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决赛管理办法(精选4篇)
篇1:第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决赛管理办法
第十二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决赛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项目比赛的顺利进行,为各参赛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自行车竞赛规程》和《自行车竞赛规则》制定第十二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决赛管理办法:
第二条 设项:共设4个分项20个小项。分别是:场地项目10项(男、女各5项)、公路项目4项(男、女各2项)、山地项目2项(男、女各1项)、BMX项目2项(男、女各1项)。
第三条 比赛器材、装备
(一)自行车必须符合《自行车竞赛规则》的规定。
(二)公路比赛各队上路的汽车高度不得超过1.6米。
(三)比赛服装必须按《关于自行车项目运动员比赛服装注册的通知》要求,重新在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各代表队的领奖服,按国家体育总局《关于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冠名、着装广告等有关规定的通知》执行。
第四条 运动员、教练员资格
(一)运动员资格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中规定的“运动员资格”的要求和《第十二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预赛管理办法》的规定。自剑中心在2013年7月15日前对各小项获得决赛资格的运动员和团体项目进行确认,对空余名额按照各小项运动员的个人积分和团体积分顺序进行递补。报名截止日,在受处罚期内的运动员不得报名参赛。
(二)根据《第十二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预赛管理办法》,获得2012年奥运会银牌的吉林运动员郭爽,可直接参加女子争先 1
赛、凯林赛十二运会的决赛,无论任何理由其附加资格不得由他人更换。
(三)获得决赛资格的人员如因伤、病等原因不能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代表单位须向自剑中心提出书面换人申请,同时附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在得到批准后,可派符合十二运会竞赛规程总则规定的运动员顶替参赛。其运动员必须是参加2012年、2013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或冠军赛1次以上者。
(四)教练员必须经自剑中心或各省区市体育局举办的自行车项目教练员岗位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报名截止日,受处罚期内的教练员不得报名参赛。
第五条 报名
(一)本届运动会的报名工作实行网上报名,具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的规定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要求办理。
(二)获得男、女团体追逐赛资格的队,在决赛中每队可报男子4名运动员、女子3名运动员;获得男、女团体竞速赛资格的队,在决赛中每队可报男子3名运动员、女子2名运动员。运动员必须是参加2012年、2013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或冠军赛1次以上者,如因伤病等情况不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可在赛前12小时由本队已报名参加全运会决赛名单中的运动员做替补,但该替补运动员必须是参加过该团体项目的预赛。
第六条 竞赛日程
9月1日山地车
9月2日休息
9月3-6日场地
9月7日休息
9月8日BMX
9月9日休息
9月10-12日公路
第七条 竞赛组织
(一)根据自行车项目的特点,在以下项目的比赛中进一步加强裁判工作的执裁力度。公路个人计时赛增设比赛路线的定点检查裁判,各队队车上安排裁判员,车上总人数不得超出4人。
(二)公路个人计时赛出发时间间隔为2分钟。
(三)山地项目的比赛赛道实行全程封闭。
(四)公路和山地项目的比赛中,在饮食区供应饮食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本队队服,1-3名运动员参赛的队,工作人员为1人;4-6名运动员参赛的队,工作人员为2人。
(四)决赛时运动员的分组编排和出发顺序按运动员获得决赛资格的总积分确定。
(五)十二运会决赛阶段各单项最终上场运动员的确认为本项目比赛前一天中午12点前,确认后的名单不得更改。
(六)自剑中心在赛前将制定详细的比赛实施方案,并提前通知各参赛队伍。
第八条 技术代表、仲裁委员会、裁判委员会
(一)技术代表、裁判委员会的人选必须是在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注册的裁判员,按照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裁判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自剑中心对在2012、2013年全国比赛中执裁的裁判员进行考察,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择优确定初步人选。在决赛前进行培训、考核后最终确定担任本届运动会执裁工作的人选,仲裁
委员会人选另定。
(二)裁判员的管理按《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项目裁判员行为规范》的要求,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裁判工作。
