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伴随着经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纷纷践行协同发展的路线, 采用了合并的发展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革新的进程中, 企业合并势头愈发旺盛。尽管购买法比权益交易法更满足经济市场发展需求, 但是在财务方面也使一些负面问题衍生出来。
2 企业合并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 企业合并实质上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从分别独立报告主体转型为一个报告主体的方式, 这样数个交易主体就转型为一个交易主体。企业合并为现代经济体制下企业壮大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企业合并可以分为以下4种形式: (1) 扩张型企业合并; (2) 收缩型企业合并; (3) 司控制型合并; (4) 所有权结构变更型企业合并。
3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不明确
(1) 我国缺乏完善化的经济市场环境。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相比较, 中国经济市场环境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交易活动的公平性很难得到切实的保障, 资本市场呈现的信息无法全面地反映资产价值, 数个市场处于互为对立的状态中,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同一类资产数目出现不同的价格。
(2) 监管机制缺乏完善性, 监管不严。当下, 国内很多企业治理结构健全性缺乏、内控力度不足, 使用异常交易粉饰报表等现象是极为常见的。在监管机制完善性缺乏的情况下, 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借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 留下了一些操纵余地[1]。目前多样化因素对折现率、未来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使其在操控期间存在很大难度, 多数情况下需要个体主观上的决断, 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3.2 商誉处理欠妥
(1) 购买方为了压缩采购成本以及降低后续资产摊销与折旧带来的业绩压力, 而故意夸大商誉价值压低被购方可辨识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在这样的情景下采购方利润有所提升。商誉减值测试活动的开展与运行也缺乏规范性。这通常体现在人为可以自行调整测试结果方面上, 那么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的利益就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 在商誉没有出现减值现象的情况下, 一般不需要进行计提减值准备工作, 这就在无形中是后续处置与其有关的业务过程中, 参照相关规范是需要全额结转确认处置本期亏损与收益内容的, 上述工作的运行对本年度商誉处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4 非同一控制背景中应对企业合并风险的措施
4.1 构建有效公允价值应用机制
首先, 加大对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的构建与完善力度。目前, 企业合并过程中政府机关以及相应部门工作的侧重点是积极强化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不同级别市场交易活动的规范性, 在不断调整中构建竞争色彩浓烈以及产品价格形成体制完善的市场环境, 借此方式去使公允价值明确过程获得客观性、直接性的数据信息支持。
其次, 主动优化公允价值制度基础。具体是全面编制与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设健全企业管理与企业内控体制的有效制度, 从而对其运行形式进行管束。
最后, 应科学构建经济市场信息数据平台[2]。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国内有关资产交易活动的运行没有相应市场环境支撑的缘故, 通常情况下会以评估值为基准去明确公允价值, 事实上评估值与公允价值在性质与功能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参照凭据。此外, 不同的评估机构与业人员在素养通常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这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造成负面影响。故此,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 应积极追随国际市场发展模式, 有效构建市场信息数据平台, 以该平台为依托借助金融工程模型等方式确保公允价值的明确性与科学性。
4.2 科学将自创商誉呈现出来
自创商誉实质上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构建与累积的、能够协助现代企业获得额外收益的资源。若不采用表内明确与认可额方式, 借用表外披露的方式也是应对合并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有效办法。借助内部确认外购商誉与外部披露自创商誉的方式, 能够更为全面的彰显出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具备的预期获利能力, 以及超出可辨识资产的正常获利能力, 例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效率的资本化价值。伴随着预测技术的发展进程, 商誉的产出价值可以被视为一种可靠性的计量方式, 自创商誉的有效呈现一方面满足相关性与可靠性需求, 另一方面也符合财务会计发展目标。
4.3 有效辨识企业合并中产权风险的核心因素
具体是从“资”“技术” (或无形资产) 、“人才”三方面着手, 明确企业合并应满足的条件, 只有那些能够引起品牌共鸣、人格共鸣与资金共鸣的企业采可以进行合并, 借助合并方式产出集团化效应, 并拓展市场规模, 最终实现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宏伟目标。
5 结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 对企业合并中财务会计问题类型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同时也掌握了几点有效处理财务问题的对策:一是构建有效公允价值应用机制;二是科学将自创商誉呈现出来;三是有效辨识企业合并中产权风险的核心因素。践行企业合并发展模式的现代企业在后续发展中应不断摸索处理财务风险的手段, 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注入能量。
摘要:本文将对处理非同一控制背景下企业合并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解析。具体阐述了非同一控制下, 企业合并财务会计中存在公允价值不明确、商誉处理欠妥两大问题, 对此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希望在协助现代企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郝雯芳.国内外视角下可变利益实体模式对我国会计准则合并问题方面的启示[J].企业导报, 2014 (23) .
[2] 钱琨, 田蓉, 田孜觅.财务报告风险控制研究——基于财务报告供应链视角[J].财会通讯, 2016 (35) .
相关文章:
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02-03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02-03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风险控制研究02-0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预防与控制研究02-03
企业风险控制研究02-03
工程风险控制研究论文02-03
商业银行员工行为与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研究02-0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思考02-03
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研究02-03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研究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