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精选八篇)
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性传播疾病,求医行为
南宁市男男性接触者 (menwhohavesexwithmen, MSM) 中性病具有较高的感染率[1], 而性病与艾滋病传播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1], 了解MSM在性病求医方面的态度及需求是开展人群艾滋病 (性病) 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2008年2月, 我们对南宁市的部分MSM开展了艾滋病 (性病) 相关知识及求医行为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8年2月, 在南宁市各主要MSM活动场所活动的MSM 300人。
1.2调查方法
中心根据调查目的, 参照国内相关文献设计本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同性性行为情况、艾滋病 (性病) 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 被调查MSM在培训后的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300份, 问卷有效率100%。
1.3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均进行双录入, 录入软件EpiData 3.02, 统计软件为SPSS 13.0。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参加此次调查的MSM年龄范围在15~61岁之间, 以青年为主, 平均年龄 (29.10±8.26) 岁;婚姻状况以未婚 (同性伙伴不固定) 为主, 占53.00%;文化程度以大专或以上为主, 占52.33%;性行为状态以只有同性性行为为主, 占65.00%;同性性行为史最长33a。见表1。
2.2最近3个月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
最近3个月, 有62人 (20.67%) 有过异性性行行为, 其中14人异性性伴在2人以上;有283人 (94.33%) 有过同性性行为, 其中175人同性性伴在2人以上。最近3个月性行为过程中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率为66.08%;有90人 (30.00%) 认为自己对性伴的性健康状况了解;不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相信对方是安全的有191人 (63.67%) 、戴套得不到快感的有40人 (13.33%) 、对方不乐意的有35人 (11.67%) 。
2.3被调查对象艾滋病/性病相关基本知识知晓率
被调查的MSM对于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较低, “疥疮经皮肤接触传播。同床共枕, 相互握手和患者用过的手套、衣服或被褥都可传染”一题正确率仅为41.33%。见表2。
2.4被调查对象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每答对一道艾滋病知识题得1分, 答错或不知道得0分, 共24题, 满分24分。被调查的300人, 知识得分在2~24分之间, 平均分 (15.68±6.53) 分, 回答全部正确的有62人 (20.67%) 。
2.5就医选择及就医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在性病就诊方面, 143人 (47.67%) 选择综合医院的相关科室, 49人 (16.33%) 选择有资质皮肤性病专科医院, 68人 (22.66%) 选择到南宁市CDC门诊或CDC设在MSM工作组内的性病咨询室, 10人 (3.33%) 选择自行治疗;248人 (83.00%) 认为医院相应的科室应该标志明显或有标志;205人 (68.33%) 希望诊室就诊空间应该是宽松的, 36人 (12.00%) 希望是紧凑的, 59人 (19.67%) 无所谓;218人 (72.67%) 认为就诊与医生最好是面对面坐, 32人 (10.67%) 认为最好是侧向医生, 50人 (16.67%) 无所谓;223人 (74.33%) 认为就诊时医生的问诊最好是仔细认真, 62人 (20.67%) 希望点到即止, 12人 (4.00%) 无所谓;262人 (87.33%) 希望医生做体检应该仔细认真, 21人 (7.00%) 希望点到即止, 17人 (5.67%) 认为只查患处便可:247人 (82.3%) 希望得到医生全面检查, 认为只须一般检查的14人 (4.67%) , 只针对症状检查的39人 (13.00%) ;196人 (65.33%) 认为医生的药方应该执行国家推荐方案, 75人 (25.00%) 认为只要对症给药即可, 29人 (9.67%) 要用最好的药。有41人 (13.67%) 知道朋友中在同性性接触中出现过性功能障碍:43人 (14.33%) 知道朋友中有人想要接受心理辅导服务;291人 (97.0%) 觉得设立专门MSM门诊提供性病医疗服务的思路可行;在接受心理辅导的问题上首先倾向于的方式分别为:医院83人 (27.67%) 、社群健康活动中心92人 (30.67%) 、热线电话62人 (20.67%) 、亲近的朋友63人 (21.00%) 。
2.6性病治疗减免及服务需求
97人 (32.33%) 希望性病治疗总费用能在100元以内, 84人 (28.00%) 希望能在300元以内, 91人 (30.33%) 希望能在500元以内;247人 (82.3%) 听说过南宁市的性病治疗费用部分减免的服务;285人 (95.00%) 在患了性病后愿意接受性病治疗费用部分减免的服务;247人 (82.3%) 听说过绿城彩虹活动中心健康咨询门诊的性病咨询服务;202人 (67.33%) 认为100元的性病治疗减免费用对主动治疗有吸引力。
3讨论
目前, 对MSM人群的宣传往往局限于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或仅告诉人群感染了性病较容易感染艾滋病, 而对于各种性病的感染情况及危害很少提及。这种宣传的结果是MSM对性病特别是人群中感染率较高的几种性病知之甚少或不关注, 这将进一步导致MSM对性病的防范意识下降。由于性行为的特殊性, 许多肠病毒、原虫以及诸如疥疮、阴虱等寄生虫在MSM中好发[3], 而调查显示这一类的问题回答正确率最低。
各地均提供有自愿咨询检测 (VCT) 服务, 但MSM对VCT服务利用率也不高或未掌握有效的VCT服务信息[4]。VCT过程不能提供全面的性病咨询及诊疗服务, 且VCT人员对MSM的行为不了解[5], 都进一步阻碍MSM艾滋病 (性病) 干预工作的开展。依托性病门诊开展VCT将有利于MSM对于性病服务的可及性[6]。
南宁的MSM在性病就诊首选医院方面与成都的相同[7], 与昆明的不同[8], 但真正去就医时, 仍然受到该群体在性病就医行为方面自身社群的意愿和需求, 受到艾滋病 (性病) 特别是性病知识不全面、传统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带来群体的隐蔽性和就医困难的环境状态。
开展性病治疗的减免不失为一种推动MSM正确就医的方式, 这种种方式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例如全面性病知识的宣传促进健康参与意识的形成, 性病医生的优质服务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良好宽松的就医环境、减低性病和性身份歧视, 在MSM活动中心设立性病咨询室等。
参考文献
[1]陈世海, 周吉, 朱建靖.2006年南宁市部分男男性接触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 (9) :772-774.
