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的食品安全(通用8篇)
篇1:中国的食品安全
我的中国梦食品安全
让中国食品安全、放心
作者/王欣怡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最关心的还是日常的饮食安全。我的中国梦就是能放心食用安全食品,不再为劣质食品而提心吊胆。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老百姓经常为“吃”提心吊胆。知情人士举报第一代用餐厨垃圾所做的地沟油,到都有持续不断的报道,人们开始警惕,减少外出吃饭机会。,新型地沟油出世,将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的油,生产过程令人作呕,极大损伤身体。揭露后,社会上引起一片哗然,人人自危起来。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牛肉膏,各类“毒物”争相跳上报纸头条,让我们深深恐慌,怕吃到有损健康的`食物。
201月,英国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了马肉,爆出“挂牛头卖马肉”的食品问题。爱尔兰、荷兰等多个国家卷入食品安全问题。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地沟油,屡禁不止。许多不法分子靠损坏他人健康获取巨大利益,人心惶惶。我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力度调查,追捕,打击,阻断利益链,不让地沟油重回餐桌,危害健康。两年前,安徽律师张云燕参与试吃活动,吃遍餐馆,大排档,路边摊等。仅几个月后,原本健康的她就出现不良症状,身上长红疹,肠胃不适。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可见一斑。其实,地沟油也可以变废为宝。最近,福建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一条新途径。他们从地沟油中成功提炼出生物柴油。降低其生产成本,使其走向生产车间。()这种燃料的最大特点有良好的环保性,使用后排放的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过程中产生的水,可以浇灌蔬菜;固形残渣经过进一步发酵可作为肥料,也可热解成燃料油;油品可以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目前,这种机器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单机每天7吨油,相当于一天处理20吨地沟油,油品分离率达到98%,达到实用阶段。这样,不仅能回收地沟油,减少危害,而且节能环保,为大自然减少负担。
特别是毒奶粉事件。多名婴儿同时患肾结石病,引起外界关注。这些婴儿大都都食用了三鹿18元价位的奶粉。两个月来,中国已有类似事件发生。人们怀疑三鹿牌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值,但如果长期食用会导致膀胱、肾产生结石,甚至膀胱癌。婴幼儿是家庭里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怎么可以对奶粉事件掉以轻心呢?包括伊利、蒙牛等多个著名品牌都检出三聚氰胺,这大大减少中国制造商品信誉。事件发生后。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使我们的国家遭受重大损失。
让中国食品安全、放心,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尽管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有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在我们全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处理好这些食品问题,拥有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我相信,我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江苏无锡东林中学初三(15)班
推荐教师:薛汉忠
篇2:中国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与社会健康之我见
电气信息工程系
应用电子技术0931 徐红轲
200930704146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例如,199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禽流感、1998年东南亚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等国二恶英、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2009年全球性的甲型H1N1流感,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当然这种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笔者把这些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
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再如,2009年,在辽宁、山东、河北、上海、陕西等地又查到了多起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而生产乳制品的事件。这些免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严厉制止,都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食物中毒情况,仅2003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达379起,中毒12 876人,死亡323人;2007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506起,中毒13 280人,死亡258人;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 325人,死亡152人。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例
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
1.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2.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3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见,中国法律中对食品犯罪的处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都要轻得多。这样轻的处罚,使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比守法成本还要低,所以这对于打击制造低劣、伪冒食品者几乎起不到威慑作用。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3.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祝:工作顺利
