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的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 治疗 模式

高血压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并发症多的特点, 如果患者不能长期坚持治疗, 将会影响治疗效果。近年来,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干预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 以探讨对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的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1997年高血压诊断标准[1]。其中男120例, 女80例;年龄30~75岁, 平均 (54.5±7.4) 岁;病程2~38年, 平均 (l5.3±6.0) 年。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与心理干预

2组均应用治疗高血压的常规药物 (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寿比山等) 进行治疗, 而干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 包括:入院初综合评估患者的血压等级、生化指标、心电图、生活方式、用药知识等。在疾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治疗方案中减少给药途径、药物品种数、使用半衰期长的药品、降低用药频次;反复讲解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 强化患者的遵医行为, 当患者病情有变化或血压有波动, 需增减药物时, 应及时告知患者增减药物的原因;新增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服药方法、时间及其副作用、注意事项, 以消除患者的疑虑;除反复向患者本人交代外, 需向家属交代清楚, 提示指导家属关心、监督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教育和治疗方案, 发放宣传材料, 进行健康教育, 提供有关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知识、药物疗法、血压监测、定期复查的必要性,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患交流, 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调动患者积极性, 让病人参与自己治疗方案的制订过程;加强患者家人、朋友等对患者的关怀等。对每位高血压患者都建立健康档案。

1.3 血压测定

血压均同一人测定, 使用同一水银柱血压计 (2mmHg刻度) , 同一袖带测右上臂血压, 血压测定在8am~10am, 复诊当天上午测血压前不服药。

1.4 评价方法

遵医依从性的变化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主要从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定期复查3个方面考核。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数据以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治疗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高血压患者遵医依从性比较

表1显示, 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在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及定期复查方面的遵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2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表2显示, 2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经过8周治疗后, 2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干预组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经t检验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在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 治疗方案明确有效, 但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控制率为6.1%[2], 其原因是高血压患者遵医依从性差。

遵医行为指患者在就医后其行为 (服药、合理饮食、优化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等) 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 即遵医嘱的行为活动。高血压病程长, 疗程长, 治疗过程中经受影响因素较多, 其中心理方面的影响较大,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 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 因此,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 不仅需要药物本身, 心理干预同样重要[3,4]。

对高血压的治疗仅靠药物治疗是远远不够的, 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治疗、社会关注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才可以取得一个稳定、长期、理想的疗效。心理干预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 可以保证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疏解, 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5]。

本研究中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在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及定期复查方面的遵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经过8周治疗后, 2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干预组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 。

综上,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 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的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的200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在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及定期复查方面的遵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经过8周治疗后, 2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干预组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 。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依从性, 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 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恢复。

关键词:高血压,遵医依从性,血压控制

参考文献

[1] 吕慧.高血压的心理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1) :1448-1450.

[2] 刘金荣.健康教育对160例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8) :57-58.

[3] 张领, 赵诚, 张书琴.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 29 (3C) :67-68.

[4] 黄村华, 陈金山, 黄蕾, 等.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 (1) :84-85.

[5] 刘秋鸣, 陆彩萍, 施莉琼, 等.高血压病人应对方式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5, 19 (2) :222-22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析烟草商业企业建设财务文化的必要性 下一篇:浅析高职高专多校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