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读书笔记1000字

关键词: 对人 浪潮 读书笔记 老师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1000字(精选5篇)

篇1:浪潮之巅读书笔记1000字

吴老师的专栏和书追了很久,入手的《浪潮之巅》(第四版)花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

感慨良多,收获颇丰。相比起我们生活中时代的风云突变的感叹,我更看重的是从每一次变革中看清楚什么,学习到什么。

接下来我想从以下三点来表达一下我的感悟:

第一:跟对人,赶对海,做对事。

吴老师说:“对个人来讲,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便不枉此生。”诚然如此,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口与浪潮,不过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大多数人只是一名过客,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通过自己敏锐的双眼和智慧的大脑来完成崛起与腾飞。

什么是跟对人?于我个人而言,带领你一起成事,在浪潮之中,驾驶着你们的事业号前行。让你个人的能力、眼见以及思维等多个层面的素养都优于从前,这即是跟对人三个字所包含的。

做对事其中包含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这个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着自己的运行轨迹,除去那些不可控的因素,我觉得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再进一步说能够高效、出色更甚至于超额完成任务。那就是做对事最好的解释。

第二:先有常识,后有技术,再有艺术。

吴老师不管在专栏还是书本中都提到过巴菲特老爷子说的常识的重要性。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不过在老爷子看来亚洲人更爱赌博,不是基于理性的思考。

何为常识?我的理解是做人处事的基本认知。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某某专家、教授……等字眼介绍时,就会两眼放光被牵着鼻子走。对于高深的讲解与看似合理的表述非常着迷,以至于心怀敬畏。不过,等到事后大呼晚矣的也恰恰是这些人。

技术,我们通过学习能够达到70-80分的水平。没有技术那么多半是站不住脚的,我本人看过很多身边的案例与书本的介绍,很多高管、领导都是从技术起家。手上没有两把刷子,那么做事就会处处被动,轻则被人忽悠,重则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关键一点技术是催生新产品的源动力。

对于艺术,我想说一句可遇而不可求。乔布斯是将技术与艺术能够很好结合在一起的人。不过借用他的一句话,永远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也算是对艺术最好的交代了。

第三:永远创新,创新永远,成长在下一点。

吴老师的一部《浪潮之巅》把IT企业的近百年风云述说的淋漓尽致。

看清浪潮,乘势而为,立于其颠。这应该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想,但是对于历史来说,它偏偏是无情的、现实的。只有顺势而为,迎合市场,开拓进取才能是企业“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门。

每一个企业的创立、发展以及后续的路,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他们最好的代言就是产品或则服务,一个性价比中大有作为的未来。

但不幸的是,很多企业在市场、技术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之下,尝尝会出昏招。一个“畸形”的产品或者一种“可笑”的服务,会把自己的市场与企业“拱手让人”。

最后我想用耐克和安踏的标语来表达企业的终极目标,它们就是进无止境和永不止步。

感谢吴老师的《浪潮之巅》,期待后续更多精彩分享!

篇2:浪潮之巅读书笔记1000字

“科技的进步,不可能通过房地产泡沫,或者股市泡沫来实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候,涌现了大量在人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发明家:爱迪生、贝尔、福特、莱特兄弟。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产生了垄断,大量的工业巨子洛克菲勒、卡内基、杜邦兴建了实业帝国。而中国的富豪榜有几个是像贝尔、福特那样的发明家,又有几个是像洛克菲勒、卡内基这样的实业家呢?国内的人们似乎不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实业来获取财富,所以这也是中国诞生不了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的原因吧!

而曾经圈圈阅读过的某位作家的观点: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美联储、控制世界及该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神秘家族的内容,被吴军澄清,时至今日,这个家族对世界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

浪潮之巅里提到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联合体——GE公司,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行业,而我们的目光仅仅停留在创新产品上。行业与产品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个著名公司由大家熟知的通用电气公司为起点,到如今发展成为一个涉及整个能源和工业工程相关行业到制造品类齐全的家电,以及是全球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商,它的发动机用于波音747/767,空中客车很多系列,以及美国第四代主力战斗机F35。上世纪70年代起,GE抢先投入巨资开发核磁共振机。GE的核磁共振机才是真正高端的设备,而西门子和安捷伦(原来的惠普)相比就要低一个档次,而日本品牌可能又要再低一个档次。其他类似GE的世界知名企业,它们的兴衰也在书中一一提及。

上册主要介绍了IT业的发展浪潮,从AT&T公司,IBM公司,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等与IT业相关的著名公司,这些公司的故事都非常精彩。下册涉及了风投、投资银行、金融危机等,被普及了许多知识,有许多内容都是补了我这个文科生的盲点。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66.3万字。

有人问吴军为什么能写出那么生动的文章?吴军的回答是一感谢中学的语文老师要求他用朴实的文风表达自己的体会。二感谢美国导师训练了他讲话和写作的逻辑性,怎样立论,怎样用新颖有力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论点。在公众场合说话的时候,不多说一句废话,也不落掉任何一句关键的话。做到这一些都需要持久用心的学习。

那么我要学习的下一本书是英文版《富兰克林自传》。

篇3:《浪潮之巅》读书笔记感触

此书以近些年在IT领域高速发展的几个大型跨国企业:AT&T、IBM、Microsoft、Intel、Yahoo、Mac、Cisco、Google、Facebook为范本,简单叙述了各个企业的成长历史及发展历程,透过其发展壮大的过程,揭示了其在各个领域真正取得飞跃性突破的本质:一个企业的要真正寻求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发掘出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长远的眼光、战略性思维,必须能够不断的适应或引领社会的发展。真正的优秀企业应该是改变一个时代甚至是创造一个时代的新锐先锋!

