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特点

关键词: 辽水 语族 契丹 蒙古

银器特点(精选四篇)

银器特点 篇1

金银器的种类从用途上分饮食器、妆洗器、装饰品、鞍马具、殡葬器、宗教用具和日杂器等七大类。契丹族的金银器纹样种类很多, 有动物纹饰, 主要包括龙、凤、摩羯、猞猁、狮子、羊、兔、鹤、雁、鸟、鱼、鸳鸯、海东青、三足乌、乌龟、鹦鹉、兽面、朱雀等。也有植物纹饰, 包括宝相、牡丹、莲花、忍冬、缠枝花等等。对于纹饰的特点, 大概总结有以下三点:

一、虚实结合

在契丹族使用的金银器物中, 纹样种类很多, 形象生动。虚实结合就是将人们已知的形象和神话故事或者宗教中的形象结合起来, 工匠们将组合起来的画面雕刻在器物的表面, 用了多种镶嵌, 细工等技艺手法来表达独特的想法和精神情感语言。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的一个耳坠迦陵频伽金耳坠, 长8.8厘米, 该耳坠为人首鸟身, 花叶尾巴, 上面焊接了耳环, 下面镶嵌了三组金叶片。迦陵频伽是佛教中唱歌非常优美动听的一种神鸟, 为人首鸟身, 在印度人的眼中, 迦陵频伽就是音乐之神, 它可以用空灵美妙的音乐文字来净化人类的心灵。可见在当时, 佛教已经传入契丹族并且对他们的文化有所影响

再例如摩羯形嵌松石金耳坠 (见图1) 出土自1992年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 宽4.4厘米, 摩羯造型为龙首鱼身, 头部腹部尾部分别镶嵌了绿松石。这款耳坠作品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创意和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 将印度传统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巧妙的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在契丹族的一些金银器工艺中, 动物纹饰被广泛的运用进来, 它们形象生动威猛, 造型逼真, 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 但是像龙纹这种中原风格的纹饰也在契丹族的金银器中被广泛涉及, 它们很好的将粗犷细腻完美融合起来, 表达了他们对吉祥幸福的祈求。

二、重复连续

重复连续的表现手法在很多艺术品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在一个小小的金银器上面体现绝非易事。重复连续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花纹多次的运用, 已达到排列整齐的视觉效果, 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牌饰是少数民族的人们戴在胸前或者腰上的一种饰品,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出土的雁纹金牌饰, 直径7.1厘米, 重108克, 纯金制作的, 中间呈圆形, 很像一个太阳在散发着光辉, 四周是一群大雁在朝着同一个方向飞翔, 说明这件饰品的拥有者地位非常的高, 会像太阳一样领着人们整体的向一个地方努力。这件作品中的大雁运用了概括性的手法, 将雁子的形象准确的提炼了出来, 形象生动, 既像雁子又像太阳的光芒照耀着四方。

又例如虎鸟纹金带饰, 长4厘米, 中心以虎形图案为主, 虎的头部和尾部有鹰首的图案, 腰腹镶嵌七块大小不一的红绿宝石。上面的鹰的图案也呈一个方向整齐排开, 重复连续中也带着错落美。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 虎和鹰均是草原和天空上的猛兽和霸主, 善于主动出击的强悍特性得到匈奴人的膜拜, 体现了契丹民族勇猛强悍的风格及对英勇善狩的庞大动物的崇拜。

三、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契丹族金银器的一个典型性特点, 它将看似矛盾的两个物体组合在一起, 经过设计者和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的雕琢, 传达了一个生动美妙的视觉画面。对立统一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契丹族人民征服自然和驰骋草原的豪迈情怀。例如内蒙古通辽市出土的人物双狮纹金牌饰, 长10厘米, 宽5.8厘米, 重130克, 是萨满法师在主持祭祀活动时佩戴的一种装饰。它通体是金制的, 中间是一个人的形象, 两边各有一只狮子, 狮子头对着人起到对称的效果。狮子和人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 可以看出契丹族人占领草原征服草原的决心, 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件作品也表明在当时的金银器雕刻工艺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又如在内蒙古包头出土的龙形金项饰中, 该项饰通体长128厘米, 这件饰品为一身两头, 造型活灵活现, 体现了当时的高超的工艺水平, 这也显示了契丹族和汉族文化的相同之处, 都是以龙为信仰, 将他视为皇权的象征。

