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一篇:传媒音频范文
directshow音频捕捉
现在的所谓多媒体电脑一般都会有声卡(软声卡或硬声卡),有声卡就能进行音频的捕捉。大家一定熟悉Windows自带的附件“录音机”程序,可以通过麦克风进行录音,最终生成一个Wave文件。读完本文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使用DirectShow写一个音频捕捉的应用程序,原来也是这么的容易!
大家知道,DirectShow对硬件的支持是通过特定的包装Filter来实现的。声卡使用的是Audio Capture Filter,Filter内部使用以waveIn开头的一套API实现(如waveInOpen等)。运行GraphEdit,插入Filter时,在“Audio Capture Sources”目录下,我们就能看到所有代表本地机器上的声卡的各个Filter(有的机器装了几张声卡,这里就会有几个Filter)。在Filter Graph中加入这个Filter,我们发现这个Filter有很多Input pin,如Line In、CD Audio、Microphone、Stereo Mix等等;有一个Capture output pin。需要说明的是,在Filter Graph中,这些Input pin并没有真正的数据流入,它们只是声卡的各个输入端子的象征性表示;所以这些Input pin永远也不用连接。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创建一个音频捕捉程序。首先,当然是加入一个Audio Capture Filter。大家知道,DirectShow加入一个硬件Filter,都是要靠“枚举”;声卡Filter也不例外。代表声卡的Filter都注册在CLSID_AudioInputDeviceCategory目录下,使用系统设备枚举器枚举这个目录,就能发现我们想要创建的声卡对象。(如何枚举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当成功加入声卡Filter后,接下去的问题就是要将这个Filter与其他Filter相连。比如,我们想捕捉生成一个Wave文件,那么我们还需加入一个Wave Dest Filter和一个File Writer Filter,然后依次将它们相连。需要说明的是,Wave Dest Filter是微软DirectX SDK带的一个例子,在samplesMultimediaDirectShowFiltersWavDest目录下,我们必须首先编译这个例子并且注册这个Filter;这个Filter的功能是,当我们结束捕捉时,往Wave文件中写入一个文件头信息。下图是在GraphEdit中的Filter连接图:
下面是一段创建音频捕捉程序的框架代码,可供参考:
void BuildAudioCaptureGraph(void) // Warning! No error checking here.{
IBaseFilter *pSrc = NULL,*pWaveDest = NULL,* pWriter = NULL;
IFileSinkFilter *pSink= NULL;
IGraphBuilder *pGraph;
// Create the Filter Graph Manager.
CoCreateInstance(CLSID_FilterGraph, NULL, CLSCTX_INPROC_SERVER, IID_IGraphBuilder, (void**)&pGraph);
// Add the audio capture filter.
FindAudioCapture(&pSrc); // Assume that this function enumerates
// audio capture devices and picks one.
pGraph->AddFilter(pSrc, L"Capture");
// Add the WavDest and the File Writer.
AddFilterByClsid(pGraph, L"WavDest", CLSID_WavDest, &pWavDest);
AddFilterByClsid(pGraph, L"File Writer", CLSID_FileWriter, &pWriter);
// Set the file name.
pWriter->QueryInterface(IID_IFileSinkFilter, (void**)&pSink);
pSink->SetFileName(L"C:MyWackyWav.wav", NULL);
// Hook everything up.
