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的。舞蹈和音乐相互相存, 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 言其志也, 歌, 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即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 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舞者除了掌握和完成技术技巧外, 舞蹈中还要加入情感意识, 舞蹈动作的连续性, 节奏快慢的变化, 情绪的表现都是更好的去完成一段舞蹈所必须的。因此教学中特别重视对“乐感”的培养。
在舞蹈教学中, 节奏感的训练是舞蹈训练的一部分。它不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 也不是陪衬人体运动的某种手段, 它应该是人内心节奏的外部体现。舞蹈动作幅度上的高低、仰俯对比;力度上的强弱轻重区分;速度上的快慢缓急、抑扬顿挫等, 无一不是在音乐节奏中体现的, 它能够表现出人类丰富的情感。
1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音乐的选择
古典舞训练组合选择音乐是很讲究的, 音乐结构上考虑只限中国古典舞的音乐, 不能用民族民间的音乐, 现代流行音乐也不能用, 用现代的音乐塑造古典舞人物 (例如:七剑) 也不能用。汉族的音乐以及汉族的民间小调可以用来做训练组合, 如果用电影歌曲要定在一个年代 (例如:改革开放初期) 如果用电视剧歌曲 (例如:梁祝、武则天、知音、红楼梦、大唐贵妃) 这些人物形象比较突出形象。如控制组合的训练, 涉及到大舞姿训练、稳定性训练和力量的训练为主要的方面, 同时, 又要舒展的、富有表现力的人物形象表现能力。在音乐选择上就要求选择慢板的音乐更好的突出控制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如春江花月夜来做控制, 节奏缓和, 音乐流畅, 人物鲜明, “控制”涉及大舞姿动作, 如“探海翻身、踢搬前腿踹燕”用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可以对动作充分的高标准的诠释诠释出来, 动作与步伐的运用中, 可以在步伐进行过程中、身法性的运行中出现静态的舞姿停顿。不同的训练组合节奏处理和音乐要求也不同, 如扶把组合中的蹲组合, 一般采用3/4、6/8、4/4的节奏, 速度为中速, 而小踢腿组合以训练腿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而设置的动作, 一般以2/4小快板, 每个组合都有它的训练目的, 音乐的节奏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训练动作的要求。
2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音乐与学生素质的对等性
低年级学生的能力较差, 腿部的控制能力弱, 在进行恢复课和基础课的训练, 为了打好基础, 只能用节奏型比较单一的音乐, 根据大纲中的音乐进行训练, 舞姿选择应该以简单为主。在训练过程中, 如出现大半学生组合中动作合不上节拍的现象, 有时是由于学生对节奏感的不熟而出现的, 就要从新对本班学生的自身条件制定教学计划。低年级学生能力的差距大、舞姿掌握少还不能完成完整的组合, 如控制组合需要能力性教强的训练不能用完整的音乐去编排, 只能用乐句做单一的前、旁、后加入简单舞姿的控制练习。复杂的节奏只能对学生造成反向的训练。随着年级的增长能力也随着增长, 音乐节奏的变化和相对丰富, 加大对学生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目的。训练是通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修养进行培养的。从变化丰富角度看, 高年级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力的增强, 可以用完整的旋律感强的音乐人物鲜明的音乐编排组合。在节奏处理上出现了和强调强、弱拍的变化, 不同的强、弱拍在一个训练动作中又有不同的训练目的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处理一些后半拍及前、后休止的节奏动作。节奏的变化和相对丰富, 让学生可以在音乐中表现动作, 适应节奏的多样变化, 从而培养了学生在音乐中体会人物形象, 表达情感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情感意识, 不能局限于大纲中的音乐了, 选择人物形象鲜明节奏复杂的完整的音乐。不能单一选用一种人物形象, 要用不同风格人物形象音乐去培养学生表现力。
3 音乐表现性在舞蹈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3.1 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 体现性格, 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 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 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 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 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 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 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 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 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 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 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3.2 帮助组织舞蹈动作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
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 而且是同步展示的, 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 再配上音乐的, 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 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 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 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诺夫说:“作曲家写作舞剧音乐, ……, 而舞剧编导则为音乐所激动, 并在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舞蹈作品──舞剧。”当然, 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吴祖强先生在《舞蹈的音乐结构及其它》一文中曾这样说道:“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图表现的内容, 从总的方面来看, 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 丰富舞蹈形象, 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