[2]曹宁校.男男性行为者的性病感染与控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 17 (5) :46-48.
[3]Levine GI.Sexually transmitted parasitic diseases.Prim Care, 1991, 18:101-128.
[4]许娟, 张洪波, 郑迎军, 等.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愿咨询检测需求与利用.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9) :1040-1042.
[5]郭巍, 宋爱军, 赵学和, 等.男男性行为人群VCT服务利用状况的定性研究.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4) :276-278.
[6]吴小刚, 管文辉, 朱银霞, 等.在性病门诊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及效果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 (1) :20-22.
[7]杨春梅, 王晓东, 杜树干, 等.成都地区男男性行为者的性病就医意向调查.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05, 3 (1) :26-27.
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 篇2
(一)1.艾滋病患者可以和哪些人结婚(20分)A:艾滋病感染者 B:艾滋病病人 C:非艾滋病患者
D:可以和上述任何人结婚,但应接受医学咨询 E:不能和任何人结婚
2.艾滋病患者未将其感染的事实告知配偶,哪些机构可以告知其配偶(20分)A:医院 B:疾控中心 C:确证机构 D:上述均可 E:上述均不可
3.患者为成年人,医疗机构可以将其感染艾滋病的事实告知哪些人(20分)A:本人 B:配偶 C:成年兄弟姐妹 D:父母 E:患者所在单位
4.感染者在就医时未将感染的事实告知接诊医生,导致院内感染,谁应当承担法律责任(20分)A:患者 B:患者家属 C:医院
D:患者和医院均应承担 E:患者和医院均不承担
5.在校就读,且家在异地的大学生被确认感染了艾滋病,医院可以将其感染的事实告知哪些人(20分)A:本人 B:恋人 C:父母 D:同学 E:学校
艾滋病相关法律解读
(二)1.艾滋病患者需要手术,但医院不具备手术的诊疗条件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20分)A:拒绝收治 B:让患者出院 C:放弃手术改为保守治疗 D:让患者自己联系其他医院
E: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
2.患者已婚,尚健在,哪些人可以复印他的病历(20分)A:患者本人 B:配偶 C:配偶委托的律师 D:患者的子女 E:患者的父母
3.哪些人可以要求他人检测艾滋病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艾滋病(20分)A:配偶 B:其性关系者 C:就职的单位 D:入学的学校 E:上述都不可以
4.医院为某单位员工进行集体福利体检,如果有HIV检测项目,医院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20分)A:需要告知员工,并征得其本人同意 B:不需要告知员工本人,直接检测即可 C:告知员工本人,但不需要征得其本人同意 D:员工所在单位同意即可检测 E:都不正确
5.在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当采取防护措施(20分)A:为HIV抗体阴性的患者进行手术时 B:为HIV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手术时 C:医生方便时
D:接触患者的血液、其他体液以及被血液或者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 E: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解读
1.《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20分)A:2006年11月30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4年12月1日 D:2006年1月18日 E:2006年3月1日
2.未在营业场所摆放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多少罚款(20分)A: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3000元下 D: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E: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0分)A:可以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B: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隔离起来 C: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能参加工作
D: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 E:应当将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有关情况告知其单位领导
4.在娱乐服务的营业性公共场所中,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当多长时间进行艾滋病检测(20分)A:每1个月 B:每半年 C:每1年 D:每两年 E:每三年 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包括(20分)A:接受基本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B: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C:就医时,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D: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E:公开自己感染者的身份
艾滋病的认识
(一)1.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20分)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E:10~15年
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20分)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E:女性性工作者
3.艾滋病是(20分)A:一种肿瘤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性病 E:机会性感染
4.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20分)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E:呼吸系统
5.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0分)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数 E:污染的注射器
艾滋病的认识
(二)1.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0分)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E:T细胞亚群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20分)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E:血、血制品、器官移植
3.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20分)A:6月1日 B:8月1日 C:12月1日 D:11月1日 E:9月1日
4.预防艾滋病是()的责任(20分)A:卫生部 B:政府 C:非政府组织 D:全社会 E:医院 5.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20分)A:1984年英国 B:1981年美国 C:1971年美国 D:1981年英国 E:1981年法国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识别与处理
1.PCP首选治疗是(20分)A:氟康唑 B:复万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E:青霉素
2.下例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20分)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E:皮疹
3.患者CD4细胞在()数值时会使机体免疫功能极其低下,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20分)A:CD4细胞计数>200/μl B:CD4细胞计数<200/μl C:CD4细胞计数<400/μl D:CD4细胞计数>400/μl E:CD4细胞计数>500/μl
4.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20分)A:PC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结核 E:以上都是
5.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20分)A:AIDS B:HIV C:HAV D:HDV E:HCV
艾滋病的护理要点
(一)1.面对HIV初筛阳性者咨询员需做的事情(20分)A:告诉求询者初筛结果并不准确,不用担心太早 B:教育求询者今后不要再发生性关系了
C:告诫求询者一定是以往的生活不检点才被感染艾滋病毒的 D:请专门的性学专家解释有关性的话题 E:鼓励求询者尽早完善检查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2.咨询中“解释”的含义是(20分)A:需要全面解释艾滋病的知识 B:咨询员多重复求询者的话
C:通过选择,归纳求询者的主要信息并进行适当分析 D:用咨询员的话表达求询者的相关信息 E:重复并解释咨询员自己的话
3.帮助HIV感染者,下列哪项行为不正确(20分)A:寻找志愿服务的机构,加入感染者组织 B:保持和疾控中心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C:不随便让传染病医院知道自己的隐私 D: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E:按照医生的要求完善相关检查
4.转介工作范围不包括(20分)A:医疗服务 B:法律服务 C:心理支持 D:社会支持 E:预防服务
