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商业
黑龙江商业(精选七篇)
黑龙江商业 篇1
1.1 国外体育产业定位与市场关系研究
国外体育产业都是围绕消费者需求,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业,各国根据本国具体的社会条件有所侧重,重点发展那些市场大、投资小、效益高的基础行业。
国外体育产业的形成,从根源上看是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形成了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从制度保障上看,是俱乐部体制和联盟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外职业体育产业具有共同生产性,市场分割性和行业内和行业间竞争激烈性特征,国外的职业体育市场是较为成熟的市场,基本上是沿着符合体育产品和体育产业特性的路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体育竞争与经济竞争的双赢;但在体育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中,在市场的作用下,质量管理特别重要,另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必须要接受法体育产的运动效能,政府政策调控可使商业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从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而言,体育产业也应该注重如何来突出自身的价值增益、如何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如何获得协同增益,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3黑龙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1)总体情况研究。目前黑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存在一定问题:如产业规模和产业价值尚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体育市场发育迟缓,体育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远未显现。针对这些问题,学者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如转变观念、方法和手段,加速推进体育产业化进程,加快体育消费的市场化进程,重视体育产业发展规化的制定;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尽快找到合适的位置和确立新的运作方式,突出地方冰雪特色;扩大体育产业间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养模式;对
业发展中法律的重要性,用健全的法律、法规来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后备人才”进行培养。(2)针对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发展方向上,体育产业发展时自治和规章制度应该联合进行。
1.2 国外体育产业的商业运行研究
国外体育产业主要以联盟为核心进行管理,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进行运行,以市场需求为核心进行营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直接调和为原则。尤为突出的是,国外体育产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并成为国外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中,美国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比较成熟,经历了乡村体育、商业化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历程,以NBA篮球市场为突破口发展起来,目前已形成健身娱乐业、职业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经纪业的商业化发展。
2 国内相关研究
2.1 体育产业定位与市场关系研究
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体育产业的性质、发展规模及运行状况,从体育产业的性质看,体育产业的主体产品是体育服务产品,这种服务产品使体育产业成为提高现代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产业类型。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晚,体制和机制落后,经济规模不大,消费较低。可以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体育产业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
2.2 体育产业商业化认识研究
中国体育要走社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引入商业机制和手段。体育产业的重要目的是谋求获利,注重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商业的性质,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核心是发掘体育产业的价值,进行良好的营销,发展专业的体育经纪人,促进体育产业的规模发展,注重开发,吸引体育比赛观众。现代商业体育发展受惠于文化产业,体育固有的精神是现代条件下商业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而文化产业中的电视转播广告又是商业体育兴盛的主要外在动力,但现代体育的商业化倾向可能淡化体育自身现阶段以大型国际性冰雪赛事举办为契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投入为辅,体育场馆采取企业化经营的管理方式;未来应促进冰雪体育产业区域内外及多边合作,加强冰雪运动项目俱乐部建设,建设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设施。对于发展重点,可以发挥冰雪体育经济功能,使冰雪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紧密结合,形成产业链,做到良性运行,并进行多元化冰雪体育产业投资。
3 结语
关于黑龙江省体育产业商业运行的研究需要突破以往的产业研究理论基础,广泛借鉴市场机制、产权制度等理论分析工具,对黑龙江现行体育产业进行认真判断,重新揭示其商业运行本质,打破传统的分析框架,明确商业运行模式,才能使关于黑龙江体育产业商业运行的研究更具有现实和理论解释力。
参考文献
[1]银国宏.产业增长路径与商业模式创新[J].首席财务官,2006(9):58-61.
[2]周晓刚.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J].经济师,2002(5):264.
[3]鲍晓明.国外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5(5):1-9.
[4]柳伯力,李万来.体育产业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20-321.
[5]鲍晓明.略论国外体育产业的起源[J].体育文史,2000(2):25-26.
[6]周平.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探讨国外职业体育市场的主要特征[J].体育与科学,2005(4):45-48
[7]李采风.浅析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运作[J].商场现代化,2008(7):247-248.
[8]张永军.试论域外文化产业中的体育及现代商业体育的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2):8-11.
