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望江南》教学反思

关键词: 望江南

九年级语文《望江南》教学反思(通用6篇)

篇1:九年级语文《望江南》教学反思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渔家傲·秋思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江城子·密州出猎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观刈麦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月夜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商山早行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菊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山坡羊·骊山怀古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遗留的仇恨像烟雾一样。

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

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篇2:九年级语文《望江南》教学反思

清风袭来点点花香。

虫儿不再鸣唱。

这世间仿佛只余下她一个人而已。

她,一身红衣在落叶的风中微微飘扬。一股娴静温柔的感觉在她的眉宇间流淌,她的双眸沉静如秋水,脸庞绽放出珍珠般莹润的光泽。微笑总是轻轻染在唇边,她的目光很轻柔。她美得就像大海,风平浪静的海洋下有惊涛骇浪般的旋涡。

望江楼上,她欣喜地抚弄着心爱的红玉凤琴,轻轻将琴弦上的灰尘吹去,她的手指拨响美妙的乐符。

望江楼下,满眼绿色,郁郁葱葱。江上的春风弥漫着不知名的花香,混合着青草的气息,令人神清气爽。

远处,不时有帆船经过,她总会起身出神的.看着,杏花花瓣细雨般飘摇洒落,带着清谈的香气,落在她的头发、肩头与衣襟。她起身而立,一身红衣被春风吹得扬起。

思念着远方的他。

残阳似血。空气中,弥漫一股痛苦的气息。她的手指轻轻触摸着那朵寒彻入骨的簪花,簪花晶莹剔透,光芒流转,碰着它的花瓣,会让她淡淡地想起那个人……

今夜,他又将不回。

篇3:《望江南》教学反思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家的祥和画图。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静。作者笔锋一转,由眼前[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之景唤起思乡之念,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何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声嗟叹。然而,面对同游的老朋友,还是不要去怀想故乡吧,来呀,让我们重新生起火来,品尝品尝刚焙制的春茶,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作者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待心中的郁闷,以一种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内心的矛盾,洒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现实。

这首词颇能代表苏轼此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在他看来,“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如果能摒弃对物欲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尘世的扰攘,做到“无所往而不乐”了。苏轼的这一思想贯穿了他后来不幸的一生。

篇4:九年级语文《望江南》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

二、简介温庭筠

三、读顺全词

1、读出节奏。

2、读出重音。

3、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肠断”。

三、读懂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

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景,第三句抒情,[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景二笔、情一笔)

五、读出情味

“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

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帆过尽皆不是”)

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

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聚焦定格情头)

六、读背全词

屏幕显示关于词的来源及特点。

根据学生积累介绍作者

指导朗读

再读全诗

深入理解

建议你再读课文,就课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教学回顾

谭义专

篇5:望江南教学设计

播放《甄嬛传》主题曲,一首歌唱出了多少古今深情儿女的心事,歌词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寥寥几笔,词作者就成功的刻画了一位寂寞的闺中夫人的形象,由此可见,词作者的文学造诣之高。其实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唐代著名的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词——《菩萨蛮》。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温先生,

二、花间词派及作者简介

作者及写作背景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精致,内容多写女性生活,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花间词派称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zu ò)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编为《花间集》。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呈现出香软浓艳,婉约含蓄的特点,词作内容多是离愁别绪和闺情绮怨,因此被称为“ 花间词派”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温庭筠的词,叫《望江南》

(一)朗读《望江南》

1、听音频赏读,并评读(评析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感情)舒缓、(罢、独倚、皆)

2、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老师相信50多个学生会有50多种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并将画面写在横线上,总结其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并浅描画面。(要求: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画面:

4、有感情地齐读。(配乐:望江南)

(二)意象分析赏读《望江南》

1、引入意象含义:.

意象:诗歌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事物。

2、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找出词中的意象。

通过词中的四个典型意象把握赏读情感

倚楼 斜晖 水悠悠 白苹洲

(1)、倚楼

①、女子登楼倚望之前还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师拓展: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比如白居易,比如辛弃疾,比如范仲淹(出示投影)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闺中少妇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④、师总结:独倚楼头,写尽女子的孤独,望江倚楼,写尽女子的期待,倚楼,皆因女子期待爱人归来的淡淡愁思。

⑤、师提问:女子独倚楼头,她望到了爱人了吗?显然没有。因为“过尽千帆皆不是”,也就是说一艘船来了,希望看见夫君的身影,结果没有,又想说不定在下一条船上呢,直到差不多一千条船过去了,始终没有看到夫君的身影。每一条船来,给女子带来殷殷的希望,每一条船过,又给女子带来无尽的失望来来往往的船只带给女子的是反反复复的.煎熬,始终等不到那个远方的爱人我们想象一下此时女主人公会有哪些变化呢?给“皆不是”后面补充内容。分析一下主人公这时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期望,期待到焦急等待,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

(2)、斜晖

①、师提问:作者为何设置“夕阳西下”的背景?可否换成“晨曦”?