3.3 在舞蹈和舞剧中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
如舞蹈剧《好大的风》第一段“回忆”中, 音乐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 由小变大, 由远至近, 把观众带进了要讲的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 在唢呐呼喊般的领奏下, 和着强烈的鼓声、钹声, 与弦乐的短促有力的演奏, 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最后音乐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吹过, 仿佛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 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艺术魅力在这里体现为舞蹈与音乐的浑然一体。
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 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 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 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编排组合一般先选定了音乐, 再根据音乐去编排动作, 动作编排要与音乐的风格想吻合。每首乐曲都有它的旋律节奏和风格特点, 有体现各种情绪和不同的强、弱、快、慢的节奏, 旋律的起伏都会在舞者的内心产生不同的的形象思维和动力。音乐节奏型与旋律线条在训练中对动作的提示、身体的位置、情绪的变化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革命时代的歌曲一般表现人物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和敌人战斗的英勇形象。做踢腿组合是很合适的, 踢腿强调的就是速度和力量, 动作在节奏上的处理强、弱拍、前后休止的处理, 一个组合才能很好的把人物表现出来。动作之间步伐的连接与音乐也不能忽略, 如鼓点重拍的地方就不适合去做步伐的连接。不管多简单的动作跟节奏配合的好都会在音乐的结合下变的漂亮。
4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音乐的形象性
在同一个组合中又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节奏和人物形象去表达。如编排了一段控制组合, 选择的音乐人物形象表达女子的柔情之美, 但为了培养学生对这段编排动作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现出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 只要在节奏、力度、旋律上进行改变就可以很好的去描绘出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动作节奏的放快和动作力度的加大可以把以前柔美的动作变成刚劲的动作形象就跟着变了。当然动作的性质变了, 身体表达出来的动作感觉也就变了, 有了不同质感的动作在加上演员面部的表现, (如柔美的女子时刻都是以笑面对观众, 巾帼英雄就要有在杀场上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让舞蹈完美的和音乐融为一体, 在训练中身体位置、情绪变化、动作提示都随着音乐的节奏型与旋律线条发生相应的变化作用, 可见音乐在舞蹈中积极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基本手段是旋律与节奏等等, 它以人的审美感情为表达目标, 具有较强的感情表现力。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 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要素在于运用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舞蹈既是视觉艺术, 又是听觉艺术。
在舞蹈中, 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是节奏, 而音乐旋律的节奏却常常成为舞蹈动作节奏的基础。舞蹈要达到完美, 就必须要有成功的音乐, 而他们之间正是通过节奏为结合桥梁。节奏是舞蹈动作富有韵律美的基础;而优美的舞蹈动作又是音乐节奏形象的展现。现实生活中, 音乐常常同舞蹈相互结合起来。音乐和舞蹈相互补充, 舞蹈具有视觉的可能性表达形象, 音乐感情的表达具有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
结束语通过教学的实践让我更深的感到了, 我们重视音乐的培养和运用的对舞蹈教学的积极作用, 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 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 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明确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培养舞蹈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善于从音乐中捕捉舞蹈形象, 每一个舞步和造型都能通过音乐更完美的表现。音乐形象和舞蹈形象的高度统一, 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起伏强弱与舞蹈动作的协调, 使音乐通过舞蹈变成“看”得见的艺术, 使舞蹈通过音乐变成了“听”得见的艺术。
摘要: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是我国专业舞蹈教育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内容, 在教学中, 继承中国古典文化, 特别是发挥古典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包括技术技巧的训练和组合的编排, 如何选择舞蹈的音乐, 是值得我们不断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古典舞,音乐,对等性,表现性,形象性
参考文献
[1] 张锦华, 黄明珠.舞蹈戏剧表演[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
[3] 李炜, 任芳.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教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02-17
色彩构成和视觉心理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探究02-17
试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运用02-17
试论微课在教育中的微观开发与宏观运用02-17
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2-17
企业管理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02-17
新时期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研究02-17
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2-17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论文题目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