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共14篇)
篇1: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解直角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ΔABC中,如∠C=90°,那么
sinA= ; cosA= ;
tanA= ; cotA= .
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
sinA=cosB; cosA=sinB; tanA=cotB;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sin 2A +cos 2A =1; tanA•cotA =1. tanA=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反而减小.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值,要熟练记忆它们.
篇2: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b、c; 其中a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2+bx+c=0 (a≠0)时,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 = 第三年
篇3: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学生结合这张表格, 看书寻找答案, 然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得出结论: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意义都是推翻了旧势力的反动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下面这张表格, 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政权形式、性质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最后老师总结:从表格可以看出,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非常相似,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殊的地方是英国革命成功以后根据自己的国情保留了国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很大的区别,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资本主义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压迫, 因此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和后面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较。他们有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结果通过改革或者是革命扫除了发展中的障碍, 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也有不同点: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建立了新政权, 扫除障碍势力彻底, 发展速度迅速。而后面的事件是在没有推翻封建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发展起来仍很缓慢。与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同时的美国南北战争由于通过战争的形式进行, 奴隶制残余扫除也很彻底。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历史,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对比,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朝换代建立了清王朝,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 皆朕一人亲理, 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 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自断制。”结合材料让学生回答当时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封建专制制度) 结合《权利法案》的内容思考, 1689年的英国国王和中国皇帝权力有什么不同? (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衡, 而中国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 无限膨胀)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那时在世界上落伍了, 这是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动挨打的政治原因)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相比较。比如太平天国运动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 一个是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的结果一个是建立新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一个是要么建立一个农民性质的政权、要么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原因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相比较。辛亥革命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相似, 都是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的结果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 都推翻了旧式的封建政权,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产生了世界影响。但是也有不同点, 中国的辛亥革命爆发较晚, 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控制, 辛亥革命在反封建的同时, 还要反对清政府的主人帝国主义列强。辛亥革命的双重任务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的是都反对西方列强, 不同的是中国有封建势力, 美国国内没有封建势力。辛亥革命和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辛亥革命很快失败, 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比较落后。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领导阶级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其次革命任务不同,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是一重任务, 要么是反封建, 要么是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两重任务, 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西方列强。再次目标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指导思想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
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 不仅以暴力的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而且采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结合三部重要的法律文件思考它们有哪些异同。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英国的《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利。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也有异同, 相同点表现在两部法律文件都提倡自由、平等, 不同点是《人权宣言》还提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篇4:人教版九年级《浮力》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用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器材,自主设计方案完成探究,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真正做到发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
2教材分析
《浮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五节,主要内容是浮力概念的建构以及经历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力现象,并结合学生已有的力学知识结构,综合应用密度、重力、平衡力、合力和受力分析等知识来展开,因此本堂课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又由于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课内容又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3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2)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观察、交流,了解浮力的存在;(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
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用身边物品自制教具与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5重点难点
重点:(1)建构浮力的概念;(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6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综合应用了直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了突破本堂课的难点,设计了两个相关的探究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但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难度较大,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多,实验方法较多,所以在教学中采取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各小组进讨论,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小组成员各自的知识结构的优势,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分组实验的成功完成.
7教学仪器
弹簧测力计、细线、圆柱体、小圆柱体、小石块、水、盐水、酒精、小桶、乒乓球(2个)、烧杯(大小各1个)、矿泉水瓶(大小各2个)、跳棋子、溢水杯、口服液瓶、水槽等.
8教学过程
8.1新课引入
活动一:观察对比实验
师生共同分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乒乓球与放置在水面的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回忆浮力现象,从而引入新课——浮力.
8.2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认识浮力
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提出问题:通过挖掘学生生活记忆——直接引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那么,石块、铁钉这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说出猜想的原因,强调猜想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设计实验:初中物理课堂中浮力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因此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找到间接测量浮力的方法.
交流与评估:(1)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2)点明这是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活动三:讨论浮力的方向
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的概念.
第二部分:阿基米德原理
活动四: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提出问题:有些物体受到的浮力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那么,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猜想与假设:设计一个小船载重的实验来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各种意见.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仪器,自主设计实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解决两大难点:如何测量物体浸在水中的浮力大小F浮? 如何测量此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
收集数据:让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数据.
分析与论证:从数据的分析中得出F浮=G排;点明这是阿基米德原理.
