、黏液血便、脱水、贫血以及肿瘤消耗, 所以很多患者都有营养不良现象, 加上部分患者有其他并发疾病。因此, 术前应加强营养, 纠正贫血, 增强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少渣饮食, 如:蔬菜、牛奶、肉汤、鸡蛋等, 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 (3) 肠道护理:良好的肠道准备可降低手术后腹部感染的发生率及避免肠吻合口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吻合口瘘。术前3日给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 预防术后感染。术前3日给流质饮食, 术前1日禁食, 以减少粪便并且容易清洗肠道。术前1日根据病情行全肠道灌洗, 术前1日给予硫酸镁口服, 或口服恒康正清液。如服后出现呕吐, 效果不理想或体弱者术前晚和术晨可采用清洁灌肠, 同时应观察灌洗效果。 (4) 防止并发症护理:由于一些老年患者除了结肠癌, 还伴有其他疾病, 所以术前应注意心、肺、肾、糖尿病等并存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患者入院后要对重要脏器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以便对症做出相应的护理。例如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 还应监测其尿糖、血糖, 使血糖控制在5.6~11.3mmol/L之间方可手术, 并嘱患者禁烟, 防止肺部感染等。

1.2.2 术后护理

(1) 对于在全麻下进行根治术的患者, 回病房后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待病情稳定清醒后应半卧, 可减轻呼吸困难, 有助于腹腔和盆腔的引流, 使炎症局限, 并减轻切口缝合处的张力, 有助于切口愈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由于患者对手术创伤、麻醉的应激反应较大, 患者术后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 尤其是老年人, 其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 更易出现心率、呼吸、血压的异常。手术后应给予心电监护, 检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及尿量的变化。合理吸氧, 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糖。对于疼痛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伴随症状, 使用镇痛泵可以缓解疼痛, 不能缓解的可以肌注盐酸哌替啶50~100mg。 (2) 术后禁食, 严格记录24h出入水量。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先饮少量水, 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饮食应循序渐进, 进食时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普食, 刚开始进食最好进食米汤, 避免进食牛奶, 以免引起胃肠胀气。且注意少量多餐。 (3) 保持引流通畅, 并遵医嘱定时冲洗引流管。患者术后要妥善固定各引流管, 防止扭曲、打折、受压、脱出, 随时观察管道通畅情况,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拔尿管前先夹管, 每1.5~2h或患者有尿意时开放, 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 促使自动排尿的恢复。拔出尿管后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 看是否存在膀胱麻痹、尿潴留, 必要时重插尿管。对于长期置尿管者, 应每日清洗尿道口, 预防尿路感染。 (4) 指导患者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

1.2.3 出院指导

出院后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休息, 适当活动, 但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增加腹内压的动作, 如剧烈咳嗽、提重物等, 防止造口黏膜脱出。定期进行化学药物治疗, 并定期复查白细胞计数。

2 结果

通过对我院94例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精心的护理, 无死亡病例, 无感染病例, 愈合良好, 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好评。

3 讨论

结肠癌早期症状表现为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 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 如便秘次数增多, 腹泻或便秘, 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等[4]。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 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 患者不妨自己提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偏食不挑食, 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 对预防癌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已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具有理解同情的心理, 多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力所能及帮助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生活问题。生活中要多注意个人卫生护理及饮食方面的护理, 且要少量多餐。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多休息适当活动, 避免感染。向患者解释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以平常心应对疾病, 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劳逸结合, 注意休息, 需要化疗的患者, 向其解释化疗的方式、方法。腹腔灌注化疗加静脉化疗是我科特色治疗方法,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处理, 认真做好手术期间的各项护理工作, 防止各种并发症, 使患者早日康复。总之, 结肠癌主要的发病年龄在于45以上的肥胖男士, 在早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有粘液和脓血便, 但是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诊为痢疾, 肠炎等, 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使便血症状不断加重, 等到被诊断出是结肠癌晚期时, 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多数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精神负担较重, 容易对疾病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 从而影响手术康复, 所以在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对患者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蒋碧玉.结肠癌患者行肠造口围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8 (20) :49.

