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抑郁药物

关键词:

抑制抑郁药物(精选十篇)

抑制抑郁药物 篇1

关键词:抑制抑郁药物,米氮平,合成方法

米氮平是全世界首个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可以抑制抑郁的药物。在1994年研制成功并上市,随后两年通过美国FDA认证,已经在70多个国家推广使用。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抑制抑郁药物。本次实验参考《中国新医药杂志》和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相关参考文献,以环氧苯乙烯和N-甲乙醇胺为原料,采用新的合成途径,经过酯化,在醚醇混合溶剂里面用硼氢化物进行还原制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熔点通过ERS-2A型号的毛细管熔点测定仪进行检测,核磁共振氢用DRX-500型号超导核磁共振谱仪器测定,采用薄层层析硅胶GF254,采用Nicolet 750型号的红外光光谱仪器,内标为四甲基硅烷。氧化苯乙烯、N-甲基乙醇胺、2-氨基烟酸等实验用品均采用常州市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其它用品在市场上购买。

1.2 合成方法

(1)合成N-(2-羟乙基)-N-甲基-羟基-苯乙胺。在160 ml的三颈瓶中加入14 ml氧化苯乙烯和32 ml二甲基甲酰胺,对其进行加温到82℃,均匀搅拌后滴入9 ml N-甲基乙醇胺,温度控制在80~85℃,全程监测观察直至N-甲基乙醇胺消失为止,待反应3 h后可以得到黄色粘稠液体,用于下一步实验。在冷水冷却作用下,在压硫酰氯中缓缓滴入二醇,然后进行科学加温回流2 h左右,进行降压措施蒸发掉亚硫酰氯,得到棕红色粘稠流动液体。加入石油醚进行快速洗涤,可以得到实验所需要的黄色固体,采用丙酮重新结晶得到白色片状固体盐酸盐。此时熔点达到125~126℃[1]。把盐酸盐泡入水中,均匀搅拌,用碳酸钠调和碱性,水层用乙醚萃取,用污水碳酸钾进行干燥,去除溶剂。

(2)把大约4 g重的2-氨基烟酸添加到60 ml无水乙醇里面,在1 h内缓缓滴入3 ml亚硫酸氯,注意这个步骤的全部过程都是在并浴搅拌下进行的[2]。滴完以后进行升温措施,升温至50℃左右,保持1 h,待各种制剂进行充分反应变成清澈液体,然后继续升温直到开始回流,回流一段时间后,仔细观察通过减压蒸出超过实验用量的乙醇和亚硝酸氯。在真空恒温41℃的环境下进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

(3)把干燥好的固体重新投入到三口瓶中,加入42 ml的氯仿,再用冷水冷却,用力搅拌输入氨气,把化学反应温度控制在5℃以下。输入25 min左右的氨气,直到瓶口没有刺鼻的氨味。得到白色糊状物质,进行过滤,滤饼采用氯仿进行洗涤。把洗液和滤液进行有效合并,高度浓缩除掉氯仿,得到大概4 g左右的无色片状晶体。从而合成2-氨基烟酸乙酯。合成2-氨基-3-吡啶甲醇和4-甲基哌嗪盐酸盐采用上述仪器和试剂,参考文献[1,2],得到淡黄色油状物质进一步减压除掉溶剂,从而得到白色结晶固体,进行米氮平的合成。

2 讨论

本次实验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科学有效探索,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对产物的纯度影响很大,同时采用氧化苯乙烯过量,产物经过丙酮重新结晶纯化后和氧化苯乙烯分离了,如果采用氯仿作为溶剂,可以有效控制氯化反应,去除残余的亚硫酰氯,有效避免在水解反应过程中国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

近年来,根据最新医学研究指出,由于米氮平在治疗中对人体细胞色素P450酶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也很少引起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本文中通过对抑制抑郁的米氮平合成方法分析,和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根据《中国新医药杂志》在直接胺烷基化条件下形成哌嗪环,进一步在浓硫酸下闭环,采用氯仿萃取但是本次实验改用酸性脱色后用甲苯萃取,得到的产品,纯度高、色泽良,同时工艺流程较短,成本低,较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参考文献

[1]杨玉社,郭柏淑,陈凯先,等.一种制备抗抑郁药物米氮平的方法.中国新医药杂志,2011,12(4):241-246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篇2

1、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室研究,复方药对抑郁症的治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学者以抗抑郁剂麦普替林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国内外常用多种量表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其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麦普替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轻微。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丹栀逍遥散可提高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改善单胺递质的失衡,促进大脑神经元再生,亦可降低血清皮质醇(CORT)、白介素-6(IL-6)水平,减轻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HPA)轴的激活状态,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表明丹栀逍遥散可调整抑郁症患者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2、乌灵胶囊:成分源于我国珍稀药用真菌乌灵菌,是一类新药。适用人群广泛,包括老人和儿童。乌灵胶囊与帕罗西汀、黛力新对照治疗轻、中度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该药能提高血脑屏障对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一氨基丁酸(GABA)的通透性,使二者在中枢的含量增加,提高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使GABA的合成增加,提高GABA受体的结合活性,使其镇静、抗焦虑、抗癫痫和脑保护作用得以更好表现。

3、解郁丸:是在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以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为基础,配伍百合、郁金、合欢等药物组成。使用解郁丸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可以明显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提示解郁丸疗效与麦普替林疗效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实验室研究表明,解郁丸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能拮抗利血平及阿扑吗啡以降低小鼠体温,并能提高5-HT诱导以增加小鼠甩头次数,与氟西汀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解郁丸具有抗抑郁作用。

