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癌抗原125(精选八篇)
癌抗原125 篇1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癌抗原125,癌抗原19-9
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引起的, 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病毒潜伏期长, 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 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 Ag) 、癌抗原125 (CA125) 、癌抗原19-9 (CA19-9) 为临床上宫颈癌的主要检测的肿瘤标志物 (TM) [1], TM指标的检测可以为临床上肿瘤的发现、确诊提供参考信息[2]。本研究对本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和39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Scc Ag、CA125、CA19-9变化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于本科就诊、确诊的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和3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 年龄24~66岁, 其中24~30岁1例, 30~50岁50例, 50~66岁90例。102例CIN患者平均年龄 (35±11) 岁, 39例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 (56±13) 岁。CIN患者分级:Ⅰ级47例, Ⅱ级37例, Ⅲ级18例。宫颈癌患者中, Ⅰ~Ⅱa期25例, Ⅱb~Ⅲ期14例;组织学检查结果:高分化5例, 中分化16例, 低分化18例;确诊结果:鳞状细胞癌36例, 腺癌3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证实。对照组为来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女性, 全部人员均经过体检者的知情同意, 同意参与研究的有47人, 年龄23~65岁, 平均 (45±12) 岁, 经询问、检查全部对照组人员均无肿瘤家族史, 无心、肾、肺等脏器疾病。研究组、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检测仪器
Scc Ag、CA125、CA19-9检测试剂盒, Scc Ag配套监测仪, E170电化学发光仪, 全部仪器及试剂产品均购买于罗氏公司。
1.3 检测方法
两组均静脉抽血3 ml, 血液采集后室温静置5 s后保存于-30℃冰箱。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cc Ag,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25、CA19-9, 试剂盒使用及相关检测仪器均按照产品说明书规范操作。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血清中Scc Ag、CA125、CA19-9的水平, 并比较癌症患者不同分期的Scc Ag、CA125、CA19-9水平。Scc Ag、CA125、CA19-9水平上限为2 ng/L、35 U/ml、37 U/ml。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cc Ag、CA125、CA19-9水平比较
对照组Scc Ag、CA125、CA19-9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 研究组CIN患者、宫颈癌患者的Scc Ag、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宫颈癌与CIN患者的Scc Ag、CA125水平比较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CIN不同分级Scc Ag、CA125、CA19-9的水平比较
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Scc Ag、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宫颈癌患者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Scc Ag、CA125、CA19-9水平的差异比较
Ⅰ-Ⅱa期、Ⅱb-Ⅲ期患者的Scc Ag、CA125、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Ⅱb-Ⅲ期Scc Ag、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Ⅰ-Ⅱa期。不同分化程度患者Scc Ag、CA125、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Scc Ag水平在癌细胞低分化患者中最高, CA125水平、CA19-9水平在高分化患者中最高。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 P<0.05;△与研究组中宫颈癌比较, P<0.05
注: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Scc Ag (ng/L) 、CA19-9 (U/ml) 水平比较, P<0.05
注:Ⅰ-Ⅱa期、Ⅱb-Ⅲ期患者Scc Ag、CA125、CA19-9水平比较, P<0.05;不同分化程度患者Scc Ag、CA125、CA19-9水平比较, P<0.05
3 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 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 宫颈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肿瘤, 排行榜首。中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为13.15万, 中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3]。Kato等[4]首次分离出Scc Ag, 在随后的研究中, Scc Ag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参考指标[5], 并可以对宫颈癌患者的康复疗效提供参考信息[6]。CA125与CA19-9是高分子黏蛋白, 在宫颈癌中高表达 (de Bruijn) 。临床上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肿瘤标记物的合理检测具有良好的研究指示价值。
本研究中, 对照组Scc Ag、CA125、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 研究组中CIN、宫颈癌患者的Scc Ag、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宫颈癌与CIN患者的Scc Ag、CA125水平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Scc Ag、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Ⅰ-Ⅱa期、Ⅱb-Ⅲ期患者的Scc Ag、CA125、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Ⅱb-Ⅲ期各指标水平均高于Ⅰ-Ⅱa期。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血清中Scc Ag、CA125、CA19-9水平的变化提示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情, 这些肿瘤标志物能为患者的辅助诊断提供指导信息。
参考文献
[1]Bruijn H W, Duk J M, Van der Zee A G, et al.The clinical value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in cancer of the uterine cervix[J].Tumour Biol, 1998, 19 (6) :505-516.
[2]Borras G, Molina R, Xercavins J, et al.Tumor antigens CA19-9, CA125, and CEA in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J].Gynecol Oncol, 1995, 57 (2) :205-211.
[3]马丁, 奚玲.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1, 17 (2) :61-62.
[4]Kato H, Torigoe T.Radioimmunoassay for tumor antigen of 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cinoma[J].Cancer, 1977, 40 (4) :1621.
[5]Nawata S, Murakami A, Torii M, et al.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 of intact form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 between normal and malignant cervical squamous epithelial tissues:non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J].Oncol Rep, 2006, 16 (2) :399.
