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精选十篇)
农药使用 篇1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既有旱、洪、风、涝等自然灾害, 也有病、虫和鼠害等。当今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在贮藏期内, 因病、虫、鼠的为害损失至少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 人们十分重视植物保护工作, 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以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各种谷物的需求。化学除草剂给农业生产也带来了诸多优越性, 如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有效地控制了农田杂草的滋生, 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等。
但是, 由于长期不科学大量、超量使用化学农药、化学除草剂等, 给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许多危害, 最突出的是影响人身健康, 尤其是不少农区农户因缺乏环保意识和正确的农药使用知识, 长期、大量使用一些巨毒、化学性质较稳定的高残留农药, 盲目、甚至滥用农药, 导致人畜中毒、作物受害, 污染环境和杀伤有益生物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 减少农药污染,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是一个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农药的危害
1. 农药对人、畜、作物及其它生物的直接危害
农药对人、畜、作物及其它生物产生直接危害的三个环节, 即农药生产、田间使用和农产品上的残留。这三个环节都是通过人、畜的呼吸或体表接触, 或通过进入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引起“积累中毒”[1]。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另外,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 必然杀伤大量非靶标生物, 致使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动物死亡, 如杀伤天敌昆虫、传粉昆虫、土壤微生物及鸟类、青蛙等有益生物。环境中大量的农药还可使生物产生急性中毒, 造成生物群体迅速死亡。鸟类是农药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低剂量的农药对生物产生慢性危害, 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农药可驱使生物改变原来的栖息场所。影响固有的生活规律, 使其生命活动受到影响。另外, 生物长期生活在含有农药的环境中, 通过取食、呼吸等生命活动而使农药在体内不断积累, 最终造成危害。
2. 污染环境
(1) 污染土壤。化学农药在环境中活动的最终归宿是土壤。其中80%以上残留在0~20厘米的表土层。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除与农药的使用次数、用药量有关外, 还取决于农药的毒性, 农药本身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如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期只有7~15天, 而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施用1年后, 土壤中残留仍高达26%~80%。大多数的农药对土壤生物都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土壤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它们是土壤性质及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2]。
(2) 污染空气。农药通过田间喷撒直接污染大气。据测试, 在田间喷粉只有10%~25%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体上, 喷雾时也只有30%左右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体上, 另有40%~60%降落在地面, 10%~30%飘浮在空气中, 最后又经过降雨冲刷到土壤中。
(3) 污染水源。农田喷洒农药可直接或间接通过农田灌溉, 雨水冲刷, 土壤淋溶等途径污染地下水或流入江河、湖、海, 造成水源污染。
3. 杀伤有益生物, 破坏生态平衡, 引发害虫种群再猖獗
一些广谱性农药在田间大面积、高浓度使用, 可直接刺激某些害虫使其繁殖力增强, 或生育期缩短。也可改变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条件而有利于害虫生长发育, 消弱此类害虫的竞争者而间接地促使其种群再次兴盛, 更主要的是杀死此类害虫的天敌, 从而引起此类害虫种群更猖獗。
4. 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效
在大田防治时由于不严格遵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防治;不能正确对症下药;不注意农药的混合使用和交替使用;而盲目、长时间地使用某一种或几种农药进行高浓度防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降低防效。
5. 污染农、畜产品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 可直接附着在植物表面, 被植物吸收, 或通过被污染的灌水、土壤被植物吸收使农产品遭受污染, 以后又转移进入农、畜产品中, 最终危害人体健康[3]。
二、减少农药污染的措施
1.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搞好健身控害栽培, 合理轮作, 深耕灭茬, 清洁田园,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减少病虫浸染。
调整播期、密度, 实行间、套、带复种植, 调节农田小气候,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条件, 恶化病、虫、害繁衍条件, 使其不利于病虫害发生, 使作物易感阶段避过病、虫、害易发期, 为天敌创造栖息、繁衍场所。选用抗病虫品种, 精耕细作, 配方施肥, 适时灌水, 实施健身栽培,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使作物能够有效地抵抗或躲过病虫危害[4]。
2. 优化化学防治技术
科学使用农药化学防治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 防效高, 见效快, 能有效抑制病害的流行和虫害的猖獗。遗憾的是, 目前农业生产中仍有不少农户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及用药次数, 以致盲目用药, 甚至滥用农药,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很多, 但从防治技术的角度看是缺乏过硬的作物病、虫、草、害无害化治理技术。优化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防效, 即可控制病、虫、草危害, 又可控制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超标。
3. 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教育工作
农民是农药最终的使用者, 出现大面积药害事故时他们是最终的受害者[5]。农民对农药的了解较少, 因此, 有关部门应在作物生长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宣传活动, 重点培训农药使用者和农药经营人员、综合服务人员、技术骨干以及种植大户, 确保安全用药技术到位率。将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做为农业安全生产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 从使用技术环节上减少农药使用对农业生产安全的负面影响, 最大限度发挥好农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
摘要:化学农药大量使用不但对人、畜、草产生直接危害而且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杀伤有益生物、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 所以针对农药大量使用出现的这些弊端提出减少农药污染的措施, 为大力推广优化化学防治技术、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药,污染,环境,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增新.农药对人体及其它生物的危害[J].生物学教学, 1998, (4) :36-38.