抗抑郁药物是鸡肋吗? 篇3

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物活性的物质,但患者以为自己服用的是真的药物,因此会期望自己好转,这种心理暗示以及一些其它未知的效应会给患者带来正面效应。这并不局限在抑郁症上,安慰剂还有助于减轻疼痛,帮助消化,还能缓解帕金森病等。神经科学家通过观察那些服用安慰剂的帕金森患者的脑电图,发现他们的大脑正在模仿抗帕金森药物起治疗作用。尽管安慰剂看起来并不如药物或手术治疗那么实在,但它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

但是安慰剂并不是对所有的患者都能达到一样的效果。首先一些精神异常的人本身便会自己慢慢恢复,安慰剂可能只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恢复得更快一些。一些因为离婚、失业、失去亲人而陷入抑郁的人群,可能不服用药物,也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走出情绪的低谷。其次,抑郁症患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轻度抑郁症患者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一样。例如青少年常患的是“非典型抑郁障碍”,他们对那些不常用的药物反应比较好。如此一来,把所有抑郁症患者对安慰剂和抗抑郁药物的反应混为一谈显然是在混淆视听。

对于那些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安慰剂。同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工作的克莱因博士着重于评估精神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他于19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药,那段时间关于精神病药物和诊断的理解还不是很完善,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的人通常都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克莱因在实习期间负责照料患精神病的退伍军人时,发现抗抑郁药物能达到精神分析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服用了6个星期的抗抑郁药物后,一位30年没有说过话的军人开口问他:“嘿,医生,我什么时候能从这个地方出去?”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并不全都是“化学约束剂”,它们也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死灰复燃。

如果因为害怕药物,而一味拒绝服药,抑郁症又迟迟无法得到缓解,这显然是极其不明智的。如果医生认为患者已经达到重度抑郁程度,而且光靠心理分析或者行为认知疗法已经不足以起到良好效果,那么患者还是应该遵从医嘱服用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的新发现

为了让抗抑郁药物起到更好、更安全的效果,科学家们一直都在不断开拓和研究之中。

鼻腔喷雾式抗抑郁药 美国士兵的自杀率居高不下,为了消除士兵因为抑郁情绪而产生的自杀念头,美国军方出资请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库贝克博士研发更为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他发现,一种名为TRH的荷尔蒙能够起到明显的抗抑郁效果。但是人体的“血液-大脑防线”出于自我保护目的,会挡住血液中的荷尔蒙或者神经递质进入大脑,因此口服或者注射TRH也就无法通过血液到达大脑并产生抗抑郁作用。为了翻越这道屏障,库贝克希望把TRH制作成为鼻腔喷雾,让这种神奇的荷尔蒙能够畅通无阻地到达大脑。但要实现这个计划可能还得花上1年时间,而之后还需要2~3年的临床试验。

抑制抑郁药物 篇4

关键词:止痛药物联合抗抑郁药物,抑郁状态癌痛

部分癌症患者会有疼痛症状, 晚期癌症尤为多见。癌痛可引发心理异常及生理变化, 对正常治疗及正常生活有极大负面影响, 癌痛与抑郁情绪相互影响, 不及时控制会形成恶性循环[1]。本研究在常规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基础上分别联合盐酸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抗抑郁, 并对比两种联合疗法抗抑郁、止痛效果,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伴疼痛状态及抑郁情绪的肿瘤患者, 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 (51.2±6.8) 岁;食管癌1例, 鼻咽癌1例, 胆囊癌2例, 胰腺癌2例, 胃癌3例, 肝癌5例, 肺癌6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7例;年龄21~71岁, 平均年龄 (51.8±5.9) 岁;食管癌1例, 胆囊癌1例, 胰腺癌3例, 胃癌3例, 肝癌5例, 肺癌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年龄≥20岁, 可独立配合规范用药及临床观察、评价; (2) 预计生存期≥8周; (3) 伴中度及重度慢性疼痛且有抑郁情绪, 疼痛数字分级法NRS≥4, 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20。

1.2 方法

止痛治疗:两组均在无干扰环境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止痛治疗, 用量为25~130μg/72 h[2]。研究组抗抑郁:在常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常规抗抑郁基础上, 联合25~50 mg/d盐酸文拉法辛抗抑郁治疗[3]。对照组抗抑郁:在常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常规抗抑郁基础上, 联合25~50 mg/d阿米替林抗抑郁治疗。

1.3 评价标准

止痛效果:疼痛数字分级法 (NRS) 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抗抑郁效果: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评价抗抑郁效果, 20分及以上为抑郁。生活质量:行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治疗态度、自身疾病认识6项生活质量指标评评价, 1分为完全障碍, 5分为无障碍[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对比应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研究·

2.1 抑郁及疼痛改善效果

研究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为 (10.16±0.38) 分、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为 (3.58±0.23) 分,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结果 (P<0.05) 。见表1。

2.2 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研究组治疗后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治疗态度、自身疾病认识6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由于同期对照组结果 (P<0.05) ,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口干6例, 嗜睡3例, 多语3例, 视物模糊1例,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在无干扰环境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常规止痛治疗及常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常规抗抑郁基础上, 分别联合盐酸文拉法辛、阿米替林抗抑郁, 结果证明, 联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结果, 证实常规止痛和抗抑郁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可有效改善癌痛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疼痛状况, 直接减轻患者精神及生理压力, 另外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治疗态度、自身疾病认识6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且由于同期对照组结果, 证实常规止痛和抗抑郁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可改善各项生活指标, 本组患者无不良反应也充分体现了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对照组所用的阿米替林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此种药物可阻碍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作用, 通过干扰乙酰胆碱而对抗抑郁, 此药的抗抑郁效果尚可, 但用药期间产生口干、嗜睡等系列副作用, 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5], 综合临床效果不尽人意。该药进入机体后7~14 d方可起效, 虽无口干、便秘等毒副作用, 安全性高, 但其见效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此种药物的应用。本次研究采用的盐酸文拉法辛不仅克服了氟西汀见效慢的弱点, 还保留了其毒副作用少的优点, 安全有效。总之, 笔者建议在常规止痛基础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抗抑郁, 提升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茹鲜·吾斯曼, 张国庆, 古丽娜·阿不都克里木等.止痛药物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癌痛临床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1 (9) :1208-1210.

