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安妮日记》2022年读后感(共12篇)
篇1:《安妮日记》2022年读后感
众所皆知,《安妮日记》是一个犹太女孩在二战时期写的日记,它记录了安妮在后屋藏身的全程,也记录下了安妮在后屋成长蜕变的过程。
安妮一家本在德国生活,安妮的父亲是一名德籍商人,但原本和谐的生活却被德国纳粹全盘打乱,由于纳粹的种族歧视,一家人为了生存,从德国流亡到了荷兰,在一栋房子的后面,与范丹一家和牙医杜塞尔一同秘密的生活。在日记中,这个地方被简称后屋。
在安妮13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日记,于是她开始用书信的形式写日记,并假托寄给幻想女友吉蒂。安妮把自己的爱情、困惑、苦恼与思考统统写在了信里,这让日记本成为了她在后屋最好的朋友和精神寄托。
日记中安妮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她的语气也从开始的无忧无虑变到了后来的成熟懂事。这让很多人认为,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孩是不可能写出这样成熟的文章的。
我认为,可能正是后屋那不尽人意的生活,铸就了安妮的早熟。
设想一下,你在一个不见天日的环境下生活两年多,并一直面对同一群人,不论谁应该都会产生厌倦之情吧。这其中,安妮还因为其行为举止不招人喜爱,成为后屋人口中的“小丑”。这两者使安妮提早开始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停地进行自我反省,想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当你看到安妮的早熟时,不要惊讶,因为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犹太孩子从小就见到了人性扭曲的一面,见到自己的亲人被德国军人抓走甚至杀死,战争的残酷使那时的犹太孩子都更加成熟。不止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多人的心理也扭曲了、崩溃了。安妮通过对后屋藏匿者们之间的种种矛盾的描写,也侧面的体现出了法西斯统治下人性所遭受的扭曲。
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犹太女孩的日记,但在日记里把法西斯的残暴暴露无遗。
最后也要讲一下安妮他们的结局。在1944年8月4日,后屋全体人员都被盖世太保逮捕,9月3日,被送达波兰的奥斯威辛,男人和女人在那里也分开了。10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被送到了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1月6日,弗兰克太太由于精神恍惚,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范丹先生被毒气毒死。杜塞尔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3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也相继去世。八个藏匿者中,只有奥托·弗兰克(安妮的父亲)活了下来,也是他将安妮的日记公布于世的。
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那个时代也是一个悲剧。
篇2:《安妮日记》2022年读后感
用了四天时间完成了《安妮日记》的阅读。为了躲避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安妮随家人藏到了父亲公司的隐蔽房间里,当时她刚刚过完13岁生日,一同躲藏在这里的还有父亲的朋友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牙医杜塞尔,8个人在封闭狭窄的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为了防止被人发现,他们每天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任何响动,不敢开窗,不敢大声说话,在这与世隔绝的密室里他们忍受着恐惧、饥饿、压抑、病痛,乏味,可以想象这对于一个活泼开朗,又爱思考的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
面对一切苦难,安妮没有绝望,她把日记本当成最知心的朋友,她以书信的形式,讲述密室里每天发生的事情,倾诉心中一切的感受,她以勇敢的笔墨控诉了法西斯的邪恶战争,描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通过日记我们仿佛看到了安妮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可爱而又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她爱思考,有主见,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受到责备和委屈后仍然微笑着面对生活,她用睿智的思想,对战争与和平、人性善恶、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等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她也对渐渐发育的身体充满好奇,对理想的爱情满怀憧憬与期待,她还用自我反省的.精神不断的检验自己的言行,纠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下,她逐渐变得独立、成熟起来。这个深处逆境不屈服、不沮丧、反而怀抱理想、勤奋学习的小女孩令人敬佩不已!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尽管理想被摧毁,生命时刻处在危险之中,但她仍然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仍然热爱生活和大自然,他用精神上的充实,弥补物质上的匮乏,她用心灵的坚定和丰盈,直面艰难险恶的处境。
篇3:《安妮日记》2022年读后感
生日的时候,妈妈把《安妮日记》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我开始阅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因为书中没有美好的梦境,书中没有有趣的童年,字里行间,都是苦难和艰辛。于是,我将书放在一边,不再去读。
可是,从那以后,妈妈再也没有给我买过一本好书。终于有一天,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嘉瑜,妈妈让你读这本书,是想告诉你,生活并不会永远充满阳光和雨露……”听了妈妈的话,我又一次捧起书来读。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灾难。战争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读着,我仿佛看到安妮她正趴在密室的角落里,借着那昏暗的灯光,在专心致志地写作,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久违的微笑。
篇4:《安妮日记》2022年读后感
读完《安妮日记》,我深刻感受到自由与和平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安妮在日记里写道,她们在“密室”里,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能弄出一点声音,生怕被在楼下和库房里工作的人听见。窗户钉上板子,拉上窗帘,遮住一切光线,只在夜里才偶然能打开窗户,吸一口新鲜空气。她们像老鼠一样生活了两年多,这是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啊!可是就这样,最后还是被人告密,进了集中营,藏匿的八个人中,只有父亲奥托一人生还,可怜的安妮,死的时候还不到十六岁,真是让人痛惜。
我从安妮的日记中看到,安妮在“密室”期间,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还坚持自学速记、英语、法语、数学、历史等课程,她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沮丧,反而勤奋学习、坚守信念,这种顽强的性格让我非常钦佩。
篇5:《安妮日记》2022年读后感
常常抱怨命运为生活安排的种种不公。谁不想活得精彩,过得多姿?