5.HIV检测及咨询方式正确的是(20分)A:可以直接给门急诊或者住院患者做HIV抗体筛查,无需患者的知情同意 B:为方便快捷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告结果 C:无需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可以直接告知患者的家人 D:给出HIV阳性结果即可,解释工作由疾控中心的专门人员来做 E:以上都不对
艾滋病的护理要点
(二)1.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20分)A:肺孢子菌肺炎(PCP)B:隐球菌病 C:弓形体病 D:结核病病毒感染 E:以上都是
2.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益处包括哪些(20分)A:抑制HIV 病毒的复制 B:保护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C:减少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 D:减少HIV 传播的危险性 E:以上都是
3.需要重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依从性教育,为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标,依从性需要达到(20分)A:依从性比率达到90% B:依从性比率达到95%以上 C:依从性比率达到85% D:依从性比率达到92% E:依从性比率达到80%
4.下列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分)A: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一般没有副作用 B: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需要治疗 C: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3年内不需要治疗
D:患者有治疗意愿时,由医生与患者共同决定是否开始抗病毒治疗 E:确诊为艾滋病病人,定期复查体内CD4细胞,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便开始治疗
5.哪些人需要尽早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0分)A:治疗过程中需要依从性咨询师和支持网络的运用 B:具备抗病毒治疗的意愿,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良好 C: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对药物副作用进行定期监测 D:无新的机会性感染及严重的免疫抑制 E:以上均具备
常见性病的识别与诊治
(一)1.关于一期梅毒,错误的是(20分)A:一般患者起病前有不洁性交史 B:潜伏期2~4周 C:硬下疳是主要的表现
D:在硬下疳处取材以暗视野检查可见苍白螺旋体 E:梅毒血清试验阴性可排除一期梅毒
2.梅毒的确诊试验是(20分)A:RPR B:TPPA C:WB D:HIV-Ab E:HSV ELISA
3.我国规定统计上报的性传播疾病不包括(20分)A:软下疳 B:梅毒 C:淋病 D:艾滋病 E:滴虫性阴道炎
4.关于梅毒螺旋体错误的是(20分)A:梅毒螺旋体通常不易着色,又称苍白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可以旋转、蛇行、伸缩3种方式运动
C: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困难,一般接种于家兔睾丸进行保存及传代 D:梅毒螺旋体为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 E:普通消毒剂、煮沸、干燥、低温均可将梅毒螺旋体杀灭
5.关于先天梅毒,下列错误的是(20分)A:是经母体胎传
B:大多在妊娠4个月后传给胎儿 C:先天梅毒没有下疳表现 D:先天梅毒也可经父亲传染 E:先天梅毒儿生后即进入二期梅毒
常见性病的识别与诊治
(二)1.有关淋病的治疗,下列错误的是(20分)A:头孢曲松钠对淋菌性咽炎疗效较好 B:妊娠期淋病用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C: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的治疗中单剂头孢曲松钠的剂量不能超过125mg D:淋菌性脑膜炎的疗程应满2周,心内膜炎的疗程应满4周
E:治疗淋球菌性盆腔炎时,除应用头孢曲松钠外,还同时口服甲硝唑或多西环素
2.下列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方案中,不正确的是(20分)A: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应用抗病毒药物需连服7~10天 B:亚临床生殖器疱疹者需长期服用有效抗病毒药物
C: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最好在前驱症状或损害出现24小时内开始应用 D:局部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E:皮损处外用药膏有3%阿昔洛韦、酞丁胺霜等
3.尖锐湿疣在诊断时应依据下列项目,但是不包括(20分)A:婚外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B:生殖器或肛门部位单个或多个乳头状赘生物,表面粗糙 C:血液病毒抗体检测 D:必要时组织病理检查 E:醋酸白试验阳性
4.软下疳临床表现错误的是(20分)A:软下疳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 B:生殖器以外的部位也可出现软下疳 C:女性患者损害较男性深,触痛明显 D:软下疳周围可出现多发卫星状溃疡 E:约有30%~50%的患者可发生疼痛性腹股沟淋巴结炎
5.有关男性淋病的临床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20分)A:潜伏期平均为3~5日
B:5%~20%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C:80%的咽部淋球菌感染的患者无临床症状 D:20%的未经治疗的患者可并发附睾炎 E:成人淋菌性眼炎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则很严重
性病艾滋病职业接触的预防与管理
(一)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20分)A:普遍预防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B:标准预防是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标准的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C:接触后预防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D:职业接触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E: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消除毛巾挂钩等不必要的锐器,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2.所有损伤性废物应及时置于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的哪种专门容器内(20分)A:黑色生活垃圾袋 B: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 C:一次性的黄色塑料锐器盒 D:硬纸盒如牛奶箱 E:一般的塑料盒
3.下列职业防护措施叙述错误的是(20分)A: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B: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
C:可能发生大量的血液或潜在污染物污染时(如尸检、矫形外科和产科),应穿戴防渗透的手术衣、手术帽、靴套等 D:当可能发生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喷溅、洒落污染眼、鼻和口时,应同时佩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面罩 E:操作时,手套破损后再加戴一层手套
4.职业接触常见的原因没有以下哪项(20分)A:锐器刺伤 B:血液、体液意外喷溅 C:完整皮肤接触污染物
D:防护意识欠缺或缺少合格的防护用品 E:工作节奏紧张或危急忽略防护
5.在从事职业活动时职业接触的途径不包括(20分)A: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途径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B:通过针刺和割伤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液 C:通过人咬伤、擦伤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液 D: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 E:蚊虫叮咬
性病艾滋病职业接触的防控与管理
(二)1.艾滋病病毒接触后应于哪几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20分)A:6, 4, 8, 12, 6 B:4, 2, 4, 8, 4 C:2, 4, 8, 12, 3 D:6, 4, 8, 12, 4 E:6, 2, 4, 8, 6
2.职业接触级别愈高致病危险性愈大。艾滋病病毒接触级别分为几级,发病危险性依次增大(20分)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6级 3.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分)A:乙型肝炎病毒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以前接种过疫苗,无需采取预防措施 B:丙型肝炎病毒目前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C:艾滋病病毒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D: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育龄妇女都要进行妊娠检测,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E:梅毒的预防用药是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臀部肌注,一次用药,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四环素、红霉素等
4.丙型肝炎病毒接触者,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应在(20分)A:接触1个月~3个月之后 B:接触4个月~6个月之后 C:接触6个月~9个月之后 D:接触9个月~12个月之后 E:以上都不对