[2]茹鲜·吾斯曼, 张国庆.抗抑郁药物对伴有抑郁状态癌痛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9, 5 (5) :339-342.

[3]白金鹏.镇痛药物联合镇静药物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师杂志, 2012, 19 (1) :51.

[4]韩磊, 陆汉红, 李春浩等.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12 (5) :506-509.

正确对待抗抑郁药物的使用 篇5

其实,对抗抑郁药物完全没有必要如此紧张。因为这些药物在进入临床应用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层层审核,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完全不必有顾虑。

目前,关于药物治疗抑郁症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心理疾病只需要心理治疗,不需要服用药物。

由于心理疾病病因的复杂性,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有人误认为心理疾病只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就可以了。事实上,为了取得好的疗效,治疗心理疾病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往往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目前我国常用的抗抑郁药有十几种。根据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① 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多虑平、氯米帕明等;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咯贝胺;③ 四环抗抑郁药,如麦普替林;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简称SSRI),如赛乐特、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⑤新近出现的双递质作用剂,有曲唑酮、万拉法新、米氮平等;⑥其他有达体郎、路优太等。

三环抗抑郁药在临床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四环抗抑郁药在临床使用也有30年的历史。这两类药抗抑郁疗效肯定,价廉物美。缺点是药理作用复杂,不良反应比较多,可出现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不畅、心率加快、心电图异常、血压改变等。而且一旦过量服用,对病人非常危险。

SSRI类抗抑郁药(比如赛乐特)在临床使用已有十几年了,能安全有效地抗抑郁,已成为欧美处方量最多的抗抑郁药。这类抗抑郁药的疗效与传统抗抑郁药(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相当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非常安全。而且,这类药的临床应用领域还在不断被开发,比如赛乐特还有优异的抗焦虑作用。SSRI类药物治疗剂量固定,服用方便,多数患者只要每天一次,每次一片。当然这类药物的价格比传统抗抑郁药贵,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有困难。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不宜与其他类抗抑郁药合用,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加重不良反应。双递质作用剂和其他抗抑郁药的上市,为患者服用三环、四环类和SSRI类抗抑郁药疗效不佳时换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误区之二:担心抗抑郁药服药时间长会影响思维、智力,甚至会成瘾,所以常常不愿坚持服药,或者症状稍缓解就自作主张减小剂量,甚至停药。

抑郁症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如果不足疗程就停止服药、或者随便减少剂量,就会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导致病情反复发作,预后差。因此,停药和减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且,抑郁症患者突然停药还会出现停药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失眠等。这就好比糖尿病患者突然停药,会导致血糖升高,而高血压患者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升高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抗抑郁药不是麻醉药,它们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一样,没有药物依赖和成瘾性。随着治疗的进行,药物剂量不会越用越高。停用后,也不会造成患者躯体依赖,不会使患者念念不忘、强烈渴求、想方设法使用所用过的抗抑郁药。服用抗抑郁药也不会使患者变傻,相反会使本来没有活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悲观消极的患者重新恢复活力,动作恢复正常,消除低落情绪和悲观消极的态度。长期使用抗抑郁药也不会导致痴呆。

抗抑郁药物应用新进展 篇6

1 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RIMA) [1]

吗氯贝胺 (moclobemide) 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选择性MAO-A亚型抑制剂, 它克服了反苯环丙胺和异唑肼等经典MAOI抗抑郁药的肝脏毒性和奶酪效应的致命缺陷。吗氯贝胺选择性地作用于MAO-A, 对M A O-B的抑制作用短暂而轻微。M A O-A是中枢N A和5-H T的代谢主酶, 该药物使中枢单胺类介质破坏减少, 在突触间隙内的浓度增加, 从而使情绪高。它对其它部位如胃肠道粘膜和肝脏中MAO抑制作用轻微而短暂, 从而使奶酪增压效应明显减少, 使患者在用药期间无需严格控制奶酪饮食, 同时不产生明显的肝脏毒性。

研究表明, 该药具有广谱抗抑郁作用, 对内源性和外源性抑郁有明显改善。在100~600mg/d的治疗剂量范围内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该药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患者尤为适用, 也可使用于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 用TCA无效的抑郁患者, 非典型性抑郁和伴焦虑的老年患者, 改善睡眠质量是其特点之一。与老一代MAOI相比, 该药在替换其它抗抑郁药治疗时无需间隔清洗期, 停药24h内MAO功能活性完全恢复。副作用少, 多见的为恶心和失眠, 无抗胆碱能作用和心脏毒性, 很少引起体重增加, 过量无生命危险。

2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 S) [2~3]

氟西汀、帕罗西汀 (Paroxtine) 、舍曲林 (Sertraline) 、西酞普兰 (Citalopram) 、氟伏沙明 (Fluvoxamine) , 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类新型抗抑郁药, 它们属于SSRI S, 具有共同的药理作用, 抑制5-HT突触前膜的再摄取, 进而提高突触间隙的5-HT浓度, 达到抗抑郁作用。由于这些特点, SSRI S在保持了经典抗抑郁药疗效的同时, 显著减少了由于作用于其他受体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和应用证实, SSRI S对于重症抑郁的疗效与经典的TCA相当, 起效时间差异也不大, 一般需要2~3周左右, 但药理作用上的高度选择性, 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尤其是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困倦和疲劳、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而且临床应用的安全范围较TCA显著加大。同时, 此类药物用法多简单, 服用方便, 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不需逐渐加量, 尤其适合于抑郁症病人的门诊治疗。