篇3: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法律思考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国家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 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随着社会快速的转型, 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如苏丹红事件、猪肉瘦肉精超标、“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毒豆芽, 工业卤水豆腐等事件, 这些接连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地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 促使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关系国家公共安全的问题[1]。
目前, 中国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 管理权限分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科技、环保、法制等部门不同部门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这种“分段监管”体制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2]。
一是增加了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成本和难度。政府在协调各部门工作时任务重、难度大;政府财政投入重复;在食品安全监管中, 易出现重复监管地带和监管空白点;各部门公布的食品安全信息、标准不一致。二是增加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负担。生产企业需要通过多个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许可;监管部门对企业重复监督、重复检查。三是不便于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当消费者购买了问题食品时, 不知道针对自己的情况找哪个部门投诉;对于同一食品, 各个部门均制定了安全标准, 致使消费者不清楚按哪个标准判断食品的安全性[3]。
《食品安全法》出台前后, 始终存在着一种争论之声, 焦点主要集中于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对监管体制改革的不彻底上, 它只是在框架内进行了微调, 对多头分段管理的体制并未作出实质改变。在近年的两会上, 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提案、议案依然比比皆是, 而其中监管机制是被诟病做多的部分[4]。
二、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监管问题
1. 食品安全监管立法不足。
一些由于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合理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使大家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有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
“三鹿事件”让中国消费者很痛心, 然而余痛未了。近日, 上海、浙江、贵州、四川等地几十名婴儿因为食用了法国达能集团旗下品牌多美滋婴幼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症状的消息传遍四方, 国外奶粉的品质也遭到了家长们的质疑。在多美滋最近深陷“结石门”之前, 从2007年10月开始, 武汉出现首例多美滋奶粉中有肉虫的事例。2008年, 浙江义乌、陕西西安、广东佛山等地频频发现多美滋奶粉中有肉虫, 覆盖面十分的广;时间上也是从1月持续到10月, 跨度将近一年。2008年的“活虫门”尚未了结, 2009年“结石门”便接踵而来, 面对“结石门”, 多美滋方面的态度依旧十分的强硬。多美滋有恃无恐的原因何在?杭州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应旭旻告诉记者, 卫生部门有所行动的前提是建立在多美滋存在质量问题上, 不过质检部门并未确认多美滋存在问题, 也无法说明多美滋奶粉是导致婴儿患肾结石的最终原因。浙江省卫生厅方面则表示, 卫生系统主要是负责治疗, 奶粉质量有无问题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的事情。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安全监管处领导表示, 质监主要是对生产环节的管理和监测, 多美滋在浙江并无生产企业,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分段监管, 浙江质监无法介入此事。“生产环节归质监管, 市场流通的环节则属于工商局管。”随后记者从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 他们正在密切关注多美滋奶粉事件, 不过现在没有接到上级指示, 也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委托, 浙江省工商局尚没有根据介入此事。而后记者又联系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据该局的汪建强介绍, 奶制品的检测主要属于质检部门范畴。据悉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一直介入此事, 但该办公室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至此, 记者绕了一大圈, 却无一职能部门能管理此事, 难怪多美滋从“活虫门”到“结石门”能一直有滋有味地过着, 多美滋有恃无恐的原因应该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食品安全多头管理的结果[5]。
2.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存在的问题。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和部门职责分工, 食品安全有九个部门负责。这样安排的旨意在于各部门形成合力, 共同为百姓的餐桌把好关, 但多头监管难免会出现真空地带、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的问题, 难免会出现有利则相争、无利则互推的现象。同时由于各个部门所站的角度不同, 检验标准不一, 得出的结论往往也不一致, 让公众感到茫然无所适从[6]。
3. 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不到位。
问责规定应与法律法规和纪律条规相衔接, 由于中国还没有一部食品安全领域的问责法规与条例, 而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也没有明确规定,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问责法规, 对食品安全领域问责的启动、运行与惩罚标准等做出规定, 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 明确各类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使问责的实施有法可依[7]。
三、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对策
1. 解决食品安全法中关于监管方面的问题。
国家应该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明确责任, 将现行的多部门“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辅”模式逐渐向一个或少数部门集中监管模式转变。推行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形成一个监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履行相关职责并加强相互配合的监管模式[8]。
2. 明确食品监管职责范围。