(三)比赛设技术代表、仲裁委员会、裁判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的判罚为最终裁决。有关仲裁事宜按《自行车项目仲裁委员会工作条例》执行(见附件)。
第九条 反兴奋剂工作
(一)按照总局要求,将加大赛外检查力度,自行车项目采用血检和尿检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测,确保本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的公平和公正。
(二)参赛运动队必须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兴奋剂检查中心和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关于运动员移地训练报告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报告运动员训练地和联系人,联络电话必须保证全天24小时畅通。
第十条 处罚
严格执行《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比赛赛风赛纪责任书》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体育竞赛的纪律规定,对违反赛区纪律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十二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
二〇一三年五月
篇2:第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决赛管理办法
2021第十四届全运会足球比赛决赛阶段安排
女子足球U18组
比赛时间:9月1-10日
比赛天数:10天
比赛场馆:宝鸡市体育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
男子足球U20组
比赛时间:8月11-19日
比赛天数:10天
比赛场馆:咸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场
男子足球U18组
比赛时间:8月29-9月7日
比赛天数:10天
比赛场馆:渭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渭清公园足球场
女子足球成年组
比赛时间:9月16日-9月25日
比赛天数:10天
比赛场馆:陕西省体育场、陕西省体育场副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介绍
全国运动会一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全国运动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比赛项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年前后举行。前九届全运会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200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2011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市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
2021年9月15日至9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举行。8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消息,推迟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
2021年8月26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函。
2021全运会赛程时间
1.全运会女排赛程时间
女排项目的开赛时间是:9月16日-26日,总计10天的比赛时间。总计有八支球队通过预赛阶段的争夺进入正赛。分别是:江苏,天津,上海,辽宁,浙江,河南,广东,山东。这八支球队要进行一次单循环比赛,取前四名晋级四强。
2.全运会冲浪项目赛程时间
决赛阶段的比赛将于9月8日至14日在海南万宁日月湾举行。这是自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后,万宁日月湾再一次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冲浪项目的比赛。海南运动员王成征、黄一格、邓雪莹、黄莹莹等将出战,力争为海南代表团夺得金牌。
篇3:第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决赛管理办法
关键词:后三板,前三板,技战术,马龙,樊振东
马龙, 1988年出生, 右手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 曾被誉为“常胜将军”, 有过50场连胜纪录, 至今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目前世界排名第一。樊振东, 17岁, 2012年进入国家一队, 本届全运会以奇迹般的表现震惊乒坛, 解放军对主教练王涛称樊振东将继承解放军男乒的“衣钵”, 国家队总教练刘国梁欣喜地称樊振东为本届全运会乒乓球赛的“最大亮点”, 给大家带来惊喜, 也让人们看到希望。继巴黎世乒赛之后, 堪比奥运会级别的全运会如期而至, 两位代表世界乒乓球技术潮流和趋势的运动员在决赛中相遇, 本文旨在通过后三板技战术的研究, 系统的探讨后三板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特点和规律, 为教练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马龙, 樊振东, 第12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目前国内有关马龙和樊振东“前三板”和“后三板”文献资料和相应的专业研究成果。
