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杂交

关键词:

三系杂交(精选五篇)

三系杂交 篇1

1 母本直播繁殖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1.1 适宜品种

选用苗期耐寒、后期抗倒的品种, 如金23A、V20A、珍汕97A、优ⅠA等。

1.2 适宜基地

母本直播繁殖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应选用隔离条件好、土壤肥力中上、排灌方便、无冷浸田等田块作为繁殖基地。

1.3 适宜播期

由于母本播后的生长发育均于大田中进行, 为防止母本播后低温阴雨导致的烂芽、烂秧现象发生, 在湘北, 春繁母本播种时段一般安排在4月下旬 (气温稳定通过12℃) , 选晴好天气播种为宜。

2 母本直播的特点和优势

2.1 根系发达

直播在生育初期垂直生长的根系较多, 由于避免了移栽工序引起的人为植伤, 随着生育期的延长, 横向生长的根数迅速增加, 至抽穗期前后, 整个耕作层形成了庞大、高活力的根系群。

2.2 容易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母本直播在生长前期单株营养面积大, 土壤可供养分与地上部分阳光充足, 而且无移栽植伤现象, 因此分蘖发生早、快, 低位分蘖成穗率高, 容易形成穗大粒多、主蘖整齐、苗穗合理的高产群体结构。父本小苗移栽, 一般为一叶一心时移植, 此时秧苗还处于自养阶段, 移栽后易活棵, 利于早发, 能增加父本的穗粒数, 花粉量充足, 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

2.3 有利于除杂保纯

移栽方式提倡插多本 (一般每蔸3或4粒谷) , 杂株与母本同插在一蔸中, 由于杂株生产来源的复杂性和表现形态的多样性, 存在除杂难的弊端。特别是对纯度稍低的母本, 由于主穗与分蘖穗抽穗不整齐, 有的农户在田间除杂时往往只拔除杂株主穗, 忽略了杂株分蘖穗, 残留杂株在田间自然串粉, 种子纯度难以保证。相比之下, 直播每粒种子单独发育成蔸, 发现杂株全蔸拔掉, 既方便又彻底, 对提高种子纯度有利。

2.4 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提高

据统计, 我场近年来累计示范推广繁殖面积6750亩, 平均每亩增产30 kg左右, 加上每亩节省种子1~2 kg, 减少劳动工日3~5个, 累计增加的直接经济效益在336~442元之间。由于单产增加, 减少了繁殖面积, 可用于播种其它农作物, 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可观。

3 繁殖技术要点

3.1 前期培管

主要是搞好父本移栽前的田间管理。

3.1.1 精细整地分厢, 施足基肥。

春繁直播田要求做到田平、土碎、疏松、草净, 播种前亩施腐熟饼肥40 kg、磷肥40 kg、钾肥20 kg、尿素10 kg作基肥。田整平后, 按母本120 cm、父本行沟50 cm拉绳开厢, 做到厢平沟直。

3.1.2 集中催芽, 精细播种, 早管促早发。

采取常规催芽法集中催芽, 当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 按亩播3 kg (发芽率90%以上) 的用种量分厢定量播种。播种时做到稀、匀, 播后塌谷, 保持湿润至出苗。两叶一心时亩施5 kg断奶肥, 同时亩喷多效唑90 g, 科学管水,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3.1.3 适时播插父本。

根据母本播种后的长势情况, 按时差5~6 d旱播父本育小苗, 当父本达一叶一心时即可移栽至大田, 株行距为13.3 cm×26.7 cm, 每蔸3或4苗。父母本间距为13.3 cm, 父本两叶前移栽结束, 移栽时田间应保持湿润。

3.2 中后期培管

主要是搞好父本移栽后的田间管理。

3.2.1 严防杂草危害。

由于田间杂草与直播稻同步生长, 种类多、密度高、生长旺盛, 危害重, 因此直播繁殖的成败与杂草防治密切相关。直播防除杂草必须采取化学防除为主, 生态防除相结合的整体对策。 (1) 采用适宜的耕作栽培措施, 尽可能压低前作的杂草基数; (2) 进水泡田后使用拖拉机旋耕灭茬, 打捞杂草浮渣, 以减轻杂草的危害; (3) 适当增加播种量, 促水稻早生快发、早封行, 既能以苗压草, 又有利于繁殖高产; (4) 结合匀苗间苗人工拔除杂草; (5) 父本移栽活棵后用水稻直播田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防治。

