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管护
造林与管护(精选七篇)
造林与管护 篇1
关键词:造林,管护,措施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谈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对造林管护工作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除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外, 造林是储备后续森林资源和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1 造林前的准备工作
1.1 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清除地表的灌木、杂草和藤条及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 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增加或减少, 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 因而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前提, 同时有利于造林施工, 提高造林质量。1.1.1造林地的清理可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三种方式。清理方法有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化学清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割除清理, 清理后归堆码放整齐以不影响整地、植树为标准。人工或使用割灌机或使用化学药剂将杂草、灌木割除杀死。1.1.2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适合机械化程度施工较高的平原地区, 山区局部整地比较适合。局部整地就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1.2植树造林的常用方法:造林种苗的选择要本着:“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生长良好的种苗进行造林, 也是保证造林质量的重要前提。1.2.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接造林, 是将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播种造林使用条件:适合于种粒较大、发芽容易, 种源充足的树种, 如:胡桃秋, 红松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水分充足, 各种灾害较轻, 对于边远山区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适宜。1.2.2植苗造林:又称栽植造林, 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原料进行的造林方法,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较强, 生长稳定, 因此对造林的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来说不那么严格, 但是在造林时苗木的根系有可能受损或挤压变形和失水, 栽植技术要求高, 要先育优质壮苗。1.2.3分植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 作为造林原料直接进行的方法, 其特点是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 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高这种方法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1.3造林的初植密度:合理的造林密度能促进林木的生长, 提高林木单产能力, 充分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2 造林管护:
我们的营林基本方针是:以营林为基础, 普遍护林, 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 永续利用。这就充分说明管护的重要性, 管护是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2.1 造林地的管护:
在我们这个地区对造林抚育采用的是2-2-1的抚育模式即:造林当年和次年每年抚育两次, 第三年抚育一次。第一年和第二年的两次抚育在每年的六月和八月各一次, 第三年的抚育在7月份左右。抚育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造林地的抚育可采用全面抚育和局部抚育。采用最多的还是局部抚育, 方法是:将植树行内的杂草藤条铲除让幼苗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充分吸收水分, 在植树穴内松土。2.2划定封山育林区, 禁止放牧、打柴、取土、挖沙、采石等破坏林地的违法行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 设专人管护并设立明显标志牌。2.3加强造林地内病虫鼠害的监测、预防工作。2.4加大执法力度, 对不听劝阻违法进入造林地的人员从重予以处罚。2.5建立健全长效的管护机制, 加强管护队伍的建设, 提高管护人员的素质。
俗话说:三分造, 七分管。在我们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也充分体验到这一点, 可见管护的重要性, 管护跟不上植再多的树造再多的林到后来也是荒山一片,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杨树大苗造林的管护原理与方法 篇2
【关键词】植树造林;杨树大苗;科学管理;控制病害
杨树是一种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树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能很好的生长,是我国植树造林中应用最多的树种之一。杨树的生长速度快,材质优良,易于无性繁殖且品种较多,通过杂交后的品种可以得到很大的基因改良,使新品种更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因此,做好杨树大苗造林的管护工作,提高杨树大苗的造林成活率对于改善我国的森林环境以及增加绿色覆盖面积有着重要的意义。
1.杨树大苗的苗木选择
要提高杨树大苗的成活率,就要从苗木选择开始加强管理,做好大苗造林的管护工作。目前我国在利用杨树作为造林树种时,常常会采用杨树大苗的形式进行栽培,因为杨树大苗成材较快,便于管理。但现有的杨树大苗一般都是苗圃利用插条育苗或留床培育的方式进行培育的,这样培育出的杨树大苗的质量有着很大的缺陷,给栽种后的管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严重影响着杨树大苗的成活率。主要表现在苗木根系发育不良,高径比例不协调,苗木高低不齐,粗细不一,抗性不强,易感染病虫害,极易干稍死亡等方面。因此,在进行杨树造林时,对于大苗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当地环境选用合适的品种,选择二年生的苗木,并且要保证苗木的高度在3.5m以上、胸径4cm以上且树梢不弯曲。
2.控制造林密度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在1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通常稀植,并实行农林间作,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间作农作物6~7年。在杨树片林栽培中,密度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但通过调查对比可知,栽植密度过大,不但费用增加,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而培育大径材产生的经济效益则较高。
