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体育教学在教材上不再受限制, 然而, 却使许多体育教师感到茫然, 不知所措。因此,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角色的转变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知识传授角色的转变
1.1 由统一的规格化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方向转变
以往的体育课大多是体育教师定好教案, 内容、时间、运动量、负荷、密度, 上课是严格执行, 学生不分彼此, 一视同仁, 但现在看来, 这种规格化教育有许多弊端,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性别差异, 能力差异, 心理差异等, 所以新课改中, 应转变这种观念和方法, 多给学生以选择和权力, 采取合班、分组、分能力等行之有效的多种方法, 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 教师通过学生初次的练习, 将学生按性别、能力等分成若干小组, 并分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前提, 使学生尽其能、现所能, 合理充实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1.2 由教师的注重“教”向学生的注重“学”的方向转变
体育教学中有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一看就会, 一点就懂, 甚至技术动作比教师做得还规范, 这时如果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地“教”, 学生“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了, 如:在教学篮球“运球上篮”时有的学生已经很熟练了, 可教师还在讲解、示范, 让学生重复练习, 使学生感到乏味、无兴趣。即使有的技术动作很难, 教师一味的去“教”, 而不管学生能否“学”会, 也是费时费力而达不到“教”好“学”成的效果, 所以调整好“教”与“学”的比例, 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心理, 适当适时地“教”, 把学生的“学”放在重要位置, 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1.3 由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转变
过去由于评价手段单一, 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 学没学会, 技术动作合乎规范与否, 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 这种教条式的评价, 卡住了许多孩子的心。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成功量的积累和过程的美好, 本可成功的却半途而废, 要知道奥林匹克精神就是贵在参与, 如:在教学短跑“起跑”时, 教师只讲解、示范起跑的动作要领, 让学生自主参与, 总结出对自己有利的起跑的方法, 所以在新课改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十分重要。
1.4 由批评学生“失败”向鼓励学生创新的方向转变
学生特点之一就是有新奇的想法和念头, 往往别出心裁, 能够创造出许多“玩”的花样, 同样的器材在课上可能使用的缩手缩脚, 而到了课间或自主活动时, 却花样翻新, 惊险复杂, 得心应手。这跟教师在课上的指责、批评、粗暴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所以在课上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创新, 适时表扬和赞许,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豪感, 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技术, 发展创造能力, 适时的鼓励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培养创造意识非常重要。
1.5 由高高在上向平等融洽的方向转变
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榜样、是典范, 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有崇拜的成分, 如果教师把学生的这种心理当成是自己的资本, 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 学生会感到压抑, 甚至紧张、恐惧的心理会始终相伴。而朋友式的师生融洽的教学, 学生的天性会暴露无遗地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在教学游戏时, 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 与学生一起平等游戏, 这时, 你会发现平时不多言语的同学都积极参与活动。
1.6 由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的个性化转变
过去由于体制的限制教学大纲的束缚或是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 许多体育教师把自己固定在框框里, 教学设计雷同、模式单一, 教师之间也没有鲜明的个性,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同、相似, 学生一看上一班使用的器材, 就知道了这节课的内容, 课没有开场就一目了然谢幕了, 造成“一碟一碟的腌白菜”。所以提倡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也要独到之处, 去影响感化学生。
2 职能角色的转变
(1) 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使者、指导者, 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帮助学生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激发学习动机, 使学生有兴趣学, 积极地去练, 教师不在去“统治”学生控制课堂, 从“独裁者”变成服务者, 从学生实际出发, 使学生量力而行, 尽力所为地确立目标, 心满趣足地收获成果。
(2) 教师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 能和教师同练同乐, 学生会很兴奋, 能够自主地学习, 大胆地做动作, 仔细观察示范, 探究地尝试。使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充分发挥, 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分享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和想法, 心理上得到支持和帮助,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种共同参与、协作式的教学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也会行之有效。
3 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开拓者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已有的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 大胆地尝试新想法、新思路, 改革困难、解决困难, 学会发现问题, 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开展研究,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用价值, 时时刻刻成为有心人, 把教育教学中捕捉到的有研究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 积淀成鲜活的资料。强化理论学习, 提高理论修养, 加强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技术的巩固, 在实践中去粗取精, 以务实的态度成为开拓者、领跑者。
总之, 新的课程标准,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换角色。通过转换角色, 会使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在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面前不在茫然, 在参与过程中更新观念, 改进落后的教学行为, 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摘要:由教师的注重“教”向学生的注重“学”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中有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一看就会, 一点就懂, 甚至技术动作比教师做得还规范, 这时如果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地“教”, 学生“学”起来就索然无味了, 如:在教学篮球“运球上篮”时有的学生已经很熟练了, 可教师还在讲解、示范, 让学生重复练习, 使学生感到乏味、无兴趣。即使有的技术动作很难, 教师一味的去“教”, 而不管学生能否“学”会, 也是费时费力而达不到“教”好“学”成的效果, 所以调整好“教”与“学”的比例, 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心理, 适当适时地“教”, 把学生的“学”放在重要位置, 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
相关文章: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02-15
改革需先转变思想02-15
转变因循守旧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02-15
论体育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教学改革02-15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课件02-15
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02-15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转变02-15
转变观念改革贸易统计制论文02-15
专题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02-15
海南花卉产业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