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纠偏控制系统(精选三篇)
电气自动纠偏控制系统 篇1
1 直流电机产生张力的箔带张力系统
1.1 系统组成及特点
由直流电机产生张力的箔带张力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1.开卷轴2.箔带3.过辊4.绕线模5.减速机6.收卷电机7.编码器8.直流电机9.编码器1 0.减速机
电机6通过减速机5驱动绕线模4转动将箔带2按工艺要求绕在绕线模上,在绕制过程中,由直流电机8通过减速机10给开卷轴1上施加反向扭矩M,该扭矩通过料卷转化为箔带2上的张力T,T=2M/d1,在d1一定时,要改变张力T的大小,就必须改变直流电机8的扭矩M,而靠调节直流电机的电枢电流就可轻易改变其输出扭M。可见,这一系统中箔带张力调节不需要机械操作,方便准确,稳定性好,无机械摩擦,动静摩擦张力一致,和以往所采取的张力方式相反,该张力方式为主动式,即无论绕制、停绕或退绕,所设定的张力始终存在(机械摩擦张力只有在有相对运动的绕制过程中才有摩擦张力,停绕或退绕时无张力),这样绕制的全过程张力一致,确保了线圈的绕制质量。
我们知道,以往采用的摩擦张力系统中,收卷电机6的做功绝大部分以摩擦发热的形式被消耗掉,电能被白白浪费掉。但是在直流电机产生张力的张力系统中,在收卷电机6拉动箔带2的过程中,产生张力的直流电机8实际上处于再生发电状态,这时,直流电机一方面对箔带产生张力,另外还会发出电能,所发出的电能又通过直流电机控制器反馈回电网,实现节能。和摩擦制动张力系统相比较,直流电机张力系统可节约大量电能。又因为没有采用机械摩擦,无液压系统,所以,该系统无易损易耗件,故障点少,维护维修费用减少,生产效率提高,无噪音、无液压泄露污染。该张力方式在箔绕机上的应用为国内外首创,基于该张力方式,我们研制出了新一代箔绕机,该机技术国际领先。
1.2 恒张力的实现
如图1示,设箔带所需张力为T时,电机8的输出扭矩为Md,通过速比为i的减速机后施加在开卷轴上的扭矩为M,则有关系T=2Mdi/d1,可以看出,随着绕制过程中箔带料卷直径d1不断减小,要保证箔带所要求的张力T恒定,只要根据卷径d1的变化随时自动调节直流电机的输出扭矩Md(通过改变其给定电流实现)即可,因此,实时检测卷径d1成为这一问题的关键。本设计中采用了计算法来测量卷径,如图1示,在过辊3的轴端安装编码器7,开卷轴端部安装编码器9,设箔带的线速度为V,过辊3的转速为n2,开卷机的转速为n1,控制系统通过对编码器7、编码器9的实时采样可以测算出某时段过辊3及开卷轴1的转速n2及n1,由V=πn1d1及V=πn2d2,且d2为已知固定值,控制系统就可以自动计算出料卷卷径d1。
2 箔带自动纠偏系统
箔带自动纠偏系统组成如图2示和图3示。当箔带边沿偏移0位时,该纠偏系统通过图2中的光电模拟量检边传感器(固定在机架上)检测出箔带边沿的实际位置,然后和0位进行比较运算,由控制系统给伺服电机2发出指令,使其通过减速器3、滚珠丝杠副4及直线导轨1拖动滑板5使开卷装置6左移或右移,从而使箔带边沿重新回到0位处。
采用光电模拟量传感器的优点在于箔带边沿的实际位置和0位的偏差方向及大小可以定量、精确地反映出来,当偏差较大时,可以让伺服电机转速加大,使放卷装置快速向偏差减小方向移动,当偏差较小时,可以较慢速度移动,当偏差在所设定的允许范围内时,纠偏装置可以不动作,维持当前状态。实测结果证明,该系统相应迅速,纠偏精度可达到±0.5mm,可很好地保证生产工艺要求。
3 结语
本文中所述的箔带张力系统和自动纠偏系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时箔带张力系统在箔绕机中系首创性应用。这两大系统已应用于新设计的BR1S-10全数字箔绕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该机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经多家用户实际使用表明,箔带张力准确、稳定,纠偏精度高,操控性好,所绕制的线圈质量有明显提高,而且节能环保。
摘要:介绍了在箔绕机中以直流电机产生箔带张力的张力系统和以光电模拟量传感器为检测元件、伺服电机为执行元件的箔带自动纠偏系统,其中,用直流电机产生箔带张力的方法在箔绕机中属首创,对提高我国的箔绕机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箔带张力,边沿纠偏,箔绕机
参考文献
[1]于海年,薛守谦.变压器制造专用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篇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自动控制功能、保护功能、监视功能及测量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方面、工业生产方面及服务业方面,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技术。
概括起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方便,直观的显示控制屏便于操作人员操作,自动化的操作系统有效地节约人力和物力;第二,功能强大,实施控制的计算机可以存储记录,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和记录分析报告,具备动态协调能力;第三,人性化,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可以马上进行连锁控制。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篇3
在对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严格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采用集成系统来增加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还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和参考,增加设计时的科技投入,从而确保设计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
2.2 设计的流程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的尊重客户的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记录、分析,然后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的对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出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各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2.3 设计的要点
在进行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时,需要对其配电中心、中央监控室、传感器的布置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该选择在系统负荷中心较近的位置进行配电中心的调协,而中央监控室则宜选择在相对干燥的地方,而且要避开噪音大的地方。
而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需求,则需要将现场监控器设置在相对集中的位置上,通常情况下以靠近传感器的地方为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布线的距离,降低成本,而且更便于对系统进行管理。
而传感器通常会选择模拟输出或是数字输出的方式,选择时要尽量选取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强的传感器,如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而且为了避免发生断电的情况,则需要准备备用的电源,从而确保设备能够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2.3.1 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
在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这就使设备的维护工作更为简单,且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使设计流程更为简单。
使用集中监控的方式使所有设备都处于同一监控系统下,从而使所有的电气设备得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确保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集中监控的方式也缩短了电缆的距离,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较为稳定。
此外,操作人员应按照设计的流程进行操作,以免操作失误影响设备的运转,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2.3.2 采用远程监控模式
目前,远程监控方式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控中,这种监控方式的成本较低,且数据传输的方式较为便利。
但远程监控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通讯速度较慢以及与电气的通讯量无法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控的效果,使设备的运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监控。
因此,远程监控方式不适合对大型设备进行监控,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监控的.作用,应着力于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水平。
2.3.3 现场总线监控模式
现场总线监督模式在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运用越来越普遍。
目前,我国的现场总线监控模式主要采用的系统为PLC和CPU,且各个装置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紧密,为了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控制水平应采用中央控制器对装置进行信息采集。
这样能有效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且使各个元件之间不受影响,这也是现场总线监控模式的优势所在。
相关文章:
中央自动控制系统技术02-21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02-21
灌溉自动控制系统02-21
自动监测控制系统02-21
教室灯光自动控制系统02-2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02-21
自动排水控制系统02-21
自动灌溉控制系统02-21
自动门禁控制系统设计02-21
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