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征。 信息借助于便捷的网络而高速传播。 依托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携多媒体设备的普及, 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 形式愈发多样。 知识作为信息的一种, 也同样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捷传播。 微课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重点突出、体量轻便的微课使教学由传统的课堂转向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一股微课的热潮逐渐在兴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何将微课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成为了众多高校英语教师关注的议题。
1关于微课的理论梳理
1.1 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例”的简称, 是教师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例题、实验操作等当以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时间上一般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之内。 微课在形式上丰富多样, 在内容上重点突出。 帮助学习者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的整合, 是在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 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1]
1.2 微课的特点
一堂微课主要针对一两个特定的知识点展开, 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和特定的教学目标。 微课本身在内容上针对的是特定的目标对象, 所表达的知识需要全面性, 但并不是传统课堂的片段化, 而是具有明确的本体特征。
1.2.1 内容清晰, 主题明确
微课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科中特定的知识点展开, 或突出反映某一特定教学环节。 少了传统课堂冗长的铺陈, 微课在内容上更加精简, 主题上更加明确, 目标上更加清晰。
1.2.2 短小精悍, 流媒体播放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微课视频的市场一般在几分钟, 或十几分钟之内。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格式一般为适于在线播放的MP4、FLV等, 因其内容精炼, 加之近年来数据压缩技术的日益成熟, 使得微课可以流畅的下载到多媒体终端或在线观看。
1.2.3 资源丰富, 情境逼真
微课融合了教案、课件、习题、反思, 借助于多媒体手段, 不仅能将课堂上的主要内容清晰表述出来, 也能够充分将声音和影像结合起来, 再现出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 提升学习积极性。
1.2.4 自主学习, 按需学习
微课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它能够借助于便捷易得的多媒体播放设备播放出来, 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 因此使用非常方便。 微课知识点集中精炼, 能够充分利用起碎片化时间, 对于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受众是一种十分高效的学习方式。
1.3 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微课最初雏形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的有机化学教授Le Roy A.Mc Grew提出的 “60 秒有机化学课程”, 其目的是针对于非专业人士的科普性质教程。 1995 年, 英国纳皮尔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的Terence Kee教授指导学生开展针对某一科目核心概念展开一分钟主题演讲。[2]
当今语境下的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 在2008 年, 他创造了时长为1~3 分钟, 内容清晰的短视频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设备根据所需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我国, 微课的概念是出自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 他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 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点或某一环节, 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 形成了具有扩展性、互动性的教学形式。[3]
2微课运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多媒体时代教学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朝向多元化发展的语境下,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教师从讲授者、知识来源转变为启发者。 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启发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2.1 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微课来丰富传统课堂教学。 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和说明, 对教材以及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扩展补充。 借助于微课灵活丰富的表现形式, 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课程目标更清晰, 课堂气氛更活跃。
2.2 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 与其他教学环节共同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全体。 教师录制对课堂内容去粗存精、掐头去尾的微课视频, 同时把讲义、习题与学生共享, 教师可以根据在课堂上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反馈, 对相关材料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协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并对学习成果加以检验。
2.3 课后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搭建起师生之间在课外的联系平台。 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外借助于微课完成知识的学习, 应用掌握到的知识在课堂上与老师深度互动, 以加深学习的效果,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关键内容的把控能力。
2.4 听说练习中的应用
在英语听说练习和听说实践中, 将英语语言文化背景融入于情景对话、英文影片经典片段、英文歌曲、英文辩论当中, 借助微课表现出来, 使学生更加直观体验到英语语境, 为切实提升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起到一定作用。[4]
2.5 公共开放平台的应用
以可汗学院、TED等为代表的开放性网络学习平台为普通人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 将教学微课上传到国内类似模式的平台, 如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类上面, 为普通人展开知识的大门, 有助于提高高校和教师的声誉。 来自各方的声音也有助于教师从更多的角度看待微课的制作设计, 是一个双赢的实践。
3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上文中详述了微课的定义、 特点以及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将这种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能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将微课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呢?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3.1 选题新颖, 制作精良
微课是体量短小, 内容精炼, 反映的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点。 究其本质, 它自身又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因此, 对于老师而言, 要把握好微课选题, 系列课程要把握好进度和相互之间的关联。 选题尽量体现出微课“小而精”的特点来, 注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在内容上, 可以选取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热点话题, 如学生关注的英语电影、歌曲、热点事件等, 采取多样的形式, 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课程内容的资料吸纳进来, 加以加工生成有质量的微课。
3.2 衔接传统, 开启未来
形式上的创新不能抹杀微课的本质, 其本质仍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 趣味性是知识性的延展, 不能哗众取宠、淡化知识性, 应当紧跟英语学科前沿, 围绕主题设计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 同时, 要注重微课的创新性, 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3.3 师生协作, 增强互动
在传统课堂上,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而在微课中, 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求知需求, 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活动, 增强师生间的互动, 将课程内容灵活自如地呈现出来。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平台, 把课堂的外延进一步扩展。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将信息有效的整合起来。
3.4 扩展平台, 推进共赢
微课凭借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平台, 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能够使在课堂外的学生和普通人平等的享受知识。新形式下, 高校英语教学应该以开放共享的理念, 敞开校门, 为众多渴望寻求知识的网友提供学习的素材, 微课就是十分合适的素材。与以往录制的冗长的课堂实录视频不同, 微课更适合网友学习参考。同时, 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微课必将吸引众多观看者, 开放式的评论体系能够帮助任课教师更加精准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 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更精准的修正。
4结语
微课的出现为高校英语教育带来了一阵春风。 在课前、课上、课后以及实践环节中, 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微课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有关理论的不断深化, 微课必将会与教学活动以更加紧密的方式结合起来。 高校英语教师应该以学习者的姿态接受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用创新思维、网络思维扩展英语教学的外延, 制作出更多符合高校英语教学规律、符合大学生知识结构需求、 符合新时代资源共享需要的优秀微课作品来。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播放设备的发展, 以简短视频为主要模式的微课成为了现代教育领域的一大关注热点, 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机遇, 有助于解决高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微课理论的梳理明确了微课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校如何将微课与英语教学联系起来, 进而回答了微课如何继续深入教学活动当中的问题, 以期微课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校,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11) :19-21.
[2] 张一川, 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 2013 (6) :26-33.
[3] 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 2013 (4) 36-42.
[4] 张田曦.微课应用及实践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3) :327.
相关文章:
实现目标的15个时间管理技巧02-17
信息技术的运用案例02-17
对赌协议的运用及案例02-17
侵权责任制度与责任保险论文02-17
PBL教学法的药剂学论文02-1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及反思02-17
药剂学案例教学论文02-17
多学科交叉运用的药剂学论文02-17
环境水质监测分析方法02-17
九年级A作文《乐在其中》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