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喜欢的事作文

关键词: 喜欢

第一篇:做自己喜欢的事作文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 蔡顺华

“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觉得枯燥;别人逼你做的事,做了心里也不痛快。我一天工作至少16-18个小时,人家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很高兴。很多人看我一天到晚笑嘻嘻,就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心情愉快。心情怎么才能愉快呢?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说这番话的人叫李昌钰,著名美籍华裔刑事鉴识专家,享誉世界的“大侦探”,央视正在热播节目“挑战不可能”三大嘉宾之一。在哪里说这番话?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思创讲坛。

前几天,我收到五本《名家心路。打开《名家心路》,我首先一口气读完了李昌钰先生那篇演讲辞,然后读第二遍,理出了李昌钰先生人生成功的三大秘笈,其中一条就是“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这些年,在一些大学演讲的互动环节,或者和青年朋友的聊天中,也有很多青年问我人生成功的秘笈,我赶忙声明我的人生还不算成功,如果以官位或财富论,我的确不算成功,但以演讲或教学论,我多少有一些独到的心得。如果说真有什么秘笈的话,就一点: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

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什么是我最喜欢的事?演讲!我曾在武汉和佛山,一天演讲三场,累不累,很累,但因为做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再累也不会觉着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我喜欢演讲,但年轻的时候很不擅长,因为喜欢,于是遍访名师,边学边练,经过上千场的的演讲实战,慢慢把演讲变成了自己擅长的事,累的强度和感受,也便日益减轻。

然而,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人生不一定成功,还要看你做的事是否对社会有益。比如,有个人最喜欢偷东西,也擅长偷东西,他的人生能成功吗?显然不能。因为他做的事,损人利己、有害社会,早晚“必被捉”!再比如,有个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也特别擅长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的人生能成功吗?显然不能。因为你总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聪明人就会警惕,他这副德行,改天会不会背着我也说我的坏话?这样的小人,还是敬而远之吧! 这些年,我做了一些演讲,自以为都是对听众对社会有益的正能量的演讲,绝不说半句对社会对国家有害的话,也多少有了几根粉丝。我有幸成为思创讲坛第16期演讲嘉宾,2011年3月25日晚,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逸夫礼堂演讲《木字人生智慧》,5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另有几十位同学从头至尾站在后面听讲。几年来,《木字人生智慧》演讲视频最完整、最清晰、点击量最高的,就是思创讲坛这场。几十位同学为什么从头至尾站在后面听完演讲,为什么那么多人点击这场演讲的视频?我想,首先因为这场演讲对他们有益,对社会无害吧。

哲学家兼散文家周国平先生曾说,“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我想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并且一辈子持续不断坚持这样做事,那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浪漫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也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人!

今天主要和各位探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事呢?就是自己倒贴钱、倒贴时间、倒贴精力都愿意做的事。

分享一个海蓝博士改行的故事,看他人到中年如何选择“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海蓝博士有一本书,叫《不完美,才美》,听听他怎样从痛苦到快乐的华丽转身:

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和许多中国式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对优秀的定义是:考个好大学,然后读硕士、读博士,做博士后,有一份不论世事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收入的工作。所以,医生是他们眼中的最好选择。

17岁的我,不知如何为自己选择未来,就随了父母的愿,学了医科。在医学领域的求学、行医和研究,一待就是20年。一路走来,一直有逆水行舟之感。除了辛苦就是疲惫。

从小,老师家长教育我的是“学海无涯苦做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我心底常常有个声音:不能这样过一辈子。

我业余时间最爱干的事就是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帮人家解决各种关系和情绪问题。于是,顶着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抗议,顶着朋友们的嘲笑和各种不看好,冒着日后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我借了一大笔钱,在38岁那年,从零开始进入心理学领域。

一进学校开始学习,我就感到无比快乐。我就发现“学海无涯苦做舟”的说法太坑人了——苦是因为你学着自己不想学的东西。当你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时,感觉应该是如饥似渴。

还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也根本不靠谱。如果你把既定的目标当作人生的全部,要拿功名利禄与人攀比,自然会苦,因为有太多的不甘不愿,有悖初心。

苦,从来不是因为身体累,而是违背了心愿。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不苦才怪。

转行至今已近16年,我感受到的是从心而发的充实,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喜悦。

当一个人做一件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时,就会做好,做好了就会成为优秀人才,甚至稀缺人才。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生命不再是拼命赶到一个山顶,又匆匆忙忙进攻下一个山顶,而是会变成一路风景,每段风景都有各自的美妙。

