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作文600字之菊花「小学」

关键词: 常用字

状物作文600字之菊花「小学」(精选6篇)

篇1:状物作文600字之菊花「小学」

在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时节,我怀着对菊花的极大兴趣,来到了常州市红梅公园,观赏在此举办的菊花展览。

一进大门,便仿佛里身于花的海洋。花坛前,两盆大立菊傲然怒放,被无数朵小花簇拥着。看东边的花白似玉,西面的花红如火,在阳光下红白相映,格外美丽。草坪边,无数朵野菊花也竞相开放,好一派美景啊!

随着人流,我慢慢步入各个展位。只见层层登叠的菊花摆满了每个展台,有的含芭欲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炉中火,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这百花齐放、群芳争艳的花展,顿时让我感受到菊花使秋天变得五光十色,把公园映照得满地生辉。

瞧,放在展厅正中央的那菊中佳品“绿牡丹”,花辫丰满,色如翡翠,惹人喜爱;那白雪般的“白牡丹”洁白如玉,而“古都瑞雪”是画家一再观看的时象;以颜色奇特而出名的“墨菊”、“黑云”,红中带紫,红中透黑。特别得到摄影者的青睐;那“木兰换装”更逗人喜爱,它初开时呈青莲色,晚间变粉色,给人感觉得刚中带柔,英勇中又不失女儿气,活像女扮男装,尔后又悄然还其裙衣的花木兰;而耐人寻味的“二乔”,花朵半红半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

菊花如此多娇!自古以来不少文人观菊、赞菊,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伟大的老一辈革命家陈毅更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佳诗,表现了一位革命者不畏困难的英雄主义精神。

边看边想,我从内心油然升起一种对菊花的敬意。因为它高洁隽逸,默默无闻,不畏艰难傲放在秋寒中,风霜下。而我不正是要学习菊花的品格吗?如今的少年儿童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要建设21世纪的现代化中国,不仅要在顺境中茁壮成长,还要学会在逆境中得到锻炼,永远做一个时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爱菊花。

篇2:状物作文600字之菊花「小学」

好景不长。一天,几个穿着奇怪的人带着好多好多的“怪玩意”来到了森林,开始我还以为是什么好玩的东西,满怀期望的等待着,可古榕树长老却说:“孩子,这东西厉害的很,是我们树木的天敌,叫——斧子。”这一句话让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不过也许是古榕树爷爷看错了呢!抱着侥幸的心理,我耐心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正在这时,大树哥哥一声惨叫便倒在了地上。死亡的声音逐渐逼近,不怀好意的笑声将这儿这份神秘的宁静打破。就在这一刻,空气似乎凝固了!这里冷的使人窒息。美貌的花被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摘走;树被一个人拖走了;小鸟被一个男孩捉住了,折磨死了!荒凉惨败的场面让人想不到着曾经多么的美丽。

大雨纷纷扬扬的下了,如粉点大小的拳头砸在我骄绲纳砩希可疼了!太阳出来了,骄阳似火,照到我身上火辣辣的疼;口好渴啊,想去喝水可水却变得混浊不清。大树哥哥、小鸟妹妹,你们在哪啊?等待我的只有空荡荡的回音。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小鸟、大树,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是那样的开心,快乐。

人类呀!醒醒吧!把我们都杀了,对你们也没有什么好处啊!

篇3:小学生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不仅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的样子。再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准确写出了溪流经过时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比如:《乡下人家》中“几场春雨过后”,“在夏天的傍晚出散步”,“秋天到了”,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观潮》一文对潮水的描写就采用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而写,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还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体现爬山虎叶子的不同特点。又如:《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对榕树的描写采用了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大榕树时,则采用了动态描写,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六、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如:“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使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加显示了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篇4:小学阶段应加强状物作文的训练

一、状物作文应训练学生的观察顺序

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才能有条理。假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乱写一气,文章必然零乱。条理清楚的文章,应安排哪句话先说,哪句话后说。不仅连句成段须按一定的顺序,而且连段成篇也须按一定的顺序,这必然要求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外到内,或由远到近,或由表及里,或从整体到部分等等。有了顺序,构思时把观察的顺序变成写作的思路,文章便会井井有条。教师引导学生状物作文时应该做到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教师教《苹果》的状物作文时,学生写道:“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半红半青的。风一吹来,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苹果是那样的可爱,只有小姑娘漂亮的脸蛋能比得上它;苹果又是那样美丽,即使最贪吃的小孩子也舍不得一下子吃下它。”从四年级学生水平讲,她观察描写已经到位,联想足够丰富。可惜她只是观察苹果的外部,没有观察苹果的内部,作文戛然而止。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内部,教师操起小刀,把苹果切成两半。这位同学顿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马上写了“老师用小刀把苹果切成两半,苹果露出奶黄色的果肉,中心有几颗黑黝黝的籽。刚切开的苹果仍然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美丽,香味却更浓了。”在一个小小的动作中,老师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由表及里的观察训练。加上“外部”和“内部”的板书,同学受到由外而内写作顺序的训练。

