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影像学论文

关键词: 椎弓 骨折

【摘要】目的:探究3D打印技術在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本院行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胸腰椎骨折影像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胸腰椎骨折影像学论文 篇1:

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骨折

【摘要】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术后1年随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和Cobb角丢失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势,可有效将患者体内骨缺损空腔填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椎体高度的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植骨; 临床效果

Intern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a Bone Graft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Bone Graft Fractures/HE Li-wen,WANG Rong-sheng,SHI Yu-m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2):044-047

【Key words】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tern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Bone graft; Clinical effects

First-author’s address:People’s Hospital of Xinyi City,Xinyi 525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2.011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约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包括骨折脱位、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等[1]。其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因外力作用而受到损伤和破坏,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伤等是导致胸腰椎骨折的常见原因[2]。由于胸腰段是脊髓的圆锥与马尾神经的移行区,故当患者发生骨折后其神经损伤具有多样化表现,为了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椎管的管径及神经功能,临床对脊柱不稳定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3-4]。单纯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式,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脊柱旁软组织的损伤[5]。但是椎体内的骨小梁结构与伤椎不能在同一时间恢复,产生蛋壳效应,椎体由于缺乏生物学强度,应力主要集中于钉棒上,容易使内固定失效,导致伤椎椎体塌陷和丢失矫正度等[6]。鉴于此,笔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16~62岁,平均(46.3±4.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2例;受伤部位:T114例,T124例,L17例,L24例;压缩性骨折12例,爆裂性骨折7例。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7~61岁,平均(45.3±5.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6例;受伤部位:T103例,T117例,T128例,L112例,L25例,L31例;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及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胸腰椎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胸腰部脊椎存在明显受伤史,胸腰部活动受限严重、存在压痛、重胀等情况及X线提示胸腰部椎体压缩性骨折或爆裂性骨折;(2)受伤时间在1周左右,为单椎体骨折;(3)可耐受手术。排除标准:(1)严重骨折疏松、肿瘤等病理性骨折者;(2)心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3)陈旧性骨折者;(4)资料不全者[7]。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手术材料是由于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椎弓根钉系统。具体方法如下:全麻后取患者俯卧位,将其腹部悬空,保证患者处于中立位,透视下椎弓根影像于棘突两侧对称性分布,并将记号笔于正中线及伤椎上下相邻的椎体标记出来。然后以伤椎棘突为中心,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紧贴棘突两侧剥开腰背筋膜,行椎板骨膜下分离显露双侧椎板、小关节突,根据“人字嵴”法定位进钉点,C型臂X线机定位椎体,椎弓根探子探测椎弓根四壁完整后按顺序拧入椎弓根螺钉,进行椎体复位并经透视证实复位良好安装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伤椎椎弓根入点并用椎弓根探子证实孔四壁完整,扩大至6 mm。将植骨套管沿推注栓插入椎弓根骨道内,将自体松质骨或异体松质骨骨条通过套管植入椎体。透视伤椎复位满意后锁紧椎弓根钉系统,关闭切口,24~48 h拔除引流。

1.3.2 对照组 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除无伤椎植骨这一步骤外,其他治疗步骤均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程度、Cobb角丢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详细记录。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前缘高度和Cobb角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1年随访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及Cobb角丢失度比较 术后1年随访,对照组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和Cobb角丢失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737,P<0.05),见表3。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压缩性骨折或爆裂性骨折导致脊柱不稳,但无明显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一般主张积极手术治疗,以避免严重后凸畸形或迟发型瘫痪的发生,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8-9]。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对脊柱旁软组织损伤大,晚期易出现功能障碍等不足之处,而与其相比,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对软组织损伤小的优势[10]。自学者Mathews最早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较好效果以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受到临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1]。但该种治疗方式对施术者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解剖结构熟悉,且在术中还要正确摆放患者体位,使其腹部悬空,以使静脉腔压力减少,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12-13]。此外在术前还应将正中线、椎弓根体表投影等标记出来,便于掌握螺钉的置入方向,螺钉的置入应在X线机监视下完成,以保证螺钉的准确置入[14-16]。