5.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哪些局部处理措施,不包括(20分)A: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B: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 年龄22~58岁, 95.6% (1 606名) 年龄在22~32之间, 其他的年龄分布在33~58岁范围内, 文化程度具有普遍性, 初中学历、高中学历、职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等, 职业具有多样性, 其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为35.83%, 其他主要有公司白领、办公人员、销售人员、经理主管等。干预前后的有效问卷共有1 680份, 干预前共712人, 其中男性355人, 女性357人, 干预后共968人, 男性486人, 女性482人。干预前后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上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的内容
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 干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艾滋病性知识的获取来源;能够接受的艾滋病性病教育方式, 等方面。
1.2.2干预方法
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咨询、专家讲座、播放VCD、宣传资料以及小品表演等方式。
1.2.3 问卷设计调查
根据干预内容的需要以及有关文献和预调查结果,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由经过统一培训、熟悉干预内容的专业人员, 在干预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就同一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性病知识的获取来源等, 问卷以回答正确与否进行评分。调查采取不记名独立填写的方式, 当场填写并回收。
1.3 统计方法
对所有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审核和整理, 将有效的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 for windows 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性态度以及性行为比较
在调查人群中, 有57.4%的男性表示接触过黄色录像或者刊物, 女性只有29.8%表示接触过;70.4%的男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 83.6%的女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 在干预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艾滋病性病知识来源统计结果
婚检人群中, 有87.4%的人表示有从广播、电视、录像、影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有69.3%的人表示有从杂志、报纸、书籍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有36.7%的人表示有通过上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只有7.6%的人表示有参与这方面的讲座和课堂教育, 有32.6%的人会与朋友和同事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2.3 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分差异比较
在干预前的调查中, 平均知识均分为59.65分, 干预之后为88.73分, 经统计学处理之后得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之后, 该婚检人群在性病的认知水平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4 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 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带有恐惧感, 34.65%表示不敢与他们有任何方面的接触, 在干预后, 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71.43%表示不用隔离艾滋病性病感染者, 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艾滋病性病人群进行安全距离的接触、沟通和交流,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 婚检人群中有73.45%表示婚检应该进行艾滋病毒抗体的检测, 干预后, 这个比例上升到92.64%, 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 婚检人群中有35.34%表示不会向社会公开艾滋病性病抗体的检测结果, 干预后, 这个比例上升到83.78%, 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6 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知识问卷答题正确率比较
由调查结果可知, 干预前, 研究对象的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艾滋病基本概念性的知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其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方面认识清楚, 而在共用剃须刀、吸毒、同性恋、性滥交等传播途径以及蚊虫叮咬、共用马桶、一起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干预后婚检人群各方面的知识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中干预前认识模糊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效果最为显著。见表2。
3 讨论
经研究表明, 该组婚检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基础认知水平不高, 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有关;大多数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的还是比较关注的, 他们获得这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 获取知识的途径具有片面性。非传播途径报道不够全面, 可能会对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产生误导性影响;婚检人群对于蚊虫叮咬、共用坐便器、共用游泳池等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不够清楚, 一方面在内心扩大了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缺乏具有系统性的艾滋病方面的教育和普及, 这使他们在与艾滋病性病人群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这是造成社会上普遍存在“恐艾症”的主要原因[3]。
该研究认为, 婚检人群中的男女双方同时接受教育并达成默契和共识, 这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艾滋病性病对于社会和家庭产生的危害性, 积极的促进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以及性道德观上树立健康的认识, 使他们产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4,5]。在教育方式上, 大多数人喜欢从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获得艾滋病性病知识教育, 这充分说明其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反面的重要作用, 在以后的工作中, 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个优势, 通过与大众媒体做好知识教育和普及等各方面的沟通, 加强对普通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普及工作[6]。另外, 调查结果显示, 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不足, 在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教育中, 要将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非传播途径作为教育的重点, 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系统在婚检和婚前教育方面的优势, 对婚检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干预, 操作简便, 干预效果显著, 对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推广应用[7,8]。
参考文献
[1]杭标.扬州市邗江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现状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9) :345-346.
[2]郭欢, 韩晓霞, 秦润花, 等.兰州市685对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 2013 (5) :74-75.
[3]金晓春.对938例育龄女性孕前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4) :56-57.
[4]于红, 谭欣.流动人口非意愿妊娠终止术后有效避孕方法落实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 2013 (16) :45-48.
[5]詹光荣.孕前计生优生健康检查的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 2013 (8下半月) :583-584.
[6]黄星, 孙乔, 张枭, 等.上海市浦东新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及性行为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3 (17) :853-854.
