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通用11篇)
篇1:“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突遭 “ 正在连接 ” 无线网络故障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笔者所在办公室特意采用了无线路由加 ADSL 拨号方式上网,平时办公室中的几台笔记本电脑都能正常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上网冲浪,可是近日笔者接通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准备上网查询工作资料时,发现装置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始终提示笔者说 “ 正在连接 ”
由于当时笔者急于寻找资料,因此发现 “ 正在连接 ” 提示后,笔者还是强行打开 IE 浏览器去访问网页内容,结果发现网络访问一切正常,笔者很快从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后来每次上网冲浪时,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仍然 “ 诲人不倦 ” 地提示 “ 正在连接 ” 信息,虽然这不影响笔者的网络访问操作,但是正在连接 ” 提示强行呈现在笔者眼前,这让笔者感觉非常不爽,于是笔者采用手工方法强行断开无线网络连接,之后想重新进行无线上网连接。
可这时候让笔者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当笔者强行断开正在连接的网络连接后,笔记本电脑居然无法重新寻找到可用的无线网络节点了将笔记本电脑重新启动一下后,笔者发现无线网卡设备还是无法寻找到无线网络。迫不得已,笔者只好将办公室中的无线路由器重新启动一下,原以为这样能够将无线网络故障解决掉,可结果还是让笔者失望不已,笔记本电脑依然无法寻找到无线网络。
细心排查各项可能因素
经过反复重新启动无线网络设备后,无线网络故障依然不能解决,笔者这才意识到单位的无线网络可能遇到问题。笔者先仔细检查了装置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发现该设备的信号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用手直接触摸无线网卡设备的外表,笔者没有感觉到有过热现象,而且笔者也没有从无线网卡设备的身上 ” 闻到有什么异味,笔者估计无线网卡设备工作状态一切正常。之后笔者又来到办公室中的无线路由器旁,仔细观察了该设备的信号灯闪动状态,发现无线路由器的信号灯工作状态也很正常,并且用手直接触摸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外壳时,发现该设备也没有出现过热现象。很明显,无线网卡设备以及无线路由器设备在硬件方面都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呈现在参数设置或系统设置上了
考虑到笔者办公室的网络是通过无线路由器加 ADSL 设备组建而成,为了有效保证办公室无线网络的上网平安,单位的网络管理员曾经登录到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后台,将无线网络的 SSID 广播功能给关闭了同时又对无线网络进行了 WEP 加密。由于笔者的笔记本电脑与无线路由器处于同一个办公室中,那么无线网卡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设备之间的距离应该是非常近的笔者估计这么短的距离应该不会发生上网信息接受不到情况。既然无线网卡设备之前始终提示 “ 正在连接 ” 信息,有没有可能是笔记本电脑中的通信协议出了意外呢?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同时安装了其他一些网络通信协议,笔者估计很有可能是通信协议设置不当,导致无线网卡设备无法一心一意地工作;于是笔者立即打开了外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设置窗口,并在该设置窗口中将其他暂时用不到通信协议全部删除掉了接着又重新启动了一下笔记本电脑,可是笔记本电脑仍然还是无法搜索到可用的无线网络。
那么无线网络故障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万般无奈之下,笔者静下心来开始对无线上网连接过程进行了仔细梳理,
进行无线上网访问时,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应该能够收到无线上网信号,同时能够正确识别到无线网络的 SSID 名称,之后匹配相关通信协议,最后在对应协议的支持下连接到无线网络中。既然现在笔者的笔记本电脑无法搜索到无线网络,那有没有可能是 SSID 名称方面遇到意外呢?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进入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设置窗口,并在其中将先前设置的首选网络直接删除掉,并且又按正确方法重新添加了一个无线网络,可是这样还是不行。此时笔者所能想到无线网络故障因素都被依次排除,可是无法搜索到无线网络的故障却依然没有解决,那么究竟是哪个因素笔者还没有想到呢?
经过笔者的反复琢磨,最后笔者打算从无线路由器开始重新进行一遍检查。考虑到无线网络故障发生前,办公室中的同事们都没有对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进行任何改动,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无线路由器的设置应该没有什么故障。不过从实际故障现象来看,笔记本电脑既然弹出提示说无法进行网络连接,那无线网络故障因素只能从无线路由器、无线上网客户端以及它之间的通信连接这三方面寻找,而无线上网客户端与它之间的通信连接这两个因素都已经被排除,看来问题只能出在无线路由器设备上了
要是无线路由器发生故障的话,那么故障究竟又在哪里呢?为了检验无线路由器是否真的有故障,笔者立即通过控制线缆进入到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后台管理界面,从中找到允许 SSID 广播 ” 设置选项,并用鼠标将该选项选中,同时执行保管操作,最后又将无线路由器设备重新启动了一下。无线路由器设备重启成功后,笔者再次尝试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搜索无线网络,这一次无线网卡设备居然很快就弹出提示说无线网络连接成功,而且在尝试访问网络内容时居然也成功了这说明 “ 正在连接 ” 无线网络故障已经消失了
透过现象探询无线网络故障原因
不过笔者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选中 “ 允许 SSID 广播 ” 设置选项就能解决问题呢?许多时候,为了考虑外地无线网络的上网平安,经常会将 “ 允许 SSID 广播 ” 设置选项的选中状态关闭掉的呀,依照道理来说关不关闭 “ 允许 SSID 广播 ” 功能,不应该会引起 “ 正在连接 ” 无线网络故障的呀?
笔者认定肯定不是无线路由器的允许 SSID 广播 ” 功能造成了正在连接 ” 无线网络故障,可能是无线路由器操作系统自身存在 Bug 从而导致了无线网络工作状态运行不正常;为了验证 “ 正在连接 ” 无线网络故障是否真的与无线路由器操作系统有关,笔者再次进入到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后台管理界面,并在该界面中关闭了允许 SSID 广播 ” 功能,然后重新启动一下该设备的系统,之后再次进行无线网络连接时,发现 “ 正在连接 ” 无线网络故障已经不存在而且无线网络访问也很正常,这说明无线路由器操作系统的确存在 Bug
那么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开始总出现 “ 正在连接 ” 提示,但可以正常访问网络,而断开无线网络连接后笔记本电脑干脆无法搜索到无线网络了呢?