[2]权桂芝.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7, 13 (01) :35-38.
[3]何加骏, 李奇.农业生态环境与食品安全[J].江苏农业科学, 2007, (1) :204-208.
[4]田兴云, 冯德华.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22 (05) :244
谈农药的使用 篇2
谈农药的使用
从掌握农药性能,做到对症下药;选择适当药剂,灵活掌握施药方法;适时用药;把握好用药量,提高施药质量;农药的混合使用;防止药害和保护天敌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以供广大农民和农村农药经销商借鉴.
作 者:张爱武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植物保护与植物检疫站,河南信阳,4730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14)分类号:S48关键词:农药 使用方法
家庭使用农药指南 篇3
农药在家庭中使用范围较广,如:向虫体喷洒农药以达到直接杀灭或驱赶害虫的目的;在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建筑物中大面积喷雾,间接地杀灭或驱赶害虫,以改善室内卫生;或家畜体外施药,减少动物媒介的传染病发生;以及为庭院花卉树木防虫治虫而喷洒农药;衣物贮放时为防止虫蛀而用药,等等。
不管使用什么农药,我们都应注意:
1,有些人不能接触农药
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50岁以上的老人,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体弱多病或患有皮肤病的人,均不宜接触农药。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调节机能不太稳定,代谢解毒功能较差;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较一般青壮年弱,怀孕期妇女接触农药后,毒物可随血液循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早产,流产或死胎,有些农药还会引起胎儿畸形;哺乳期妇女接触农药后,进入体内的农药成分可以从乳汁排出,通过喂奶引起婴儿中毒;患有皮肤病的人员,农药极易通过病变或破溃的皮肤进入体内引起中毒。因此,上述人员均不宜接触农药。
2,注意个人防护
施药的人一定要了解该农药的使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防护虽然不能消除毒物的存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对人体的侵害。
首先,施药前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要涂以肥皂(如用较稠的肥皂水涂布),使之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可延缓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肥皂对部分农药还有分解减毒作用,肥皂的清洗、消毒效果也极好。但请注意:施用敌百虫时,不宜采用涂皂方法,可代之以凡士林。因敌百虫遇碱性物质会变成敌敌畏,反而增毒。
其次,配药或施药前要戴好防毒口罩。人们常用的是防尘口罩,由几层纱布叠合而成,这只能防止纤维状及大,颗粒的灰尘,不能防止细小尘粒及有毒气体的进入。而且呼出的气体还会将纱布湿润,所以,施农药,特别是能溶于水的农药,不宜选用这种口罩,而必须使用特殊口罩。有一种比较简单的防毒口罩(亦称夹心口罩):就是将一块长条纱布叠成六层,置于5%碱水(如小苏打)中浸透,取出挤干(以用手挤不出水为度),夹于上缘无线的四层普通纱布口罩中即成(外面一层,·靠口鼻面三层,其间夹碱水纱布),这种口罩可使农药滤除率达65%。不过使用前要做上记号,防止反戴。如来不及制作,可将一般防尘口罩外层浸5%碱水临时使用之。只是喷施敌百虫杀虫剂时,不可戴此种口罩,当然,如有专门的化学净化或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那就再好不过了。
另外,施药时严禁赤脚或只穿拖鞋、汗衫、背心及短裤,最好穿长袖衣裳和长裤,还要戴帽、穿鞋,同时,人应该站在上风侧并且不得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要用手擦脸,揉眼睛,以免各种有害物质侵害人体。
3,掌握施药浓度
施用农药并非药液浓度越浓越好。浓度过高,不仅容易引起中毒,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农药成本增高。正确的,应根据不同使用目的,用不同浓度的农药。具体浓度数据及配制方法可参看说明书。
七、八、九月间气温高,农药易挥发,在空气中浓度增高,加上人体散热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农药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快,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合理掌握农药施用浓度就更为重要了。
4,必须进行农药使用后清洗消毒
农药有急性毒性,还有残毒。不同农药残毒期不等。有机氯类杀虫剂在自然中残毒期最长,六六六消失时间为6.5年,DDT为100年。有机磷类杀虫剂虽然残留时间较有机氯类短,但也有一定的安全等待期(在农业上,即最后一次施药离作物收获期的间隔天数)。如敌百虫’为7~10天,敌敌畏5~7天,马拉硫磷7天,对硫磷30天(水果40天)。因此,施药后的清洗卫生工作就更为重要了。
那么,怎样清洗呢?
