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DHCP故障有效提升网络运行效率(共2篇)
篇1:解读DHCP故障有效提升网络运行效率
在规模较大的局域网中,工作站的IP地址通常都是从DHCP服务器中动态获取得到的,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IP地址资源;不过在与DHCP服务器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与DHCP服务有关的网络故障,这些故障极大地影响了局域网网络的运行效率,有鉴于此,本文下面就对几则常见的与DHCP服务有关的网络故障进行解读,并为各种故障提供相应的应对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各位更好地管理好局域网!
1、消除授权失败故障
有一网络中的服务器不小心死机了,可是重新启动服务器系统之后,却发现其中的DHCP服务器无法向其他工作站自动分配IP地址了,检查一下DHCP服务器的具体参数配置时,却发现系统提示没有授权,不过在域控制服务器中我们却发现系统已经提示授权。面对这种DHCP服务器授权失败的故障,我们该如何进行应对,才能让DHCP服务器重新具有自动分配IP地址的能力呢?
其实域控制服务器中之所以显示已经授权,这是由于域控制服务器自动“记忆”惹的祸,要想让DHCP服务器重新具有分配IP地址的功能,只需要在域控制服务器中将原先的DHCP服务器授权取消掉,然后再次对DHCP服务器进行授权,这样就能使DHCP服务器生效了。
2、消除无法获得IP故障
局域网中有一台工作站由于意外原因重新安装了
操作系统,不过系统安装完毕并设置好局域网参数后,工作站竟然不能上网。当为工作站设置好固定IP地址以及其他网络参数时,发现工作站立即能够联入局域网了;很显然当工作站被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时,局域网中的DHCP服务器却无法为工作站分配IP地址。
为了检验是否是DHCP服务器有问题,笔者到局域网中的其他工作站中,执行了“ipconfig/renew”字符串命令,发现DHCP服务器能为该工作站分配IP地址,这一现象表明DHCP服务器自身没有问题;那为什么重装系统的工作站无法从DHCP服务器中获得IP地址呢,难道是DHCP服务器中的可用IP地址已经用完了吗?为此笔者来到DHCP服务器旁,并对服务器中的参数进行了查看,结果发现该服务器的作用域范围为192.168.1.10~192.168.1.42,共30个IP地址;而且在DHCP服务器的租约缓存设置项处,笔者看到所有的IP地址都已经使用完了,
不过令笔者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整个局域网中的工作站只有22台,那么其他8个可用的IP地址究竟被分配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后来在DHCP服务器的租约缓存设置项处,笔者发现其他的8个IP地址都分配给了以前拿到单位上使用的
笔记本电脑了。虽然这些笔记本电脑只是临时上网,但它们一旦获得IP地址后就会一直占用它们直到解除“租约”为止,那么这些暂时没有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为什么会一直占用分配给它们的IP地址呢?原来DHCP服务器的“租约”设置存在问题,笔者发现服务器给客户的租用时间被设置为了“365”天。很明显,这样的“租约”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如此一来那些笔记本电脑即使没有接入到网络中,它们也会“强行”占用着那些IP地址。要想将其他8个IP地址从笔记本电脑中释放出来,我们只有进入到如图1所示的设置界面,将DHCP服务器的“租约”期限设置得稍微短一些,例如一个星期左右,此外还需要将DHCP服务器中的租约缓存内容删除掉,这样被笔记本“强行”占用的其他8个IP地址才能被释放出来。一旦释放成功的话,那么重装过系统的工作站一接到局域网网络中,就能够从DHCP服务器中自动获得IP地址了。
图1 域属性
3、消除DHCP不可用故障
局域网中有一台安装有WindowsServer的计算机,不仅充当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以便备份各种重要的文件信息,还用作DHCP服务器为工作站分配IP地址。平时工作站用户经常使用FTP工具,把一些容量较大的多媒体文件传输到服务器中保存。有一次,同事在一台工作站中向服务器传输数据时,发现该工作站无法从DHCP服务器中获得可用IP地址,并且计算机屏幕上弹出DHCP服务器不可用的提示,这样工作站就不能上网,而且将工作站系统重新启动之后,这种提示仍然还会出现。
篇2:解读DHCP故障有效提升网络运行效率
关键词:Linux 网络计算机 JAVA语言 优化设计 运行效率
网络计算机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共同发展进步的结果,随着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广泛运用,无论是技术水平和计算机系统结构都在不断演变,积累着革命性的能量从而在未来实现质变与突破。当前,网络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已经普遍无论,无论是从行业发展、服务角度而言,还是从应用性实践研究角度而言,网络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革命性便利与突破都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关键性服务地位,所以,加强网络计算机应用性研究势在必行。