黑龙江商业 篇2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词语中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
标识(zhì)
暴殄(tiǎn)天物 B.匹(pǐ)配
戏谑(xuè)
风光旖(qí)旎 C.参与(yǔ)
弹劾(hé)
审时度(duï)势 D.倾轧(yà)
结束(sù)
杞(qǐ)人忧天 解析:正确答案是A。B项旖 yǐ,C项与yù,D项束 s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差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B.解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C.塞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D.提tí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面命
解析:正确答案是A。B项押解jiè,浑身解xiè数;C项边塞sài,D项提dī防。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殇”。B、朋友送给我们一条名贵的蝴蝶犬,女儿欢呼鹊跃,先生却嫌它吵,而我则因为它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而非常苦恼。
C、又是地震,又是灾难,近期全球地震频烦,无数人在倾刻之间失去生命,灾难带来的断壁残垣以及残疾、孤儿现象让人心痛。
D、在全国各大城市房价飙涨的背景下,房价越来越成为中低收入人群无法逾跃的屏障,拥有自己的房子也越来越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
答案:A(B“雀跃”、C“频繁”、“顷刻”,D “逾越”)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除了丰富的景观资源,温州也不乏深厚的人文底蕴,“山水诗发详地”、“南戏故乡”美誉在前,细纹刻纸、木活字印刷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珠玉迭出。
B.中美关系30年,人权和西藏问题成为绊脚石。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来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C.作品的伟大与否,和作品究竟写了些什么并不会有必然的关联。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必定要呼唤自己的主弦律作品。它是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天赋使命。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D.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先进、造型美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卫浴洁具层出不穷,神奇的隐蔽水笼头应运而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答案:B 【解析】(A中的“详”应为“祥”;C中的“弦”应为“旋”,D中的“笼”应为“龙”)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房主赵女士指着阁楼的“上人孔”,无奈地对记者说:“这个阁楼是我花10多万元买的,与平层的单价是一样的。但是,阁楼却根本上不去、用不了,成了空中楼阁。” B.在十一运会期间,青岛赛区组委会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魏刚和他的同事们以无所不至的服务和尽善尽美的工作,令来青岛参加、观摩比赛的各类客户群宾至如归。
C.为了对应日益增长的在日华文教育事业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横滨山手中华学园决定重建新校舍。该校法人表示他将鼎力相助,捐出五亿日元。
D.许灵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涌泉奖助学基金会承担了我读大学的所有开支,为我的爸妈减轻一些生活负担。对于你们的无私爱心,我敬谢不敏。”
答案A(“空中楼阁”指建筑在半空中的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虚幻的事物,偏重在没有根基,脱离实际,多指幻想,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空想等,此处用的是本义。B项,“无所不至”,多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含贬义,改“无微不至”。C项,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D项,“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夏日的南湖,风光旖旎、游人如织,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阴,秀色可餐。B.重庆缙云山绍龙观道士李一利用已有的社会地位,办“养生班”使多人受害。北碚区民宗局、税务局、法院等已开始对他清查或审理,真可谓墙倒众人推。
C.全区人民行动起来,一首高亢雄壮的“热爱丰南、建设丰南、美化丰南”的建设之歌响彻丰南大地,一座生态水城将在嘹亮的建设号角声中呼之欲出。
D.候机大厅里的乘客已经形单影只,只有清洁工在角落里做保洁,大多数服务部门和会讲汉语的职员都下班了。
答案A(秀色可餐:原形容女子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B 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多用于针砭世态炎凉。李一行骗被查被审,既非“失势”,也非“倒霉”,更不是“备受欺负”。C 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D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这里不合语境。)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广播、影像、媒体、信息所组成的世界,在“影像化生存”的今天,正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B.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问题,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这种将企业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D.电视剧《长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刻画了许多红军战士的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红军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参考答案】D(A项“电视、广播、影像、媒体、信息”并列不当;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从政策上和理论上作了„„”;C项成分残缺,在“明确”后加上“的做法”。)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实施素质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看完那部电视剧后,除了荧屏上活跃着的那些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之外,我仿佛还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自己。
C. 文学事业是一种精神劳动,对于从事这种精神劳动并卓有成效者,政府应给予奖励。D.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v 【参考答案】A(B.语序错误 应为...我仿佛感到还有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 C项搭配不当,“文学事业是种精神劳动”不搭配;D项修饰、限制不当。“群山”是个集合名词,用“一个”修饰不当。)
二、古诗文填空
(1)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4)遥襟甫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5)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参考答案
(1)何枝可依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3)别有幽愁暗恨生 以手抚膺坐长叹(4)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逝者如斯夫
三、现代文阅读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德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 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一株草,还有这充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⑪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我知道,我还得会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满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虫一样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节)
【注】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⑦段写月亮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答案】AC 【解析】从最后一段“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等句子可以看出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既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也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不仅仅物质的东西,也指对人的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精神无益的东西。故A选项是错误的。C选项显然曲解文意。作者写“月亮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暗示的是月亮能积淀民族的历史文化,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2.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答案】①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②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与桂花树的月亮”);③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④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题目的关键点。划线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关键点无疑是“深处”与“悠远”。什么才是“深处”与“悠远”的东西?那就是童年、历史、等。顺着这个思路在文中寻找有关信息,然后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3.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答案】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他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个呼吸的地方”)
【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答题时要立足表现作者行为的句子,如“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等,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说出自己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四、文言文阅读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
(选自《魏源集》)[注释] ①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③一啜(chuî):尝一口。[文言知识] 说“及”。“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成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取。[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乌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 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座高山。3.翻译:①履之而后艰
②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4.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黑龙江商业 篇3