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在使用农药后,立即摘下口罩,脱掉外衣、手套,鞋子等防护用品,暴露部位皮肤用清凉水冲洗两三遍,然后用肥皂水或5%的碱水(如小苏打)擦洗,让碱水在皮肤上停留1~2分钟,再用清凉水冲洗两三遍即可。因为热水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农药吸收,所以不得用热水洗涤。施药后最好要洗澡。换下的衣服、口罩、鞋等防护用品可用5%碱水或肥皂水浸泡1~2小时,然后用水洗净。也可用1:3的石灰浆涂刷,干后用清水冲洗。家用桌凳椅柜,用碱水擦洗,随后再用清水洗刷;炊具可用上述液体浸泡半小时,再用清水洗涤两三遍即可。
若是敌百虫沾染,切不可用碱性溶液冲洗,应该用清水反复彻底冲洗4~5遍,或者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代替碱性溶液。注意:对硫磷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变成毒性更大的对氧磷。马拉硫磷(4049)、内吸磷(1059),乐果等也不可接触高锰酸钾。
5,密切注意中毒早期症状
农药中毒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早期症状。如头痛、头晕,出汗、恶心、呕吐等:这时不必紧张,要立刻去医院,并说明有某种农药接触史,请医生处理。如误服农药,应该立即送医院,来不及或离医院很远,可用肥皂水强迫灌下,(敌百虫除外)稍停片刻,以手指刺激咽后壁催吐,反复数次,再去医院,灌胃时切忌灌入肺中,引起窒息死亡。
农药使用禁忌 篇4
2. 忌用污水配药污水含杂质多, 配药后喷洒会堵塞喷雾器喷头, 同时还会破坏药液的稳定性, 降低药效。
3. 忌风雨天和高温下施药
刮风喷药会使农药飘散;雨天施药, 药液被雨水冲刷易降低药效;高温下施药, 易发生药害和中毒。因此, 最佳施药时间掌握在:上午8∶00—11∶00, 下午4∶00—6∶00。天气晴好、微风时施药。
4. 忌滥用农药
应根据作物种类、防治对象和药剂性能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农药, 做到对症下药, 同时禁忌盲目加大施药量, 造成害虫抗性增强而降低防治效果, 同时还容易产生药害。
5. 忌花期喷药
农作物和果树在花期施药, 易发生药害。
6. 忌采前施药
由于农药会在农作物上产生残留, 若采前施药, 药物残留易导致人们食用后发生中毒。
7. 忌一药连用
科学使用农药好处多 篇5
科学使用农药好处多
农粹网 | 2012-2-13 9:46:00 | 龙头企业网 | 农粹商务网 | 我要供稿 | 浏览 5 次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水平?近日,湖南省常德市农科所农艺师雷世鸣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大致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它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这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雷世鸣介绍说,由于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一些有害昆虫已经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它们的天敌又大量被杀灭,致使害虫十分猖獗,而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能够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雷世鸣看来,加强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既可充分发挥生物防治低毒、长效的优势,又可充分利用化学杀虫剂能够快速、高效、简便、消灭虫害的特点,有效防治农作物虫害的大面积发生,达到很好的综合防治效果。
推广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农药的范畴不断扩大,涉及到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许多种类及多种与生物有关的具有农药功能的物质,如植物源物质、转基因抗有害生物作物、天然产物的仿生合成或修饰合成化合物、人工繁育的有害生物的拮抗生物、信息素等。“概括起来,生物农药主要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的优点。”雷世鸣介绍说,大量引进推广低毒、高效专治的生物农药,对于防治好农作物病虫草害及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农作物专业化防治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技术含量高、作业风险大,是现代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农药的选购与使用 篇6
关键词:农药;分类;选购;使用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48
1农药的种类划分
随着科技进步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在购买和使用农药时一定要分清农药的种类,避免误用和使用不当。农药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有的按用途分,有的按来源分,有的按化学结构分,按来源分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矿物源农药也就是无机化合物;二是生物源农药也就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等;三是化学合成类农药。如果按化学结构分则有数十种类别,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化合物以及酰胺类、脲类、酰胺类、醚类、酚类等化合物。在农业生产中,常常是按用途来进行分类,主要是根据农药所作用的对象进行划分,如杀虫、杀鼠、杀菌、除草、植物生长调节等一些化学制剂,总体上分有七大类。
杀虫剂:这类制剂主要是针对各类作物害虫起作用,兼有杀螨效果,通过害虫的胃毒、接触、熏蒸和内吸四种方式起作用,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常见的有敌敌畏、乐果、甲胺磷、杀虫脒、杀灭菊酯等类农药。