3.栽种技术要点
在进行大树苗移植栽种时,要注意保持大苗的水分代谢正常,以防止杨树大苗因失水而引起大面积的干苗现象,降低造林的成活率。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包干
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可以有效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使树枝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现如今有些地区在进行杨树大苗栽种时,是利用塑料薄膜进行包干处理的,这种方法只适合在冬季使用,这时候杨树大苗是处于休眠状态的,不会对书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当树苗开始发芽时,要及时将薄膜清楚掉,以免影响树干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2喷水
树体地上部分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
3.3遮荫
杨树大苗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则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
3.4保护新芽
新芽萌发,是杨树大苗造林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杨树大苗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杨树大苗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3.5土壤通气
由于杨树大苗进行移植时破坏了苗木的细小根系,在移植初期,根系还没有进行自我修复和萌发新根系,需要管理人员经常进行土壤翻整可以使土壤松软,防止土壤板结,这样有利于苗木的根部呼吸以及根系的萌发。另外,还要经常查看土壤的通气设备,如果发现有堵塞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清楚障碍,保证土壤通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4.施肥管理
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杨树大苗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15 天1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1.0%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1次。另外还要根据杨树大苗的生长状况,定期进行追施氮肥,追肥时要控制好施肥量,不可过多也不宜过少,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因素以及杨树大苗的生长情况来决定。
5.浇水管理
新移植杨树大苗,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1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1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外围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6.病虫害管理
新移植杨树大苗,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夏季是各种杨树病虫害危害盛期,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防止病虫害的爆发和蔓延。防治方法应采取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相结合,认真清除病虫来源,保护和利用好天敌,切实做到准确预测预报,适时适法防治,必要时采取化学农药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7.防冻管理
杨树大苗造林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8.结语
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 篇3
1 山区
山区地理位置特殊, 进行山区植树造林工作首先就要研究山区地域性土地特点, 有针对性引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进行植树造林。山区植树造林工程首先就要对造林山区进行合理的整地, 通过对山区的合理整地, 从而改善山区造林的立地条件, 优化山区造林环境。山区造林整地首先要进行林地的清理, 清除原有的杂草、杂木等废弃物, 其次就是按照设计的造林密度挖鱼鳞坑, 挖穴时表土和心土分放, 回填时先填表土, 再将挖出的石块垒于坑下沿, 筑成半圆形拦水坝。为造林做好准备。
2 人工造林方法
山区植树造林技术方法有很多种, 在进行植树造林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山区立地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 选择最具有可行性的造林方法, 减少造林对山区稳定性的破坏,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植树造林技术方法。
2.1 新幼苗栽种法
所谓新幼苗栽种法指:使用根系各个部分完好的全新幼苗培根根性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是最有效的、应用最广的, 因为新幼苗具有足够的生命力, 并且在恶劣的成长环境中具有超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 具有抵抗能力强、成活率高的优势, 而这种造林方法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低, 因为植物本省就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新幼苗造林对幼苗的选择有一定的科学性, 幼苗可以分为插种苗、移植苗、营养繁殖苗以及野生苗。如果采用新幼苗移植造林要十分注意幼苗成活期。只有在幼苗成活期内进行幼苗移植才能保证幼苗移植的高成活率, 最好是随移随载, 及时给予幼苗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细心照料确保幼苗鲜活, 实现移植造林目的。
新幼苗栽种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新幼苗的鲜活, 但是现在山区幼苗栽种技术还面临一些问题, 幼苗的鲜活期内, 幼苗要进过长途跋涉送到山区进行栽种, 而山区现在的交通问题严重限制新幼苗栽种技术的实施, 新幼苗经过出土、包装、运输、移动等过程, 这些都会影响新幼苗的鲜活期, 所以山区新幼苗栽种需要考虑到山区目前的交通问题对新幼苗鲜活期的影响。
2.2 插苗造林
插苗造林方法具有很强季节性和规划性, 插苗栽种一般分春秋两季进行, 即春季万物回春时候, 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 土壤开始解冻, 有机物才会开始生长, 这时候选择插苗栽种法效果最佳, 这种插苗造林对胚苗的粗细和长度都有一定要求, 一般选择插苗的粗细在2cm左右, 长度保持在30cm左右, 并且母本是成活两年以上的树种进行插苗栽培, 不仅如此, 插苗栽种还需要对栽种土地进行规划, 栽种要成行排列, 保持一定的行距, 在插种前先对土地进行扦插, 还要采集土壤并进行试验。在插种时插种的幼苗露出要距离土壤表面3cm, 如果插苗土壤缺乏水分, 比较干燥, 就应该用细土覆盖原来土层, 然后用塑料膜遮盖, 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土壤干燥问题, 直到插苗生长出新的叶子, 就可以撤掉塑料膜的覆盖。
插苗栽种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规划性, 所以插苗栽种对天气的要求很高, 在精心插苗栽种造林时, 要根据时节的变化采用插苗栽种方法, 并且插种方法对土壤的水分还有一定要求, 土壤中的水含量要充足, 虽然插种栽种造林方法的存活率还是比较高, 但是时节性强直接影响插苗栽种的使用以及推广。