1研究方法
商业模式构成比较复杂,是一个综合系统,探寻和识别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需要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因此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于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笔者将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取企业对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的初步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访谈,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大样本数据的收集,运用因子分析探索主要影响因素。
2理论基础
2. 1 平衡计分卡
R. S. Kaplan和D. P. Norton 1992 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是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的方面综合考虑,实现企业长远目标。研究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影响企业商业模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分析结果达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平衡,组织内部与外部平衡。
2. 2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是通过研究多个变量间相互关系数矩阵( 或协方差矩阵) 的内部依赖关系,找出能综合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1]。研究运用SPSS19. 0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能反映所有因素的主要因子。
3 商业模式影响因素构成
调查过程中,考虑到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黑龙江省农业类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选择黑龙江省农业类企业作为调查对象,2014 年9—10 月份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100 份,回收95 份,有效问卷90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 。在问卷发放前,笔者就填写问卷的相关说明进行了书面解释。在问卷中,要求被调查者从财务因素、顾客因素、业务流程因素、学习与成长因素方面各列举不少于3 项“影响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财务因素从直接影响企业收入的方面进行分析; 顾客因素分析了顾客现有状态; 业务流程因素则是从企业内部管控方面进行探索; 学习与成长因素是对企业的领导者以及员工层面进行分析[2]。
对将类似因素以及重复因素进行归类整理,整理后共总结出15 项影响因素,财务因素3 项、顾客因素5 项、业务流程因素4 项、学习与成长因素3 项,见表1。
4 商业模式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解析
初步调查总结出15 项影响因素,第二步分析15 项影响因素是否具有共同特性,运用因子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4. 1 样本收集
此环节依然采用问卷调查法的进行研究,将15 项影响因素进行编码,便于后续进行因子分析,运用李克五打分法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数据,见表2。
对因子分析而言,要求样本量至少是变量数的5 倍以上,否则结果不可靠。研究选择黑龙江省农业类企业作为调查对象,2014 年11—12 月份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220 份,回收195 份,有效问卷189 份,是变量的12. 6 倍,符合样本量的要求。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 9% 。
4. 2 样本分析
4.2.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由于并不知道所得样本是否符合因子分析的要求,因此要对样本进行KMO( 测试来评估是否恰当的运用因子分析的数据)与Bartlett’s球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 588,符合KMO检验大于0. 5 的标准,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变量间存在相关性,可以提取公因子,见表3。
4.2.2提取公因子
运用SPSS19. 0 软件对样本进一步分析,从解释的总方差可以看到前6 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55% ,符合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50% 的要求。表明这6 个因子包含了15 个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前6 个因子作为公因子,见表4。
为了得到更为显著的因子分析结果,研究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矩阵进行旋转,进而达到简化和增强因子的可解释性的目的,旋转后,去掉绝对值小于0. 2 的载荷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见表5。
旋转后各因子的载荷显示,6 个因子在单一维度的载荷都大于0. 5,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足以反映15 项影响因素。
4.2.3因子命名
将提取的6 个公因子命名,使其具有实际意义。
因子1: 主要与4( 需求多样性) 、6( 个性化程度高) 、7( 顾客价值周期缩小) 、8( 附加服务增加) 有关,这四项因素主要与顾客需求有关,因此将因子1 命名为“顾客需求因子”。
因子2: 主要与5( 替代品增加) 、11( 企业对经销商和供应商话语权) 有关,而这两项因素主要体现的是企业的竞争强度,将因子2 命名为“竞争强度因子”。
因子3: 主要与1( 合作企业账期过长) 、2( 缺少自有资金) 有关,这两项因素反应了企业的财务资源,将因子3 命名为“财务资源因子”。
因子4: 主要与9( 企业流程不规范) 、10( 组织制度有漏洞) 、12( 缺少部门合作) 有关,主要反映了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因此将因子4 命名为“内部流程因子”。
因子5: 主要与13 ( 领导者决策能力较弱) 、14( 领导者对新产品新技术不敏感) 有关,这两项因素反映了领导者的决策能力与对新技术的敏感程度,因此将因子5 命名为“领导者能力因子”。
因子6: 主要与3( 物质基础薄弱) 、15( 核心技术落后) 有关,这两项因素可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变革,因此将因子6 命名为“技术变革因子”。
企业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重点加强以上6 项因素的管理,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
5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的管理建议
5.1重视顾客价值
顾客需求是指顾客在一定条件下对所提供产品及服务的需要、愿望以及期望。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来源于顾客需求,因此评价一个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就看这个价值主张能否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与顾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使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始终围绕顾客需求来进行[3]。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应关注顾客价值的实现,顾客需求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审视企业的价值否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进而为改进商业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5.2强化产品特色
随着市场竞争强度加剧,替代产品的出现、竞争对手的介人和目标客户的转移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导致企业丧失己建立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强化产品特色,建立产品品牌。现代企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是知名度的竞争,只有拥有知名品牌,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5. 3 利用财务资源
当今市场变化达到了飞速发展的程度,企业如果依靠“产品→销售→回款→下一环节”的商业模式继续发展,产品、经销商以及供应商会占用大量现金,导致自有资金的匮乏,现金流的断流。因此企业需要合理利用财务资源,转变销售模式,减少库存占用的现金,盘活现金流; 合理安排经销商以及供应商的回款账期,对不守信用的经销商和供应商进行清理。
5. 4 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的经营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不协调,缺少控制流程,控制不够有效。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企业流程体系,消除各个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状况;优化组织结构,消除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增强企业的运行效率。
5.5提高领导者能力
领导者是资源的整合者,商业模式创新是领导者基于创意对资源进行创造性配置,体现了领导者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与合作精神[4]。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处于领导活动的关键角色,对群众起着率领、引导、组织、指挥的作用。作为领导者,必须提高控制全局的能力、科学的预测能力、识人用人的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获得被员工追随的能力。
5.6加大技术创新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济实力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投资创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通过创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可以及时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并研发出在当前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竞争力。
6 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研究的启示
商业模式作为战略管理的工具,贵在能让企业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改进现有的商业模式,但很多企业并未取得满意的结果。究其原因是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很多,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研究工具,现有研究中很少能够全面系统地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前因进行了系统识别,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依据。企业需要时刻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密切追踪产业和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培育和发挥核心资源的作用; 同时还要积极发挥企业家作用,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使企业的商业模式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文彤,钟云飞.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胡保亮.中小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实证研究: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观点[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21-26.
[3]孙帅,王悦,吕鸿江.顾客价值创造视角的商业模式演进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2):6-8.