1.2.2 录像观察法
采用个案分析法, 对第12届全运会男单决赛马龙与樊振东七局比赛, 进行了技术统计。
1.2.3 数理统计法
按照三段统计法将马龙和樊振东“前三板”和“后三板”进行得失分的统计, 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数理归纳。
得分率=段得分/ (段得分+段失分) ×100%
使用率= (段得分+段失分) / (全局得分+全局失分)
2 研究结果
注:“后三板”的概念是基于乒乓球技战术理论体系中的“前三板”提出来的。简单的说, 就是“前三板”以后的每一板球都可以称之为“后三板”, 包括搓、拉、攻、防等技术。可以分为过渡性后三板, 进攻型后三板, 防守型后三板, 攻防转换型后三板四种类型。
3 分析与讨论
(1) 由表1可以看出, 马龙发抢段得分率和使用率都优于樊振东, 说明面对初出茅庐的小将范振东, 并没有存在侥幸心理, 而是调整心态, 积极主动去拼对手, 也从侧面说明, 樊振东实力不俗。对于初次进入全运会决赛的樊振东, 从比赛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出, 心理存在紧张情绪, 有几次发球失误的现象出现。接抢段得分率马龙优于范振东, 80%对70%, 但是使用率范振东却高于马龙, 表明范振东接发球大胆使用先进技术, 增加接发球质量, 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 但是后三板的连接成功率偏低。相持段范振东的得分率高于马龙, 从比赛录像中看出, 樊振东击球力量大, 正反手实力均衡, 这也正是樊振东技术风格特点。综上所述, 发球抢攻仍然是马龙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
(2) 由表2可以说明, 马龙过渡后三板得分率61%远高于樊振东38%, 过渡后三板要求运动员技术更加细腻, 精确度提高, 比如连续摆短的能力, 劈长、挑打和拉球的能力更加准确。说明马龙在没有更好机会进攻的时候, 与对手周旋的能力非常强, 从比赛录像中可以看出, 马龙在过渡后三板阶段, 无谓失误非常少。进攻后三板马龙得分率低于樊振东, 但是使用率20次高于范振东15次, 说明马龙仍然强调积极主动, 但是进攻质量不够。马龙第四板上手多以弱上手为主, 而樊振东多以强上手为主, 因此表明, 进攻后三板强上手有利于弱上手。防守后三板马龙得分率高于范振东, 说明马龙的防守能力非常强, 并且从比赛录像中可以看出, 多以强防守为主。范振东的防守后三板使用率高于马龙, 但得分率低于马龙, 说明范振东防守能力低于马龙, 从比赛录像中看出, 范振东防守缺乏变化性。攻守转换后三板, 马龙得分率低于范振东, 从这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范振东可以与世界第一号种子在攻防转换环节处于优势, 可谓实力不凡, 这也正是这次决赛能够打满七局的主要原因的集中体现。综上所述, 马龙在其他环节与范振东不相上下的同时, 过渡后三板球优于对手, 说明马龙心理素质过硬, 在比赛不利于自己的时刻, 比赛周旋的能力比较强。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 失误即失分, 因此在比赛打到非常关键的时刻, 心理素质一定要过硬, 能够保证不失误, 其实已经是胜利了, 马龙这次决赛的胜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 结论
1.技术的全面性, 无明显漏洞是乒乓球运动制胜的基础。前三板技战术的运用依然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何与成功率达成合理的结合是今后训练和研究的重点。
2.随着乒乓球规则的改革, 以及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运动员比拼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后三板”, 在保证前三板技术的同时, 如何在“后三板”中占据优势是最后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 在积极主动不保守的同时, 减少无谓失误, 永远比对手多一板球, 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5 建议
1.继续探索先进技术, 特别是前三板球先进技术, 创新才有出路, 创新才有优势。
2.不忘传统, 控制球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其在比赛胶着的时候最大可能的使比赛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加强乒乓球制胜因素, 力量、旋转、落点、速度、弧线的不同排列组合在“后三板”训练中的运用。
3.建立“后三板”技战术意识, 探索“后三板”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苏丕仁.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程虹, 白洁, 李钟香.马琳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相持技战术的运用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 2010, (9) .
[3]韩富立.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进攻后三板理论探索与规律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4]林炳光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技战术运用规律及趋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4:第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项目决赛管理办法