“对任何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财富,每个人都应该把他的时间投入到最有意义、最有影响的地方去。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我认定这样一个规律,就是:科技的发展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现。每一个人都应该看清楚浪潮,赶上浪潮,如此,便不枉此生。”

篇4:《浪潮之巅》读书笔记领悟

这本书作为一部IT人非读不可,非IT人也应该阅读的作品。能够帮助IT行业的从业者开阔视野,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身所见所学的那一点点知识。在书中,从几十年的发展中总结的规律和作者看待问题的眼光,见解等都是只知道学习技术的工科生所非常欠缺的。而对于非IT行业的人来说,也能够为他们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抓住机遇提供帮助。

作者在书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很深:

作者认为,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站在了浪潮之巅,这样他可以顺势而为,在大时代里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产业发展的浪潮一旦启动,就会顺势而为很长时间,电子商务便是如此。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站在浪潮之巅顺水推舟,要远比没有目标拼命划船合算得多。

这几句话让我想起了在高中时看过的一个故事。有两个手机销售员,其中一个业绩惨淡,而另一个却有着非常高的业绩,然后顺利升职加薪。那个业绩不好的销售员的亲戚就抱怨她:你为什么不能和人家一样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往上走呢?那个销售员也满含怨气的说道:因为那个销售员的柜台是卖苹果手机的,而我是卖诺基亚的,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她那样的业绩。

篇5:《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个人领悟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长达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从19世纪末算起,AT&T公司、IBM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美国、了解科技产业,以此理解科技创新和商业公平在美国文化生活中的深刻意义。

里面可以获得的知识和可以发出的感慨实在太多,本文着重讲几点我掩卷而思后的感想。

一、关于创新

硅谷公司的成功无一例外均来自创新,创新一词也成为近几年我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创新的能力不足,创新的效果不佳呢?对比书中所描述的成功科技公司,我体会到真正能对事物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创新一定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简单点说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譬如:当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沉醉在软硬件一体的模式的时候,微软告诉我们原来软件是可以单独开发单独销售的;当所有公司都在寻找从互联网的内容进行收费取得盈利的时候,雅虎告诉我们原来免费的模式也可以赚钱的;当大家都意识到通过网页投广告可以赚钱的时候,谷歌告诉我们通过搜索也可以盈利。所以通过对模式的研究,大胆地打破常规,建立一种超过常人判断的商业模式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二、关于专注

研究这些公司的成功之道,我们会发现创新之所以会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了另外一个看似与创新矛盾的词——专注。专注于一种理念、一类产品或一门技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才是成功的源泉。我们看到乔布斯对产品极致的追求,在全球所有的IT公司都开始软硬件分离的时候,他却坚持了通过软硬件一体的做法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体验,即使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出去也没有改变他的专注,最终实现完善的回归。无独有偶,我们熟知的IBM能成为科技界的长青树,要归功于它的二字秘决——保守。毫无疑问,保守使IBM失去了无数的发展机会,但是也让它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并因此而立于不败之地!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充斥着浮躁的气氛。许多公司希望今天投入明天就取得收获,对管理对技术往往以是否能立即产生效果为目的,专注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精神。

三、关于环境

这里讲的环境主要是指硅谷的创业环境,通过此书我理解到硅谷之所以成功,从文化、学术、资金乃至法制,无一例外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是独特的硅谷文化包含:

一是不迷信权威,在硅谷没有权威,任何人只要靠真刀真枪的拼闯出名堂才能获得话语权;

二是对失败者的宽容,在中国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在硅谷对失败者很宽容,很多人把失败也当做一笔财富;

三是团队协作精神,硅谷的企业往往都是几个人联合创办而不是一个人创办。

例如雅虎和谷歌都有两位联合创始人,而且他们的股份是均等的。而且硅谷创业公司大量给公司员工发放期权,把成功的果实和全体员工共享,也激发全体员工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是良好的学术氛围,硅谷附近有两所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两所大学为硅谷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人才,其师生即是硅谷创业的主力军。再次是强大的金融保证体系,科技公司幕后的英雄——风投公司起了强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硅谷成功的公司都获得过风投公司的帮助。一家没有获得过风投的公司能在短短几年内崛起并成功上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因为风投公司的存在让神话和奇迹变成了可能。而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像美国这么成熟完备的风投产业链。最后完整健全的法规体系,反垄断法通过对垄断企业的限制维持了良好的创新动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的法规环境,促进了硅谷公司完善透明的管理体制,确保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司经营者及所有者等各类相关方的合法利益,从而奠定了硅谷公司成功的基石——商业公平。

四、一点启示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浪潮需求调研提纲 下一篇:浪潮软件常见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