黑龙江商业 篇4
对于商业健康保险,医改新方案主张积极发展,主要措施有: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在医改新方案中,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作用第一次在最高政策层面得到肯定,借着新医改的东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猛。2009年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102 900万元人民币,是2002年保费规模的3.7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4.42%。省会城市哈尔滨市2009年商业健康保险总保费收入38291万元,占全省商业健康险总保费规模的37.21%,其中,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为25 684万元、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2 607万元。
应该说,近年来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势头是好的,然而其发展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应看到,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认清其面临的环境,选择适当的缓解措施对于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
1. 业务增长速度快。
近年来,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增长迅速。2008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88 892万元,比上年增加18 376万元,增长率为26.06%;2009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02 900万元,比上年增加14 008万元,增长率为15.76%。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迅猛且势头良好。
2. 能弥补基本医疗保险的局限。
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广,但保障水平较低且在药品种类和医疗项目上都有较大的限制。这些局限性决定了基本医疗保险不能完全满足社会成员的医疗保障需求。商业健康保险就是要办社会成员之所需,基本医疗保险之所缺的项目,来弥补基本社会医疗保险的局限性,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医疗保障需求。
(二)内部劣势
1. 缺乏基础数据积累。
商业健康保险对数据采集的要求非常详细,如疾病种类、发病率、疾病病程、所需要的医疗手段和平均费用等都是健康险费率厘定所要参照的数据。然而,黑龙江省基层卫生统计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全面展开,一些地区缺乏详实的统计数据,导致保险公司费率厘定缺少科学的数据支持,难以进行准确的保险精算,定价相对保守,费率较高。
2. 专业化程度低。
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大多数健康险业务都依附于寿险公司,其经营理念大多停留在寿险层面上,且缺乏系统的管理,精算、核保、核赔、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技术严重缺乏,甚至连基本的定价基础都不具备。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匮乏。目前,黑龙江省商业健康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远不能满足需要,不能综合运用保险、医疗、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职业道德素质较差,这也对商业健康险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产品体系来看,黑龙江省商业健康险品种不够丰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在长期护理风险和失能收入损失风险的保障方面仍然空白。产品缺乏个性、差异化不足,无法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三)外部机遇
1. 发展空间广阔。
据计算,2009年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险深度仅为0.12%;保险密度仅为人均26.89元人民币,与发达国家人均上千美元的标准相差甚远;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仅占人身保险保费总收入的4.64%,而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这一比例通常应达到30%左右。这表明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发展空间广阔。
2. 国家政策支持。
在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作用首次在最高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四)外部威胁
1. 道德风险难以避免。
黑龙江省的医疗服务机构仍以营利为目标,医院通常都存在过度供给现象,这就造成了被保险人对医疗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健康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这种医患双方普遍且难以控制的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管控,阻碍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
2. 税收优惠政策缺失。
税收优惠政策是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在黑龙江省,目前尚无将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于扩大健康险保障范围的政策措施。当前我省只对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实行了税收方面的优惠,而对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消费者,还没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取向。
三、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黑龙江省的商业健康保险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免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更加需要政府部门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首先,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我省的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准确定位。其次,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给予购买者一定的优惠,促使健康险的潜在需求向实际需求转化。另外,应逐渐培育由医疗需求者、医疗供给者和管理式医疗保险机构组成的三边医疗市场,逐渐发挥保险机构在控制医疗成本,防止道德风险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方面的作用
(二)建立健康险信息平台
黑龙江省商业健康保险长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保险公司缺乏医疗服务机构的相关数据,缺乏对医疗服务机构日常行为的监测,致使保险精算无法准确进行,健康险产品定价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社保、商保和医疗机构三方合作共享的健康信息平台,几乎是商业健康险突破“缺乏数据”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也是防范健康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有力的武器。
(三)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
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水平,一方面要建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专业化健康保险机构,这也是提高商业健康保险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和高等院校应联合起来培养健康保险经营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不断提高健康保险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四)丰富健康险产品体系
黑龙江省经营商业健康险的公司应适时调整自己的产品战略,不断完善商业健康险的产品体系,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应着眼于社会医疗保险不予报销的医疗费用和项目,来设计健康保险产品。其次,应积极开发长期护理类和失能收入损失类的健康保险产品。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和失能损失保险将是保险公司利润最为丰厚的一块,也将是其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一块,对商业健康保险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祁祥,郑伟.商业健康保险与中国医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唐文浩.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商业文化,2011(9)
黑龙江商业 篇5
最早提出风险管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所罗门·许布纳 (Solomon Huebner) 。他在1930年的美国一项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该观点, 后来被不同的领域发展应用。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在变化, 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随之而变化发展, 于是产生了很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论。
(一) 资产、负债单一风险管理理论
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 之前,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的资产风险管理理论占主流, 之后, 便进入到了负债管理时代。前者理论核心是, 银行为防止资产业务风险的发生, 运用强化资信评估严格审批制度、加强项目调查、强化贷款担保等各种保障, 进而减小信贷业务的风险性。后者理论核心是, 负债方作为保持银行流动性经营的重点, 作为实现银行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均衡的重要工具是扩大负债规模。
(二) 资产负债协调管理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末, 由于布雷顿森林理论体系的崩溃, 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入到了资产负债风险管理阶段。该理论核心是, 商业银行通过协调管理资产、负债业务, 来实现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经营原则的均衡。
