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肉鸡
肉鸡腹水症防治(精选八篇)
肉鸡腹水症防治 篇1
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行动迟缓, 羽毛蓬乱, 独居一处, 缩头嗜睡;食欲减退或废绝, 饮欲稍增加;站立和行走不稳;呼吸困难;有的病鸡排水样或灰白色稀粪;个别的可视黏膜贫血, 肉冠发绀或苍白, 腹部胀满下垂, 蹲伏不起。严重的在强迫驱赶时拖地呈企鹅状移行;用手触摸可感到腹腔内有大量液体, 体温基本正常。
2 剖检变化
皮下及肌肉严重瘀血, 有的腹部呈蓝褐色;腹腔内充满大量棕红色或土黄色透明液体, 多者达500毫升, 并混有纤维蛋白凝块, 个别有腥臭味;心脏变形, 心包增厚, 心室和心房松弛, 心肌变薄柔软, 右心明显扩张, 心壁增厚, 心包积液呈淡黄色, 有的为胶胨样;肝脏早期瘀血, 肿大, 呈灰白色, 表面凸凹不平, 有弥漫性坏死灶, 后期萎缩梗死, 边缘钝厚、质硬;肾苍白肿大;肠道普遍充血, 特别是十二指肠。胸肌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及皮下水肿, 其他器官变化不明显。
3 病因调查
3.1 近年来肉仔鸡的发展甚为迅速, 不断通过良种改良, 追求在遗传上具有快速生长、肉质佳良的新品系, 加之喂饲高蛋白高能量的配合饲料以加速生长, 于是心肺系统不能供应机体所必需的氧, 结果导致该病的出现, 临床上所见发病鸡多为生长快的个体, 且公鸡多于母鸡。
3.2 缺氧。天气寒冷的冬季节腹水症发病率较高。冬季节天气寒冷, 鸡舍通风不良, 舍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有害气体, 如氨气、二氧化碳以及有害尘埃, 使得鸡对缺氧更为敏感。另外肉仔鸡生长发育迅速, 代谢旺盛, 加之饲养密度较大, 呼出的二氧化碳, 排出的粪便污染的垫料使空气更加浑浊。再者由于饲养者追求经济效益, 不断加大饲料中脂肪的添加量从而导致肉仔鸡体内脂肪沉积增加, 而沉积越多氧气的消耗量也就越多使得氧气供应相对不足。缺氧致使鸡肺的功能受到损害, 肺叶毛细血管增厚, 从而造成血管狭窄, 肺血管压力升高, 加重了右心的负担, 致使右心扩大, 心壁变薄, 回流右心的血液不畅, 故造成肝及其他脏器、肠系膜血管内的液体压力过高, 导致液体成分向压力较低的腹腔渗漏, 形成腹水。
3.3 毒性油脂或食盐、磺胺类药物等中毒, 直接损伤肝脏, 造成肝病变, 引起腹水大量潴留。
3.4 禽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继发病原菌。
4 防治
4.1 春、秋、冬季等季节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做到既能保证鸡舍温度, 又要使舍内空气保持新鲜, 这是防止腹水症发生重要环节。同时搞好卫生, 勤换干燥无污染的松软垫草, 定时清粪、消毒和通风换气, 排出氨等有害气体, 可预防腹水症的发生。
4.2 处理好限饲与快速生长的矛盾。鸡到2~3周龄时, 对消化饲料的供氧能力与实际需要量之间差距最大, 此后至50日龄这种差距则逐步缩小。根据这一特点, 可采取适当限饲来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又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其主要方法如下:从10~15日龄起, 下午4时至午夜12时不供料;从30~35日龄, 要控制光照时间, 抑制鸡采食和活动量;从45~50日龄起, 每天增加1小时的采食时间, 到屠宰前的最后3天达到自由采食。
4.3 每吨饲料添加维生素C 500克, 对控制腹水症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4.4 在调配饲料时要注意各阶段肉鸡营养水平, 严格按精料、麸皮、玉米比例进行, 并且搅拌均匀。特别是能量蛋白比更应合理。
4.5 饲料中增加硒含量 (每千克饲粮含硒达0.5毫克) 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 可降低死亡率。常用的方法是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或维生素E油, 或饮水中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 每周添加1~2次。
4.6 饲粮中加碳酸氢钠, 每千克饲料加1~2克, 也有预防本病的作用, 但要防止添加过量, 特别是小雏期更应少量添加。
4.7 严禁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合硅铝酸钙钠可降低黄曲霉菌素的毒性。
如何防治肉种雏腹水症 篇2
一、病因
1. 缺氧因素。缺氧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若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浓度高,会造成机体慢性缺氧,继而诱发腹水症。
2. 营养因素。育雏前两周采用颗粒料能增强肉种雏的采食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氧的需求量,导致腹水症的发生。另外,一些厂家采用高能日粮,如在饲料中添加油脂,脂肪在氧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从而导致相对缺氧。此外,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量,在引起原发病的基础上还可继发腹水症。
