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环境下的安全教育

关键词: 热点问题 中等职业 自护 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 中等职业学校的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当前全社会共同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丰富学生的安全常识,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是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强调“以人为本”, 突出“人本文化”, 那么如何在实施安全教育中着力于构建富有“以人为本”特色的安全教育体系, 正是需要我们所探讨的问题。

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 使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1) 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安全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教育要求。

过去, 学校的安全工作, 沿袭“运动式”的教育方式, 安全教育内容抽象、空洞, 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这种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 无疑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 难以发挥安全教育的特有功能。长期以来, 部分人的心目中, 这项工作被视为“虚功”, 可有可无, 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 安全教育工作“口头上有地位, 行动上无地位”。

(2) 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观念大堤。

当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 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远大的理想前途教育, 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 当学生一旦接触社会或走向社会时, 他们就会深深地感到学校和老师灌输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学校苦心筑起的道德观念大堤, 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单薄和脆弱。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 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更给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3) 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的正面的安全教育。

在学校, 学生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统的教育, 安全教育也只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客观存在的社会阴暗面, 迫使学生们被动地、茫然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性。生活中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现象, 必然使学生的单一思想和单面价值体系产生裂痕, 给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正负抵消的作用。如所谓的“黑社会”、“地下秩序”被学生视为崇尚的目标, 导致“哥们义气”等等。这一切都扭曲了学校安全教育的社会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以人为本”强调的正是在教育、引导学生的同时, 使其各种教育具有时代适应性, 真正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教育具有融入社会的能力。因此, 如何发挥“以人为本”管理的优势, 避免以往安全教育的不足呢?

(1) 建立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安全教育是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保证, 加强安全教育管理, 是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有相关的管理体系, 但缺乏规范性。尽管在管理上都实施安全教育“一把手负责制”, 以及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重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安全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但基本上没有与部门目标考核和相关人员年度考核相结合。因此, 学校应该长期开设安全教育课, 并形成以校长为首的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和管理人员队伍, 形成以班主任和安全教育课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 形成制度, 落实责任, 为学校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 建立经常化的教育运行体系

安全教育必须做到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为此, 要以系列活动为抓手, 将安全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的学科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坚持每周一节或更多的安全教育课, 严格按“四定” (定时间、定教材、定教师、定检测) 要求进行教学管理, 系统传授安全知识。同时, 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涵盖的安全教育内容, 适时进行渗透。

抓以“安全教育周”为主要形式的集中教育系列活动。将固定月份的某一个周确定为“安全教育周”, 并围绕确定的安全教育主题, 开展教育活动, 如:举行一次全校性安全教育专题报告会、开展一次自我防范大讨论 (或经验交流) 、向家长印发一封安全教育公开信等, 落实主题教育内容。

抓以季节性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单项教育系列活动。根据季节特点, 确定教育内容,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抓以各项活动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教育系列活动。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得到安全体验, 提高自护能力。

(3) 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警示体系

注重安全关怀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特征。因此, 要坚持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使校园内处处可见安全警示, 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生命关怀, 给学生以安宁的心境和健康发展的空间。一方面, 是设计物化警示标志。将各种《安全规则》、《事故处理预案》等上墙, 对安全管理、实验操作、事故处理等起指导作用;在楼梯、活动区、车棚、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 设置安全警示语或警示标志, 对学生活动起到时刻提醒的作用。另一方面, 完善非物化警示标志。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 都要将安全教育与事故预防作为活动内容设计, 并以适当方式告诉学生。严密而富有“以人为本”关怀特色的安全警示, 将解决课堂上不能解决的安全教育与管理问题。

(4) 建立网络化的教育支持体系

安全教育和学校其他工作一样, 要受到来自于社会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 必须协调各方面因素, 用网络化的力量推进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的协调配合, 在舆论、工作、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使学生处于全程性的安全关怀中, 形成共同关心安全教育的良好格局。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安全教育则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中专生) 决定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搞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就要掌握中专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 做有针对性的工作, 因人制宜, 因事制宜。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共同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 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也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另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强调“以人为本”, 那么如何在实施安全教育中着力于构建富有“以人为本”特色的安全教育体系, 将极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以人为本,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  程锡俊.对学校教育中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环境教育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构建小学低段体育心理安全教育环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