(三) 资本充足率管理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因为国外许多商业银行广泛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表外业务来增大收益, 旧的风险管理理论明显显示出对其风险的管理不足, 所以这时风险管理又进入到了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的阶段。出台于1988年7月的巴塞尔协议规定, 商业银行的资本额度必须与其所承担的全部风险即资产负债表内、表外业务风险相适应。认为银行应对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表现在其资本充足率的高低。并严格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全部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四)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1995年, 由于里森的违规交易致使拥有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 使商业银行业内逐渐认识到不能只关注单一风险, 于是风险管理又进入到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必须包括其在经营中所应对的全部风险。2004年6月, 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 新资本协议中规定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必须要涵盖信用、市场和操作等风险, 并规定商业银行要准确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 反映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认识不断深化。通过积极学习国内先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 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总体上看,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与国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人才培养和风险管理理念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 风险管理组织不健全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组织改革时, 各个银行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 尤其在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上存在缺陷。比如,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在总行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 而在分行只设置信贷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实施风险管理, 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去应对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 更没有负责专门风险的风险管理经理。
(二) 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对于国内先进的风险分析量化和管理方法处在理论介绍和引进阶段, 在具体运用中并不冲突。没有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风险测算统计工作。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大部分风险侧重于定性分析, 这是由于欠缺量化分析手段、缺乏健全的数据库。此外, IT技术和信息系统在实践与运用中也是不成熟, 没有为银行风险管理数据的收集和量化模型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 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高素质、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 也是风险管理的有力保障。在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的过程中, 各种量化模型及先进风险管理方法的引进都需要大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然而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却普遍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机制。
(四) 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与国内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 风险管理起步较晚, 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在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去把握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不能把风险管理业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只片面注重眼前的业绩增长, 不注重银行发展长远利益, 降低了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抵抗风险能力。
三、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证分析———以哈尔滨银行为例
(一) 哈尔滨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概况
哈尔滨银行成立于1997年2月。从2004年以来, 哈尔滨银行逐渐改造、调整了旧的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优化。不断完善了董事会及附属的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及附属的各专门委员会, 以及经营管理机构为组织机构支撑的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了对风险的管理, 也细化了对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风险的管理。开发并应用了信贷管理系统、网银管理系统、银行卡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债券交易管理系统、国际业务管理系统, 核心业务系统得到了优化, 以科技手段作为支撑, 初步转变了以手工操作作为主要的经营管理模式, 使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得到了提高, 逐步形成了以三道风险线作为管理主体、以各大业务条线作为管理单元、前中后台相对分离的风险管理体系。截至2012年末, 资产总额2 704.09亿元, 存款余额1 881.68亿元, 不良率0.67%, 当年实现净利润28.73亿元, 实现了长期稳定的低风险、高质效增长, 风险管理在城商行中处于良好水平。
(二) 哈尔滨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 虽然哈尔滨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仍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风险管理部门职能缺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哈尔滨银行随着业务的拓宽和管理模式的改革, 风险管理部门对有些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不到之处甚至管理空白, 出现职能缺位的现象。
(1) 哈尔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包括同业客户信用风险, 对其授信风险管理尚处空白, 同业客户存在着潜在的信用违约风险。
(2) 缺乏统一系统的资金管理。本币项下资金流动性和外币项下资金流动性的管理分别由计划财务部和资金营运部、国际业务部分离管理, 缺乏本外币资金统一的调配管理。
(3) 国际业务的核算未纳入会计业务管理体系中, 与本笔业务核算的程序和标准规范保持相对独立, 不利于本外币业务的有效衔接和统一规范作业。
2. 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程度较低
目前, 哈尔滨银行风险管理主要是在业务管理层面, 由于以业务管理替代风险管理的情况比较突出, 导致风险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程度较低, 风险管理略显粗放化。例如, 信贷业务风险中包括信用风险、市场利率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资金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多种风险, 应该运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由不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 而不能是现在仅由信贷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哈尔滨银行风险管理的细化程度应该进一步提高。
3. 风险管理技术及IT系统建设薄弱
目前, 哈尔滨银行的量化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未建立在以历史风险数据进行的量化模型分析之上的, 不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管理要求, 而它的日常风险管理也应留在以过去风险管理经验上的主观管理。如:在风险管理中均未开展信用风险内评法、内模法、市场风险标准法和操作风险计量管理工作。一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作和计量模型开发使用尚处空白, 资本、绩效管理也未运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 (RAROC) 和经济增加值 (EVA) 等先进的风险考核工具。由于业务管理和业务数据IT系统缺乏统一性, 不能提供有效的历史数据的支撑, 致使风险建模工作难以开展, 风险管理技术研发比较滞后。
4. 缺乏风险管理人才
目前, 哈尔滨银行风险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于业务人员, 他们当中47%的具有风险管理从业资格, 专业化程度较低, 缺乏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截至2010年末, 专职化的风险管理人员全行共126人, 占全行员工总数的3.1%, 总资产1264.89亿元, 人均管理资产额度为10.04亿元, 风险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导致风险管理质量不高。
以上选择的10个样本分行在地域分布上有西南、华北、东北的分行或者是省内省外的分行, 区域分布均匀,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上表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出, 10个样本分行中员工配备率最高的是重庆分行, 为62.5%, 最低的是鸡西分行, 为25.00%, 平均配置水平为44.38%。10个样本分行中, 风险管理人员中从业考试通过率最高的是大连分行, 为50.00%, 最低的是绥化分行, 为0%, 平均配置水平为21.52%。10个样本分行中, 具有2年及以上风险管理经验的员工占比, 最高的是双鸭山分行和绥化分行, 均为50.00%, 最低的是鹤岗分行, 为20%, 平均配置水平为38.33%。
从上面分析可以明显看出, 哈尔滨银行总体上风险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缺乏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相比之下, 省内分行风险管理人才更是匮乏, 这种不利的局面阻碍了哈尔滨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不利于哈尔滨银行的长远发展。
5. 尚未形成统一的风险管理核心价值理念
由于哈尔滨银行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核心价值理念, 加之风险计量管理又比较薄弱, 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无法在经济资本的运营上统一实践。这表现在对各业务过分考虑即期收益情况, 而忽视了对未来长远的风险管理, 各自核心价值理念各异, 风险管理价值理念缺乏统一性。