2.3 分生造林
分生造林是选取树木的干、枝、根作为造林栽种的树苗, 这种造林方法也可称为分殖造林法, 分生造林最大的优点就是造林成本低, 造林原料是从原有的成活树木上选取, 所以能有效的节省育苗成本, 并且分生栽种能减少育苗时间, 这种造林方法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 进行栽种的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也不高并且移植的新幼苗的成活率还能的到一定的保障, 分生造林的幼苗生长期很快, 只要移植的母本的品种优良, 就能保证分生的幼苗成活率高、生长快。一般选择分生栽种造林的树种有:杨树、松树、柳树等, 采用分生造林技术必须要选择较好的造林地域, 这种地区的土壤要肥沃、疏松、充足水分, 这样才有利于分生幼苗的成长。
分生栽种造林技术中母本树种的品质优良对分生树苗的成长有主至关重要的影响, 分生种苗的品质直接受到母本的控制, 如果母本的成长情况很好, 这回提高分生幼苗栽种成活率, 所以采用分生造林技术时, 一定要十分注重对母本品种的选择, 一定要选择品质优良的母本树种进行分生栽种造林。
3 植树造林管护
山区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 但是植树造林实施后一定要对造林山区进行维护和长期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山区植树造林的最终目的, 达到保护环境、防范自然灾害的效果。要想做好植树造林后期的管护就要掌握正确的管护方法。
3.1 封山管护
所谓封山育林管护办法是指:将整个植树造林山区封锁进行栽种幼苗的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具有地域特色, 是我国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得的一种有效的管护方法, 封山造林是对自然下种或有生命力的幼林、灌木生长的灌木丛、疏林、采伐记地以及废气的荒山进行山区培育, 通过人为的干扰将封锁地区培育成新生的丛林。这种封山育林方法在使用时有一定难度, 是对整个山区的栽培, 工程比较庞大, 工序也比较繁琐, 是一种传统的育林方法, 但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仍然是目前比较有效的管护方式。
3.2 幼苗管护
幼苗的管护是管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山区新造幼林幼苗的成长和生长是实现育林效果的决定因素, 一个新的幼林的培养一般都会经过缓苗、生根以及生长的成长过程。对幼苗的管护关键在转折期, 直接关系到以后树木成长和丰产的质量, 转折期的幼苗基本上都处于散生状态, 这段时期幼苗的自我生长比较困难, 需要对幼苗进行精心的呵护, 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不断提供幼苗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阳光、肥料、温度以及空气, 让幼苗在优越的条件下生长, 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保证幼苗健康成长, 从而达到育林成林的目标。
4 措施
4.1 培训造林技术人员
山区造林是人为的活动,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所以人是山区造林中的关键要素, 所以要想提高造林效果, 实现育林目标, 就需要加强植树造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只有造林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达标和专业知识掌握牢固, 才能实现育林目标。首先就要让育林工作人员知道育林工作的重要意义, 育林工作直接关系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改变, 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 只有意识到育林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 并为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付出实际行动, 树立正确的造林管理思想, 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
4.2 完善基础设施
山区人工造林要完善基础设施, 为山区造林服务。例如, 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开发山区水资源, 引用山区水对幼苗进行灌溉;修建山区交通渠道, 方便树苗运输, 保证树苗鲜活率;山区服务站的修建, 为山区造林人员解决住宿问题, 方便就近照顾和管理。
4.3 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的管护制度。建立树苗采购部门、造林现场管理部门、后期管护部门, 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 保持及时的交流、沟通以及互相监督, 确保人工造林经费的合理使用, 顺利完成人工造林工作。
5 结论
我国山区植树造林技术的发展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该技术的发展能有效的缓解环境压力,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同时山区植树造林利用山区废地, 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 我国山区植树造林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谢安.岷县山区半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浅议[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1 (8) .
[2]刘俊英.浅论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
[3]吴炳玉, 姜睴.浅论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J].吉林农业c版, 2010 (8) .
[4]孟凡增.哈尔滨市东南部山区立地条件下造林应采取的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5) .
杨树大苗造林的管护原理与方法 篇4
1 大苗造林的概述
大苗造林主要是指用规格较大的苗木实施造林绿化的过程, 其中的大苗是指作为苗木培育长大的树苗。在我国, 大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很是广泛, 比如我国“四旁”绿化的树种大都采用大苗造林技术对其进行栽植, 这种造林技术既方便管理与养护, 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优良的树种。大苗造林的主要特点有:一、应用广泛, 且适用于各种林地条件。在大苗造林中, 所选取的苗木都是在条件较好的育苗基地中培育出来的, 它不但具有完整的苗木结构, 还能够对外界的不良环境产生较强的抵抗力, 通过大苗造林所栽培出来的苗木, 其存活率是基本可以得到保证的。二、大苗造林比直接造林要节省种子。对于杨树种子来说, 如果环境条件不能满足, 其种子的发芽率会变得极为低下, 甚至不能发芽。所以, 一般情况下, 是不会对杨树进行直接造林的, 多采用大苗造林技术。三、大苗造林技术有利于林木更好更稳定的生长。
2 大苗造林的具体管护方法
2.1 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2.1.1 地上部分保湿
2.1.1. 1 包干。
