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随着临床上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研究的加深, 发现了糖尿病在胰岛素之外还存在着多种激素分泌异常的情况, 这些异常的因素是直接参与到糖尿病的发病中的[1]。甲状腺激素是葡萄糖稳态的决定因素 ,在近年来被认为甲状腺技术的水平和胰岛素的抵抗具有相关性。因此该研究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 为糖尿病的病情的评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1组,并选取3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 同期在医院体检的3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为观察2组。观察1组30例患者均在入院前均确诊为糖尿病。入选者的年龄为55~70岁,平均年龄为(62.35±2.33)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 ,所有入选者均没有垂体、下丘脑、甲状腺或者其他内分泌疾病,也没有出现心、肺、脑、肾、肝、精神等方面的疾病;在3个月内均为服用过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 所有患者在近期没有出现过感染和应激的现象。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7.0 mmol/L,在用餐后2h血糖≥11.1 mmol/L。30例糖耐量 减低患者 的空腹血 糖 <7.0mmol/L,用餐后2 h的血糖在7.8~11 mmol/L之间。30例糖耐量健康者空腹血糖在3.8~4.0 mmol/L之间,在用餐2 h后血糖<7.6mmol/L。3组入选者在年龄、性别和体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空腹8 h后,于清晨抽取静脉血样,采取分析仪器对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进行检测;之后再检测3组的空腹血糖和用餐2 h血糖。
2 结果
3组实验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比较 ,都在正常水平范围内1.9~3.9 m U/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没有出现甲亢等亚临床的现象出现。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进行检测以及稳定胰岛素评价指数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SI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的情况明显增多, 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出健康者生理范围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要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与糖耐量减低患者,这个情况和HOMA-IR是成正比的,因此可以看出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甲状腺激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胰岛素抵抗的发展[2]。
根究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足、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进行检测以及稳定胰岛素评价指数都高于对照组,而在ISI上低于对照组, 因此可以推断出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在胰岛素的早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水和HOMO-HR是正比,而和ISI是呈反比,通过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胰岛素的抵抗和甲状腺激素增加有直接的联系,而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是早期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也对胰岛素起到了控制作用。
摘要:目的 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1组,并选取30例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3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为观察2组,抽取3组的血样进行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的检测,检测后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来做评估。结果 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进行检测以及稳定胰岛素评价指数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SI上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胰岛素的抵抗和甲状腺激素增加有直接联系,而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是早期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也对胰岛素起到了控制作用。
关键词:早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关文章: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02-10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02-10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02-10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02-10
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02-10
氧化应激水平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