摘要 为探明王皓在第十六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十六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王皓对水谷隼、决赛王皓对马龙的两场共计十局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技术统计中,王皓的最强项是反手拉斜线,其次是正手拉斜线和发球技术,而正手位和反手位的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关键词 第十六届亚运会 乒乓球 王皓 技战术
王皓是我国现役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之一,他直拍横打的进攻能力不逊于任何一名优秀横拍运动员的反手进攻能力,在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冠军,就充分说明了这—点。本文就王皓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和决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成功与失利的原因,探讨乒乓球运动的制胜规律,旨在为乒乓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王皓对水谷隼、决赛王皓对马龙共计十局比赛为研究对象,对王皓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王皓,中国现役乒乓球运动员,右手直握球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乒乓球技战术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数篇。
2.录像观察法
观看十六届亚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王皓的比赛录像,运用三段统计法对王皓在两场比赛中运用的技战术情况进行数据统计,运用三段指标评估法进行评估,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3.逻辑分析法
主要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学原理的运用,使研究系统化、理论化,并得出正确的研究结果。
4.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王皓对水谷隼半决赛技战术特点分析
1.王皓在半决赛中发抢段的技战术分析
表1王皓在半决赛中三段的技术统计
半决赛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
王皓对水谷隼得分率使用率得分率使用率得分率使用率
百分比69.29%16.60%42.87%24.30%62.55%59.10%
评估优秀中及格高优秀高
王皓在比赛中发抢段的得分率为69.29%接近优秀,使用率16.60%低于发抢段的下限。这说明王皓在发抢段抢攻积极主动,成功率较高。王皓发球以正手低抛右侧上、下旋球为主,发球落点以中路短球为主,配合正手位短球,以破坏对方的抢攻。发球后的抢攻多以反手拉斜线、正手位拉斜线、侧身拉斜线为主。配合使用反手挑斜线、正手挑斜线(见表1)。
2.王皓在半决赛中接抢段的技战术分析
现阶段王皓的技术独一无二,在接发球抢攻阶段有较多的球运用直拍横拉进攻,虽然技术相当先进但失误较多,面对高质量的发球,王皓只能将球拧起来,然后组织有效的进攻。
王皓在接抢段的得分率42.87%为及格,使用率24.30%接近接抢段的上限。这说明王皓在接抢段抢攻积极主动,成功率比较低。王皓在接抢段主要以摆短为主,配合使用正手挑斜线和反手挑斜线。
3.王皓在半决赛中相持段的技战术分析
王皓的直拍横打技术已相当熟练,其反手技术可以和世界任何横拍运动员进行对抗,在相持段,其实力完美的体现了出来。运用直拍横打的技术特点,配合相应的战术使王皓在相持段的得分率为62.55%超过优秀,使用率59.10%高于相持段的上限。这说明王皓在相持段抢攻积极主动,成功率较高。在正手位以拉斜线为主要进攻技术,在反手位以直拍横拉斜线和侧身拉斜线为主,配合侧身拉直线为主要得分手段。
4.王皓半决赛优势与劣势单项技术分析
表2王皓优势与劣势单项技术统计结果
注:该场比赛总分数为68分。
在半决赛中,王皓得分率最高的单项技术依次是反手拉斜线15.56%、正手拉斜线11.11%、正手拉中路13.33%、发球11.11%、中路拉中路8.89%。失分率最高的单项技术依次是正手位防守14.71%、反手位防守8.82%、反手拉斜线8.82%。单项技术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净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中路16.41%、发球11.11%、正手位-2.03%、反手位-8.82%。
数据表明:王皓的反手拉斜线、正手拉斜线、正手拉中路、中路拉中路的得分率较高,但反手拉斜线、反手拉直线丢分也较多。从净得分率看出,中路技术是王皓最强的技术,其次是发球技术,正、反手位的防守是薄弱环节(见表2)。
(二)王皓对马龙决赛中技战术分析
1.王皓在决赛中发抢段的技战术分析
表3 王 皓在决赛中三段的技术统计
半决赛 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
王皓對水谷隼得分率使用率得分率使用率得分率使用率
百分比52.25%18.95%53.48%29.33%43.84%50.72%
评估及格低良好中及格低
王皓在决赛的比赛中发抢段的得分率为52.2%接近及格,使用率18.95%低于发抢段的下限。这说明王皓在发抢段抢攻较之半决赛中更加积极主动,使用率提高,但成功率不高。本场比赛中,王皓采用正反手两面发球,发球后以两面上手为主,马龙接发球一般靠摆短来控制王皓第三板的冲抢,使王皓勉强进行抢攻,但得分率较低,使其在发抢段的威力没能发挥出来。比赛中王皓在发抢段缺乏自信和果断,导致技术变形,失误频频,直接影响到了第三板冲抢的成功率,致使其发球抢攻段的得分率比以往低(见表3)。