ConnectTwoFilters(pGraph, pSrc, pWavDest);
ConnectTwoFilters(pGraph, pWavDest, pWriter);
}
当然,在进行音频捕捉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实时监听音频源的输入。如下示意图:
我们在Audio Capture Filter后面接了一个Infinite Pin Tee,这个Filter能够将一个Input pin输入的数据,复制成多份,分别通过各个Output pin发送出去。(这个Filter也是微软DirectX SDK带的一个例子,在samplesMultimediaDirectShowFilters InfTee目录下。)我们看到Tee Filter的一支连到了DirectSound Renderer,可以将声音放在声卡上输出。
创建音频捕捉的应用程序很简单吧!下面,我们还要来讨论一下音频捕捉前可能用到的一些参数设置。在声卡Filter的每个Input pin上,我们都可以得到IAMAudioInputMixer这个接口。通过这个接口,我们可以设置各个输入端子的音频属性,如进行音频合成时是否允许某个输入端子的音频参与混合、音频输入的音量,还有Treble、Bass等等。另外,在Filter上也可以得到IAMAudioInputMixer接口,这时调用接口方法就可以统一控制各个输入端子的属性。音频捕捉,还可以设置的是音频的采样频率以及声音的具体格式(8Bits或16Bits,单声道或双声道)。我们可以通过Capture output pin的IAMStreamConfig来完成。下面的代码可供参考:
HRESULT hr = pCapturePin->QueryInterface(IID_IAMStreamConfig, (void **)&pCfg);// Read current media type/format
AM_MEDIA_TYPE *pmt={0};
hr = pCfg->GetFormat(&pmt);
if (SUCCEEDED(hr))
{
// Fill in values for the new format
WAVEFORMATEX *pWF = (WAVEFORMATEX *) pmt->pbFormat;
pWF->nChannels = (WORD) nChannels;
pWF->nSamplesPerSec = nFrequency;
pWF->nAvgBytesPerSec = lBytesPerSecond;
pWF->wBitsPerSample = (WORD) (nBytesPerSample * 8);
pWF->nBlockAlign = (WORD) (nBytesPerSample * nChannels);
// Set the new formattype for the output pin
hr = pCfg->SetFormat(pmt);
DeleteMediaType(pmt);
}
// Release interfaces
pCfg->Release();
最后,还要提到的一点,也是音频捕捉比较特殊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Capture output pin上的IAMBufferNegotiation接口,改变音频捕捉缓冲的大小,以减少声音播放的延迟。默认情况下,Audio Capture Filter使用0.5秒钟的缓冲。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这么大的缓冲是没有必要的,带来的延迟也比较大。一般,缓冲设置成能够容纳80毫秒的数据已经很可靠;甚至30-40毫秒也已经足够了。但是也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到音频捕捉的效率,使音质受到损害。下面的代码设置音频捕捉的缓冲大小,可供参考:
pCapturePin->QueryInterface(IID_IAMBufferNegotiation, (void **)&pNeg);
// Set the buffer size based on selected settings
ALLOCATOR_PROPERTIES prop={0};
prop.cbBuffer = lBufferSize;
prop.cBuffers = 6;
prop.cbAlign = nBytesPerSample * nChannels;
hr = pNeg->SuggestAllocatorProperties(&prop);
pNeg->Release();
以上,我们讲述了音频捕捉程序的创建过程,以及一些捕捉参数的设置方法。相信大家对于如何写音频捕捉程序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音频捕捉直接得到的是PCM数据,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压缩,比如用Mp3格式(微软提供了一个免费的Mp3 Encoder)、AC3格式等等;压缩后数据量更少,可以符合很多场合的应用。
第二篇:寒假班音频下载通知
亲爱的瑞尔学员家长,您好!
您的孩子正在参加我们2014寒假口语强化班,本次强化班的内容为英文短剧排练,通过英文短剧的排练我们希望能培养您孩子自信、大胆说英语的能力及一定表演能力,与此同时,您的孩子在和来自其他班级的孩子打交道过程中也培养了社交能力。为了能让英文短剧排练的效果更佳,也为了让您的孩子在课堂外有更多的练习机会。请登录yunpan.360.cn 使用用户名ruierwaiguoyu@163.com和密码real123登录我们的云盘,在习。(您可以选择到校要求我们为您拷贝)
瑞尔外国语培训中心
2014年1月20日
亲爱的瑞尔学员家长,您好!
您的孩子正在参加我们2014寒假口语强化班,本次强化班的内容为英文短剧排练,通过英文短剧的排练我们希望能培养您孩子自信、大胆说英语的能力及一定表演能力,与此同时,您的孩子在和来自其他班级的孩子打交道过程中也培养了社交能力。为了能让英文短剧排练的效果更佳,也为了让您的孩子在课堂外有更多的练习机会。请登录使用用户名ruierwaiguoyu@163.com和密码real123登录我们的云盘,在习。(您可以选择到校要求我们为您拷贝)
瑞尔外国语培训中心
2014年1月20日
第三篇:2011司法考试讲座音频
指南针法条朗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e7c1a40100qgfd.html
新浪
爱问 共享资料
大家论坛(太分散,没打包)
[司考录音] 2011年司法考试辅导音频mp3视频课程下载汇总(2011.07.14更新)
[司考录音] 2011年新起点法条串讲班杨立新刑诉1-4+讲义(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2522385-1-1.html http://bbs.topsage.com/dispbbs_91_157645_1.html
司法考试音频分享基地
http:///wgsk
“学法网”http://的里面的“司法考试论坛”是目前为止中国最热门的司法考试论坛!网站的“学法网·司考题库”实在是太经典了,地址:http://sktk.xuefa.com或http://bbs.xuefa.com/z_exer_index.asp 除此之外还有[司法考资料免费下载]、[司考日记]、[司考交流]等版块都非常经典,互动氛围非常好,地址:http://bbs.xuefa.com/index.asp?boardid=90
关于其他司考复习资料,给您一个司考资料推荐:
http://bbs.xuefa.com/dispbbs.asp?boardID=94&ID=15184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最后,希望你能够顺利通过司法考试!