我时常庆幸自己不是1942年被追捕的犹太人。自由——总让我想起一个可怜的孩子——安妮·弗兰克。她的《安妮日记》,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迪。1929年她出生于一个德国的大家庭,谁也没有想到,1933年,一上台,就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疯狂地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伴遭到残酷的迫害。他们一家和凡·丹一家都不得不找了一个隐蔽的大楼里,躲了起来。安妮的一生短暂而又艰苦,她在隐匿的25个月里,编写了一本自己的书,书中安妮介绍了纳粹期间,即荷兰被德国占领的那两年里,躲在密室中的`八个人的各种变化。他们生活在恐惧,与世隔离以及被监禁中,而这些不仅仅来自于外界可怕的战争环境,也来自于他们自身。这些让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战争造成的巨大邪恶——人类的精神的堕落。同时,安妮在日记中尖锐而清晰地写到了人类根本精神中那些高贵的闪光点。尽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恐惧与羞辱,但这些人都没有放弃。安妮自己的个性在这本书中也被生动地刻画出来了。她在两年的时间里快速地成熟起来,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青春时期改变,那么迅速而艰难。凭借她自身的热情和智慧。她的聪明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很长的时间里,安妮都在思索着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问题。她还写到了与父母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成长中的问题。
安妮,一个逆境里的孩子,她的生命艰辛而又短暂,像一朵傲放于天空中的烟花,她倔强、顽皮的个性打动了我,我感到我们与安妮的经历如此贴近,更不由地深深陷入到她短暂的一生以及整个世界里。
篇6:《安妮日记》读后感
-------------------------------------------------------------------------------------------------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30篇,欢迎阅读!
篇7:《安妮日记》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以书信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一个犹太少女在两年时间里亲身经历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有对生活情况的细致描写;有对少女萌动恋情的直白流露;也有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和躁动;有对人生日渐成熟的理解与思考,也是有对亲情的排斥,但同时也无比的依恋和依赖………
通过这本日记,我看到的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个性率直,但却有时多愁善感的女孩。太有主见,爱思考,唯一受别人的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再遇到委屈的时候,人以微笑面对生活。
因为战争的原因,少女安妮在秘密小屋度过了青春期,如果没有战争安妮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呢?还是一名特别有才华的人呢?…………可是都没有,在秘密小屋,过了25个多月后,秘密小屋的所有人都被送进了犹太人集中营。最后,秘密小屋的八个人,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篇8:《安妮日记》读后感
可恶的纳粹,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无可比拟的优秀种族!残酷地掠人国土、屠戮生命、践踏灵魂,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这就是优秀种族之所为!他们的罪行罄竹难书!
纳粹的无道,残酷地剪断了安妮充满幻想的翅膀,花季年华的她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带着无比的恐惧和遗憾化作烟尘。
我不得不开始思考,战争到底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无法和平相处?为什么直至现在战争的硝烟仍然存在?我绞尽脑汁,却无法作出解释来说服自己。或许是人的欲望吧!倘若没有人性中的野心勃勃,你争我夺,天空将会无比蔚蓝。
篇9:《安妮日记》读后感
在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其中有一本是我最爱看的,名叫《安妮日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经历和她的生活趣事。
安妮·弗兰克是个犹太人,她十三岁生日那天,她的爸爸妈妈送给她一本粉色封面的日记本,安妮·弗兰克不知有多高兴,从那以后,她一直都把那本日记本当作是一个知心朋友一样,把所有的秘密都写在了上面,她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基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原来的快乐生活转眼变成了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这段时间,安妮·弗兰克用笔记录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自已的成长。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学会独立思考,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感悟的人。
故事就是这样的,我特别喜欢她说的一句话:“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在这句话中,它让我细细体会到:安妮·弗兰克是个多么乐观的人啊!虽然,她每天面对着恐惧,但她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那些苦难的生活仅仅是一次有趣的冒险。我要向她学习,像她一样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以后的生活。
篇10:《安妮日记》读后感
在以前,我做事都马马虎虎的,总是随随便便的,做一样又漏了一样。现在看了这本书后,我从中知道和学到了好多东西,知道了如何思索,怎样分析前因后果,做事也仔细了很多。
福尔摩斯在仔细找真时,往往要收集大量的认证和物证,虽然有人在暗中阻止他们,但是他们也不会放弃,还会继续查找、分析,直到找到真相为止。
正因为如今的刑侦人员没有福尔摩斯般的传奇,倘若人人都能学福尔摩斯,谁人还敢伸出贼手。我很敬佩福尔摩斯,我要学习他那些好的地方。比如,他丰富的科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调查研究。我觉得看了《福尔摩斯探案》这本书,思维缜密的好习惯。这一点值得我好好向福尔摩斯学习。
这让我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就会达到目的。所以我会像福尔摩斯一样,要学会他坚持不懈的精神,用足够的精神来学习。
2、读一本书的感悟
人的一生会读过无数本书,总会有一本让你恋恋不舍,难以忘怀。我也有这样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好词好句。
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时,我就深深的爱上了它。每读一章,就让我渴望读下一章。安妮快乐,我也会跟着乐起来:安妮忧伤,我心里也难受。我总是身临其境,跟着主人公一起面对重重困难……
这本书表达了人类对战争的控诉,厌恶。和平这个词就是主人公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安妮一家是犹太人,为了躲避德军,安妮一家和邻居一起藏到了他爸爸公司的密室。在公司员工的帮助下,躲避了德军的疯狂追杀。可是最终又一个人告了密,所有人都被抓走了,只有公司的打字员小姐带着安妮的日记逃了出来……
在故事的后续中,描写了德军的残忍。每次重温这本书时,我就会想到安妮的悲惨命运,让我们远离战争的警钟,把和平再次放在心中吧!