8.3课堂练习(略)
9设计特色
特色1:应用建构主义思想设计课堂架构
特色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本堂课共设计了16个问题,提问学生达35人次,组织学生讨论6次,交流实验方案及实验结论2次,交流学习经验1次,课堂演示实验3个,学生分组实验2个,学生设计及实施的实验方案6个,课后小制作2个,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学生回忆、观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与交流的思维操作,非常巧妙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了的主体地位,这深刻地展示了教与学的主体关系和辨证关系,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的现代物理教学观.
特色3: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标理念
篇5: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生活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朦胧诗”诗人江河。这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的作者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这首诗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等。本文是一篇演说,全文贯穿着民主、自由、和平的精神,是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傅雷家书两则》是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在国外学习的儿子的通信。选文是他12年所写的180多封信中的两封,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致女儿的信》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14岁的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给她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真正的爱情。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孤独之旅》选自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课文通过描写杜小康随像样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描写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提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成熟这一道理。“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灵变化的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历之旅。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心声》的作者黄蓓佳,这是一篇儿童小说,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李京京,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纠正同学的朗读错误被嘲笑;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通过故事表达了孩子对和谐美好家庭的渴望,揭示了在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课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引申出“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有赖于创造思维”,论述创造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是:一、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二、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三、持之以恒的毅力。课文还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证明。然后再论述“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文章是围绕“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谈读书》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他的重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等。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是阐述读书的方法;三是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邓拓的笔名)。这篇杂文是驳论,是在批驳别人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不求甚角解——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这是一篇驳论文,全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在批驳错误论点时,作者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国联”,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接着,作者又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样,就间接地反驳了敌论点。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课文通过对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小说刻画了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杨志。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选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原因。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曹操既十分x,又能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全文共写了七件事:鸡肋事伯、园门阔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告发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和作答教事件。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该书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僚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课文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生动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刻画他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该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庭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清代小说家。课文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刻画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业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x。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该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课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国的原因。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文中刻画了唐雎有胆有识,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秦王的骄横、狂妄、阴险狡诈和前倨后恭性格。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之《望江南》作者是晚唐温庭筠,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梳洗后登楼远眺不见归人,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诗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征夫戍边的情感,流露出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江城子》作者是北宋的苏轼,通过对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武陵春》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通过对不堪之景的描写,揭示“物是人非”的凄凉愁苦,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
《破阵子》作者南宋的辛弃疾,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胸怀。
文言文学习方法
1、多了解文言文词语
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有较大差异的,文言文的字词意义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演变。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要多了解基本的文言词语,比如实词和虚词等。
2、增加对文言文的兴趣
如果想要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历史事迹等。因为古文只是以前时代的人们所使用的书面文字,有些字词的意思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从故事中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是会起到一定的效果的。
3、多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
由于文言文一般都会涉及到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这让我们平时需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很多的文章和诗歌或多或少还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内容,例如季节、时代、地名等等。
4、多去查阅字典
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这样可以增强我们对文言词语基本意思和用法的理解。它里面还配有例句,学习例句的同时,还可以加深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对于古文的翻译也是有帮助的。
5、试着阅读文言文原文
想要正确的理解文言文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试着去阅读和理解文字较浅显的文章或诗歌,然后在阅读完后,试着自己去理解并分析作者的主题思想和主旨大意。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习者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分析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背诵字词和古诗词