参考资料:http://(学法网)
第四篇: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1 页 共 1 页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王##(安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1)
指导老师:祝祖送
摘要:本文的内容是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其有操控简单、音质好等特点。本设计电路使用的是TDA2030为音频功率放大器,其工作电压为+15V。它将输入电路的电流放大,之后再将扬声器驱动工作。采用LF353对输入的音频信号前级放大,采用DAC0832对前级放大进行控制,采用STC89C52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放大倍数,最后由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放大倍数。
关键词:功率放大器,前级放大,保护电路
1引言
对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进行研究,其意义是目前在该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小至我们经常使用的音乐MP4,大到城市报警系统。该设计的研究分别为硬件及软件两部分。扬声器输入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前级放大电路、以及单片机电路构成本设计的硬件电路;液晶显示、键盘扫描、单片机控制等构成本设计的软件部分。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过程中困难的是选择各部分硬件电路,由于功率放大器的技术要求比较详细,电路各部分的数据选择及硬件的选择会更加复杂,为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需要多次对电路进行调试。熟练使用C语言,加强分层设计编程能力和程序编写程序的可读性,不断修改程序,以达到设计目的。
2 总体方案 2.1设计思路概述 2.1.1设计要求及目的
(1)学习电路的设计及C语言编程。
(2)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绘制相应的功率放大电路。
(3)完成硬件电路的制作,完成软件程序的编辑。
(4)完成论文。
2.1.2技术指标
(1)由麦克风输入音频信号,音频功率的范围是10Hz-10KHz。
(2)失真度为0.4%-1%。
(3)输入电压范围为150mV-5V。 (4)输出负载能力为7Ω/3Ω。 2.2总体设计方案
方案一:音频功率放大器使用模电设计,硬件原理图见图1。主要设计电源和功放两部分,稳压电源由稳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等部分组成;功放电路由TDA2030、耦合电容等部分组成。电源电压可以根据电路需要来改变电压值,而不同的电压值对应的放大器的承载能力是不同的。由扬声器提供信号源,通过功放管进行功率放大,从而达到目的,最后结果由示波器显示出来。
优点:电路中设计了电源部分,所以在连接电源的的时候方便快捷。
缺点:由于元器件较多,在选择时就比较困难,在焊接时难度较大。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2 页 共 2 页
图1 硬件原理图
方案二:使用键盘输入放大倍数并且由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由单片机对音频输入信号进行前级放大,再进行功率放大,由扬声器输出声音。硬件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硬件原理图
优点:由于是单片机控制,使得硬件电路变得简单了,也可以更快的达到设计标准,同时也方便了后期调试。通过按键输入放大倍数,使操作更加简单。这样也使得成果更加人性化[1]。
缺点:由于功放和单片机不是同一电压源供电,所以电源部分连接较为复杂。 3硬件电路的设计 3.1总体硬件电路设计
液晶显示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前级放大电路、麦克风输入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等部分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2]。硬件部分,音频信号输入电路进行前级放大,由单片机控制放大倍数,再通过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最后通过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硬件电路总体框图见图3。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3 页 共 3 页
图 3 硬件电路总体框图
3.2音频输入电路
电路图如图4所示,因为电路中使用的是驻极体话筒,而这种话筒的缺点是得到的信号十分微弱,所以需要先对此信号进行放大后再通过麦克风输入[3]。
图 4 音频输入电路图
3.3前级放大电路模块设计 3.3.1前级放大模块的比较以及选定 (1)继电器控制前级放大
电路图如图5所示,用继电器控制K1和K2的工作状态,对不同阻值大小的电阻进行选择进而控制不同的放大倍数。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1KK210K第 4 页 共 4 页
K1R1R2R1R23.3K10K+5V+5VQ1Relay-SPDT9014Relay-SPDTR3+12v VCC8Q1VoDiode 1N40012K+12v VCC89014Diode 1N4001R32KR1Vi1KR51K23ALF353D1P3^0U1A132SN74LS86DR11K65R51KBLF353P7P3^1U1B465SN74LS86D4-12v VCC-12v VCC4 图 5 继电器控制前级放大电路图
(2)模拟开关控制前级放大电路
电路图如图6所示,HEF4066BP是四双向模拟开关,高电平导通,a,b,c,d为四个控制端,通过a,b,c,d来控制前级放大倍数。
图 6 模拟开关控制前级放大图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5 页 共 5 页
3.4单片机时钟电路设计