[7]张雅娟, 卫晓丽, 马超锋, 等.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4) :468-469.
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主动来性病门诊求治性病、年龄在15周岁以上的男性就诊者, 但不包括生殖医学咨询者和在皮肤性病科就诊的皮肤病患者。2011年4-7月在义乌市皮肤病医院和义乌市妇幼保健院2个性病门诊监测点共调查男性就诊者424例, 收集到424份问卷, 有效问卷424份, 有效率为100%;采集到423份血清, 采样率为99.76%。
1.2 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目标人群进行监测。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感染危险行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等信息, 同时采集监测对象的血清。
1.3 血清学检测
检测调查对象HIV抗体、梅毒和丙肝抗体, 初筛阳性的均进行复检, 复检阳性判断结果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哨点检测软件对样本进行双录入和核对, 使用SPSS18.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424份性病门诊就诊者中, 年龄以20~39岁中青年为主, 共313例, 占73.82%;最小年龄16岁, 最大年龄79岁, 平均年龄 (32.30±10.90) 岁。婚姻状况以未婚和在婚为主, 分别占21.70%和64.62%;同居、离异或丧偶共占13.68%。户籍以本省户籍为主, 占62.26%;省外户籍占37.74%。民族以汉族为主, 占97.88%;少数民族占2.12%。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8个核心问题, 能够正确回答6个算知晓, 总体知晓率为80.90%。其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识别”回答正确率最低, 仅73.35%。 (表1)
2.3 性行为情况
在424例男性就诊者中, 最近3个月与女性性工作者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41.75%, 最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34.67%, 最近3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的比例为5.90%。
2.4 最近1年患过性病的情况
在424例男性就诊者中, 有52.83%承认诊断过性病, 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梅毒, 分别占15.33%、12.74%和12.26%。 (表2)
注:a其他为有龟头炎、尿道炎、阴道炎等。
2.5 血清学检测
在423份血清标本中, HIV抗体阳性5份, 阳性率为1.18%;梅毒抗体阳性20份, 阳性率为4.73%;丙肝抗体检出阳性0份。其中有2例为HIV与梅毒合并感染。
3 讨论
调查发现,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自述1年内曾经患过性病的达52.83%, 其中梅毒占12.26%, 但血清学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仅为4.73%, 说明梅毒及时治疗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与殷方兰[2]的上海性病门诊就诊者梅毒检出率达15.1%和罗艳[3]调查的20.5%相差很多, 可能发达地区的男性就诊者梅毒患病率高。
男性就诊者的艾滋病知晓率为80.90%, 总体知晓率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其中有41.75%的人曾经在3个月内与女性性工作者发生过性关系, 34.67%的人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 5.90%的人承认发生过肛交行为, 而且艾滋病的检出率达1.18%。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艾滋病极高危人群, 要加大对此人群的检测和宣传干预。
参考文献
[1]刘意.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男男同性恋者HIV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07, 13 (4) :353-354.
[2]殷方兰.上海市嘉定区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及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 2010, 2 (3) :243-245.
服务行业业主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篇5
关键词:艾滋病,服务行业,调查
为掌握宾馆饭店、美容美发厅、歌舞娱乐厅和桑拿按摩浴室等娱乐服务行业业主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对艾滋病防治的态度、行为,为政府制订艾滋病预防控制政策及相关单位确定艾滋病干预模式提供依据,对遂昌县城区的服务行业业主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县卫生监督所登记在册的所有县城的宾馆(饭店)、旅店、美容美发厅、歌舞娱乐厅、桑拿按摩浴室等娱乐服务行业业主。
1.2 材料与方法
经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法后自行设计“服务行业业主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内容包括业主基本情况,艾滋病传播、防治等基本知识及其法规政策,对艾滋病及其防治的态度、行为等。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对被调查者逐一说明,并采取现场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者本人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
1.3 调查基础资料
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应调查139人,实际调查131人,调查率为94.24%,收回有效答卷127份,有效应答率为96.95%。
2.1.2 行业分布:在127人中,美容美发73人,占57.48%;宾馆饭店34人,占26.77%;桑拿按摩室17人,占13.39%;歌舞娱乐厅1人,占0.79%;同时兼营美容美发和桑拿按摩浴室2人,占1.57%。
2.1.3 年龄和性别特征:男性47人,占37.01%;女性80人,占62.99%。年龄15岁~组3人,占2.36%;20岁~组14人,占11.02%;25岁~组23人,占18.11%;30岁~组27人,占21.26%;35岁~组27人,占21.26%;40岁~组17人,占13.39%;45岁~组4人,占3.15%;50岁~组4人,占3.15%;拒答8人,占6.30%。
2.1.4 户籍状况:本县103人,占81.10%;本省外县21人,占16.54%;外省3人,占2.36%。
2.1.5 文化程度:小学16人,占12.66%;初中69人,占54.33%;高中或中专34人,占26.77%;大专以上7人,占5.51%;拒答1人,占0.79%。
2.1.6 婚姻状况:未婚35人,占27.56%;已婚79人,占62.20%;离婚7人,占5.51%;丧偶2人,占1.58%;拒答4人,占3.15%。
2.2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平均知晓率为71.43%。其中,目前艾滋病是否可以疫苗预防、药物治愈,政府部门有无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和可否从人的外表判断感染艾滋病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较低,见表1。
2.3 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