杀螨剂:这类药剂主要针对一些螨类起作用,有一定的专门性,而且选择性较强,对于螨虫的不同发育阶段,效果有很大差别,有的对卵和幼虫效果好,有的对成虫效果好,常见的有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和克螨特等农药。
杀菌剂:这类制剂重点是用来防治作物病害,能起到抑制病害生长作用,进而起到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避免病害的大面积侵害,保护作用较强,常见的有波尔多液、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克瘟灵等等。
除草剂:主要是用来清除田间杂草的一类药剂,通过触杀和内吸两种方式起作用,有芽前施用的,有出芽后施用的。同时还有针对不同叶型的区分,在使用时间、天气情况、浓度、杂草类型等都不尽相同,常见的有草醚、杀草丹、氟东灵、绿麦隆等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主查用来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生长发育的,也有促进的,与植物激素有类似作用,常见的有赤霉素(九二O)、萘乙酸、矮壮素、乙烯剂等。
杀线虫剂:适用防治蔬菜、草莓、烟草、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线虫。杀线虫剂由原来的有兼治作用的杀虫、杀菌剂发展成为一类药剂。目前的杀线虫剂几乎全部是土壤处理剂,多数兼有杀菌、杀土壤害虫的作用,有的还有除草作用。按化学结构分为4类,卤化烃类、二硫代氨基甲酸脂类和有机磷类。
杀鼠剂:主要是用来杀灭田间老鼠,防治鼠害,有胃毒剂和熏蒸剂之分,按来源可分无机和有机不同制剂,按作用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2农药的选购注意事项
2.1针对性选择
在选购农药前要根据作用目标进行针对性选择,是针对虫害、病害、鼠害、草害,然后再根据农药的主治和兼治目标,同时要考虑施用方法来进行农药品种的确定,品种确定后还要考虑农药的剂型,是溶液制剂还是粉剂,在选购时心中要有数,不能盲目选择。品种和剂型都确定后,在购药前要认真识别农药包装上的标签和说明,要注意说明中的一些内容是否齐备,比如农药品名、有效成分含量、注册商标、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农药登记证号、批准证号、产品标准号,以及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是否齐全,如果不全,说明可能有问题,要么是假货,要么是不合格产品。此外要对标签和说明书及包装进行检查,正规厂家的包装完整,印刷清晰,文字规整。
2.2要注意观察农药的外观
在选购农药时,要注意观察农药的外观,如果发现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中有结块情况,而颗粒剂中有大量粉末,乳油药剂混浊不透明等情况,都可能是农药过期或失效,也有可能是低劣的农药,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购买。另外还要注意农药的主要成分,在农药市场上,一些商家受利益驱动,往往采用一药多名,或是一名多药的销售方式,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区分,避免误选。
3农药的施用注意事项
3.1对症施药,适时用药
在施用农药时,要确定作用的对象的发生情况,分析哪些是重点防治,哪些是兼治。同时要根据病害、虫害、草害等发生时间、严重程度采用适合的农药种类以及剂型,是使用防护剂还是治疗剂一定要心中有数。在用药时,要掌握恰当的时机,或一次用药,或多次连续用药,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避乱喷乱洒。
3.2合理用药,降低药害
根据病害等发生的情况,确定合理的药量、浓度及使用次数,切忌盲目施用,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这些用药数据,过量施用容易引发药害,如果量不足则达不到防治效果,同样会增加喷药次数,造成浪费,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使用低浓度药品。同时注意尽量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减少对农田生态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
3.3施药方法
不同的剂型及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在施用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在施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一般乳剂、可湿性粉剂以喷雾和泼浇为主;粉剂以喷粉为主;颗粒剂以撒施或深层基施为主;内吸性强的药剂,采用喷粉、喷雾、泼浇、涂茎均可。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最大发挥农药的效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篇7
1 农药的性质与作用
杀菌剂对真菌或细菌有抑菌、杀菌或钝化其有毒代谢产物等作用。
按照杀菌剂防治病害的作用方式,可区分为保护性、治疗性和铲除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原菌侵人前施用,可保护植物,阻止病原菌侵入;治疗性杀菌剂能进人植物组织内部,抑制或杀死已经侵入的病原菌,使植物病情减轻或恢复健康;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可通过直接触杀、熏蒸或渗透植物表皮而发挥作用。铲除剂能引起严重的植物药害,常于休眠期使用。
2 合理使用
2.1 对症下药
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对象,防治某一病虫草时,要对症下药,既不能用治虫的药治病,也不能用治病的药治虫,应根据药剂的性能特点和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剂,不要盲目用药。
2.2 适时用药
选择合适用药时期,对防治病虫草非常重要,只有确定了防治适期,才能充分发挥农药应有的作用,一定要在病虫草未发生前或刚刚发生就用药。只有抓住关键时机,适时防治,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2.3 适量用药
掌握适宜的用药量是防治病虫草的重要环节。用量过高,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加重污染环境,甚至造成作物药害,危害人畜安全。用量过低,则影响防治效果,诱发病虫害的抗药性。在施用中应按照各种农药推荐的剂量进行,不能任意增减。