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是中国食品安全工作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必然选择, 因为多头监管的问题解决不好, 势必影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项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是由中国的客观情况所决定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政府机构数量过多, 这样就造成了中国的政府机构重叠, 人员冗杂;权责不清, 行政成本高;各部门重自身利益, 缺乏全局和长远眼光。为了改善和解决以上的问题, 把政府的部分职权分离出来交给社会,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并部委的已经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9]。目前, 中国的部门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 “三定方案”尚未出台, 因此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出实质性改革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二是要使监管体制的规定既适用于现行监管体制, 又不至于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产生大的影响, 这也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10]。
3. 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
中国刚颁布的《食品法》中存在的食品安全标准效力不明, 标准化立法先对局限, 中国现行标准对国外标准相对滞后等问题, 同时中国的标准还存在着通用性、水平性不足的缺陷[11]。针对这一问题, 中国应大力完善相关法规, 将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转化为食品安全技术性法规, 同时在法规拟定时以列举式立法详尽的规定扩大国家食品标准体系的覆盖面, 相对概括立法为辅兼顾其他标准[12]。总之, 理想状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应当是标准制定周全、法律位阶清晰、标准制定主体合理、制定程序科学、标准自身接轨于国际标准、标准具有通用性且为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13]。
4. 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执法制度。
篇4:中国古代的食品安全
一、奴隶社会的处理方式
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很弱的奴隶制社会,靠天吃饭体现的非常明显,虽然人类已经迈过了为生存而奔波的原始阶段,食品开始有所富足,食品交易已经产生。这时的规定也大概是我国历史上对食品安全管理最早的规定。《礼记》中即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的规定。限于当时生产力,食品多为天然而少有加工,时人对时令的遵从异乎寻常,因此对食品安全的保证多限于对食物产生周期的严格恪守。至春秋,《论语》里有了“沽酒市脯不食”的表述。
二、封建社会的处理方式
1.汉代的处理方式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则有“诸食脯肉”一简: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函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整理小组又注释道:“脯肉,干肉。熟,仔细。”这应当是目前有记载以来,对加工食品安全最早的规定了,对处理方法也规定的非常直接和严格。“燔之”的意思就是焚烧掉,根源上杜绝了继续危害的可能。而且可以看出的是,已经从刑罚的角度对不按规定方式处理的结果规定了惩罚——比照《盗律》的规定进行处罚。
2.唐代的处理方式
典律中的规定。在唐律中有如下规定:“脯肉有毒,曾經病人,有餘者速焚之,違者杖九十。若故與人食並出賣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絞。即人自食致死者,從過失殺人法。盜而食者,不坐。”同样是以刑罚的角度处理食品安全的问题,唐律中的规定更着重于区分人的主观意识,即区分了故意、过失,以及外力介入,如被人盗食的情况。
市署的出现。“市内店肆如东市之制,市署前有大衣行,杂糅货卖之所。”“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应该说,市署是管理市场的机构,它的出现体现了官方以制度的设置对食品安全的一种保障。因为其职权是管理日常集市交易,类似于今天的工商局,协调民间交易纠纷,也兼有质监部门的职能。
3.宋代的处理方式
宋代在食品安全的处理方面似乎有了一些新的进步。出现了行业协会的雏形。如鲜鱼行、鱼行、南猪行、北猪行、蟹行、青果团、柑子团等。应该说,即使在现代,行业协会的属性也依然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组织,不代表公权力、国家权利对行业的规制,因此缺乏了作为国家层次力量强制力的保证,只是行业内部成员的自律行为。而且,商贩们加入与否纯属自愿,又进一步削弱了对商贩的控制力。
三、对以上内容的评述
以上几个例子反映出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对食品安全的管制涉及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环节,这与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第4条的原则性规定是一致的。第二,在现代食品安全规制所涉主体行政机关、利害关系人、专家和普通公众四方中,我国古代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入,而古代不存在现在意义上的专家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不能苛求。第三,对于责任和惩罚的规定比照现在对食品安全责任的规定,非常严格以至于苛刻。第四,政府与民间都以各自的方式对食品安全的规制采取了手段,比照今天比较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或相互合作的方式⑧,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其一,对应食品安全规定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提升,食品交易内容范围的扩大而发展的。对于加工食品的安全要求要高于天然食品,而且加工程序越复杂,时间越长,要求越严格。其二,对食品安全的规制不仅限于生产环节,加工、运输、保存、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涉及其中。其三,按照封建社会的情况,对食品安全的规定发展大致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发展。因为皇室专门的二十四衙门中的尚膳监、酒醋面局、司苑局不必为食品安全担忧,民间对安全的要求推动着这项制度的发展。其四,现代国家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产生大抵是从自下而上的模式中承接而来的。包括现行的食品安全约谈制、企业责任制以至于《食品安全法》的立法都是这种模式,而与古代不同的是,这种模式会以上文中说明的自上而下或相互合作方式继续。
参考文献:
①【日】南博方著,杨建顺译:《行政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25页。