平均知晓率为80.66%,其中对共用碗筷或水杯、蚊虫叮咬和共用牙刷或剃须刀是否可以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见表2。
2.4 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平均知晓率为60.79%,明显低于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桑拿按摩浴室的知晓率为69.41%,美容美发平均知晓率为62.74%,宾馆饭店的知晓率为53.53%,三类行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01,P<0.05),见表3。
2.5 艾滋病相关态度持有率
除了不会让自己经营场所得了性病的人继续为客人服务外,其余有利于艾滋病防控的态度持有率均相当低,见表4。
2.6 艾滋病相关行为持有率
在最近一年,只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有95人,占74.80%;偶尔与非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有10人,占7.87%;经常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有12人,占9.45%;拒答10人,占7.88%。最近一年与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避孕套的有24人,占18.90%;经常使用的有21人,占16.54%;偶尔使用的有22人,占17.32%;从不使用的有52人,占40.94%;拒答8人,占6.30%。在与非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的22人中,美容美发发生率为19.18%,占63.64%;桑拿按摩浴室发生率为35.29%,占27.27%;宾馆饭店发生率为2.94%,占4.55%,三类行业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性(χ2=9.08,P<0.05)。在最近一年与非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并愿意接受调查的22人中,与非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每次坚持使用避孕套的有8人,占36.36%;经常使用的有2人,占9.09%;偶尔使用的有8人,占36.37%;从不使用的有4人,占18.18%。χ2χ2
2.7 艾滋病防治相关需求
在本次调查之前了解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报纸杂志为45人,占35.43%;广播为20人,占15.75%;电视为95人,占74.80%;宣传手册为31人,占24.41%;黑板报、招贴画为13人,占10.24%;专题讲座13人,占10.24%;亲友7人,占5.51%。今后了解艾滋病知识希望通过的途径:报纸杂志为29人,占22.83%;广播为13人,占10.24%;电视为73人,占57.48%;宣传手册为36人,占28.35%;黑板报、招贴画为5人,占3.94%;专题讲座为27人,占21.26%;亲友介绍为2人,占1.57%;热线电话为6人,占4.72%。以前需要避孕套获得的途径:药店为44人,占34.65%;性保健品店为32人,占25.20%;计划生育部门为54人,占42.52%;旅店客房备用为3人,占2.36%;其他或不需要用为16人,占12.60%。今后如果需要避孕套希望获得的途径:药店为26人,占20.47%;性保健品店为27人,占21.26%;计划生育部门为77人,占60.63%;旅店客房备用为2人,占1.57%;其他或不需要用为13人,占10.24%。
3 讨论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进展,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或从某一人群向另一人群传播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1]。宾馆(饭店)、旅店、美容美发、歌舞娱乐、桑拿按摩浴室等娱乐服务行业属于相对开放的环境,个别场所不同程度的存在商业性行为。因此,娱乐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是开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但其流动性较大,开展干预工作较困难。遂昌县所在的丽水市娱乐服务场所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58.50%,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仅为60.10%,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为86.10%[2]。服务行业业主不仅因处于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因其特殊的身份和背景,对从业人员和嫖客等服务对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配合和支持情况也决定着今后在其场所开展干预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显然,开展对娱乐服务行业业主的艾滋病的知信行调查和宣传教育活动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遂昌县娱乐服务行业业主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并不容乐观。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仅为71.43%,传播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0.66%,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79%。同意在自己的经营场所安装避孕套售卖机或放置避孕套的仅占36.22%,对感染艾滋病的人持同情的仅占25.20%,愿与感染艾滋病的亲友或同事继续交往的仅占25.98%,愿继续共事的占28.35%,对今后是否可能感染艾滋病仅3.15%的被调查者有此意识,有利于艾滋病防控的知识知晓率、态度持有率和行为持有率普遍较低。而且有17.32%的被调查者有与非固定性伴侣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其中仅有36.36%的被调查者坚持每次使用避孕套。对于艾滋病防治相关需求,在本次调查之前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为电视,今后了解艾滋病知识最希望通过的途径仍以电视为主,但呈多样性;以前需要避孕套一般获得的途径为计划生育部门,最高为42.52%,今后如果需要避孕套最希望获得的途径为计划生育部门,占60.63%,可见计划生育部门提供避孕套的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
遂昌县在开展本次调查活动的同时,开展了以集中讲座、分发图片、宣传资料等形式的艾滋病防控培训,随后对重点场所相关人群开展深入访谈、发放安全套和VCD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与行为干预活动,效果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但是,充分利用电视等易于接受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娱乐服务行业业主的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影响周边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向有利于艾滋病防控的方向发展,应成为共识。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 of Indonesia Center for Health Research.HIV risk behavioral surveillances in Jakarta,and Surabaya,and Manado[M].Jakarta:University of Indonesia,1997.