3. 中毒性因素。在生产中长期或过量使用磺胺类药物及莫能菌素,环境消毒药选择和使用不当,均会导致机体肝、肾等的损害,从而引起腹水症。饲料霉变会引起霉菌素中毒,致使肝脏病变,也会诱发腹水症。
二、临床症状
鸡群精神萎靡,羽毛蓬乱,采食量、饮水量下降。病鸡生长迟缓,腹部膨大下垂,有的站立困难,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常躺卧不愿站立,体温正常,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最典型的症状是:腹部皮肤变薄发亮,触诊有明显波动感,穿刺有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流出,其中可能混有黄色纤维蛋白凝集物。病情往往发展很快,病鸡在出现腹水后两天左右死亡。
三、病理变化
腹腔内有大量的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内有纤维素性半透明胶冻样物或絮状物。心包积液,心肌肥大松弛。肝淤血肿大,呈暗紫色,并常有灰白或淡黄色胶冻样物附着,质地较硬。胆囊充满胆汁,肾脏肿大淤血,尿酸盐沉着。肠管淤血,管壁增厚,胸肌、腿肌有不同程度淤血和皮下气肿。
四、预防措施
1. 加强舍内环境管理。如果肉种雏长期处在通风不良,氧气缺乏的环境中,容易感染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从而继发腹水症。因此,在育雏时,尤其是冬季,要解决好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加大通风量。同时,及时清理粪便或更换垫料,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和尘埃的浓度。在生产中常采用恒温器控制的风扇和由时钟控制的正压通风系统来进行通风,可有效防止腹水症的发生。此外,育雏期要合理控制光照,不能一味追求体重达标而连续2~3周采用20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保持合适的湿度,降低饲养密度,减少人为应激,均可减少腹水症的发病率。
2. 改善饲养管理。实行早期合理限饲对防治腹水症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建议第一周采用颗粒料,体重达标后,考虑从第十天开始限饲,严禁长时间使用肉仔鸡一号颗粒料并自由采食到第四周末,这样不仅易患腹水症,还会严重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在日常管理中应合理应用药物和消毒剂,避免长期过量使用磺胺类药和莫能菌素,以防中毒,在用药时应给予鸡群充足饮水。采用的全价饲料要妥善保管,严防某些营养成分缺乏和饲料潮湿霉变。此外,严格执行防疫制度,预防肉鸡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以免诱发腹水症。在肉种雏腹水症易发地
区尽量不要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并用粉料代替颗粒料,在每吨饲料中添加300~500克维生素C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五、治疗措施
1. 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0.5克维生素C和0.5毫克硒,可消除病因。此外,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25毫克的脲酶
抑制剂,可降低死亡率40%左右。病鸡可口服利尿类药物如双氢克尿噻4~5毫克,25%葡萄糖45毫克,2次/天,连用2天;或皮下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1毫升,间隔应用1~2次。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连用3天,可减轻病情,防止继发感染。
2. 运用以利尿除湿、活血化淤组方原则研制的中草药方剂,对防治腹水症也有较好的效果。如大黄50克、枳壳10克、菜菔子80克,茯苓60克、猪苓60克、青皮60克、陈皮60克、泽泻50克、木通40克、苍术30克、白术60克、槟榔40克、茵陈60克,水煎后供250只鸡服用1天,连服3天,可见排出大量液体,并逐渐恢复。
肉鸡腹水症的综合防治 篇3
1 发病原因
日粮中能量水平过高或高蛋白低能量;维生素C、A、B6、E等缺乏;饲料中钠的含量过高、硒的含量不足;呼吸系统和肝肾等疾病;鸡舍中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长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长期使用二氯联苯化合物、呋喃唑酮等损害肝肾的药物。另外, 鸡的品种和年龄也有关系。
2 临诊症状
2.1 最急性型
患鸡多突然拍翅倒地死亡。
2.2 急性型
肉鸡精神不振, 步样异常, 肉冠发绀, 腹部膨大, 腰部凹陷, 蹲地不愿走动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波动, 腹上侧松弛, 下侧紧张。听诊有击水声, 呼吸粗粝急促, 心跳加快。叩诊腹侧下部水平浊音, 上部鼓音。鸡食欲减退, 体重减轻, 羽毛蓬乱, 生长停滞, 便秘下痢交替出现, 可视粘膜发绀, 抓鸡时突然抽搐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 肺部有不同程度损伤, 邻近部位有血凝块, 心肺扩张, 以右心室最为明显。肝脏损伤、硬化, 肝叶边缘变厚, 脾萎缩。腹腔积有大量液体, 呈稻草色或淡红色, 全身各器官均伴有瘀血。