②其实,就食品保存技术而言,也是逐步发展的。秦汉以前,出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考虑,在保鲜、交易上已经有了相关规定。如《周礼.天官冢宰.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郑玄注:“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这说明早在周朝时就在天官所属设置了司掌藏冰,供冰之事的“凌人”。而这些冰除了用来降温消暑外,当也被应用到了食品的保鲜防腐上。
③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11页。
④【唐】杜佑 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谢方點校,《通典》卷一百六十五,中华書局,一九八二年版。
⑤【唐】韦述 :《两京新记》卷三。
⑥【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百官志三》。
⑦【南宋】周密,《武林旧事》。
⑧参见戚建刚:《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模式之转型》,载于《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34页。
⑨王春瑜、杜婉言著:《明朝宦官》,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9-10页。
⑩参见王贵松:《食品安全约谈制度的问题与出路》,载于《法律案例》。
篇5: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愿意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物为延续生命之必需,它的质量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食品安全是一个带有基础性的社会民生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也逐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借助现代传媒传播,使民众具备了辨别的意识和能力。中国食品的现状不能令民众安心。近几年来,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有毒的红心鸭蛋,到大头奶粉,从奶粉行业添加三聚氯氰安到日本味千的假骨汤,诸多案件表明,中国的食品安全实在不容乐观。
我们必须对此进行严肃的反思,以便深究缘由,制定对应策略。综合分析上述案件,有三个导致食品安全的因素特别值得注意:利益驱使,道德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健全。金钱本位的商业价值观致使食品行业的部分企业为暴利不顾质量与安全,铤而走险。道德本身不具备强大的约束力,而金钱令人疯狂。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已久,部分内容不搞科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复杂情况。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法律执行不到位。
面对如此情形,需加强对诚信和安全的教育。同时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力度,重点治乱,必须重拳出击。还要严肃依法进行整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使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对违法行为给予最大震慑,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篇6:中国的食品安全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律层面,道德层面,监管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最本质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法律层面,法律法规不完善,标准杂乱无序,法制意识淡漠等等。
道德层面,如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等等
监管层面,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地方保护,专业能力缺乏,监管对象的庞大和监管力量的弱小等等
社会层面,媒体的炒作,人民群众的非理性恐慌,消费意识的误区,信息的不对称等等。
环境层面,环境污染,农药、兽药等的滥用,高科技环境下,新的非法添加物不断更新换代等等。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必然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政府监管是食品安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非本质问题。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
第二,我们怎么做。
一是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性的消费意识,建立完善及时的对称的信息共享平台,理性消费,正视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二是加强立法,完善监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加非法食品的违法成本,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执法,强化多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篇7: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食品安全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基本措施,应对现状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措施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很多知名国内外公司近期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令人大失所望。
肯德基、真功夫被曝冰块菌落超标,脏过马桶水。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注重的,因此,洋品牌非常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可近年来,肯德基等洋快餐企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7月,肯德基被曝冰块细菌严重超标,脏过马桶水,此事一出立即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调查人员在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发现,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块菌落数量高于国家标准,且高于马桶水箱水样品的5倍至12倍,结果令人震惊。肯德基冰块事件,不仅凉了洋快餐市场,也凉了消费者的心。按照国家《冷冻饮品卫生标准》,在冷冻饮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毫升样品不得超过6个大肠菌群,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对此,肯德基21日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这一报道,对这样的情况深表歉意,并监督餐厅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而相关人员21日上午探访三家门店发现,带冰块饮料仍在出售。肯德基等知名洋企业在中国频频爆出食品安全问题,看来在国内这种“九龙治水”“违法成本过低”的监管环境下,洋品牌也未必可信了!