STC89C52等单片机内部都有可控制的反相放大器,如图7所示。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为XTAL
1、XTAL2,振荡器就是在XTAL
1、XTAL2端口上外接晶振管组成的。
电容C
1、C2的常用规格是40pF10pF(陶瓷谐振器)或30pF10pF(晶振)。晶振(或陶瓷谐振器)的频率大小决定了振荡器的频率大小,而振荡器频率必须小于器件能承载的最高频率。PCON.1控制振荡器,复位以后PD=0,振荡器工作,由软件置PD=1,使振荡器停止振荡,单片机停止工作,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同时CMOS型单片机也可从外部输入时钟[4]。
图 7 单片机时钟电路图
3.5功率放大模块设计
3.5.1数字语音回放系统包含两个部分
(1)数模信号的转换。
(2)在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需要将模拟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如A类、B类及AB类放大器。在1980年代初期,很多学者纷纷专注于新型数字放大器的研发,此类放大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将数字信号放大,而不需要转换为模拟信号。这类放大器被称为数字功率放大器或D类放大器。
①A类放大器
A类放大器如图8所示,其特点主要是——Q工作点大致设定在负载线的中点。当输入信号时,晶体管一直处于导通状态。够单管工作,也能够推挽工作。因为放大器在特定曲线的范围内工作,所以交替失真和瞬态失真都相对较小。电路较简单,调试也方便。但不足是效率不高,晶体管的功耗比较大,理论上功率的最大值只有25%,并且有很大的非线性失真,所以目前设计上已基本不再使用此类放大器。
②B类放大器
B类放大器如图9所示,其特点主要是——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在(VCC,0)处,所以当无信号输入时,输出端几乎无消耗。在Vi的正半周期,Q1导通Q2截止,输出端正半周为正弦波;在Vi的负半周期,Q2导通Q1截止,输出端负半周为正弦波,所以需要两管进行推挽工作。由于放大器一段时间会在非线性区内工作,即当信号处于在-0.6V-0.6V的范围时,Q
1、 Q2全都无法导通,导致交越失真较大,所以B类放大器也慢慢被淘汰[5]。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6 页 共 6 页
图8 A类放大器
图 9 B类放大器
③AB类放大器
AB类放大器如图10所示,其特点主要是——由于晶体管的导通时间稍大于半个周期,所以必须两管进行推挽工作,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交越失真,所以相对的效率较高,晶体管功耗也较小。
④D类放大器
D类放大器如图11所示,它是一种将PCM数字信号或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PDM或PWM脉冲信号的放大器。然后用PWM或PDM脉冲信号去控制器件通断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也称为开关放大器。D类放大器由输入信号、大功率开关电路(半桥式和全桥式)、处理电路、开关信号组成电路和低通滤波器(LC)等部分组成。D类放大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效率高,通常可达85%。
(2)体积小,便携,节省空间。
(3)无裂噪声接通。
(4)外接元器件少,便于调试。
图10 AB类放大器
图 11 D类放大器
A类、B类和AB类放大器是模拟放大器,D类放大器是数字放大器。B类和AB类推挽放大器比A类放大器的效率高、失真小,但B类放大器容易产生交替失真。而D类放大器的优点是高效率、低失真、外围元器件少。AB类放大器和D类放大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功率放大器。再结合于本研究,本设计选择TDA2030为AB类功率放大器。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7 页 共 7 页
3.5.2功率放大器原理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为了满足发送功率的需求,并保证在一定区域内的接收机可以接收到合适的信号,并且不干扰相邻信道的通信,其往往是用于发射机的末级,将高频已调波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且经过天线将其辐射到指定空间。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也是能量转换的重要器件,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为高频交流输出。按其工作频带的宽窄划分为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可以按照电流的流通角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类工作状态。甲类的流通角为360度,适用于小信号低功率的放大。乙类的流通角大约为180度;丙类的流通角则小于180度,这两类适用于大功率的工作。而丙类的工作状态的输出功率和效率是三种工作状态中最高的,且高频功率放大器也多数工作于丙类状态。但是丙类放大器的电流波形失真过大,所以不能将其用于低频功率的放大,只能用于采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的谐振功率的放大。这是因为调谐回路具有滤波能力,回路电流与电压仍然接近于正弦波形,使得其失真很小。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较高(由几百kHz一直到几百、几千甚至几万MHz),但是相对频带却很窄。我们知道中心频率越高,则相对频宽越小。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是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对于相对频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两种放大器所处的工作状态——低频功率放大器可工作于甲类、甲乙类或乙类(限于推挽电路)状态;而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都工作于丙类(某些特殊情况可工作于乙类)。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广泛的出现于各中间级,跟其他的放大器不同,这种新型的放大器以很宽频率响应的传输线作负载回路,如此,它就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变换工作频率,而不必重新调谐。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高频功率放大器与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共同特性就是要求输出功率大,效率高;但是由于它们工作的频率与相对频宽不同,因而负载网络和工作状态也相对不同[6]。