3.2.2 肥水管理。

(1) 肥料使用:直播田的用肥总量与移栽田大致相等, 但施肥方法必须调整, 在重施底肥的基础上, 在4~5片叶时亩施尿素5 kg作分蘖肥;同时对父本追施偏肥, 亩用氮、磷、钾肥各5 kg或复合肥12 kg深施于父本行间, 定向培育父本。后期根据禾苗长势酌情补施穗粒肥。 (2) 水分管理:父本移栽后及时露田, 以利扎根。母本叶龄8~9片叶、单株分蘖4~5个、亩苗数达24万苗左右时排水晒田, 直至田土开裂、叶色褪淡时再覆水。扬花授粉期适当加深水层, 灌浆期保持田间湿润, 直到收获, 切忌断水过早。

3.2.3 及时间密补稀。

当母本3~4片叶开始进行间密补稀, 消灭缺行、缺蔸, 使禾苗分布均匀。春繁直播应按“3寸不匀、4寸不补、6寸补一株”的原则进行间密补稀, 补苗应带泥随拔随补。同时搞好父母本交界处母本的拔除工作, 以保证父本有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 避免母强父弱, 造成父母本发育不平衡。

3.2.4 正确喷施“920”。

直播稻分蘖发生早, 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 主分蘖穗无明显差异, 抽穗整齐, 但由于直播稻根系入泥浅, 群体密度大, 茎秆较细, 抗倒能力差, 因此“920”喷施时间要适当推迟, 总用量也要适当减少, 以达到控高防倒的目的。喷施时严格掌握第1次, 重点施好第2次, 灵活施用第3次。

3.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由于直播稻群体密度较大, 田间荫蔽, 通风透光性差, 容易诱发病虫害, 进入分蘖盛期后要特别加强对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的综合防治, 以保植株健壮。

3.2.6 严格除杂保纯, 确保种子质量。

三系杂交 篇2

关键词:杂交粳稻;金粳优132;审定;优质稻谷1级

中图分类号:S511.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27

Abstract: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the hybrid japonica rice in middle-early japonica rice region, a three-line hybrid japonica combination Jinjingyou 132 with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and multiple resistance was develop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BT-type CMS line Jinjing13A and restoration line Jinhui 2. The average yield of Jinjingyou132 was 9.81 t·hm-2,10.5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in national multiple-location regional experiment during 2008—2009, and the average yield was 9.97 t·hm-2, 13.7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in national rice productive experiment in 2009. Jinjingyou132 was registered by Nation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2010 so that it can be planted in south Liaoning, Tianjin and Beijing. Jinjingyou 132 was the first national registered rice variety which attained the first class level of the national rice quality standard in north rice region.

Key words:hybrid japonica rice; Jinjingyou 132; registration; first class level

水稻是我国单产和总产最高的粮食作物[1-3],籼稻和粳稻是中国水稻两大栽培亚种,以秦岭至淮河一线分界,大致呈现“南籼北粳”分布态势,近年来粳米消费逐渐南移,粳米需求量渐渐增加[4-6]。我国常年粳稻播种面积866.7万hm2,主要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早粳晚熟稻区是我国优质粳稻产区,包括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其中盘锦大米、小站稻享誉国内外[7-9]。杂种优势利用可以显著提高单产,但杂交粳稻品种综合米质普遍不及常规粳稻品种,限制了杂交粳稻的发展[10]。

为选育优质杂交粳稻品种并应用于中早粳晚熟稻区水稻生产,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优质粳型BT细胞质三系不育系金粳13A和自育恢复系津恢2号配制杂交组合,成功选育出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的三系杂交粳稻品种金粳优132,并于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1)。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高、米质优、综合抗逆性强等特点,目前正在中早粳晚熟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

1999年夏季在天津利用自育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稻谷标准的国审常规粳稻品种津稻9618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国审常规粳稻品种中作59杂交,当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1,2000年夏季在天津种植F2。结合稻瘟病接种鉴定和米质外观检测,F2世代选择优质、抗病、生育期早、综合性状好的单株,冬季在海南三亚种植F3,以后各世代采取系谱选择法,以优质、抗病、早熟为选择目标南繁北育,至2002年夏季天津种植F6代,各株系基本稳定,其中编号02XB13株系综合表现优良,定名为金粳13,选择过程见图1[11]。2002年夏季以BT型不育系10A为母本,金粳13为父本杂交,2003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1,并以金粳13为回交亲本开始连续定株回交,并对回交后代进行单株选择。转育各世代均进行花粉镜检,选择败育株进行定株回交。至2005年夏季在天津种植回交7代(BC5)共1 000株,群体长势整齐一致,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不育度为100%,不育系转育定型,定名为金粳13A,选择过程见图2[11]。2007年通过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和天津市科委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

