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论文提纲

关键词:

论文题目: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参照

摘要:西方哲学中国化,是21世纪以来学界经过初步提出概念、局部交流探讨、广泛开展研究三个阶段之后所提炼出的研究模式,反映了学界对于西方哲学和哲学整体研究路向的一定程度的共识。本文所体认的西方哲学中国化,是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以追求独立解放、民族复兴、文明再造的主体意识,逐步将西方哲学“化”为大写的中国哲学发展养分,至改革开放后正式形成为明确研究范式的历史活动。由此,文中的“西方哲学中国化”概念在严格意义上是特指改革开放之后所形成的西方哲学研究新范式;而1840至1979年间中国人引进、吸收、批判、转化西方哲学的活动则称为“西方哲学在中国”、“西方哲学的初步传播、研究、批判”等等。当然,后者是前者的历史性基础,而前者则是后者的时代性升华。总体来看,选择性地吸收、创造性地转化和对话性地反哺是170多年来中国人在“化”西方哲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紧密相联的特点。在影响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诸多因素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此就构成了开展本项研究的基本参照。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成了划分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基本标准,构成了理解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机制的逻辑线索,构成了推进西方哲学中国化应当遵循的立场原则。研究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炼各个发展阶段的经验教训,能够为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历史镜鉴,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参照,本文将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划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即:(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哲学初步传入中国并开始产生思想效应。(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等思潮相互激荡。(3)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西方哲学研究伴随政治形势而跌宕起伏。(4)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模式逐步形成。(5)21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获得明确的范式自觉并开启研究热潮。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经验教训:(1)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秉持穷则思变与和实生物原则,积极借鉴西方哲学以救亡自强;基本教训可概括为脱离中国实际、抽象运用西方哲学原则导致水土不服。(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而批判借鉴西方哲学的党性原则;基本教训可概括为特定时代背景下泛政治化理解西方哲学造成了武断倾向。(3)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发扬了独立探索本国发展道路和文化发展方向的马克思主义首创精神;基本教训可概括为极左政治路线对包括西方哲学研究在内的文化活动造成严重破坏。(4)在20世纪80-90年代,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新的文化风貌;基本教训可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失误导致西式自由化思潮泛滥。(5)21世纪以来,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对西方哲学之科学理性精神维度的关注和汲取;基本教训可概括为对西方哲学之崇高超越精神维度的轻视和遗失。改革开放启动至21世纪以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自信不断增强,而西方哲学中国化逐步获得明晰自觉并最终确立研究模式的时期。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也日益鲜明。其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日臻完善。在这样的大背景和新要求观照下,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范式自觉也日渐清晰,形态发展特色凸显,今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问题意识,拥有自己的“思”、“样”、“范”、“势”。西方哲学中国化模式之“思”,是指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如高清海先生“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概念的所指。西方哲学中国化模式的“样”,是指中国当代哲学家通过研究西方哲学、进行独立思考而取得的理论成果形式及其思想效应,如李泽厚先生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及其掀起的主体性哲学热。西方哲学中国化模式的“范”,是指在170多年的西方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所呈现出的独有风格和气场,如赵敦华教授《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哲学》,邓晓芒教授《让哲学说汉语》,胡海波教授《中华民族生成“思想自我”的西方哲学向度》,张立文教授《中国哲学: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等论著所彰显出的理论自信。西方哲学中国化模式的“势”,是指近年来西方哲学中国化课题所开启的思潮化趋势,表现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团队化研究;近年来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为主题词的学术论文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以“西方哲学中国化”研究子课题为论题的博士论文选题数量持续增长;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明显增多,等等。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西方哲学中国化伴影随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思想财富,为创造中华民族自己的当代哲学奠定着理论基石。二者在满足中国需要、回应时代课题、相互交融激荡三个方面紧密契合,共同走向致力于创造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未来之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西方哲学中国化;基本参照;契合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为西方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基本参照

(二)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模式厘定

1.对“西方哲学中国化”模式的初步解释

2.“西方哲学中国化”模式与西方哲学研究诸历史模式的关系

(三)西方哲学中国化课题研究的既有状况

1.关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意义问题

2.关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问题

3.关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逻辑机制问题

4.关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方法问题

(四)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参照深化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之前对西方哲学的吸收

(一)历史时代与思想理论背景

1.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之前救亡图存的文化路径选择

2.中国社会各阶级理论代表对于西方哲学的具体态度

3.西方哲学诸流派传入中国之后的基本境遇

(二)太平天国运动领袖对西方基督教哲学的积极借鉴和实际应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基督教哲学基础

2.洪仁玕制定《资政新篇》的基督教哲学基础

3.借鉴应用基督教哲学在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对西方进化论的重点引入和自主吸收