我们想象一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写《不完美,才美》这本书到时候,海蓝博士的内心,该是怎样的轻松和快乐?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肯定会舍弃一些东西,特别是金钱和物质方面的东西,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李昌钰先生讲,人要有强烈的欲望,期望自己能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不要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宗旨,否则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且会非常痛苦。因为总有人会比你有钱,总有别人的官比你的大,总有别人的公司会比你的大。人生下来就不带一毛钱,走的时候也带不走啊,你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常常有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死了后,我们去调查,棺材还没有盖上,儿子女儿就已经雇杀手、请律师,每个都在争,老爸死在那里没人问。社会的犯罪根源就是一个“钱”字。很可惜,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观念越来越差。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要心无旁骛,不断增加自己的学养。前不久,范曾先生在央视《国学开讲》里说:“学养不足是今天艺术家的普遍顽疣,学养不足再兼以花天酒地,以图创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何异于痴人说梦。要知道,作品没有灵魂只剩躯壳,实在是艺术家自身的悲哀。”演讲人的悲哀呢?学养不足再兼以花天酒地,还喜欢像长舌妇一样背后说长道短,以图创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演讲,何异于痴人说梦。值得我们警醒啊!

还是要感谢中国石油大学思创讲坛。在思创讲坛上,李昌钰先生绘声绘色讲了一个美国佬怎样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在很多中国人和他们的下一代纷纷削尖脑袋往美国跑,企图做一个美国人的当下,却有一个叫Bob的美国人,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就是做一个中国人。

李昌钰先生说,我的美国同事中,一个老外叫Bob,跟着我40年。他一生的愿望,就是变成中国人。我说Bob,这不可能。他说,你一直告诉人家,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说这个真不可能。他会讲几句中国话,还会用筷子,吃中国饭。他吃饭,筷子用的比中国人还好。他学会了喝中国茶,他的茶泡得比我们中国人还好。为什么呢?惟真惟实。他泡茶的时候,用最好的天平去称茶叶,不像我泡茶的时候随便抓一把丢进去就是了。水烧开后,他开始量温度,到了92.5摄氏度,他才把茶叶放进去。我们呢,不管它几度就泡了。他的茶每次泡出来的都是一样的味道,而且味道很好。然后他说他要变成中国人,我说Bob不行,你茶泡得好也不行。他学会了一句“师傅云游”,所以人家打电话找我他就说“师傅云游”。他用英文发音讲的中国话人家听不懂,说你讲什么?他说你们这么笨,师傅云游,就是李昌钰博士不在家。后来他跟我到北京,大概十年前,他找了个中国太太。他说:“你看,我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下一代就是中国人。”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成为一个中国人,变不可能为可能,Bob下了多大的功夫,也享受了多大的乐趣!这就是成功。

为了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我在41岁那年主动敲碎了自己的铁饭碗,开始“演讲中国”之旅,有朋友觉得我亏大了。亏就亏吧,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第二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_散文日志(推荐)

近几天总在想着一件事,人为什么总是太强求自己,为什么不放松心境好好渡过每一天呢?尤其是一个人的心态好坏决定着自身健康,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欲想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不可能的。

在已过去的岁月里,我感受到豁达的人要比内心狭小的人长寿。因为豁达的人都很乐观地想事做事,不把事当事,一切任其自然,做完一件事之后倍感快乐。而内心狭小的人遇到事就开始满脑子装着事,没等去着手去做就预想到结果怎么样,对自己有益与否,是该做还是不该做等等,这样怎么能休息好呢,休息不好是危害身体健康重要因素之一。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或是抱怨命运不济,或是偏重浮世的虚荣,或是碍于面子总是心事重重,在内心深处总是一团的阴影笼罩着,不是不想驱散,而是内心根本没想走出这团阴影。久而久之,某种疾病附身,原本不算什么大病,可本就内心狭小而又添新的顾虑,这岂不又助病长!所以,人当学会豁达,保持良好的心态,世界上一切都是浮云,只有身体健康才是第一,其它的都是零。记得《养心歌》有句话说:“放心宽,莫量窄,古今兴废如眉列,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头血。”说是让人心放敞亮些,不要斤斤计较,一切荣华富贵也许就是眼下的这堆尘土,多么大的帝国基业也终有一天会遭遇血洗而倒塌。

人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地去,世界上一切东西都不是属于自己的,没有必要去想这些,人当用德养性,用勤养身,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别让宝贵时光浪费在对身心无益的事情上。

第三篇: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快乐散文

不知不觉自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送走了二十几个春秋,岁月早已将那个青涩的女孩变成了中年教师,脸上依然是那种害羞的微笑,但已无法抗拒,我已不再年青了,所以不想去跟什么时髦,只想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没人明白我却成了学校中最早迷恋上网络的老师,成了名符其实的网迷。原因就是自己觉得终于找到了可以听、看、读、讲英语的地方了。老实说,这么多年的的教学早已厌倦了,没完没了的领读,听磁带,那是过去英语教学唯一的办法,也曾经灵验过,教师踏踏实实地作风也让我辉煌过,可后来却让我止步不前,如果不是骨干教师接连的电脑一级培训、二级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使我这个电脑文盲受到了启发,否则我不会有今天的认识,最初为了考过二级买了电脑,学完网络后开始上网,至今有三个年头了,起初只是英文打字、聊天,持续了一年,没人能聊过

