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关键词: 学术 美国 高校

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精选8篇)

篇1: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探析及启示教育论文

摘要:学生事务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和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启示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学生事务管理”是个典型的美国术语,其发展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理论主要来源于SLI理论。SLI是英文studentlearningimperative的缩写,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特有名词,它源自美国大学人事协会1994年提交的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了一个鲜明新颖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其实质是倡导学生事务要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为核心。这是对学生事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也充分反映了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一)多元化、多样化与个性化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多种文化并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要充分考虑了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成长背景、不同资质的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以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因此,其学生事务管理内容丰富广泛,当中包括了属于输入功能性质的招生、注册管理、定向教育(入学指导)、经济资助等;属于流通功能性质的咨询、生活服务、行为规范和纪律等;属于输出功能性质的职业指导和校友事务等方方面面,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色彩。

(二)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促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服务,满足各类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宗旨和任务。在“以学生本位”以及“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以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为核心进行各种形式多样的贴心服务或计划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同时通过交流与建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品格,能力与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过程中,学生事务管理通过管理和服务,追求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而且其教育功能隐形地贯穿于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事务中。

(三)重视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认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指导、服务。因此,其学生事务管理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直接面向学生开展个别的指导和服务,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如设置各种已具专业规模的咨询服务机构,其服务范围包括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咨询、行为能力和策略咨询、勤工助学指导等各个方面。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的民主参与

在美国,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美国高校提供多元化的学生事务活动与项目,引导学生民主参与学生事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另外,美国高校重视学生的.各种活动,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各种活动,当中包括了社交活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资质活动和志愿活动等,此外还有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等方面。这种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五)专业化特色明显

1、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美国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学历普遍较高,一般由具有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担任,有的则是毕业于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并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专家。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如学生顾问和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工作的管理人员,还有持专业资格证书或行医执照的心理学专家或精神病学专家。另外,有专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美国有好多专业协会,他们会给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很多专业问题的帮助、教育训练和研究的指导和机会。

2、训练体系的专业化。首先,在选用人上,美国学生事务管理有着一套严格和完善的专业训练体系,包括了资格准入制度、职前和在职专业培训等。如在美国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领域的人员首先需要相关知识背景的硕士学位,晋升到学校中层的管理职位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在每个州都至少有一所大学开办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培养专门人才。

三、我国学生事务管理面临挑战

(一)高等教育的扩招,使高校学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激增

学生与学生事务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的师生比例急剧攀升,辅导员无法很好地管理和服务每一个学生,影响的学生事务管理的质量。

(二)学生种类复杂化和多变化导致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工作十分庞杂和繁琐

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增多,直接带来贫困学生勤工助学的安排和管理问题、困难补助与助学金的筹措和发放问题、助学贷款的审核和还贷问题等等,绝大部分学生事务管理者由于整天湮没于这些琐事之中,而忽视了其本身的育人职责和管理服务功能。

(三)新生素质的急剧下降

大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贫困生的陡然增多使学生事务管理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用户”和“消费者”,要求高校提供质量的教育服务,提高整体管理效益,其中对学生事务管理的要求尤为突出。

(五)网络给学生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产生着诸多负面影响

网络上充满各种诱惑,学生的自制力稍有薄弱,容易深陷其中,萎靡不振而不能自拔,甚至荒废学业,因此,网络信息的冲击给学生事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四、借鉴与启示

虽然中美两国在国情和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美国完善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专业的管理队伍等诸多方面仍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为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各种专业的咨询和服务。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反而更多地倾向于统一性、一致性,缺乏对个体学生的关注。因此,学生事务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采取分层次、分类别指导,针对不同类型能力去提出建议和激励学生。

(二)建立和完善学生全面服务体系

首先,树立服务型的学生工作理念。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也应该是学校服务的对象,他们的成长背景、资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不同,需要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虽然逐步建立了一些服务项目,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资助服务等,但显然不够完善。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教学、教育、管理、日常生活的全面服务体系”。

(三)推进专业化建设

1、设立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及学科,为这一职业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平台和空间,也为学生事务管理内容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尚无学生事务专业,已经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与学生事务专业口径不一致,因此不能替代学生事务专业。或者考虑吸收具有广泛专业基础的人才攻读学生事务专业的研究生,为学生事务管理培养输送源源不断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2、建立和完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各项制度,如资格认证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聘任制度、晋升和激励制度等,真正从制度上、体制上推动专业化的发展。只有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才能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内容体系的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3、建立学生事务管理者工作的专业培养机制,加强对现有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都少有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加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忙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学生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具备关于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更为专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从而促使学生工作不断地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篇2: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美国高校安全管理及启示

我国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着没有执法权、防范措施薄弱、管理人员理念落后以及没有从业资格要求等问题.笔者通过对美国高校社会化的安全管理体制、现代化的.安全防范措施、人性化的安全管理理念、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等特点的论述;提出公安机关在高校设驻派出所(或警务站);政府对从事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实行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同时,也提出高校建立技术防范系统,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作 者:余宏明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保卫处 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CSSJ) 年,卷(期): 14(8) 分类号:X9 关键词:高校   安全管理   派出所

篇3: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全球发展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发展的重教阶段,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人才的培养则通过教育来体现。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如何使大学生能够自我进行发展并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高校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其进行的学术指导是建立在自由选课制和导师制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不断完善并改进其制度, 成为美国高校运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指导成为学生保持和成功的潜在贡献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

一、美国高校学术指导的定义及内容

美国高校学术指导 (academic advising) 是指美国以自由选课制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实行多样性与个性相结合的个别化教学计划。为了加强对学生选课和专业发展的指导, 保证教学质量标准的同一性, 美国各大学都建立了一套与之配套的比较完善的学术指导制度。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工作内容之一。具体来讲, 美国高校学术指导有六项任务:[2] (1) 帮助学生确立价值和目标; (2)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机构; (3) 保存和传输信息; (4) 设计反映学生能力和兴趣的计划; (5) 对学习计划进行评价; (6) 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二、美国高校学术指导的特点