要在这个时刻重新的进行强化的背诵。因为我们知道人脑不是电脑,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些字词成语。还有特殊的`语法,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掌握过的知识,但并不一定掌握得那么牢。
尤其是对古诗词,这一类是属于中考必考的题目。而且考试范围也较为狭窄,只要我们认真地将考试范围内的所有的古诗词全部背记下来,这个题是应该可以得满分的。记住,在中考中,如果可以得满分的题目一定要确保得满分。因为中考中拼的不是说谁得的分更高,而是拼的是谁扣的分更少。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所占篇幅之大,所占分值之大,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很困扰的事情。也就是说,谁能够在阅读理解上得高分,那么谁的语文成绩就一定是很高的分数。
显然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一个知识。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有大的提升。那么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要提升阅读理解,我想主要是从答题方法上去入手。
那么具体的答题方法可以分阅读的类型,然后去掌握的答题规律。还有就是要研究我们的模拟题的每一个题型的采分点到底在哪里?其实要重点区分一下为什么我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采分点在哪里?我为什么没有达到这个采分点上,如果能够经过观察,然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这样我们就有很大的进步。
作文
作文所占的分值比较大,那么作文出的题目相对来说较为灵活。但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一段学习之后会发现中考的作文题目和我们平常的作文题目相重复的概率可能会比较大一些。或者是说中考中给了我们一个话题作文,我们从中提炼了观点,可能和我们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观点是相一致的。所以我们就可以大胆的想,如果在考试中,我们用自己以前写过的一篇非常好的文章,然后在中考中应用一定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篇6: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才会沸腾;
(2)蒸发是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4.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6.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熔化、汽化、升华;
篇7: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1、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①伏尔泰主张:对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②卢梭(法)否定封建王权,主张统治者要符合民意。③孟德斯鸠(法)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启蒙思想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3、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万有引力;在数学上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立;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4、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影响: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轰动了欧洲和整个世界,动摇了神学统治的根基。
5、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出生于德国。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6、“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
第二十三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1、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些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美术名家:梵高,荷兰人,代表作是《向日葵》,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3、音乐家:贝多芬,德国人。《英雄交响曲》又名《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篇8: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笔者通过研究相关英语教学知识,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提出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经验为基础;其次,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再次,层层递进,创设不同形式的任务和活动。
本文以一堂英语阅读教学研讨课为例,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
一、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材分析
阅读材料选自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13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Section B部分的Rethink,Reuse和Recycle。文章主要介绍了三位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凭借灵感和创造性思维把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垃圾变成实用品或工艺品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环保话题比较熟悉。本学期的劳技课中,学生参加了“变废为宝”的创意比赛,对废物回收利用有了独特理解。
能力和情感:通过前面几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文中的被动语态、某些相关词汇和表达基本理解,对文本内容和思想基本了解。根据学生的活动和学习经验,学生对文中提到的“变废为宝”的奇思妙想和创作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对通过灵感和才智来节能环保,拯救地球有认同感。
(三)教学目标分析
有效的阅读教学设计应以三维目标为指导,即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体会文章所呈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是这次阅读课的具体阅读目标:
1.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正确使用下列常用的词汇和表达:recycle,wooden,metal,bottle,throw...away,put sth.to good use,pull...down,upside down,bring back,能正确认读以下词汇:inspiration,iron,creativity。
2. 学生能借助文中的插图和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能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快速找出每段的段落大意;能用寻读的方法,找到文中的细节描述;能借助上下文和构词特征,猜测部分词汇的意思。
3. 通过阅读学习,学生能从中得到环保再生的灵感和启发。
(四)教学设计思路
以有效教学设计的要点为指导,在阅读的3个阶段(读前、读中、读后)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理解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形成对环保再生的积极态度。
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预测、略读、寻读等阅读策略,完成文本结构的分析、段意的匹配、表格的填写、思维导图的填写、问题的回答、标题的深层剖析和小组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深入理解文章。
二、教学过程
(一)读前活动
Activity 1:warming-up
上课前,教师准备一些实物:破牛仔裤、饮料瓶等。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are they?How do you deal with these things?But after you see something you may change your mind.”然后,教师拿出另外两样实物,分别是用破牛仔裤做的包和饮料瓶做的花瓶,然后向学生提问:“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评析】课前几分钟的预热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最佳状态。通过两类实物的对比,为学生进入话题埋下伏笔,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同时,实物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创造了真实的语境。在真实的情景中处理部分词汇和表达,如rubbish,iron,bottle,throw away,put...in good use,bring back to life等。
Activity 2:predicting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读标题和看图片(见图1、图2、图3)来预测阅读内容。教师提问:
1. What does the title“Rethink,Reuse,Recycle”mean in literally?
2. What do you think might be talked about in the article after reading the three pictures?
【评析】通过上一个活动的铺垫,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进一步预测文章,这一任务的设计符合活动的递进性。预测和推断文本也是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培养的目标之一,学生根据构词法通过re前缀猜测词意。
(二)读中活动
Activity 3:Choosing after Skimming
学生通过预测和略读(Skimming)的方法,检验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与预测相符。教师给出两个小任务。
1. Please choose the way in which the passage is organized.
A.(1)—(2)(3)(4)B.(1)(2)—(3)(4)
2. Please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评析】教师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处理文本,有利于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组织结构,训练学生用略读(Skimming)策略了解文章结构布局和topic sentence。文章的“总—分”结构相对明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第一个任务。学生了解文章的“总—分”结构后,能快速地从总起段找到中心句:Nothing is a waste if you have a creative mind.
