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雪国列车》的意识形态研究

关键词: 雪国 电影 列车

一、电影《雪国列车》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分析

电影《雪国列车》讲述了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向太空发射冷冻剂, 结果导致世界各地陷入零下60度的冰川时代, 绝大部分人类惨遭灭亡, 只有3000人得以幸存, 登上了如同诺亚方舟般的列车。这辆列车由维尔福特工业开发, 依靠永动机提供动能, 带动着列车周而复始地在地球上运行, 列车上有独立的生态系统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接受着威尔福德的独裁统治。尤其在末节车厢生存着饱受饥饿之苦的底层阶级, 不断受到暴力对待, 底层阶级为了争取自由, 打破等级秩序, 在柯蒂斯的带领下掀起了一场革命, 在以暴制暴的手段下层层解除通往头等车厢的枷锁。整部影片充满了冷酷、暴力、阴郁的基调, 表达着多元化的意识形态, 分析如下:

(一) 阶级意识冲突

在电影《雪国列车》中, 列车如同社会的缩影, 有鲜明的等级划分, 底层阶级与上层阶级的冲突十分强烈。底层阶级的穷人生活在末端车厢, 这里肮脏、黑暗、饥饿, 并受制于大量警备人员的管制, 毫无自由和权利可言。而上层阶级的富人则生活在前端车厢, 那里食物充足、生活奢靡、衣着光鲜, 与末端车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列车营造的阶级社会中, 有权人拥有统治意识, 无权人拥有追求平等的意识, 两者之间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意识冲突。在阶级压迫愈演愈烈之时, 以柯蒂斯为代表人物的底层阶级不断强化革命意识, 从末端车厢一步一步向头等车厢前进, 展开了暴力的权力斗争, 这也充分印证了“哪里有压迫, 哪有就有反抗”的真理。

(二) 人物意识形态各异

意识形态具备驱动个人行为的功能, 在不同的立场和环境中, 人的自我意识形态各有不同, 对人的行为与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 领袖柯蒂斯虽然是以正面形象示人, 但是在过去却为了生存不惜残杀婴儿和女人;吉列姆表面上是底层阶级权益的维护者, 塑造了正直助人的形象, 但是实际上却与列车独裁者威尔福德沆瀣一气, 是动乱和叛变的制造者, 以达到控制列车人数平衡的目的;南宫民秀表面上是思想颓废的瘾君子, 但是实际上却是想炸破列车门, 渴望车外生活;列车上的老师表面上和蔼可亲、性格温柔, 但是却从鸡蛋篮子里掏出机枪扫射反抗者。这些人物所处于的环境不同、立场不同, 导致其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 产生了不同的实践行为。

(三) 意识形态的控制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认为,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独立专门机构“询唤”个体, 使个体臣服于主流意识形态, 如宗教、法律、家庭、文化等。而在影片中, 有一个片段正是对这一观点的诠释:一名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 通过视频播放、歌曲演唱向孩子们灌注威尔福德为我们创造的美好列车生活。同时, 还让孩子们观看反抗威尔福德的人们冻死在冰天雪地中的场景。这些教育实际上是思想控制, 诱导孩子们对列车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消除对列车生活的不满, 并且不断强化绝对服从威尔福德的意识。

二、电影《雪国列车》体现的文化认同

(一) 历史共识

《雪国列车》影片中的列车象征着社会的缩影, 在列车周而复始的运行中, 底层阶级为了追求权利平等, 爆发了一场场革命, 这在现实社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渴望自由、民主的人们一次次打败独裁者的统治, 这使得人们容易对影片产生情感共鸣, 从真实的社会经历中体会到影片叙事情节具备较强的逻辑性, 达成历史共识。

(二) 东方与西方意识形态的融合

好莱坞电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业体系, 在世界电影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通过电影文化的传播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着一定影响, 这也促使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逐步接触和认同西方文化。对于《雪国列车》影片而言, 导演显然也受到了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影响, 在影片的叙事结构上借鉴好莱坞的方式, 使影片形成了多元化的内部价值观念, 成为了西方意识形态和东方价值观念的结合体。

(三) 个人英雄主义的效仿

众所周知, 好莱坞电影文化推崇个人英雄主义, 并且通过以暴制暴的手段展现个人英雄主义如何拯救世界。这种电影哲学是好莱坞电影文化的特色之一, 同时也对《雪国列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该影片中, 运用了大量冷兵器肉搏的场景, 柯蒂斯是个人英雄的代表, 在他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上反抗压迫之路, 使得影片体现了好莱坞电影的暴力美学色彩。由此可以看出, 韩国电影由原本抵制好莱坞电影, 转变为开始认同好莱坞电影文化, 并将其与本土化的意识形态相结合, 成为了韩国电影进军好莱坞的力作。

三、结论

《雪国列车》是被贴上韩国标签进军好莱坞的力作, 虽然影片在叙事方式和意识形态上极力模仿了好莱坞电影, 但是也能看出本土文化和本民族隐含的意识形态话语, 使该片成为了韩国电影逐步接受好莱坞电影文化的转型之作。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 电影制作者不仅要看到电影的商业利益, 更要使电影成为传播意识形态文化产品的渠道, 始终保持电影中蕴含着本民族文化的精髓。

摘要:《雪国列车》是韩国导演奉俊昊在立足于本土文化基础上模仿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力作, 体现了韩国电影的多元文化发展趋势和多元意识形态的融合。本文对电影《雪国列车》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和体现的文化认同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雪国列车》,意识形态,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 王惠杰.革命话语的童话化——看电影《雪国列车》的革命话语[J].电影评介, 2015 (7) :95-96.

[2] 陶嘉玮.电影《雪国列车》的隐喻性解读[J].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 , 2014 (12) :104-105.

[3] 陈海.电影《雪国列车》的革命话语分析[J].电影文学, 2015 (1) :124-125.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雪国作文02-13

雪国的童话优美散文02-13

川端康成雪国赏析02-13

雪国日本语论文范文02-13

3G无线02-13

雪国心得体会02-13

雪国好句赏析范文02-13

有线电视用户02-13

雪国色彩范文02-13

后勤爱岗敬业02-1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雪国作文 下一篇:雪国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