提到个人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收获,怎么说呢,记得一次在麦上讲英语时,与一个聊友交流学习英语的方法,她说用是看英文电影,我当时不理解,因为自己哪有那个水平,更不用说看电影学习了,可好奇心驱使我去看一看,结果使我迷上英文大片,凡辽阳免费网站有新上传的英文电影我必看,后来觉得不够看又下载了网络电视,看英文电视节目。在英文聊天中结交了几位高中英语教学高手,并成为好友,自己有不会的问题及时向他们请教,同时通过他们了解提高自己听说能力的办法,今年初,一位好友告诉我BBC,如果不懂可以看中央9,每晚6:30——7:30,我去听,和把握机会与那个口语很棒的英语老师聊天儿,之后看英文电视越来越多,同时耳熏目染,自己的发音日趋规范标准,我对学生说,英语没啥难的,只要你喜欢它,你就一定能学好,英语是我最喜欢的,可以不开玩笑地说,英语是我的情人,每天里听它,讲它,写它,看英文有关的电影、电视,成了我的习惯,去年我拿到了渤海大学英语本科毕业文凭,是山区片唯一的英语本科教师,去学习时每次形单影孤,回忆起来还真是不易,因为山区片一个伙伴也没有,一起学习的都是市内的英语同行们,而我的同事,却都是数学、语文科专业的,就是没有英语的。

最初讨厌新课标教材,认为难学,可现在我很喜欢,觉得学好它更有用,我本人就是受益者之一,正是新教材给了我更多在网上与他人交流的必备的基本知识,我才有今天的进步,尝到了甜头就会一直走下去,我知道只是刚起步,要做的事还太多太多,未来的日子我仍会这样快乐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希望自己有一天成为一名山区初中英语教学的名师,未来的路还很长,期待认识更多的同路人,并与大家一起交流。

个人简历:艾素娟老师于1985年辽阳师专数学专业毕业后,在八会中学任教。由于教学需要于1992年开始改任英语学科,改任期间苦练英语口语与写作,如今已取得渤海大学英语本科毕业文凭,至今已送走五届毕业生,受到好评。

第四篇:理想就是做你喜欢的事美文

一个十岁光景的男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站在她母亲面前哀求着:“妈妈,就给我买这本书吧。”他的母亲,坐在供宾客歇息的简易小凳上,一直用很严肃的表情说着同一句话:“这书与学习无关,不能买。”母亲响亮的拒绝声,引得周围的人投去好奇的目光。男孩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些局促不安,看得出,最后一次,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妈妈,我喜欢看,就给我买一本吧!”“不行!这书与学习无关,不能买,你自己好好想想。”男孩颓然,垂头丧气地走到书架前,把书放回了原处。书放回去的时候,封面因为摩擦而卷了起来,男孩轻轻抚平封面,将书整整齐齐地归位。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一本什么内容的书令他的母亲如此不满。跟在男孩身后,我看清了书的题目——《看完不笑算你狠》。噢,原来是一本笑话书。

人事部办公室里。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深深地埋下头,晶莹的泪珠不易察觉地粘在浓密的睫毛上,倔强的发束高高扎起,却掩盖不了主人一脸的无助。她已经在人事部经理的大办公桌前站了一个小时,只为请求经理将她从客房部换到餐饮部工作。人事部经理罗列了一大堆“从大局考虑”的理由,而她,只是不断地重复:“我喜欢做餐厅服务员,我喜欢。”她在客房部的工作其实算轻松的,接电话,做记录,偶尔去给住店客人送一些急需物品。而餐厅,面对的是持续的体力劳动和应接不暇的各色人等,生理和心理需要同等坚强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可是,无论多艰难,她都愿意,因为她喜欢。

夜幕下的阳台上。

每晚,他都站在阳台上,看对面三楼左起第四个窗口。新闻联播开始,她便也站到了窗前。这是她家厨房的窗户,也是他所能见到她的唯一的窗口。她从来不知他的存在,只顾自己洗碗、整理厨房。而他,已经喜欢她很久了。他曾经去她家楼下等她,看到她像一缕晨风飘然而至,他几乎要上前与她说话了,没等鼓足勇气,她已走远,只看到马尾在晃,裙裾在舞。

他依然喜欢她,依然在阳台上向她行注目礼。日复一日,他看着她毕业了,有男友了,搬走了。这些是必定要发生的,注定他要独自忧伤。他想,只是天天看到她便好。

人这一生,要求其实简单,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人,可是大多却不能得到满足。倘若有一天,我的孩子问我:“一个人该有怎样的理想?”我很想回答她:“做你喜欢的事就好。”可是,我也没有把握,真到了那个时候,我有没有勇气这样回答我的孩子……