四、针对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建议
(一) 构建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基于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实行总分行制, 笔者认为应以总分行制为基础构建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 在总行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首席风险官。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 是风险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 负责制定全行的风险管理战略、方针、政策和目标。首席风险官由主管风险的副行长担任, 负责协调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工作。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定期向首席风险官汇报风险管理工作。首席风险官定期向董事会汇报总的风险管理工作。
2. 在总行设置内审稽核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 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平级机构, 主要负责对内部风险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并且纠正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该机构要有一定的内审稽核的独立性, 从而保证其工作职权的客观公正性。
3. 在总行设立不同的风险管理部和风险经理, 根据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设置不同的风险管理部和风险经理, 如信用风险管理部和信用风险经理、市场风险管理部和市场风险经理。风险管理部对不同风险整理分类后, 由不同的风险管理部具体负责管理。风险经理负责本部的日常工作并协调与其他风险管理部的工作, 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
4.在分行设立风险管理部。笔者认为, 在分行设立与总行相对的风险管理部门, 这是由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实行总分行制所决定的, 有利于直接向上一级管理部门负责。分行风险管理部根据分行的实际情况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 在数据的采集和计量模型的运用上要有一定独立性, 并定期向上级风险管理部作工作汇报, 并提供相应的书面资料和数据。
(二) 完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要以《巴塞尔协议Ⅲ》和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风险管理技术规范为指导, 引进先进的风险评级法和风险计量模型, 如内部评级法 (IRB) 、风险价值法 (VAR) 信贷矩阵模型等。另外, 要加强IT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完善风险管理数据库的建设, 为数据库数据更新、分析、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 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要加快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转变原有的风险管理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实行人才培养、选拔的新机制, 以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第一, 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 根据具体风险方向具体培养, 以提升风险管理人员业务的专业化水平。第二, 要善于留住人才, 对于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 要给予充分发展的空间;要完善人才的晋升体系建设, 实行人才梯度化的管理。第三, 要善于引进新的风险管理人才, 如可向社会甚至是国外招聘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以充实自己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四) 树立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黑龙江省中小商业银行要牢牢树立稳健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保持统一的风险价值理念。要符合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经营原则的要求, 避免过分追求短期业绩, 而不注重银行长远发展。商业银行盈利与否的衡量标准不应是单一的预期收益率指标, 全面考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后综合计量得出的收益率指标才是商业银行的实际盈利。
参考文献
[1]张晔明.关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J].银行家, 2011, (6) :61-63.
[2]李镇西.转变中小银行风险管理模式[J].中国金融, 2011, (12) :67.
[3]郭保民.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 (3) :82-85.
[4]姜毅.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金融家, 2010, (6) :137-139.
[5]柳永明, 李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3-12.
[6]徐振东.银行家的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42-46.
[7]邱兆祥, 安世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风险分析[J].金融时报, 2011, (11) :2.
[8]袁晓文.论中小银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4) :200-201.
[9]哈尔滨银行官方网站[EB/OL].http://www.hrbcb.com.cn.
黑龙江商业 篇6
企业竞争力理论起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 而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可以说是该理论的雏形。随着改革开放和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发展, 我国一些学者对竞争力等企业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例如, 张志强、吴建中 (1999) 认为, 企业竞争力实际是一个通过比较得到的相对的概念。企业竞争力由三部分组成, 即企业显示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潜在未来可能拥有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将潜在竞争能力转化为现实、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樊纲 (2001) 对企业竞争力曾给出一个狭义的概念, 他认为竞争力是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 商品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来源于同样质量的产品具有较便宜的价格, 或者说同样质量的产品具有较低的成本。王明夫 (2001) 认为,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 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 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系统能力。黄群慧 (2002) 认为, 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能力, 它是指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的“对抗”能力。孙晓琳、仲伟俊、满大庆 (2002) 认为, 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由于竞争力的复杂性使得对竞争力的定义难以形成一致的看法。同时竞争力的概念也是一个综合概念, 它涉及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二次创业条件下影响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二次创业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二次变革, 是维系企业发展, 实现更高的目标, 创造更大的价值的过程。二次创业的实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 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转变。
商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以及因此而必需的运输和储存业务, 完成商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 满足消费的需要。且商业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组织商品的流通,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利润主要来自于生产企业的让渡, 经营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 比生产企业更接近市场。
根据商业企业的特征, 影响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强有力的流通体系。针对商业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商品的流通, 强有力的流通体系是影响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构建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 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对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调整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符合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要求, 运行成本低、效率高,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 是商业企业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规模化特征。商业企业的规模化可以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 提高效率。规模越大的企业, 其分工也必然越详细, 企业效率也越高;在运输、订货等方面存在经济性, 通过大量购入商品, 可以使单位购入成本下降, 在价格谈判上占强势地位;能够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有利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 便于新产品开发, 提高企业科学技术水平。
3.品牌影响力。品牌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的延续, 在当前品牌先导的商业模式中, 品牌意味着商品定位、经营模式、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 优秀的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又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良好的品牌形象, 是企业打赢国际竞争这场战役的有力武器。