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 (1) 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 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 (2) 贮存一定量的水分, 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 (3) 可调节枝干温度, 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 效果较好。目前, 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 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 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 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 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
2.1.1. 2 喷水。
树体地上部分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 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 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 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 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 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 效果较好, 但较费工费料。
2.1.1. 3 遮荫。
杨树大苗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 要搭制荫棚遮荫, 以降低棚内温度, 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 密度较大的区域, 宜搭制大棚, 省材又方便管理, 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 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距离, 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 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 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 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
2.1.2 促发新根
2.1.2. 1 控水。
新移植杨树大苗, 根系吸水功能减弱, 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 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 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 抑制根系的呼吸, 对发根不利, 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 (1) 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1次浇透水, 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 检查分析, 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 (2) 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 在第1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 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 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 要开排水沟, 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 (3) 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
2.1.2. 2 保护新芽。
新芽萌发, 是杨树大苗造林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 是杨树大苗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 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 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 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 在移植初期, 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 让其抽枝发叶, 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
2.1.2. 3 土壤通气。
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 一方面, 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 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 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 要及时清除, 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2.2 树体保护
2.2.1 支撑。
树大招风, 杨树大苗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 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 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为好, 并加垫保护层, 以防伤皮。
2.2.2 防病治虫。
要注意树体病害的防治, 适当增加对杨树树体的检查次数, 掌握病虫害相关方面的知识与预防技术, 此外, 还要根据杨树的特性做好防虫预防工作。如果在对树体的检查过程中发现其受到了病虫害的侵染, 要及时进行处理, 采取有效措施将病虫害消灭, 从而保护杨树的生长与发育。
2.2.3 施肥。
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 杨树大苗移植初期, 根系吸肥力低, 宜采用根外追肥, 一般15d, 1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1.0%的肥液, 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 遇降雨应重喷1次。
2.2.4 防冻。
杨树大苗造林的枝梢、根系萌发迟, 年生长周期短, 积累的养分少, 因而组织不充实, 易受低温危害, 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 (1) 入秋后, 要控制氮肥, 增施磷、钾肥, 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 提高光照强度, 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 提高自身抗寒能力。 (2) 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 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结束语
杨树大苗造林的管护原理与方法 篇5
1 杨树大苗的苗木选择