2.4 准确用药
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残效期,过期无效。防治次数要根据药剂残效期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来定,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大风、下雨、雾露、中午高温时不要喷药,喷药选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喷药后遇雨,雨后要补喷。喷药时要均匀一致,雾点不宜过大,喷药细致周到,让植株和叶片正反两面充分着药,并做到喷药不重不漏,保证施药质量。
2.5 轮换用药
一个地区长期连续使用单一农药,易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菊酯类杀虫剂、内吸性杀菌剂,连续使用防治效果会大幅下降。轮换使用药理机制不同农药,是延缓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
2.6 混合用药
合理复配混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对象,延缓抗药性,省工省力省时,充分发挥农药制剂的作用。农药复配混用虽有很大好处,但切不可任意组合,因为有些农药能混用,有些则不能混用。使用前要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质和农药间混用的可能性。对不能混用的农药要分别使用,每次喷药后,要及时清洗喷雾器。
3 注意事项
3.1 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
如乐果、氧化乐果、久效磷、甲胺磷、磷胺、杀虫脒、叶枯灵、稻瘟灵、多菌灵、敌菌灵、粉锈宁、乙磷铝、甲霜安、三环唑、粉唑醇等,这类农药通过作物茎叶吸收后,能迅速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其药效受降雨影响较小;1605、甲基1605、敌百虫、抗蚜威、喹硫磷、灭幼脲、功夫菊酯、绿乳铜、代森铵等农药,虽然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在作物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抗冲刷能力,因而也适合在雨季施用。据报道,叶枯灵施用于作物2小时,即能产生内吸传导作用;磷胺施用后能迅速进入作物内部,施药后1小时约有50%的药量进入作物组织;绿乳铜喷后半小时、三环唑喷后1小时遇雨,对药效基本没有影响。
3.2 选用击倒力强的速效性农药
如辛硫磷、敌敌畏、氧化乐果、抗蚜威、速灭威、混灭威、灭多威、广克威、新灭威、棉铃宝、灭铃灵以及菊酯类农药等,这类农药施用后,能迅速发挥其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从而避免或减少雨水对药剂的淋失。
3.3 在药剂中加入粘着剂
目的是增强农药在作物茎叶上的附着作用,提高防治效果。大豆粉、聚乙烯醇、皮胶等都是常用的粘着剂。
4 推广使用新技术
4.1 低容量喷雾技术
是指单位面积上在施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农药原液稍加水稀释后使用,用水量相当常规喷雾技术的1/5一1/10。此技术应用十分简便,只需将常规喷雾机具的大孔径喷片换成孔径0.3毫米的小孔径喷片便可。使用这一技术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农药流失,节约大量用水,显著提高防治效果,有效克服了常规喷雾给温室造成的湿害。
4.2 静电喷雾技术
在喷药机具上,安装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作业时通过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雾滴带电喷施的药液在作物叶片表面沉积量大幅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达到90%,从而避免了大量农药无效地进入农田土壤和大气环境。
4.3“丸粒化”施药技术
该施药技术适用于水田。对于水田使用的水溶性强的农药,采用“丸粒化”施药技术效果良好。只需把加工好的药丸均匀地撒施于农田中便可,比常规施药法可提高工效十几倍,而且没有农药漂移现象,有效防止了作物茎叶遭受药害,而且不污染临近的作物。
4.4 循环喷雾技术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 篇8
一、选购农药
购买农药时, 一定要到正规的农药经销部门去购买。首先, 看农药标签内容是否完整, 不买无标签或标签不全的;不买三证 (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号) 不全的;不买超过产品质量有效期的;不买外观质量不合格的。 在农药产品的有效期内, 粉剂无团块, 乳油无分层、无沉淀物、不浑浊。然后, 根据外包装认清农药种类:绿色为除草剂, 红色为杀虫剂, 黑色为杀菌剂, 蓝色为杀鼠剂, 黄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合理用药
1.对症用药
正确选用合适的农药品种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 熟悉农药的性能特点, 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病虫草害发生的规律, 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剂, 做到对症下药。 尽量使用当前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
2.适时用药
不同发育阶段的病虫草害对农药的抗药力不同, 要想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必须掌握好用药时间。 在虫害方面, 一般3 龄前幼虫抗药力弱, 防治虫害应在卵、孵盛期、低龄幼虫时期施药;在病害方面, 病原菌休眠孢子抗药力强, 孢子萌发时抗药力减弱, 防治病害应在发病初期施药, 因多数杀菌剂为保护剂, 一定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 一旦作物发病严重再施用则药效甚微;在草害方面, 杂草在萌芽和初生阶段, 对药剂较敏感, 以后随着生长抗药力逐渐增强, 因此, 茎叶处理型除草剂应选在杂草苗期时喷施农药, 芽前除草剂应在作物出芽前使用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所以, 在使用农药时, 必须根据病虫草情及天敌数量调查和预测预报, 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用药防治。