5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差异较大, 帕罗西汀和舍曲林是单体异构体, 氟西汀和西酞普兰为消旋体, 氟伏沙明的无光学活性。不同的药物对5-HT的选择性抑制强度有区别, 在对5-HT回收的抑制强度上, 舍曲林、帕罗西洒和西酞普兰较强;对受体作用的选择性是导致治疗中产生副反应的原因, 5种药中的西酞普兰对受体的亲和力最低, 副反应相对较少, 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对受体的影响大, 副反应相对较多。

SSRIS主要经胃肠吸收, 均在肝脏代谢。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的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其它两种则否。一般来说, SSRIS类药物的抗焦虑及镇静作用较弱, 对伴有严重焦虑和失眠的病人, 应当合并使用抗焦虑药。SSRIS不能与MAOI合用, 以免导致5-HT综合征, 需用MAOI时, 至少应停用SSRIS1~2周。SSRIS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功能紊乱, 部分病人有失眠、焦虑、性功能障碍, 一般不影响治疗。

3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 (Na SSA) [4~5]

米氮平的抗抑郁作用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α2肾上腺素受体导致去甲肾上腺素 (NE) 释放增加, 剌激5-HT能的神经元胞体上的α1受体引起5-HT释放增加, 其阻断5-HT2和5-HT3受体的作用则可促进5-HT1A受体介导的5-HT传递;同时阻断5-HT能神经元末梢的突触后抑制性α2受体, 也可促进5-HT释放, 最终通过促进NE和5-HT神经传递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种双重作用机制可能也是其起效较快的主要原因。

米氮平的抗抑郁效果与TCA类相当, 与SSRIS类的氟西汀和西普肽兰相当, 而用药早期的效果较上述两药为优。对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 米氮平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其机理可能与阻断5-HT2和5-HT3受体有关。米氮平是5-HT2和5-HT3受体的突触后阻滞剂, 也是组胺H1受体阻滞剂;对肿瘤患者可缓解抑郁, 同时可作为辅助的镇痛剂和止呕药, 在镇静和剌激食欲方面有一定效果。

米氮平在治疗剂量范围内 (15~45mg/d) 呈现线性的药物动力学性质;口服吸收良好, 2h内血浆浓度达到高峰,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口服半衰期为20~40h, 85%以上从尿中排泄, 其余从粪中排泄;治疗3~5d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米氮平对细胞色素P450 (CYP) 1A2、CYP3A4和CYP2D6同功酶的影响较少。肝、肾损害患者及老年患者其清除率下降, 应谨慎增加剂量;孕妇及正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禁用。常见副作用为口干 (25%) 、嗜睡 (23%) 、过多镇静 (19%) 、食欲增加 (11%) 、体重增加 (10%) 。

4 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 S) [6~10]

文拉法辛 (Venlafaxine) , 商品名博乐欣, 是一种具有独待化学结构和神经药理学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 它通过阻滞NE和5-HT两种递质的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该药对DA和苯二氮类受体有较少或几乎没有结合力, 对MAO、毒蕈碱能、胆碱能、α1、α2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也无作用, 对组胺H1受体作用也微弱, 因此副作用少。动物实验发现, 文拉法辛无论短期或长期用药, 均能减少c AMP的释放, 因而引起β受体的下调节作用, 这可能是该药比目前使用的其它抗抑郁药起效快的原因。

文法拉辛既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药, 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焦虑药 (包括惊恐障碍的治疗) 。有人比较了文法拉辛、氟西汀及安慰剂治疗抑郁和GAD (抑郁与广泛性焦虑) 共病的12周疗效, 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减分率方面只有文法拉辛与安慰剂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文法拉辛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舍曲林疗效相当, 优于麦普替林, 而副反应远低于上述诸药, 且起效快。该药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副作用轻, 无成瘾性, 最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 (6%) 、嗜睡 (3%) 、失眠 (3%) 、头痛 (3%) 。其它SNRI S还有米那普郎 (milnacipram) 、多罗西汀 (duloxetine) 等, 正在临床试验中。

5 5-HT拮抗/回收抑制剂 (SARI) [11~12]

较早的SARI是曲唑酮 (trazodone) , 它能抑制5-HT的回收, 从而消除抑郁;它又能拮抗5-HT2受体, 所以没有抑制性欲的副作用;它会阻断H1受体, 因此嗜睡镇静作用很强, 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睡眠;对α受体的阻断, 故比较容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此药半衰期较短, 每天要服药2~3次, 常用治疗量为200~500mg/d, 应与食物一起服用, 以免血压下降而头昏恶心。

尼法唑酮 (nefazodone) , 结构与曲唑酮 (trazodone) 相类似, 它能抑制5-HT的回收, 又能抑制NE回收, 这是与曲唑酮的不同之处。抑制NE回收作用抵消了阻断α受体所致体位性低血压反应, 也没有阴茎勃起的副作用。对H1受体的影响较小, 嗜睡反应轻;拮抗5-HT2受体的作用很强, 因而不会抑制性欲。半衰期较短, 只有2~5h, 每天至少服药2次。

6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收抑制剂 (NDRI) [1~13]

NDRI的代表是布普品 (bupropion) , 又称丁胺苯丙酮, 是一种胺基酮, 为多巴胺再摄取阻滞剂, 代谢产物羟化布普品对DA和NE都有回收抑制作用。它对于抑郁症的疗效与标准抗抑郁药相当, 而副反应较少。由于对5-HT的回收没有抑制作用, 所以对食欲和性欲都没有影响。剂量较大时, 有诱发癫痫的可能。其半衰期较短, 所以每天要服药2次以上。该药对睡眠过度、进食过度的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尤其有效。本药还被用以戒烟, 据称可以减轻烟草戒断症状及抽烟欲望。