要使得杨树大苗所表现出的成活率得以提升, 那么就需要在苗木的选择阶段就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强化, 进而真正的做好相关大苗造林管护工作。就目前来说, 我国部门林场来使用杨树进行造林的过程中, 一般都会直接采取杨树大苗的方式来进行种植, 这主要是由于杨树大苗所呈现出的成材率更快, 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但是, 由于我国目前绝大多数杨树大苗在发育的过程中, 都是采取苗圃插条或者是留床培育的方式来进行育苗, 那么通过这方面措施所得到的杨树大苗在质量上便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给予后期的栽种和养护工作来说, 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直接导致杨树大苗的成活率受到影响。这方面的情况主要是表现在根系上的法律不良, 以及高度和直径比例失调等方面的先。那么在这一背景之下, 杨树林区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 便务必要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品种, 并且尽可能的选择二年生的苗木, 最大限度的确保苗木所表现出的高度在3.5m左右、树干直径4cm以上, 并且树梢不得出现弯曲。
2 控制造林密度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 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 在1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 通常稀植, 并实行农林间作, 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 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 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 间作农作物6~7年。在杨树片林栽培中, 密度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 但通过调查对比可知, 栽植密度过大, 不但费用增加, 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 而培育大径材产生的经济效益则较高。
3 栽种技术要点
在针对大树苗采取移植措施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引起重视的便是大叔秒本身的水分代谢正常, 最大限度的确保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避免由于杨树大苗的失水现象严重, 而引发干苗的可能性, 进而对于造林所表现出的成功率带来直接影响, 通常情况下需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3.1 包干
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 可以有效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 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使树枝贮存一定量的水分, 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可调节枝干温度, 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 效果较好。现如今有些地区在进行杨树大苗栽种时, 是利用塑料薄膜进行包干处理的, 这种方法只适合在冬季使用, 这时候杨树大苗是处于休眠状态的, 不会对书体造成太大影响, 但当树苗开始发芽时, 要及时将薄膜清楚掉, 以免影响树干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2 喷水
树体地上部分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 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 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 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 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 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 效果较好, 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 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 运用吊盐水的原理, 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 并定期加水, 既省工又节省投资。
3.3 遮荫
杨树大苗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 要搭制荫棚遮荫, 以降低棚内温度, 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 密度较大的区域, 宜搭制大棚, 省材又方便管理, 孤植树则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 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cm距离, 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 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 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 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
3.4 保护新芽
新芽萌发, 是杨树大苗造林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 是杨树大苗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 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 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 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 在移植初期, 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 让其抽枝发叶, 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
4 施肥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 能够使得树势更好的丰富起来, 但是在大苗进行移植的出气阶段, 树根所展现出的根系吸肥能力并不强, 那么就需要在根外部采取追肥措施, 一般情况下是15天施肥一次。通常是采取硫酸二氢钾、硫酸铵、尿素等肥料, 配置成为浓度大约在1.0%-0.5%左右的施肥液, 尽量在早晚时段针对叶面进行喷洒, 如果说遭遇雨天环境, 那么还需要重新施肥。另外还要根据杨树大苗的生长状况, 定期进行追施氮肥, 追肥时要控制好施肥量, 不可过多也不宜过少, 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因素以及杨树大苗的生长情况来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杨树本身实际上是我国所存在的数量较少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树种, 该树种的大范围种植, 对于我国的防风固沙、环境改善、植树造林等方面的活动来说,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 针对杨树大苗所涉及到的管理养护措施进行提升, 对于造林的成活率提升来说,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 在针对杨树大苗采取管护措施的过程中, 务必要与当地所表现出的多方面实际情况加以结合, 有针对的性的进行管理, 才能够使得杨树大苗更好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刘胜泉, 同慧侠.浅谈大树移植的技术管理[J].科技资讯, 2008 (16) .