三、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流通体系不健全, 物流运行效率偏低
由于商品流通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低, 地方保护主义、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内外贸分割、行业垄断等情况依然严重影响着黑龙江省市场流通体系的发育与完善。具体体现在企业经营上则是生产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缺少合作, 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彼此孤立, 各环节 (批、零、储) 高度分散。企业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为封锁, 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与企业之间难以了解和掌握有用的信息资料。另外, 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存在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从事物流的企业有上万家, 但大部分仍是原来的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改制成的, 规模偏小、仓储能力不足, “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 能按现代物流理念运作的企业还不多。物流业规模小, 运营成本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二) 行业资源整合状况差, 规模化特征不明显
在政府主导的行业资源整合过程中, 虽然达到了国有企业规模扩大的效果, 但其经营效益并没有提升多少, 在某些领域国有企业占有比例较高, 且呈垄断之势。2008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有1283个, 从业人员共136434人, 国有企业196家, 从业人员32402人, 分别占内资企业的15.4%和24.7%, 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218123万元, 占整个批发零售业总销售额的31.7%。同时, 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要远远小于发达省份。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只有20%左右, 而南方某些省份贡献高达60%以上。近几年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的速度较快, 但其规模小, 盈利能力差, 因此无法与国有企业展开平等的竞争, 更无法与国际大型商业企业竞争。
(三) 知名企业少, 未形成品牌效应
从本质上说, 一个强势品牌的基础和核心是良好的企业声誉。而商业企业声誉的培养, 则是通过日积月累地向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商业服务和其他支出来实现的, 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 黑龙江省大多数商业企业都在不断削减投入, 认为商业企业只要提供出优质的商品服务就必然实现“酒香不怕巷子深”, 而忽视了品牌在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作用, 因小失大, 从而逐步倒在自己所设的围墙之中。目前, 黑龙江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名牌, 且省内品牌的资产价值与国外品牌相比差距较大。虽然黑龙江省有诸如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商贸集团、中央红超市等著名企业, 但国际影响力根本无法与那些国际及国内的大品牌相比。
四、二次创业中提升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
(一) 提高黑龙江省商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与发展, 都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运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创造比竞争对手强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 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因此, 黑龙江省商业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应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完善各项制度, 努力降低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本, 特别是有效降低商品在运输、装卸等各个环节中的物流成本, 使商品在价格上有竞争优势, 提高盈利水平。同时, 依托电子商务发展供应链管理, 发展现代物流;依托全省各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信息网络及地缘等综合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全面推进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商贸企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物流中心和配送体系,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组织形式, 全面整合物流组织和资源, 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经营管理科学、集散辐射范围广、信息反映快的大型分销企业。重视经营创新, 积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 了解市场需求动向, 经营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引导实施并购、重组等行为, 加快规模化进程
黑龙江省商业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出路在于结构调整、资本重组、国有资本退出。企业并购、重组等行为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黑龙江省商业企业二次创业的主要调整方向。通过并购、重组等行为, 企业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扩大经营规模, 实现纵向整合效应与协同效应, 实施多元化战略, 分散投资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达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但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去找并购、重组等的对象必须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资源和知识, 且这些能力、资源和知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二是整合核心竞争力要素, 即将本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力要素与目标企业的竞争力要素进行有机整合,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规模化过程中要注重无形资本运营, 一些国有商业企业虽然业绩较差但有品牌价值, 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应当积极利用合营、联营、并购等形式进行无形资本运作。通过连锁化整合大型传统百货, 通过连锁、特许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商业企业, 尽快形成规模大、实力强、连锁型和跨国经营的商业资本集团, 使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三) 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 而这恰好也是目前黑龙江省商业企业最为缺乏的。近年来, 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明显地感受到了来自跨国资本的强烈冲击, 这主要是因为对黑龙江省商业企业而言, 整体上尚未形成强势品牌, 也没有专业化的力量来支持品牌, 在建立品牌的过程中, 也没有充分挖掘品牌背后的认知价值。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得住脚, 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 因此在黑龙江省商业企业二次创业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施品牌战略思想。品牌战略在企业总体战略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是企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优良的产品质量和配套服务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在今天, 优质的概念不一定是“最好的”, 但却一定是“最需要”的。同时, 要塑造出色的品牌形象和宣传切入点。这里的品牌形象包括商标、标识、广告语等, 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感受, 也是这个品牌是否能深入人心的有效保证。
(四) 优化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的优化也是影响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证。首先, 要打破条块分割体制, 创造“公平竞争, 公平交易”的环境。各省区市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实现“行政区商贸”向“经济区商贸”的转变, 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其次, 要科学制定城市商业规划, 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监管。黑龙江省应采取“严格控制大卖场, 限制大型超市, 鼓励发展中小连锁超市和专业店”的原则, 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审查、监管, 健全大卖场建设的项目听证制度, 控制大卖场、大商业网点的建设, 防止无效竞争。再次, 要加大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农村商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城乡商贸一体化角度进行商业资源合理配置, 鼓励商业企业突破城乡界限, 向农村多渠道延伸, 设立连锁经营网点等措施在黑龙江省商业企业二次创业时应注意的。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个因素, 即强有力的流通体系、规模化特征及品牌影响力, 针对黑龙江省商业企业流通体系不健全、规模化特征不明显、未形成品牌效应的现状, 提出应采取提高黑龙江省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并购、重组, 实施品牌战略, 优化外部环境等措施来提升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二次创业,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平, 倪方树.二次创业与提高商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经贸 (学术版) , 2008 (5) .
[2]韩平, 赵玉婷, 提升黑龙江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 (学术版) , 2008 (6) .
[3]关雪梅.黑龙江省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经营管理, 2008 (11) .