②、师提问: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同学们知道哪些?你怎样理解诗中这一意象?生思考,可能出现的回答:

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 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

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

③、师总结: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积淀丰厚,拓展很有价值,夕阳是失意,是思念,是思念后失望的失意。黄昏日落最容易勾起离人的缕缕情丝,女子从清晨等到了黄昏,从希望等成了失望,女子的心也如夕阳般几近沉落西山,所以“夕阳”意象含有女子希望转眼成空的沉沉愁念。

(3)、水悠悠(水缓缓东流的样子)

①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水”意象的诗句,明确一般指绵长挥斩不断的愁绪。抒不得志之愁 、写情人相思之苦

②师提问:王国维有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水悠悠,你还能读出女子那种感情悠悠?

③师总结:江水东流,女子等候,日日思君不见君,满腹忧愁,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悠悠,流淌的是女子的幽幽愁绪。(板书:悠悠 幽幽愁绪)一起来读读这句

(4)、白苹洲

①斜晖脉脉,江水悠悠,此情此景怎不让女子愁情满怀,可又是什么让女子肝肠寸断呢?(白苹洲)白苹洲是什么意思?

师提示白苹洲:“白苹”,水中浮草;洲,水中小陆地,暗示学生说出白苹洲应该就是开满白色小花的水中陆地。

②、师提问:女子“肠断白苹洲”,同学们觉得这“白苹洲”在女子的生命中有什么特别回

忆吗?

③、师肯定: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且看古人这样说: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张籍《湘江曲》)

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赵徵zh ēng 明《思归》)

诗句中点明“白苹洲”就是送别之地。可见“白苹”、“白苹洲”的意象与送别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大胆推断:具有美妙意象的“白苹洲”是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现在“白苹洲”成为思妇的“肠断”之地你理解了吗?白苹洲应该是两人离别的地方,想两人分别时可能在开满白色苹花的洲渚上执手相看泪眼,愁眉紧锁,欲语泪流。并且嘱咐爱人早点归来,你走后,我将会日日在江面的望江楼上等你归来。可江面的太阳升了又落,船儿来了又去,远方的你却不见归影。你大概是忘了曾经的诺言,曾经的爱,永远不回来了吧,想到此,怎不让女子断肠?

这“白苹洲”展现的是女子的“断肠愁恨”。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出示几句诗句)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猿猴:哀伤、凄厉。

(3)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4)梧桐:梧桐是凄苦、寂寞、惆怅的象征。

(5)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6)秋雨:凄凉清冷,唤起离人的愁思。

(7)长亭 : 陆上的送别之所。

(8)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小组合作探究,用意象分析法赏析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找出这首词的典型意象,通过意象的解读把握词的大致情感。咏妇女相思情事, 离愁别绪

四、总结

篇6:望江南教学设计

乌苏市西大沟镇西大沟镇中心学校 刘静

【课题】《词五首》

【授课时间】2012.10.18——10.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3、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4、利用想象、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播名家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望江南》《武陵春》;第二课时教学《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第三课时教学《破阵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以便向学生介绍。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有感情的朗读本文中的诗词,标画出不理解地方,感受作品的意境。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听着《但愿人长久》这优美的歌声的时候,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今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品读《望江南》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多媒体出示《望江南》,听名家朗读,跟着名家朗读,自读,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4、品读文本,体会意境。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三、围绕词眼,暮春诉愁,品读《武陵春》

暂别这位翘首企盼的佳人,我们去拜访一下53岁的迟暮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了南度失国、中年丧夫的人生坎坷之后,这个春天她的笔下又会流露出怎样的文字呢?

1、简介作者及背景

2、多媒体出示《武陵春》,听名家朗读,跟着名家朗读,自读,说说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相比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3、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

(1)、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2)、结合身世背景和词作来看,她的愁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抓住细节“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写愁和运用新奇的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来写愁:)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

(4)、词中词人除了直接抒发自己的愁绪以外,有没有借景来抒发自己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对作者写愁有什么样的作用?

(5)、是呀,种种感情之中愁情最是深长,也最是难言,那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愁绪的?

(6)、你还知道那些化虚为实,巧妙诉愁的诗词佳句呢?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文化创意产业园招商 下一篇:望江多了天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