7 其它新药

根据神经细胞内两种信号放大系统 (第二信使) “失平衡”一腺苷环化酶系统功能低下而磷酸酯酶C系统相对亢进, 形成抑郁症的理论而设计的罗利普兰 (loripram) , 能增加NE的合成和释放, 又能抑制c AMP分解, 对5-HT、NE或DA没有抑制回收的作用, 对ACH (乙酰胆碱) 或MAO也没影响。临床试验表明对抑郁症有效。

抑制抑郁药物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徐州精神病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2]中老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评分≥17分,排除标准[4]:(1)有药物禁忌证患者;(2)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患者;(3)入组前3个月参与其他药物干预试验患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NRIs组和SSRIs组,各50例。SNRIs组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5±3.7)岁;病程12~24周,平均病程(17.5±5.3)周。SSRIs组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9±4.2)岁;病程10~26周,平均病程(18.1±5.0)周。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本院医学伦理相关部门审核并认可,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SNRIs组给予口服文拉法辛胶囊(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20038)治疗,起始剂量75mg/d,每隔2周根据病情提升剂量,最高剂量不得超过225mg/d。SSRIs组则给予口服帕罗西丁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106)治疗,起始剂量20mg/d,每隔2周根据病情提升剂量,最高剂量不得超过50mg/d。疗程均为12周。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1)采用HAM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包含情绪、罪恶感、自杀等17个维度,每项0~3分或0~2分,共计44分,分数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严重;(2)采用成人版韦氏记忆量表(WMS-RC)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水平,包含个人经历、时间、空间等7个维度,得到的粗算分数转化为量表分,再与对应的年龄等值记忆商表对照而得出记忆商(MQ),分数越高代表认知水平越高;(3)总体治疗效果评价参考《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第三版(CCMD-3)》,显效:HAMD评分减分率≥80%;有效:HAMD评分减分率为50%~79%;无效:HAMD评分减分率<50%[5,6]。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4)记录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与认知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MQ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NRIs组HAMD评分低于SSRIs组,MQ评分高于SSR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SNRIs组治疗效果优于SSR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4,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SNRI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SSRIs组为2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0,P>0.05,见表3)。

3讨论

据最新全球范围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抑郁症在世界致残率中排第4位,预计在2020年达第2位,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情感类精神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占比较大[7]。抑郁症常伴有睡眠与情感障碍,若不给予及时治疗,将有自杀倾向,并且反复发作,应予以重视。除传统的心理干预、内分泌调控、电生理治疗等治疗手段以外,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干预为主,其中以SSRIs与SNRIs最为常见[8]。SSRIs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有效增加5-HT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以帕罗西丁最为常见[9]。SNRIs则通过抑制神经突触部位对NE/5-HT的再摄取,抑制多巴胺吸收,改善精神症状,以文拉法辛最为常见,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新型的抗抑郁药物[10]。本研究结果显示,SNRIs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SSRIs组,MQ评分高于SSRIs组;SNRIs组治疗效果评价明显优于SSRIs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可见,文拉法辛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和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SNRIs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 比较SSRIs与SNRIs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徐州精神病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NRIs组和SSRIs组,各50例。SNRIs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SSRIs组给予帕罗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与认知水平、总体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记忆商(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MQ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NRIs组HAMD评分低于SSRIs组,MQ评分高于SSR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RIs组临床疗效优于SSR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RIs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抑郁症,SSRIs,SNRIs,药物毒性

参考文献

[1]冯慧,刘义,余正和,等.疏肝养心针刺法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0):3722-3726.

[2]贾丽红,王文科.碳酸锂与丙戊酸镁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对抑郁症的疗效及转躁的预防[J].四川精神卫生,2015,28(1):4-6.

[3]刘雪琴.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SSRIs治疗伴焦虑状态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对性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3841-3843.

[4]刘义,冯慧,莫亚莉,等.针刺对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增效作用及调节TH1/TH2平衡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8):1927-1929.

[5]郭静,曾粒,陈建军.噻奈普汀与SSRI类药物比较治疗抑郁症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6):847-852.

[6]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47(3):59-63.

[7]路亚洲,李晓虹,任艳萍,等.SSRI和SNRI药物对未治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5):330-333.

[8]王娟,禹顺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基因多态与抗抑郁药物疗效的关联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7):420-424.

[9]高明,程文桃,林力,等.新型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海峡药学,2014,26(4):89-91.

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 篇8

1 抑郁症的概述

广义上的“抑郁症”其实指的是一大类心理障碍, 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包括许多不同的障碍, 其中主要有:重性抑郁症和慢性抑郁症。其他有比如, 抑郁性神经症, 反应性抑郁, 产褥期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 等等。狭义上的抑郁症是指重性抑郁症。

2 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国内的诊断标准, 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 患者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 并且至少包括症状 (1) 和 (2) 中的一个, 就可诊断为抑郁症。 (1) 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 或者是由患者自我报告 (例如, 感到伤心, 心里空空的) , 或者是通过旁人的观察 (例如, 暗暗流泪) ; (2) 在每天大部分时间, 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患者自我报告, 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 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 (正常体重的5%) , 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4) 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 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 (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 旁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 (6) 每天感到疲劳, 缺乏精力; (7) 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或者自罪自贬 (可能出现妄想) 。这不仅是普通的自责, 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 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 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 ; (9) 常常想到死 (不只是惧怕死亡) , 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 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 甚至有自杀行为。

3 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如下

3.1 寻找更多的乐趣

对于轻度抑郁, 这很有用。“快乐需要行动”, 努力让自己不要忧郁, 比如, 拜访朋友, 接受按摩, 养养宠物, 装饰一下屋子, 上上课, 度度假。如果这些都没意思, 你可以做以前取乐的事情。

