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 学具 信息技术 教师 教学

我是一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 从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到一步一步地运用到教学中, 又设法把它由教师的教具转变为学生的学具, 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一、把白色屏幕当黑板

我校2001年装配了第一个多媒体教室。那时, 很少有人会用。我尝试着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高打字速度,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电脑培训班, 尝试着做简单的课件, 尝试用简单的课件上课, 感觉用媒体上课不用吃粉笔灰。我就把白色屏幕当黑板用了。

二、提高教学效率

开始是学习用Authorware做课件, 对于电脑起步的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因而进展很慢。后来, 我发现投影的好处, 它可以把试卷放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来, 老师可以示范, 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同学来说, 相当直观。

三、教学中, 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多用则滥

后来Powerpoint软件改进了, 我发现它既简单又好用, 一下子就掌握了它。我一有时间就做课件或下载课件, 再加上学校又添置了电脑设备, 我几乎天天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介入教学中, 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演示直观、生动, 图、文、声、像并茂, 对学生多种感官起综合刺激作用, 促进了大脑思维的展开, 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也不再单调和枯燥, 而是丰富多彩;可以将所讲的章节标题、重点、要点、难点、习题、答案等等都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现出来, 便于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还可以将用于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 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然而, 世上没有一种事物能够十全十美, 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 在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媒体让一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甚至是一辈子, 但许多基础知识的掌握却不如过去的牢固。传统课堂中老师上课是慢慢地讲、慢慢地写, 学生慢慢地理解, 慢慢地记, 印象深刻。而媒体容量大, 一页一页翻转速度快, 象看电影, 学生一般使用无意记忆多, 有意记忆少。所以, 掌握基础知识可能不是很理想。我逐渐意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两者并非绝对矛盾, 可以很好地兼容。如:在语文常规教学中, 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 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 这不是现代技术所能替代的, 其简便易行也是多媒体很难企及的;又如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教学方法, 虽受到不少抨击, 但它仍具有很多优势, 多媒体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 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试图以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 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 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我进一步悟出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工具, 需要用就用, 不需要用就不要滥用。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我们在运用媒体时, 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 甚至让课件成为课堂的主宰、主体, 教师学生都被它牵制, 而是应该考虑怎样才能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 相得益彰。如:针对课件难以保留板书的缺点, 简单补救的方法就是辅之以黑板板书。又如:在学习诗歌时, 既可以用现成的录音资料来给学生示范朗读, 又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既可以用多媒体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但不能取代学生自己用心去体悟, 用语言来描述。设计课件时, 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几个重要环节, 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构建知识结构——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的实施, 并将其编制在课件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 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 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 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 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 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 有一个由弱小到强大,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我们应积极参与, 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 从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到一步一步地运用到教学中, 又设法把它由教师的教具转变为学生的学具, 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白色屏幕当黑板, 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 理解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多用则滥。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体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