经过笔者仔细分析,认为无线网卡设备在弹出 “ 正在连接 ” 提示时之所以能够正常访问网络,很可能是笔记本电脑中安装了太多的通信协议引起的当我强行将无线网络连接断开后,无线路由器操作系统自身的 Bug 可能导致了无线路由器工作状态不正常,从而造成了无线网卡设备无法搜索到无线网络。
篇2:“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突遭“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笔者所在办公室特意采用了无线路由加ADSL拨号方式上网,平时办公室中的几台笔记本电脑都能正常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上网冲浪。可是,近日笔者接通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准备上网查询工作资料时,发现安装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始终提示笔者说“正在连接”。
由于当时笔者急于寻找资料,因此发现“正在连接”提示后,笔者还是强行打开IE浏览器去访问网页内容,结果发现网络访问一切正常,笔者很快从网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料信息。后来每次上网冲浪时,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仍然“不厌其烦”地提示“正在连接”信息,虽然这不影响笔者的网络访问操作,但是“正在连接”提示强行出现在笔者眼前,这让笔者感觉非常不爽,于是笔者采用手工方法强行断开无线网络连接,之后想重新进行无线上网连接。
可这时候让笔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笔者强行断开正在连接的网络连接后,笔记本电脑居然无法重新寻找到可用的无线网络节点了。将笔记本电脑重新启动一下后,笔者发现无线网卡设备还是无法寻找到无线网络。迫不得已,笔者只好将办公室中的无线路由器重新启动一下,原以为这样能够将无线网络故障解决掉,可结果还是让笔者失望不已,笔记本电脑依然无法寻找到无线网络。
细心排查各项可能因素
经过反复重新启动无线网络设备后,无线网络故障依然不能解决,笔者这才意识到单位的无线网络可能遇到了问题。笔者先仔细检查了安装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发现该设备的信号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用手直接触摸无线网卡设备的表面,笔者没有感觉到有过热现象,而且笔者也没有从无线网卡设备的“身上”闻到有什么异味,笔者估计无线网卡设备工作状态一切正常。之后笔者又来到办公室中的无线路由器旁,仔细观察了该设备的信号灯闪动状态,发现无线路由器的信号灯工作状态也很正常,并且用手直接触摸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外壳时,发现该设备也没有出现过热现象。很明显,无线网卡设备以及无线路由器设备在硬件方面都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参数设置或系统设置上了
考虑到笔者办公室的网络是通过无线路由器加ADSL设备组建而成,为了有效保证办公室无线网络的上网安全,单位的网络管理员曾经登录到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后台,将无线网络的SSID广播功能给关闭了,同时又对无线网络进行了WEP加密,
由于笔者的笔记本电脑与无线路由器处于同一个办公室中,那么无线网卡设备与无线路由器设备之间的距离应该是非常近的,笔者估计这么短的距离应该不会发生上网信息接受不到的情况。既然无线网卡设备之前始终提示“正在连接”信息,有没有可能是笔记本电脑中的通信协议出了意外呢?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同时安装了其他一些网络通信协议,笔者估计很有可能是通信协议设置不当,导致无线网卡设备无法一心一意地工作;于是,笔者立即打开了本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设置窗口,并在该设置窗口中将其他暂时用不到的通信协议全部删除掉了,接着又重新启动了一下笔记本电脑,可是笔记本电脑仍然还是无法搜索到可用的无线网络。
那么无线网络故障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在万般无奈之下,笔者静下心来开始对无线上网连接过程进行了仔细梳理。在进行无线上网访问时,笔记本电脑中的无线网卡设备应该能够收到无线上网信号,同时能够正确识别到无线网络的SSID名称,之后匹配相关通信协议,最后在对应协议的支持下连接到无线网络中。既然现在笔者的笔记本电脑无法搜索到无线网络,那有没有可能是SSID名称方面遇到了意外呢?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进入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设置窗口,并在其中将先前设置的首选网络直接删除掉,并且又按正确方法重新添加了一个无线网络,可是这样还是不行。此时笔者所能想到的无线网络故障因素都被依次排除,可是无法搜索到无线网络的故障却依然没有解决,那么究竟是哪个因素笔者还没有想到呢?