4 防治措施
4.1 调整鸡群的饲养密度防止拥挤。保持鸡舍洁净干燥, 空气流畅, 温湿度适宜, 防过冷、过热等。尽可能减少舍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保证有充足的氧供机体利用。
4.2 科学配制日粮, 满足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需要。适当控制能量水平, 补加0.15ppm的硒饲喂, 保证饲料质优无霉烂。
4.3 严格各种消毒防疫制度, 减少肝、肺等各种疾病的侵袭, 合理利用肝肾药物, 这是控制和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4.4 从实践中观察肉鸡腹水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 应选育对缺氧或腹水症有耐受力的品种饲养。
冬季应加强肉鸡腹水症的防治 篇4
1 临床症状
此病多发生在30日龄左右, 表现为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 冠髯发白或发绀;生长发育迟缓, 食欲减退或废绝;个别肉鸡还可见下痢的发生, 有的病鸡发生腹泻;腹围显著增大, 腹部膨隆下垂, 呈水袋状,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或发紫, 进行腹腔穿刺, 可有黄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流出, 病程多为1~5 d;有的甚至无任何先兆, 便突然死亡。
2 病因分析
首先, 缺氧是导致此病的原因之一, 冬季鸡舍多采用煤炉取暖, 为了保暖, 门窗紧闭, 很少通风换气。致使鸡舍内空气流通不畅, 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含氧量下降。其次, 就是肉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气囊炎性大肠杆菌病、霍乱等疾病后, 引起鸡呼吸困难。造成机体慢性缺氧, 导致心力衰竭也可导致鸡只发生腹水综合症。再次, 就是各种毒素作用。饲料霉菌毒素、毒性油脂、劣质鱼粉;药物中毒, 如磺胺类药物、土霉素、莫能霉素、马杜拉霉素、某些抗球虫药物等中毒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腹水综合症。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
3.1.1 改善卫生条件在保暖的前提下, 注意鸡
舍通风和调整饲养密度,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 鸡舍通风应选择每天的10:00~13:00之间, 同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 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充足的氧气。3.1.2加强饲养管理在肉鸡2~3周龄时, 减少10%的喂料, 饲料中的能量不要太高, 食盐不能超量。钙、磷要充足并要平衡, 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和碳酸氢钠。要防止垫料、饲料发霉变质。
3.1.3 防止强烈应激为了降低因转群、更换垫
料、喷雾消毒、昼夜温差、噪声惊吓等强烈应激, 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500 g/t饲料, 或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K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以缓和应激反应。
3.1.4 防止中毒感染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 投
药时尽量不要过量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等对鸡肾脏、肝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和磺胺类以及某些抗球虫药物。同时, 肉鸡腹水综合征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 可选用复方阿莫西林饮水, 氟苯尼考或替米考星拌料或饮水进行预防, 防止继发感染。
3.2 治疗
3.2.1 将病鸡隔离, 病鸡每只口服双氢克尿噻6 mg, 每日2次;
并在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100 mg的量加入维生素C, 连用3 d。
3.2.2 100 kg饲料中加入氟哌酸100 g, 连用3~5 d, 可降低发病率。
同时, 可用腹水消, l00 kg饲料中加200 g, 对轻度腹水症可以治愈。
3.2.3 中药治疗。
浅谈冬季肉鸡腹水症的防治 篇5
1 做好防疫注射