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工作, 从最初的学习课程的指导, 发展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计划安排和指导, 再到对职业规划与生涯规划的指导, 内容体系是立体和全面的, 展现出了动态的指导过程。但最基本的内容还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指导, 对课程学习的计划、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课程学习的指导又与所有的课程指导相结合, 使之处于一个有机的学习经历的主体。

从美国高校学术指导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看出, 学术指导的不断完善使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美国各高校为加强对学生选课和专业发展的指导, 照顾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保证学习质量, 均有配套的学术指导顾问体系, 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来罗那大学等。以上的高校均是学术指导的典范, 其指导具有鲜明的特点。

1. 学术指导的目标个性化

美国高校的学生学习, 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要探索的领域, 进行充分的选课制而定的, 学术指导的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 通过为学生制定个性发展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学生技能发展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建立了“个性评估模型”用专门的物理模型对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个性发展及课程计划进行辅助决策, 从而使学生在对自身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积极听取相关的意见, 使自身学习目标的清晰化以及学习主动性增强。[3]哈佛大学设有专门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机构——学习咨询处, 负责学生注册入学前对学生进行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自我评估、在读期间课程的选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程辅导以及就业前的个人指导、咨询, 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服务。[4]

2. 学术指导的形式多样化

美国高校进行学术指导, 从开学的新生学习到即将毕业的就业指导, 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指导过程, 目标的形成和目标的解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开始时, 学术顾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选择课程、选择专业, 从而顺利完成学业。随着学术指导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有专家提出学术指导是帮助学生在专业上、情感上、身体上、精神上、文化上和社交上全面发展的关键。要指导全方面的内容, 就有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模式。其中一种是诊疗型模式, 一种是发展性模式, 通常这两种模式交叉使用。

3. 学术指导的组织专业化

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注重专业化建设, 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专业协会的建立。专业人员作为学术指导的专业从业者, 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于教师, 他们是全职的和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学术指导工作者, 通常面向全校所有学生, 尤其是没有确定专业领域的学生, 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建立基本的课程计划, 并为将来的专业选择构建基础。[5]

美国的两个总要的与学术指导相关的专业性组织, 分别是1971年成立的学术事务管理者协会 (Association of Academic Affairs Administrators) , 旨在研究个体与学业环境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及1979年成立的“全国学术指导协会” (National Academic Advising Association) , 目的是讨论学术指导工作共同关注的问题, 成员分别是各学校关注学术指导的学术事务管理人员和各高校从事学术指导的工作人员, 都有自己的刊物并定期举行地区和全国性的会议。[6]

4. 学术指导的沟通全面化

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的组织是相对完善的, 既有专门的学术指导机构, 又有专门指定的指导教师, 还可以通过正式的课程进行指导, 这样学生不论是与上级联系, 还是与同辈沟通, 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的人员是多样化的, 包括教师、专业人员和学生, 从而能够有所分工又相互补充。学术指导要求知道这在学术方面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 尤其是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这其中要履行的职责包括做学术指导记录, 为学校指导人员提供给培训, 制定学术指导手册, 帮助学生制定课程计划、申报专业和转化专业, 批准毕业计划, 对不满意学术进展的学生提供帮助等。这样的组织体系, 使师生能够交互得到深层次的理解, 与指导老师之间建立长久的联系, 这既是对学生自体验的一种深化, 也是对学术指导的一种长久的认可, 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互动得到提升。[3]

三、我国高校中学习指导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尽管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还是不能满足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美国高等教育有较长的历史, 成绩较为显著, 对比我国对大学生的学术指导,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学习指导的目标模糊

在我国的高校中, 进入高校的学习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 学生经常回陷入迷茫状态。高校的学习指导通常是建立在学校自己教育目的之下的一个整体目标, 或者是个院系等的一个较为笼统的目标, 这对大学生讲是飘渺的, 即使是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理解培养目标、指导目标, 仍是相差甚远。学习指导总体目标的不明确, 进而是小目标划分的模棱两可与实际较小的操作性, 是学习指导不能有效实施的重要问题。

2. 学习指导的内容僵化

高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 向来重视某一专门领域的精深发展, 而对一个普遍的学科的学习置于被动的地位, 在学习指导领域主要进行某门课程的深度学习以及经验的介绍, 总体上使学生的视野窄化、思维模式固化, 进而出现学习的被动。对普遍的学科认识以及普遍的学习方法的忽视, 成为指导内容单一与僵化的原因。

3. 学习指导的方法单一

学习指导可以从多角度入手, 方法与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我国高校的学习指导中, 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新生进行的入学教育, 从整体上大规模地学习指导, 但总体上是集体性进行, 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要求。对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长远目标, 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迷茫期, 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4. 学习指导的保障滞后

学习指导的人员不够精确, 在高校中设置的学习指导知识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一个组成部分, 或者是就业指导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忽视了学习指导最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存在。同时, 学习指导的人员, 并没有专业的指导背景或相关的学习与培训, 同辈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相对狭隘。高校的辅导员部分地承担学生学习指导的工作, 但重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 也只是专业学习领域。这反映出我国高校的学习指导的保障不足, 没有健全的协会或者是专业的教师指导, 与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形成矛盾。

四、对我国高校建立学习指导的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对美国的学术指导的借鉴以及分析我国高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

1. 转变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

在学术指导中, 转变教育观念, 是进行学生学术指导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有自己从分的选择权和发展权, 同时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2. 确立明确的指导目标

我国高校的学习指导目标并没有得到具体的阐释, 确立明确的指导目标是进行学习指导的前提。大学生的学习指导,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内容。在每个高校培养方案是具体指导下,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 建立起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目标, 是保证学习指导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3. 逐步建立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学术指导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推进, 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因此, 不断加强学术指导工作, 逐步建立制度化和系统化的学术指导体系, 是未来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

4. 多种形式开展学术指导

学生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指导形式的多样性。根据学术指导的形式, 可以是专业指导和广泛指导的结合;可以是课内指导和课外指导的互补;可以是真实指导和网络指导的协调, 还可以是理论指和实践指导的强化等等。

摘要: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本着挖掘学生潜力、实现人生目标的原则, 作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学术指导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沟通等方面的特点, 对我国的高校的学术指导提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学习指导,大学生学习,高校

参考文献

[1]Goetz, J.J.Academic advising[A].I n:Rentz, A.L.&Saddlemire, G.L. (Ed.) .Student Affair Func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C].Spring field, Illinois, U.S.A.:Charles C.Thomas Publisher, 1988.