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 篇6
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后,艾滋病迅速在全球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给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带来了灾难性结果[1]。截至2007年12月,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3300万,在感染者中,15-49岁感染者为3080万[2]。我国目前HIV感染者约有84万,艾滋病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HIV感染者中约70%是20-40岁的青年人[3]。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属于青年群体,又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医学生注定是我国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接班人[4]。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将直接面对艾滋病人,他们所掌握艾滋病的知识、对艾滋病人的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5,6]。在未来的工作中,医务工作是一个高危职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职业感染HIV的情况不断出现。1984年首例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而感染HIV被报道后,截至2000年9月,全世界已报道的职业获得性HIV感染有97例[7]。为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找出医学生艾滋病教育教学中应重点强化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笔者对曲靖医专278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方法和统计学分析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及2010级大、中专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其中2009级1421名,2010级1357名,男生475名,女生2303名,年龄15岁~22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15种可能的传播方式、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态度、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等。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卷,被调查者独立、自愿、匿名填写调查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填写后,当场收卷。发出问卷29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78份,有效率95.79%。
1.3 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双份录入;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及多组正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多数医专学生艾滋病的专业知识知晓率较低
艾滋病的中文名称、艾滋病的英文缩写、艾滋病毒的英文缩写、目前没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艾滋病毒抗体和艾滋病毒同时存在时仍有传染性、艾滋病毒感染者从外表不能看出来,2009级、2010级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均在90%以上。但比较专业的问题,如感染艾滋病毒后,一般3个月左右可以检测出艾滋病毒抗体,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较低,2009级为32.79%,2010级为31.32%,平均32.05%。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常用化学消毒剂能灭活艾滋病毒,2009级仅有13.44%,2010级仅有10.32%,平均11.88%。2009级学生经过1年医学知识的学习,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多于2010级,见表1、表2。
2.2 多数医专学生对艾滋病具体的传播方式认识较模糊
本次问卷调查预设了15种艾滋病可能的传播方式:(1)同性性接触;(2)异性性接触;(3)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血制品;(4)共用注射器、针头;(5)蚊虫叮咬;(6)母亲通过胎盘、产道、哺乳传给胎儿和婴儿;(7)共用餐具;(8)共用剃须刀;(9)共用牙刷;(10)公用游泳池游泳;(11)与艾滋病人、感染者共同学习、生活;(12)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用过的针头、刀片、尖锐物品损伤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13)医务人员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血液、体液;(14)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15)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献血、捐献器官、捐献精液、捐献卵子。其中会传播艾滋病的方式有(1)、(2)、(3)、(4)、(6)、(8)、(9)、(12)、(13)、(15),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方式有(5)、(7)、(10)、(11)、(14)。结果:2009级学生回答正确率仅有14.64%,2010级学生回答正确率仅9.95%,平均12.30%。见表3。
2.3 部分医专学生性观念较开放
有65.3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违背自己的道德观念,表示不会发生性行为。有18.14%的学生认为只要两人相爱,要结婚就可发生性行为;有9.50%的学生认为只要两人愿意就可发生性行为;有3.1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是生理需要,不可避免;有2.63%的医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有1.19%的学生认为只要不会怀孕就可发生性行为。见表4。
2.4 医专学生对男性同性恋的态度呈现多样性
此次调查显示:58.03%的学生反对男性同性恋;27.29%的学生理解男性同性恋;12.78%的学生对男性同性恋好奇;1.30%的学生支持男性同性恋;0.54%的学生有男性同性恋倾向,0.07%的学生模仿男性同性恋。见表5。
2.5 多数医专学生对正确使用安全套知晓率较低
此次问卷调查预设了7点安全套的使用方法:(1)打开安全套前,注意有效期;(2)撕开包装袋前,如不方便打开可用剪刀或牙齿;(3)在使用安全套前,应该吹气检测是否漏气;(4)安全套应在阴茎勃起后接触对方性器官前戴上;(5)性交时如对方性器官干燥,可在安全套上涂油性润滑剂;(6)射精后,应在阴茎疲软前从对方体内退出;(7)安全套用完一次,经消毒后可重复使用。(1)、(4)、(6)是正确的,(2)、(3)、(5)、(7)错误。结果,仅有13.79%的学生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方法,仅有6.26%的医学生能正确回答安全套的使用。见表6、表7。
注:表1中艾滋病的20个基本知识点,每个1分,满分20分
2.6 部分医专学生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持歧视、躲避等态度
有52.70%的学生愿意帮助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有43.95%的学生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持同情态度,少数的学生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持歧视、躲避、讨厌、幸灾乐祸的态度。见表8。
3 讨论
3.1 媒体的广泛宣传,中小学开展的艾滋病教育,已使青年学生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作为医学生,应对艾滋病有更深入、广泛的认识。此次调查表明,曲靖医专一、二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仍然不够。比较专业的问题,学生回答正确率不高。如感染艾滋病毒后,一般3个月左右血中可以检测出艾滋病毒抗体,学生回答正确率仅32.05%。常用化学消毒剂能灭活艾滋病病毒,学生回答正确率仅11.88%,这与怀化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为11.52%的调查结果相似[8]。医学院校还需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家讲座、社会实践活动、课间见习、录像、图片展等方式,对医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教学,提升医学生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能力。
3.2 这次调查设计了15种艾滋病可能的传播方式,医专学生回答正确率仅有12.30%。说明医学生对艾滋病具体的传播方式仍然认识不清,这会造成医学生不必要的恐慌,也会造成医学生的松懈麻痹,如共用牙刷、剃须刀,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几种方式可传播艾滋病。因此,医学生这些知识的学习还需强化。
3.3 大学生的性观念日趋开放,性行为的发生比例也在呈递增趋势,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性安全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这对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和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相当不利。江苏的调查显示,在133名已发生过性关系的大学生中,有27人(21.8%)不知道如何使用安全套,有近1/3的认为当男孩和女孩的关系严肃认真时,发生性关系是不需使用安全套的[9]。河南某医学院的调查显示:在有性行为的学生问卷中,从未用过安全套者占16.2%。使用安全套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避孕(91.8%),而用于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比例较低(18.2%)[10]。因此,在医学生中宣讲安全套的使用十分必要。
3.4 2009年新发现的4.8万例艾滋病感染者,男性传播占32%,由此可见,男性同性恋人群已成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高危人群[12]。部分医专学生对男性同性恋有好奇、模仿、支持等情况。因此,要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引导,改变部分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主动预防艾滋病。
3.5 医疗机构人员对病人及其家属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将会强化歧视,影响愿意治疗和护理的其他医护人员,也会对社会应对艾滋病挑战产生严重负面影响[11]。要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改变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歧视、恐惧、逃避等态度,积极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
4 结束语
金州区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区8个乡镇16个村, 15~49岁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目标人群所在地区, 在现场监督下自行填写。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个人和家庭收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等。问卷发放采用走访的的形式, 匿名问卷调查法现场答题, 当场收取[2]。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农村居民1 869例, 其中, 男916例 (49.0%) , 女953例 (51.0%) , 平均年龄45.8岁;文化程度:初中977例 (52.3%) , 小学、文盲分别为596例 (31.9%) 、133例 (7.1%) , 高中及以上163例 (8.7%) 。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农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93.8%~82.0%;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2.2%, 最低为61.4%;对在预防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中, “一个看似健康的人可能会有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5.1%, “性生活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吗?”为71.5%, 其他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见表1。