1.严复对进化论的译介:“做”《天演论》

2.章太炎对进化论的明辨:“自标吾论”《俱分进化论》

3.引入吸收进化论在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中的作用

(四)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领袖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积极借鉴和实际应用

1.梁启超对康德哲学的鼓吹:进取-保守二律背反的心理共鸣

2.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西方启蒙哲学基础

3.宋教仁内阁制学说的西方民主宪政思想基础

4.借鉴应用西方政治哲学在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中的作用

(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吸收西方哲学过程的经验与教训

1.基本经验:秉持穷则思变与和实生物原则积极借鉴西方哲学以救亡自强

2.基本教训:脱离中国实际而抽象运用西方哲学原则导致水土不服

(六)本章小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激荡

(一)历史时代与思想理论背景

1.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严峻现实

2.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大力弘扬

3.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引发的思想巨变

(二)中国思想家对意志主义的继续关注和向生命哲学与存在主义的研究拓展

1.郭沫若等人对尼采哲学思想的选择性吸收

2.张东荪等人对柏格森哲学的引入和吸收

3.钱钟书等人对萨特哲学的引入吸收与文学运用

(三)问题与主义之争所呈现的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垒

1.胡适对实用主义哲学的引入及其挑起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捍卫和向实用主义展开的论战

(四)科玄之争背后的西方哲学流派冲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相关评论

1.玄学派的观点及其背后的西方哲学流派支撑

2.科学派的观点及其背后的西方哲学流派支撑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科玄之争的评论

(五)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哲学展开的批判

1.《实践论》对西方经院化认识论的批判

2.《矛盾论》对西方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批判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哲学研究的特征、经验与教训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方哲学研究的新特征

2.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新世界观批判借鉴西方哲学的党性原则

3.基本教训:特定时代背景下泛政治化理解西方哲学所造成的武断倾向

(七)本章小结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确立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跌宕起伏

(一)历史时代与思想理论背景

1.新政权的建立和中国共产党对各阶级非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改造

2.阶级斗争形势严重误判所导致的文化发展畸形

(二)过渡时期批判西方哲学的理论浪潮

1.哲学界通过批判胡适以清除实用主义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2.贺麟通过自我批判以清除黑格尔主义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3.北大哲学系代表性论文对西方哲学错误观点的总体性批判

4.哲学界对西方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各主要流派的广泛批判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西方哲学研究的事业奠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建构及其对西方哲学研究的话语权效应

2.西方古典哲学的译介和研究

3.现代西方哲学的译介和研究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西方哲学研究的整体沉寂

(五)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启动西方哲学研究的复苏与繁荣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西方哲学研究获得重新发育的政治和理论土壤

(六)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西方哲学研究的特征、经验与教训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西方哲学研究的新特征

2.基本经验:独立探索本国发展道路和文化发展方向的马克思主义首创精神

3.基本教训:极左政治路线对包括西方哲学研究在内的文化活动造成严重破坏

(七)本章小结

四、20世纪 80-90年代:改革开放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逐步形成

(一)对作为“照妖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进行反思与重构

(二)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深刻转换与冷静沉淀的理论自觉

1.发展历程特点与研究范式的转换

2.古希腊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中国化色彩

3.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加强及其中国化色彩

4.近代西方经验论与唯理论研究的深化及其中国化色彩

5.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加强及其中国化色彩

(三)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繁荣及其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思潮的折射

1.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概况

2.分析哲学研究的开展及其中国化色彩

3.欧洲大陆哲学研究的开展及其中国化色彩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起及其所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反思

1.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是否成立的争论

2.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定的争论

3.20世纪90年代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课题

(五)20世纪 80-90年代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特征、经验与教训

1.20世纪 80-90年代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新特征

2.基本经验: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开创新的文化风貌

3.基本教训:思想政治教育失误导致西式自由化思潮泛滥

(六)本章小结

五、21世纪以来:文化自信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自觉推进

(一)历史时代与思想理论背景

(二)理论界对改革开放30多年西方哲学研究历程的自觉梳理

1.对西方哲学研究热点课题的总结

2.对西方哲学研究重大意义的总结

3.对现代西方哲学前沿的追踪

(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两种路径选择

1.追求呈现“本义”的西方哲学研究路径

2.肯定“中国式解读”的西方哲学研究路径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双重理论自觉

(五)21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特征、经验与教训

1.21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新特征

2.基本经验:对西方哲学之科学理性精神维度的关注和汲取

3.基本教训:对西方哲学之崇高超越精神维度的轻视和遗失

(六)本章小结

六、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紧密契合中走向未来

(一)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范式自觉

1.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

2.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范式自觉

3.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表现形态

(二)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紧密契合

1.满足中国需要: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根本规律上的契合

2.回应时代课题: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节奏上的契合

3.相互交融激荡: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思想创造上的契合

结语

参考文献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哲学教学领域下哲学 下一篇:体验哲学与维氏后期语言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