3.2 认知疗法

你无法说服自己, 走出抑郁, 但你可以不要继续让自己走入更深的抑郁。认知疗法, 又称认知重组, 可以教会人们认识并矫正抑郁思维。如果你在工作中犯了错误, 你可能会想“我太没有用了, 我真是不可救药”, 继而陷入抑郁。这是一种扭曲的思维, 将小错误夸大为大灾难。使用了认知疗法, 反应就不一样了:“哦, 我犯了一个错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还好, 我的老板和同事知道我不是经常犯错误的。而且, 这次错误是很容易改正的。”美国国家心理卫生协会 (NIMH) 的研究表明, 经过16个星期的认知疗法训练, 51%的轻度至中度抑郁症患者反映有重大进步。

3.3 体育锻炼

大量研究表明, 运动, 尤其是剧烈的有氧运动, 可以改善情绪, 减轻焦虑, 增进食欲、睡眠、性兴趣、性功能和自尊。同时, 运动还能使大脑中与抑郁症相关的化学物质失衡转向正常。

3.4 心理治疗

现在, 佛罗伊德的长期精神分析已经被短期的“谈话治疗”取代。美国国家精神卫生协会 (NIMH) 的研究表明, 在接受16个星期的心理治疗后, 55%的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患者反应有重大改善。那么, 时间要多长呢?对于大部分主要的抑郁症状, 4~5个月通常够了。

3.5 支持群体

抑郁症让人感到非常孤独。支持群体表明你并不孤独。它们对于与药物和酒精滥用有关的抑郁症尤为有用。

3.6 草药治疗

有些草药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最强的是一种称为“圣约翰的麦牙汁”的植物, 它是天然的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另外, 一种产于波利尼西亚的名为“kava-kava”的灌木、银杏和咖啡因也有效。

3.7 食物补充

某些维他命的缺乏会导致抑郁, 比如:维生素B6, B12, 维生素C, 维生素B, 维生素B1, 烟酸, 核黄素, 维生素H和泛酸。

3.8 针灸、香料按摩及其他疗法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已承认针灸为轻度到中度抑郁症的有效疗法。其他有用的疗法包括香料按摩、按摩疗法、音乐疗法和沉思反省。

3.9 光线疗法

季节性抑郁是由于冬季缺乏阳光引起的。补充人造光线可以成功的治疗这种抑郁症。每天在特殊的装置面前光照半个小时, 可以改善60%~80%的冬季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另外一种模拟黎明更早到来的装置可能也有用。抗抑郁药治疗也同样有效。冬季当中的热带旅行也有效果, 这种情绪上的获益可以在返回后持续一到两个星期。

3.1 0 电休克疗法 (ECT)

对于严重的, 且抗抑郁药物无效的抑郁症, 电休克是另外一个选择。如果使用得当, 电休克安全且有效。不幸的是, 由于害怕电, 以及电影和电视中对电休克错误使用方法的描绘, 很多本来可以使用电休克的人拒绝使用它。实际上, 对于重度抑郁症, 在80%到90%的情况下, 电休克都是有效的。

4 结束语

抗抑郁药物的生产技术分析 篇9

盐酸度洛西汀 (6) , 化学名为 (S) -N-甲基-3- (1-萘氧基) -3- (2-噻吩基) -1-丙胺盐酸盐, 是一种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有双重抑制作用的抗抑郁药, 商品名为Cymbalta。2002年9月经美国FDA批准治疗重型抑郁症, 临床上用其盐酸盐。2004年9月, 美国FDA批准了补充适用证, 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外因神经疼痛。

1 生产方法分析

通过分析比较, 选取了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路线, 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在合成 (R, S) -N, N-二甲胺-3羟基-3- (2-噻吩) -1-丙胺 (2) 时, 采用了未见报道的还原方法, 将溶剂改为1:1的乙醇和水克服了专利上的原料溶解不完全, 还原不彻底, 以至于无法进行下步的手性拆分的关键问题;手性拆分时, 选用廉价易得的 (S) -m ade lic acid对消旋的产物进行拆分, 并通过对溶剂的筛选, 选用乙醇作为盐的重结晶的溶剂, 得到光学纯度99%以上的盐酸度洛西汀, 从而克服了文献专利上光学纯度低的问题。同时, 在成盐时使用低温的条件下浓HCl成盐, 避免了文献中使用浓盐酸引发副反应, 得不到预计产物的问题。通过对工艺的改进, 实验室合成285g最终产品时, 六步的总合成产率高达24.1%。

2 技术实验

熔点用XT5显微熔点测定仪, 温度计未经校正, Arian 600MHz核磁共振仪, Agilent 1100 series型液质联机, Ruker Smart Apex型X-射线衍射仪, WZZ-2S数学自动旋光仪。

2.1 2-噻吩-2-二甲胺甲基乙酮盐酸盐 (1) 的制备在10L的三口瓶中, 加入715ml (6.56mol) 2-乙酰基噻吩, 674g (8.26mol) 二甲胺盐酸盐, 293g (9.26mol) 多聚甲醛, 65ml浓盐酸和2900ml异丙醇, 加热, 搅拌回流, 1h后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 6h后停止反应。TLC监测原料反应完全, Rf=0.66 (正已烷:乙酸乙酯=5:1) 待反应液冷却, 滤集固体, 用250ml×3乙醇洗涤, 将白色固体抽真空干燥16h, 得白色晶体1380g。