3.适量用药
准确掌握农药适宜的施用量是防治病虫草害的重要环节。 严格控制施药量, 不管何种农药都应按推荐量使用, 要按照有效浓度配药,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气候条件, 确定适宜的用药量, 不能随意增减用药量, 以免作物产生药害或影响药效。 对于容易防治的害虫, 一旦过量使用农药, 则会造成不易防治的害虫数量的增加。 喷药要做到均匀喷施, 不能漏喷、重喷, 这样才能保证作物安全, 有效防治病虫草害。
4.准确掌握农药使用方法
采用正确的使用农药方法,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防治效果, 而且能减少杀伤有益生物, 避免作物产生药害, 减少农药残留。农药种类和剂型不同, 使用方法也不同。 如可湿性粉剂不能用于喷粉;粉尘剂不可用于喷雾;内吸剂不可制成毒饵。 使用烟剂必须保持棚室密闭, 施用粉剂一定要避开阳光较强的中午。
5.交替用药
如果长期单独地使用一种农药, 将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 因此,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 为了延缓有害生物抗药性的产生, 必须遵循交替用药的原则。
6.合理混用农药
科学合理地混用农药, 可提升农药的防治效果, 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达到一喷多防、节约成本的目的, 因此, 混用方法一定要讲究科学, 不能因农药使用不当、乱用农药增加对人畜的毒性, 造成作物产生药害。混用农药需遵循两点: (1) 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后不能起化学反应, 因为化学反应会导致有效成分失效, 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杀虫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有机硫类杀菌剂大多不能与酸性农药使用; (2) 两种农药混用后产生分层、有絮状物或沉淀, 不能使用。
7.安全用药
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 化学农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药害、害虫抗药性增强、农副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
(1) 有些作物对某些农药比较敏感, 易产生药害应忌用, 如:敌百虫在玉米、高粱、大豆、瓜类作物上使用易产生药害, 应忌用;辛硫磷在高粱、大豆、瓜类作物上应禁止使用;菜田禁止使用甲胺磷, 在玉米、小麦作物上使用也应在收获前一个月停止使用。
(2) 为防止害虫抗药性增强, 可采用性诱剂、 天敌、黄色灯等综合防治技术, 这样可以弥补因喷施技术不佳、药力不强、错过防治日期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3) 为防止农副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在农业生产中, 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蔬菜。 严禁剧毒、高毒农药在瓜类、蔬菜、果树上使用, 以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4) 为保证配药施药人员的安全, 要配戴胶皮手套, 禁止夏季中午高温时间喷施高毒农药, 连续施药时间不要过长, 一般应在无风或微风天气喷施农药, 最好使用内吸剂, 其次使用乳剂。
(5) 为防污染环境, 用药结束后, 要及时清洗干净喷雾器, 清洗药械的污水不能随地泼洒, 防止污染饮用水源;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要集中处理;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 在一定时间内, 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 以防人畜中毒。很多, 其性能特点差异又很大, 因此, 在生产实践中, 必须全面了解。
三、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由于施药技术不当或乱用劣质农药等原因常常会使作物产生药害, 一旦因农药质量出现问题, 应及时将药送到农药检测部门检验, 如属不合格或劣质产品, 可到工商、消协、技术监督部门投诉或到法院起诉;若发生了药害应及时补救:
1.喷水
喷洒过农药的作物, 若产生药害且发现的早, 应及早用大量的清水反复喷洒受害植物3-4 次。
2.施肥补救
对叶面产生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等症状的药害, 可追施尿素5~6 千克/亩, 促使植株恢复生长, 从而减轻药害程度。
3.激素
对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药害, 可喷洒九二零 (赤霉素) 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缓解药害程度。
谈农药的使用 篇9
1 掌握农药性能, 做到对症下药
农药的种类很多, 每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对象和范围。一般来说,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杀螨剂之间不能互相代替, 仅有少数种类既可杀虫又可杀菌或即可杀虫又可杀螨。另外, 各种农药残效期的长短、作用方式和机理等也差异悬殊, 因此在使用农药时, 要根据防治对象和作物的种类特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选用适当的药剂。如防治储粮害虫, 可用熏蒸剂, 如磷化铝、磷化钙;在经济作物上, 用高效低毒无臭味、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为宜。防治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用内吸型或触杀型的吡虫啉、啶虫眯等效果好。防治蜘蛛类用哒螨灵、阿维菌素最好。
2 选择适当药剂, 灵活掌握施药方法
一种农药可加工成多种剂型, 不同剂型使用方法和防治效果也有差异。粉剂使用简便、药效高, 用来杀灭暴发性害虫, 如飞虱、飞蝗等, 或在干旱缺水地域使用, 方便且经济有效。防治棉铃虫最好用乳油, 因其能使作物上下左右受药均匀, 喷打到位。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用颗粒剂丢心效果最好。