癌抗原偏高的原因 篇2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CEA超过20 ng/ml时往往提示有消化道肿瘤。其他疾病如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也可见癌胚抗原升高,癌胚抗原(CEA)大于10mg/ml时,才提示有恶性肿瘤的可能。
但肿瘤手术切除后6周可恢复到正常值,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有假阳性存在,比如长期吸烟的人就有可能出现假阳性。
癌抗原125 篇3
关键词:异位妊娠,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癌抗原125,子宫内膜厚度
近年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对降低死亡率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对提高患者以后的受孕率非常重要。目前, 异位妊娠确诊难以单纯在影像学上得到可靠证据, 只能试图通过结合一些生化检测指标作出判断。我们对目前较受关注的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指标, 如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CG) 、孕酮 (P) 、癌抗原125 (CA125) 及子宫内膜厚度 (EST) 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 以便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将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拟诊为异位妊娠患者共587例, 其中选择资料齐全的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末次月经、月经周期、腹痛、阴道流血等。异位妊娠由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术切除包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 宫内早孕由阴道超声随访至宫腔内见孕囊或原始心管搏动, 宫内早孕流产经阴道超声随访或由宫内排出物或诊刮病理检查见绒毛组织确诊。
1.2 检测方法
使用仪器为HP-8500GP、SDU-2200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 MHz, 按常规对患者行纵、横、斜等多方位阴道超声检查, 包括子宫大小、宫腔及附件情况、盆腔有无液性暗区, 重点精确测量EST。所有患者分别于就诊当天以干燥管抽取静脉血6 ml,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血β-HCG、P及CA125, 48小时后再次检测血β-HCG。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正态数据用undefined表示及方差分析, 多组数据比较采用GLM及SNK法。并做ROC工作曲线分析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共收集到资料完整拟诊为异位妊娠病例152例, 后确诊为异位妊娠89例, 宫内早孕24例, 宫内早孕流产27例, 难免流产12例。各组年龄、停经天数、腹痛、阴道流血及宫颈举痛等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各组年龄及停经天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腹痛情况、阴道异常流血及宫颈举痛等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各组就诊当日及48小时后的血β-HCG的变化情况
各组就诊当日及48小时后血β-HCG对比发现, 当血β-HCG<2000 U/L时异位妊娠组有8例 (8.99%) 呈现倍增现象, 其余81例异位妊娠病例及12例难免流产病例均无倍增现象。宫内早孕组24例病例及宫内早孕流产组27例病例均呈现48小时血β-HCG倍增现象。9例宫内早孕虽然呈现血β-HCG倍增现象, 但直到血β-HCG达到10000 U/L以上, 才在阴道超声检查下发现宫内孕囊, 其中1例甚至血β-HCG为16653 U/L时才监测到孕囊回声。
2.3 就诊当日各组血β-HCG、P、CA125及EST比较
由表2可见, 4组血β-HCG、P、CA125及EST的比较,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异位妊娠组与难免流产组中4个指标的均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①与难免流产组比较:P>0.05; ②与宫内早孕组和宫内早孕流产组比较:P<0.05
2.4 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
血β-HCG 48 h/0 h (β-HCG 48小时与0小时的比值) 、P、CA125及EST的ROC工作曲线显示, 检测血β-HCG 48 h/0 h的诊断准确度最高 (曲线下面积AUC=0.85) , 其次为P (AUC=0.81) , 再次为EST (AUC=0.79) , CA125的诊断准确度最低 (AUC=0.76) 。
2.5 ROC曲线分析检测的最佳工作点 (OOP)
使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较常用的做法是找出Youden指数最大的一点 (Youden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由表3可见, 当血β-HCG 48 h/0 h 为0.55, P为36.25 nmol/L, EST为10.50 mm, CA125 30.05 KU/L为临界值时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
3 讨 论
3.1 异位妊娠的一般情况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发病率逐年升高, 一旦破裂常引起腹腔内大出血, 危及患者的生命, 故早期诊断尤其重要。异位妊娠最常见部位为输卵管, 占90%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停经、腹痛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腹腔内出血多时可有休克表现。妇科检查见子宫正常大或略增大, 子宫一侧可扪及大小不等、活动度较差的块状物, 质较实, 呈不规则型, 也可有宫颈举痛。通常将停经、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宫颈举痛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常见指标。但是, 实际工作中发现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最终并不是都诊断为异位妊娠, 也不是所有的异位妊娠患者都具有上述症状和体征。本研究也发现, 异位妊娠患者中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宫颈举痛的比例分别为73.0%, 80.9%, 69.7%。同时, 少数早孕女性、宫内早孕流产患者具有上述症状或体征, 尤其是许多难免流产患者。因此, 早期寻找简便、稳定、可靠性高的辅助性诊断指标成为当前的研究必然。
3.2 血β-HCG检测用于异位妊娠诊断
正常宫内早孕在妊娠早期每48小时血β-HCG增加53%~66%, 若孕妇血β-HCG增长低于这一水平则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大[1]。本研究发现, 当血β-HCG<2000 U/L时, 8例 (8.99%) 异位妊娠患者血β-HCG每48小时呈现倍增现象, 但是当高于该水平时则血β-HCG增长水平逐渐下降进入平台期。另外, 如果患者血β-HCG水平达到1500~2500 U/L, 而经阴道超声检查没有检测到宫内孕囊, 也应该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性。但是, 有小部分宫内早孕的血β-HCG>2500 U/L, 而阴道超声检查仍没有宫内早孕的征象。本研究同样发现9例宫内早孕的孕妇, 虽然血β-HCG满足倍增条件, 但是直到血β-HCG水平增长到15000~20000 U/L, 才在阴道超声检查下发现宫内孕囊。说明血β-HCG在诊断异位妊娠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增值和宫内早孕存在一定范围的交叉, 造成交叉值范围内的异位妊娠诊断困难, 因此单独使用血β-HCG无法早期确诊异位妊娠。本研究采用ROC工作曲线, 发现血β-HCG 48 h/0 h诊断异位妊娠的临界点为0.55, 诊断的灵敏度达到92.10%, 特异度达到77.78%。另外, 当血β-HCG值达到2000 U/L以后, 参考血β-HCG 48 h/0 h值能更好地诊断异位妊娠。
3.3 P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