二、状物作文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几个要素

状物作文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描写能力的培养须注意几个要素呢?回答是: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试分析一例:“天阴沉沉的,乌云翻卷着,像千万匹黑马在狂奔。遥远的天边滚来一声炸雷,好一会儿,一道闪电将长空划为两半,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云的颜色是黑色,形状是马群狂奔,声音是炸雷。描写事物抓住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能使文章达到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尝其物的效果。以学生作文为例:“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半红半青的。风一吹来,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你吃过苹果吗?苹果的味道和梨子差不多,甜津津的,只是水分少了些,但却比梨香得多。”这一段抓住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描写,惟妙惟肖地写出苹果的特点。状物有时还要抓住神态,如“最吸引人的是一对雄师,雄狮双眼怒视前方,眉骨略微突起。它们张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头上的鬃毛一缕一缕可以分辨,曲蜷的,像鱼钩;四散的,像盛开的菊花瓣。它们的鬃毛,半遮半掩它们的耳朵。这对狮子威严、逼真,要不是工艺品,还真会令人心惊胆寒呀!”学生的描写物是石狮,颜色仅深浅不同。但小作者抓住石狮的外貌、神态细致刻画,其中运用形状特点的描写和联想,如“鬃毛一缕一缕”“像鱼钩,……像盛开的菊花瓣,……”描写的石狮栩栩如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状物作文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苹果》的作文时,问:苹果什么形状?学生回答:“苹果既不是圆形,也不是橢圆形,不能描述。”老师抓住机会,及时切入说:“不能描述其实是一个机遇,事物面临不能描述时,漂亮的描述即将来临。这里教同学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当你不能描述某一事物时可采用联想,想一想苹果的外形和什么东西相类似,用苹果像什么表达出来。”恰到好处的启发使同学茅塞顿开,一位女同学说:“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用了比喻句,比用圆形、扁圆形描写好得多。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写《桔子》《金鱼》同样收到很好效果,如同学在《桔子》一文中写道:“桔子有的像小灯笼,有的像两凹的小皮球,有的像扁圆形的西红柿。”在《金鱼》一文写道:“金鱼很会打扮,有的像披上了金黄色的盔甲,有的穿上了黑色的大袍,有的套上了五颜六色的花衣裳。”有的小学生如鬼灵精。你一点拨,他们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会学生联想,学生写起作文来,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鲜明的印象。甚至有些同学在老师的启发下加以创造,将句子写成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文章生色了许多,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联想力。

篇5:优秀小学生菊花状物作文

随着阵阵秋风吹过大地,随着一个个苹果挂在枝头,随着一片片落叶在林间飞舞,随着一场场秋雨下遍大地。哦,秋天来了,秋天正是菊花开放的季节。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森林公园看菊展。

我们走进了森林公园,就看见各种各样的菊花欣然怒放,美丽极了!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用不同颜色的菊花摆成的一只大孔雀,孔雀下面有着绚丽多彩的菊花圈,显得更美了。我们还看见了用菊花摆 成的大象、兔子、牛······数不胜数。森林公园到处是欢声笑语呢!

已经玩到了四点半,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篇6:高三状物作文:菊花

你是多么顽强啊!不管是路边地头,不管是溪边泉下,不管是悬崖峭壁,只要有一块泥土,你就能无所畏惧的扎下根、长出叶、开出花,自信又微笑地迎风颤动。

你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娇丽,没有荷花的洁白高雅,没有桃花的妩媚动人,没有月季的争奇斗艳,虽然你的花苞是那么娇小,那么羞涩,可是你那傲然秋风的金黄色在万木凋零的万山丛中一下子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你那俏丽而不争春的娇态倾倒了来来往往多少匆匆而过的路人。

你不选择肥沃的土壤,你不选择温暖醉人的春天,你不选择繁花似锦的城市,你只愿扎根于这山泉叮咚、虫鸣鸟叫的大山怀抱中。层峦叠嶂的大山中,蜿蜒盘旋的小溪旁,突兀森郁的岩石下到处是你那金灿灿的、羞涩、娇小、浅笑的身影。你是忙于跋涉的路人最忠实的伴侣,看到你,跋涉的疲劳会渐渐忘却,看到你,征服自然的勇气会凭空增添;看到你,那娇小的金黄,给万绿丛中增添了几许妩媚。

你那纤细的花瓣,玲珑的花蕊,在清冷的秋雨中,犹如一首优美的钢琴曲的音符,叮叮咚咚地飘落满地的微笑。你那淡泊的神情,历经风霜雨打,静静地伫立在大山深处,述说着秋的心事,秋的情怀。你从一开始的星星点点,逐渐连成一大片,一大片,弥漫了整个山野,逐渐灿烂了整座大山。

只要有大山的地方就有野菊花。山在哪儿,你就在哪儿。你把自己逼上悬崖,在绝境的边缘完成一次次生命的超越。你是隐居静寂寥落的大山里的精灵,从花开柔媚到学会坚毅,傲然独对冷月寒霜。你与大山相依为伴,不离不弃。

野菊花长于山野,出身卑微,却全身是宝。你的浓密的枝叶喂大了农家院里的一头头猪崽,为农民的饭碗里增添了一丝荤腥;冬日枯干了的枝蔓又烧热了农家的灶头;谁家孩子、大人身上长了脓包,采摘野菊花的茎叶,煎汤内服兼捣烂外敷,不出三日痊愈;你的花晾干后,装成“菊花枕”,清肝明目,疏风助眠;你的花朵晒干后是泡茶喝可以清凉解毒。

淡定的从容,寂寞的美丽,坚韧的生长,丰富的药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一些情话的语录 下一篇:家乡的冬至美食初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