经过笔者的反复琢磨,最后笔者打算从无线路由器开始重新进行一遍检查。考虑到在无线网络故障发生前,办公室中的同事们都没有对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进行任何改动,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无线路由器的设置应该没有什么故障。不过从实际故障现象来看,笔记本电脑既然弹出提示说无法进行网络连接,那无线网络故障因素只能从无线路由器、无线上网客户端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连接这三方面寻找,而无线上网客户端与它们之间的通信连接这两个因素都已经被排除,看来问题只能出在无线路由器设备上了。
要是无线路由器发生故障的话,那么故障究竟又在哪里呢?为了检验无线路由器是否真的有故障,笔者立即通过控制线缆进入到无线路由器设备的后台管理界面,从中找到“允许SSID广播”设置选项,并用鼠标将该选项选中,同时执行保存操作,最后又将无线路由器设备重新启动了一下。无线路由器设备重启成功后,笔者再次尝试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搜索无线网络,这一次无线网卡设备居然很快就弹出提示说无线网络连接成功,而且在尝试访问网络内容时居然也成功了,这说明“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已经消失了。
透过现象探询无线网络故障原因
篇3:“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1 RSS模块 (GSM-R电台子系统) 简介
RSS模块 (GSM-R电台子系统) 是动车组300S车载设备在C3列控系统运行下的关键设备之一。RSS模块与RIM配合来负责实现与地面无线系统的GSM-R无线连接。RSS模块包含移动终端、电源和滤波器来实现GSM-R调制解调器功能, 它与放置在轨道车辆车顶上的GSM-R天线相连。RSS模块的功能为:提供两个独立的基于GSM/GSM-R技术的无线电通信渠道。这些渠道让车上子系统和路边控制系统 (RBC) 之间可以进行双向数据交换, 并减少GSM/GSM-R无线电设备和近距离 (小于2米) 安装天线之间的任何干扰。
2 RSS常见故障处理
在车载设备常见的故障中, RSS相关的故障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准确的根据现象判断故障会减少故障延时, 及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用。
2.1 硬件故障
运行过程中, DMI显示“无线连接超时引起的制动”, 触发最大常用制动40秒后, 如实际速度低于C2允许速度, 经司机确认后, 系统自动降级为C2级行车。
当车载设备判断无线连接超时后, 在DMI上显示故障文本“无线电台不可用”、“丢失备用电台”等, 在电台发生异常 (NW灯亮红灯) , 无法确定是电台组匣、GSM-R天线发生故障及RIM单元发生故障时, 先交换MT1、MT2电台的射频线接头, 如故障仍然发生, 则说明GSM-R天线正常, 可排除;再交换MT1、MT2电台串口, 如故障现象未发生改变, 则说明是发生异常的电台组匣发生故障;如故障现象发生改变, MT1、MT2故障现象发生转移, 则说明是RIM单元发生故障, 若将RIME板连线紧固后若故障仍存在;则RIME板故障, 需更换RIME板。
若MT的RMM2300模块的NW灯及SIM灯均显示为红灯, 可能SIM卡松动或SIM卡故障, 更换SIM卡, 故障消除, 若故障依然存在, 则可能网络及RBC故障。
2.2 数据分析
在动车组日常运用维护中, 初步故障处理能有效的减少故障延时, 为了全面了解列控车载设备发生异常时的状态信息并进行深度原因分析, 数据分析是最直接的手段。
RSS相关故障也可能为软件问题造成, 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说明:300S车型中用于故障分析的数据包括JRU数据和dump数据, JRU数据记录的是主处理单元的应用层数据, 它可以记录应用层数据及模块的输入故障。模块的具体故障类型有时还需要查找其本身的Dump数据。
根据现场人员的检测, 若不是MT故障。首先, 数据分析人员要先跟现场人员明确故障现象和故障时间, 从现象上定位数据查找的方向, 必要时可用C2-Monitor定位故障发生的准确时间。
其次在JRU View中查找软件代码。在JRU记录的数据文件中, *.X01记录的是CTCS-3级的数据, 用JRU View查看Message start displaying plain text message项中BYTES变量是否含有FTMRTF 37 (丢失备用无线电台) 。同时需要下载dump数据察看RIM板内的dump数据, 以判定是否为RIM的问题。用dump查看RIM故障时, 需要把windows操作系统的格式修改成意大利语, 然后打开RIM数据, 依照下图所指, 查看故障代码: (表1) 。
常见dump故障代码为11E18 (RIMC与R IMW板通信问题造成的宕机) , 2 1 E 0 F (RIMA处理板问题造成的宕机) 等, 属于软件问题的故障, 重启系统后, 故障即可消失。
2.3 其他原因造成的RS S故障
除了RSS模块本身相关的硬件及软件问题可以造成故障外, GSM-R网络及RBC基站本身故障等, 也可以造成无线连接超时。此时, 就需要联系相关部门解决问题。
3 结语
随着高速铁路“四纵四横”线的开通, 对列控车载设备的安全需求也将越来越高, 只有了解并熟练掌握RSS这种故障率较高的车载设备的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和数据分析, 才能够准确的判断, 及时抓住故障的关键点, 有效的减少故障延时, 保障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摘要:GSM-R无线电台是动车组车载设备的关键设备之一, 在300S车载设备中“无线连接超时”故障率较高, 存在普遍性、频发性的特点, 本文将对300S车载电台设备进行介绍, 并结合实际维护中的经验介绍GSM-R无线电台常见的故障以及数据分析重点和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电台,无线连接超时处理,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CT CS-3级列控系统功能需求规范 (FRS) (V1.0) (科技运[2008]113号) [S].
[2]西安铁路局.郑西客专培训资料[M].2009.
[3]西安铁路局.郑西客专作业指导书[M].2010.