做好防疫注射母羊配种成功后, 于产前20~30d注射羔羊痢疾疫苗, 防止羔羊痢疾病的发生。产前30~40d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防止羔羊破伤风病的发生。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和9月下旬注射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三联疫苗。3~4月注射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 春秋季节注射羊口蹄疫疫苗。
2 加强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
供给妊娠母羊全价营养日粮, 保证矿物质元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供应。以确保母羊健康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减少难产的发生, 产后有充足的奶水, 可避免流产、死胎或胎儿畸形, 提高羔羊成活率。
3 接产
首先将有分娩症状的母羊导入产房的分娩栏内, 防止其在产房外生产。母羊正常分娩时不需要助产, 但接羔人员应观察其分娩过程是否正常, 并做好保护工作, 用剪刀提前剪掉乳房周围和后肢内侧的羊毛, 用温水清洗乳房及附近的污垢, 防止羔羊误吮脏毛及污物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羔羊产出后应迅速将其口鼻耳中的粘液抠出, 以免误入引起呼吸困难而窒息或异物性肺炎。羔羊体表的粘液应尽量让母羊舔净, 如天气寒冷、室温偏低时应尽快用干布或干草将羔羊周身擦干, 避免受凉感冒。羔羊的脐带一般于母羊产后站起时自然断裂, 如脐带未断则可人工距脐带基部5~10cm处用手指向脐带两边撸去血液后拧断, 然后再用5%的碘酒消毒。
4 及时哺喂初乳
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羔羊吃到初乳后可大大增强抵抗力。还含有大量镁盐, 具有轻泻作用, 有利于胎粪的及时排出。初乳干物质含量极高, 羔羊食入后既可代替胃肠黏膜起屏障保护作用, 又阻止有害细菌、病毒侵入的作用, 防止疾病发生, 还为新初生羔羊提供营养物质, 保证初生羔羊营养需要。所以, 在羔羊初生后0.5h左右, 必须吃到足量初乳, 否则影响羔羊成活率。
冬季应加强肉鸡腹水症的防治 篇6
1 临床症状
肉鸡腹水症多发生于30 日龄左右。 患有腹水症的病鸡, 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 冠髯发白或发绀;生长发育迟缓, 食欲减退或废绝;个别肉鸡还可见下痢的发生, 有的病鸡发生腹泻;腹围显著增大, 腹部膨隆下垂, 呈水袋状,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或发紫, 进行腹腔穿刺, 可有黄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流出, 病程多为1~5d;有的甚至无任何先兆, 便突然死亡。
2 剖检变化
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变化可明确确诊病鸡患有腹水综合征。
临床病理剖检可见腹腔内有100~500m L甚至更多的淡褐或淡红黄色半透明腹水, 部分病鸡腹腔内常有淡黄色的纤维样半凝固胶胨状絮状物;皮下水肿、胸肌、腿肌瘀血;肝脏充血肿大, 呈暗紫色, 变厚变硬, 表面凹凸不平, 被膜上常覆盖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肾肿大瘀血, 肠道黏膜严重瘀血, 肠道变细, 肠黏膜呈弥漫性淤血, 肠壁增厚;肺呈粉红色或紫红色, 气囊混浊;法氏囊黏膜泛红;喉头气管内粘浆糊样黏液;心包膜浑浊增厚, 心包液显著增多, 心脏体积增大, 右心室明显肥大扩张、柔软, 心肌变薄、松弛、瘫软。
3 病因分析
( 1) 冬季饲养肉鸡, 鸡舍多采用煤炉取暖。 养殖户为了保暖而将门窗紧闭, 很少通风换气。 致使鸡舍内空气流通不畅, 氨气、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含氧量下降。 因此, 缺氧是导致此病的原因之一。
( 2) 肉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 慢性呼吸道病、气囊炎性大肠杆菌病、霍乱等疾病后, 引起鸡呼吸困难。 造成机体慢性缺氧, 导致心力衰竭也可导致鸡只发生腹水综合症。
( 3) 各种毒素作用。 饲料霉菌毒素、毒性油脂、劣质鱼粉;药物中毒, 如磺胺类药物、土霉素、莫能霉素、马杜拉霉素、某些抗球虫药物等中毒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腹水综合症。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 1) 改善卫生条件。 在保暖的前提下, 注意鸡舍通风和调整饲养密度,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 鸡舍通风应选择每天的10~13h之间, 同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 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充足的氧气。
( 2) 加强饲养管理。 在实际生产中, 可以在肉鸡2~3 周龄时, 减少10%的喂料, 饲料中的能量不要太高, 食盐不能超量。 钙、磷要充足并要平衡, 适当补充VC、VE和碳酸氢钠。 要防止垫料、饲料发霉变质。