妊娠后代表黄体功能的P水平明显升高, 在妊娠8~10周之前波动很小, 若妊娠失败 (异位妊娠或宫内早孕流产) 则P水平下降。但是, 单独采用血浆P是否能够诊断异位妊娠则存在很大的争议。多数研究显示, 血浆P≥79.5 nmol/L时正常宫内早孕的可能性>98%, 而当其≤15.9 nmol/L时正常宫内早孕的可能性降至0.16%。然而, 大多数的异位妊娠患者就诊时的血浆P水平介于15.9~79.5 nmol/L, 这样大大限制了P的诊断价值。此外, 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的血浆P存在统计学差异,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临界值, 则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Ilias等[2]综合多项P值诊断异位妊娠的研究, 发现大多数研究P临界值均在31.8 nmol/L左右,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 异位妊娠组的P均值为25.47±21.94 nmol/L, 明显低于宫内早孕组 (65.95±20.61 nmol/L) 和宫内早孕流产组 (60.20±27.63 nmol/L) (P<0.05) , 但是与难免流产组 (23.98±21.94 nmol/L) 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P在鉴别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及早期先兆流产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但是难以鉴别异位妊娠与难免流产, 需结合其他的指标来综合判断。另外, 当P的临界值为36.25 nmol/L, 其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80.89%, 特异度76.19%, 与国外的多数研究近似。
3.4 EST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
EST与相关激素显著相关。早期不论宫内早孕还是异位妊娠都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 但增厚程度不同。宫内早孕时在血β-HCG刺激下, 加上妊娠黄体分泌大量P, 滋养层细胞增生使子宫内膜明显增厚。而异位妊娠时激素水平较低, 子宫内膜增厚相对不明显。Ahmad 等[3]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对妊娠女性的EST进行检测, 发现异位妊娠患者的EST为9.5±5.7 mm, 薄于正常妊娠女性12.4 ± 5.9 mm,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 , 而早期妊娠流产的患者则具有类似的EST 12.5±8.0 mm, 提示较薄的子宫内膜可作为预测异位妊娠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当EST>21 mm, 尤其是>25 mm时, 即使超声检查未见宫内孕囊, 仍然可以排除异位妊娠的诊断[4]。但是, 异位妊娠和宫内早孕的EST存在较大组间重叠, 对预测异位妊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并非唯一指标。本研究提示, 异位妊娠患者EST (7.70±3.69 mm) 明显薄于宫内早孕 (13.83±3.80 mm) 及宫内早孕流产 (13.07±4.91 mm) , 但是与难免流产 (8.00±3.79 mm) 患者比较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 当子宫内膜厚度低于临界值10.50 mm时, 诊断异位妊娠灵敏度达到82.02%, 特异度为69.84%, 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国内有研究采用10.80 mm 为EST的临界值时得到近似的诊断灵敏度[5]。
3.5 CA125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 妊娠早期、产后即刻、有阴道流血并即将流产的妇女血清CA125水平明显增高, 提示蜕膜细胞破坏和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分离是母体血清CA125的主要来源。Maltyaliogln等[6]研究结果显示, 血清CA125浓度在破裂型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患者之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浓度都高于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 (P<0.01) , 认为在尚未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中, CA125浓度的连续测定可辅助用于鉴别异位妊娠是否破裂。更有研究发现, 异位妊娠CA125值与输卵管包块的直径呈线性相关, 而与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并无直接关系, 说明CA125是较稳定的血清学指标[7]。有学者采用CA12541.9KU/L作为流产型宫内妊娠的临界值时,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80%和87%[3], 说明CA125可用于流产型宫内、宫外妊娠的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 异位妊娠组CA125为50.68±35.95KU/L, 显著低于宫内早孕 (120.87±50.29KU/L) 及宫内早孕流产 (121.09±100.49KU/L) (P<0.05) 。当CA125<30.05KU/L时, 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达到71.91%, 特异度为71.43%, 说明CA125可用于异位妊娠诊断, 尤其是鉴别宫内早孕流产, 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
3.6四种指标在诊断异位妊娠时的选择血β-HCG48h/0h、P、CA125及EST的AUC值显示, 血β-HCG48h/0h的诊断准确度最高, 其次为P, 再次为EST, CA125的总体诊断准确度最低。说明各指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度不同, 可在诊断异位妊娠时, 依据诊断准确度不同顺次使用。同时, 又可根据各自指标的特性, 如血β-HCG值达到2000U/L以上, 异位妊娠的血β-HCG倍增<0.55, CA125水平升高考虑宫内早孕流产可能性大等, 结合使用来提高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度
参考文献
[1]Barnhart KT, Sammel, Rinaudo PF, et al.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an early viable intrauterine pregnancy:HCG curves redefined[J].Obstet Gynecol, 2004, 104 (1) :50-55.
[2]Ilias K, David R, Dimitrios F, et al.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progesterone and CA125in the prediction of ec-topic and abortive intrauterine gesta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6, 125 (2) :226-232.
[3]Ahmad OH, Ihab H, Emmanuel B, et al.The role of sonographic en-dometrial patterns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05, 192 (5) :1370-1375.
[4]Seeber B, Sammel M, Zhou L, et al.Endometrial stripe thickness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first-trimester pregnancies with bleeding, pain or both[J].J Reprod Med, 2007, 52 (9) :757-761.
[5]宋茜, 柳友清, 黄诚刚, 等.子宫内膜厚度、β-HCG和孕酮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与早早孕诊断价值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1) :48-50.
[6]Maltyaliogln E, Ozer S, Kokcu A, et a1.CA125levels in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tubal ectopic pergnancies[J].J Obstet Gynecol Res, 2006, 32 (4) :422-427.