篇4:本地连接反复消失故障排查
本地连接反复丢失
笔者有一台“服役”了几年的笔记本电脑,平时通过该电脑自带的集成网卡上网访问时一切正常,而且网络速度还很不错。可是,最近将其带到单位办公室中进行上网冲浪时,突然出现不能上网的故障,打开笔记本的网络连接列表界面,发现本地连接图标竟然消失不见了。单位办公室是通过路由器+ADSL设备方式上网的,办公室中的其他电脑通过这些设备都能正常上网,显然本地连接突然丢失的现象与网络设备无关,问题应该出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身上。难道是本地网卡被损坏了?为了弄清楚问题究竟出在网卡身上,还是网络设置身上,笔者找来了一块USB接口的网卡,临时插入到笔记本中,使用普通双绞线将其连接到路由器端口中,并通过ADSL设备进行共享上网,这下笔记本电脑又能正常上网访问了。隔了几天后,无意中将网络线缆插入到笔记本的集成网卡中,发现丢失的本地连接又重新显现了,尝试通过路由器进行上网访问时,发现网络访问也已恢复正常。只是好景不长,没有多长时间后,本地连接图标又突然消失了,但此时此刻路由器和ADSL设备的工作状态却一切正常,因为办公室中的其他几台电脑仍然能够正常上网。
深入追查故障原因
以前笔者也曾遭遇过本地连接消失不见的故障,对于这样的故障现象,首先要查看笔记本集成网卡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因为一块网卡通常对应一个本地连接,现在本地连接突然丢失,是否意味着网卡设备工作状态也不正常呢?为了一探究竟,笔者立即右击系统桌面上的“计算机”图标,执行右键菜单中的“管理”命令,进入计算机管理窗口,将鼠标定位到该窗口左侧的“系统工具”|“设备管理器”选项上,切换到系统设备管理器窗口中,展开网络适配器分支时,笔者真的没有发现网卡设备的身影,这样网卡设备的工作状态自然也就无法查看了。不过,由于网卡设备跟着消失,笔者判断网卡设备肯定不会正常工作的。
无法找到网卡设备,至少存在三种可能,一是系统中可能发生了类似IP地址冲突这样的故障,引起了对应系统的网络连接服务或相关服务被意外停用,最终造成了网卡设备消失不见。二是网卡设备可能没有安装到本地系统中。三是网卡设备可能没有被系统正确识别出来。为了查看网络连接或相关服务是否运行正常,笔者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弹出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services.msc”命令,单击回车键后,打开系统服务列表界面,找到NetworkConnections选项,并用鼠标双击该选项,进入如图1所示的选项设置界面,在这里的“常规”标签页面中,笔者发现该服务并没有被关闭,也就是说它的工作状态是正常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笔者又查看了 RemoteProcedureCall(RPC)、 DCOMServerProcessLauncher等相关服务的工作状态,发现它们运行也很正常,这说明网卡设备无法找到的故障与系统服务没有关系。
如此说来,难道是网卡设备没有安装到笔记本电脑中或网卡设备没有被Windows系统正确识别到?考虑到网卡设备是直接集成在电脑主板中的,不存在没有安装的说法,只存在它没有被系统正确识别的可能!仔细分析网卡设备未被识别的原因,可能存在这几个方面:一是系统中存在网络病毒,而病毒可能破坏了网卡设备的驱动程序,造成其不能被系统正确识别;二是用户在操作电脑的时候,发生误操作,不小心卸载了网卡设备,造成网卡设备突然丢失的假象;三是系统BIOS设置遭遇到系统优化工具或人为因素的修改,造成主板中的集成网卡设备被意外禁用掉。
为了排除网络病毒因素,笔者立即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对笔记本中的各个角落进行了全面扫描,虽然扫描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是想想不将网络病毒消灭干净,自己的电脑以后会不得安宁,也就认为这样的等待还是值得的。在扫描病毒的过程中,看到真的有些病毒文件被删除了,笔者感到十分高兴,自信满满地认为肯定是这些病毒在捣乱。然而,在病毒清除操作结束后,笔者进入系统设备管理器窗口,用鼠标右键单击该窗口中的本地计算机名称,执行如图2所示右键菜单中的“扫描检测硬件改动”命令,来让Windows系统重新识别网卡设备,可是无论怎样识别,网卡设备总是没有被发现。不得已,采用手工方法,重新安装一遍网卡驱动程序,重新启动电脑系统后,网卡设备还是没有正常出现。显然,本地连接消失故障既与网络病毒无关,又与网卡驱动程序无关。
重新检测硬件,找不到网卡设备,重新安装驱动程序,还是找不到网卡设备,难道真的是系统BIOS设置遭遇到系统优化工具或人为因素的修改,造成主板中的集成网卡设备被意外禁用掉了?为了找出故障原因,笔者再次重新启动电脑系统,在启动过程中及时按下Del之类的功能键,切换到系统BIOS设置页面,找到其中的集成网卡设置选项,发现该设备并没有被禁用掉。
重新找回本地连接
在对上述各种可能因素进行排查后,网卡设备还是不能显示出来,这让笔者失望到了极点。没有办法,笔者在BIOS设置页面中,漫无目的地又对其他相关设置进行了检查,偶然之中看到PCI频率没有被锁定,会不会是这项设置造成了网卡设备不能被识别呢?仔细回顾刚开始发生的故障现象时,笔者发现笔记本起初是能正常上网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本地连接才突然消失的,但不进行任何处理后,隔几天又能正常上网,这说明网卡设备有时能被识别,有时不能被识别,而且不能识别的现象都是发生在系统工作时间很长之后。认真分析故障原因,笔者怀疑在没有锁定PCI频率的情况,主板工作时间越长,PCI频率越容易被拖到很高,达到一定程度后,使用PCI总线的集成网卡就容易发生故障了。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笔者在系统BIOS设置页面中,将PCI频率参数进行了重新锁定,并保存设置,再重新启动系统,这次网卡设备果然被正常显示出来了,打开网络连接列表界面时,发现本地连接图标终于“显山露水”了,尝试进行上网访问时,网络连接也已恢复正常了。看来,问题真的是出在PCI频率身上。
最后的总结
虽然故障原因终于被找到了,问题也被排除了,但让笔者感到疑惑的是,自己以前使用笔记本上网时,怎么就没有发生本地连接反复消失故障呢?经过后续排查了解,原来自己的笔记本最近借给了一位游戏发烧级朋友,该朋友在畅玩游戏时感到不爽,自作主张地对电脑进行了超频,而在超频之后忘记了锁定PCI频率,最终造成PCI频率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而被拖到很高,引发PCI总线型集成网卡无法稳定工作。其实,对于台式电脑来说,主板上网卡设备的接口氧化或,网卡与主板插槽接触不牢靠,也容易造成本地连接反复消失的故障现象。
本地连接管理技巧
1. 不让本地连接错误提示
在Vista以上版本系统中,尝试将网线连接到网卡插口后,系统任务栏右下方的本地连接图标常常会自动提示“已经连接到网络”。不过,在上网访问时,本地连接却处于断开状态,网络访问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提示,主要是这些新版系统缺省启用的TCP/IPv6协议引起的。虽然TCP/IPv6协议早已在旧版本系统中出现,但是之前系统并没有默认启用它;而新版本操作系统在同时启用TCP/IPv4、TCP/ IPv6等协议时,没有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它们存在错误时系统不再自动对错误进行提示,另外一些旧的网络设备也不兼容TCP/IPv6协议,最终造成了虽提示连网但仍不能上网的蹊跷故障。