[2]刘汝德.简述树木移植的养护管理技术[J].民营科技, 2007 (7) .
山区造林技术及管护方法初探 篇6
1 山区植树造林的技术
1.1 山区造林中的插苗造林技术
插苗造林技术具备很强的规划性与季节性, 插苗栽种主要是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当春季来临, 随着土壤的解冻和地表温度的升高, 大部分的生物开始复苏, 也是最适合插苗栽种的时节。插苗造林技术的胚芽粗细只能在2cm左右, 胚芽的长度只能在30cm左右, 还要保证母本必须已经成活了2a以上, 如此才能用于插苗造林。另外, 在进行插苗造林时还要规划土地, 栽种的苗不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还要成行排列, 并且还要扦插土地和试验土壤。插种的幼苗与土壤表面的距离必须保持在3cm左右, 如果插苗的土壤比较干燥, 就要在原有的土层上依次覆盖细土和塑料膜来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 缓解土壤的干燥问题, 等到插苗的新叶子长出来之后就可以将塑料膜撤掉了。由于插苗栽种的季节性与规范性, 所以在插苗造林时, 要依据时节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插苗栽种方法, 并确保插种的土壤含有充足的水分。
1.2 植树造林中的分生造林技术
分生造林技术又称为分殖造林技术, 是将树木的干、根和枝作为造林栽种的树苗。分生造林技术的树苗是从已成活的树木上直接选取的, 能够有效地节约育苗成本和时间。同时分生造林技术的要求低, 操作简单, 只要选择品种优良的母本就能保证分生造林的幼苗的成活率就会比较高和幼苗的生长期快, 所以, 分生造林技术是山区植树造林中常采用的方法。在选择分生造林的母本时, 主要选用杨树、柳树和松树等易成活的品种, 在选择土壤时, 必须确保土壤肥沃、疏松, 并含有充足的水分, 促进分生幼苗的健康成长。在整个分生造林的过程中, 母本树种品质的好坏决定着分生树苗成活率的高低, 品质优良的母本树种, 能够保证高成活率的分生树苗。所以, 在进行分生造林时, 要特别的重视分生树苗母本的选择, 必须确保选择的分生树苗的母本树种的品质优良。
1.3 植树造林中的新幼苗栽种技术
新幼苗栽种技术是植树造林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造林技术, 新幼苗栽种技术中栽种的幼苗的根系是完好的, 增强了新幼苗的生命力, 提升了新幼苗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幼苗的成活率比较高。新幼苗栽种技术选择的幼苗主要分为移植苗、营养繁殖苗、野生苗和插种苗, 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例如, 在采用新幼苗移植时, 要特别注意幼苗的成活期, 在幼苗的成活期对幼苗进行移植, 能够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最佳的办法是随移随载, 还要确保幼苗成长需要的阳光和水分。在采用新幼苗栽种技术进行植树造林时, 最关键的是确保新幼苗的鲜活, 也是山区植树造林采用新幼苗栽种技术遇到的问题, 出土、包装、运输和移动等过程都会对新幼苗的鲜活期造成影响, 一旦山区的交通不便, 就会对新幼苗的鲜活期造成严重的影响, 也限制了新幼苗栽种技术在山区植树造林的实施。所以, 山区植树造林采用新幼苗栽种技术时, 要特别重视新幼苗的鲜活期。
2 山区造林的管护措施
2.1 封山育林的管护措施
封山育林的管护主要是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 对整个植树造林的山区进行封锁, 以实现栽种幼苗的管理。封山育林管护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同时也是我国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管护措施。封山育林是利用人为的干扰将自然下中或者是有生命力的幼林、疏林、废弃的荒山、采伐地和灌木生长的灌木丛实施培育, 将之培育成为新生的丛林。封山育林的管护具有很大的难度, 由于封山育林是对整个山区进行栽培, 工程量大, 工序繁杂, 虽然封山育林的管护措施具有很强的传统性, 但是也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是当前植树造林管护措施中比较有效的管护措施。
2.2 幼苗的管护措施
幼苗的管护措施是植树造林管护措施中的重中之重, 山区幼苗的成长与生长决定着山区植树造林的效果, 缓苗、生根和生长是培养幼苗的必经过程。幼苗管护措施的转折期对后期树木的成长与成长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处于转折期的幼苗由于还处于散生期, 其自我的生长能力不是很强, 所以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幼苗进行精心的看护, 使幼苗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同时还要不断地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阳光、空气、温度和肥料, 为幼苗的茁壮成长营造一个优越的环境, 提升幼苗的成活率, 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 实现山区植树造林的目的。