癌抗原125 篇4
患者女, 6 5岁, 因“反复腹胀、纳差1个月, 右上腹痛1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胃纳差, 伴午后低热, 体温可自行下降至正常, 无需退热处理。当时无明显咳嗽、咳痰, 无咯血、胸痛, 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腹泻、黑粪, 无头昏、晕厥、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当时未重视, 一直在家休养, 症状无好转。入院前1天患者突感右上腹持续性胀痛, 来我院就诊。患者发病以来, 自觉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十余年, 平时服用“来氟米特片1片, 每天1次;甲茸壮骨痛痹胶囊2片, 每天2次”治疗, 目前患者踝关节、腕关节均变形, 平时无明显疼痛。患者已绝经20余年, 阴道无异常出血史。平时与丈夫共同生活, 其丈夫患肺结核已半年余, 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
查体:体温36.5℃, 脉搏84次/min, 呼吸18次/min, 血压134/86mmHg。神志清, 精神欠佳, 口唇、结膜苍白,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淤点淤斑, 未见肝掌及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颈无抵抗, 气管居中, 呼吸平稳, 两侧胸廓下方饱满。两肺下方听诊呼吸音低, 叩诊浊音,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无扩大, 心率84次/min, 心律齐, 未发现早搏, 心音有力, 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 腹壁有柔韧感, 未见腹壁静脉曲张, 右上腹压痛弱阳性, 无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墨菲征阴性, 肠鸣音5次/min, 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布氏征、克氏征阴性。扑翼样震颤阴性。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59×1012/L, 血红蛋白90g/L, 红细胞压积0.30L/L;红细胞沉降率1 h末5 1 m m。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13.0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2.2s。荧光法检测乙肝三系定量:乙肝表面抗原34.5ng/ml, 乙肝e抗体>2.70PEIU/ml, 乙肝核心抗体>5.20PEIU/ml。生化+风湿+甲状腺功能:谷草谷丙比值2.3, 尿酸5 1 9μmol/L, 类风湿因子136U/ml, C反应蛋白92.3mg/L, 三酰甘油2.08mmol/L, 磷1.48mmol/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2pmol/L (低于正常) , 促甲状腺激素7.54μIU/ml (高于正常) , 游离脂肪酸1 1 7 2μm o l/L, β-羟丁酸0.5 5 m m o l/L, β2微球蛋白10.46mg/L;其余均在正常范围。血结核抗体阴性。糖化血红蛋白+卡式血型鉴定:血型A型, R H (D) 血型阳性, 糖化血红蛋白5.2%。免疫五项正常。结核菌素试验:48h阳性, 72h阴性。女性肿瘤标志物6项:糖类抗原CA125>600U/ml (正常范围:0~3 5 U/m l) , 糖类抗原C A 1 5 3 3 7.3 U/m l, β2微球蛋白9.2 3 m g/L。腹水常规+腹水生化:李凡他试验阳性, 有核细胞计数4600/μl, 淋巴细胞78%。腹水肿瘤三项:甲胎蛋白2.60ng/ml, 癌胚抗原1.4ng/ml, 铁蛋白547.1ng/ml。腹水生化:总蛋白57.4g/L, 腺苷脱氨酶29U/L。腹水液基细胞学提示:炎症细胞、组织细胞, 未见肿瘤依据。血培养加药敏:培养未检到需氧菌、厌氧菌生长。乙肝DNA病毒定量提示正常范围。肝纤维化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肝炎全套未见异常。大小便常规未见异常。
胸部C T平扫报告:示右肺中上叶感染, 左肺上叶结节灶可能, 两肺下叶部分膨胀不全, 两侧胸腔积液, 附见腹腔积液。上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腹腔积液, 胆囊结石。盆腔CT:提示盆腔大量积液。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幽门螺杆菌阳性。肠镜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轻度ST改变。腹部及胸腔B超:肝回声粗, 胆囊结石, 胆囊壁多发胆固醇结晶, 腹水约7.0cm。双侧胸腔大量积液。右侧约7.0 c m, 左侧约6.5 c m液性暗区。子宫附件彩超:提示大量腹水;绝经后子宫;宫内节育环;双侧卵巢未见异常。期间复查胸腹部B超:双侧胸腔大量积液, 液性暗区右侧最大宽度为7.9 c m, 左侧7.5 c m。腹腔大量腹水, 耻骨上方7.0 c m。
入院诊断:1.右肺中上叶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2.中度贫血;3.轻度电解质紊乱;4.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综合征;5.类风湿性关节炎;6.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7.胆囊结石。入院后予诊断性抗结核、护肝、护胃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两周后患者自觉症状缓解。复查胸腹腔B超:提示腹腔积液 (约2cm) , 双侧胸腔积液 (左侧1.0cm, 右侧3.6 c m) 。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密度增高影较前缩小, 两侧胸腔积液较前减少。复查女性肿瘤标志物6项:铁蛋白3 5 0.9 n g/ml, 糖类抗原CA153 35.5U/ml, 糖类抗原CA125>600.0U/ml。复查尿液分析:尿糖±, 余正常;大便常规未见异常。继续抗结核治疗3周, 复查胸腔B超报告:示右侧胸腔积液 (2.2 cm) , 左侧未见积液。腹腔彩超未见明显积液。提示抗结核治疗有效, 故诊断明确为结核感染, 予带抗结核药物出院。嘱门诊随访。
2 讨论
糖类抗原125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 其结构成分为高分子糖蛋白复合体, 分子量为20~10万道尔顿。下列组织均存在CA125: (1) 间皮细胞组织, 如腹膜、胸膜和心包膜; (2) 苗勒管上皮, 如输卵管、子宫内膜及宫颈内膜; (3) 间皮细胞和苗勒管衍生物所发生的肿瘤, 如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间皮细胞瘤等。
临床上, CA125升高常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作为绝经后妇女对卵巢癌的筛选参数, 与卵巢癌的病情和病期有关, 可用于检测疗效, 判断复发和预后。但是由于CA125为体腔上皮各组织的共同抗原, 故不具有组织和器官特异性。在一些妇科良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非妇科良性疾病如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等也可见CA125升高[1]。结核性胸膜炎、肺炎旁积液或癌性胸腔积液时, 胸膜间皮细胞受到刺激分泌CA125增多[2]。有研究发现, 心力衰竭患者中CA125水平与B型钠尿肽显著相关[3]。本例血清CA125升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 各种检查结果均不支持卵巢癌诊断, 患者存在腹腔、胸腔积液, 结合其他检查提示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的诊断成立, 也说明CA125不是卵巢癌诊断的特异指标。因此, 碰到类似情况, 临床医生既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又不能简单地将思路直接引向肿瘤, 而应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 全面考虑, 如结核性腹膜炎等的可能。要避免撒网式的检查, 避免误诊和漏诊。健康体检时发现CA125升高的女性, 要谨慎判断, 切不可把它作为卵巢癌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参考文献
[1]朱晓华, 崔红渝.糖类抗原125检测对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3) :1380-1381.