维C银翘片“含毒”,中成药安全引人忧。维C银翘片为中药片剂,是一般家庭常备的治流行性感冒药。广西盈康的维C银翘片更是伴随广西人“家庭药箱”近50年。2013年4月,广药子公司被曝违法使用硫磺熏蒸的山银花及其枝叶生产药品,其出产的维C银翘片可能涉“毒”,一时间消费者的“用药安全”成为关注焦点。砷、汞残留,该事件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维C银翘片的信任度。维C银翘片是广药自主研发的药物,有几家下属企业都生产此药。在维C银翘片事件后,有股东表示,作为专业的药企,主业尚且存在如此质量黑洞,凉茶方面质量频发就不难理解。4月9日,广西药监部门通报,经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对广西盈康药业维C银翘片库存和已上市产品进行检验,重金属砷、汞、铅、镉、铜及二氧化硫的含量,均低于国家药典委员会公示的限量规定。而广西盈康药业在接受采访时,也回避了是否存在以山银花枝叶代替山银花的投料问题。4月9日,广西药监部门通报检验结果后,盈康药业承认,由于其上游企业宝山堂伪造生产记录和有关单据,公司未能及时发现,给消费者带来了用药安全隐患。处置“毒银翘片”不能弃卒保车,唯有如此,整个药品安全链条才能在彻骨的痛感下起到刮骨疗毒的功效。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小小的宝山堂制药,那么,下一次问题药品事件或将不远。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政府部门缺位、监督不力。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林业等10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主管部门缺位,执法力度不到位,对食品安全监督的薄弱等都让问题弄产品多躲过重重关卡进入市场。
(2)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
许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识假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原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不懂得购买和使用有生产许可和使用安全食品标志的食品,加上片面追求感观鲜亮,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时,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较低,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3)食品企业急功近利,不顾及安全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法商贩也部分食品从业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谋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缺乏起码的诚信。在经营中存在短期行为,对生产原料、加工程序、生产标准及进货来源、商品质量缺少严格的要求,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计后果,有的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一旦被抓住,不过是罚钱了事,不把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回事,没有想到后果的严重性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1)制定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个等级构成,而且是强制性标准。总体来说,在标准化监管方面,近几年有较大的改进,企业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国的标准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普遍存在着交叉、重复和空白的问题,导致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依据和标准,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和依据。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全方位的完善。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努力做到一种产品只有一个标准,以便于标准的贯彻执行。(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齐抓共管才能够得以实现。组建食品行业协会或专门的食品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行业培训,提高企业食品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加强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品链的每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通过全程监管,对可能会给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预先加以防范,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加强对销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同时对不合格的食品坚决不准销售,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一经发现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对涉及的销售、生产企业实行严惩,大大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从而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安全。参考文献:
篇8: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同一企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不断升级。
(一) 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食品出现了问题。
近几年,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甚至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中国也不断地被爆出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和沃尔玛出售过期食品, 国际餐饮巨头肯德基的速成鸡;瑞典的雀巢婴幼儿奶粉砷、铅等毒重金属超标等等, 可口可乐公司的“美汁源”中毒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出现在了黑名单上。
(二) 同一企业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后, 食品安全问题不但没有结束, 反而层出不穷, 越演越烈。比如, 美国餐饮业肯德基宣布了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事件后, 又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炸油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7天换一次炸薯条的油、武汉肯德基店员工裸手制作汉堡、在长沙检验出肯德基汉堡大肠菌群超标7倍, 还有近期报道的使用经过药物喂养的45天速成鸡。法国的家乐福超市接连被爆出出售过期食品、注水肉、变色馒头等等, 沃尔玛不断被爆出销售不合格或过期食品、进行虚假宣传, 仅在2011年的1~8月份, 重庆沃尔玛接连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 被罚款8次。