Activity 4:Matching
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的技巧,对文章的主体部分进行快速阅读,并对以下信息进行匹配。
【评析】此任务的设计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文章通过三个杰出人物的例子进一步围绕主题句展开探讨。在配对的活动中,学生的寻读和略读技巧得到了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主体部分是如何围绕中心段展开叙述的。
Activity 5:Fill in the table after careful reading
细读第一个例子,完成表1,并提醒学生关注Amy Hayes的环保再生创作,同时品读文章的细节描述。
【评析】学生通过表1了解作者是如何对环保作品做具体描述和介绍的,并体会创作者的灵感。这一活动训练了学生寻读的技能,有助于把握和整理细节。同时,从前一个任务的整体感知到此任务的具体分析,符合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任务设计的层层递进性。
Activity 6:Finish the mind-map after careful reading
教师要求学生细读第3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同时,关注动词不定时to do这一语言结构。
【评析】此项活动是对文章局部信息的理解。在阅读中,学生关注频繁出现的语言结构to do这一不定式,使学生在语用中感知语言,真正做到在用中学。
Activity 7:Answer the questions after careful reading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最后一个例子,并完成以下四个问题:
1.Wang Tao is known for_________________.
2.He_______makes larger pieces that look like animals and humans______small pieces that can be put at home.
3. Why does he hope to set up a“metal art”theme park?
4. What can art bring according to the last sen-tence?
【评析】此次任务虽然还是聚焦细节的阅读,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寻读的任务,在任务的形式上采用问答的方式,比起前两个任务的难度有所增加。学生在理解细节后,需要概括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在问题2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关注文中的连词。
(三)读后活动
Activity 8:Rethinking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教师要求学生在通篇理解文章后,再次对文章标题进行挖掘和剖析。教师说:“Let’s return to the title and rethink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your understanding after reading the whole passage?”引导学生对阅读做更深层次的解读,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字面意思,鼓励学生欣赏文本的文艺性和所要传达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达到提升文本内涵,升华学生情感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最后总结(见图4)。Rethink:think again in one’s mind.Reuse:use again in one’s action.Recycle:cycle something again to get a positive result.即先有想法,然后付诸实践,最后达到良性循环,从而拯救环境,保护地球。
【评析】学生通过深度解读文本,不仅获得了文字表面信息,而且有利于关注文本的人文性。同时,此任务与预测标题的任务达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Activity 9:discussion
这个任务链中包括三个小任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可以被回收、如何将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模仿阅读文本写出有关垃圾再利用的创意。
【评析】该任务为开放性讨论,小组成员可以集思广益,交流和谈论各自的创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内化语言学习知识。
三、有效阅读教学设计要点
有效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克拉申i+1公式)”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i),设计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1),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刘玉屏、孙晓明2010)。案例中的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和经验,设置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任务。比如,任务Activity 2的设计既对学生有挑战性,又不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效英语阅读课堂设计,要挖掘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制订综合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方法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2012)。案例中的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且各有侧重。如Activity 4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寻读的阅读技能,又强调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学习;Activity 8的设计凸显了文本所要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有效英语阅读课,应设计层层递进的任务链,在循序渐进的语言运用中自觉获得语言能力(龚亚夫、罗少茜2003)。在案例中,阅读的9个任务贯穿于3个环节的真实语境中,难度从低到高,层层递进。
参考文献
龚亚夫,罗少茜.2003.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 dì )固 汲.( . jí )取 孜孜. ( zī )不倦 压榨.( . zhà ) 锲.(. qiè)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
(1) (3)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5) (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3)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 (4)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2.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 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 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四、重点阅读
阅读语段“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__________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一段中的“此类工作”指的是创造性工作。
2.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光辉灿烂的明星是因为( D )
A.他们能轻而易举获得非凡的灵感。 B.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人。 C.他们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D.他们关注、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且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3.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一个,填在最后一段空白处( B ) A.所以 B.如果 C.否则 D.但是 4.要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①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篇10: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篇11: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复习
教案
洪湖市龙口镇中心学校
成新茂
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
1、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明确质量守恒的原因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有关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2.掌握有关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幻灯片展示)
(二)化学方程式(幻灯片展示)
二、知识运用(幻灯片展示)
典型例题(板书分析思路及过程)
例
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
(1)求该化合物质量_________(2)试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____________(3)该物质化学式可能为()
A CH
4B CH3OH
C C2H5OH
D C2H8N2(4)若该物质为混合物则可能是()
A H2和CO B H2、CO和CH
4C CO和CH4
D H2和CH4 例
4、电解90克水,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1)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除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外,请再用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例
5、加热27.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待完全反应,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17.9克,求:
(1)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
篇12: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1. 自主梳理本单元课文内容, 背诵《欢庆》全文及《北京》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在游戏中积累重点词句, 运用生活经验, 趣味练习动宾词组搭配。
3. 运用积累的词语写1~2句通顺、连贯的话, 尝试表达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聚焦北京
1. 讨论:你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哪里?能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吗?