契丹族金银器纹样多以形象生动的动物纹样居多, 他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金银器物, 是对他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写照。装饰品上的纹饰, 也讲求和祥气氛, 反映了契丹族金银器的时代特征。在工艺上, 已由浅浮雕发展为高浮雕, 透雕技法已开始使用, 新发现包金、掐丝等工艺, 使契丹族金银器成熟发展起来。

契丹族的金银器一直以来都有汉文化的渗透, 自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后, 他们一直都和中原有联系。唐宋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契丹族的发展, 也有史书记载说唐朝时候交通便利, 文化交流广泛, 有一些唐代的金银器便传入辽, 当时的辽代金银器和唐代的极为相似。契丹族的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少数民族金银器发展的高峰, 在出土的金银器中纹样种类很多, 不仅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粗犷和豪迈, 也体现了草原民族的特色工艺水平。契丹族的金银器发展充分体现了当时和中原文化的交流, 中原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契丹族军事, 文化, 生活等等的方方面面。研究契丹族金银器纹样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契丹族的金银器文化, 契丹族金银器在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要:公元10世纪, 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落, 建立了契丹国。金银器是契丹贵族们权利, 财富以及身份的象征, 建国以来在以前契丹族管辖的区域内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器物, 涵盖范围包括了头冠, 配饰以及各种生活用品, 它们做工精美, 造型生动, 器物上面的纹样栩栩如生, 说明当时的金银器技艺已经到达巅峰时期。

关键词:契丹,金银器,造型,纹样

参考文献

[1]张景明.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J].大连大学学报, 2006, 27 (1) :65-70.

[2]黄雪寅.从契丹墓葬金银器看古代北方草原金饰艺术[J].收藏家, 2008 (11) :19-22.

银器简史 篇2

我们常把“金银财宝”并称, 尤其是金银, 在我国有特殊的含义, 它们是钱币的象征。白银, 作为和黄金并称的货币形式, 曾在我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被采用,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纹银三百两”“碎银子”, 这些俗句词语都反映了银子普遍被采用的历史。

由于是贵重金属, 除了被当成货币之外, 黄金和白银还会被做成公府侯门、王公大臣的日常器皿, 以显得身份高贵。于是, 黄金便被打造成金器和首饰, 白银也被打造成银器和银饰。而白银遇到有毒物质时会变黑, 所以银器也被当成试毒工具来使用。在古代传为很神奇的东西, 其实用现代科学来讲, 古代的毒品一般是指砒霜, 即三氧化二砷, 里面含有大量的硫化物, 硫化物遇见银发生反应, 产生黑色的硫化银, 是有科学道理在里面的。

我国银器加工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篇3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 市面上的银器产品差异化程度低, 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水平差异: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基本千篇一律, 相互模仿现象严重, 题材雷同, 品种差别不大。企业之间相互抄袭创意、产品相互模仿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严重。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和辨别能力, 在消费者看来, 各企业产品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价格差异。价格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这种低端的竞争方式不仅造成产品种类单一, 损害消费者利益, 还牺牲了企业的利益, 极大地挫伤了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 严重损害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垂直差异:受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检测机构建设滞后的制约, 消费者要辨别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高低并不容易。个别企业和个人受利益因素的驱动, 采取添加白铜等其它原料的方法, 降低成本, 以次充好、造假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产品质量存在严重缺陷, 损害消费者利益, 也损害了行业信誉。

3) 信息差异:黄金、铂金等首饰产品广告铺天盖地, 在各大商场、繁华街道。老凤祥、周大福、周生生等企业的广告随处可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我们鲜能看到白银产品、尤其是银器产品的广告宣传, 甚至不能列举出一个耳熟能详的银器品牌。多数企业的产品宣传力度低、品牌建设能力不强是因为受到自身实力的制约。而如果不重视品牌宣传, 那么企业又很难获得长久发展。