[2]Crockett, D.S.Academic advising:A cornerstone of student retention.In:L.Noel (Ed.) , New direction for student services:No.3.Reducing the dropout rat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978.

[3]蓝江桥.美国大学对学生的学术顾问指导制度[J].外国教育研究, 2004年第5期第31卷总第167期.

[4]薛春.艳哈佛大学学习咨询现状及具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 (总第177期) .

[5]李俊, 赵平.美国高校的学术指导:借鉴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 2008年第1期.

篇4: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关键词:美国;学术诚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232-03

近年来,许多高校学术失信现象愈演愈烈,抄袭、剽窃等学术不诚信行为现象屡禁不止,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完善学术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和组织设置,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学术诚信体系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不仅关乎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其意义重大。

一、高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的意义

建立高校学术诚信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教育过程清晰化,而且可以对违反诚信标准的学生进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处理,因此,高校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是促使大学生自身良好发展的保障。构建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既能保障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效果,又能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对大学生而言,这种诚信观的形成不仅对他们在大学阶段有利,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是维持大学正常教学秩序的保障。当前,大学受到来自各界的影响,学生急功近利,为了眼前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在学术体系中,抄袭、剽窃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甚至影响到了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这种背景下,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少不规范的学术行为,还可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对大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是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保障。在学术活动面前,必须是诚实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抄袭、剽窃等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必然是学术垃圾,如果学校的这些学术垃圾被带到了社会,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维护社会的稳定,遏制这种不诚信观从学校蔓延到社会,就应该构建学术诚信体系,让高校真正成为一个神圣的学术殿堂。

二、美国高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健全的国家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

美国高校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因此在国家政策上有一定的保障,然而这种体系的建立也只有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2000年,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颁布了《关于科研不诚信行为的联邦政策》,此政策规定了大学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查处和防止研究中的不诚信行为,一旦发生不诚信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在美国高校,除了国家政策的保障,学校规章制度的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据资料显示,83%的美国大学都制定了校内学术诚信政策。①这些政策不仅通过具体的行为描述,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属于应尽量避免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还对违反学术诚信的惩罚措施做了详细的解释和描述,如杜克大学的《学术研究政策》;普林斯顿大学的《学术政策》;斯坦福大学《研究政策手册》等。

总之,在美国这种诚信体系的构建得到了国家和高校的支持。

(二)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组织建设

美国学术诚信体系的建立已经相当完善,为了加大学术诚信管理的力度,美国设立了专门的学术诚信机构。不仅有学校官方的学术诚信组织,还有学生自己组成的学术诚信组织。

学校官方的学术诚信组织主要包括学术政策办公室,主要负责各方学术诚信的相关政策的编订与传达;不诚信行为审查办公室,主要负责审查有关学术诚信行为是否属实;学术诚信评审办公室,主要负责调查学术不诚信行为;学术诚信审判办公室,主要负责调查后的不诚信行为的处罚。从政策的传达,到最后的审判,美国高校都有相对应的学术部门,组织建设相当完善。

除了学校官方的学术诚信部门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自主组成一些诚信组织,这些组织中的规章制度都是学生们根据学校的政策,形成的更加具体的章程,组织主要干部有5名,分别是一名主席、四名副主席,除了主席负责统领整个组织活动外,其他四名副主席分别负责宣传、外联以及调查等工作。可以说整个组织非常严密,已经相当于校学生会的一个分部,在学校学术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②

(三)完善的审查程序和处罚机制

美国对于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审查程序是非常严格的,主要分六个步骤:

一是向诚信工作办公室提交违规学术诚信行为的相关信息;

二是办公室对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

三是工作人员对涉及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询问;

四是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调查;

五是办公室人员对调查报告进行审查;

六是根据事情严重程度和调查结果对学生作出裁决。

在学校学术诚信办公室做出裁决之后,对学术不诚信的行为的处理也是相当严肃的。对于确实存在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首先,学校会组织听证会,不仅让违反诚信行为的学生自行惭愧,更多是让其他学生认识到不诚信行为的严重性。听证会过后,证据确凿有不诚信行为的学生会得到相关部门的裁决,并做出处罚规定,重者开除学籍,较轻者警告处分。如果学生对处罚有任何疑问还可进行申诉,要求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重审。因此,在美国,学校不单是重视学术诚信教育,而且处理程序和处罚机制也相当完善。③

(四)系统的善后补救工作

在我国,很多高校对被判定有违规行为的学生缺乏裁决后的教育,而在美国高校却不同,在对学生进行裁决后,学校会相应地开展一些补救教育,特别是美国高校针对违反学术诚信准则的学生开设的诚信问题讨论课,如一对一的讨论课和班级讨论课。在课程中教师会对这些有违反诚信行为的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同时以相关的案例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让他们彻底认识到学术不诚信问题的严重性。进行善后教育后,学校会保存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相关记录,将这些记录放进学术诚信档案中,让学生时刻记住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遏制学生的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三、美国高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对我国高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的启示

构建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对于培养新一代具有诚信精神的大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许多高校把追求学术诚信作为治校之本,作为学校学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美国的学术诚信体系构建之所以能如此系统和完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大家在学术创造过程中对学术诚信的重视。因此,美国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学术诚信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一)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学术诚信行为,制定相关政策