所以,从效率方面来看,高频功率放大器比低频功率放大器功率更高。对于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的分析,工程上通常采用的是折线法,这也是因为它是工作于大信号的非线性状态,不能用线性等效电路去分析。但是折线法的分析方法虽然物理概念清楚,分析工作状态方便,但计算误差往往较大。综上我们可知高频功率放大器中,窄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工作于乙类、丙类状态,提供足够强的以载频为中心的窄带信号功率,或放大窄带已调信号或实现倍频的功能。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通常工作于甲类状态[7]。对某些载波信号频率变化范围大的短波、超短波电台的中间各级放大级,以防对不同fc的繁琐调谐。
4数据分析与电路完善
本实验记录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万用表测量所得,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得到相应的规律。最后得到影响功率放大电路的因素主要有四点——输出功率大小、负载的大小、输出功率的大小以及失真度大小。在记录数据时需要逐个记录数据(见表1)。
U2根据公式P0可以得到输出功率,其中U为输出电压值,RL为负载。
RL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8 页 共 8 页
表1数据记录表
参数名称
输 入 电 压
测试条件
U=6.0v U=4.5v U=3.0v U=4.5v U=3.0v U=2.0v
输出功率
4.5 2.53 1.125 5.06 2.25 1
单位 W W W W W W
RL=8 Ω
RL=4 Ω
失真分为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相位失真等。一般意义上的失真指的是总谐波失真。在一般的多媒体音箱的电路上,THD的指标是指在fo=10KHz正弦波输入,功率在1/2额定输出功率时的总谐波失真,这个指标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做到0.5%以下[8]。但是,由于电源功率对其产生抑制,使功放输出出现了削波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削波失真,这个时候它是THD中的最主要成分,也就是音量越调大,功放的功率接近额定功率时,THD会开始快速增加。另外一种,声音失去了原有的音色,严重时声音会发破、刺耳则是谐波失真[9]。这是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的结果是使放大器输出产生了原信号中没有的谐波分量,使多媒体音箱的谐波失真在标称额定功率时的失真度高于一般要求,达到了10%,要求较高的一般应该在1%以下。
公式U2U3UnU12222可以测得失真度,式中,U1为输出信号基波有效值,U
2、U3等为各次谐波有效值。根据公式分别得出负载分别为4 Ω,8 Ω时的失真度分别为2.1%,2.5%。
以上是使用音频信号发生器作为输入时得出的数据,从数据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电路的失真度远大于1%。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用麦克风做输入的情况下,喇叭做输出的时候得到的声音是有杂音的,得到放大的声音信号不是很清晰。放大倍数越高,声音信号也就越不清晰。因为在输入端采用的是模拟电路对麦克风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信号处理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元器件的选择导致在输入环节就已经造成较大的失真,所以在后续的放大中失真越来越大,导致了板子没有控制好失真,最终使得失真度大于设计要求[10]。
5 总结
本文的内容是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此次课题研究主要包含了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由前级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按键电路、扬声器输入电路以及单片机电路组成,软件部分由键盘扫描、液晶显示、单片机控制等部分构成。在这一次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音频信号发生器与麦克风输入信号就会有所不同,而且硬件上面也会有所不同,还有由于电压加的过高导致功放被烧毁等等。同时,软硬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包含以下一些方面:
(1)硬件方面完善
在硬件方面的设计缺陷主要体现在由于采用的传统模拟电路的放大方式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导致出入板子之前的信号就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失真再进过后续的前级放大已经功率放大之后失真会更加的严重,所以我打算对板子的输入端进行改进,因为输入指标中要求输入电压为100mV-4V,所以采用运放LF353来代替模拟电路的放大功能以降低输入端的失真度从而改善失真度达到设计之初对失真度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9 页 共 9 页
的设计要求。
(2)软件方面完善
软件方面设计方面对按键设置不够理想,只能够死板的选择0、