4) 急需完善营销网络;根据调查, 目前并无一家能够覆盖全国的银器品牌出现, 大多企业是区域性的, 比如广州福盈门、北京宝兴银楼、南京宝庆银楼、西安乾宝金银、唐山蟠龙工艺等。企业营销方面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营销网点少、销售渠道单一, 销售效果较差、销售周期长等。银器作为一种高档的文化产品, 有特定的消费人群, 消费人口比例较小, 面对区域性的消费市场很快就会饱和。如何高效、低成本地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和销售市场, 是各企业应该认识思考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个立志长期发展、成为中国顶级品牌的企业, 应摒弃那种低端的竞争方式, 重视非价格竞争。比如, 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增加广告方面的投入, 重视品牌的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走文化产品的道路, 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制作工艺, 提供完善的产品维护和售后服务也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这其中, 广告宣传的作用不可忽视。广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价格竞争方式, 丰富了企业竞争的方式, 可以迅速扩大产品的宣传力度和知名度, 进而打开消费市场。

利用博弈论工具的分析, 我们来探讨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广告方式来实现产品差异化。

首先要清楚广告的基本分类。一般认为, 企业可以选择的广告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信息性广告, 主要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一些基本信息;另一种是诱导性广告, 其意图是增加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

市场上的消费者也有两种:一种是初次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 称为无经验的消费者;第二种是以前购买过商品的消费者, 我们称他们为有经验的消费者。在有经验的消费者里, 又可以分为两类, 即偏爱品牌1的消费者和偏爱品牌2的消费者。

我们假设:

1) 市场上有企业i1和企业i2两家银器加工企业。企业选择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购买自己品牌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以Π= (π1, π2) 表示购买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数量。

2) 诱导性广告只会吸引无经验的消费者购买产品, 而有经验的消费者只会关注信息性的广告。

3) 企业可以选择的策略S= (S1, S2) 有P (选择诱导性广告) 和I (选择信息性广告) 两种;市场上无经验的消费者数量为N, 有经验的消费者数量为M。其中, 在有经验的消费者里, 偏爱企业i1的消费者比率为θ, 0<θ<1。

对表1的具体解释为:

1) 当两企业都策略P (选择诱导性广告) 时, 企业会平分市场中的无经验消费者, 即

2) 当企业i1选择策略P、i2选择I时, 会为企业i1带来所有的无经验消费者, 数量为N;企业i2增加的顾客数量为 (1-θ) M;

3) 当S= (s1, s2) = (I, P) 时, 企业i1增加的消费者数量为θM, 而所有的无经验消费者都会选择企业i2的产品;

4) 当企业都选择信息性广告时, 对无经验消费者不会产生影响

然后我们借助博弈论中的划线法, 求解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

1) 当 时, 此时无论企业i2如何选择, 企业i1都会选择策略I:

(1) 若N> (1-θ) M, 企业i2会选择P, 实现目标最大化。

即在 T条件下, S= (S1, S2) = (I, P) 是唯一的均衡

(2) 若N< (1-θ) M, 企业i2会选择I。

当 时, S= (S1, S2) = (I, I) 是唯一的均衡组合;

2) 当 时, 对于企业i1而言, 最优的选择总会是策略P:

(1) 若 , 企业i2会选择也会选择P。这时, 在 条件下 (此时, 暗含着N>M的条件) , 企业都会选择诱导性的广告P;

(2) 若 , 即当 时, 对企业而言最优的选择将会是;S= (s1, s2) = (P, I) ;

3) 当 时, 企业可能会选择P, 也可能会选择I:

(1) 若 , 企业i1会选择P, 而企业i2会选择I。即 当时, 最优的S= (S1, S2) 为 (P, I) ;

(2) 若N> (1-θ) M, 即 , 两企业最好的反应将会是选择 (I, P) 。

对以上的分析归纳整理, 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

1) 如果θ比较大, , 也就意味着在有经验的消费者里面, 喜欢企业i1的比较多, 那么企业i1应该选择信息性的广告;

2) 如果θ比较小, , 就是说大多数的有经验消费者并不喜欢蟠龙工艺的产品, 这时, 企业就需要选择诱导性的广告来吸引消费者了。

3) 进一步地, 如果市场上面大多数的消费者是无经验的消费者 (N>M) , 那么两个企业最佳的选择将会是诱导性广告。

通过以上的博弈论分析, 得到的结论对银器加工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受到白银资源稀缺性以及不菲的价格因素的制约, 目前市场上的银器消费市场还很小, 消费者较少, 但是潜在的消费者数量却比较大。所以对于银器加工企业而言, 现阶段最好的做法, 将会是选择诱导性的广告宣传方式。通过这种广告宣传方式来告诉消费者企业产品的独到之处, 改变消费者的看法, 以形成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特殊偏爱, 扩大消费市场,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武军.2010年中国白银、有色黄金工业发展报告[J].中国贵金属, 2011 (6)