2000年夏季在天津利用C418与津恢1号组配选恢组合C418×津恢1号,经南繁北育,利用系谱法选择恢复力强、选择异交性能好的单株,2004年天津夏季进代至F8世代,编号04XR02的株系花粉量大、柱头活力强,异交性能好,综合性状优良,选育定型恢复系,定名为津恢2号,选育过程见图3。

1.2 新品种金粳优132的选育

2005年冬季海南南繁期间,组配成三系法杂交粳稻新组合金粳13A/津恢2号,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在天津宝坻、河北抚宁和辽宁东港等地试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2008年以金粳优132的名称初次参加国家北方水稻品种中早粳晚熟组区域试验,该品种经产量、品质和抗性综合鉴定表现优良,2009年进入区试续试,同年进入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51。

2 产量及生育期

2.1 区域试验

金粳优132在2008年初次参加北方稻区中早粳晚熟组7个试点鉴定中,平均单产9.83 t·hm-2,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1.31%,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85.7%,居第4位,全生育期158.4 d,比对照迟熟1.40 d;2009年在中早粳晚熟组5个试点鉴定中平均单产9.79 t·hm-2,较对照金珠1号增产14.56%,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比例100%,居第1位,全生育期165.20 d,比对照迟熟2.40 d。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81 t·hm-2,比对照金珠1号增产12.94%,两年累计12个点次中11增1减,增产点比例91.7%。两年全生育期平均161.82 d,较对照晚熟1.92 d(表1)。

2.2 生产试验

2009年分别在天津宁河、辽宁沈阳、辽宁盘锦、新疆温宿共4个试点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试验,各试点均表现增产。4点平均单产9.97 t·hm-2,比对照增产15.56%,居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为164.25 d,较对照迟熟3.75 d(表2)。

3 金粳优132特征特性

3.1 综合农艺性状

金粳优132是晚熟三系杂交中早粳,连续2年区域试验和1年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金粳优132长势繁茂,耐寒性好,株高适中,穗粒数较多,千粒质量高,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2年区域试验平均株高105.4 cm,穗长18.4 cm,每穗粒数134.5,结实率80.4%,千粒质量27.3 g。

3.2 稻米品质

2010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金粳优132出糙率82.9%,精米率73.2%,整精米率70.7%,粒长6.0 mm,粒型长宽比2.2,垩白粒率0.5%,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5.9%,胶稠度84 mm,碱消值级7.0,透明度1级,达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

2011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金粳优132出糙率83.2%,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9.7%,垩白粒率7.5%,垩白度0.7%,直链淀粉含量16.1%,胶稠度86 mm,粒长6.0 mm,长宽比2.3,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达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

3.3 抗逆性

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人工接种鉴定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两年自然诱发鉴定,金粳优132综稻瘟病合抗性指数4.4级,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表3)。经江苏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年自然诱发鉴定,金粳优132抗条纹叶枯病。

4 金粳优132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金粳优132适宜在辽宁省南部、北京市、天津市稻区作晚熟中早粳种植。4月中下旬至5月初播种,播种前注意用浸种灵、菌虫清或其他有效药剂浸泡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注意控制秧龄,培育带蘖壮秧。金粳优132分蘖力中等,大田适当密植,确保有效穗数,株行距以26.6 cm×13.3 cm为宜。每穴栽3~4苗。注意氮、磷、钾、锌肥配合使用。水分管理注意干湿交替。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尤其注意在破口前7 d注意施用三环唑、井冈霉素等有效药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

金粳优132杂交种制种基地选择注意隔离条件,合理安排播差期,不育系在天津4月中旬播种,恢复系4月初播种。此外,注意花前预测,适时适量喷施九二○,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苗期、花期、成熟期等关键时期安排去劣去杂,确保杂交种纯度[12]。

参考文献:

[1] 万建民. 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8.

[2] 程式华,李建. 现代中国水稻[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1-7.

[3] 陈温福,潘文博,徐正进.我国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6):801-805.

[4] 张洪程,张军,龚金龙,等.“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686-704.

[5] 韩长赋. 坚持立足国内 确保粮食安全[EB/OL].[2015-01-01].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068860.html.

[6] 石守设,祁玉良,李彩丽,等.豫南稻区籼改粳刍议[J].中国种业,2007(6):11-12.