尽管大多数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后,可恢复伤椎的高度及外形,但椎体内的骨小梁结构并未在同一时间恢复,往往留有空腔,形成蛋壳效应,即血肿机化以后以纤维化的方式促进愈合,而椎体内部则形成空隙,导致蛋壳椎发生,出现塌陷、丢失矫正度等[17]。有关学者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其进行随访时,上述指标均有所丢失。他认为单纯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虽可以使伤椎外形得到恢复,但椎体内的骨小梁结构和破裂的终板等不能在同一时间恢复,复位后的椎体即表现为蛋壳样。由于椎体间隙无法骨愈合,仅以纤维样的组织愈合,尽管术后患者前缘高度和Cobb角虽较治疗前改善,但待其将内固定物取出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可随患者活动的增加而发生丢失。本次研究以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尽管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后前缘高度和Cobb角优于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笔者在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发现,术后1年对照组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和Cobb角丢失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显著减少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及Cobb角丢失度及内固定物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棒、松动、变形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周成洪等[18]研究也表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伤椎椎体的“蛋壳”效应,大大减少远期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物应力过大造成断钉、断棒、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与过去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其效果优于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增加固定节段的承受力和刚度[19]。

综上所述,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势,可有效将患者体内骨缺损空腔填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椎体高度的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黄承夸,苏国生,韦文,等.经后路伤椎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7):713-715.

[2]刘永强,范金鹏,李一鹏,等.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46-48.

[3]尹占民.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7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4):369-371.

[4]杨建中,康立星,吴伟,等.经双侧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36-37.

[5]李鹏,侯秀伟,胡军华,等.后路经关节突截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44-146.

[6]李春宇.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84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27-28.

[7]王兴水.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方法应用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43-44.

[8] Fradet L,Petit Y,Wagnac E,et al.Biomechanics of thoracolumbar junction vertebral fractures from various kinematic conditions[J].Med Biol Eng Comput,2014,52(1):87-94.

[9]冯晰旻,田兴辉,赵旭鹏,等.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2):188-191.

[10] Oken F,Yildirim O,Oken O,et al.Short or long fusion after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does not alter selected gait parameters: a preliminary study[J].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2011,29(6):915-918.

[11]丁建华,周小勇,汤伟,等.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严重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1-3.

[12]胡光东.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30-31.

[13]张鹭.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39-40.

[14]陈希凡.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72-73.

[15]高翔.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22-2123.

[16]曹贵君,孟纯阳,张卫红,等.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胸腰椎骨折早期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4):307-311.

[17] He D,Wu L,Chi Y,et al.Facet joint plus interspinous process graft fusion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late correction loss i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disc damage: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small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1,26(3):229-237.

[18]周成洪,龙亨国,沈万祥,等.经伤椎短椎弓根钉置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5):608-609.

[19] Knop C,Fabian H F,Bastian L.Late result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afte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and transpedicular bone grafting[J].SPINE,2001,26(1):88-99.

(收稿日期:2015-12-25) (本文编辑:李颖)

作者:王荣生 石裕明 王炜昌 王伟雄 刘雄

胸腰椎骨折影像学论文 篇2:

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究3D打印技術在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本院行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X线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96.00%)及置钉准确率(95.0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6.00%、8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3.16±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8±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置钉成功率,并降低术中X线使用频率,提高手术效率,且该治疗方法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置入术; 脊髓损伤; VAS评分

Application Effect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YANG Xuejun,CHEN Xiaodong,WEI Chenqi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18):-142

【Key words】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Spinal cord injury; VAS score

First-author’s address:TCM People’s Hospital in Luohu District of Shenzhen,Shenzhen 51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18.037

胸腰椎骨折作为临床常见脊柱损伤类型,临床常通过经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胸腰椎椎体生理弧度及高度,使出现移位的骨块得到良好的固定,使其恢复原有解剖学结构[1-2]。但临床经验表明,该治疗方法置钉准确率较低[3-4]。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指出,采用3D打印技术能够顺利完成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置入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4-6]。为探究其应用效果,特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胸腰椎骨折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