[2]唐武军.跌宕起伏白银路[J].中国金属通报, 2011 (20)

[3]石和清.2009年白银市场分析及2010年市场展望[J].中国贵金属, 2010 (3)

[4]PHILIP KLAPWIJK.Silver Market in2007[R].New York:GFMS, 2007.

论外来文化对唐朝金银器设计的影响 篇4

开放的政治环境, 再加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造就了唐代对外交流的繁荣盛世。唐朝以谦虚诚恳的心态与博大宽厚的气度同世界各国所进行的经济文化交流, 其层次、规模和力度都堪称中国古代之最, 大唐文化也因此而显示出强烈的包容性、世界性。对此, 唐代金银器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外来文化能够对唐金银器设计产生影响的原因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三百多年,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的强盛时代, 自从唐太宗“贞观之治”后, 唐朝实行“开明专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 唐朝渐渐地富裕起来, 变得强大起来, 从武则天立号, 一直到安史之乱以前, 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 唐朝国富民殷, 社会文明发达, 疆域异常的广大, 外面兼有西域与波斯萨珊王朝相连接, 又以吐蕃直通中印度地区, 唐朝对外交流也是越来越频繁, 史载有万邦入唐的盛况。唐朝与西域、波斯来往、交流最多, 并且, 还通过西域连接了拜占庭帝国、埃及、希腊等国, 唐朝通过这些交流, 不仅仅是通商贸, 更是艺术设计与外来文化交相辉映, 勾勒出了美妙绝伦的盛唐景象, 既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具有华夏风的唐朝, 又表现出带有浓厚的西方异域特色的唐朝。

二、外来文化对唐朝金银器造型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金银器皿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兴盛起来的, 唐朝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唐朝金银器品种繁多, 并且很多器物造型独特, 是中国传统器形中所没有见到的造型, 具有很强的时代风格和特点, 通过这些金银器, 我们可以观察到唐朝五彩缤纷的日常生活、欣欣向荣的文化艺术, 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扬弃, 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全部过程。

在唐朝前期, 有不少金银的形制与西方艺术有很大的渊源, 典型的是胡瓶、八曲长杯和高足杯。

胡瓶是唐朝文献中常见的名词, 如唐太宗就自用胡瓶, 并且用来正中地赏赐建言的大臣。唐朝时期的胡瓶不仅数量多, 品格也很高。通常器身八曲的多曲长杯是出自萨珊波斯的典型器物, 经由中亚, 东传至中国。高足杯最早出现在罗马时代, 在罗马拜占庭时代沿用。罗马—拜占庭式的高足杯在唐代前就已经传入中国。唐代金银器中的大量高足杯很可能是在受拜占庭器物形制的影响而制作成型的。高足杯这种带有西方特征的器物传入中国以后, 唐代朝的工匠并没有直接地全部仿造, 这里面最为明显的是器物的装饰纹样。唐朝高足杯上的装饰纹样主要是缠枝花草、狩猎和各种动物纹, 这些纹样都是常见于其他种类器物上, 并且为当时唐朝人们所习惯和喜爱的纹样。

在谈到外来文化对唐朝金银器造型设计的影响, 高足杯是唐朝金银器物中受外来文化影响较为大的典型例子。高足杯最早出现在罗马时代, 高足杯是带有典型的西方特征的器物, 敞口、弧腹、高足、外壁上面施釉色。高足杯在传入中国以后, 唐朝的工匠们并没有直接地全部仿造, 说到没有对高足杯完全的模仿最为明显的是高足杯器皿的装饰纹样。唐朝高足杯上的装饰纹样主要是缠枝花草、狩猎和各种动物纹, 这些纹样都是常见于其他种类器物上, 并且为当时唐朝人们所习惯和喜爱的纹样。

