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采血

关键词: 化疗 静脉 患者 治疗

颈外静脉采血(精选三篇)

颈外静脉采血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只母山羊, 体重约35 kg, 2.5岁, 试验期间每日6:00和18:00饲喂2次, 先粗后精, 自由饮水。

德国贝朗医疗公司 (B|BRAUN) 生产的蝴蝶型无药口静脉留置针, 产品型号为4248139, 软管尺寸为18 G, 套管外径为1.75 mm, 套管内径为1.3 mm, 流量为45 mL。

其他材料:酒精棉球、碘酒棉球、肝素钠溶液 (2 mg/mL) 、缝合针和线、一次性注射器、弯头剪刀、刀片、止血钳、医用小枕等。

1.2 方法

1.2.1 前期准备

将羊蹄捆缚, 按倒在地, 由助手用双手握住羊下颌, 向上固定住头部。在颈部一侧外缘剪毛约 6 cm×7 cm 范围, 用肥皂水清洗, 再用刀片刮净毛茬, 自来水冲洗, 5%碘酊消毒, 75%酒精脱碘。

1.2.2 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取留置针, 保持针体的刃面朝上, 用左手拇指按压颈静脉, 使之怒张并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翼以40°左右的角度对静脉从近心端穿通, 见回血后随即减小进针角度, 捏住针管座, 继续向静脉内推进, 然后将针管座和针管全部拔出, 将塑料套管部分留置在静脉管内, 注入肝素盐溶液, 捏紧肝素帽[6,7]。

1.2.3 留置针的固定

如用医用胶布或留置针贴固定留置针易引起穿刺部位和固定部位感染, 取留置针时粘连大量被毛, 造成动物疼痛、留置针脱落等, 故试验利用蝴蝶型留置针两翼的圆孔将留置针缝合在皮肤上, 同时将套管座前端也缝合固定在皮肤上。

1.2.4 羊的绑定

首先将试验羊两后腿用麻绳连接在一起, 两腿之间空隙约10 cm, 以防止后腿蹬踏留置针。保证栓系羊的周围无障碍物, 以防擦蹭留置针。栓系羊的绳子不宜过长。

1.2.5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防止感染, 其二是防止导管堵塞。术后肌肉注射青霉素 160万 IU、硫酸链霉素 100万 IU, 每天2次, 连续注射2 d。用适量肝素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在导管出口处涂擦红霉素软膏或 5%碘酊。

1.2.6 采血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血5 mL, 然后注入肝素盐溶液, 拧紧肝素帽。抽血时先仔细消毒术部, 再拧下肝素帽, 用肝素盐溶液反复冲洗套管, 见血后进行抽血, 之后再注入肝素盐溶液, 捏紧肝素帽。

2 结果

2.1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以5 d内为佳, 见表1。

2.2 采血结果

每次可以采血5~6 mL, 安全方便, 每天可采5~10次。有时留置针堵塞, 可以用肝素盐溶液冲开栓塞再采血。

留置针安装第5天仍可以采血, 但5 d后易发生脉管炎。

2.3 对羊的影响

羊的固定、颈部剪毛和消毒、留置针穿刺和固定、后腿绑定等整个留置针安装过程仅需30 min, 无需开刀, 不需要麻醉, 无需术后恢复, 安装留置针后马上可以采血。在采血过程中, 没有出现羊休克或死亡现象, 试验后羊采食和饮水正常。

3 结论

留置针安装简单, 术者无需精湛的外科手术技术即可完成。手术时间短, 对羊的刺激和伤害小, 手术后立刻就可采血。

羊颈静脉留置针采血既可以用于采血频繁和间隔时间短的试验, 也可以用于采血频繁和间隔时间较长 (3~5 d) 的试验, 安全可行, 避免了采血频繁造成的血管损伤和扎针次数增多对羊的刺激, 减少了多次采血出现的渗出性出血, 避免了诱发血管内膜炎及血栓的发生。

摘要:为了研究山羊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安装及采血方法, 试验采用2只母山羊作为试验动物, 在其颈部中段插入留置针, 并进行采血。结果表明:留置针安装简便, 对试验羊伤害小;1d内可频繁采血 (10次/d) ;安装后5d内采血为宜。

关键词:留置针,静脉,安装,采血

参考文献

[1]BARCROFT B Y J, MCANALLY R A, PHILLIPSON A T.Absorp-tion of volatile acids from the alimentary tract of the sheep and other animal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1944, 20:120-129.

[2]孙海洲, 冯宗慈, 羿静, 等.动-静脉血管插管术[J].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9 (4) :33-34.

[3]甘英.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0) :42-43.

[4]刘爱国, 李发志, 李代兵, 等.留置针在宠物治疗上的应用[J].四川畜牧兽医, 2009 (5) :48-49.

[5]舒相华, 肖啸, 高士争, 等.猪活体静脉留置针采血研究[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 21 (9) :61-62.

[6]赵巧辉, 刘孟洲.实验动物采血方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 (4) :51-53.