2.王皓在决赛中接抢段的技战术分析
比赛中王皓接发球经常使用摆短来控制马龙抢攻,对半转或不转的发球一般采用挑打,对出台球一般采用侧身抢拉、抢冲或直拍横打,这些接发球的方式在比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发段得分率达到了优秀,这也是王皓在本次比赛中唯一达到优秀的一个技术指标,充分说明王皓接发球抢攻技术过硬。
3.王皓在决赛中相持段的技战术分析
表3所示,王皓在相持段的得分率43.84%为不及格,使用率32.2%也远远低于相持段的下限。这说明王皓在相持段抢攻少,得分也较少,相持段的技术在面对马龙强势的进攻及快速的攻防转换下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王皓在相持段主要是正手位拉斜线、侧身拉斜线、拉直线,但命中率不高。正、反手位的防守丢分较多。
4.王皓决赛中优势与劣势单项技术分析
表4王皓优势与劣势单项技术统计结果
单项技术得分失分得分率%失分率%净得分率%
正手发右侧下旋斜线短
正手发右侧上旋直线短
正手发左侧下旋斜线短
发球合计
正手位拉斜线
正手位拉直线
正手位挑斜线
正手位挑直线
正手位搓直线
正手位防
正手位合计
侧身拉斜线
侧身拉直线
反手位拉斜线
反手位拉直线
反手位搓斜线
反手位防
反手位合计
中路拉中路
反手拉中路
正手拉中路
反手搓中路
中路防
中路合计3
1
1
5
5
1
1
1
2
1
11
2
2
7
0
4
0
15
4
3
6
1
0
142
2
2
6
7
1
1
2
1
8
20
2
1
3
1
3
4
14
3
6
4
2
1
165.76
1.92
1.92
9.62
9.62
1.92
1.92
1.92
3.85
1.92
21.15
3.85
3.85
13.46
0
7.69
0
28.85
7.69
5.77
11.54
1.92
0
26.923.57
3.57
3.57
10.71
12.50
1.79
1.79
3.57
1.79
14.29
35.71
3.57
1.79
5.36
1.79
5.36
7.14
25.00
5.36
10.71
7.14
3.57
1.79
28.572.20
-1.65
-1.65
-1.10
-2.88
0.14
0.14
-1.65
2.06
-12.36
-14.56
0.27
2.06
8.10
-1.79
2.34
-7.14
3.85
2.34
-4.95
4.40
-1.65
-1.79
-1.65
注:该场比赛总分数为108分。
在决赛中,王皓得分率最高的单项技术依次是反手拉斜线13.46%,相对于半决赛中得分率下降2.1%;正手拉中路得分率为11.54%,比半决赛中得分率13.33%下降1.79%;正手拉斜线9.62%,相对与半决赛中下降1.49%;发球得分率为9.62%,比半决赛中11.11%下降1.49%;中路拉中路得分率为7.69%,比半决赛中得分率8.89%下降1.2%。
失分率最高的单项技术依次是正手位防守14.29%,比半决赛中14.71%提高了0.42%;反手位防守失分率为7.14%,比半决赛中8.82%提高了1.68%;反手拉斜线失分率为5.36%,比半决赛中8.82%提高了3.46%。
单项技术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净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反手位3.85%、发球-1.10%、中路-1.65%、正手位-14.56%。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王皓在半決赛对阵水谷隼的比赛中抢攻战术使用率以及得分率最高的是相持段,其次是发抢段,最后是接抢段。说明王皓直拍横打的能力的确是弥补了以往直拍选手相持能力不强的弱点,但同时却削弱了在前三板中的优势,在与马龙的决赛中这一弊端便凸现出来,尤其是接抢段,得分率和使用率偏低。
2.王皓在比赛中反手拉斜线、正手位拉斜线、侧身拉斜线和正、反手拉中路是王皓比较突出的技术,但也说明王皓拉直线的能力较为欠缺。在半决赛与决赛中,王皓拉直线的使用、得分和失分的情况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3.王皓在与水谷隼的比赛中反手位和正手位得分率较高,同时失分也较高,且失分多在正反手位的防守;在与马龙的比赛中,马龙技术全面且进攻积极,王皓趋于防守较多。从净得分率来看,中路的净得分率最高,说明王皓很好的把握了自己的优势和水谷隼的劣势,利用正、反手拉对方中路的薄弱环节而得分,在与马龙决赛中则较多从反手突破进而得分。
(二)建议
1.王皓战术意识与运用符合乒乓球竞赛取胜的内在规律,这是王皓获得半决赛胜利的根本所在;在与马龙的决赛中过于保守,状态没有调整好,且心理状态不稳定。
2.在王皓的各项技术中,反手和中路是强势技术,正、反手位拉斜线和侧身拉斜线是他主要得分手段,正手位和反手位的防守是他的弱势技术。在以后的训练中,加强正手位的进攻与防守。
3.在与马龙决赛中体能因素是最大的影响,在与马龙相持中凸现出来,在以后训练中加强相持中加力反冲。
4.在以后乒乓球直拍运动员教学中,加强步法与体能的训练,注重发球技术,同时提高比赛过程中揭发抢断的使用率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队适应发球新规则训练效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396-397.
相关文章:
全运会运动员宣誓词02-22
新女性标准范文02-22
职场现代女性的共同敌人02-22
从现代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探讨化妆桌设计02-22
女性进城视野中现代文学论文02-22
功能先进的文档管理网络系统02-22
新女性标准02-22
新女性面试手则02-22
现代女性的面试技巧02-22
信息安全运维体系架构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