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9~54岁,平均(37.59±5.9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3例,砸伤9例,高处坠落18例;Frankel分级:B级11例、C级9例、D级14例、E级16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均为单纯闭合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椎体压缩>椎体高度1/3;(3)受伤椎体椎弓根无骨折;(4)椎体骨折部位无明显错位;(5)受伤至接受治疗时间<14 d;(6)年龄>18岁且<65岁。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骨质疏松;(2)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对本次研究可能产生影响的疾病;(3)伴在受伤前伴有脊柱结核、脊柱侧弯等症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术前准备:研究组采用3D打印技术进行辅助治疗,即对患者胸腰椎骨折部位进行CT扫描,并将数据输入Mimics 13.0软件,经3D计算建立胸腰椎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割处理(包括劈裂及突入的骨块),之后以三维数字化模型使用Marke Bot 3D打印机打印出骨折的胸腰椎模型,材料为聚乳酸材料。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患者仿真腰椎椎体模型,并提前进行模拟手术,将椎弓根钉置入患者最佳位置,并对其螺钉进入方向、螺钉长度、角度设计等数据进行测量,术前对模型椎弓根针点、椎弓根螺钉向头倾斜角(f角)、螺钉内斜角(e角)、椎弓根钉长度进行评估[7-8]。通过术前评估及虚拟手术提供的数据制定最終手术方案。对照组进行CT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其f角、e角及钉体置入深度。(2)手术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并采用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具体操作方法:①确定受伤椎体,术中采用C臂及直视对受伤椎体进行定位。

②确定进针位置,根据术前评价结果,以患者腰椎椎弓根类圆形投影中心及关键突、横突等位置为进针部位。③对f角、e角及钉体置入深度进行测量。④将进针部位皮质骨咬除,之后使用开口器将切口拉开,并将恒力稳持开路器置入,期间保证动作缓慢[9]。在进针前,抵用探针对钉道周围进行探查,如骨质感较为明显,则表明钉到在椎弓根内,之后可按术前预测角度将螺钉拧入。⑤将椎弓根螺钉置入预计位置。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置钉准确率,并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使用CT对患者脊椎损伤处进行检查,采用专业处理系统比较治疗前后伤椎高度比及矢状位后凸Cobb角,以评价其伤椎复位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及VAS评分,JOA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VAS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轻[10-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14±6.1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砸伤5例,高处坠落9例;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4例、D级7例、E级9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96±5.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砸伤4例,高处坠落9例;Frankel分级:B级6例、C级5例、D级7例、E级7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Frankel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X线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伤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3个月,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置钉准确率比较 研究组一次性置钉成功24例(96.00%),置钉准确率95.03%(153/16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例(76.00%)、80.98%(132/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JOA评分及V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

3个月,JOA评分与VAS评分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作为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具有对患者创伤较小,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等特征[12]。该方法常规在术中通过对患者局部肌肉进行剥离,以其人字脊、横突跟等解剖学标志为参考进行置钉,并通过X线对患者伤椎及置钉位置进行探查,提高置钉的准确性,进而使患者恢复脊柱屈伸、侧弯及旋转等功能[13-14]。但临床经验表明,如在术中因未能有效探查伤椎或置钉位置不当,可对患者胸腔内脏器造成严重影响[15-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进行辅助成为可能,该技术通过在术前对患者伤椎进行造模,医护人员可在术前使用模型进行模拟手术练习,以更好地掌握患者具体病情及治疗方法,对提高治疗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益处[17]。同时,医护人员能够在计算机辅助下,通过对置钉方法进行研究,以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治疗的可行性也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X线次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3D打印技术,进而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模拟治疗,能够使医务人员对患者伤椎及其周围组织更为熟悉[18]。因此术中使用X线使用频率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并降低了多次X线照射对患者造成的损伤[19]。而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虽然两组患者在术前检查时存在差异,但在进行手术时,其操作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术后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同时,研究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及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6.00%、95.0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术前对患者进行造模及模拟练习,能够切实提高治疗准确性,另外,研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降低至(3.16±0.2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对患者在术前进行有效探查及模拟练习,进而能够降低术中对患者治疗的失误性及不必要的创伤,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20]。

综上所述,对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置钉成功率,并降低术中X线使用频率,提高手术效率,且该治疗方法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红生,陈子华,陈建威,等.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远期效果及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571-576.

[2]王雅辉,刘正蓬,褚立,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8,58(16):64-66.

[3]薛文,刘舒娆,管晓鹂,等.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文献荟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3):1961-1969.

[4]李开南,聂海,何智勇,等.后路腰椎间盘镜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临床评价[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9):770-775.