二、基于博弈分析的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下面我们用博弈论来分析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安全问题博弈中涉及到国外企业和中国消费者的博弈、国外企业和中国监管部门的博弈, 而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是影响企业行为最重要的因素。
(一) 国外企业和中国消费者的博弈。
在国外企业和中国消费者之间主要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由于在食品的交易过程中, 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 而商家处于信息优势, 那么商家就会利用信息优势生产或出售不合格食品对消费者进行欺骗。当消费者发现后, 商家通过赔偿、道歉、改进等形式取得消费者的再次信任。而取得信任后商家有可能对消费者进行下次的欺骗。消费者没有能力去分辨信息的真伪, 因此就会导致一次次上当受骗。
(二) 国外企业和中国政府监管部门的博弈。
在企业和中国监管部门的博弈中, 中国政府监管部门的策略有积极监管和消极监管, 国外企业的策略也有两个:生产合格食品和生产问题食品。在这里, 我们假设政府积极监管的成本为C, 假定只要企业积极监管, 企业生产问题食品的行为就会被企业发现;消极监管的成本为0, 但由于企业销售的问题食品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造成的社会成本S计入政府成本中;企业生产合格食品的收益为R, 由于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增加的收益为r, 一旦问题食品被查出, 对企业的惩罚为f。假定政府积极监管的概率为p, 国外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的概率为q。根据上述条件, 我们可得出监管部门和国外企业的收益矩阵, 如图1所示。 (图1)
1、中国监管部门行为分析。
监管部门选择积极监管的期望收益为:
监管部门选择消极监管的期望收益为:
当E11>E12时, 也就是fq-C>-Sq时, 即 (f+S) q>C时, 政府会加大对国外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当E11
2、国外企业策略行为分析。
国外企业选择生产或销售合格品的期望收益为:
国外企业选择生产或销售问题产品的期望收益为:
当E21>E22时, 也就是R>R+r-fp时, 即r
(三) 基于博弈分析的国外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解释
1、消费者对国外企业食品安全过度的信任。
进入中国的国际食品企业由于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都会被国内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对其在中国生产或销售的食品质量自然也比较信任。比如, 在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发生之前, 中国的很多消费者都认为作为全球餐饮巨头的肯德基在全球都标榜的是营养、健康, 其食品安全是没有问题的。由于国内消费者过度信赖国际企业的食品质量, 那么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消费者发现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同时由于消费者和企业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使国内消费者对国外企业的食品质量不能有效辨别, 对国外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揭露的事件少, 由此降低了社会成本S的值。
2、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着差距。
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也是导致国际企业在中国的食品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近几年经常会出现一些国际公司的食品在国外被爆出现了安全隐患, 但是相同的产品在中国经过检验确是合格品, 符合中国食品安全的标准。比2010年麦当劳在美国生产的麦乐鸡被发现含有“特丁基对苯二酚”和“聚二甲基硅氧烷”, 而在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却宣布这两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均符合中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2011年雀巢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在瑞典被查出砷、铅等毒重金含量超标, 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却发出雀巢的这些在华食品均为合格品, 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的标准水平。
由于国内外食品的标准存在着差距, 这就会导致国际企业为了增加收益r, 而利用标准差在国外市场按照国际高标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而在中国降低产品标准, 只生产符合中国标准的产品, 这就造成了国际跨国企业把一些国外认定不合格的垃圾食品继续在中国高姿态、高价格地销售。
而要把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统一需要花费时间、成本, 还要损失部分企业的利益, 将大大提高政府监管成本C, 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调整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差异的存在, 大大提高了国外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的概率q。
3、惩罚力度过小。
惩罚力度小也是国际企业在中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比如,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虽然国家规定了消费者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和具体的执行办法, 但是赔偿金额还是很小, 不足以对国际企业产生震慑力。由于食品的价格相对来说较低, 即便十倍赔偿可能还不能支付消费者的诉讼费用, 除了诉讼费用外, 消费者还存在着误工费、交通费、通讯费等等, 这也是很多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放弃维权的重要原因。
比如, 2012年央视在“3.15”晚会上对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违规操作进行了曝光, 虽然两公司的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危害, 而两公司通过道歉和改进的形式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未造成影响。当肯德基被查出食品调料中含有“苏丹红1号”后, 肯德基通过配合政府部门检查, 8天后所有的产品恢复正常经营。即便国家对出现食品问题的企业进行罚款, 相对于国际企业高额的利润, 罚款额显得微不足道, 导致国际企业食品问题不断出现。
由于f较小, 使r>fq, 且 (f+S) q
4、监管松懈。