[2]关艳敏.胸腔积液CA125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意义[J].青岛医药卫生, 2012, 44 (2) :125.
癌抗原125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正常体检女性100例为对照组, 良性卵巢肿瘤患者80例为良性组, 恶性卵巢肿瘤患者70例为恶性组, 对照组受检者年龄25~61岁, 平均年龄 (40.3±8.9) 岁;良性组患者年龄16~68岁, 平均年龄 (39.7±9.5) 岁, 其中30例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25例为卵巢巧克力囊肿, 5例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瘤, 2例为卵巢冠囊肿, 10例为卵巢黄体囊肿, 8例为良性畸胎瘤;恶性组患者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 (40.1±9.9) 岁, 其中10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12例为黏液性囊腺癌, 48例为浆液性囊腺癌。三组受检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本的采集时间为早晨, 受试者保持空腹状态, 采集3.0 ml静脉血, 完成标本采集后, 放置20 min, 对血清进行分离, 同时运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对受试者的CEA、CA19-9以及CA125水平进行检测。
1.3 判定标准
通常情况下, 将CEA>5 ng/ml, CA19-9>37 U/ml, CA125>35 U/ml作为诊断阳性率的主要界定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CA125、CA19-9以及CEA检测阳性率对比
三组均顺利完成检测, 其中恶性组CA125、CA19-9以及CEA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良性组和恶性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对比
恶性组的联合检测率明显高于良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恶性组比较, aP<0.05
注:与恶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 机体出现肿瘤时, 在组织或者血液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分子, 比如蛋白质 (糖蛋白、胚胎蛋白等) 、病毒、激素、肿瘤因子以及酶等均能当做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并且通常存在于体液或者肿瘤组织中, 临床上在对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 这些肿瘤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与诊断准确率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CA125是与卵巢癌相关的一种抗原, 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但是CA125通常在卵巢黏液性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 而在卵巢黏液性癌中具有较低的阳性率, 所以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CA19-9是广泛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抗原, 并且有研究表明, CA19-9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是公认的一个重要肿瘤标志物[3]。在本次研究中, 卵巢恶性肿瘤的CA19-9阳性检出率为64.29%, 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CEA是肿瘤胚胎的一种抗原, 通常情况下, 人体血液中的CEA含量非常低, 但是有报道显示, 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后, 其血清中的CEA含量明显上升, 但是CEA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物。在本次研究中, 卵巢恶性肿瘤的CA125+CEA、CA125+CA19-9以及CA125+CA19-9+CE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71%、74.29%以及91.43%, 说明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对卵巢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 联合检测CA125、CA19-9以及CEA水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为临床上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摘要:目的 探析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1255) 、糖类抗原19-9 (CA19-9) 以及癌胚抗原 (CEA) 的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体检女性100例为对照组, 良性卵巢肿瘤患者80例为良性组, 恶性卵巢肿瘤患者70例为恶性组, 对三组的CEA、CA19-9以及CA125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恶性组的CA125、CA19-9以及CEA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上在对卵巢肿瘤患者进行诊断时, 联合检测CA125、CA19-9以及CEA水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不仅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为临床上制订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卵巢肿瘤,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
参考文献
[1]周肇魁.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125) 、糖类抗原19-9 (CA19-9) 和癌胚抗原 (CEA) 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7) :4514-4516.
[2]张康勇, 冯忠民.CA125 CA19-9 CEA在老年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河北医学, 2013, 19 (3) :337-339.