为了不让本地连接错误提示,只要将默认启用的TCP/IPv6协议暂时取消选中即可,具体操作步骤为:依次单击“开始”|“控制面板”命令,弹出系统控制面板窗口,单击“网络和共享中心”图标,切换到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从该窗口中选择“更改适配器”选项,在其后界面中用鼠标右击本地连接图标,执行右键菜单中的“属性”命令,进入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选择“网络”选项卡,检查如图3所示的选项设置页面中,“InternetProtocolVersion6(TCP/IPv6)”复选项是否处于选中状态,一旦发现其已被选中时,只要将其取消选中,再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操作,再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即可。
2.不让修改本地连接地址
在规模不大的局域网工作环境中,网管员往往会为普通客户机分配静态IP地址,以提高网络连接效率。可是,当客户机发生错误重装系统或重设参数时,不少用户会自作主张,任意修改本地连接的IP地址,这样一来局域网中就会频繁出现本地连接地址冲突故障。很显然,不断发生IP地址冲突故障提示,反而会降低局域网上网连接效率。有鉴于此,我们可以按照如下设置方法,不让普通用户随意修改本地连接地址:
首先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打开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字符串命令“cmd”,单击“确定”按钮后,进入MS-DOS工作窗口。在该窗口的DOS命令行下,执行“Regsvr32/uNetman.dll”命令,当系统出现如图4所示的返回结果时,就意味着与本地连接显示状态有关的Netman.dll文件已被成功卸载了。
其次按照相同的操作方法,依次在DOS命令行状态下,输入“Regsvr32/uNetcfgx.dll”、“Regsvr32/uNetshell.dll”等命令,将与本地连接显示有关的另外两个动态库文件成功卸载掉,最后对计算机系统执行重新启动操作,这样本地连接图标会被自动隐藏起来了。以后,普通用户由于找不到本地连接图标,自然就无法进入本地连接属性设置对话框,那么他们也就无法随意改动客户机本地连接的IP地址了。
3.扩展本地连接监视能力
系统任务栏中的“本地连接”图标,主要作用就是对上网连接状态进行监视,监视的内容包括上网时间有多长,上网速度有多快,当前网络连接状态是否通畅等。不过,从本地连接图标的状态信息界面中,大家无法知道本地网络连接是否存在错误,这样本地上网速度缓慢时,用户就无法及时定位故障原因。为了能对本地连接潜在的错误进行监控,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操作扩展本地连接监视能力,让其自动弹出错误提示:
首先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打开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命令“regedit”,单击“确定”按钮后,切换到本地系统注册表编辑窗口。
其次将鼠标定位到该编辑窗口的“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NetworkConnections”分支上,并用鼠标右键单击“Connections”选项,执行右键菜单中的“新建”|“项”选项,再将新创建的项取名为“StatMon”。
之后右击“StatMon”选项,从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逐一点选“新建”|“Dword值”命令,并将新的双字节值取名为“ShowLanErrors”,同时用鼠标双击刚刚生成的双字节键值“ShowLanErrors”,弹出如图5所示的编辑数值对话框,在这里输入数字“1”,再按“确定”按钮保存设置操作,这样客户机的本地连接日后一旦存在错误时,Windows系统就能智能监视到,并将发现的错误及时显示出来,依照错误提示信息用户就能快速找到具体的故障原因了。
4.巧妙删除多余本地连接
有时,用户没有按照正确顺序卸载网卡设备,结果与该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图标,并没有随网卡消失而消失,这样很容易造成连接混乱,而且也容易发生IP地址冲突故障。为了能够避免上述烦恼,我们应该按照如下操作方法,及时将已卸载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图标从系统中彻底干净:
首先依次单击本地系统的“开始”|“运行”选项,弹出系统运行文本框,输入“regedit”命令,按下回车键后,切换到系统注册表编辑界面。逐一点选该界面菜单栏中的“编辑”|“查找”选项,弹出如图6所示的查找设置框,在“查找目标”位置处输入“本地连接”关键字,并将“全字匹配”选项取消选中,再按“查找下一个”按钮,这样Windows将会自动执行查询操作。
当所有与“本地连接”关键字关联的项全部查找出来后,保留最近的“本地连接”项,比方说查找结果界面中存在三个本地连接时,用户只要保留本地连接3即可,删除其他多余的本地连接选项,最后将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一下,多余的无效本地连接就会被彻底删除干净了。
篇5:原来网卡是无线网络连接故障根源
无线网络连接时断时续
这个问题在一些大型的企业办公网络中时有出现,情况也分为很多种。
无线网络连接时断时续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我们来看环境影响。无线网卡对于机箱内部辐射出来的电磁干扰比较敏感,以HomeRF格式为首,802.11b其次。HomeRF和802.11b都使用在2.4GMz左右的频段,因此相互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当HomeRF和802.11b都同时进行网络传输时,两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都会大幅度降低,误码率提高,此时若802.11b网络使用的是网卡对网卡的点对点模式传输,很可能HomeRF和802.11b都无法正常工作。所有,必须尽可能避开多规格无线网并存的情况,单独分开使用,
若都是802.11b,最好能设置为同一模式,避免互相干扰,但要注意,虽然设置相同可仍采用相同频带,因此多少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干扰。
图3.射频示意图