( 3) 防止强烈应激。 为了降低因转群、更换垫料、喷雾消毒、昼夜温差、噪声惊吓等强烈应激, 可在饲料中添加VC, 500g/t饲料, 或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VK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以缓和应激反应。
( 4) 防止中毒感染。 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 投药时尽量不要过量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等对鸡肾脏、肝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和磺胺类以及某些抗球虫药物。 同时, 肉鸡腹水综合征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 可选用复方阿莫西林饮水, 氟苯尼考或替米考星拌料或饮水进行预防, 防止继发感染。
4.2 治疗
( 1) 将病鸡隔离。 病鸡每只口服双氢克尿噻6mg, 2 次/d; 并在饲料中按100mg/kg·bw的量加入VC, 连用3d。
( 2) 100kg饲料中加入氟哌酸100g, 连用3~5d, 可降低发病率。 同时, 可用腹水消, 100kg饲料中加200g, 对轻度腹水症可以治愈。
肉鸡腹水症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 篇7
1 病因
本病病因复杂, 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1 缺氧
肉鸡腹水症最早发现于高海拔地区, 普遍认为缺氧是该病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温, 要求鸡舍密闭, 通风差, 同时用煤炉取暖, 耗氧气, 人为造成了高海拔环境。
1.2 性别
公鸡发病率显著高于雌性肉鸡。
1.3 品种
该病多发生于肉仔鸡, 与肉仔鸡的生长速度过快有关。
1.4 饲喂高能日粮
日粮中能量水平过高, 尤其, 添加过多的动植物脂肪时, 腹水症的发病率极大提高。据报道, 给肉仔鸡喂高能饲料, 可使腹水症的发病率比喂低能饲料上升4倍。
1.5 维生素不足
日粮中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等缺乏, 尤其是硒的含量不足, 可促进肉鸡腹水症的发生。
1.6 冷刺激
鸡舍温度低、饮冷水, 这是该病冬季高发的原因之一, 寒冷刺激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诱因。
1.7 继发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某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等。
1.8 中毒
长时间使用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等药物。
2 临床症状
主要发生于肉仔鸡。发病时间最早为3日龄, 4~5周龄时高发, 死亡率高。
病鸡生长发育缓慢, 食欲不振或废绝, 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 两翅下垂, 呼吸急促, 鸡冠和肉髯发绀, 皮肤暗红, 有的发生腹泻, 体温正常。病鸡走路迟缓, 呈鸭子状。严重者站立困难, 腹围明显增大, 腹部下垂、着地, 呈现企鹅状, 腹部呈暗红色或青紫色, 呼吸迫促, 腹部触诊有明显的波动感, 腹部穿刺腹腔积液呈黄色。
3 病理变化
根据对病死鸡的解剖可见:病鸡皮下、肌肉瘀血, 发绀, 腹腔中积有大量的黄色, 清亮的液体, 其中有黄白色、半透明、絮状或胶冻样纤维蛋白凝块。心脏高度扩张, 体积扩大, 心腔积血;心包腔积有大量清亮液体。肺瘀血、发绀、水肿, 脾、肾、胃、肠均有瘀血。早期, 肝瘀血肿大;后期, 肝皱缩, 体积小, 质地较韧, 表面不平, 常有淡黄色胶冻样物附着。肾肿大, 充血, 肠道及肠黏膜严重瘀血, 呈暗红色, 肠壁增厚, 肠系膜瘀血。
4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肉鸡腹水症的诊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诊断。
4.1 临床特征
鸡冠和肉髯发绀, 皮肤暗红;腹围明显增大, 腹部下垂、着地, 呈现企鹅状;触诊有明显的波动感;穿刺液呈黄色。
4.2 剖检病变特征
腹腔中积有大量的黄色, 清亮的液体, 其中可能有黄白色、半透明、絮状或胶冻样纤维蛋白凝块;心脏高度扩张, 体积扩大, 心腔积血;心包腔积有大量清亮液体。脾、肾、胃、肠均有瘀血;肝瘀血肿大或肝硬化。
4.3 鉴别诊断
注意与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腹膜炎病鸡的腹腔中也有数量不等的渗出液存在。腹水症时, 腹腔液体呈淡黄色、透明, 似茉莉花茶茶水的性状。腹膜炎时, 渗出液浑浊、不透明、污秽, 颜色白、黄白、灰、绿乃至黑色不等。
5 治疗
治疗原则是清除病因, 改善饲养管理, 对症治疗。
5.1 腹水净拌料
连用5~7天。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600克吨, 连用5~7天。15天后再按正常量连用5~7天。用电解多维饮水, 连饮3~4天。
5.2 用脲酶制剂
脲酶抑制剂能降低肠道内氨水平, 减少肉鸡腹水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5.3 皂苷
