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课堂教学优化对策初探

关键词: 新课改 课堂教学 教师

实行新课改以来, 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英语课堂教学与课改前相比, 有了新的起色,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大多数英语教师能够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因而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态度情感和兴趣等方面逐渐得到改善, 英语教学质量比课改前有了显著提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实行课改以来, 还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 对于课改的要求不很明确, 所以导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与新课改理念相悖的作法。为此, 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笔者在实行课改以来, 深入英语课堂了解到的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做一梳理, 并提出改进措施, 供英语教师参考。

一、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掌握词汇的多少, 是衡量其学习英语成绩好坏的重要指标。然而我们有的老师在词汇教学时, 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翻到课本的词汇表部分, 老师教读一两遍, 学生跟着老师读。然后学生反复照着词汇表中英文一起读几遍, 这样本课的词汇教学就算完成了。这种教法, 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种教法的结果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毫无兴趣, 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感。《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要求,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把握学习难度,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 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 并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我们的词汇教学应该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对于词汇教学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其中利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语境对词汇教学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 任何词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 词语只有镶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具有特定用法。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词汇方面的指导, 引导学生多观察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用法, 增强学生对词汇的敏感度, 督促学生科学高效地掌握词汇,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怎样利用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一) 利用语境确定词汇意义

离开语境, 单词的意义就会模糊不清。例如take:I take my sister to her school every morning.I take the bus No.918 to school every day.I take a shower at night.从语境中, 可以猜测take的多种意思:带到……, 乘……, 淋浴。由此可知, 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 创设具体情境, 从而准确定义词义。

(二) 利用语境推测词汇意义

在阅读文章时, 教师可教给学生利用上下文或前后句大胆推测词义。如教snow时, 可放在“圣诞节短文情境”中教学。通过提问When is Christmas Day?How’s the weather?引出It’s cold sometimes it snows.从而让学生顺利猜测snow的意思。

也可以运用教具、简笔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如教water这个词时, 可用浇水的动作和喝水的动作等。如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cup.We can drink it.I’m thirsty.I want water.The floor is dry.We must water it now.从语境中, 可以猜测出前两句中water是“水”的意思, 后一句是动词“浇水”。

这样,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猜测能力, 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 利用语境提问确定词汇意义

特定的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因此, 教师应尽力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 可以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 学习train这个单词时,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 (不明白!) 并依次提问猜猜看, 直至猜出准确答案。学习身体部位的单词时, 依次画出身体、胳膊、腿、手、脚等各次设计发问。利用情境教单词, 是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 因为学生可以真正参与活动, 也是他们日常熟悉的场景。交际用语还有借物、打电话、问路、看病等情境可以用。这样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学知识, 让他们多参与, 既能说又能听, 还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语法教学死板枯燥, 脱离学生言语实际

对于语法教学, 有的老师为了显示自己渊博语法知识, 课堂教学中, 对一个语法项目, 大讲特讲, 罗列很多条款, 让学生记忆, 使学生无所适从。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对英语语法望而生畏。《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 发现语言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不断调整情感态度,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的语法教学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来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应该怎样进行呢?在这里谈几个原则和一些方法:

(一) 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1、把握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新目标英语》是一套“功能+结构”的教材, 是一套把结构与交流整合到一起的使“知”与“做”统一的教材。它不再以语法为例为纲, 而使语法成为一条暗线, 贯穿始终, 既不能细讲, 又不能不讲, 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 不可延伸过多, 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在实践体验中学习语法。

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应围绕话题创设与所学语法内容相似的语境, 让学生参与其中, 并在实践中体会所学语法项目。

3、以归纳法为主, 归纳与演绎并用。

以归纳的方法教学语法就是让学生先接触语言材料, 让学生自己发现语言结构的形式和意义, 再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讨论, 归纳出语法项目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规则。

(二) 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在活动中进行语法教学

趣味性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原本枯燥的语法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趣味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针对实际情况选用以下活动:

(1) 在游戏中学习语法。寓教于乐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语言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内容时, 教师可设计猜测游戏, 将全班分成两组, 一组做动作, 另一组用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He/She is....”猜测动作的意思, 最后公布两组得分情况。由于每组学生水平相当, 他们又求胜心切, 所以参与意识较强,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 学生既掌握了语法知识, 也复习了所学词汇, 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 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语法。新课程标准话题项目表中列出的许多话题 (如朋友、购物、饮食、学校生活、旅游与交通等) 都能够让学生根据所创设的情景, 运用新旧知识自编对话, 进行角色扮演。如《新目标英语》7年级下册Unit 2 Where is the posy office?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问路、指路者, 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移动方位介词和相关句型, 学生参与度高, 教学效果好。

2、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应与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单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新目标英语》7年级下册Unit9和Unit10的3A这两个个语篇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动词过去时, 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可要求学生仿照此短文描述刚开展过的活动, 然后让学生口头交流。这样让学生动手写作的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 又可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在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就是单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 而不是形成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强调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 而是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境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

三、阅读教学逐句翻译, 学生没有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但我们有的老师把阅读上成翻译课。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教师拿到一篇阅读文章, 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进行翻译, 唯恐学生不懂。最后让学生读课文, 这样就结束了阅读的教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 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 根据实际教学条件, 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 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 来辅助阅读教学, 同时, 也要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怎样进行有效地阅读教学,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里提供一些英语阅读教学步骤, 供大家参考:

(一) 导入新颖生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设计导入活动时, 教师要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着手,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利用歌曲、游戏、图表、设疑、多媒体、幻灯片等引入技巧导入教学。

导入应遵循兴趣激发, 思维启迪, 情感共鸣, 直观形象, 审美陶冶, 新颖变化等原则, 恰当地导入能激活学生旧有的知识, 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调控课堂教学气氛, 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强的课堂凝聚力。

导入的技巧不一, 产生的效果不一样, 美国视听教育学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 由具体到抽象, 学生只有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 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 才可能更有效地参加抽象的活动。如观看录像、多媒体、幻灯片, 通过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 帮助学生感知阅读材料及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在认识物质世界的基础上营养学生精神世界, 这就是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 引入循序渐近,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在导入的基础上, 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的形式来完成对表层意义的理解。

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有关对表层意义理解的题。

呈现问题后, 教师给学生播放录音, 让学生带着问题并结合导入时观看的录像去听课文录音, 从视听的角度初步感知新的语言知识, 并尽力找到问题的答案。播放录音的次数根据文章的难度和学生素质而定, 一般2~3遍。

听录音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口头回答所提问题。学生在听录音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禁止看课文。这样使学生获得更多听和说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识记和判断能力。

2、以“读”和教师的引导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加工, 这一环节分两步。

第一步:“初读”。在学生初读之前,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幻灯片向学生呈现出一些深层次理解的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应认真分析阅读材料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 弄清学生接受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背景知识, 对学生头脑中不完备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加以补充, 可能干扰新知识的,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本质差异辨析区分, 增强可辨性, 防止负迁移产生。针对学生的疑难——易产生歧义的内容式看法, 组织学生讨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充分理解该课的重难点。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语法教学死板枯燥、脱离学生言语实际, 阅读教学逐句翻译、学生没有主体地位等等常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利用语境确定词汇意义、推测词汇意义、提问确定词汇意义, 在活动中进行教学语法、在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在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导入新颖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引入循序渐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教学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问题,课堂教学优化,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修订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2月第1版。

[2] (中国) 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美国) 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编:《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4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下一篇:靠海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