[7] 夏丽娅,李小亭,胡晓玲,等.盘锦大米品质与产地关系环境关系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 186-15 188.

[8] 董延涌.创新盘锦大米品牌营销抢占大米行业龙头地位[J].北方水稻,2007(5):59-61.

[9] 张金刚.小站稻史话[J].天津农林科技,2011(4):44-46.

[10] 闵捷,朱智伟,许立,等. 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研究[J].杂交水稻,2007,22(1):67-70.

[11] 伍祥,张上都,陈文强,等.水稻三系不育系G29A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8):14-15.

三系杂交 篇3

1 影响父母本花期不遇的主要因素

父母本的播始历期对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而品种的特征特性, 特定的光、温、水、肥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双亲的播始历期, 因此, 造成制种花期不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讲, 影响父母本花期不遇的主要因素有亲本内在的特征特性、气候条件以及人为的栽培管理措施等。

1.1 亲本内在的特征特性

不同的亲本在感温、感光以及对肥水、“九二O”的反应敏感程度和抗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大面积制种上应用较多的不育系如V20A、优1A、Ⅱ-32A等, 对肥水以及“九二O”的反应敏感程度比较迟钝, 而制种上应用较广泛的恢复系如明恢77、明恢63、桂99、密阳46等感温、感光性相对较强, 对肥水比较敏感。因此, 在气候反常的年份, 父母本的播始历期相对变化较大, 而母本的播始历期则相对稳定, 造成制种花期不遇。

1.2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对制种花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父本的生育进程来体现的。

1.2.1 异常天气对父本的影响。

历年我场夏制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 父本育秧一般在5月。此时正值春夏交替时节, 容易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 给育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父本秧苗素质差, 无蘖秧多, 移栽至本田后扎根难, 返青慢, 播始历期容易发生改变。

1.2.2 高温高湿天气对父本的影响。

据笔者多年观察, 在父本幼穗分化前期, 高温高湿天气能显著加快其幼穗分化进程。7月是我场雷阵雨多发季节, 对即将进入或正处于幼穗分化前期的恢复系影响较大。

1.3 人为的栽培管理措施

在气候正常年份, 常常会因人为的栽培管理措施不及时或不到位而导致花期不遇。

1.3.1 秧田管理不当。

由于秧田管理技术不到位, 造成秧苗素质差异较大, 致使秧苗个体在大田生长发育不一致。一般健壮的秧苗分蘖早, 生长发育快, 播始历期相对缩短;相反, 素质差的秧苗生长发育推迟, 后发苗多, 营养生长期延长, 导致播始历期相对延长。

1.3.2 栽培方式的差异。

近年来, 随着栽培方式的改变, 母本直播已被广大农民朋友所采纳。一般来讲, 母本直播较育秧移栽早始穗3~5天, 密植较稀植、大蔸较小蔸、小蔸较单本、浅插较深插、带泥插较洗插、小苗较大苗移栽普遍早始穗2~5天。

1.3.3 大田肥水管理不一致。

一般长期深水灌溉较浅水勤灌或湿润灌溉的生育期推迟, 施氮量少、底肥足、追肥早的生育期较短。施氮量过多、过迟等都会导致生育期延长。如父本球肥的施用量及N、P、K比例合理, 生长发育较快;相反, 比例过量会造成父本生育期推迟。

2 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准

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水稻不育系大部分在抽穗后一二天才开花, 且开花集中, 花期短, 具有柱头外露受粉结实的特性, 而恢复系抽穗当天就能开花, 且花期较长, 所以制种母本早于父本一二天始穗是三系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理想花期。

3 花期调节的主要技术对策

要把花期调节技术很好地应用到生产中去, 首先要对制种双亲的幼穗分化差异程度、特征特性等情况有确切的了解。在幼穗分化初期剥取双亲主茎幼穗镜检, 确定双亲幼穗分化进程, 估算双亲花期相差天数, 判断花期是否相遇。一般来讲, 花期调节应实行“早促早控, 促控结合”的原则, 从而保证花期相遇。

3.1 密度调节法

若在育秧阶段发现父母本长势差异较大, 可在父母本移栽时通过密度来调节。密度大, 始穗早, 抽穗整齐, 花期集中, 反之则迟。一般密度调节对母本要慎用, 不宜过稀, 否则穗数不足, 抽穗分散;而对父本密度允许范围较大, 效应也较大, 适当稀植晚育, 延长延迟花期也是可取的;密植则要慎用, 否则花期早而短, 反而造成花期不能全遇。