在安装USB无线网卡时需要一定的技巧。它于传统的硬件设备安装顺序正好相反,要先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再安装网卡硬件。符合IEEE 802.11b规范的设备都具有根据信号强弱自动调整速率的功能。假如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但也可根据强弱吧传输率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想要达到其最高速率,可以考虑调整AP的安装位置以及天线方向,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外接天线。
篇6:“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rpm Uvh rp-ppoe-3.5-3.i386.rpm
ADSL设备通常是通过以太网卡来拨号,建立PPP链接,此时PPP协议叫做PPPoE,即PPP OVER Etherent(在以太网上的点对点通信协议)。一般不需要ADSL Modem的驱动程序,只要建立PPPoE连接。如果连接出现故障,可以遵循以下步骤检查:
1.使用ifconfig -a 命令查看网络接口是否启动,IP地址是否绑定到网卡。如果网络接口(PPP0)没有启动可以使用命令:
ifup PPP0
如果没有IP地址绑定到网卡(eth0),可以使用命令:
ifconfig eth0 192.168.1.1
然后使用命令重新启动网络: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2.如果网络接口和IP地址已经绑定到网卡,但不能上网,可以使用命令:ping 一个有效的外部IP地址,如果不可以ping通说明DNS服务器地址没有设对,
修改/etc/resolv.conf文件中的 nameserver的地址,换一个能用的DNS服务器地址。
3.如果都没有问题还是不能ping通外部IP地址,可以使用route -n命令查看默认网关是否设定正确。可以使用netconfig更改默认网关。
4.如果可以ping通外部IP地址,却无法浏览网页,一般有两种原因:
防火墙原因:我们知道在安装一些Linux发行版本时最后系统往往会让您设定防火墙等级,有些时候我们往往把防火墙等级设定过高。这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只要适当降低防火墙等级即可。方法:在命令行下运行“Setup”�D“Firewall configuretion”用“Tab”键选择防火墙级别,在选项前加上*(用空格键),选择“OK”选项退出即可。
网关原因:对于使用记时上网的ADSL用户(非固定式接入互联网)还要删除eth0网卡的网关,因为此时的网络流量都发送到网关上了,方法是在文件:
篇7:“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二、无线网络连接时断时续首先要看环境影响,无线网卡对于机箱内部辐射出来的电磁干扰比较敏感,以HomeRF格式为首,802.11b其次。 HomeRF和802.11b都使用在2.4GMz左右的频段,因此相互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当HomeRF和802.11b都同时进行网络传输时,两个 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都会大幅度降低,误码率提高。
三、若802.11b网络使用的是网卡对网卡的点对点模式传输,很可能HomeRF和802.11b都无法正常工作。所有,必须尽可能避开多规格无 线网并存的情况,单独分开使用,
若都是802.11b,最好能设置为同一模式,避免互相干扰,但要注意,虽然设置相同可仍采用相同频带,因此多少还是会受 到一定的干扰。
四、还有就是在安装USB无线网卡时需要一定的技巧,它于传统的硬件设备安装顺序正好相反,要先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再安装网卡硬件,符合IEEE 802.11b规范的设备都具有根据信号强弱自动调整速率的功能,假如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但也可根据强弱吧传输率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想要达到其最高速率,可以考虑调整AP的安装位置以及天线方向,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外接天线。
篇8:“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RRC连接是UE与UTRAN的RRC协议层之间建立的一种双向点到点的连接, 在UE与UTRAN之间传输无线网络信令。UE处于空闲模式下, 当UE的非接入层要求建立信令连接时, UE将发起RRC建立请求。图1是RRC连接建立流程 (建立在DCH上) 。
主要过程介绍如下:
1. UE在取得下行同步后, 向Node B发送SYNC_UL, 接收到Node B回应的FPACH信息后, UE没有专用信道资源, 于是在CCCH (RACH, 随机接入信道) 上向RNC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 发起RRC连接建立过程。
2. RNC准备建立RRC连接, 分配建立RRC连接所需要的资源, 并发送消息给Node B, 请求分配RRC连接所需的特定无线链路资源, Node B收到消息后, 将保留必要的资源, 并根据消息中给出的参数配置新的无线链路。
3. Node B根据Radio Link Setup Request消息的参数, 来建立Node B的上、下行无线链路, 配置成功后, 在新的物理信道上准备接收UE消息, 并给RNC发送一条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响应消息。
4. RNC通过ALCAP协议, 建立Iub数据传输承载。Iub数据传输承载通过AAL2的绑定标识与DCH绑定在一起。
5. 通过D o w n l i n k S y n c h r o n i s a t i o n和U p l i n k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 Node B与RNC为Iub数据传输承载建立同步。此后Node B开始DL发送。
6. 虽然Iub上DCH的资源都准备好了, 但是此时UE并不知道, 所以UE选择一个承载FACH的SCCPCH, 用于接收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RNC在CCCH上向Node B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给UE, 告知UE相关参数。
7. UE收到RNC发送的RRC Connection Setup后, 根据消息中给定的参数来配置物理层, Node B成功建立DCH链路, 然后在DCCH上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给RNC。至此RRC连接建立完成。
二、RRC建立成功率低的分析与定位
R R C连接和外界干扰、参数配置、传输配置的关系比较大, 目前RRC连接失败后台统计的原因主要有三种:Congestion、No reply和Unspecified, 下面对这几类问题进行分析定位。
RRC失败原因Unspecified。