这就是我的最爱――《安妮日记》。
篇11:《安妮日记》读后感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又是多愁善感的小女生。安妮用日记把在秘密小屋发生的事情一个一个的记录了下来。写了她对世界的战争的看法。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世界给我们一切!我们要学习安妮的坚强勇敢,微笑的面对生活。
今天,我读完安妮的日记了,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今天才动笔,是最晚一个写的。
安妮的日记里写了她的生活和经历,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战乱时期同情是没有用的,因为她已经过世了。战乱真的非常不幸,因为战乱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们四处逃走,他们找了一个十分安宁的地方住了下来。
安妮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应该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
但只因为她是一名犹太人,受到德国纳粹的种族迫害,她失去了自由,她不知忍受了多少艰难困苦,也不知和父母争吵了多少次,伤心过多少次,她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呀!
虽然安妮只有十几岁,但她的表现超出她的年龄的坚强和勇敢,安妮的精神让我无比的感动和震撼!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私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躲避
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他们的密室被德国卫军查抄。不久,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女孩便被伤寒
夺去了生命。这本日记成为人们对那场残酷的战争进行深刻
的反思的珍贵资料。
大家可能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安妮日记》就是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的的活实录。
读过了《安妮的日记》看到了这个小女孩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记者作家。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永远无法忘记安妮赤裸身体被削发的空洞眼神,永远……
希望类似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祈求和平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文学经典——《安妮日记》,我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因为,这一部经典之作,也是构成文学世界的一小部分,同时,这一本书也是一个完整美妙的“心灵世界”。
我阅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在旅途中,有欢乐与希望,也有忧愁和悲伤;有阳光与鲜花,也有黑夜与风暴。
《安妮日记》读后感阅读了这些最珍贵的文学经典,我会更有智慧和力量,并且获得心灵的充实与人生的幸福。
篇12: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的一切鼓励了我。 安妮在1942年6月12日开始写日记,写的是关于他们藏在后屋的生活,我认为她很开朗,但是在1944年8月1日最后一篇日记里她却说:我的灵魂是一分为二的,这一方面具有我那放纵的`乐观性情,我的这一面通常埋伏着,等着把我那更美,更纯洁,更深沉的另一面排挤掉。不错,没有人了解安妮的好的一面! 我很喜欢安妮说的这几句话: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只要还有这些,只要还有这阳光,这无云的蓝天,只要我能看到这些,我就不会忧伤!”安妮的这几句话鼓舞了我,她是那么坚强,我很佩服她,在那样的险境里,居然还能那么开朗!我觉得安妮日记比我以前看过的书更具有真实性,因为这本书不是编出来的。 我在看安妮日记的时候,总会把安妮所处的环境和自己比较,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安妮是在德国人的歧视下长大的,而我却是和平平等的社会下成长的。平时体育课上跑50×8总是坚持不下来,老跑1分58,别人的最高成绩是1分35,我很羡慕,自从开始看安妮日记,跟安妮的生活状况相比,我的生活活多好啊,安妮喜欢上学,可因为她是犹太人,后来上不了学,我却还能上学就有了自信心,上星期四体育课测试50×8我跑了1分47,我很兴奋,虽然这成绩对于别人来说,很小菜一碟,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我知道我出了这种成绩,是因为安妮有着的坚强精神,她那种精神打动了我。我很喜欢这本书!
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02-10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石桥小学)02-10
家乡的石桥诗歌02-10
石桥学校财务管理制度02-10
《安妮日记》读后感300字02-10
安妮的日记英文读后感02-10
《安妮日记》心得体会02-10
小学生安妮日记读后感100字02-10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