2.2 N, N-二甲基-3-羟基-3- (2-噻吩) -丙胺 (2) 的制备在10L三口瓶中, 分别加入1290g 2-噻吩-2-二甲胺甲基乙酮盐酸盐1 (5.85mol) , 4L乙醇和2L水, 使1全部溶解。室温搅拌, 慢慢加入211.5g NaOH, 调pH值为11~12, 然后加入220 g (5.58mol) 硼氢化钠, 室温搅拌过夜。TLC监测反应完全, 加入2.5L丙酮, 搅拌20m in, 减压蒸去乙醇, 有白色固体析出, 抽滤得1043g白色固体, 56℃烘干两天, 得产品1012.6g, 产率93.5%, m p:77.3℃~79℃, LC-MS (ESI) :m/z 186.1 (M+H) +。

2.3 (S) -N, N-二甲基-3-羟基-3- (2-噻吩) -丙胺 (3) 的制备在2L锥形瓶中, 加入435g (2.86mol) (S) -扁桃酸, 50℃溶于715m l乙醇, 然后将扁桃酸的溶液慢慢滴加入溶有881.7g N, N-二甲基-3-羟基-3- (2-噻吩) -丙胺的4800ml甲基叔丁基醚的溶液中, 不断有白色固体析出, 浆状液加热回流45min, 然后室温下搅拌1h, 过滤, 白色固体用250ml×3甲基叔丁基醚洗, 滤饼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2500ml×2次。

22..44 ( (SS) ) --NN, NN--二甲基--33-- ( (11--萘氧基) ) --33-- ( (22--噻吩) ) --丙胺 ( (44) ) 的制备在带有机械搅拌和回流冷凝管的10L三口烧瓶中, 于25℃分别加入340g (1.83mol) (S) -N, N-二甲基-3-羟基-3- (2-噻吩) -丙胺 (3) 、2L干燥处理后的二甲基亚砜。然后慢慢加入84.2g氢化钠 (2.02mol) (60%浸入煤油中) , 此过程要剧烈的搅拌20min, 保持温度不变, 加入29.3g苯甲酸钾, 然后慢慢加入322g (2.2mol) 1-氟萘, 加料完毕后, 加热至60℃~65℃, 直至溶液变为棕红色, 搅拌过夜。TLC监测反应完毕, Rf=0.54 (二氯甲烷:甲醇=10:1) 然后将混合物慢慢倒入4500ml冰水中, 慢慢加入36%乙酸900ml将pH调到4.8。将混合物加热至25℃, 加入1500m l×3正已烷萃取, 水相慢慢加入1200ml 5NNaOH将pH值调到11~12, 加入3000ml×3乙酸乙酯萃取 (乙酸乙酯萃取时有乳化现象, 补加水和过滤杂质的方法将乳化现象除出, 并且乙酸乙酯是回收使用的) 有机相用500ml×2饱和NaCl溶液洗。蒸去乙酸乙酯, 干燥, 得琥珀油487g, 产率85%。

2.5 (S) -N-甲基-3- (1-萘氧基) -3- (2-噻吩) -丙胺 (5) 的制备441g (1.41mol) (S) -N, N-二甲基-3- (1-萘氧基) -3- (2-噻吩) -丙胺 (4) 溶于1970m l甲苯中, 然后加热至55℃。加入18.3g (0.141m ol) 二异丙基乙基胺, 搅拌20m in后, 慢慢滴加入295.3g氯甲酸苯酯 (1.77 mol) , 55℃搅拌1.5h, TLC监测反应完毕, Rf=0.30 (二氯甲烷:甲醇=12:1) 然后加入1500m l 1%NaHCO3, 搅拌10m in, 分层, 有机相用0.5NHCl 2000m l洗两次, 然后用2000m l1%NaHCO3洗。蒸去甲苯, 加入4L二甲基亚砜, 将溶液加热至45℃, 然后慢慢滴加226g (5.65m ol) NaOH/1200m l水。将此碱溶液加热至70℃搅拌48h, 加入5L冰水稀释, 然后加入2160ml乙酸调pH值为5.0~5.5。加入4500m l正已烷, 将溶液搅拌10m in, 分层。水相加入1000g 50%NaOH调pH值为11~12, 然后加入2500m l×3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用300m l×2饱和NaCl溶液洗, 然后蒸去乙酸乙酯, 干燥, 得琥珀油430g。

2.6 (S) -N-甲基-3- (1-萘氧基) -3- (2-噻吩) -丙胺盐酸盐 (6) 的制备将430g (S) -N-甲基-3- (1-萘氧基) -3- (2-噻吩) -丙胺溶于1500ml无水乙醚中, 冰盐浴, 保持温度在-1℃~0℃, 滴加900m l浓HCl, 不断有黄棕色固体析出, 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w w w.fw 789.com。至沉淀完全后, 然后用4500m l丙酮搅拌此时固体颗粒变为细小的白色针状结晶, 干燥后为323g, 产率为68%。[α]20D=+124.8 (C=1, 甲醇) , 对照品比旋度[α]20D=122.4°, 标准范围为[α]20D为117°~125°。高效液相测得含量为99.5%。mp:166.1℃~167.3℃。

摘要:目的合成盐酸度洛西汀。方法以2-乙酰基噻吩、盐酸二甲胺和多聚甲醛为起始原料, 经Mannich反应、硼氢化钠还原、手性拆分、成醚、单甲基化、成盐、两次重结晶等七步制得抗抑郁药盐酸度洛西汀, 并对原工艺进行了改进。结果及结论目标化合物的总收率为:24.1%, 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等确证, 纯度可达99%, 本路线反应条件温和, 原料来源方便, 成本低, 并经中试验其收率仍在24%左右, 说明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篇10

1 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

目前,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 抑郁症可能与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失调有着密切关系, 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和/或递质受体功能低下可能是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因而单胺递质学说就成为了抗抑郁药物研发的理论依据[2]。临床上使用的主要抗抑郁药物均是以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等单胺受体为靶标研制而成的。