[5]劉兰泽,刘梦扬,逯强,等.椎弓根定向爆裂器在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3):205-208.

[6]王刚.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6-47.

[7]吴超,谭伦,林旭,等.3D打印个体化矢状曲度模棒及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在胸腰椎骨折脱位术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11):1381-1388.

[8]陈太勇,龙凌丽,曹广如,等.经椎板间隙开窗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10):1236-1240.

[9]贾其余,胡联英,俞宇,等.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6):741-745.

[10]刘军,郝申申,刘志斌,等.3D打印技术在成人胸腰椎骨折脱位围术期的辅助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10):45-48.

[11]方贤聪,程继伟,盛锡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反应度和最小有意义变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16-20.

[12]庞骄阳,赵岩,肖宇龙,等.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577-582.

[13]邹伟民,冯学烽,庞祖才,等.3D打印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4):2130-2132.

[14]杨泗华,张翔,于一凡,等.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7):77-81,87.

[15]邓烨,陈嘉华,罗立镇,等.3D打印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椎弓根钉螺钉置入术中的影响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1):59-60.

[16]冯学烽,邹伟民,庞祖才,等.3D打印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1):17-19.

[17]王威,黎清波,蔡磊,等.基于3D打印导航模块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7):1114-1119.

[18]刘政,李宏伟,王爽.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比较分析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9):3102-3107.

[19]肖易,谭斌,陈华燕,等.微创经皮和传统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贵州医药,2017,41(11):1191-1193.

[20]张树芳,陈荣春,郭朝阳,等.基于3D打印技术选择性椎弓根螺钉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8):7225-7231.

作者:杨学军 陈晓东 蔚辰强 舒高 梁鹏展 李全修

胸腰椎骨折影像学论文 篇3:

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根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60例,按照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以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变化,术后疼痛程度及相关手术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疼痛程度评分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为(147.61±10.36)min,(344.46±40.56)mL,(12.34±1.79)cm,(224.10±9.89)mL;B组分别为(121.23±7.78)min,(91.28±5.98)mL,(7.71±1.28)cm,(54.56±6.78)mL;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可取得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但其创伤性更低,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加快患者康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创通道;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神经根损伤;胸腰椎骨折;疼痛度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ith nerve root injury by minimally invasive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XIONG Huaifeng DING Chao LIANG Tian WANG Min LIU Qingbo LI Chuanwang ZHAN Yibi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Osteology, Jingzho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434000, China

[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channel; Decompression;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Nerve root injury; Thoracolumbar fracture; Degree of pain

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疾病之一为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主要以车祸伤为主[1]。并且该种疾病近些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针对此种疾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是以往的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对患者机体产生的损伤小,且手术室时间短,老年患者易耐受,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2]。现阶段临床中,应用较多且疗效较好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和微创通道下减压。本研究纳入研究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60例,并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开展医学研究,着重分析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疗效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以本院60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60例,按就诊单双日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74岁,平均(43.65±3.54)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15例,重物砸伤4例,摔伤3例;损伤节段T11 4例,T12 9例,L1 7例,L2 8例,L3 2例。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73岁,平均(43.15±3.61)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 例,车祸16 例,重物砸伤5例,摔伤2 例。损伤节段 T11 4例,T12 10例,L1 6例,L2 9例,L3 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神经根和胸腰椎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③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沟通障碍;③精神异常;④基础病情不稳定;⑤合并恶性肿瘤;⑥排除病理性骨折;⑦骨质疏松性骨折;⑧凝血功能功能障碍[4]。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全麻处理,患者取俯卧位。A组展开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具体手术操作内容如下,在骨折节段做一中心切口,切开皮肤并将椎旁软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此操作时还需注意止血,之后使用自动拉钩将受损的小关节横突、相关节段的椎板和棘突进行暴露并固定,再开展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术。并建立植骨所需的通道,精准定位椎弓根,并置入椎弓根钉,如果无法顺利进针可通过C臂透视机定位进针方向、深度和部位等,之后再除去椎弓根钉,在病椎中心位置放置人工骨。完成植骨后要通过骨蜡在入口部位进行涂封,并置入引流,清洗切口后闭合操作。