3.2 秧龄调节法

秧龄的长短对始穗期影响较大。在允许秧龄范围内, 适当延长秧龄可明显延迟抽穗, 早栽则早始穗, 效果比密度调节更加明显。秧龄对始穗前的作用大小与亲本生育期和秧苗素质有关, 如珍汕97A在秧龄14天移栽比22天秧龄移栽早始穗4天, 18天秧龄比26天秧龄早始穗2天。若超过秧龄期就会出现早穗现象, 抽穗不整齐。因此, 在秧龄调节上应适当早栽促早发、早始穗。

3.3 肥料调节法

一般而言, 肥料调节是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花期调节方法。磷钾肥和氮肥早施都能促进花期提前, 氮肥迟施能延迟抽穗, 磷钾肥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都起到促进作用。分蘖后期施氮可延迟抽穗, 在不育系偏早的田块须慎重使用, 容易造成群体结构恶化, 加剧病虫危害, 降低母本异交性能, 对父本则可大胆采用。

3.4 水分调节法

水分调节主要是依据父本对水分反应敏感, 晒田可使发育变慢, 深水可使其加快发育, 而母本对水分敏感程度较弱, 对晒田、深水灌溉反应迟钝, 因而达到水促旱抑父本的目的。

3.5 多效唑调节法

此法适用于父本生育期长、分蘖力强且预测花期比母本早3~4天的制种组合。在父本幼穗分化期前每亩一次性喷施15%的多效唑4~7 g, 同时对父本偏施尿素5 kg, 加强调节效果和解除多效唑对抽穗的影响, 对促进父本延长分蘖期、增加分蘖成穗和抑制生殖生长效果明显。同时, 对发育偏慢的母本偏施磷钾肥。切记, 凡用多效唑调节的父本, 花期“九二O”的用量需适当增加, 否则包颈严重。

3.6“九二O”调节法

“九二O”调节属于微调处理, 适用于双亲花期相差较小的制种组合。对始穗偏迟的亲本, 在幼穗分化Ⅶ-Ⅷ期初喷施少量“九二O” (若父本迟亩施用0.2~0.3 g, 若母本迟亩施用量1 g左右) 可提早花期一二天。此法必须严格掌握施用时期和施用量, 不能过早过量喷用。

4 小结

三系杂交 篇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自1971年开展三系杂交粳稻育种以来,从事杂交粳稻研究工作近40年,是目前黑龙江省最早开展水稻杂交育种的专业科研单位,虽然三系杂交育种研究存在重重困难,但依然是该所水稻品种资源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杂种优势利用已成为作物超高产的重要途径[4],杂交粳稻米质一直是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杂交粳稻育种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现通过对35(7×5)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分析亲本与F1蛋白质含量的关系,能够为选择合适的亲本及优质组合的配组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7个粳稻不育系松2A、松9A、松10A、松5103A、松131A、松125A和BL-7A(分别记作A1~A7)与相应的保持系松2、松9、松10、松5103、松131、松125和BL-7(分别记作B1~B7)及5个恢复系C99-20、C00-20、C00-21、C00-22、C00-23(分别记作R1~R5)进行试验,7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配制35个杂交组合次年种植后收获F1。所有种子均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提供。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保证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F1拥有相同的生长条件。

1.2 方法

试验按常规育种田进行管理,2011年用7个不育系与5个恢复系配制并收获三系杂交粳稻组合35(7×5)个,保持系不参加杂交组合的配制,仅用于为不育系授粉以保证不育系的繁殖和数据测定。2012年种植杂交组合后收获35份F1材料,将收获的F1和亲本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取2次重复进行测定,对测定后的均值进行分类归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知,亲本蛋白质的变化范围在6.95%~8.06%,F1的变化范围在6.76%~8.26%。随着恢复系蛋白质含量的增加,F1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不育系蛋白质含量的增加,F1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恢复系蛋白质含量在7.25%,不育系蛋白质含量在7.23%时,F1蛋白质含量最低为6.76%。

3 结论

选择低蛋白含量的后代材料已经成为现阶段育种人育种的目标,对于三系杂交粳稻也不例外,但并不是蛋白质含量越低的亲本后代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就一定越低,从该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三系杂交粳稻育种中,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越低,F1蛋白质含量就越低,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35%以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蛋白质含量并不遵循这一规律,而是保持在7.23%~7.56%时,F1蛋白质含量最低。因此,三系杂交粳稻要想获得低蛋白质F1,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35%以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23%~7.56%。

摘要:为了探明F1中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趋势,对35(7×5)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越低,F1蛋白质含量就越低,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35%以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蛋白质含量并不遵循这一规律,而是在7.23%~7.56%时,F1蛋白质含量最低。因此,三系杂交粳稻要想获得低蛋白质F1,保持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35%以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控制在7.23%~7.56%。

关键词:三系杂交粳稻,F1蛋白质含量,亲本,关系

参考文献

[1]程式华,胡培松.中国水稻科技发展战略[J].中国水稻科学,2008,22(2):223-226.

