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_新课改教案(精选2篇)
篇1: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_新课改教案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
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重点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阅读自学 试验探究 转换法 【教 具 】
弹簧测力计 烧杯 小石块 细线 水 【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1.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重力的三要素是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预设问题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呢?施力物体是谁?
2.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气体的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四(过渡语)下边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围绕预设问题对本节课进行自学。
五 教师与学生一起整合发现的新问题。
[合学解问](约26分钟)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1、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9 第一、二自然段 并观察图9-1和图9-2巨轮远航和热气球腾空(限时 5min)我知道了:
1、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 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一)探究液体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出测力计的示数G= N 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N,示数怎样变化?。F浮=G-F'= N 在这个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 浮力的大小与G和F,有什么关系?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探究空气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将充足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哪端下沉了呢?为什么?。
根据以上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能说出这节课我们学习求浮力的两个公式吗?
(三)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实验器材:
空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1个;足量的水;小刀1把。实验过程:
1.用小刀把空矿泉水瓶的瓶底切开,瓶口向下倒置过来;
2.在瓶颈处放上乒乓球,将瓶盖拧掉,向瓶里倒水使乒乓球浸没; 3.拧上瓶盖,继续向瓶里倒水。
实验现象:
1.拧掉瓶盖时,乒乓球 ;原因拧掉瓶盖时,乒乓球上面受到,下面没有受到。
2.拧上瓶盖时,乒乓球。原因拧上瓶盖时,乒乓球下面有水浸入,受到水一
个 并且大于,所以有浮力产生,乒乓球就浮起来了。
实验结论:
浮力是由于 【拓学再用】
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一起来做下列各题吧!1.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14.7牛,把它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是9.8牛,则此时金属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 牛。
2.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B、b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c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D、d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四.固学运用
(约5分钟)
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受到的启示和感悟。
2、课堂检测,运用本节课知识,完成相关测试题目。
【当堂测试】【测一测,你最棒】(每题10分,共80分,限时 4 min)
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20 B8 C28 D12 2.一切 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 物体上表面受到 的压力,这个压力 就是浮力。
4.一立方体的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表面距水面10c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为 N;方向。
5.物体重为G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6.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9.8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
N.7.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A.F1 B.F2 C.F3 D.F4
8、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浸在液体中,进行比较,你会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因为hA
h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以PA
PB ,(根据P=ρ液gh可知)所以FA
FB,(根据F=PS可知)
布置作业
1、必做: 课后作业1、2、3
2、选做课后作业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浮力 的
1、浮力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气体)对 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原因: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而产生浮力。
3、浮力测量方法: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压力差法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教学反思:
篇2: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_新课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点:
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正确选取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举出一些认为运动的例子。(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甚至地壳运动等等)
师:除了上面举的例子,还有什么东西在运动呢?(展示图片宇宙星系并解释: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亿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师: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大陆板块的相互挤压所产生的,说明我们脚下的土地也是在运动着的。
师:动物也在运动当中,那么呢?(展示图片:跑步、游泳)
二、推进新课: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运动的世界》,自然界的人,动物甚至植物等等都在运动,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三、自学设问
1.我们生活在一个()的世界里?请举例? 2.人们分别在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世界? 3.什么叫机械运动?简称什么? 4.什么是参照物? 讲授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过程
5.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6.参照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四、合学解问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3)交流结果如下
a.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都在运动。
b.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描述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述运动
c.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d.事先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e.观察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改变了就运动,不改变就静止。
f.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既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静止的物体;同一物体,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同;参照物一但被选定,我们认为它就是静止的;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一般选择地面或者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五、拓学再问
1.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2.乘客坐在“女王”号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油轮上奔跑的小孩
3: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以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以_____为参照物。
4:“月在云中穿梭,云从月旁擦过。”前一句是以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为参照物。
六、固学运用
1、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2、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七、布置作业:书本课后1和2题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与静
教学目标: 预设问题: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1)我们生活在一个()的世界里?请举例?(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2)人们分别用哪些方式来描述运动的世界?(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什么叫机械运动?简称什么? 教学重点:(4)什么是参照物?
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静止的判断(5)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学难点:
(6)参照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1)参照物的正确选取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
相关文章:
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反思02-07
老师的鼓励作文500字02-07
2007年资阳市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02-07
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02-07
盾构隧道排水研究论文02-07
党根本宗旨范文02-07
根本原因分析02-07
工作根本02-07
收入分配制度并非贫富差距根本原因02-07
把握根本提高实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