肉鸡日粮中添加63毫克/千克丝兰皂苷, 能显著提高日增重, 明显降低腹水症的死亡率。
5.4 碳酸氢钠
在日粮中加入1%碳酸氢钠使日粮碱化, 可大大降低腹水症的发生率。
5.5 维生素C
早期在饲料中添加0.05%的维生素C, 对降低腹水症的发病率有较好的效果。
5.6 治疗原发病
如慢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5.7 维持疗法
病鸡恢复过程中, 口服速补电解多维或多维葡萄糖粉3~5天, 效果更好。
6 预防
6.1 改善环境条件
肉鸡场育雏时需一定温度, 为了保温会将通风减到最小 (特别是用煤炉供暖的鸡场) , 这样就容易造成鸡舍内积聚高量的CO、CO2以及尘埃等。鸡长期处于通风不良, 氧气缺乏的状态中, 很水症的发生。
6.2 改善饲养条件
6.2.1 限饲
激降到最低限度。
6.2.3 添加某些营养素
可降低腹水症的发病率。
6.2.4 防止毒物侵害
6.2.5 选育抗病品种
肉鸡腹水症的诊治 篇8
1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 缩头嗜睡, 独居一隅, 羽毛蓬乱, 反应迟缓, 步态不稳, 食欲减退, 饮欲稍增加, 呼吸轻度或硬化, 实质部有圆形斑点或结节, 表面常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胶冻样薄膜;肺显著淤血、水肿;肠道严重出血, 肠管变细, 内容物稀少;肾肿大、充血, 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较小, 皮下水肿;胸肌、腿肌瘀血。
2剖检变化
全身明显淤血, 有的腹部呈蓝褐色, 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淡红色或土黄色液体, 液体中混有纤维素块, 个别腥臭味, 心脏增大, 右心扩张明显, 柔软。心包积液呈淡黄色, 有的为胶冻样肺脏淤血肿大, 肾苍白肿大, 肠道充血, 全身肌肉不同程度充血。
3诊断
本病根据腹部膨大、呼吸困难和发绀等特征性临床症状, 结合大量黄色腹水和右心室肥大等病理变化即可确诊。患鸡最严重时, 突然拍翅倒地死亡。通常病鸡多表现为精神不振, 步态异常, 站立不稳, 以腹部着地, 两翅下垂, 冠和肉髯发紫, 呼吸困难, 后腹膨大, 呈青紫色。触诊腹部有波动感, 腹上侧松弛, 下侧紧张, 穿刺液呈黄色, 有的混有少量血液听诊有击水声、呼吸粗粝急促, 心跳加快。叩诊腹侧下部水平浊音, 上部臌音。鸡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重减轻, 生长停滞, 便秘下痢交替出现。4防治
水综合症病因复杂, 由于发病急,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所以, 在生产实际中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5治疗
一旦病鸡出现临床症状, 单纯治疗常常难以奏效, 多以死亡而告终。但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死亡和损失。
5.1用12号针头刺入病鸡腹腔先抽出腹水, 然后注入青链霉素各2万U, 经2~4次治疗后可使部分病鸡恢复基础代谢, 维持生命。
5.2发现病鸡首先使其服用大黄苏打片 (20日龄雏鸡l片/只/日, 其他日龄的鸡酌情处理) , 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 然后喂服Vc和抗生素。以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同时加强舍内外卫生管理和消毒。
5.3给病鸡皮下注射1次或2次1g/L亚硒酸钠0.1m L, 或服用利尿剂。
5.4应用脲酶抑制剂, 用量为125mg/kg饲料, 可降低患腹水征肉鸡的死亡率。
6预防措施
肉鸡腹水症病因复杂, 由于发病急,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所以, 在生产实际中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6.1冬季做到能保证鸡舍的温度、又使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 可预防腹水症的发生。
6.2可采取限饲来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又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6.3饲料中添加VC (500g/t料) 、VE (200g/t料) 来减少发病。
6.4严禁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相关文章:
腹水的治疗体会02-03
超滤膜行业政治分析02-03
宁德五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02-03
津市五中开学工作小结02-03
命运共同体02-03
恶性胸腹水02-03
腹水细胞学检查02-03
桂阳五中2012年度学校工作总结02-03
德令哈五中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总结02-03
2024年度太和五中安全工作总结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