颈外静脉采血 篇2

在创伤性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庞建英,刘梅,黄敏丽,汤海莲

(顺德和平创伤外科医院门诊部,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 目的 评价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在创伤性危重病人抢救中应用的优越性和可比性。方法

对53例多处创伤性危重病人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我们对53例因多处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的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均一次性成功。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一种操作方便、快速、安全、成功率高的静脉输液方法,如能熟练掌握并应用于创伤性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可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创伤性危重病人;抢救

我院急诊科和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一些因车祸、烧伤、高空坠落、机器绞伤等致全身多处创伤,伤口活动性出血,内脏出血,多发性骨折等原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甚至心跳停止的病人。由于多种原因,病人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成功率不高,而静脉切开、深静脉置管、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术(硅胶管置管)等操作要求技术性较强,并不是每个护士都可以熟练操作;抢救创伤性急危重病人时,需要争分夺秒,以尽快纠正休克,因此,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大量快速输液、输血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置表浅,粗直,在抢救创伤性急危重病人中,我们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命中率高,具有它的优越性,优于其他穿刺法;又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每个护士都可以熟练操作,且能更好的满足给药和快速抢救治疗。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接诊因多处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危重病人中的53例,年龄15至64岁,其中骨盆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内脏创伤等病人5例,全身多处刀砍伤致失血性休克病人18例,左上臂完全离断伤(毁损伤)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5例,双下肢严重毁损伤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4例,车祸致全身多发性骨折、皮肤软组织挫裂伤病人19人,高空坠落致器质性内脏破裂、多发性骨折、颅脑外伤的病人2例,均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操作方法

根据病人年龄和血管的粗细选择留置针的型号,按照静脉输液法准备好液体,排好气备用;使病人呈去枕仰卧位,肩下垫一软枕,使头后仰偏向一侧,充分暴露颈外静脉;选择穿刺点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段,颈外静脉的外侧缘[1];常规用安尔碘消毒颈部穿刺点皮肤后,如病人清醒的,嘱病人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使颈外静脉更加充盈饱满,右手食指、拇指持留置针针柄,去除针套,使针尖向上,旋转松动外套管,左手食指固定和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拇指绷紧近端皮肤,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直插入血管,见回血后(或觉得有穿破血管和落空感;如无回血,可用5毫升注射器分离针头后,连接静脉留置针,回抽是否有回血),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再推进0.5cm,以确保外套管也进到静脉内,左手一边把外套管送入静脉,右手一边向后拔出针芯(边进边退),将外套管全部置入,用1张3M医用胶贴固定好留置针,覆盖无菌纱布,消毒肝素帽,需采血者将一次性无菌真空采血针插入肝素帽另一头连接负压采血试管进行采血,采血完毕,用安尔碘棉签消毒肝素帽,再将输液器上的头皮针(失血性休克病人用12# 以上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打开输液器上的开关,用胶带固定好头皮针和输液软管,小标签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和操作者,然后贴在纱布上。结果

对急诊5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危重病人施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全部一次置管成功,快速补充血容量和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缩短纠正休克的时间,解决危重症病人寻找外周静脉的困难,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为急需手术的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抢救成功51例,2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2%。讨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常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不作为成人穿刺输液的血管,只有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才显示它的优越性。由于创伤性急危重病人,往往在接诊时已经发生失血、失液性休克,所以抢救急危重病人,纠正休克时,需要争分夺秒。病人需要立即伤口止血、包扎、骨折部位夹板或约束带外固定,采血化验,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用药,急诊手术等抢救治疗,因此,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予以扩容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护士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但这时病人外周静脉因失血而收缩、塌陷,四肢湿冷,加上有的病人过度肥胖,有的病人因休克而躁动不安,有的病人肢体有骨折或开放性伤口,需急诊手术,不能在受伤的肢体上输液,以上原因均使外周静脉的选择大幅度降低,这些因素都给护士外周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寻找外周静脉费时,穿刺失败率高;而静脉切开置管术(操作者是医生,护士是助手)、深静脉置管术、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术(硅胶管置管)等操作要求技术性较高,而且操作步骤多,操作费时,创伤性、污染机会大,以上的操作并不是每个护士都能够熟练操作的,不适合护士快速抢救急危重病人。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于颈部外侧皮下,粗直,管径较大,成人的颈外静脉直径约为1.0cm-1.2cm,而且离心脏近,即使病人在休克的情况下,颈外静脉充盈状态仍然较好,且管径大,也能保证穿刺的成功;颈部活动度相比四肢小得多,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颈外静脉穿刺易于成功和固定。我们采用的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用物与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相同,每个护士都可以熟练掌握,穿刺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一人即可完成,更加灵活调配抢救人员,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提高病人抢救的成功率;而且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皮肤的损伤性小、安全;又由于静脉留置针材料柔软,外套管较短,而颈外静脉管腔粗直,不会对所留置的血管造成伤害,又可避免了静脉栓塞的危险。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在抢救创伤性急危重病人中具有它的优越性,优于其他穿刺法,是最适合护士在抢救创伤性危重病人中的一项静脉输液法。