Unspecified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1.E1不足导致的Unspecified现象, E1承载不足导致的接纳失败, 不仅在RAB指派过程中发生, 在RRC连接过程中也可能发生, 即E1既会影响RRC建立指标, 也会影响到RAB指派的指标。2.传输不稳定导致Unspecified现象。察看站点是否有传输告警, 传输闪断的故障对指标影响较大, 传输异常、传输瞬断导致ERQ/ECF协商失败, 5S定时器超时后直接删除链路。3.小区单板故障导致的Unspecified现象, 可能会引起板间丢包, 需要更换单板。从信令上看, RNC下发RL Setup Response后, Node B直接回复RL Setup Fail, 可以通过Node B内部命令统计, 确认Node B控板与基带板之间是否丢包。
RRC建立失败原因为Congestion
1. 资源不足导致的拥塞。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单载波的站点, 建议通过扩容载波解决, 可以通过LMT小区载波测量查看小区码资源配置及使用情况。动态数据库管理中查看服务小区状态, 是不是存在载频资源被闭塞的现象并检查一下有没有载波 (或时隙) 被闭塞现象。
2. 上行ISCP过大导致的拥塞。
对于载波数较多的站点, 有可能由于上行ISCP过大导致拥塞。如果上报给RNC的ISCP过高, 导致RNC在接收到UE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时, 拒绝接纳, 这会使得在这个小区内的需要注册的用户反复进行注册, 导致大量的拥塞发生。
RRC失败原因No Reply排查
造成No Reply的原因很多, 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类。
1.覆盖弱场问题。如果确认是UE没有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 请现场测试是否由于信号弱场导致, 也可增加SCCPCH的功率, 观察效果。
2.R N C硬件存在故障。察看硬件告警, 如果R N C内部处理板或对外的接口板存在问题, 不能正确地将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发送给Node B
3. 传输存在问题。察看传输告警, 如果从RNC到Node B之间的传输存在问题, 如果FACH出窗、丢包严重, 不能正确将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发送给Node B。
4. Node B存在问题。查看Node B的收包情况与RNC的送包数量一致, 同时确定Node B在FACH上正确完整地将数据传出。如果Node B的某个板子存在问题, 则可能无法正确接收RNC传送来的信令, 也能可能无法将信令在FACH完整地传送给RRU。
5. RRU存在问题。RRU不能正确地接收UE上发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信令, 或是不能正确地将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作传送给UE。
6. 参数设置存在问题。主要是SCCPCH的功率参数设置存在问题, 导致UE无法正确接收RRU传来的信令。
三、结束语
篇9:“正在连接”无线网络故障
宽带连接错误720的解决办法:
(一)ADSL ISP服务器故障,非正常关机造成网络协议出错,此时需要致电ISP询问,删除所有网络组件重新安装网络,
(二)XP系统自动更新后,TCP/IP出错,本地回环无法PING通,ADSL拨号验证过用户名和密码后提示720错误。
解决方法:打开控制面版,添加/删除程序,卸载系统升级补丁893066和890923,如果没有此升级补丁则把所有的补丁全部卸载。
篇10:谈等电位连接与接地故障保护
1 等电位连接的要求及作用
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概念是两具金属物之间用导体直接连接, 目的是使两导电物处于同一电位, 使人接触两导电物时, 不受电击的危害, 同时附带其他保护作用。
建筑物内导电金属物做等电位连接, 是降低建筑物的间接接触电压, 和不同金属物之间的电位差, 避免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管道引入的事故电压的危害, 减少保护电器动作不可靠带来的危害, 避免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改善电磁兼容环境。
这里需要说明, 建筑物内产生间接接触电压, 一般是发生接地故障时, 电气设备外壳带电, 与附近导电物之间有电位差, 人无意触之, 即发生触电危害。或自建筑物外引入危险电压, 是同一供电系统其他部分 (本建筑物外) 发生故障, 沿线路和管道引入建筑物的电压, 两者均可造成触电危险。保护电器动作不可靠是表明不按规范要求动作, 切断故障回路, 使故障电压持续存在, 其结果可能造成线路火灾, 也可能发生触电危险。避免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主要是建筑物内金属物连接在一起, 形成金属笼式结构, 可以起到电磁屏蔽作用。
等电位连接分为总等电位连接、辅助等电位连接、局部等电位连接。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等电位连接。
总等电位连接是将建筑物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与装置外导致部分电位基本相等的连接, 通过进线配电箱近旁的等电位连接端子板 (接地母排) 将下列导电部分进行连通。
进线配电箱的PE (PEN) 母排;金属管道、排水、热力、煤气等干管;建筑物金属物;建筑物的接地装置。
辅助等电位连接是建筑物内导电部分之间用导体直接连通, 使其电位相等或接近。
局部等电位连接是在一局部范围内, 将多个导电部分通过局部等电位端子排连通, 形成局部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接地故障特点及接地系统型式
接地故障是指相线对地或与地有联系的导体之间的短路, 它包括相线与大地、PE线、PEN线、配电和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线路管槽、建筑物构件、上下水和采暖、通风等管道以及金属屋面、水面等之间的短路。
接地系统型式根据系统接地与设备接地的关系分类。
TN系统:电源的中性点是不经阻抗直接接地的, 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是通过与接地的中性点的连接而接地。
TT系统:电源的中性点是不经阻抗直接接地的, 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也是直接接地的, 其系统接地与保护接地是分开设置的, 在电气上是不相关联的。
接地故障根据不同的接地型式表现不同性质, 主要表现在接地电流大小不同上, 接地故障防护需按接地电流选用不同的防护电器。
