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受教育者 心理健康 教育 教学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有史以来就比较受教育者重视,无论是古希腊还是我国古代,在教学中,都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受条件所限,没有形成规模。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提倡的“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心理健康而言,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也形成不同的心理,用同一种方式来教育所有的人,带来的效果不尽相同。

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这个特色被忽视,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教师没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这样的教学结果,使得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心理健康欠佳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几年出现的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杀人事件、投毒事件,就充分暴露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在我国大学教学中的欠缺,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要滞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第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上世纪还处于精英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国家人才,读大学是一种特殊荣耀,需要学生的天资加勤奋才能达到,为了达到读大学的目的,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在积极努力,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考试上面,对于那些与考大学无关的课程基本闲置一边,读书考试讲究功利性和实用性。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工作,这种现象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发展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这样的转变,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素质。但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水平,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大学生就业难。同时,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一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再不能依靠自己的发奋学习来改变命运,而一些最早富裕起来的家庭,孩子能获得更多更优秀的教育和机会,这些都给同龄人带来深刻影响,容易使底层出生的人产生自卑,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案件就属于这种情况。

由于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较强。在家中唯我独尊,在学校也受不得半点委屈。这种个性也容易引发心理疾患。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四川师范大学杀人案都是基于这种原因。

从这些方面来看,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德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我国儒家思想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修身”服务,培养良好的道德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教育是将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让学生接受,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快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道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束己”来达到,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克制自己的情绪,从利他角度出发,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不同个体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疏导,目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

道德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从幼儿时期就开始,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多方面努力,将社会对人的要求灌输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理解人需要社会这个概念。道德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涉及到生活、学习、与人交流。教育方式也多种多样,言传、身教、课堂教学,甚至从电视、故事书中来进行。

我国传统教育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但很多人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还是道德教育开展得比较早,从幼童开始,就知道要如何应对社会上的人和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换位思考。进入成年,已经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全面地看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将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才会形成当前这种局面。因此,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因为道德教育是个繁复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所以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家庭方面

目前,我国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注重的是孩子智力教育,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恨不得就要教他文化知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礼仪却不重视,像礼貌待人、做客礼仪、敬老、与他人友好相处、与人分享等。很多人家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不让孩子与外人接触,这些教育方式都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子女,家庭应该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生活,要做到严于利己、宽于待人,更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懂得与人正常交往,在交往中要善于换位思考,不能一味地要求别人顺从自己。

2、学校方面

在学校方面,首先要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综合。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掌握传统的道德理念,又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在教学方面,针对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还要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整体和部分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道德教育要面向群体,而心理教育则要“因材施教”。

在道德教育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加以否定,而是要分析利弊,让学生明白这样的价值观局限性。

因为道德教育需要多方面渗透,所以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也是提高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传统道德,通过各种团体活动来培养团体精神,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也要做到净化社会环境,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自我约束,在竞争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而不是钱权当道。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大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性,不至于害怕踏入社会碰壁而产生心理焦虑,对传统道德产生怀疑。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历代教育家都认为,健康的心理是优良人格的基础。进入到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已经进入到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和生活理念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大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良好的道德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将德育纳入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助于道德培养,又有助于人格培养。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卫平.心理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3(12)

[2] 曲建武.给学生以希望[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试论英语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激发潜能,引导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