3 适时用药
注意当地的农业测报信息结合田间观察情况, 把握病虫害发生时期、生活习性和作物最易受害的危险期, 做到适时用药, 发挥农药的最大效应且不产生药害。一般防治害虫幼虫应在3龄以前, 这时其抗药性低, 易被消灭。另外, 一般害虫都有昼伏夜出习性, 故可在傍晚用药, 防治蛾类可用诱剂捕杀。
气象条件对药剂效果影响很大, 如刮风下雨时喷药很快就流失, 药效降低, 失去了防治意义;气温高会使药剂分解挥发, 缩短残效期, 增强药害;在高湿情况下也易出现上述情况, 故在这些情况下, 应酌情应用不同剂型。
4 把握好用药量, 提高施药质量
农药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不仅浪费、污染环境, 还对人畜、作物造成危害, 过少又达不到防治效果, 造成白费工。因此, 使用农药时,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通过试验, 确定经济有效的使用浓度和药量, 做到保证质量和施药次数, 但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和药剂残效期灵活掌握。
保证施药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喷布均匀周到, 对叶子正反面和作物上下都要打到, 不能漏株漏行, 并根据病虫的发生生活习性做到关键部位的重点施药。
5 农药的混合使用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缺,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节约劳力, 常常几种农药混合使用, 目的是达到一喷多防 (治) 。混合使用能改变药剂性能, 且不易使害虫产生抗性, 但要掌握混配的原则, 否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一般要根据药剂的性质, 做到酸碱不混, 混后不产生不良化学物理变化, 混合后对作物不产生药害。应做到先试验后使用, 同时应多咨询经销商及农业技术人员。混配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同种类型的农药不混配。如敌敌畏和氧化乐果、氯氰菊酯和敌杀死等。因为同一类药的性质机理相同或相似, 起不到扩大防治对象和加强毒性的作用。而应是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类农药相配。如敌百虫+氯氰菊酯等, 具有速效、广谱、杀虫机理强, 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二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配, 要现配现用, 且要掌握混配的原则。如毒死蜱与三唑酮等的混合使用, 能达到防虫治病的效果, 并可降低劳动强度。另外, 农药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时, 可在药剂中加入适量的洗衣粉 (3~5g/桶) , 增强药剂的粘着性和附着能力, 能防止药物流失, 增强防治效果。
6 防止药害和保护天敌
农药使用不应当对作物产生药害, 如使作物叶子变黄、脱落、萎蔫、变形, 严重的会使作物死亡。因此, 在使用时, 一定要根据农药的性质和作物的特点以及当时的温湿条件合理用药。一般作物在3叶1心时, 尽量避免用药, 以免产生药害。
使用农药, 可能会杀死害虫的天敌, 如各种寄生蜂、寄生蝇、瓢虫、草蛉等。而这些益虫大量繁殖存活就可抑制害虫的发展。因此, 对害虫的防治最好用专用杀虫剂, 若无专用杀虫剂, 可选用杀虫谱相对单一的农药。
此外, 在农药的使用上, 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 激素类农药如九二○、缩节胺等不要和除草剂混合使用, 以免造成药害或不良反应。当作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药害时, 就要先喷清水冲洗1次, 并在12h内喷打九二○和氨基酸消除药害, 以利作物快速恢复生长。
总之, 在农药使用中, 为了经济、有效、合理, 必须弄清各种农药的性能, 并根据防治对象的特点, 和其他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从掌握农药性能, 做到对症下药;选择适当药剂, 灵活掌握施药方法;适时用药;把握好用药量, 提高施药质量;农药的混合使用;防止药害和保护天敌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 以供广大农民和农村农药经销商借鉴。
农药安全使用原则 篇10
1 掌握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
1.1 害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是选择害虫的幼虫和成虫阶段。该阶段对农药最敏感, 也最容易被毒杀。尤其是幼龄幼虫和幼虫蜕皮时, 对农药更敏感和更容易被杀死。二是幼虫的口器、体壁、气孔是最易接受药剂和毒杀作用的部位。咀嚼式口器的幼虫应选择具有胃毒作用的杀虫剂进行毒杀, 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选择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为了使农药通过害虫的气孔和体壁接触杀死害虫, 应该选择具有触杀和熏蒸作用的杀虫剂。三是利用害虫幼虫的生活习性。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 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 才能及时有效地毒杀害虫。四是利用害虫成虫的生活习性。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趋草性进行诱杀。
1.2 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是掌握病菌的传播途径。由土壤传播的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应选择土壤施药的方法。以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 应选择种子药剂消毒处理。以残株枯叶传播病菌的病害, 应选择清理病枝病叶, 将其烧掉的方法。以生长期叶片侵染传播病菌的病害, 应选择叶面喷雾的方法。在发病初期要选择预防作用的杀菌剂, 已经发病后要选择有治疗作用的杀菌剂。二是掌握病菌的侵染特性。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里, 病菌侵染作物植株的次数不一样, 病菌从侵入植物机体到症状出现发病过程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 而病菌的侵染与作物的抗性, 与温度、湿度、日光有着密切联系。因此, 要根据病菌的侵染规律, 制定防治策略和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和施药工具。