接地故障属于电气短路的一种, 其与线路相间短路与过载不同。相间短路与过载故障电流较大, 通过整定保护电器等值, 及时切断回路。而接地短路因接地点阻抗不确定性, 使短路电流大小不同。当短路电流较小时, 保护电器不能及时动作, 故障电流可产生电弧引燃附件物体, 或在线路中产生故障电压。所以, 接地故障保护设置需根据不同接地型式, 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3 接地故障保护
因接地型式分为TN系统、TT系统、IT系统, 各系统接地故障情况不同, 下面将讨论工程中常用的TN系统, 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要求。
3.1 TN系统接地故障保护
TN系统某一回路发生接地故障时, 故障电流沿PE线或PEN线返回电源, 根据故障特点不同分三种情况, 最严重的情况是故障点焊死, 故障电流大, 保护电器迅速动作, 切除故障回路, 避免事故发生。但是, 有时用电设备离电源较远, 线路阻抗大, 接地电流小, 不足以使保护电器及时动作, 故障电流在PE线上形成的压降又超过限值, 就可能发生触电危险。故根据国家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 需采取辅助等电位连接措施, 防间接触电危险, 保护人身安全。
TN系统配电线路接地保护的动作特性如下:
式中:
Uo———相线对地标称电压;
Zs———接地回路阻抗;
Ia———保证保护电器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切断故障回路电流。
TN系统切断故障回路时间要求:
固定式设备线路不宜大于5s, 手握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线路不应大于0.4s。
当同一配电箱既供电固定式设备又供电手握式或移动式设备规范要求:
(1) 配电线路切断时间均为0.4s。
(2) 使配电箱至总等电位连接回路之间的一段PE线阻抗不大于ZoUL/Uo, UL是安全电压限值, UL=50V;或做辅助等电位连接。
正常情况下保护电器按上述要求, 满足ZsIa≤Uo特性, 可以及时切断故障回路。特殊情况下, 当电气装置或某一部分线路切断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在局部范围内做辅助等电位连接。
辅助等电位连接有效性按下式检验:
式中:
R———可同时触及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之间, 故障电流产生电压降引起接触电压的一段线路的电阻;
Ia———切断故障回路时间不超过5s的保护电器动作电流。
从以上所述可知, 在TN配电系统中, 保护电器不能及时切断线路, 而需防间接触电危险时, 采取的辅助措施是总等电位连接和辅助等电位连接。在实际工程中, 供电线路过长, 或用同一配电箱供电固定式设备和手握式或移动式设备, 比比皆是。而且手握式或移动式设备切断故障回路时间为0.4s, 也是考虑了总等电位连接作用的结果。所以, 总等电位连接和辅助等电位连接是供电系统接地故障保护的前提。没做好等电位连接, 则不能实现完整的接地故障保护。IEC标准规范要求, 总等电位连接是接地故障保护的基本条件。
当然, 总等电位连接固然能大大降低接触电压, 如果实际建筑物距离电源较远, 线路较长, 保护电器动作时间和接触电压值都可能超过规定值, 可以通过增加导线截面来减小阻抗, 增大接地电流, 满足切断时间要求。但是, 此种方法, 增加费用较高, 经济性不强, 若通过等电位连接实际安全要求, 费用较小, 只需要区区几段连接线就可实现, 是非常实用的办法。
下面具体分析做等电位连接后TN系统接触电压下降情况。辅助等电位连接作用分析如图2所示。
对于手握式或移动式用电设备供电线路本身发生故障时, 采用漏电断路器RCD保护。
3.2 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
TT系统接地故障分析如图3所示。
TT系统的用电设备单独设接地装置, 与电源系统接地无关。电气系统其他部分线路故障, 危险电压不会沿PE线传导TT系统设备上, 因此在TT系统等电位连接没有TN系统重要。但根据有关资料计算表明, 当保护接地RA=4Ω, PE线阻抗ZPE=0.5Ω, 建筑物做等电位连接, 预期接触电压降低89%, 效果十分明显。所以, TT系统出于安全考虑, 也应做好等电位连接。
当TT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 预期接触电压为接地电流Id与RA乘积。通常Uf=IdRA值较大, 超过50V, 规范要求Uf=IdRA≤50V, 要满足规范要求的动作特性, 只有减小RA值, 在实际施工中, 将电阻减的很小是很困难的。故TT系统采用漏电断路器保护, 动作取值In=30mA。Uf=InRA≤50V, RA≤50/0.03Ω=1666Ω, 电阻小于1666Ω在施工中非常容易实现, 规范要求保护接地电阻小于10Ω, 可以满足接地保护要求。
4 结束语
篇11:液力耦合器连接螺栓松动故障分析
在对皮带机驱传动部停机检查中, 发现CCKCGB型液力耦合器与电机、减速机连接螺栓松动, 据近一年的记录反映, 此类现象共发生17次, 问题基本在同一部位, 即电机与液力耦合器连接端。故障表现为液力耦合器输入端与电机连接螺栓松动, 甚至脱出, 其中两次部分螺栓被切断, 造成液力耦合器甩飞、损坏。
2. 故障原因
(1) 电机输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同轴度偏差大。液力耦合器是连接电机和减速机的部件, 三个部件连接后, 其同轴度偏差>0.1mm时, 设备在高速运转中, 必将在轴上产生过大的剪切力, 所受剪切应力往往转嫁到液力耦合器的轴承及连接螺栓上, 而连接螺栓的强度、硬度及制造精度都比轴承小得多, 因此, 极易造成连接螺栓松动。
设备安装时, 液力耦合器与电机、减速机连接的同轴度应<0.1mm, 用打表法测量时, 由于液力耦合器跨度650mm, 在重力作用下下垂, 打表端要比实际下垂大0.3~0.4mm, 致使误差超过技术要求。
(2) 连接件结构不合理。CCKCGB型液力耦合器与电机、减速机的连接是用凸面齿轮联轴节过渡连接, 凸面齿轮联轴节的内齿圈与外齿圈的啮合存在间隙 (一般>0.3mm) , 运转中必然产生径向跳动, 而电机与液力耦合器高速运转设备, 不适宜使用凸面齿轮联轴节。
(3) 连接螺栓未采取防松动措施。液力耦合器的连接螺栓未采取防松措施, 也未填加防松剂, 增加了螺栓松动的机率。
3. 故障处理与防范
设计、制作新的调整装置, 调整装置安装到制动轮上, 以减速机输入轴上的制动轮为基准, 用百分表对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度进行测量, 通过旋转制动轮, 观察百分表读数变化, 不断调整电机与减速机的同轴度, 将同轴度调整到<0.1mm。
在凸面齿轮联轴节外齿套与内齿圈之间加装环形弹性橡胶圈, 起缓冲作用, 用来减小齿轮啮合的相对运动间隙, 降低液力耦合器跳动幅度。
4. 连接螺栓防松措施
设计、制作环形螺栓锁紧件, 使螺栓不易松动。在螺栓安装时, 涂抹螺栓固持剂后再安装紧固, 起到防松作用。
相关文章:
网络设备连接与测试01-24
linux当前网络连接状态01-24
网络连接错误代码大全01-24
网络交换机怎么连接01-24
网络连接错误代码说明01-24
五类无线网络连接故障的剖析01-24
oracle网络连接配置01-24
如何连接网络打印机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