第五篇:做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做的散文

To love what you do or to do what you love, that is a question. 我一直认为生活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一个悖论,比如说工作和爱好的关系。进入青岛新东方学校教师委员会有半年了,因为教师委员会负责全校教师的面试工作,能碰到形形色色的面试者。面试者中不乏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和某些大学的英语老师,但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并非英语专业,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兽医专业、数学专业……可以说,只要能在大学专业目录上出现的专业,都能出现在面试者的简历中。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面试者只是在英语的某些方面特别自信,其实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并不知道在讲台上能够撑多久。

我经常会问求职者,你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如果喜欢的话,为什么来新东方当英语老师?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为什么当初选择花四五年时间来学习这个专业?面对你的专业和英语,自己更喜欢什么?无论你怎么回答,都不会很完美,因为无论怎么回答,跟新东方的精神都是背道而驰的:新东方强调梦想的价值,以及坚持的力量。

大部分应聘者来新东方的原因大概有两个:第一,新东方能够提供比较有竞争力的课酬;第二,新东方是教育培训行业的翘楚,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但面试者通常只会很激动地说出第二个原因,没有人愿意承认第一点。很多人真的是怀着虔诚的心,怀揣着“实现梦想”的初衷来参加面试,但有些人在进入试讲后,在残酷而必需的试讲环节面前退缩了,选择了放弃,背弃了面试时的初衷,另择出路了。

其实,大学毕业后选择职业和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专业是相通的,看你是向所谓的“现实”妥协还是向梦想妥协。

或许,问一些喜欢和爱好之类的问题也是徒劳的,因为当今社会已经有太多的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喜欢做什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爱好”和“梦想”俨然是当今社会离我们最远的两个词。所谓的现实拉开了我们与“爱好”和“梦想”的距离,我们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在琐碎的生活中迷失,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我想到了一个人,我公公。公公已经60多岁了,目前的生活很幸福。记得有一次,公公很幸福地跟我们说,人到了60岁以后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公公已经不工作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是幸福,但我却觉得很可悲,或者说我们工作得很可悲。我们居然混到了60岁以后才能享受生活的地步。那么,60岁之前呢?难道60岁之前做的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吗?然而,人能够有几个60年呢?

或许,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能够do what you love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在走出校门之前,学校就业办公室的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毕业生要“先就业,再择业”;工作以后,我们的前辈也不断告诉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To love what you do.”但是,如果不爱的话,如何把工作做好呢?如果这份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又如何去爱呢?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Do what they don’t love。

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只需要一个理由:因为喜欢。但做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也有一个理由:为了生活。但是岂不知,大部分的我们已经被生活“潜规则”了。

在时代和现实的条件下,有的人能够顺应潮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有所成就,最少也能获得内心的幸福和满足。然而,也有很多人放弃了当初的梦想,随波逐流,曾经的梦想只留作年老以后坐在摇椅上的点点回忆。而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毕业几年后,每逢同学聚会的时候,经常听到有女同学感慨说:“哎,我就这样了!”然后就草草嫁人生子了。年轻如我自然不知道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却能体会到坚持是一件多么辛苦却美好的事情。

工作几年之后,逐渐领悟到人的工作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种:Do what you love and love what you do,这大概是天底下最幸福、最自由、最潇洒的人。这种人为了梦想而满腔热情,有强大的内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比尔?盖茨,比如李彦宏;第二种:Love what you do even though you don′t know whether you love it or not. 这种人虽然感觉不到巨大的幸福,但是至少会因为热爱而有所坚持,因为坚持而有所成就,因为有所成就而偶感幸福,但偶尔也会感到遗憾;第三种:Do what you don′t love,这大概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一类人了。那你自己是属于哪一种呢?

据说阿里巴巴有这样一条规定,进公司不足两年的员工最好不要给公司提意见,理由是你的意见是片面的。作为一名初入社会的毕业生,最好是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自己的理想。但如果真的是汪洋职场中的一叶扁舟的话,你有理由可以迷茫一段时间,可以暂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但一段时间以后,必须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目标,因为工作总是飘摇的话,心也必定是不确定的,这种感觉十分纠结。

有的人总觉得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有条件的,而有的人却能够想到之后就能马上行动起来。有的人要攒够了100万元才敢环游世界,但是有的人4万元就能够走遍18个国家。有太多的人认为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但是这段距离实际有多远是因人而异的。如果你认为你的梦想和现实之间遥不可及,那是因为你的梦想还不够坚定,你想要实现梦想的期望还没有足够强烈。

你可否有梦想?你又可曾为了梦想执着到无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做自己喜欢的事议论文 下一篇:尽自己所能做好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