通过近期爆出的肯德基45天速成鸡的报道可知, 我国对食品的监管非常松懈, 对肉鸡的检验完全出于形式, 没有认真地对产品进行检验, 甚至只是交完费用就可以了。这反映出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只停留在形式上, 缺乏严格的执法制度, 不能做到日日查、批批查。在节假日集中重点检查, 而在平时则放松检查, 要么就是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查。由于政府监管的松懈, 降低了P的值, 增加了国外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产品的期望收益E22, 那么就会刺激国外企业为了利益而提高生产或销售问题产品的概率q。
三、提高国外企业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一) 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本文前面内容的分析可知, 国际知名企业会利用信息优势、消费者的过度信任和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的差异等生产或出售低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甚至不合格的食品, 严重危害了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和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因此, 中国消费者应该提高对国际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放弃国际知名企业食品质量就比中国好的看法, 改变过度的信赖和依赖国际企业产品的消费习惯。同时, 国内消费者应该对国外企业的食品安全提高警惕, 当发现国外企业的食品出现问题时, 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或投诉, 并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增强, 就会加大国际企业的违规成本, 从而减少国际企业生产或销售问题食品的行为。
(二) 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尽快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接轨。
鉴于国内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给了国际企业有机可乘的事实, 国家应尽快修订国内食品安全标准, 使其与国际标准接轨, 这不仅是解决国际企业出售低质量、高价格产品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食品安全提高的重要条件。在中国, 不仅国际企业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中国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严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出口的食品合格率均保持在99.8%, 而在国内销售的食品合格率只有90%左右, 由于国内企业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导致国内消费者对本国企业的食品安全丧失信心, 这也是很多消费者过度依赖国际企业食品的重要原因。和国际食品标准接轨, 虽然会提高政府监管部分的成本C, 但是却降低了社会成本S。因为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 不仅提高了国际企业的食品质量, 同时中国国内企业的食品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将增强,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将大大减少, 由此造成的社会危害将大大降低。
(三) 加大惩罚力度。
执法不严, 惩罚力度不大是国际企业在中国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加大惩罚力度, 使国际企业在违法后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其他企业产生很强的威慑力。比如, 在对消费者的赔偿金额上应该规定一个最小的数值, 这个数值应该包括消费者的诉讼费、误工费、交通费、医药费等。这样将会提高消费者诉讼的概率, 企业的违法代价将大大提高。同时, 针对国际企业食品问题接连不断的现象, 国家应加大惩罚力度。惩罚的金额f应该足够大, 同时根据企业违法的次数进行累加, 避免企业交点罚款后继续违法现象的出现。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2010年底, 在德国西部北威州的养鸡场首次发现喂养饲料遭到了二恶英污染, 该物质会使人致癌。德国农业部迅速进入调查, 于2011年1月7日临时关闭了4, 700多家农场, 并停止受污染农场生产、经营活动。德国检察部门对这次事件的肇事者进行了刑事诉讼, 对受污染的农场提出民事赔偿金额, 每周4, 000万至6, 000万欧元, 巨额的赔款使肇事者完全有可能破产。
(四) 提高监管效率。
对国外企业食品安全的监管可以从企业声誉和食品质量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对国外企业进行信用制度管理, 建立企业信息库, 把企业的违法行为都记录进去, 并定时向社会发布。同时加大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宣传, 让消费者在日常的消费中提高自我防卫意识, 对于发现的国外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经过核实, 通过媒体进行发布, 使企业的违法或违规行为曝光;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制。为了做到对国外企业食品全程监控, 就需要各有关监管部门互相配合、支持, 从对食品监管的制度、执法的措施等方面协调一致, 并做到监管过程的信息共享, 从而降低监管成本, 提高监管的效率。同时, 通过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促使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地工作, 将食品问题消灭在摇篮中, 避免发生了问题再去处理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胡艳芳, 肖兴志.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1.
[3]曹婧, 孙绍荣.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博弈模型分析——以食品安全问题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 2010.4.
[4]陈季修, 刘智勇.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0.8.
相关文章:
《现代食品》征稿启示02-04
食品安全的对话02-04
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02-04
近三年果蔬食品加工生产的食品安全调查02-04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区别在哪里02-04
论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02-04
15所学费最便宜的英国大学02-0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须知02-04
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力研究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