2 抗抑郁药物的分类

按照传统分类方式可将抗抑郁药物分为: (1)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2) 四环类抗抑郁药物, (3)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4) 新型抗抑郁药物。按照药物作用机制将抗抑郁药物分为: (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2)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3)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4) 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物, (5)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6) 5-羟色胺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等[3]。

3 临床上使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3.1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该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抑郁药物, 可以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 增加突触间质中5-羟色胺的浓度, 作用位点单一, 对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组氨酸H受体及M胆碱受体等均无影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口服方便、药物易被吸收、不受食物影响、可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小、耐受性好、生物利用率高、能够进行持续治疗、预防病情恶化和反复发作等优点;不足之处有: (1) 通过肝药酶P450代谢, 对肝肾损伤较大, 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减量和谨慎用药; (2) 药物起效较慢, 不能够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以防出现5-羟色胺综合征) 等[4,5]。

临床上常见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及氟伏沙明等。 (1) 氟西汀是第一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为二环类化合物, t1/2约为2d, 口服后约7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生物利用率为70%, 其代谢产物去甲氟西汀也有抗抑郁的作用, 一般口服剂量为30mg/d, 最大剂量为80mg/d。氟西汀能够治疗各种抑郁, 特别适用于反复发作以及老年抑郁症的治疗[6]。 (2) 帕罗西汀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 口服吸收较快, 约5h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 但不足之处是t1/2仅为21h, 还能进入乳汁。帕罗西汀一般口服剂量为20mg/d, 随后可缓慢增加至30mg/d, 最大剂量为50mg/d。帕罗西汀的优点是起效较快, 对失眠和焦虑的改善较为明显, 适用于不同类型抑郁症, 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及老年患者应慎用[7]。 (3) 舍曲林的t1/2约为25h, 药物起效较慢, 口服7h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起始剂量为50 mg/d, 数周后可以增加至200mg/d。当曲舍林剂量>150mg/d时, 连续用药不得超过8周, 待疗效满意后, 应降低至50mg/d。曲舍林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可应用于抑郁症和强迫症的治疗, 特别适用于老年和女性抑郁症患者, 但其可能导致精神性抑郁症的恶化[8]。 (4) 西酞普兰是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作用选择性最高的药物, 吸收迅速, 口服约3h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 生物利用率为80%, t1/2约为33h, 起始剂量为10mg/d, 1周后可增加至20mg/d, 最大剂量为60mg/d。西酞普兰对于抑郁、焦虑、强迫症患者均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且不会导致认知障碍, 不影响心脏和血压, 基本无药物配伍禁忌[9]。 (5) 氟伏沙明是一种单环类化合物, 吸收迅速, t1/2约为15h, 口服最少1.5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 生物利用率>90%。氟伏沙明起始剂量为50~100mg/d, 当>150mg/d时, 可以分成两次服用。氟伏沙明无兴奋和镇静作用, 无抗胆碱和抗组胺作用, 不影响单胺氧化酶且对心血管无影响, 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最少的抗抑郁药物, 但长期服用氟伏沙明的患者自杀率增高[10]。

3.2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该类药物可以阻断机体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但不会影响5-羟色胺, 并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去甲肾上腺素功能。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主要包括瑞波西汀和米安色林, 前者无镇静作用且不会导致认知障碍, 适用于重度和难治性抑郁症, 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少, 复发率低, 耐受性好;后者适用于伴有心脏病的抑郁症患者或同时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 对于原发性焦虑症或伴有抑郁的焦虑症患者也有确切疗效。

3.3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该类药物具有既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双重作用, 对胆碱能以及组胺受体无亲和力, 基本无抗胆碱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无镇静作用。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比, 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起效较快, 不良反应较少, 常见药物有新百达、文拉法辛等, 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疗效。

3.4 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类药物

该类药物能够间接激活特异性5-羟色胺受体, 提高脑细胞神经递质浓度, 阻滞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促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用药早期疗效较好, 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过度镇静、嗜睡、体质量增加、食欲增加等, 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应慎用。

3.5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该类药物的抗抑郁效果与其他抗抑郁药物相同, 但不良反应更少, 不影响患者食欲和性欲, 代表药物是安非他酮, 其对老年抑郁症以及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良好, 但剂量较大时易诱发癫痫, 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6 5-羟色胺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

该类药物对5-羟色胺受体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代表药物是曲唑酮, 具有不抑制性欲和改善睡眠的优点, 但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 与其他抗抑郁药物联用时可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4 小结

目前,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机制和靶标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已发现了GluR、NR、GR等新的药物靶标, 围绕这些药物靶标又会产生新的抗抑郁药物, 随着抗抑郁药物靶标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多种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的普及, 将有可能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抗抑郁症治疗, 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 而抗抑郁药物新的靶标研究和联合用药研究会成为抗抑郁治疗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承受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多, 抑郁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 全球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已占到总人口的1%,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如何早期识别及治疗抑郁症也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随着抗抑郁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应用和正在研发的抗抑郁药物种类越来越多。本文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 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抑郁药,抑郁症,综述

参考文献

[1] 李涛.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理与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 2010, 29 (8) :481-483.

[2] 马丽娜.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24) :3777-3779.

[3] 安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安全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8 (4) :253-257.

[4] 李燕, 申虎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致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z1) :112-113.

[5] 王银.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 2010, 14 (2) :234-236.

[6] 沈海英.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0) :224-225.

[7] 刘政疆, 陈仁花.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心血管副作用[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0, 37 (1) :46-49.

[8] 赵静.抗抑郁药的应用进展[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 2008, 7 (8) :54-56.

[9] 房静.浅谈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3) :17-1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抑制 下一篇:呼吸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