黑龙江商业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农户小额贷款,研究
一、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的相关理论
农户是具有农村户口且以务农或其他相关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经营活动营生的个体户。农户小额贷款, 是将借款发放给农户且用于其务农或其他相关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成本所需花销的短期贷款。贷款期限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 但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农户的种植生产受自然环境、市场经济变化、国家相关政策等影响, 不需要技术含量且附加在产品的价值低。由于其自身资产积累匮乏、易受环境影响, 风险承受力低, 为使农户发展相对稳定, 所以大力扩展贷款业务且手续简便, 以多户联保为主。特点是笔数多、额度小;投放区域面积大、战线长;基层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管理难度大。农户没有有效的抵押物, 农户的自身特点导致高风险贷款,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的特点是多样式的信贷需求、资金需求的时效性强。
二、当前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信贷观念的缺失导致不良的社会信用环境
据调查, 在佳木斯有的农户只为邀请过其吃请的村民提供担保。还有的农户信用观念不强, 宁愿逾期加息也不愿意还款。甚至有的农户误以为农户小额贷款是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这笔款项是扶持款因此不用还。银行信贷员的相关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 个别违纪行为使联保贷款没法收回。信贷员未按银行有关规定办理农户贷款手续, 没能核实借款人身份和款项用途, 仅根据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证明办理, 看似手续完整、材料严密, 一旦贷款证转借他人, 或者被他人恶意取得, 形成冒名顶款的概率增加。若有逾期贷款, 就会增加坏账风险的概率。这不仅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还加剧农村信用环境的恶化而造成贷款风险。
(二) 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健全
目前, 农户小额贷款的审查和信用情况主要依靠村干部, 贷款调查工作不全面, 使评估工作存在随意性和片面性, 农户资信评估只是走形式, 信贷人员又缺乏深入调查, 由此给银行贷款带来风险。银行贷后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导致借款疏于管理, 回收无望的贷款变成不良贷款。此外, 贷款农户的所在地和行业杂乱无章, 由于信贷员的工作强度大和能力有限, 使贷款清收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甚至有的信贷人员在贷款到期时不催收, 借款农户下落不明, 造成借款无法追回。
(三) 农户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农户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的, 传统的资金用途已经无法满足农户的需求, 已被教育、消费、住房等需求所取代, 并且农业加工资金的需求更加突显, 贷款额度太小, 无法满足农户日常实际需要。另外, 小额农贷期限短, 从事劳作周期时间长的农户资金回收慢, 无法按期归还贷款, 这不仅打消了村民贷款的积极性, 还抑制了小额农户贷款。
三、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风险
(一) 市场环境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农业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当年的天气变化, 其对自然气候有着极强的依附性, 对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没有任何能力抵御。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 农户所贷款项就不能按期归还。
2.国家相关政策风险。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成本、销售渠道、销售价格和粮款兑现的是国家农业的相关政策和贯彻执行的力度, 农产品价格还受国际农业市场变动的影响, 又缺乏自我调试能力, 粮食在市场卖得好与否将直接影响当年收入。
3.同行业竞争风险。因为银行无原则地向外贷款又不要求提供完整的贷款手续, 如果有人蓄意采用卑劣竞争手段, 都会促进不良贷款的产生。
(二) 银行操作风险
1.不对称信息的风险。农户小额贷款额度小, 涉及广, 受理贷款的业务量大。近年来, 底层银行缺少信贷工作员工, 贷款前确认资料真实性的工作依然是村干部完成。如果村干部反馈的信息无法做到真实有效, 将导致不良贷款。
2.发放贷款与回收借款渠道受限导致银行资金流转不规范。鉴于商行农户贷款的特点, 村民到银行办理贷款业务难度大, 贷款全部区域的基层网点覆盖不到位, 这样可能存在银行违约的风险, 资金被占用或挪用的风险或是贷款逾期的风险。
3.贷款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风险。没有及时补充贷款合同条款, 无法及时预计坏账风险, 也没有实行差异化的服务营销, 导致大量优质客户流失的风险。
(三) 信用有关的风险
1.真实性风险。在农户办理贷款手续时, 多数没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如果农村信用管理不当或是贷前调查对借款要件审核不清晰, 签订无效或是不真实的土地承包合同, 这将导致不良贷款的发生。
2.相对环境的信用风险。农村的特殊环境形成借款人的连锁反应。如果某地出现不讲信用的农户, 将一传十, 十传百, 导致相对环境的信用遭到恶化。
(四) 道德风险
从内部看, 受理人员如果为了个人的某种利益, 私自为不符合银行规范的农户办理贷款业务, 甚至为个人或他人套取农贷款项, 就会给银行资金回笼造成风险。从外部看, 有的农户误以为农户小额贷款是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这笔款项是扶持款不用还, 使农户小额贷款无法收回形成风险。
四、防控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相应对策
(一) 树立健康的信贷理念
银行应通过广泛的信贷风险教育, 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加强责任约束, 遵守贷款业务从始而终的原则。提高员工责任意识, 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 杜绝人情贷款或是顶名贷款等非法套取贷款的违纪行为, 如有发现应严惩不贷, 务必做到办理程序严密、公正合理、专款专用, 遏制道德风险, 守住银行的重要防线。并且在村民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良好信用氛围, 对于信用度高的农户对应特定优惠政策, 提高村民失信成本, 建立一个凡有不良信用的农户, 一律禁止向其发放贷款的信用黑名单, 抑制潜在的贷款风险。
(二) 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农户小额贷款调查工作的要求是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 保证各材料要件真实有效, 对有问题的贷款要及时深入调查。在发放贷款和回收贷款渠道中需要村干部协助的, 银行要规范操作程序, 严防截留、挪用农贷资金现象的发生, 保证及时发放借款人的贷款资金, 且保障还款人还款及时性。存档留用的贷款材料格式要规范, 证明内容要真实有效、字迹清晰, 符合涉及的法律法规和银行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银行的操作规范, 对贷款经办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审核, 确保合理、到位、规范。完善贷款风险分担制度, 有效分散和规避贷款相关风险。优先为投保自然灾害保险的农户办理贷款手续, 且在贷款合同上明确说明, 借款期间投保人遭受到自然灾害时导致其无法按期偿还本息, 银行应优先受偿赔款。贷款风险的承担主体由银行扩大到银行与保险公司。同时, 银行要加强贷款后续工作, 对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及时发现、及时化解。
(三)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推出新的农户小额贷款产品
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理论和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加大业务培训密度, 增加员工实践学习的机会, 提高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以便根据农村发展新趋势, 开发出符合新农村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等特点的新产品。同时, 在保障贷款资金安全回收的情况下, 贷款形式要趋于多样化和多选择性, 调动起农民贷款的积极性, 促进农户小额贷款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姚礼.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0
[2]程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投资分析, 2010
相关文章:
黑龙江地域文化02-04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检测(文化生活)(三)(含解析)02-04
黑龙江农垦范文02-04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专业】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招生网站-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分数线02-04
黑龙江宁安02-04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02-04
黑龙江讷河02-04
黑龙江文化02-04
拯救黑龙江大豆02-04
生态黑龙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