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是临床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有关报道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合并高血压,当患者糖尿病和高血压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加速了血管的病变,因此控制血糖和血压是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首要任务[1]。临床相关研究显示 ,很多抗高血压的药物对血糖的治疗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物。现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作如下报道。
1 几种抗高血压药物
1.1 利尿剂
寿比山、安体舒通、速尿等作为常用的利尿剂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作用显著,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在近几年来,利尿剂在临床中使用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容易引起血糖异常、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对于轻度糖耐量较低的患者,如果长期或者大剂量的使用利尿剂可以促进血糖升高,在使用利尿剂过程中要注意钾、钠含量,防止发生低血钾症。
1.2 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药物包括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以及依那普利等。此类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产的减少和缓激肽的降解,使外周血管扩张到达降压的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2]。除此之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等功能没有影响,适合于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β 受 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有心得安、康可等,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是首选的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作用与中枢和肾上腺素,抑制肾上腺素的释放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3]。肥胖者、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要慎重使用该类药物。
1.4 α1-受 体阻滞剂
α1-受体阻滞剂包括高特灵、压宁定等。 α1-受体阻滞剂具有选择性的阻滞血管平滑肌突触厚膜的作用,不影响心输出量。长期应用α1-受体阻滞剂能改善脂代谢和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难的问题。
1.5 钙 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的常用药物包括非络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通道,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降低,扩张阻力血管,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4]。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肾脏损害的患者。
1.6 血 管紧张素Ⅱ受 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包括代文和科素亚,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扩张外周血管达到降压的目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降压平稳没有干咳等副作用,可以与多数降压药共同使用。
2 不良反应
2.1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导致机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和血脂代谢异常,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电解质和血糖、血脂的检查。
2.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干咳,当血容量减少时引起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等。
2.3 β 受 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容易抑制胰岛素分泌 ,引起高血糖 ,对于心脏传导阻滞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2.4 α1-受 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α1-受体阻滞剂有些患者在第一次服用时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产生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α1-受体阻滞剂的过程中患者不要突然改变体位。
2.5 钙 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踝部水肿、心动过快等。
2.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
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患者当其血容量减少时容易出现主动脉狭窄等不良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重使用。
3 结语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物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尽量个体化给药,如果联合用药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随时检测血糖和血压的变化,出现异常立即停止给药。
摘要:目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六大类,分别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根据不同药物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药物,减少其不良反应是临床选药的主要原则。该文对世界卫生组织中《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的几大抗高血压和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合理选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综合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药,药物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4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3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01-12
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1-12
52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01-12
5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01-12
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探讨01-12
业财融合在大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探析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