[2]李玉英.31例结肠癌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0) :97.

[3]李雅丽.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0) :5.

结肠癌患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外科住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结肠癌患者60例纳入结肠癌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2岁;Dccks分期:A期14例,B期20例,C期24例,D期2例(均为出现肝孤立转移结节,术中同时行转移结节所属肝段切除);病理分级:G1级14例,G2级36例,G3级10例;有淋巴结转移42例,无淋巴结转移18例;同期住院良性结肠病变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7~70岁;健康体检患者30人,男、女各15人,年龄40~69岁。3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手术前无放化疗治疗史,且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1.2 试剂及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MMP-9浓度(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所有结肠癌患者及结肠良性肿瘤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7、14天晨空腹抽血(5ml),取血后当日离心(1 000r/min)10min,分离血清,健康人于同期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处理方法相同,血清置于-20℃保存待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血清MMP-9水平

术前结肠癌患者组MMP-9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结肠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结肠癌组比较,*P<0.01

2.2 术后血清MMP-9变化

结肠癌患者手术后第1天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后逐渐降低,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显著(P<0.05),至第14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良性病患者术后第1、7天血清MMP-9水平稍升高,术后第14天接近正常水平,但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检测点,结肠癌及结肠良性病变组血清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术前比较,*P<0.01,#P<0.05;与结肠良性病变组比较,△P<0.05

3 讨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作为明胶酶的一种,通过降解表达于血管基底膜及间质组织中胶原,利于肿瘤的生长及侵袭,目前已有研究报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MMP-9的水平也可以反应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及预测患者的预后[5]。D Hingh等[6]研究发现结肠癌患者血清MMP-9水平于术后1周显著升高,术后1月接近基线水平。我们的研究发现,血清MMP-9水平于结肠癌患者第1天显著升高,后渐下降,术后7d时仍显著高于术前血清水平,直到术后14d接近术前水平。血清MMP-9水平在结肠良性病变患者术后1、7d稍有升高,14d左右接近正常水平,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肠癌术后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结肠癌患者术后第1天的水平。我们认为结肠癌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于术后1周左右显著升高的可能原因有:(1)手术后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调节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从而使患者血清MMP-9水平在围术期升高[7];(2)手术所致缺氧的影响,缺氧可导致细胞坏死,Swinson等[8]报道肿瘤坏死与MMP-9表达有关,因此认为可能缺氧与MMP-9有关,但尚不清楚其机制。

综上所述,手术后结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机制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内MMP-9的合成及释放增加在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变化应以重视,了解其手术后的动态变化规律,了解该规律是否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指定未来的合理的治疗方案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Shou Y,Hirano T,Gong Y,et al.Influence of angiogenetic factor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up on tumor progression in non-small lungcancer[J].Br J Cancer,2001,85(11):1706-1712.

[2] Laack E,Kohler A,Kugler C,et al.Pretreatment serum level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non-smalllung cancer[J].Ann Oncol,2002,13(10):1550-1557.

[3] 殷平,李才,宋学.结肠癌MMP-9和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03,30(7):487-490.

[4] 顾纪明,吴璐璐,陈进.结直肠癌组织中Twist、MMP-2和MMP-9的表达级意义[J].江苏医药,2010,36(16):1895-1896.

[5] 王波,宁瑶,杨志宏,等.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中表达及与侵袭、转移关系探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6):517-518.

[6] De Hingh IH,Waas ET,Lomme RM,et al.Circulating matrixmetalloproteinase-9 is transiently elevated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J].Int J Colorectal Dis,2004,19(5):446-450.

[7] Yang EV,Sood AK,Chen M,et al.Norepinephrine 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and MMP-9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umor cells[J].Cancer Res,2006,66(22):10357-10360.