2.3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 (χ2=13.40, P<0.005)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知晓率 (92.6%) 高于初中以下 (85.2%~60.2%) (χ2=70.03, P<0.005) 。
2.4 农村居民获得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源于电视、宣传资料、广播等, 占总来源的85.7%。
3 讨论
艾滋病的流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其传播快, 病死率高, 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 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复杂、艰巨性, 是一个反复教育认识的过程。在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 健康教育仍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 从不同性别, 不同文化程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 女性的知晓率低于男性, 文化程度越低, 知晓率越低, 误解率越高[3]。提示, 今后工作要重点在这两个方面采用浅显易懂的形式加大宣教工作的力度。
农村居民对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积极性很高, 对防治艾滋病宣传材料需求很大, 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 存在一定的盲区、误区。短期、集中宣传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居民对艾滋病认知问题。提示, 还应采取不同的形式长期不懈地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应加大我区对农村的艾滋病宣传与调查工作的力度, 加强我区艾滋病的监测能力, 调动政府工作人员及农村各部门共同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4,5]。让广大群众了解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采纳健康行为, 艾滋病的蔓延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6]。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及相关行为情况, 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 全民动员, 参与和干预等策略, 促进农村居民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 为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金州区8个乡镇的1549岁农村居民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 共调查16个村1869名村民。结果:艾滋病预防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5.1%~86.8%;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2.0%~93.8%;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共同用餐、握手等知识回答率分别为61.4.%~92.2%,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部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 应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采用广播、定期的宣传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 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农村居民,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雨波, 李英华.农村社区常住居民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试点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8, 12 (24) :896-899.
[2]孙文会, 姜戈.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及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12) :953.
[3]吕书红, 田本淳, 程玉兰.4省城乡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1) :1326-1327.
[4]郑锡文.加强我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能力[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1, 2 (1) :3-4.
[5]张铁军, 姚经建.上海市政府工作人员对流动人中艾滋病防治工作态度的定性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8, 11 (24) :856.
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 篇8
一、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职1~3年级、高职1~2年级医学专业学生为目标人群, 共发放问卷1121份, 收回有效问卷1091份, 有效率为97.3%。
1. 调查内容。
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的态度、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和健康教育需求。
2.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 按照年级分层, 以班级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在学生机动课时间进行, 在学生填写问卷前, 告知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采取的相关保密措施, 让校方协作人员回避现场。填写问卷时必须间隔坐开, 独立完成后由学生本人将问卷投入封闭的投票箱内, 统一收回。
3. 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检查其完整性, 对有效问卷统一编码, 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录入程序双份录入数据, 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 一般情况。
共调查1091名医学专业职院学生, 其中男生115人 (10.5%) , 女生976人 (89.5%) ;中职生603人 (55.3%) , 高职生488人 (44.7%) ;汉族学生1068人 (97.9%) , 少数民族23人 (2.1%) ;出生于城市的学生341人 (31.3%) , 出生于乡镇及农村的有750人 (68.7%) ;年龄最小11岁, 最大23岁, 平均年龄 (18.18±1.68) 岁。
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根据《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 (试行) 》中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评定标准, 本次调查职院在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的八个问题中, 知晓率达90%的有三项, 超过半数的人不知道“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 知晓率仅为41.61% (表1) 。
3. 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
最主要的途径为大众传媒 (90.6%) ,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途径依次为学校教育 (83.7%) 、书籍 (73.0%) 、医务工作者 (64.7%) 、同学朋友 (56.5%) 、家人 (22.9%) , 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男生仅从书籍中获得艾滋病知识多于女生, 其他项均为女生较多 (表2) 。
4. 对艾滋病的态度。
对于艾滋病患者, 表示愿意与其继续交往的学生占51.7%, 表示愿意与其共同进餐, 共同学习的学生占30.9%, 两者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 该院学生对“共用注射器是否会传播艾滋病”、“输入含HIV的血液是否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是否会母婴传播”、“单一性伴是否会减少传播艾滋病”知晓情况比较理想, 达80%以上, 对“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会减少传播艾滋病”、“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以及“外表能否看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知晓情况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率最低, 与国内其他研究相似[4]。可见该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并不理想, 尤其是UNGASS核心五项指标4]仍待提高。
态度方面, 该院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具有较大的排斥心理, 仅一半的人选择与艾滋病患者继续交往, 愿意与之共同进餐学习的人则更少, 这种歧视行为可能来源于对艾滋病的恐惧, 而这种恐惧产生是对艾滋病的认识的欠缺。
彭勃等的研究即证明了艾滋病知识对态度的影响, 掌握有关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越多, 他们看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态度越积极, 更能给予他们理解、支持、宽容和帮助等[5]。
因此, 应该继续在该院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科学的信息, 增加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 减少不必要的恐惧, 对相关行为做出正确的引导。
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 学校教育仅次于大众传媒, 但是大众传媒的宣传由于覆盖人群范围大、差异大, 具有群众性、通俗性的特点[6], 内容会受到限制。在校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 且时间充裕, 学校教育可以较系统深入、有组织地开展, 进一步促进该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 减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参考文献
[1]贺素磊, 韩玲, 汪宗芳, 李一明.我国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及模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 2013, (11) .
[2]苏春娟, 温泉.高职类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6) .
[3]杜开南, 肖友阳, 徐友英.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9) .
[4]季成叶, 张芯, 马王.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3) .
[5]彭勃, 王建平, 陈海勇, 杨智辉, 王玉龙.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