癌抗原125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 我院接诊的5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6, 年龄分布20~64岁, 平均年龄 (41.5±5.1) 岁。分别提取患者抗结核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液, 检测其血液CA125整体水平。对照组: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 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 男性26例, 女性24例, 年龄分布21~65岁, 平均年龄 (42.1±4.3) 岁, 取其静脉血液, 检测其血液中CA125含量。
1.2 诊治方法:
实验组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 在2 h之内完成CA125水平检测。检测所采用仪器, 是由瑞士生产的Elec2 sys2010仪, 进行血清CA125水平检测。其中试剂为原产配套剂, 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开展, 正常值以试剂盒提供数值为参考。判定标准为, CA125超过35 U/m L, 则表示为阳性。
2 结果
在接受治疗前, 实验组所有患者中血清CA125为 (151.83±9.32) U/m L, 阳性率高达92.1%。而对照组血清CA125平均水平为 (6.23±2.98) U/m L, 阳性率为0%, 两组前血清CA125水平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接受1个月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为 (29.91±12.26) U/m L, 数据较治疗前大幅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接受3个月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血清CA125平均水平为 (6.28±2.31) U/m L, 数据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 有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CA125是由人体乳头状浆液囊性卵巢癌内提炼出的高分子质量糖蛋白, 除了卵巢细胞能够生成外, 肺癌细胞和人体浆膜上皮细胞, 均能够正常释放CA125。剔除已经患有卵巢癌患者, 肝硬化和胸膜炎患者体内CA125水平含量均高于正常人体, 同时阳性率极高, 表明血清CA125并没有组织奇异性[3]。
有学者通过对正常人支气管黏膜上皮及间皮组织细胞免疫化染色体科研发现[4], CA125同样存在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在结核菌侵入人体胸膜后, 胸膜间皮受到结核杆菌引发的刺激性反应, 使得CA125分泌增加。在疾病成功控制后, 人体CA125分泌量降低, 血清CA125水平也将随之大幅下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 CA125能够作为观测结合活动的标准[5,6,7]。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 在接受诊治前实验组血清CA125水平为 (151.83±9.32) U/m L, 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6.23±2.98) U/m L, 实验组检测阳性率为92.1%, 对照组为0%,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接受1月治疗后, 实验组血清CA125水平为 (29.91±12.26) , 较治疗前大幅度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接受3月治疗后, 实验组血清CA125水平下降至 (6.28±2.31) , 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想必, 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数据结果表明, 血清CA125水平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的判别和抗结核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而言, 借助电化学发光法监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CA125水平, 方法较为简单高效, 在临床中能够借助CA125联合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并及时了解其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 水平变化, 以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借助电化学发光检验5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 以及5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实验组) ,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之后3个月后血清CA125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 血清糖类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阳性率高达92.1%, 对照组阳性率为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经过1个月治疗后, 血清CA125明显低于治疗前期 (P<0.05) , 治疗3个月后血清CA125水平要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 (P<0.05) 。结论 利用电化学发光法监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CA125水平, 能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方便临床治疗。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25,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24 (2) :270-274.
[2]杨建和, 张蔚华.CA125在恶性及结核性胸水中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J].医师进修杂志, 2012, 23 (7) :327-329.
[3]崔锐.肿瘤标志物在良性疾病中的浓度观察[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 17 (2) :138-139.
[4]刘冬妍, 李士军.CA125在细菌性肺炎和结核中临床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6 (1) :251-255.
[5]张志康, 杨建和.结核性胸水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A125的临床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 2012, 20 (8) :443-444.
[6]庄亚琴, 高习文, 周杰.联合检测胸水糖类抗原125、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 (11) :1521-1523.
癌抗原125 篇7
1981年Bast等[3]首先报道了CA125。给BALB/c小鼠腹腔注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的OVCA433细胞株。从小鼠脾细胞与浆细胞瘤细胞株杂交获得的单克隆抗体 (OC125) 。这种抗体可以通过显色反映识别卵巢癌细胞, 而在患者血液中可通过显色反应检测卵巢癌的对应抗原, 则被称为血清糖类抗原, 即CA125。
目前认为CA125是一种高分子糖蛋白, 主要含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链, 蛋白部分富含丝氨酸。CA125蛋白质核心包括一个位于细胞质的末梢、跨膜部分以及一个非常大的细胞外糖基化结构。这个结构受控于一个由156个氨基酸重复单位构成的包围着抗原决定簇的部分。其分子中还含有一个富含丝氨酸序列的氨基末端。CA125是一个跨膜糖蛋白, 它从细胞表面释放的过程可能取决于伴随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质磷酸化作用。CA125的细胞外部分是一个大量的重复单位, 这些重复单位包绕着由相互作用的二硫化物桥接的半胱氨酸环以及OC125和M11的结合[4]。CA125基因被确定为粘蛋白基因 (MUC16) [5], 定位于19号染色体[6]。