[2]胡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水稻品种创新与应用研究[J].种子,2009,28(2):106-110.

[3]张洪程,高辉.推进稻米清洁生产,提升稻米产业竞争力[J].中国稻米,2003(3):3-5.

三系杂交 篇5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三系杂交种邯杂301种子及其亲本 (恢复系父本♂和不育系母本♀) 均由本课题组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DNA提取

采用宋国立改良CTAB法提取DNA, DNA用TE溶液溶解, 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和Nano Drop 2000c检测后稀释到100ng/u L备用。

1.2.2 SSR及其产物检测

SSR引物根据潘兆娥[2/3]研究结果, 参考http://www.cottonmarker.org网站中提供的引物信息, 从196对引物中筛选出分布于不同染色体上、带型清晰、在双亲间表现出稳定多态性的3对引物, 由生工生物工程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为20u L, 其中2x Tag Master Mix 10u L, Rnase Free Water 8u L, 模板1u L, 上下游引物各0.5u L (20u M) 。PCR反应程序为94℃5min;94℃40s, 51℃45s, 72℃1min, 35个循环;72℃10min, 4℃保存。扩增产物在3.5%的琼脂糖凝胶上分离。凝胶电泳在DYY-12型电泳仪上进行, 120V, 电泳50min。用SYNGENE G:Box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多态性引物筛选

利用196对SSR引物对邯杂301的亲本DNA进行扩增, 绝大多数引物只能够扩增出1条带, 个别引物扩增出两条带, 扩增产物在100~500bp之间, 从中筛选出在亲本间有稳定差异的多态性引物, 部分引物的筛选结果如图1所示, 箭头所指位置为产生差异的条带。其中3对引物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差异, 编号分别为:Y27、Y55和Y105, 其他引物在双亲间无显著多态性差异。

2.2 SSR引物检测杂交种纯度

SSR标记是一种共显性标记, 呈孟德尔遗传, 在双亲间表现出多态性差异的条带, 在杂种F1中均能够得到扩增, 呈现互补性。图2中的a、b和c分别是Y27、Y55和Y105对10粒混有母本的邯杂301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扩增图

M:MarkerⅢ;♂:父本;♀:母本;Z1-Z10;杂交种单株注:图a、b和c分别是引物Y27、Y55和Y105的扩增图

由图2a、2b和2c可以得知, Y27、Y55和Y105在亲本中出现了不同的多态性差异条带, 在10株杂交种中均出现了“双亲互补型”条带, 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共显性标记的特征。样品中混杂的母本能够很容易检测出来。

3 讨论

种子混杂是由于人为的原因, 在种子播种、收获、晾晒、轧花、脱绒和储存等诸多环节中形成的, 经过严格管理, 是人为可控的;若不育系败育不够彻底或品种间杂交种母本去雄不彻底或漏去雄, 都有可能出现母本混杂的植株, 在SSR检测时只出现母本条带的“偏母型”, 对于其他类型的种子混杂, 用该实验中筛选的引物同样可以鉴别。这对于育种家在棉花品种选育及推广过程中跟踪观察并保持品种纯度,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目前, 单籽粒棉种DNA快速提取方法已见报道, 结合本方法, 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一批棉花杂交种的种子纯度, 为棉花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海波, 王立新, 李宏, 等.利用SSR标记区别小麦品种种子混杂SSR位点不纯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 2006, 4 (4) :513-519.

[2]陈志伟, 李梁, 陆瑞菊, 等.一种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大麦杂交种快速鉴定的方法[J].浙江农业学报, 2010, 22 (6) :736-740.

[3]艾买提.图如普, 申怀伟, 梁亚军, 等.棉花杂交种SSR标记检测技术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10, 47 (9) :1733-1736.

[4]宋国立, 崔荣霞, 王坤波, 等.改良CTAB法快速提取棉花DNA[J].棉花学报, 1998, 10 (5) :272-27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 下一篇:艾滋病宣传教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