2. (在中国地图上找首都) 北京对于中国来说, 就像心脏对于人来说那么重要。不仅如此, 它还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呢!今天, 让我们在单元导语的指引下, 再次去这座美丽的城市游览、参观, 好吗?
二、回顾课文, 自主积累
1. 导语回顾。
(1) 我们的祖国妈妈叫什么?她还有其他名称吗?
(2)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回顾《识字三》, 关注“耸”“朝”“兴”“与”的读音)
2. 课题抢答:看课文图片回顾课题。
3. 句子竞赛:跟着图片,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比比谁的记性好。 (随机展示课前自主复习单中抄写频率高的句子)
4. 自主练习。
(1) 自主选择星级, 课堂练习。
田野献上 ( ) 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 ( ) , 蓝天飞着 ( ) 的鸽子, 大海奏起 ( ) 的乐曲。
请你用下面的四字词语完成填空。 (填序号)
1绿树成阴2鲜花盛开3风景优美4来来往往5高楼大厦6名胜古迹
北京真是个 ( ) 的城市, 这里 ( ) 、 ( ) , 立交桥上车辆 ( ) 、川流不息, 还新建了许多 ( ) 。 ( ) 更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 练习单反馈: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清楚?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
5.易错词复习:北京人的普通话可标准了, 他们想考考我们这些小游客, 谁愿意挑战一下?
你发现带点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搭配游戏, 初识动宾
1. 看图回顾《看雪》片段:看, 北京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干什么?
2. 再次练习课后习题。
3. 讨论: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 玩搭配游戏 (师生) 。
(1) 师生示范: ( ) 桌子。
师:我是名词——桌子,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抬”, 抬桌子。 (搬、擦、移、整理、推、拉、拍……)
(2) 指导下的生生示范: ( ) 衣服。
生:我是名词——衣服, 谁来找个动词和我做朋友?
生“:做”, 做衣服。 (洗、裁、买、卖、收、晒、晾、烫、折、叠、脱、搓、拿……)
5. 练搭配 (生生) 。
(1) 选择提供的名词——“水、书、电话”, 同桌合作玩一玩。
(2) 小组合作玩一玩:为名词找伙伴。
6. 反馈:如果经常把复习变成游戏, 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语言运用, 主动评价
1. 回应《北京》主题:游完北京, 你有什么特别想介绍给别人的或有什么感想吗?
2. 选择星级, 尝试运用。
例句:北京的立交桥真漂亮啊!我多么想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______ 啊!我多么想 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真 _______ 啊!我 ____________。
请选用括号里的词, 用1~2句话夸夸北京。 (美丽、城市、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洁白、到处、宽阔、又宽又长、来来往往)
温馨提醒: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分享:谁写得好又读得好?
4. 转换角色, 尝试讲解。
(1) 明确任务:试着运用两个星级的题目, 像讲解员一样介绍自己了解的北京。
(2) 同桌扮演角色, 尝试练习。
(3) 展示并反馈:你更喜欢谁的介绍, 为什么?
5. 互评课堂表现。
(1) 你想夸夸身边的小游客吗?你想怎么夸?
提供句子范例:
________ 真 ________ !
________ 多好啊!
________ 非常 ________。
(2) 指导:如果你是被夸到的小游客, 该怎么做?