1 CA125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CA125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最早于1999年被研究人员所阐述。Nagele等[2]测量CHF患者心脏移植前后CA125水平, 发现CHF患者CA125明显升高, 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心脏移植患者的疾病进程显著相关。随后的研究表明, CA125几乎与各种原因诱发的心力衰竭都相关联。Yalta等[7]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A125水平, 发现在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血清中CA12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与收缩期肺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De Gennaro等[8]发现CA12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肺水肿患者均有升高。Dumman等[9]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CA125、CA19-9、CA15-3和CEA。结果提示CA125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组显著升高 (P<0.000 1) , 而其他几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Varol等[10]检测32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A125水平, 同时观察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结果提示CA125水平的升高与NYHA等级的增加成正比, 并且在心功能Ⅲ级患者中, CA125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以及对照组患者。Yanada等[11]报道经病理确诊为心血管肉瘤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A125显著升高, 并且该指标还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评价的工具。Rostoff等[12]发现感染性心肌炎患者血清CA125升高, 认为其机制可能是由急性心力衰竭继发胸膜渗出和感染导致的炎症过程共同参与。Hopman等[13]报道了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升高的病例。此外引起心衰的其他基础心脏疾病还包括,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三尖瓣狭窄与房间隔缺损右心衰竭、左心室假性动脉瘤、心脏移植前状态和心脏移植、心脏手术、黏液腺瘤病、心包填塞、心包间皮瘤等。
研究人员对于CA125与经胸廓多普勒心脏超声得到的各项心功能相关参数进行了各项研究。Vizzardi等[14]研究发现, 血浆CA125水平和超声心动参数左室长短轴直径、二尖瓣流速E峰、E/A比值、早期充盈减速时间 (DT) 、等容舒张时间、心肌做功指数 (MPI) 相关, 并且还发现血浆CA125水平与患者临床情况以及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相关。D’Aloia等[15,16]发现CA125与介入导管术测得的右房压 (r=0.69, P<0.05) 、收缩期肺动脉压 (r=0.58, P<0.05) 和肺动脉楔压 (r=0.66, P<0.05) 密切相关, 与早期充盈减速时间 (DT) 呈负相关, 而CA12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仅在左心衰患者中相关联。
BNP作为一种心脏神经激素, 主要反映心室功能。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 且增高的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而现有证据表明[17], 伴随神经激素的活化,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与BNP水平显著相关。CA125和BNP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 而且在心衰相对较重的患者明显高于心衰相对较轻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而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好转的患者, 其血清CA125和BNP水平可明显降低[16]。Antonini-Canterin等[18]报道血清CA125和BNP水平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以及心力衰竭转归相关。血清CA125水平可以更好地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提供帮助。同时, CA125被认为是判断心力衰竭预后的良好指标。Davutoglu等[19]研究发现, 虽然在伴随胸膜渗出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高于无胸腔积液的心力衰竭患者, 但是二者的院内治疗转归以及6个月随访期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而CA125以及NT-proBNP的水平却可以对病死率起到预测作用。CA125水平与6个月全因病死率以及心血管相关病死率存在明确的独立的关联。并且CA125水平的变化可以提供比BNP更好的判断预后信息。CA125测量值的连续变化趋势显示出最佳的预测死亡效果。而对于BNP, 在出院后1个月的单次测量值与预后评价的关系最大。因此得出结论, 联合CA125水平变化趋势以及出院后1个月时BNP单次测量值可以更好地预测全因病死率。
2 心力衰竭中CA125表达升高的机制
CA125在心力衰竭过程中表达升高的机制是复杂和多因素的。目前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假说。具体归纳有以下两种:心力衰竭过程中的容量扩张、间皮细胞承受压力等物理因素引发的间皮细胞刺激或浆膜渗出最终激发CA125水平升高;在心力衰竭过程中较为活跃的背景炎症状态, 前炎症刺激有:白介素1 (IL-1) 、白介素6 (IL-6) 、白介素10 (IL-10)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脂多糖α刺激间皮细胞过度表达CA125。
2.1 浆膜刺激说
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有水液潴留, 不仅周围水肿, 而且包括胸腔积液、腹水及心包积液。CA125与水液潴留似乎存在相关, 可能是因为液体潴留对浆膜的物理刺激激发了间皮细胞产生CA125高表达的连锁反应。研究表明[20], 伴随浆膜渗出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显著高于不伴浆膜渗出的心衰患者。并且, 在有心包积液的心力衰竭患者中, 虽然恶性积液中CA125水平通常高于良性心包积液, 但是这两种情况的心包积液中的CA125水平均远远高于其血清水平。CA125的升高并不依赖于大量的液体, 在回声为8mm左右的心包积液患者中, 大约有65%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21]。关于CA125高表达的浆膜刺激说在非肿瘤的其他内科疾病亦有报道。研究显示, 血清CA125可以在任何肝脏疾病中出现过度表达, 尤其会出现在肝硬化腹水的患者[22]。实际上, 在任何原因导致腹水的患者, 血清CA125水平都会升高。Kemer等[23]通过对比非癌症患者 (由肝硬化患者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 和癌症患者 (病理诊断明确的恶性肿瘤患者, 如胃癌等) 的血清和腹水CA125水平发现, 非癌症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高于癌症组患者, 而腹腔液CA125水平在两组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在几乎任何腹部手术的患者CA125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 并且其水平会在术后2周~4周达到峰值, 可能是因为手术对腹膜的损伤刺激促使腹膜间皮细胞过度表达CA125[24,25]。因此, 部分学者认为, CA125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可能更倾向于各种因素造成的浆膜刺激导致的液体渗出, 而不是某种基础疾病本身, 包括心力衰竭和恶性肿瘤。
2.2 炎症因素说
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细胞因子的活化,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 基因表达的异常, 导致心室重构, 促使心力衰竭不断进展。在众多炎症因子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TNF-α、IL-1β、IL-6、IL-10、TGF-β。炎症因子级联反应对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大量研究表明, 浆膜渗出是CA125升高的重要相关因素, 但是据此判断CA125升高仅仅是浆膜渗出的一种表现 (或者说是结果) 是片面的。Kosar等[26]研究了心力衰竭患者循环中细胞因子和肿瘤标记物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CA125与TNF-α (r=0.624, P<0.001) 、IL-6 (r=0.671, P<0.001) 、IL-10 (r=0.545, P<0.001) 相关。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与CA125的水平呈正相关。Vizzardi等[14]研究提示, CA125水平与一些经胸超声心动图 (ETT) 心功能相关参数存在一定联系。经多重回归分析发现, CA125与左室长或短轴直径、心肌做功指数 (MPI) 、等容舒张时间、E/A比率相关, 提示血清CA125水平与CHF患者临床状态和左室舒缩功能参数相关。该研究也从侧面支持了CA125的升高并不仅仅是浆膜渗出的结果, 可能与心力衰竭进程中其他机制相关。Nunez等[27]观察分析了17例连续腹膜透析的患者, 有2例患者在腹透前CA125在正常值范围, 尽管存在腹透产生的腹膜刺激, 但在腹透开始后的45d和120d, 分别有70.6%和82.3%的患者表现出CA125水平回落到正常值范围。与CA125降低的同时, 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 相关的淋巴细胞计数升高 (炎症改善的标志) 。Hamdy[28]在过度肥胖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针对炎症因子和T细胞活化标志物与CA125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血清中炎症因子 (包括TNF-α、IL-6、IL-10) , T细胞活化标志物 (sIL-2R/CD25) 以及CA125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提示, CA125与TNF-α、IL-6、sIL-2R/CD25存在相关性。心力衰竭过程中的炎症因素促进了CA125过度表达。