[参考文献] [1] 绳宇.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250-251.第一作者:庞建英,大专学历,主管护师

颈外静脉采血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0年1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组(A组)40例,年龄27~62岁,平均50岁;前臂静脉穿刺组(B组)40例,年龄30~69岁,平均49岁;颈内静脉置管组(C组)40例,年龄29~65岁,平均48岁。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化疗6个疗程。A组采用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头偏向对侧约45°,在锁骨上缘中点按压颈外静脉处,颈外静脉上、下1/2交界处进针,边进边回抽与留置针相连接的注射器,见回血再放低角度进1~2 mm,撤出针芯前再回抽,确保已进入静脉血管[1],连接肝素帽、敷贴固定,每天输液结束均用肝素封管,做好护理。B组穿刺时选择较直、粗、弹性比较好的血管,用7-0头皮针消毒穿刺,进针后固定,按要求滴注化疗药。C组选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套件,患者平卧位,取头低15°~30°屈氏位,肩背部稍抬高,头偏向对侧,使颈伸展,常规消毒、铺巾、麻醉、试穿、置管,回抽血液通畅,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一次,接肝素帽,皮肤固定,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接输液。本组患者留置时间5 d,严格观察颈部、针眼情况,输液结束均封管,3 d更换肝素帽一次,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的情况。严格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的判断标准进行分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A组发生静脉炎1例(2.5%),经外涂药物后好转。B组发生静脉炎12例(30.0%),Ⅰ、Ⅱ级经冰敷、外涂药物后好转,Ⅲ级经过冰敷、外涂药物半个月后局部仍有1~2 cm的硬结,疼痛减轻。C组未发现静脉炎。三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460,P<0.01)。见表1。

2.2 三组液体外渗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1/40),B组为17.5%(7/40),C组为0,三组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804,P<0.01)。见表1。

2.3 穿刺成本比较

见表2。

3 讨论

综合分析颈外静脉穿刺术优于前臂静脉、颈内静脉穿刺术。临床上化疗药的刺激,反复静脉进针均能使血管内膜损伤出现静脉炎。再则,化疗药使局部渗透压升高内皮细胞脱水,化疗药的化学刺激导致局部缺血、坏死而至化学性静脉炎[2]。本研究中进行颈外静脉穿刺,与其他穿刺组相比有如下优点:(1)穿刺容易[3]。颈外静脉较浅,平卧时其充盈大都在锁骨上缘与下颌角之间的下2/3水平。其管腔大、走形直,易于进针,而前臂血管较深,肥胖患者血管更难暴露,只能靠手感,穿刺困难。颈内静脉置管技术性强,不容易成功。(2)颈外静脉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化疗药进入后很快稀释,而且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及右心室,静脉炎可能性小[4,5]。(3)导管不易脱出。颈外静脉留置针为软管,不易穿破血管,且受活动限制少,头部一般不会脱管,患者较舒适。普通输液头皮针为钢针,稍微运动也可能引起穿破血管,导致液体外渗,长时间输液时体位固定易引起疲劳,颈内静脉置管为软体硅胶管,不易穿透血管,且不受活动限制,但留管长度患者心理比较难接受。(4)颈外静脉穿刺术危险性小,操作简单,护士经培训都能熟练掌握,开展颈静脉置管术应用于静脉化疗、静脉高营养,同样能起到深静脉置管的作用,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具备深静脉置管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此项技术[6,7]。深静脉置管操作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

本研究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颈内静脉的应用比较发现,颈外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组静脉炎及外渗发生率均较前臂静脉穿刺组低。但颈内静脉穿刺留置技术要求高,护士须经过专门培训,有专业上岗证才能操作,而且颈内静脉穿刺留置时间长,患者出院后必须每周到医院做静脉穿刺护理。另外,穿刺选择的穿刺管价格较贵,因经济条件限制,患者对深静脉穿刺留置的依从性差,并且有导致气胸、血肿等,而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有上述诸多优点,因此颈外静脉留置针是患者最理想的静脉化疗途径。它可以减少强刺激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伤,医疗成本可普遍接收,为妇科肿瘤化疗提供了安全、无痛苦的途径,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保证化疗过程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摘要: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0%,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外静脉,前臂静脉,颈内静脉,化疗

参考文献

[1]潘爱君.提高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7,6(3):781.

[2]江珉,于丽娜,江咏.化疗患者静脉炎的防护[J].现代护理,2005,11(12):922-923.

[3]陈少明,许秀容.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持续滴注化疗药物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护理,2005,12(11):905-907.

[4]颜菱,李建芳,李新萍,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5):46-47.

[5]陈友燕,叶斌,于光生,等.颈外静脉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60.

[6]王秀兰,牛萍,惠晓.颈外静脉置管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18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血站采血 下一篇:采血技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