(3) 互相夸一夸。
6. 建议作业:利用作业单向家人或朋友介绍北京, 请他们打上星级或写写评语。
【教学反思】
按单元复习是复习中的常见形式。对于低段学生而言, 复习课的有趣和有效都很重要。本课例试图体现两者结合的一些做法。
1. 介入游戏“。学中玩, 玩中学”是低段学生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 枯燥的复习课只会导致低效而无趣。课始, 教师在创设“游玩北京”的情境之下, 适当展开“课题抢答”“句子竞赛”“普通话考试”“动词 + 名词, 一起玩搭配”“同伴互夸”等游戏活动, 使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开展语文学习。
2. 重整教材。复习课比之新授课, 更注重提高与运用。本课以《北京》为核心, 辐射欢度国庆、申奥成功、北京的冬天等内容;以语言积累和运用为核心, 将课后练习与“读读说说”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聚焦, 突出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难点。
3. 基于起点。课前自主复习单及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运用, 在保证书面练习时间之外, 也为教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了确凿的依据。学有余力的学生, 能更多地参与课堂上的同伴互助, 也能在“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学有困难的学生, 则能在星级作业的选择中, 扎实基础、有所提升。
附:课前自主复习单
一、我爱读 (背) 《:欢庆》全文。 ( ) 《北京》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我很熟练 ( ) 比较熟练 ( ) 不够熟练 ( )
二、我会读。 (略)
我读给 ( ) 听了, 他 (她) 把我读得不够熟练的词圈了出来。我又读了 ( ) 遍。
三、我会写。
这个单元中, 我最容易写错的字是 ( ) 。
四、我会选 (抄抄我最喜欢的2~3个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3: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阅读
1、沁园春雪
2、雨说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阅读
5、敬业与乐业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傅雷家书两则
8、致女儿的信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三单元 阅读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第 1 页 第四单元 阅读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好读书读好书 第五单元 阅读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第六单元 阅读
21、陈涉世家
22、唐雎不辱使命
23、隆中对
24、出师表
25、词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第 2 页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附录
篇14: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复习资料
案
www.5y
kj.co
m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记住本单元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和优美句段。
2.复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学习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3.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重点讲解】
本单元选取一些表现思想风采的。与其他直接贴近学生生活的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视野更加宽广,将把我们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这里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有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有著名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儿子傅聪的艺术交流,还有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这些课文或洋溢着充沛的激情,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将使我们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与思考。学习本单元,我们既要拓展自己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以免对时代与国情感到陌生,感到思想的过度抽象。同时,对于中的某些观点,还可以进行逆向思维、大胆质疑,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尤其是敢于向权威和经典问难的勇气。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傅雷家书两则》这两封家书,分别写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致女儿的信》写了当作者14岁的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作者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给她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体验过爱情的个体,对爱情的界定。故事的构思颇具匠心:一是前有暗示,后有点睛;二是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难点点拨】
本单元的文体为演讲和书信,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演讲的口语性较强,要注意讲话时的现场感、交流感,有时还要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染力;书信的书面语色彩较浓,可以更多一些细腻的抒情和描写。课文大多文采飞扬,应在语境中注意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词句。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把哲理和激情真正融入自己的血液里,切忌把句子孤立地抽取出来解释。
学习《敬业与乐业》,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可以结合练习四,进行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二提出的两种论证方法,进行小论文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学习《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要把学习重点放在语言欣赏方面,通过朗读和背诵,努力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学习《傅雷家书两则》,首先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比较清晰明了。我们应充分去感受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一、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
(1)蛀(zhù)虫旁骛(wù)佝偻(gōulóu)蜩(tiáo)翼亵渎(xièdú)骈(pián)进禅(shàn)让掠(lüè)夺哽咽(gěngyè)德行(xíng)妥当(dàng)解剖(pōu)征引强聒(guō)不舍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行相顾直截(jié)了当
(2)陨(yǔn)落诅咒(zǔzhòu)嘘(xū)叫灵柩(jiù)诉讼(sòng)诬蔑(miè)深邃(suì)睿(ruì)智怜悯(mǐn)猖(chāng)狂凌驾倡(chàng)导佯(yáng)攻恪(kè)尽职守弥(mí)留之际媚上欺下兼而有之孤军奋战黎民百姓恼羞成怒
(3)侵蚀(shí)谀(yú)词扶掖(yè)枘凿(ruìzáo)灰烬(jìn)凭吊木讷(nè)创(chuāng)痛舐(shì)犊之情涕泗(sì)横流大惊小怪廓(kuò)然无累重蹈覆辙自知之明气吞斗牛锲(qiè)而不舍生机蓬勃
(4)忐忑(tǎntè)繁衍(yǎn)伫(zhù)立一宿(xiǔ)刹(chà)那忸怩(niǔnǐ)人影幢幢(chuáng)一抔(póu)黄土怒不可遏(è)化为乌有无与伦(lún)比勃然大怒
二、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5【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6【言行相顾】言语和行为互相注意。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引自《论语•阳货》,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www.8【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引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9【虽】即使,纵然。
0【征引】引用。
1【行】德行。
2【说法】说教,讲道理。
3【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4【一点不旁骛】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
5【《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故事见《庄子•达生》,意在说明用心专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佝偻”,鸡胸驼背。“丈人”,对老人的尊称。“承蜩”,捕蝉。