美国高校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并且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来规范学术诚信行为。因此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够有效地规范并公正地处理学术诚信问题。然而在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却有增无减,大学生的道德底线也越来越低,但是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全国只有少数高校出台了比较系统的学术诚信问题管理条例。因此,在我国要重新树立大学生诚信的形象,建立学术诚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要建立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就要以政策的形式规范学生诚信行为,制定专门的政策来规范大学生的学术诚信行为。

(二)从组织上完善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建立相关负责部门

要构建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组织建设是必不可少。学校需要有专门负责管理诚信教育的机构,而不是附属于某个部门。在美国高校不仅有官方的学术诚信办公室,而且有学生自治的学术诚信部门,他们从举报到裁决都有细化的部门。而在我国,学术不诚信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教务部门,但是教务部门本身的工作就比较多,在学术诚信教育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更不可能成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对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规范了。因此,在我国要建立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就必须先建立相关的负责部门,有专属的部门负责工作,那么针对性就会更强,效果会更大,最后才能自成体系,学校的整体学风才能在有效的监督下提升。

(三)从程序上完善审查程序,建立系统的处罚机制

在美国,对于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审查是非常严格的,不会偏袒任何学生,从一开始的举报到最后做出裁决,主要分六个步骤,中间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在最后的裁决阶段,还会举行听证会等,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还能警示他人,在裁决过后学生还有申诉的机会。而我国对于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审查可能会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有些跟教师关系比较好的学生或者有其他情况的,教师们有时会放宽处理,甚至不会上报学校,这就使学校的很多学术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学生放宽自己的道德底线。因此,我国高校要减少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就应该要完善审查程序,建立系统的惩罚机制,让学生能够在调查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接受处罚之后能心服口服。

(四)加强后期教育,做好善后补救工作

从制度规范到组织建设再到程序完善,是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建设,但是在处罚后的继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如果后期的善后工作不到位,有些学生就会抱怨学校的裁决,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业。美国在发生不诚信行为的后期教育中采取的是个别教育和班级教育的方式,不仅一对一的进行教育,而且让其他学生参与到诚信教育中,扩大影响力,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因此,善后补救工作也是高校学术诚信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在我国,对有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学生进行处罚后,大多对学生进行的是个别教育,更多的是以批评为主,极少涉及到班级教育。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在接受处罚后产生消极影响,产生逆反心里,我国高校也应该采取交叉教育的方式,让违反诚信标准的学生不至于因为受到处罚而变得消极,从而影响学业。

总之,当前的学术诚信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高校的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只有构建完善的学术诚信体系,高校的学术不诚信问题才能解决,才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美国是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他们的学术诚信体系也是非常健全,因此,我国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高校的校情,探索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构建学术诚信体系的道路,从制度上、组织上、程序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术诚信体系。

参考文献:

[1]常建勇.美国大学生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J].中国青年研究,2008,(3).

[2]钞秋玲,李秀岭,马治国.美国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及其防范措施[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1).

[3]付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诚信标准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8,(3).

[4]蒋秀英.美国杜克大学荣誉准则制度的经验与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李奇.美国大学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 2006,(5).

[6]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7]李文凯.美国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J].中国教育报,2003,(12).

[8]施红斌.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9]王永名,李静.论大学生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10]张永红.美国高校学生的学术不诚信现象、理论解释及其对策 [J].比较教育研究,2009,(2).

[11]Standford Univerdity.The Standford University Honor Code [EB/ OL].http://caselaw.lp.findlaw.com/data2/californiastatecases/h026291.doc.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integrity system and related inspiration

FUY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higher education's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the non-integrity of academic has also cropped up and even more serious. In that case, to build an academic integrity system becomes an urgent task on reducing the non-integrity behaviors on academics. And an academic integrity system is really meaningful.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most developed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ompleted academic integrity system. So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US academic integrity system. Further more, it will also give some inspi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integrity system. the non-integrity of academic has also cropped up and even more serious. In that case, to build an academic integrity system on reducing the non-integrity behaviors on academics becomes an urgent task.

篇5: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美国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其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一些具体工作或特定行业。学生还可通过社区学院进行职业再教育。

■徐成钢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概况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既具备学术基础又有实际动手技能的学生。职业教育分为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针对一些具体工作或特定行业。学生还可通过社区学院进行职业再教育。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其建立目标是为各类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不同学习渠道。它既提供职业再教育,也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还可以与本科大学的课程衔接,为专科学生攻读本科学位提供一个灵活平台。

如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四年制大学的不少学生在哥伦布社区大学修读两年的基础教育课程,然后将学分转回本校,在本校完成专业课程的修读。北弗吉尼亚社区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近郊的大型综合社区大学,学校与弗吉尼亚州的所有四年制大学都有转学协议,学生在这里通过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后,可以选择转至任意一所四年制大学进行本科学位的修读。大学阶段的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提供专科或本科学历。通过立法,学生可以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年的职业技能,后两年在四年制本科大学加强加深对其技能的学术认识,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目的。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第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美国高等职业教育高度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既从技能上培养学生,也从思维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知识面宽和职业能力强来适应市场变化以及技术更新的需要。

第二,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管理非常严格,有特定的资格要求和选聘流程。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每年要对这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从教学科研以及为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核。此外,还从公司大量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第三,专业应用性强。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因此对专业的应用性要求较高,主要大专业类包括农业、可再生资源、通讯技术等诸多方面。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今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了尽快完成转型发展,我国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

一是人才培养的转型。为了实现学校办学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做到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

二是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转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及技术进步的需要,我们要不断地调整专业结构、改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能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师资队伍培养的转型。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和了解企业的专业需求,完善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高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邀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来承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篇6: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学习”逐渐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主旋律。至此美国学生事务历经“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进入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时代。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和学术化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发展,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其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可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