B组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具体手术操作内容:通过Dick进针法对胸椎进行定位,以距小关节突面中间外3 mm垂直和小关节突下侧交界为进针点,向内倾斜且平行终板。Magerl螺钉打法定位腰椎,以横突中点和小关节突外侧垂直方向交界处为进针点,斜进针并平行终板。根据以上定位标点对皮质骨使用2.5 mm手锥钻开,将2.5 mm手钻以椎弓根部位置入,将其拔出后更换平头克氏针(1.2 mm)。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椎弓根钉置入,以3~3.5 mm为钉入深度,稍短于正常椎体螺钉。根据患者相应制作适当的连接棒,并合理放置连接棒,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微创通道下减压,将受损节段的椎板和棘突咬除,将硬脊膜有效暴露,对硬脊膜进行探查,并清除碎骨片和血肿,间断性缝合硬脊膜,之后开展横突植骨,依次冲洗切口、留置负压吸引装置和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手术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并进行比较[5];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6],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③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治疗前及术后24 h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激烈疼痛,分值越高越疼痛,反之疼痛感越弱[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t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B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 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VAS疼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

两组各时间节点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较严重骨科疾病的一种,且发病率随着工作压力、交通事故的逐渐提升而增加,病发后会损伤患者机体健康[9]。患者发病后患处会出现严重疼痛感,极易合并二便障碍、运动感觉障碍等。且近年来该疾病病发率也逐年增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和机体健康。若骨折后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影响周边椎体,进而加重患者痛苦,并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神经根损伤现象,进而导致其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10]。

为了预防神经损伤和确保椎体的稳定性,针对此种疾病临床常开展手术治疗。按照手术种类区分,一种是传统开放性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严重,而应用的内固定物不牢固,还极易发生锚定椎体骨折[11]。另一种为微创手术,此类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也较少,患者易耐受,术后康复速度较快。而相关研究提示,当患者出现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症状后,会出现脊柱后凸高于25°、椎体高度缺少超过50%、椎管压迫面积超过40%,较适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12-13]。手术中需有效进行骨折复位,预防对脊髓产生的继发性伤害,有效重建椎体稳固性,加速患者恢复,并有效预防多种术后并发症[14]。因此,临床常应用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其可以有效矫正患者骨折位移情况,尽可能地恢复椎体高度,并助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而本次研究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结果显示,B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A组,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患者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应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优势较显著,固定效果较好,能够尽可能地对脊柱原有的运动能力有效保护,可有效矫正Cobb角,并保证伤椎高度,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进而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也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15-16]。并且该种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相差无几,可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根损伤患者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对胸腰段脊柱形态进行改善,增加脊柱稳固性,并提升神经功能,有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豪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0,23(1):27-29.

[2] 周公社.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微创MED下椎管减压、骨折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1):84-85.

[3] 袁景,王建峰,杨平,等.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O-A1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20,23(3):46-48.

[4] 王翀,覃建朴,曹广如,等.后路通道下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28(1):31-38.

[5] 杨彬,王小刚,王亚寒,等.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术中CT在合并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5):483-485.

[6] 刘艳超,王强.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9,40(5):655-657.

[7] 张永远,王希骥,赵勤鹏,等.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4):296-302.

[8] 楊彬,王德成,陈学谦,等.经皮微创置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9,40(6):841-843.

[9] 罗军,孙景福,王虎,等.后正中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6):435-438.

[10] 张宗余,胡军,刘怀莹,等.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5):4-6.

[11] 熊森.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6):65-66,93.

[12] 韩小锋,王晓平.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2):70-71.

[13] 尚立,王欣文,刘继军,等.体位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11):1530-1534.

[14] Mohamadi A,Googanian A,Ahmadi A,et al.Comparison of surgical 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ith Score 4 of TLICS:A randomized,single-blind,and single-central clinical trial[J]. Medicine,2018,97(6):e9842.

[15] Zaremski JL,Wright TW,Herman DC. Humeral stress fracture with median nerve injury in a baseball player:A case report and discussion[J].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2018,17(6):183-186.

[16] 李波,马航展,黄海珊,等.两种方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9):119-121.

(收稿日期:2021-01-30)

作者:熊怀风  丁超  梁甜  王敏  刘庆波  李传望  詹义兵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纤维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服装材料纤维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