1.3 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一是掌握农田杂草的种类。一般分旱田和水田两大类杂草群落。其杂草种类又分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以及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不同地域、不同田块, 水旱田杂草的种类也不同。应掌握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群, 选择适宜的除草剂。二是掌握农田杂草的发生时期和生长规律。地形、土壤类型、气候温度、降雨量等不同, 都影响杂草的发生危害时期, 因此必须掌握当地水田和旱田各作物田块杂草的生长规律, 选择适宜的除草剂, 方能达到理想的防除效果。
2 掌握农药的特性
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 一方面要掌握农药药剂本身的特性, 另一方面要掌握农药制剂剂型与作物、防治对象的关系, 这是使用好农药并发挥农药作用十分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还应考虑选择适宜的施药器械, 以发挥农药的特殊效能。
2.1 农药药剂的作用特性
每一种农药都有各自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特性, 如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一般是破坏害虫的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 阻碍神经传导等, 使害虫死亡。其作用特性是胃毒、触杀、内吸、熏蒸、趋避、拒食等作用。
2.2 农药制剂的特性
农药制剂分干制剂和湿制剂两大类。一是湿制剂。湿制剂外观为液态, 如乳油、浓悬浮剂、水剂、胶悬剂、油剂等。而可湿性粉剂、乳粉、可溶性粉剂是外观为固态, 实为液态。乳油是湿制剂中最普遍的一种剂型, 其特点是农药分散性高、均匀而稳定。二是干制剂。主要是粉剂、颗粒剂、烟剂、吹雾剂等。干制剂的特点是使用方法简单, 功效高, 无需加水。
3 农药的正确使用技术
3.1 农药的使用
在防治对象已确定和药剂种类及农药剂型也已选定的前提下, 采用正确而科学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 是决定防治效果好坏的关键[3]。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主要有:喷雾法、撒粒法、熏蒸法、浸拌种法、土壤施药法、泼浇法、涂茎法、包扎法、注射法、毒饵法等。
3.2 农药的购置
一是到国家允许经营农药的部门购买, 购置时应索取信用保证卡, 作为发生争执时的依据;二是认真检查农药包装的农药标签是否合格;三是认真检查农药外观好坏情况;四是买回的农药使用后, 若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发生药害, 确定是农药质量问题, 可请技术监督部门、农业植保技术部门进行质量检测, 与销售部门协商解决;对于无法协商解决的, 可通过消费者协会, 甚至通过法律手段依照《产品质量法》向法院起诉, 给予解决, 要求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3.3 农药的保管
一是购置的农药要专柜加锁专人保管, 若购置种类多、数量大的农药, 应有专门的房屋保管;二是不准农药存放在居住室、食品柜和房屋内;三是严禁放在儿童能触摸到和狗、猫能去的地方;四是存放在低温、阴暗处;五是施用后的农药空瓶, 不要丢在田间和河水内, 采用深埋或烧掉等方法妥善处理[4]。
4 农药的安全配药技术
4.1 配药前准备
配药前准备计算所需农药的需用量, 并反复核查有关农药的配制稀释方法。准备好配药工具。配药时一定要按照所需药量和安全稀释倍数严格配制。配要前要戴上口罩和手套 (有的则要戴塑胶手套) 。
4.2 液用农药配制技术
可湿性粉剂、乳粉、乳油的配制:首先应根据所需用药量称取药剂放入一个小容器, 加入少量水 (药、水各1份) , 使药末充分湿润, 用木棒将小块药粒研细搅拌调制成糊状, 将该糊状物倒入另一个大容器里, 把小容器冲洗干净, 按要求加足水量, 边加水边搅拌, 等加完水后, 再充分搅拌即可喷雾。配药时要选用清洁的江、河、湖水, 不要用硬水和污水。
4.3 毒土配制技术
应选择干湿度适宜的细土 (手抓成团, 落地散开) , 把计算好的药量用大于药量1~2倍的细土拌均匀, 配成毒母土, 然后把全量的细土和配成的毒母土充分拌均匀, 即成毒土。
4.4 颗粒剂配制技术
颗粒剂是由药剂和载体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 载体可用煤渣、砖头末、黏土、沙粒等, 先用30~60目筛子筛2遍载体, 计算好载体与农药的比例后再与农药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4.5 拌种技术
根据拌种器的容量放入种子 (占容量的2/3) , 然后放入计算好的农药, 以3~5 r/min的速度轻轻摇动拌种器, 正转1 0 转再反转1 0 转, 如此操作15~20 min即可。拌种数量要有计划, 要做到用多少拌多少。
参考文献
[1]张宗红.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 (8) :13.
[2]刘刚.《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标准介绍[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4) :52-53.
[3]李鹏, 何建平, 李云生.江西农药安全使用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2) :151-152.
相关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具体规定02-11
农药安全使用分析论文提纲02-11
农药安全使用分析论文02-11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02-11
如何根据土壤特点合理使用化肥02-11
常用的化肥及使用方法02-11
生物农药的使用范文02-11
绿色食品与农药的使用02-11
农药化肥零增长总结02-11
农药化肥购销合同范本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