3 结束语
我国更新造林的现状及管护措施 篇7
1.1 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 , 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 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 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 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
1.2 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
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 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 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 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 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 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 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 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 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3 丰富的竹林资源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 竹林面积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 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 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
2 更新造林的管护措施
更新造林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充分体现科学性、综合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在林业内部要以立地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为依据, 科学地配置林种, 相应地选择适生树种, 加强植被建设, 建立一个由带片网、乔灌草、防经用, 长中短及林工商、土水林、名特优相结合的新型的立体林业格局, 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好, 经济效益高和社会效益大的目的。
2.1 苗根管护
2.1.1 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
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 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 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 保护根系是更新更新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2.1.2 认真假植。对于所有苗木在更新造林前都应进行开沟假植, 埋好土, 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 并经常浇水, 保持苗根湿润。
2.1.3 外调苗木的包扎。运输对于外调苗木, 为防止路途远失水过多, 采取包扎运输。
2.1.4 浸泡处理。
将苗木成捆置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 使其充分吸水, 既可补充水分, 又可保持本身水分平衡, 增加更新造林成活率。
2.1.5 随起随栽。随起随栽可缩短更新造林时间, 减少阳光直晒, 散失水分。
2.1.6 掌握适宜的更新造林时期。
春季是多数树种更新造林的最好季节, 但由于气温差异, 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 对于发芽早的树种如落叶松、油松、沙棘、侧柏等树种宜早栽。
2.2 土壤管理技术
2.2.1 松土。松土可以把板结的地表破碎, 保蓄水分, 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2.2.2 灌溉。灌溉可以满足苗木和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还可洗盐压碱、改良土壤。
