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安全鉴定对房屋裂缝的处理

关键词: 下作 裂缝 鉴定 房屋

在建筑工程中有许多老房屋, 建设年代久远且维护不当, 大多存在安全隐患, 需要女全鉴定。房屋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 因此, 鉴定和分析裂缝是女全鉴定下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 裂缝的概述

1.1 裂缝的含义

裂缝是固体材料某种不连续现象, 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 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但要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国内外设计规范及有关试验资料, 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控制标准如下: (1) 无侵蚀介质, 无防渗要求的, 控制在0.3mm~0.4mm。 (2) 轻微侵蚀介质, 无防渗要求的, 控制在0.2mm~0.3mm。 (3) 严重侵蚀介质, 有防渗要求的, 控制在0.1mm~0.2mm。砌体结构上的裂缝宽度, 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德国规定砌体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3mm。

2 裂缝的分类

建筑物的裂缝产生主要是由荷载、变形引起的, 结构材料本身的抗拉强度小于由荷载、变形引起的拉应力, 构件在薄弱处出现裂缝。裂缝分为荷载裂缝、变形裂缝, 根据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 民用建筑物上的裂缝由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20%, 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约占80%。由变形产生的裂缝, 在竣工后约一年内出现并继续发展, 地基沉降2~3年内进入稳定, 干缩变形1~2年即可完成, 温度裂缝经过1~2年后, 变形幅度可以稳定在一个很小范围内, 但随季节作周期变化。这种裂缝一般不会影响结构安全, 称无害裂缝。由荷载作用在构件上引起的裂缝, 随荷载的持续作用, 裂缝逐渐发展而不会自行稳定, 结果危及结构安全, 称有害裂缝。

3 老房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办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 城市中老城区的大量房屋因使用年限长久、外观破旧, 结构构件出现损坏, 很容易出现倒塌伤人的危险,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和安全。如何确保居民的住房安全, 维修加固这些已超过使用期 (一般为五十年) 的房屋, 成为目前房地产管理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老城区中的房屋多数为砖混结构, 房屋的砖砌体出现裂缝是普遍存在的损坏现象。砖砌体出现的裂缝轻的影响外观, 严重的可能破坏砌体的承载力, 甚至引起房屋倒塌伤人。在许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重大事故的预兆, 因此, 认真分析鉴定房屋裂缝产生的原因, 对症下药给予妥善的加固处理, 保证老城区房屋的安全使用。

3.1 老城区房屋砖墙砌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

(1) 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 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产生相对位移, 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承受强度时, 砌体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与地面成约45°左右的夹角, 形成上宽下窄, 斜缝朝向凹陷处 (沉降大的部位) 鉴定中如发现有这种裂缝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妥善解决引起裂缝产生的地基沉降问题。

(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砌体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的收缩, 或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 当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的承受强度时, 砌体就会出现开裂。鉴定中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砌体长度太长, 砌体在顶层或基础处伸缩出现开裂裂缝。此外, 由于混凝土屋盖板、混凝土圈梁、混凝土柱与砌体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也会使墙体产生分离裂缝。这种裂缝如果不是太大, 一般不会对房屋安全造成太大的影响。

(3) 建筑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砌体出现裂缝。

在鉴定中我们对砌体开裂进行了统计分析, 使用煤渣、灰砂等轻质砖的砌体极易产生裂缝, 主要原因是煤渣、灰砂等轻质砖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与普通粘土砖不同, 其线膨胀系数与粘土砖亦不相同引起的。

(4) 构造措施处理不同造成砌体出现裂缝。

不少砌体结构由于墙体结构布置不当, 构造柱设置不合理, 梁垫设计处理不妥等原因也会造成砌体容易出现裂缝。此类裂缝应注意裂缝增大产生的倾斜倒塌损坏等的影响, 鉴定中视倾斜程度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5) 建筑物使用年代过久结构强度降低出现裂缝。

一般情况下, 房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 大自然的风化和人为造成的损伤, 都会使房屋砌体的强度出现风化及开裂现象。鉴定中对超出使用期限的一般建筑物, 如出现严重风化朽蚀开裂损坏的, 仅作一般的维护加固处理, 可能意义不大, 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拆除重建为好。

4 裂缝的维修处理与加固技术

4.1 灌浆补强加固法

当裂缝较细、裂缝较少、裂缝已基本稳定时, 可采用灌浆加固的方法。根据以往的试验表明, 灌浆后加固的砌体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砌体的强度。灌浆用的材料有纯水泥浆、水泥砂浆, 水玻璃砂浆或水泥石灰砂浆。在砌体灌浆处理中, 一般采用纯水泥浆;当实际裂缝宽度大于5mm时, 可采用水泥砂浆。

4.2 嵌补加固处理法

当裂缝较宽且数量不多时, 可在裂缝相交的灰缝中, 用高标高砂浆和细钢筋填缝, 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处理, 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砼楔子加固与墙体等厚, 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2/3后再填缝。

4.3 外部加固处理法

当裂缝较多时, 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Φ6@100~300 (双向) 或Φ4@100~200。用混凝土楔子或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 楔子或螺栓间距约500mm左右, 呈梅花形布置。施工前应将墙体的粉刷层除干净, 抹水泥砂浆前应将砌体淋湿, 抹水泥砂浆后养护至少7天。

4.4 增设钢拉杆加固法

当墙体因受水平推力, 产生不均匀沉降, 温度变化引起伸缩倾斜损坏, 墙体产生较大的裂缝或外纵墙与内横墙拉结不良时, 可用钢筋或型钢拉杆予以加固。

4.5 增设圈梁处理法

当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时, 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 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 截面至少120×180mm, 配筋可采用4Φ10~4Φ14, 箍筋Φ6@200~250, 每隔1.5~2.5m应有牛腿 (或螺栓, 锚固件等) 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 浇筑圈梁时应将墙面凿毛、淋水, 以加强粘结。

对砌体过梁的裂缝, 可采取增设钢筋2Φ16, 填补高强度砂浆 (M10以上) , 或增加钢筋混凝土过梁的方法。

4.6 其它加固处理法

近年来对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或面积较大时, 还可采用碳纤维加固法和高强不锈钢加固法等。对旧建筑物应定期对房屋结构进行使用安全鉴定。从而判定房屋的结构安全性能及使用性能, 并及时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分析并及时维修加固。

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较小, 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且复杂, 在很大的程度上只能预防。一旦出现裂缝则要注意观察, 必要时采取灌浆或加固措施以阻止裂缝的开展, 对裂缝进行控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裂缝的含义和分类, 针对老房裂缝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对于其原因以及处理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安全,鉴定,裂缝,加固

参考文献

[1] 郅伦海, 周会平.浅谈建筑结构的鉴定与加固[J].国外建材科技, 2006 (1) .

[2] 沈忱.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中的裂缝调查[J].山西建筑, 2006 (5) .

[3] 陈金朝.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6 (2) .

[4] 刘锡军, 祝明桥, 王齐仁.房屋结构损伤及安全性评估实例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2)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房屋安全鉴定合同 下一篇:市音乐名师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