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见成效

关键词: 北京 复试 研究生 硕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见成效(共2篇)

篇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见成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见成效

在近日结束的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油气储运方向、石油加工炼制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分别高出同类学术型研究生15分和4分,录取第一志愿率达10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进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取得的成效。

据介绍,从开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部批准该校在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3个工程领域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学校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企业需求,强化教师队伍和实践环节建设,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理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创新性、职业性、国际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招生环节,学校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拔制度;在培养环节,设计了“课程教学+实践训练+论文就业”三年三段式格局,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体系上,构建了“基础理论+多专业模块”体系,专门开设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的实践类和实验类课程,突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三个学科的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建设和完善,建设了以通用性、综合性、交叉性、关键性为特征的.本硕博一体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建立起合作关系,先后建立78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业工作站)和3个海外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分别由20的28.1%和33.1%,上升到今年的96.3%和78.3%,实习生和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篇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见成效

笔者教授了北京林业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两个班的硕士英语课程。班级学生来源于园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水土保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林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工学院、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学院, 涉及的专业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金融学、统计学、土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培育、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等等。课程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硕士英语学习成效”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55份, 收回151份。

1 理论基础

1.1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伯提出来的, 其目的是通过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途径, 使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形式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主要关注二语教学的认知和心理语言学过程, 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 通过课堂上有意义的活动, 参与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 在任务履行过程中, 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 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 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完成任务, 其学习过程沿着开放的途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任务型教学中, 教师是设计者、策划者、管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要具备计划、决策、创作设计、组织、观察、分析、协调、协助、评价、总结等能力。学生是任务的实施者、问题解决者、活动参与者, 每一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 共同合作。

1.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 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合作授课”, 在前苏联等国家称为“合作的教育学”, 在我国称“合作教学”, 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 小组合作学习能减轻学习者在参加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 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组活动也能使学习者个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和使用目的语。小组活动常以通过完成某种任务的形式来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 通过意义共建增进语言习得。

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各个任务, 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 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 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 灵活多变的, 可以采用表演、辩论、讨论等形式。

2 问卷分析

此问卷共有24题, 问题涉及学生对英语课程总体安排及综合英语与视听说、农林英语和科技论文写作三部分的看法, 对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评价, 及目前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等等。下面就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在回收的全部问卷中, 有98人对课程的总体安排满意, 48人较满意, 5人不满意。只有3.3%的学生感觉不满意, 由此可见, 这次课程改革总体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既符合学校的要求, 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校提出要把北京林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 提高国际知名度,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增加国际知名刊物论文发表数量。因此, 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 在继续提高学生一般英语水平的基础课程外, 增设了“科技论文写作”和“农林英语”的教授。硕士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在侧重本专业的知识与研究的同时, 也亟需开阔国际视野, 吸收最前沿农林信息, 掌握SCI文章写作要点, 进行国际交流。

“你认为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是什么 (可多选) ?8人选择“老师主讲, 无学生提问时间”, 21人选择“以解答学生提问为主要授课方式”, 128人选择“教授与问答结合”, 92人选择“小组任务式教学”。调查显示, 87人喜欢现有得到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 61人表示尚可, 只有3人反感。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当下高校的英语教学都进行了改革, 更加注重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实践中, 在“做”中学习, 在集体合作协商中共同完成某一“任务”, 从而练习了语言, 提高了英语水平。当然, 在课堂上教师仍起主导作用, 不过学生是主体, 语言是实践活动, 需靠主体去共同研究, 共同进行, 共同完成, 以达到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78人认为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7人感觉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提高, 68人反映一般。可见, 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未完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时候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 未主动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我们还需继续探讨行之有效的路子,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从而使学习效率最优化。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 6人认为农林英语收获最大, 43人认为科技英语用语收获最大, 29人认为英语听说收获最大, 61人认为综合英语收获最大。课程本来希望通过对“农林英语”的学习, 学生能通过对农林专业文章的阅读, 获取相关的新信息, 而调查显示, 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有关, 我校园林与林学专业学生较多, 看来还需对教材所选文章进行调整, 同时增加国际热点话题, 真正体现出教材的先进性与信息化。

完成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后, 44人感觉词汇量有了明显提高, 在阅读、科技论文写作、听力和口语方面明显提高的人分别有68人、80人、35人和41人。此题为多选题。通过一学期的教与学, 学生的读与写有了明显提高, 尤其是了解和掌握了科技论文的写作, 包括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句型句式, 基本具备了撰写与发表SCI文章的能力。而听与说尚需进一步提高, 多让学生进行模拟情境下的交流活动, 如演讲、小型会议、座谈会、讨论会等, 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还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如: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你“所期望的教学方式”中表示, 教师与学生应多互动, 有更多的英语交流环节, 以交流为目的进行教学, 小组讨论, 老师引导, 老师指导, 学生自主, 等等。对于课堂讨论应如何进行, 学生给予的建议甚是丰富, 如: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 选择开放性话题, 营造轻松的气氛, 形式多样化, 建立奖励制度, 等等。

3 讨论

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外语多为大班教学, 每班六七十人不等, 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学界的热点问题。课堂是构建学科知识的主要场所,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研究生英语教学, 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一般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培养英语书面与口语的交流能力, 尤其是科技活动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农林英语”为例。每一单元的听说读写都围绕一话题进行, 学生依据兴趣, 选择单元, 选择相同单元的学生编入一组, 一组一般五至八人不等。然后小组的每一成员就这一话题, 一起搜集信息及分析研究, 共同参与。小组成员通过合作, 进行多种活动,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 可让他们的学习有目的性, 明确目标, 有内容可学。合作方式, 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每一过程, 减少学习焦虑, 同时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采用任务型教学, 以小组为主要形式, 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建构学习规律, 熟练准确地学习和习得语言。教与学均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某一知识, 以小组为合作形式, 进行多形式的活动, 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任务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体验英语语言,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外语课堂教学既要传授语法知识, 更要创造一定的交际场景和机会, 让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得到巩固和内化。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吸收国际先进信息, 进行先进研究, 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论文, 进行国际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13.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9) :17-20.

[3]夏笑娟.外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7) :165-16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北京化工大学委托培养MBA硕士研究生合同书 -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 下一篇:二年级上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