传统上课堂教学主要是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学生事务人员往往被认为是管理人员,属于非教学人员,因此通常不承担教学任务。但随着学生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和新生头年经历(FYE)等项目的广泛开展,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日益凸现,学生事务人员成为与学术事务人员增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主角。

1.“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论发展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促进学生学习成为高校学生事务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者就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及发展进行着广泛讨论和研究。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发表了题为“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紧密相连,课堂内外的活动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报告同时指出学生事务人员是教育者,他们需承担起创造有教育意义活动的责任。RobertBarr和JohnTagg学者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从教到学——本科教育新的范式》的文章。该项研究鼓励教育者应从“教学生”转变到“为学生创造学习”。两位学者提出“应将学生学习作为综合体,鼓励教育者创造有质量的学习,并谈到大学学习计划”。2002年美国大学委员会在“巨大期望——学习新观点”的报告中,以Barr和Tagg学习范式概念为基础,号召教育者“促进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不久之后,美国国家学生人事管理协会(NASPA)和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发表了“学习的重新思考”报告,将学生学习定义为是综合学术学习和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整体活动。正是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配角,而是与学术事务人员共同承担着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责任。这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通过创设教育活动,学生事务人员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大量针对学生保有率和毕业率的研究均表明,学生事务人员不仅对提高本科生保有率和毕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扮演着更为直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角色。他们通过组织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创造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涉及到学生生活、社会、娱乐、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尤其在大学一年级的重要转变期,学生事务人员开展了许多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内外活动。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咨询、新生指导、住宿,健康咨询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社团活动等项目。学生事务人员通过指导、计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目前学生事务人员越来越注重学生接受课外教育的数量和效果。

3.新生头年经历项目拓展了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窗口

美国高校学生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大学生没有完成学业就中途退学。据调查表明在退学的学生中,75%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其中相当数量学生是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退学。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巩固率和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少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所产生的不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大学一年级经历的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和研讨课以及定向课等课程,许多高校都有专门为新生制定的辅导计划,这些辅导计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而且有益于减少学生的流失。学生事务人员通常承担这些课程,所以这些课程的开展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提供了机会。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实践

在美国高校中,学生事务人员有较多直接或间接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部分学生事务人员承担了向学生讲授课程的教学任务。概括而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新生研讨课

大学一年级新生研讨课是学生事务人员参与课堂教学的最普遍的形式。在美国许多四年制大学和一些社区大学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新生讨论课,学生事务工作人员通常承担部分新生研讨课。通过教授这些课程,学生事务人员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科学合理地管理、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参加社团以及指导新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等等。

2.创设课程

学生事务人员运用学生发展理论知识和与学生广泛接触的工作经历中所积累的经验,创设对学生具有教育目标且丰富的学习教育课程方案。如参与设计和实施新生课程和多元的新生定向辅导方案,以及结合课程的服务学习或领导方案等。基于学生的多元需求,学生事务人员从课程、方案、活动和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术与非学术的学习方案,构建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机会。3.同行培训课程

与新生研讨课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是同行培训课程。伴随着新生研讨课的广泛开展,其发展趋势需要选拔优秀学生或研究生与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在合作教学中,要求所招募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辅助课程中。因此需要学生事务人员对优秀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优秀学生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学会指导其他同学。同时学生事务人员帮助同行教育者应用好课程辅助教学。

4.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以兴趣引导原则来构建的学生学习场所,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学生居住地即公寓住宿地设立,另一种是围绕课程学习设立。每一个社区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差异,各有特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已经形成四个特色各异的新生学习社区项目。学习社区对于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起初学生事务人员主要通过加强教师和员工间的联系而参与到这种活动中,如今学生事务人员已成为学习社区的主要创设者。因此可以说学习社区是一个使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增长入口。

5.学术指导

学术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挖掘潜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大学目标和人生目标,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传统上学术指导主要由任课老师负责。随着学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学习计划、学习指导方面的服务得到重视。目前参与学术指导的人员由专业教师扩大到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相关人员,已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

6.合作教学

学生事务人员与教师通过课堂外教学活动组成团队合作教学。它使教室内与教室外、学术性与非学术性、课程与活动、校园内与校园外的经验等连为一体。合作教学改善过去缺乏衔接的学习环境,支持并帮助每个学生。它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合作教学对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人员具有相互学习作用,学生事务人员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事务员工学习教学技术和方法。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二者从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而共同为学生营造了紧密的学习环境。

三、启示

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如下方面值得借鉴:

首先,重视辅导员的教育作用,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纵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渗透到课堂内外。学生事务人员通过组织和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方案,教授一些相关发展性科目。虽然学生事务人员的教学与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不尽相同,但他们通过上述活动及教学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成功。相对而言,我国辅导员工作缺乏富有教育性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国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发展的需求,创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计划和课程项目,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急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教学能力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作用,需要一支队伍作保障。针对我国辅导员队伍管理强而教育弱的特点,培养一支专业化、专家化队伍迫在眉睫。因此高校应不断为辅导员提供发展平台和长期发展计划,帮助辅导员发展教学技能,鼓励辅导员参与教学活动。从辅导员自身角度而言,其应居于教育者的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胜任新时期学生工作的要求。

篇7: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1)课程设置层次灵活、方式多样。美国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适当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层次。像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HillSchool只是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课;TheChapinSchool、ThemastersSchool在初中和高中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WesttownSchool、TheBrearleySchool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设置了信息技术的课程。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开设。比如TheChapinSchool,低年级不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2)课程内容难易得当,选修、必修结合。笔者把以上调研的学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将其中课程内容进行分类:计算机基础类、应用软件类、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在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设,主要包括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图形制作等。应用软件类课程主要包括PowerPoint、Excel、Photoshop、电子邮件服务等。计算机程序设计类主要包括Java、VisualBasic、C++和C#等。这类课程多数学校在初中阶段开设,如WesttownSchool和TheChapinSchool;部分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如TheBrearleySchool。网页设计和网络课程类课程主要在高中阶段开设,包括Flash和Dreamweaver、安装软件、解决硬件组装问题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思维层次不同,内容设置的难易程度不同。