6【亵渎】轻慢,不敬。
7【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引自《庄子•达生》,大意是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8【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引自《礼记•中庸》,大意是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9【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20【骈进】一同前进。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自《论语•雍也》,大意是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2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引自《论语•述而》,大意是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云尔,相当于“……罢了”。
23【受用】受益。
2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25【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26【媚上欺下】有意讨好上司,欺侮下层人民。
27【兼而有之】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28【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独自奋力作战。
29【不屈不挠】不屈服,不弯曲。形容意志坚定。
30【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31【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32【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33【睿智】英明有远见。
34【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
35【肃然起敬】表现出恭敬的神态,流露出钦佩的感情。
36【经久不息】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
37【浩瀚无际】形容广大,没有边际。
38【陨落】(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是指像巨星一样的伟人伏尔泰与世长辞。
39【弥留】病重快要死了。
40【凌驾】高出(别人)。
41【舐犊之情】比喻父母长辈对子女的慈爱之情。舐犊,老牛舔着自己的牛犊。
42【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43【廓然无累】空旷广阔,没有一点累赘。
44【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5【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46【感触万端】因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很多种思想情绪。
47【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48【涕泗横流】眼泪和鼻涕流了满面,比喻悲伤和感动的程度很深。涕,眼泪。泗,鼻涕。
49【发扬广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50【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的透彻的能力。
51【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52【赤子之心】比喻纯洁的心。
53【气吞斗牛】气势大得可以吞没天空。形容气势很盛。斗牛,北斗星和牵牛星,泛指天空。
54【日以继夜】白天接着晚上,形容日夜不停。
55【扶掖】扶持,提携。
56【枘凿】“方枘圆凿”的略语。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枘,榫头。凿,榫眼。
57【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58【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59【谀词】阿谀奉承的话。
60【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61【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遏,阻止,抑制。
62【化为乌有】变得什么也没有了。乌有,不存在,没有。
63【涉世未深】经历世事还不深入。
64【传宗接代】子孙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
65【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66【勃然大怒】因生气而变了脸色。形容非常愤怒。
67【一抔黄土】一捧黄土。本指坟墓,后比喻极小的一堆土。抔,用手捧东西。
68【忐忑】心神不定。
69【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70【宿愿】一向怀着的愿望。
71【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三、文学常识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一篇演讲辞。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本文主旨是: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在人类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道理,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对世人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中肯劝告。
2.《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是一篇演说辞。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曾被封为“法兰西世卿”,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和其它许多戏剧作品。本文主旨是:通过对先贤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及其世纪性的贡献的高度评价,对其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表达了对伟人的崇高礼赞,同时,对现实的关注也促使作者发出了对正义与良知的呼唤。
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是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也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领袖。
4.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哲学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史诗《亨利亚德》,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
5.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新爱洛伊丝》、《忏悔录》。
6.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组织编纂《百科全书》。
7.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他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主张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与信仰自由,要求宗教改革。
8.《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是两封书信。作者傅雷,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旨是: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9.《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是一封书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里。主旨是:通过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界定与看法,即: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四、背诵默写下列五首古诗词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买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北宋•苏轼•浣溪沙】
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元代•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5.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明代•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www.5y
kj.co
相关文章:
世界环境日征文800字01-11
国家宪法日征文800字01-11
三爱三节作文300字01-11
三爱.征文doc01-11
古代计时常识01-11
10个提臀小运动 练就极致蜜桃臀01-11
九年级总复习计划01-11
九年级化学复习01-11
九年级一轮复习计划01-11
九年级上历史复习资料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