2.2.3 施肥和追肥。
施肥是更新造林时和林分生长过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状况的措施。林木是多年生植物, 栽培的时间长, 要求多次施肥, 并施用长效肥料。基肥在更新造林前结合整地使用, 如堆制的沤肥、粪尿肥、绿肥、泥炭肥等都是很好的基肥。追肥是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施肥。追肥一般用化学肥料, 可采用沟施法。也可将割下的绿肥作物茎杆或杂草、灌木茎叶埋入沟中压青。时间以每年树木的速生期之前为宜, 即6月上旬进行。
2.2.4 林农问作。幼林郁闭前林地一般有较大的空隙, 用以间怍
粮食作物或其他作物.可以台理利用土地, 做到以耕代抚的作用。
2.2.5 除草。
杂草与树苗争夺水分、养分, 并盘结土壤, 阻碍树苗根系伸展, 及时清除杂草, 可以改善树苗生根和生长的条件, 清除的杂草覆盖地面, 可以保持林地湿度。除草的施药方法, 有喷雾法和毒土法两种。喷雾法就是使用喷雾机械, 在一定压力下将药液化为微小的雾点, 均匀地喷在防除对象的表面上。
2.3 抚育技术
2.3.1 平茬。
利用树种的萌芽能力, 截去已成活的苗术或幼树的大部分主干, 仅保留地表以上的一段, 促其长出新干或新茎的一种抚育技术措施。平茬后可使新干当年的生长量增大, 树高和直径均超过未平茬的植株。
2.3.2 除蘖。
有些萌蘖性强的树种常从根颈处发出许多萌蘖条, 致使主干不明显, 生长势受到很大削弱。为了集中使用养分, 加速林木生长, 须将多余的荫蘖条除掉。
2.3.3 抹芽。将幼树主干萌发的芽全部抹掉, 以培育主干通直、无节或少节的干材。抹芽在春季叶芽萌发后展叶前进行。
2.3.4 间苗。
采用直播更新更新造林后要进行间苗。间苗开始的时间、强度及扳数, 应根据林木的生长状况及群体密集程度确定。一般在穴内发生较明显的分化时开始。间苗要掌握去劣留优, 去小留大的原则。
2.4 幼林保护措施
2.4.1 防火。更新造林后, 要留出防火带、清除杂草, 严格控制各种火源, 尤其是在干旱多风的冬季和春季, 更要加倍注意。
2.4.2 防治病虫。
选择更新造林树种时, 要考虑选择抗病虫害侵染能力较强的品种。苗木出土或定植后, 要加强水肥管理, 施用肥不要用未腐熟的肥料。
2.4.3 防止不良气候与人畜破坏。
幼树不耐寒, 需采用培土、覆草、平茬、包扎等措施进行防寒。覆土或覆草时, 应及时覆盖、及时撤除, 覆盖过晚、撤除过早或覆盖过早、撤除过晚都会影响保护效果。在风沙严重的地方更新造林时, 应适当深裁, 设置风沙障或在林缘迎风面挖壕防止风蚀抄埋。人畜破坏包括不合理的采伐、过度放牧等, 对人工幼林的危害极大。
2.4.4 保护林地周边环境。
第一, 植树造林时, 不要侵占和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尽可能避开他们栖息的各种保护区。第二, 植树造林时, 要注意保护植被, 可沿等高线栽植树木或设立植被隔离带。对于岩石裸露不能植树的地段, 必须保留自然植被;对于沟边、坡脚、山顶等一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 则需保留5-10米的原生植被。第三, 植树造林时, 要注意尽可能地保留林地原有的天然阔叶林、原生阔叶林及珍稀的植物, 不能破坏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次生林, 不能用炼山的方式清理林地, 不能为发展人工林而砍伐或变相砍伐有保留价值的天然林。
3 结语
加强造林后管护与抚育管理, 不仅可以巩固造林成果, 而且可以提高林木保存率, 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因此, 我们必须搞好造林后管护, 抓好每个环节, 提高造林质量, 这样才可建设好防护林体系工程。
摘要:植树造林, 它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造福子孙后代的头等大事。森林资源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对保障国土安全以及农牧业丰产丰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要提高认识, 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等技术方法, 为我国林业发展资源培育做出一定的贡献, 促进林业企业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更新造林的现阶段情况, 叙述了更新造林所采用的相关管护措施。
相关文章:
森林管护站01-13
管护制度01-13
哈密林场森林管护所(站)财产物资管理办法01-13
不同临床护理模式01-13
替代模型01-13
管护工作总结01-13
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思考01-13
环卫设施管护制度01-13
森林管护责任补助协议书定01-13
建后管护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