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心弦 学生 情感 教学

所谓情感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从热爱和尊重学生出发, 以积极的情感, 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和手段, 去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拨动学生的心弦, 振奋学生的精神,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使学生受到陶冶, 思想得到感染, 进而形成情绪记忆, 促成信念的产生, 行动的转化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以笑传情

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是拉近师生感情,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是情感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师带着甜美、会心的微笑走进课堂, 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 师生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 才能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相反, 如果教师表情僵硬, 甚至紧绷着一张脸去面对学生, 学生感受不到关爱和关心, 师生之间的感情自然就会疏远, 这对正处于心理不稳定期的初中生来说更是如此。

微笑是情感教学中最容易做到的, 因为微笑是一件并不费力的事情, 每个人都会;但是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因为,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教师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因此, 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能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又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但是无论如何, 我们教师都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尽量抑制住自己的消极情绪, 随时迎接学生的都是一张面带善意、会心微笑的脸, 那么师生之间就会感情融洽, 教学就会轻松愉快。

二、以言载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教师的言语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 同一语言用不同的讲法, 可以使人们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也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 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是学生知识和理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枯燥的知识, 只有枯燥的讲授”, 教师传授教材内容时, 恰到好处地付之以情感语言, 灵活地掌握语言的轻重缓急, 或轻快舒展, 或紧张急促, 或慷慨激昂, 或低沉庄重。这样使语音铿锵有力, 语调曲折跌宕, 节奏抑扬顿挫, 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 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形成感知教知的最佳效果。如果一个思想品德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 而是机械生硬, 平铺直叙, 始终一个频率地讲课, 定会使学生大脑活动功能受到抑制, 产生沉闷、呆板、厌倦或不耐烦等消极情绪。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死气沉沉、一问三不知;要么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甚至故意讲话捣乱等。因此, 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 来表达课文内容和内心的情感, 让全体学生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和情绪体验,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以饱满的情绪, 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 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 或深沉凝重, 或重炮似地排比, 或雨丝般的描述, 娓娓道来, 使学生的情绪随着我的语调的变化而变化。如讲“要与祖国荣辱与共”时, 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 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 尸横街巷, 血流成河。血泊中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 学生一个个绷紧嘴, 闪动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挨打, 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 “沉睡的雄狮苏醒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述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 我在黑板上写上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 让全体学生一起高声朗诵。

三、以境生情

情感是是上帝赐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 如果说理性是冰冷的, 那么情感就是温馨的。情感促进理性的发展和完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不仅仅受制于理性的思维活动, 更受制于情感的积极辅佐与配合。而一定的情感总是和相应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 特定的情境能够激发人的情感,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是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诚然, 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难懂, 既没有诗歌、散文的声情并茂;也没有音乐的悦耳动听;更没有美术作品的诗情画意……, 但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 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师可以选择好时机,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活动情境, 通过表演、小品等形式, 以境导行, 让学生在看中、做中、玩中、演中知情明理,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从而加强其良好品德的养成;运用媒体, 创设视听情境, 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 让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 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 我竭力以情感化, 导之以行。教师身先士卒, 做出表率。以情启思, 明理践行。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 我列举大量事例, 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严中有情, 端正学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 而且是对他充满人情味的关切。”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到深处是情感,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生命, 没有情感的教学就像荒无人烟的沙漠, 没有一点生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情感, 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创设更多的课堂机会,优化课堂效果——网络教学在写作讲评课上的应用 下一篇: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习题课上的应用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