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原本主要是以网络、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三層架构为主,但是随着应用语言JAVA的出现,三层架构模式被优化、改善,无论是应用性能还是合理性能都得到提升,所以基于JAVA语言的计算结构设计和应用成为了网络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主流。对于网络计算机系统而言,它的构成主要以NCOS和NCServer为主,前者主要在网络计算机上运行,后者则集中在服务器上运行,这两个部分无论哪个,JAVA语言都占有关键地位,所以,基于网络计算机的JAVA虚拟机运行效率的技术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运行性能和效益,对服务性能的改善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对于应用性能方面的探索而言十分重要[1]。
一、基于Linux的Java虚拟运行优化设计
Linux是当前主流操作系统,也是进行JAVA虚拟运行优化设计的主要平台。优化设计要在明确优化对象的基础之上,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保证优化条件,然后根据具体实践情况合理应用多种优化技术为其服务,最终设计出性能合理的优化方案,并在此技术上解决各类问题或者技术改良实现优化运行设计与实践。
首先是明确优化对象。优化对象可以选择Kaffe,它作为一个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包而言,是一个较为优越且应用广泛的语言环境,作为优化对象来说很有价值,关于其优化的操作设计,要在深入分析语言运行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操作。Kaffe的开发本身就是以类Unix系统为参考基础,这一特性决定了它能够能够在JAVA环境下进行一定程度的移植,对比其他结构来说优化设计难度要低了不少;Kaffe在语言环境规范上完全均从JAVA架构且十分完整,在运行方面能够顺利接入各种网络设备或者嵌入式系统等,应用性能和范围十分优越;解释器switch-case模式的性能决定了此优化设计在应用适用性方面效果卓越;以模块为基础的实现方式决定了其收缩性与高效性有一定程度的保障[2]。
其次是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为满足一般用户有效应用需求,终端多采取地段硬件配置,这样在成本控制方面就有了一定优势,目前一般情况下硬件配置方案为低主频CPU、小容量FlashROM以及CF卡、内存等;在这些硬件条件基础上,对终端机存储器和CPU应用条件以及JVVA执行效果进行充分考虑,然后以此为考量进行Java虚拟运行优化设计。
优化技术方面目前主要以两大主流为主,分别是解释执行技术和编译执行技术的优化。解释执行技术的优化主要通过应用解释器实现,目前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线索式、直接线索式以及内嵌线索式。编译执行技术优化主要包含三项内容,分别是即时编译、自适应优化和提前编译,这三项内容(技术)在各自的JAVA环境下运行前(时)对字节码进行编译操作使其成为本地机器码,通过缩短执行时间来实现运行环境的优化,在优化技术方面,只要通过消除、内嵌公共子表达式完成优化过程。
优化方案设计:对比分析解释技术和编译技术的运行优化效果来看,在满足相对条件、且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优化效果方面,解释器的应用是最理想成本下的选择,其中直接线索式解释器的应用是最佳方案。以此为指导进行JAVA虚拟机运行优化的设计,需要通过压缩数组以节约空间,那么可以通过合并操作数、地址跳转的方式来实现。比如32位CPU中,原本标号地址占用容量为4B,操作码长度0B-10B,在进行合并、空间节约和地址转化之后,容量占用缩减为2B,无疑能够显著提升Java虚拟机运行效率。
总之,基于Linux网络计算机的Java虚拟机运行效率的提升要根据优化目标和需求进行合理优化设计,在明确优化对象、达到优化条件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以保证达到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允,罗蕾,雷昊峰,熊光泽.嵌入式Java虚拟机的性能优化技术[J].计算机工程.2011;18
[2]黄广君,普杰信,吴庆涛.嵌入式Java虚拟机实现中的代码优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相关文章:
绩效效率02-08
财务效率02-08
审计效率02-08
经济运行效率02-08
淮南矿业集团网络运行安全与效率分析02-08
离心泵高效率运行的方法与措施探讨02-08
提高抽油机井系统运行效率分析02-08
机组效率及经济运行02-08
强化单机核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02-08
最高运行效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