人文关怀护理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篇9

结肠癌属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据统计其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手术是结肠癌进行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患者对结肠癌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故在治疗过程当中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显得尤为必要,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所了解, 从而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笔者总结我院对结肠癌患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的体会与经验, 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8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结肠癌患者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36~60 (50±2.3) 岁。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如下:

首先, 由于结肠癌疾病的特殊性, 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 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心理上也会有所变化。故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需要仔细整理患者相关资料, 将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介绍给患者, 减少患者的忧虑。同时还要注意和患者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信任,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 开导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 良好的环境可以使患者放松心情, 因此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住院环境, 缓解患者的情绪。手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 以使患者心情能够放松;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 在护理活动当中, 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进行各种操作时举止要轻, 合适的举动会使患者觉得亲切, 心理障碍有所缓和, 要充分维护患者的个人尊严, 尊重患者[2]。

2 结果

接受人文关怀护理的50例患者均未因恐惧心理、不安等不良情绪而引发并发症, 生命体征平稳, 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理想。在患者出院以后, 电话回访调查患者满意度, 满意度达96.0%。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关怀护理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以患者为中心, 进行服务式的护理, 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 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由于它是一种新的护理理念, 它对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有了更为全面的护理, 通过对患者在手术前的有效护理, 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更好的在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人文关怀护理的提出, 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学习, 做到与时俱进, 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护理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护理时不仅是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护理, 还要关注其心理状态, 同时还要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让患者家属对治疗有一定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时, 自己的态度一定要显得很温和, 举动落落大方, 仔细询问患者的有关情况, 争取给患者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对容易紧张的患者要安抚鼓励, 稳定患者的情绪[3]。

结肠癌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 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进行术前护理就很有必要, 可以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 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因此, 结肠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 对其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护理有很重要的价值,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彦荣, 张丽华, 王红霞, 等.巧用250定律护理结肠癌术后患者[J].河北医药, 2013, 9 (8) :65-69.

[2] 黄珺, 刘义兰, 胡莉萍, 等.针对住院患者人文护理需求实施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5 (12) :21-25.

结肠癌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60例患者中, 男39例, 女21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 (56.2±6.5) 岁。其中有14例行横结肠切手术、17例行右半结肠且手术、29例行左半结肠切手术。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心肺功能疾病, 均排除精神和意识方面有障碍、晚期肿瘤、完全肠梗阻等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部位等一般治疗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结肠手术。术后,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视, 以及给予常规的药物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舒适护理, 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胃管和导尿管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以及饮食指导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腹部出现肿块、肠道先肿瘤堵塞之时, 一般都要采取手术治疗, 而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 所以手术之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促进患者提高疾病治疗效率的关键措施[2]。本文对我院选取的60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其中, 采取舒适护理的30例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对结肠癌患者采取舒适护理, 主要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胃管和导尿管留置护理等。其中, (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 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 让患者了解疾病基本知识, 并用亲切温暖的态度向患者介绍我们手术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与患者加强沟通, 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鼓励患者树立抗病信心, 让家属多陪伴患者, 使其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2)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在术前给予患者饮食指导, 为了避免手术过程中的胃内容物反流出现窒息, 或者长时间的手术, 造成术中低血糖, 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 应该在术前2 d给予牛奶等无渣流质食物[3], 术前1晚, 给予1500 m L左右的糖水服用, 术前3 h禁食。在术后1~2 d给予患者350 m L左右的水饮食, 主要是增加患者的肠道血流量, 加快肠道蠕动, 在患者腹痛、腹胀情况消失后给予患者流质饮食; (3) 胃管和导尿管留置护理, 在术前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胃管和导尿管的留置, 在术后1 d, 为了减少患者泌尿系统感染, 将导尿管拔出;手术后3 d左右, 患者腹胀感消失, 可拔出胃管[4]。总之, 对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 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2 结果

经过护理,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30)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 (17/30) , 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 (29/30) , 明显优于观察组的80% (24/30) , 两组之间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均<0.05) , 具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在临床上的表现也因为其病理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由于该病在早期不宜被发现, 所以等到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 (3/30)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 (17/30) , 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 (29/30) , 明显优于观察组的80% (24/30) , 两组之间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均<0.05) , 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 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结肠癌,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易秋岑, 周骏, 黄海英, 等.舒适护理模式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22 (5) :552-553.

[2]胡雅静.舒适护理模式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3 (2) :130-131.

[3]应华萍, 张静.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 11 (3) :359-36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用户控件设计 下一篇:数据显示控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