唐朝的外来金银器皿在中国的实用价值并不是太大, 大多数作品是作为奇珍异物收藏赏玩。但是工匠通过对西方器物的模仿, 使唐朝金银器的总体风格为之一变, 一些不曾见于在中国传统的器物中的新器物也纷纷出现。唐代金银器中的输入品、仿制品和创新品的演化过程, 这正是反映了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扬弃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真可谓是既继承优秀传统, 又结合自身的需要加以变化和创新, 做到了西为中用、中西合璧。

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知道唐朝金银器中高足杯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但是唐朝的工匠并不是一味的模仿, 而是根据唐人的欣赏习惯, 加以改进, 使之更为唐人所喜爱。唐朝社会崇尚繁杂的、精致的装饰, 唐朝工匠根据习惯把高足杯的器形有瘦长变为圆润, 并且装饰更加繁满, 装饰更为精致。

三、外来文化对唐朝金银器装饰设计的影响

唐朝金银器的装饰, 图案制作技法以捶揲和錾刻为多。捶揲是用锤子从背面敲打, 敲出的或是器形, 也有可能是图案。捶揲更容易在体面表现, 图案正面突起, 好似浮雕, 花纹从边缘向中央逐渐升高, 当时的人们称这样的效果为“隐起”, 与此同时这个术语也被后世所沿用。錾刻是在金银片的正面, 用锤击凿子之类的器物, 凿出相应的图案。由于借用凿子等器物, 做成的图案有可能呈现出浅浮雕的效果, 通过剔地的方法, 使花纹以外的部位减薄, 然后令花纹缓缓凸出, 何家村窖藏的花纹银盉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技法, 银盉的内壁光滑平整, 没有捶揲痕迹。但是如果就典型的錾刻, 仅仅是在外壁凿刻出相应得图案, 它的图案是阴线的, 线条较为纤细, 所以, 它有可能会形成单独适合纹样, 也可以在捶揲图案上, 做出细微的局部变化, 使之更加精致。

唐朝的金银器物中, 海兽纹金花银碗和双狮纹金花银碗十分引人注目, 海兽纹金花银碗圜底, 双狮纹金花银碗圈足。齐东方指出, 海兽纹金花银碗是7世纪后半到8世纪初模仿西方的产品。

海兽纹银碗的装饰已经趋于相当的中国化, 内心的鎏金海兽有一对鸳鸯相伴随, 外壁錾刻的祥禽瑞兽出现在花草祥云中, 并且有满密的鱼子纹做地。这种碗的西方风格体现在面貌奇异、如S形的“云瓣纹”或“花瓣纹”, 它们都出现在银碗的外壁。齐东方、张静有根据地推测, 这种形式是受粟特的影响, 在后来的发展中, 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在6世纪中期, 中国出现了同拜占庭产品很相似的器物, 这种器物出土于河北赞皇的东魏李希宗夫妇墓, 它是一只银碗, 在口径小于海兽纹银碗的碗壁上, 做出了状若“云瓣纹”或“花瓣纹”的水波纹, 水波纹内壁没有任何装饰, 更有意味的是, 在墓中还发现了拜占庭金币。由此看来, 把这种奇异的“瓣形”纹饰看为是拜占庭水波纹的变体, 是没有问题的。

唐代的装饰, 尤其是花卉题材和禽兽题材, 大多蕴涵着吉祥的寓意。随着后期直接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减少, 前期已有的谐音借义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常常借助装饰, 曲折含蓄地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有意味的是, 杜鹿纹在中国的金银器中形象不同于联珠纹锦, 联珠纹锦中, 鹿纹为萨珊、粟特风格的大角鹿。金银器上面, 大鹿角虽然也有, 但是多为辅纹, 与西方金银器不同的是, 西方多用作主纹。

四、结论

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初唐到盛唐的一百多年间, 由于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社会经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也促进了工艺美术生产的兴盛。在唐朝金银工艺方面, 金银器的造型方面, 既有传统的方形、圆形, 也有受外来影响的六棱、八曲等式样;装饰发面也是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的, 装饰技法有鎏金、镂空等, 装饰题材方面, 既有传统的人物故事和飞禽走兽, 也有受到外来影响的海兽葡萄纹和忍冬纹等。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关注特点 下一篇:三性特点