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实验论文提纲

关键词: 效应 组合

论文题目:不同市场风险状态下资产组合惯性行为的实验研究

摘要: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以理性人为假设,认为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风险状态下会综合考虑收益率和风险来配置自己的资产组合,然而现实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却往往存在着诸如处置效应、热手效应、羊群效应等非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学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从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去研究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在目前已成为共识。已有研究表明,个体投资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会受前期投资决策的影响,在经济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维持现状或延迟改变的惰性,并将该种非理性行为定义为现状偏见。本文研究的资产组合惯性行为是现状偏见在个体投资者构建资产组合中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投资者对市场风险不敏感而维持已有投资组合的非理性行为。资产组合惯性行为呈现出两种模式:参与惯性和调整惯性。前者强调投资者是否选择持有某种特定的资产,而后者强调投资者是否调整已有资产组合的投资比例。这两种惯性行为不仅违背了马科维茨提出的均值-方差理论中的最优化原则,而且会使得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加大。受困于研究数据的获取,本文采用证券市场实验的方法对个体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决策行为进行研究。本文设计的实验配置了风险资产X、风险资产Y和无风险资产RF共三种投资标的,并通过改变风险资产X和Y服从的正态分布标准差构建了五种不同的市场风险状态。本文通过对被试者在五种不同的风险状态下与实验室买卖证券的行为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的结论:投资者普遍存在着投资于单一风险资产且投资比例远小于理论投资比例的参与惯性行为,随着实验期数的增加,这种惯性行为倾向更加明显;即使是在提前告知资产X和Y风险变动趋势的情况下,被试者对风险的变动并不敏感,基本实验组中的被试者对资产Y的投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投资者并不能按照资产组合理论的均衡状态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资产组合的投资效率低下,且投资者会较大程度呈现出“1/N多样化组合偏见”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确实存在调整惯性行为,五种风险状态下投资者都会受前期决策的影响而维持自己的投资比例,其关注的焦点始终在由正态分布形成的外生价格和收益率上,呈现出一种“出赢保亏”的处置效应;一个新奇的发现是,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风险认知能力来降低调整惯性程度。进一步,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将现状偏见引入到个体投资者的资产组合行为中,为现状偏见在投资决策中的外在表现形式做出了推广。从研究方法上看,本文构造了具有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简易证券投资市场,并通过设计风险资产服从的正态分布中的标准差来代替风险,解决了实证中研究资产组合无法度量风险的问题、“市场信息充分”的前提条件和个体投资者对于风险资产调整比例的微观数据不可得问题。

关键词:资产组合;现状偏见;参与惯性;调整惯性;证券市场实验

学科专业:金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证券市场实验经济学的文献综述

2.2 利用实验研究资产组合的文献综述

2.3 个体投资者资产组合惯性行为的文献综述

2.4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与实验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现状偏见

3.1.2 资产组合惯性

3.2 实验假设

4 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流程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规则

4.1.2 实验环境

4.1.3 实验分组

4.2 实验操作流程

4.2.1 实验测试阶段

4.2.2 实验环境配置阶段

4.2.3 实验预热阶段

4.2.4 实验正式开始

4.2.5 实验结算阶段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5.2 资产组合参与惯性行为分析

5.3 资产组合调整惯性行为分析

5.3.1 不同市场风险状态下投资比例的组间比较

5.3.2 实际投资比例与理论均衡比较

5.3.3 资产组合调整惯性的回归分析

5.4 其他资产组合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5.4.1 资产组合中的处置效应分析

5.4.2 “1/N多样化组合偏见”行为分析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说明》

附录2 :《参与者用表》

附录3 :《助教用表》

附录4 :《激励人员名单》

致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证券投资股票论文 下一篇:证券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