3)课程名称不同,教学目标一致。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地方分权制定的,不同学校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TheHillSchool、ThemastersSchool课程名称是计算机科学;GrotonSchool、WesttownSchool课程名称是技术课程;TheChapinSchool开设的课程称为教育技术课;TheRoxburyLatinSchool设置了信息技术系。这与我国略有不同,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课程统一称为信息技术课。虽然各个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不尽相同,但最终都体现了一个教学目标: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锻炼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2教学方式分析

1)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美国十分重视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所调研的8所中学里,所有的学校把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结合,或者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以GrotonSchool为例,该学校各学科均不同程度的运用信息技术:几何课中学生用几何画板来分析几何问题;艺术学院的学生学习如何创建和处理数字图像等。美国的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理念是:将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信息技术就要学以致用。

2)笔记本计划。在美国,很多中小学校都制定了笔记本电脑计划,目的是让在校的学生人人手中有电脑,学会利用电脑进行项目学习。针对部分贫困地区,一些中小学出现“移动计算机车”,将32台左右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一个专门设计的多层手推车上,哪个班需要,就推至该班教室使用。学生可以将事先充电的便携式计算机置于各自的书桌上,借助安装于各教室或教学楼某部位的解调器,方便接入互联网[1]。

1.3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析

1)企业参与、多方赞助。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据统计,有1/3的中小学校受到企业的捐助[1]。Microsoft公司就对美国多个州的中小学校提供免费的软件,并充许全美的各学校以比市场价低得多的价格购买他们公司的产品。像TheHillSchool就是与微软公司合作培训学生,提供微软网络工程认证方面的课程。

美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所在学区及政府、学生家长或家长所在公司、企业的赞助。此外,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对薄弱学区予以更多的补助。

2)统一规划、地区分权。美国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是根据地方分权的原则进行的。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统一规划,但州内的各学校均保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决定权。各地区的学校设有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对不能胜任的教师,校董事会和家长委员会有权研究是否留用,给教师的压力很大,这也促进了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2给我国的启示

2.1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是按国家制定统一的发展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课程设置方式,选修和必修结合。一般性的操作技能以正式课程的形式出现,复杂性的操作技能可开设选修课。此外也要考虑到我国的地区状况、学生特点等灵活地设置课程。比如,我国西部地区相对比较贫困,这样至少要在学校开设基础的信息技术必修课,在不能使保证人人有电脑的`情况下,以教师的操作为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技能。而相对发达的地区应该结合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

2.2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与其他学科整合,要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工具性课程,作为交流、研究和问题解决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各科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机会,让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利用新技术去获取知识。

2.3加强地方资助和企业参与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需要大批计算机硬件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大批教师及与之相配套的教材等。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扶持和资助。对此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体制,吸引企业参与其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谋发展。比如,我国的联想、宏基等国产电脑企业可以对中小学进行捐赠或优惠,这样既树立了企业形象,又扩展了用户群体,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3结语

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并积极探索国内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最终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8: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及启示

一、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的范围

比较常春藤联盟高校本科生学术诚信政策发现,各校禁止的学术不诚信行为相近,但在范围、类型和数量上不乏差异。各校均严惩的不诚信行为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考试不端行为,包括随堂考(in-class exam)中抄袭他人答案、请人替考、协助他人作弊、利用书本、笔记、电脑或手机等工具作弊,还包括课后考(take-home exam)中抄袭他人答案,未经教师许可向他人寻求或提供帮助,未经许可抄用课堂笔记、书本和网络资料等;第二类是作业不端行为,包括:未独立完成作业,重复提交同一份作业,提交往届学生或其他同学的作业,向他人提供自己的作业,论文中剽窃他人文章或网络资源而未标明文献出处,捏造或篡改实验或调查数据,不恰当引注(例如虚列文献),剽窃他人电脑程序代码,等等。

其中,论文剽窃的发生频率最高。以耶鲁大学为例,分析该校1998~2013年的学术诚信年度报告发现,被确证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共256人,其中论文剽窃者149人(58.2%),考试作弊者45人(17.6%),抄袭作业者32人(12.5%),不恰当引注者24人(9.4%),重复提交作业者6人(2.3%)。[2]

除考试和作业不端行为之外,部分常春藤高校(哈佛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还明令禁止其他不诚信行为,包括:运用不诚实手段试图在学业评价中获取优势(例如,考前向他人索取或提供考试信息,通过霸占或毁坏图书馆资料等方式妨碍他人学习,谎称需缓考或缓交作业等),伪造各类学业记录(例如,伪造申请研究生院的推荐信,捏造个人教育背景,伪造证书,篡改成绩单等),向商业辅导机构(或论文公司)购买服务或出售课件、阅读和翻译材料等,未经教师许可印刷或出售课件或其他阅读材料,以及在学术诚信案件调查中撒谎等行为。

二、本科生学术诚信治理的模式

(一)校级行政规诫模式

采取校级行政规诫模式的院校通常未成立处理学术不诚信的专门机构,也未制定专门的处理程序,而是将学术不诚信视为违纪行为的一类,由校级层面的同一纪律委员会采用同一套政策和程序处理,处理过程中,校级行政管理者占据主动和主导位置。在常春藤高校中,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和布朗大学均采取这一模式。

以宾大为例,该校建立了严格的学生纪律制度(Student Disciplinary System),由学生行为办公室(Office of Student Conduct)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学生纪律制度章程开明宗义地指出:第一,学生行为办公室代表的是大学,而非与投诉相关的个人或团体,任何情况下,大学保留处理投诉的最终决定权;第二,学校所有成员均有义务配合学生纪律制度的实施,投诉人、被投诉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均有义务诚实地配合调查。[3]