10、20、30、40db的放大倍数,对放大倍数的选择不够灵活且没有设置复位按键,软件的过于简化给硬件的功能上带来了缺陷,可以通过设置复位按键以及对按键进行重新设定来改善不足。可以设置两个按键为增减放大倍数,一个按键复位,另一个按键设置为确认键,这样进行改善可以省去一个按键还可以使操作上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严毅等,音箱集成电路应用,电路设计,1999(10),5-6。
[2]余锡存,曹国华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蔡杏山等,零起步轻松学电子电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阙永智等,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电流及其引发的问题,实用影音技术,2003(12),13-15。 [5]丁鹏等,功率放大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家电检修技术,2007(14),11-14。 [6]林欣等,功率电子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赵广林等,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电子制作,2007(6),9-14。 [8]黄鹏勇等,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2),2-3。 [9]王朱华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10林华兵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 10 页 共 10 页
The Design of Audio Power Amplifier
Wang Qimi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Anqing Normal College, Anqing 246011)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design of the audio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it has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manipulation and good sound quality. This design uses TDA2030 for a-udio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the working voltage is + 15V. The current will be amplified, then drives the speaker to work. The circuit adopts LF353 as the former stage amplifier, adopts DA-C0832 to control LF353, adopts STC89C52 singlechip to control current amplification, at last,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hows the mahnification times.
Keywords: power amplifier, preamplifier, protection circuit
第五篇:音频图像编辑实习报告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习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成绩:
一、实习题目 : 音频与图像编辑
二、实习过程
1、阅读课本与实习指导书上的内容与要点;
2、了解基本音频与图像编辑的知识;
3、通过上机实习,掌握基本音频与图像编辑的方法;
4、在实习后总结,加深印象。
三、实习总结
1、按照实习指导书上的步骤逐一进行音频的录制与转换,我录制的音频文件大小为13.0MB。而转换之后的“11-1-8”音频大小为832KB,声音质量最差;“22-1-16”音频大小为3.25MB,“22-2-16”音频大小为6.50MB。在比较之后,我发现采样率越高,声音的质量也就越好,即在转换的过程中这采样参数设置的越大,声音质量越好。
2、在Audition3.0“效果”菜单中各项功能:
1)、多轨效果:把不同的音频混缩合成一个音频;
2)、修复:消除音频中的杂音、噪音、破音;
3)、变速/变调:改变声音的速度或音调;
3)、延迟和回声:把声音编辑成左右声道延迟或带有回声;
4)、振幅和压限:其中的“标准化”可以改变音频的音量大小„„
3、混合一段配音和背景音乐的步骤:
1)、打开“Audition3.0”,单击“文件”-“打开”,选择要混合的配音和背景音乐;
2)、选择“效果”-“振幅和压限”-“标准化”,分别调整好两段音乐的音量;
3)、单击工具栏上的“多轨”按钮,切换至多轨模式;
4)、用鼠标将配音音乐拖至第一轨,将背景音乐拖至第二轨,用鼠标右键将它们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5):选择“文件”-“导出”-“混缩音频”,保存该文件。
4、“Hypersnap”中几个快捷键含义:
1)、Ctrol+Shift+f:全屏幕捕捉;
2)、Ctrol+Shift+M:多区域捕捉;
3)、Ctrol+Shift+W:窗口或控件;
4)、Ctrol+Shift+R:区域捕捉;
5)、Ctrol+Shift+B:按钮。
5、观察了图片文件放大与缩小的质量效果,我发现把同一张图片放大后分辨率变大,文件变大;图片缩小后分辨率变小,文件变小。
在思考余查证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在图片创建期间,我们应该根据图像最终的用途使用尽量大的分辨率,保存大尺寸文件。因为较高的分辨率不仅意味着较高的清晰度,也意味着在同样的显示区域内能够显示更多的内容。假如图像分辨率较低,文件较小,就会显得相当粗糙,特别是把图像放大为一个较大尺寸观看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选择较大分辨率创建图片文件,保存大尺寸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