3 小结
虽然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报道, 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两种机制如何不同地参与了CA125在心力衰竭过程中的过度表达, 因此关于这种糖蛋白的病理生理的、生物的和临床的功效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此外, CA125与BNP的联合使用在提供心力衰竭预后信息上显示很好的预后价值。对于CA125在心脏衰竭的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作用与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癌抗原125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106例为胃癌组,均经B超、CT、内镜、病理及临床表现确诊。其中,男73例,女33例;年龄29~86岁;肝脏转移26例,无肝脏转移80例;病期按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36例,Ⅲ期21例,Ⅳ期33例。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良性胃疾病患者138例为胃良性疾病组,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其中,男93例,女45例;年龄17~82岁。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并且检查结果示无明显异常者122例为健康组,男91例,女31例;年龄21~74岁。三组研究对象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指标及方法
所有对象均采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上机检测。仪器为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盒。
1.3 阳性判断
各指标正常值范围为:CEA<5μg/L、CA199<27 U/mL、CA724<6.9 U/mL。样品检测值超过正常值上限为阳性,低于正常值上限为阴性;联检时,如有一项标志物检测值超过正常值上限,即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水平比较
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良性疾病组与健康组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胃癌组比较,*P<0.05
2.2 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肝转移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724的阳性率比较
胃癌Ⅲ、Ⅳ期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724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肝转移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724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Ⅰ~Ⅱ期比较,*P<0.05;与无肝转移比较,#P<0.05
2.3 CEA、CA199、CA724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析
因胃良性疾病组与健康组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合并为新对照组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分析。单项检测CA199的灵敏度最高(45.3%),CEA的灵敏度最低(35.8%),三者特异度均>90%,用双联或三联检测对胃癌进行诊断,其灵敏度明显升高,而特异度仍可保持较好的水平。单项、双联和三联检测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肿瘤标志物在血清中出现早于临床症状,对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大部分肿瘤常有多个肿瘤标志物呈阳性,即使同一种肿瘤在不同时期、不同肿瘤细胞类型其肿瘤标志物也不尽相同,这就为联合检测提高诊断阳性率提供了相关物质基础[2]。非特异肿瘤标志物如CEA、CA系列,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对胃癌的血清学诊断,尚未发现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常用的一些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率较低,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其阳性检出率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CEA是从结肠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糖蛋白,是癌组织和胎儿细胞共有的一种抗原,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良性消化道疾病及吸烟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远远低于恶性肿瘤患者,一般小于20μg/L[3],常用于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监测。本研究胃癌患者血清阳性率为35.8%,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高于文献[4]报道的阳性率(25%)。
CA199是分子量为3 000~5 000 k D的唾液Lewisx-α物质,又称胃肠癌相关抗原(GICA),健康人胰腺、胆管细胞及胃、结肠、子宫内膜和唾液腺上皮细胞均可合成,正常情况下生成量极微,正常血清中含量较低,一些良性疾病时,血清中含量升高,但幅度较小。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A199可作为胃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和疗效判定指标。本研究显示,胃癌患者血清CA199阳性率为45.3%,明显高于良性胃疾病9.4%的阳性率,稍高于杜素群等[5]报道的胃癌患者的CA199阳性率达41.5%,但低于王勇等[6]报道的60.9%。
CA724是一种由cc49和b72.3两株单抗识别的黏蛋白样的高分子糖蛋白,良性胃病小于1%者升高,异常升高在各种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可产生,是胃癌诊断的首选血清肿瘤标志物,但是血清CA724测定对胃癌的敏感性不高,为40%~50%。本研究显示,胃癌阳性率为36.8%,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患者。与文献[7]报道的阳性率42.6%相近。
本研究发现胃癌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及胃良性疾病组,三者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35.8%、45.3%、36.8%,特异度分别为92.7%、93.5%、93.8%;对上述三项标志物进行双联检测时,其敏度有所提高,而物异度仍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而进行三联检测时,阳性率达到70.8%,特异性为81.5%,因此,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以及与良性胃疾病鉴别诊断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本组资料还显示胃癌Ⅲ、Ⅳ期患者和有肝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99和CA724阳性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患者和无肝转移患者,说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有一定关系,其原因可能在胃癌发展过程中,癌细胞产生的肿瘤抗原释放至血液,引起外周血中含量增高[8],提示监测外周血中CEA、CA199、CA724水平可用于健康体检和早期胃癌的诊断,对判定胃癌进展、转移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CEA、CA199及CA724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单项检测灵敏度低,联合检测对胃癌有较高的阳性率和准确性,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明德,石应康.临床医学概要[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何思春,庞红全,焦鑫,等.胃癌患者血清CA724、CA199、CEA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58-2059.
[3]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5.
[4]黄德秋,杨清梅,叶健翔,等.AFP、CEA、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32-33.
[5]杜素群,刘俊驰.胃癌与CEA、CA199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15(1):55-58.
[6]王勇,王雪萍,李一荣.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价值[J].四川医学,2005,26(9):1020-1021.
[7]吕世静.临床免疫学检验[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