较之其他违纪行为,宾大对学术不诚信的处理更严格。其他违纪行为通常可由学院根据本院规定先行处理,或在适用情况下交由大学协调项目组(University Mediation Program)协商解决。但涉及学术诚信的投诉则不可在学院层面处理,也不可协调,而是必须按照学生纪律制度规定进入学生行为办公室的处理程序。[3]

学生行为办公室全部由行政人员构成,其处理程序包括:[3]第一,在确认投诉在其权责范围之内后便着手调查,当调查确认存在不诚信行为时,则对被投诉学生提出正式指控;第二,如果被投诉学生自愿承认不诚信行为并接受惩罚,则实施惩罚;第三,如果被投诉学生拒绝承认,则由学生行为办公室组织听审会,并在会上举证和裁定;第四,学生行为办公室负责监督惩罚执行情况;第五,学生不服听审会裁定时,可向学生行为办公室提起申诉,学生胜诉则取消或更正惩罚,反之维持原裁定。

(二)学生群体自律模式

学生群体自律模式强调学生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负责,通过自律维护学术诚信。这一模式建基于美国高校的“荣誉章程”(Honor Code)传统,这一传统滥觞于19世纪中后期,具有无监考、承诺诚信考试、报告作弊行为、学生主导作弊行为处理过程等特点。[1]常春藤联盟高校中,普林斯顿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分别于1892年和1962年建立了荣誉章程,并沿用至今。

依照荣誉章程规定,普林斯顿本科生需承担双重职责,一是个人承诺不在随堂书面考试中作弊,二是报告同学的考试作弊行为。按章程规定,所有书面考试均无监考,任课教师在分发考卷、回答学生有关考试疑问后离场,考试结束后返回考场收回试卷,所有学生需在卷面上承诺自己未在考试中作弊。[7]考试作弊行为投诉由本科生荣誉委员会(Undergraduate Honor Committee)处理。该委员会全部由本科生构成,一旦接到考试作弊投诉,委员会便着手调查,并适时举行一场不公开的听审会。在作弊行为被确证后,委员会向负责本科生教育的教务长提出惩罚建议,最终的惩罚决定由教务长做出,对于初犯者的惩罚通常是休学一至三学期,第二次违反者将直接开除。[7]

较之普林斯顿,达特茅斯荣誉章程的内容和实践方式与传统荣誉章程的差别更大。达特茅斯也强调无监考、学生承诺自律和报告作弊行为,但其荣誉章程涉及的不诚信行为范围更广,除了随堂考作弊,还涵盖课后考和书面作业中的各类舞弊行为。[9]此外,达特茅斯由大学司法事务办公室(The Judicial Affairs Office)负责处理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而非由学生团体负责。[9]

学生群体自律模式(尤其考试监考环节)体现了教师及行政人员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监测不端行为的“警察”职责被弱化,而促进学术诚信的角色则被凸显出来,包括引导学生学会以诚信的方式开展学业活动,创设有利于促进学术诚信的教学环境和学业评价方式,考察学术诚信原则是否得到有效贯彻,等等。[9]

(三)院级教师群体监察模式

较之兄弟院校,康奈尔大学的学术诚信模式颇具特色,它既非放手依靠学生自律,也非强调校级行政权威,而是将处理学术不诚信行为的职责下放至学院层面,且由教师群体主导。教师是学生学术诚信的第一把关人,当绝大多数教师了解并严格执行学术诚信政策时,将对学生产生心理震慑效应。

教师群体监察学术不诚信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两方面:[12]第一,当教师发现所任教课程出现学术不诚信行为时,有权责进行调查取证,经调查确证存在不诚信行为则需举行初次听审(primary hearing);第二,每一学院都按规定成立了教师主导的学术诚信听审委员会(Academic Integrity Hearing Board),负责处理初次听审中超出教师权责范围的不诚信行为及学生申诉,委员会主席由本院教师担任,成员包括3名本院教师和3名本科生,主席和成员均由院长任命。

初次听审前,当事教师需至少提前7天知会学生,并报备学术诚信听审委员会。初次听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负责指出当事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并出示证据;二是被投诉学生回应或提供驳斥教师指证的证据;三是见证人(由听审委员会指派的1名教师或学生)负责公正地观察听审会开展过程,当学生不服教师的惩罚提起申诉时,见证人需在申诉环节中作证。[12]

初次听审结束后,教师给予学生的惩罚主要是降分或挂科等学术性惩罚。当教师认为需实施更严厉的行政惩罚,或学生不服教师惩罚时,双方均可诉诸学术诚信听审委员会寻求最终裁定。出席委员会听审的人员包括当事师生和见证人、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听审过程中,师生和见证人陈述各自观点并提供佐证,委员会听取陈述并详查证据,最终裁定由委员会投票产生。视具体情况,委员会可能认定学生无不诚信行为并取消惩罚,也可能再次确认不端行为,并肯定教师的学术性惩罚力度或建议调整,还可建议院长实施行政性惩罚。[12]

(四)多元主体共治模式

多元主体共治模式强调学生应知晓并承诺遵守学术诚信原则,行政部门承担处理不诚信行为的权责,强调师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营造学术诚信氛围。这一模式也被称为“改进的荣誉章程”(Modified Honor Code)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实证研究表明,荣誉章程对促进本科生学术诚信具有较显著的正面作用,[15][16][17]这一传统再次引起美国高教实践者的关注。在秉承荣誉章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许多院校根据本校情况有选择性地调整,纷纷建立了改进的荣誉章程。[17]在常春藤联盟高校中,哥伦比亚大学与哈佛大学便采用了多元主体共治模式。

以哈佛为例,在2014年之前,哈佛采取的是校级行政规诫模式,学术不诚信与其他违纪行为一样均由大学行政委员会处理。受2012年轰动一时的本科生弊案丑闻的影响,[19]

