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边缘,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素有“渝东门户”之称。幅员面积2958 km2, 辖24个乡镇、2个街道、337个村 (居) 委会, 总人口63万, 其中农业人口52万, 耕地面积3.23万hm2。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在境内交替延伸, 最高海拔2691.8 m, 最低海拔175 m, 相对高差2516.8 m, 全县境内森林植被好, 除煤矿外无其他工矿企业, 污染小, 农业生产环境良好。
1 巫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近年来, 巫山县以“三品一标”安全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抓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在质量安全例行抽检中农残合格率从2011年的98%上升到2015年4月重庆市农产品例行抽检农残合格率100%, 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2 存在的问题
尽管巫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安全意识薄弱
巫山县农产品生产主体多达13万多农户、600余家专业合作社、60余家农产品贩运户、58家市县龙头企业、100余家农业投入品单位、90余家豆芽生产作坊的品牌意识、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有待强化。
2.2“三品一标”安全农产品的品牌培育不理想
巫山县自2004年开始就在发展“三品一标”, 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小, 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自身资金实力不足, 农业企业对“三品一标”认识不足, 且没有实施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农产品优质不优价, 导致企业认证积极性不高, 三品发展效果不理想。“三品一标”安全农产品数量和面积较少, 与市内其他区县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力量薄弱
2.3.1 监管力量分散
巫山县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但基础差, 力量薄弱。 (1) 巫山县监管队伍分散在各事业站所, 大多为兼职, 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2) 执法力量少。由于编制等原因, 县执法大队目前只有正式人员2人。 (3) 乡镇监管站全部是农业服务中心挂牌, 巫山县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 部分乡镇给中心人员安排了其他工作, 部分乡镇只有1个人员从事农业工作。
2.3.2 监测力量太弱
(1) 检测硬件建设滞后。巫山县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纳入了全国检测体系建设, 但由于项目“实验室改造”落实不到位, 检测站建设项目没有完成, 无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2) 乡镇监管站的设备已到位, 但乡镇监管站工作全部是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兼职, 农业干部本来就少, 还担负农业、农机、畜牧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务, 缺少专职监测人员。
3 提高巫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食品安全宣传等活动, 开展以《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禁用农药、安全用药等知识的宣传培训, 让广大群众掌握农产品安全知识, 并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管。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粮油高产创建工作, 邀请巫山县法制办、农委专家对农业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进行培训, 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
3.2 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化
加强农产品规模化经营, 改变一家一户生产难以控制的局面, 从经营体制上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经营。 (1) 采取“公司 (大户) ”模式。招商引进企业、大户, 通过土地流转, 大力发展像巫山县天地农业公司、巫山县黛溪老磨坊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农业企业, 实施农产品生产经营。 (2) 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引进加工营销龙头企业, 采取订单农业方式, 带动千家万户规模生产。 (3) 采取“专业合作社”模式, 实现规模化生产, 统一生产和管理, 与全县农业种植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签订农产品安全生产承诺书, 宣传质量安全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禁用农药等知识, 这样质量安全才好控制。
3.3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3.3.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
组织巫山县专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现状, 制定农产品的相关生产技术规范, 让生产者严格依照规范生产。
3.3.2 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巫山县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 鼓励农户、农业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在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求生产者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化投入要求, 实施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肥料的统一规范, 组织农产品生产, 做好生产记录, 起到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农业示范效果。
3.4 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
根据巫山县产业优势, 通过积极宣传带动, 组织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 实施标准化生产, 将一批质量稳定、包装良好、档次较高的名优特农产品及加工品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安全农产品的认证许可登记, 打造地方特色产品, 创建知名品牌。通过农业企业申报“三品”、政府制定奖励扶持政策的办法, 对获得认证登记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加强对认证登记的农产品标志和证书的管理, 积极组织获证企业参加地方、全国的“三品”安全农产品推荐会, 提高巫山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品牌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 推进产业化。
3.5 加强监管力度
3.5.1 投入品严格监管
从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投入品、施用方法、农业生产环境监管入手, 重点放在农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 增强农业生产者责任意识, 强化制度建设, 加大监管力度。组织相关单位执法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 深入实施专项整治, 从高毒农药定点销售着手, 严厉打击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 严防违禁投入品流入农产品生产环节;从查阅生产环节的生产记录着手, 抓好投入品的使用管理。
3.5.2 加强认证后监管
(1) 建立巫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台帐, 将“三品一标”认证单位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监管对象, 公示“三品”认证信息, 强化社会管理。按照《重庆市三品一标监管工作指南》指导, 督促获证企业落实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日常生产记录, 要求企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农产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责任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企业内检查员职能职责都要张贴上墙, 并设立生产基地认证信息公示栏和农产品禁用农药警示牌, 强化监管工作规范, 树立“三品”形象。 (2) 实行“三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 (3) 开展三品一标标识使用专项检查。组织执法人员, 从查进货、看商品、看标志等对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规范使用情况开展检查, 规范“三品一标”农产品标志使用, 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3.5.3 加强监测检验
尽快落实巫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项经费, 确保专人专职, 对全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各大超市农产品进行例行监督抽查, 为检测监管提供人员和经费的保障。进一步加大检验抽查频次, 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 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度。
3.6 加强体系队伍建设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 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才队伍。制定人才培养政策, 招考一批农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的大学生充实到县乡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站, 在全县范围内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3.7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质量安全监测、执法监管、“三品”安全农产品的认证登记等多方面,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增加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构编制人员, 把县乡的监管和检测经费列入预算。加强农业综合执法,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把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与农业 (包括水利、林业) 项目挂钩, 作为业主、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基地申报项目的前置条件, 与项目建设同时设计, 确保投入生产的农产品安全优质。
摘要:分析了重庆市巫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化、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执法监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对策,重庆市巫山县
相关文章: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02-05
安全管理水平论文02-05
浅谈如何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技术水平02-05
安全-全面的细节管理02-05
浅析如何提高加油站安全管理水平02-05
关于提高车间安全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02-05
小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02-05
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02-05
充电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02-05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