三、促进本科生学术诚信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反复确认和承诺,增进学生对学术诚信原则的了解

对学术诚信政策的了解程度是解释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之一。[16]大学新生处于学习阶段转换期,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及时增进新生对本校学术诚信政策的了解。以普林斯顿为例,大学以荣誉委员会主席名义,向预录取学生寄出一封介绍荣誉章程的邮件,新生需承诺自己将遵循章程,并提交相应的署名信件,当大学收到该承诺信件后才会正式录取该生。[21]哈佛本科学院的做法也值得借鉴。按荣誉章程规定,在每年的学籍注册、所有期末考试、书面作业、随堂考、课后考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中,所有哈佛本科生都需阅读荣誉章程,并签署书面声明以示知晓,并遵守章程。[22]这种反复确认和承诺的方式,可有效强化学生对学术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提醒学生自觉遵守。

(二)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促进学生掌握学术规范知识与技能

学生缺乏学术规范知识和技能,难以判断何种方式是可接受的,这一问题在论文剽窃和不恰当引用这两类不端行为中尤为突出。耶鲁大学年度报告也多次指出,剽窃行为最难裁定,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抄袭网络资料而未加引注的行为日趋增长,有的学生声称是无心之失,因为自己不懂如何正确引用,有的认为网络资源无需引注。[2]

美国高校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术诚信政策通常附带清晰的指导建议,明确描述和例举不诚信行为,尤其突出说明如何正确引用各类文献,学术诚信政策也通常纳入本科生手册内容。负责学术诚信事务的机构还与其他教科研服务部门(例如写作中心和图书馆)紧密合作,定期举行学术规范辅导课程或讲座,分发宣传手册,为学生提供有关学术规范的网上学习资源。学生团体也发挥重要作用,以宾大的大学荣誉委员会为例,委员会由本科生构成,职责之一便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学生了解学术诚信政策,学会以诚信方式开展学业活动。[3]

(三)坚持严肃和公正原则,保障学生权益

严厉的惩罚具有心理震慑作用,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不诚信行为的代价将超过潜在收益,从而预防不端行为发生。[17]美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惩罚分为学术性、行政性和教育性惩罚这三类。学术性惩罚包括作业无成绩、降低课程成绩或挂科、强制退课等。行政性惩罚包括书面训诫或警告、留校察看、休学、开除、缓发或追回学位证书。教育性惩罚指的是强制不端行为者参加学术诚信教育或辅导课程。所有惩罚记录将作为个人学业档案永久保存。以耶鲁为例,该校对论文剽窃和考试作弊的惩罚力度极大,对作业舞弊的惩罚较轻,在1998年至2013年间接受惩罚的256名学生中,有63人(24.6%)被休学1~3学期,110人(43.0%)留校察看,72人(28.1%)受到书面训诫,11人(4.3%)被扣留学位。[2]

通过严厉惩罚彰显严肃性的同时,各校还十分注重公正性,保障学生权益。在不诚信行为尚未被确证前,学生有权在听审会上呈交证据和表达意见,以争取获得公正裁定。为了保护隐私,听审会不对外公开,对外公开的年度报告等文件也都隐去师生姓名及课程名称等信息。鉴于学术诚信政策和处理程序的复杂性,学生有权就听审前的准备工作咨询相关部门,听审时也可指定专门的指导人员陪同,学生不服听审会裁定的,还可提出申诉要求重审。

(四)强化教师引导、预防和处理不诚信行为的职责

常春藤联盟高校还十分重视强化教师引导、预防和处理学术不诚信行为的职责。为了增进教师对学术诚信政策的了解,各校通常会将学术诚信政策的详尽内容纳入教师手册以供参阅。在报告、证据收集、出席听审及举证等不端行为处理环节中,学校还通常积极为教师提供行政支持,为教师提供有关处理程序的咨询,配合教师进行准备工作,辅助教师更好地扮演监察角色。各校相关行政部门还积极督促教师增强预防和监测不诚信行为的意识。例如,哥伦比亚大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自己对学术诚信问题的立场及对违反者的惩罚。[27]耶鲁大学督促教师应避免模糊性,明确考试和作业要求,及时解答学生关于作业和考试要求的疑惑;应避免多年重复布置相同的作业和使用相同的试卷,且有意识地运用网络搜索引擎、查重软件等工具监测不端行为。[2]

四、结语

从制度逻辑看,常春藤联盟高校学术诚信治理模式内含了惩戒与信任的张力。无论采取何种治理模式,通过严格的程序和严厉的惩罚对学生产生心理震慑是各校均采取的手段。较之刚性的惩戒,信任是软性的道德约束。行政人员、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即教师和行政人员预设学生是有责任感和可信任的,甚至可赋予免监考特权,学生则以个体人格和行为表明自己值得信任,但当不端行为大量出现时,信任契约则会被打破。

美国常春藤联盟高校的实践表明,本科生学术诚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议题,涉及行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既是行政性事务,也是学术性事务,更是关系学生发展的教育问题。惩戒或信任都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指向学生的道德和学业发展,惩罚固然必要,但提升学生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规范知识是更具长远意义的举措,应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应成立处理学术诚信问题的专门部门,通过校本调研了解学术诚信现状与特点,分析不诚信行为的成因,完善并执行诚信制度,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促进师生和行政人员共同建设校园学术诚信文化。

摘要:美国常春藤联盟高校严惩的本科生学术不诚信主要包括与考试和作业相关的各类不端行为。学术诚信治理呈现出校级行政规诫模式、学生群体自律模式、院级教师群体监察模式和多元主体共治模式这四种模式。常春藤联盟高校注重增强学生对学术诚信原则的认识及对学术规范的掌握,强化教师引导、预防和处理不诚信行为的职责,坚持严肃和公正原则,注意保障学生权益。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工作计划 下一篇:美国高校知识产权教学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